中班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教師節(jié)的來歷。
2、了解不同崗位的教師及“老師”這一稱呼的特定含義。
3、了解教師的基本職責。
4、培養(yǎng)幼兒對教師的感情。
5、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l、彩筆、繪畫紙
2、橡皮泥
3、錄音機
活動步驟:
l、討論老師的工作是什么?班級里的教師每天的工作都是怎樣安排的?
2、老師的節(jié)日是哪一天?老師在節(jié)日里可以怎樣慶祝?
3、想想除了給學生上課的人被稱為“老師”外,其他還在什么場合稱呼別人老師?
4、說一說自己喜歡什么樣的老師,不喜歡什么樣的老師?。,自己的老師有哪些優(yōu)缺點?
5、每位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為老師做件事:如以畫一張畫、做一件雕塑、做一件拼插造型、錄一句話等。
6、將每位小朋友的節(jié)日禮物做展示。
活動延伸:
不同人的節(jié)日配對:將小朋友、教師、工人、老人、母親、父親等不同角色的.人與他們的節(jié)日相匹配。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中班教案 篇2
準備材料:
1、有殼的花生、糖果、紅棗若干粒(分別放在三個盤子里)。
2、形式排列卡三張:紙制卡片,繪有按一定規(guī)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紅棗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3、牙簽若干
直接目的.:
嘗試用三種不同種類的食物按一定數量進行有規(guī)律地排列。
間接目的:
1、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2、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
活動提示:
1、將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請幼兒說出食物名稱。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張,請幼兒回答:“箭頭表示什么?”(從箭尾到箭頭表示一個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棗”的順序連續(xù)重復排列三組,教師用牙簽將形式圖劃分為三小節(jié)(牙簽放在棗與糖之間)。
4、請幼兒觀察并引導幼兒討論:
他們被分成了幾組?
每組有哪三種食物?
每組中誰在前?誰在后?誰在中間?
三組排列完全相同嗎?
5、請幼兒跟著老師將形式排列卡的內容點讀兩遍,注意每讀完一小節(jié)后要稍作停頓。鼓勵幼兒記住圖形排列規(guī)律。
6、請幼兒將實物與圖形從左往右對應,并按原有規(guī)律繼續(xù)排列。
7、排列完畢,老師與幼兒一起點讀并確認排列結果,如發(fā)現錯誤要及時調整。
8、分別出示第二張、第三張形式排列卡,引導幼兒獨立完成操作。
9、教具歸位時要注意從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組一組地收。
錯誤訂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2、教師的引導及幫助。
延伸變化:
1、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增的規(guī)律重復排列。
2、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減的規(guī)律重復排列。
3、學習將一個物體按數量遞增、另一個物體按數量遞減的規(guī)律同時排列。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動要求:
1、能仔細觀察每幅畫面,并能在相近色的背景和相似形的物體中找出主體。
2、愿意積極幫助他人,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大圖書一本、自制小圖書人手一本
三、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興趣,認識老師,尋找自己的椅子
。ǘ⿲ёx —— 共同閱讀大圖書,了解觀察發(fā)現的方法
●尋找小青蟲
——誰愿意來指出這條小青蟲(示范用放大鏡找出主體)
——奇怪奇怪真奇怪,小青蟲把自己藏得那么好,怎么還是被你們發(fā)現了呢,你們是怎么找的,才能把這兒所有的東西都看清楚,一個也不漏掉呢。
小結:對對對,原來找的時候一定要順著一個方向,從上往下,從一邊到另一邊,一個挨著一個的看,這樣就不會漏掉任何一個了,也就能找到你想要找的東西啦。
。ㄟB續(xù)翻閱三幅畫頁,請幼兒共同閱讀,認識每幅畫面中的主角)
●尋找丟失的寶貝
——你們看到有哪三位動物朋友需要我們幫助啊?誰能一口氣講給大家聽聽的呢
——聽清楚了嗎,海獅要請我們幫忙找什么呀?
——誰愿意大聲告訴大家,輪子在哪兒。浚ㄔ俅问痉队梅糯箸R找出主體)
——小魚丟了什么?你們能找到嗎?
——誰愿意用放大鏡指出小魚的盤子呢?
——讀讀,猜猜,小狐貍到底要尋找什么
——一雙到底有幾個襪子啊?
——他們在哪兒呢?(同時請兩個小朋友指出襪子)
小結:你們真的太厲害了,那么快就幫助我的動物朋友們找到了丟失的東西,太謝謝你們了,瞧,我要給你們一個更大的五角星哦(出示第二個五角星)
(三)自主閱讀——自主閱讀小圖書,完整閱讀故事
●一會兒要仔細看看是哪些動物朋友需要幫忙,讀讀他們究竟要尋找什么寶貝,看看這些寶貝都藏在了哪兒,最后用放大鏡找出這些寶貝,好嗎?
如果,你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舉手,我很樂意幫助你們讀懂這本書
好啦!找一張小桌子坐下嗎,安靜的`看看這本書,幫著找找書里藏著的寶貝
(幼兒自主閱讀小圖書,教師巡視并指導)
——誰來說說你幫助了哪個動物朋友,你幫他找到了什么(結合圖表完成簡單交流)
小結:所有的動物都找到了自己丟失的寶貝,真的要謝謝你們啊!為了表示感謝,動物朋友們把一件禮物藏在這些站著的老師身上,請你們找找,禮物在哪兒,找到了就可以帶著禮物高高興興地回教室了哦。趕緊去找禮物吧。
●得到糖果開心嗎,幫助別人原來是件很開心的事哦
中班教案 篇4
一、 教育目標
1、通過觀察圖面,能用簡單的語言概括畫面內容。
2、理解故事幽默的結尾。
二、教學準備
1、觀看一些關于動物飛行的影像資料。
2、 動物的寫實照片(不要卡通照片)可以飛的,不可以飛的。
三、 教學過程
1、導入活動
(1)、師:你們猜猜今天老師帶什么來?(圖片)對了,今天老師帶動物的圖片給大家看。你們看,這是什么?(小朋友回答:大象、獅子、企鵝、鴿子、蚊子等)哇~你們真聰明,都知道這些動物的名字,那你們知道哪些飛,哪些不會飛嗎?
(2)、師:誰會飛?(小鳥會飛)對了,小鳥會飛,拍拍翅膀飛呀飛。那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這本《誰會飛》的書好嗎?
2、閱讀圖畫
1、第一頁:老鷹在做什么呢?(捉兔子)它是這樣飛的?(請幼兒模仿老鷹飛行和俯沖的動作)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老鷹的翅膀有什么特點?(老鷹的翅膀很大···它會飛等等)想一想老鷹會說什么?
2、第二頁:貓老鷹在做什么呢?(捉老鼠)它是這樣飛的?(請幼兒模仿老鷹飛行和俯沖的動作)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貓頭鷹的翅膀有什么特點?(貓頭鷹的翅膀很小···但是它也會飛等等)想一想貓頭鷹會說什么?你們知道老鷹和貓頭鷹屬于什么類型的飛行動物嗎?(鳥類)
3、第三頁:蜻蜓在做什么呢?(在河邊飛)它是這樣飛的?(請幼兒模仿蜻蜓飛的動作)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蜻蜓的翅膀有什么特點?(蜻蜓的翅膀是透明的)想一想蜻蜓會說什么?
4、第四頁:蜜蜂在做什么呢?(在采蜂蜜)它是這樣飛的?(請幼兒模仿蜜蜂飛的動作)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蜜蜂的翅膀有什么特點?(蜜蜂的翅膀是透明的)想一想蜜蜂會說什么?你們知道蜻蜓和蜜蜂屬于什么類型的動物嗎?(昆蟲)
5、第五頁:蝙蝠在做什么呢?(飛)它是這樣飛的?(請幼兒模仿蝙蝠飛的動作)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蝙蝠的翅膀有什么特點?(蝙蝠的.翅膀不是透明的,而是薄而多毛的皮膜,他不是鳥類,也不是昆蟲類,而是哺乳動物。)想一想蝙蝠會說什么?
6、第六頁:這是誰?(小雞)它的翅膀怎么樣?它想做什么?(飛)它能成功嗎?
7、第七頁: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小雞會說什么呢?小雞為什么非不起來呢?(小雞和別的飛行動物不相同,它既有毛茸茸的翅膀,也是真正的鳥類,但是,它卻不會飛行,那是羽翼退化的結果。)
3.閱讀圖畫(再次)
結合第一次大書閱讀時的討論和記錄,用比較完整的語言總結出畫面上有什么動物、它在做什么、它的翅膀什么樣、它飛起來有什么特點等,為幼兒示范如何按照一定的線索完整描述畫面的內容。例如第一頁:老鷹在捉兔子,它的翅膀又大又硬,很有力量。它飛翔的時候用力扇動翅膀,飛得非?!
4.總結分享
自由活動時,還可以請有興趣的小朋友幫助進一步的整理。將整理好的經驗網絡圖貼在教室墻壁上,作為幼兒日常學習和討論的資源。請幼兒回家后繼續(xù)和家長一起探索關于動物飛行的知識,搜集會飛的動物和其他會飛的東西的圖片。(叁考教師指導手冊)
三、再次閱讀圖畫
結合第一次大書閱讀時的討論和記錄,用比較完整的語言總結出畫面上有什么動物,它在做什么,它的翅膀怎么樣,它飛起來有什么特點等等)
《誰會飛》教學反思
讀本《誰會飛》從動物介紹自己會飛的特性開始,每一頁介紹一種會飛的動物,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但最后卻給了大家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該讀本為幼兒勾勒出了探索和分析“誰會飛”這個問題的思路,即為孩子示范了深入分析的方法,也為孩子提供了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空間。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先讓幼兒觀看一些關于飛行動物的圖片資料。讓幼兒知道動物飛行的基本要素——翅膀。通過觀察畫面,讓幼兒發(fā)現問題,如:小雞有翅膀,為什么不會飛呢?通過讓幼兒自由討論找到答案。因為小雞的翅膀短,身體大,就飛行不起來。
幼兒對《誰會飛?》的讀本很感興趣,紛紛踴躍發(fā)言,一些小朋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很多會飛的東西,如:飛機會飛,熱氣球會飛等。本次活動達到初步建構和拓展關于動物飛行的教學目的。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模仿青蛙跳的動作,學會蹲跳、連續(xù)跳,掌握正確的起跳和落地姿勢。
2、樂于參加體育活動,體驗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增強自信心。
3、體驗合作創(chuàng)編游戲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重點:
樂于參加體育活動,體驗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增強自信心。通過探索模仿青蛙跳的動作,學會蹲跳、連續(xù)跳。
活動難點:
掌握正確的起跳和落地姿勢。
活動準備:
小蝌蚪、小青蛙頭飾若干、荷葉若干。
活動過程:
1、小蝌蚪游啊游。
老師帶領幼兒扮演小蝌蚪隨歡快的音樂在場地上模仿游泳的姿勢四散跑動。
老師發(fā)出信號"小蝌蚪游到水下面了",幼兒身體半蹲游泳;"小蝌蚪游到水上面了",幼兒起身游泳;問幼兒:小蝌蚪出來玩得高興嗎?
2、小蝌蚪變成了小青蛙。
教師:現在小蝌蚪變成小青蛙了,我們一起來做做青蛙操。第1個8拍:青蛙五指張開手臂伸縮,同時兩腿下蹲。
第2個8拍:五指張開在耳側,半蹲同時上身轉向左右觀看。
第3個8拍:連跳四次叫"呱"
3、小青蛙跳荷葉。
小青蛙們生活在池塘里,他們喜歡在荷葉上跳來跳去。看,我們身后的池塘里邊有那么多的荷葉,小青蛙們怎樣跳才能不落到水里去呢?請你們去試一試。
(1)幼兒排兩隊一個接一個的到荷葉上試跳,教師注意觀察。
(2)重點講解在荷葉上蹲跳的方法。
1)教師:剛才你們都在荷葉上跳了跳,你們是怎樣跳的呢?
現在來跟著老師來跳跳,雙腳并攏,落地的時候雙腿微微的`彎曲,向前跳。我們用這種方法來跳荷葉吧!
2)要求:排好隊一個一個的跳,等前面的小朋友跳過了池塘,下一個小朋友才開始,跳完的小朋友從兩邊回去。
3)把荷葉排成兩排,讓幼兒在荷葉上連續(xù)跳躍過池塘。
4、放松活動。
教學反思:
中班幼兒動作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快速發(fā)展的關鍵期,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fā)展水平,我設計了本次體育活動“青蛙跳跳跳”。通過模仿青蛙的動作,學習蹲跳,學習雙腳并攏向前跳。為了達到以上兩個活動目標,我為本次活動準備了小青蛙操及音樂、在場地上布置了鞋盒子作為荷葉,并用舊報紙制作了小蟲子若干,考慮到我為孩子們選擇的青蛙音樂操的動作和節(jié)奏比較快,所以在課前先教了孩子們動作。
中班教案 篇6
設計的背景與意圖:
在新〈綱要〉中明確提出: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讓幼兒想說、敢說、愿意說。
而經過小班一學年的適應與學習,到了中班,老師與幼兒一起進入了一個溝通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作為老師,我們始終努力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自由的表達空間,嘗試利用多種方法讓幼兒學會傾聽他人說話,提高幼兒自信表達的能力,掌握交往的基本技能。
而故事〈喇叭花的電話〉中,一朵小小的喇叭花,竟然能把樹上樹下的兩個不能在一起玩的朋友聯(lián)系起來,這是多么神奇的喇叭花電話呀!這個故事雖然情節(jié)簡單,但充滿了童真童趣與奇妙的想象,形象鮮明而突出。針對我班幼兒傾聽能力薄弱、插話現象較為嚴重、不能用完整地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一特點,我們相信:對于愛聽故事的我班幼兒來說這個故事一定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確定目標與過程設計:
根據我班幼兒思維活躍、愛說愛動、傾聽能力薄弱的實際情況,我們把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薄 通過課件理解故事內容,體會童話故事優(yōu)美的意境。
。病 在認真傾聽他人說話的基礎上,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3、 通過表演的形式,感受同伴間相互交流的快樂。
本次活動為了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利用課件采用“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傾聽——理解、講述——再傾聽、再講述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意境;另外,我們還通過設置故事場景,讓幼兒融入故事角色進行表演,幫助幼兒掌握并拓展故事中的對話,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fā)與他人交往的愿望。
中班語言與社會:喇叭花的電話
活動目標:
1、通過課件理解故事內容,體會童話故事優(yōu)美和意境。
2、在認真傾聽他人說話的基礎上,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
3、通過表演的形式,感受同伴間相互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根據故事內容制作的多媒體課件。
2、自制喇叭花電話若干。
3、故事場景(大樹、小鳥與小田鼠圖片與頭飾)。
4、已學習歌曲《打電話》,《打電話》音樂。
活動過程:
一、 以圖片引出故事,通過幼兒觀看課件體會童話故事優(yōu)美的意境。
1、教師:瞧,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幾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是什么?
教師分別出示大樹、小鳥、小田鼠圖片幼兒講述。(有幾只小鳥?有幾只小田鼠?)
2、教師: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來看一個關于大樹、小鳥、和小田鼠的故事。(配班老師放故事課件前半部分)
喇叭花電話
在一棵很高很高的樹上,住著三只很小很小的小鳥,樹下住著三只很小很小的小田鼠。
小鳥很想去找小田鼠玩,可是,它們還沒有長好羽毛,不會飛。小田鼠想找小鳥玩,可是它們又不會爬樹。
3、老師:小鳥想找小田鼠玩,可是他們不會飛,小田鼠想找小鳥玩,可他們不會爬樹,小鳥和小田鼠沒有辦法成為好朋友,誰來說一說,他們的心情會怎樣?(幼兒:難過、傷心……)
二、理解故事內容,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
1、繼續(xù)提問:這可怎么辦呢?誰愿意幫小鳥和小田鼠想出好辦法讓它們成為好朋友?(幼兒回答:梯子、繩子、請猴子幫忙、長頸鹿、大象等)(大約3分鐘)
2、教師:你們?yōu)樾▲B和小田鼠想了這么多的好辦法,讓我們來看一看小田鼠想了一個什么好辦法吧。(幼兒觀看課件后半部分)
一只小老鼠在樹下種了棵喇叭花。
喇叭花爬呀爬,爬到了小鳥家。喇叭花開了,又圓又大,變成了小電話。小田鼠在樹下問:“喂,是小鳥家嗎?”
小鳥信在樹上答:“喂,是小田鼠家嗎?”
小鳥們?yōu)樾√锸蟪瑁骸班粥、嘀嗒,嘀嘀嗒。?/p>
小田鼠為小鳥們念兒歌:“大尾巴長,大尾巴大……”
一棵喇叭花,連著兩個家,小鳥和田鼠,天天說著悄悄話。
3、提問:小田鼠想了什么好辦法?
他為什么要在樹下種喇叭花?(啟發(fā)性提問:喇叭花變成了什么?)
有了喇叭花電話,小鳥和小田鼠的心情會怎樣呢?
三、以表演的形式,鞏固故事中的對話。
1、教師:下面,請小朋友完整地來看一遍《喇叭花的電話》這個故事,看過后請你們說一說小鳥和小田鼠在喇叭花電話中都說了些什么?
教師完整地播放一遍課件。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鳥和田鼠他們在喇叭花電話中說了些什么?
。▊別講述——集體分角色講述)
2、幼兒以表演的形式鞏固故事中小鳥與田鼠的對話。
教師出示小鳥與小田鼠的頭飾:瞧,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頭飾)現在,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來表演故事?(師生表演——生生表演)
3、拓展練習:引導孩子學習簡短的.電話問候:
提問:如果你是小田鼠你還會給小鳥說些什么?
小鳥又會給小田鼠說些什么?
四、 游戲活動:打電話
1、 過渡引導: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好朋友?(有)
提問個別幼兒:你的好朋友是誰?你想對他說些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
教師:老師知道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都想給好朋友打電話,老師這里準備了許多喇叭花電話送給你們(教師發(fā)放嗽花)下面,我們跟著音樂和你的好朋友打電話吧!
。ㄓ變弘S著<打電話>音樂邊唱邊打電話)
結束語:老師知道你們還有許多話要和好朋友說,現在我們一起到外面繼續(xù)玩打電話的游戲好嗎?
附故事:
喇叭花的電話
在一棵很高很高的樹上,住著三只很小很小的小鳥,樹下住著三只很小很小的小老鼠。
小鳥很想去找小老鼠玩,可是它們還沒有長齊羽毛,不會飛。小老鼠很想去找小鳥玩,可是它們不會爬樹。
一只小老鼠在樹下種了棵喇叭花。
喇叭花爬呀爬,爬到了小鳥家。喇叭花開了,又圓又大,變成了小電話。
小老鼠在樹下問:"喂,是小鳥家嗎?"
小鳥們在樹上回答:"喂,是小老鼠嗎?"
小鳥們?yōu)樾±鲜蟾璩?嘀嗒,嘀嗒,嘀嘀嗒。"
小老鼠為小鳥們念歌謠:"大尾巴長,大尾巴大……"。
一棵喇叭花,連著兩個家,小鳥和小老鼠,天天說著悄悄話。
活動反思: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過多地是強調教師的“教”,忽略了幼兒的內心感受,而在此次活動前,我們反復斟酌這種教育手段是否會被幼兒所接受與理解,并且在活動環(huán)節(jié)設置中也以幼兒為中心:通過和幼兒一起看一看、說一說、聽一聽、講一講、玩一玩等形式,讓幼兒利用多種感官參與此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效果也較好,尤其是幼兒的傾聽能力與注意力有了很大的進步。
此次活動我們不僅從語言的角度讓幼兒學習并拓展故事中的語言對話;從情感角度讓幼兒獲得與同伴間親切交流的情感體驗;從社會角度讓幼兒獲得與同伴合作分享的經驗。而作為施教者,我們認為,本次活動的最大亮點是多媒體課件這種聲情并茂的教育手段的運用,它不僅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而且使幼兒對此故事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體會故事意境;第二大亮點是讓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促進幼兒語言和想象力的發(fā)展,如在分段播放故事開始,小田鼠與小鳥沒辦法一起玩,怎么辦?教師請小朋友幫忙:“誰能幫助小鳥和小田鼠想出好辦法,讓它們成為好朋友呢?”幼兒的回答讓我們大吃一驚,如立梯子、垂繩子、坐降落傘、用蹺蹺板、彈簧、飛機、請長頸鹿、猴子、大象幫忙等。此次活動在問題創(chuàng)設方面,我們根據故事內容仔細推敲設計了一些層層遞進式的啟發(fā)性提問,不僅有利于幼兒對問題的思考,而且也利于幼兒清晰地表述。在活動中最使我們感到高興的是:通過故事場景的創(chuàng)設表演,讓我們做到了師生、生生的互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注意力、傾聽能力,也讓幼兒在游戲中建立了平等的師生關系,體驗了關心他人、關心同伴的情感。
但在活動中也讓我們發(fā)現了兩點不足:首先我們在教學中激勵性的語言欠缺,導致幼兒在活動中較為拘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比平時低;再者,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嘗試打破這種“聽故事——講故事——表演故事”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與突破。
中班教案 篇7
內操內孩子們像以往一樣自主地選擇著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著游戲,有的孩子拿來爬梯、竹梯、輪胎開始進行擺放,有的則拿來一些板條、易拉罐也開始鋪設地板,有的則搬來長凳、跳圈開始探索新玩法。操場上一下子熱鬧起來。沒過多久器械架上的一些材料,幾乎都被孩子們給拿出來了。沒玩多久有的孩子則當起了搬運工,將一些材料從這塊場地搬運到另塊場地。孩子們三五成群地玩著自己的游戲。一些器械材料的多種玩法還是沒被孩子所發(fā)現。
這時來了一班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齡的特點孩子們利索的將器材擺放開來,同伴間且能有商有量的進行合作,瞧!長凳在他們的手中變換出了多種的新奇玩法,懸空的獨木橋,形象的蹺蹺板,獨特的滑滑梯……真是讓我們感嘆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班孩子看著大班的哥哥姐姐玩得如此生動,看到各種材料能有那么多新奇的玩法,他們也跑過來圍觀,有的還開始商量我們也這樣去玩好吧!
看到孩子們有了新發(fā)現,為了以后他們能更好的游戲,我跟大班老師商量了一下,讓大班的孩子帶我們一起玩一下,孩子們在大班哥哥姐姐地帶領下嘗試玩了各種有趣的游戲。游戲結束我們進行了小結,孩子們談了游戲中跟哥哥姐姐游戲的`感受,從哥哥姐姐那學到了什么。
反思:
在體育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自由選擇同伴,讓幼兒教幼兒,使他們在活動中能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評價,讓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參加體育活動,有了良好的情緒體驗,幼兒活動的時間就會自然延長,從而提高了幼兒活動的持久性。中班的孩子由于年齡和個體差異所以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會有一定的局限,我利用先關后創(chuàng),以強帶弱的方法,讓大班的孩子跟我們一起進行游戲,讓大班的孩子帶領我們,給孩子們積累經驗,讓他們在以后的活動中先仿后創(chuàng),這未嘗不是一種方式方法。
在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我將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注重的是讓孩子學會探索各種方法,而不是以往的交給他方法,使得每個孩子都在不知不覺中創(chuàng)新;顒又校處熞朴谟^察,調控和安排,使每個幼兒都有同等的機會來充分進行鍛煉,得到表現能力的機會,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促使全體幼兒的共同提高。
“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教師將“鑰匙”交給幼兒,創(chuàng)造地教;解放幼兒,讓幼兒創(chuàng)造地學。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求創(chuàng)新。尤其是在體育活動中,更要讓他們去探索,去發(fā)現,從而激發(fā)出他們的創(chuàng)造火花。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熟練念讀兒歌,豐富詞匯,營養(yǎng)均衡。
2、主動在集體面前講述,大膽發(fā)表對如何做健康好寶寶的看法。
3、懂得健康的飲食習慣。
4、領會兒歌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磁帶、CD
活動內容:
1、請幼兒看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觀察,理解畫面內容。
圖片上寶寶在做什么?是怎么吃的.?
為什么大口地吃青菜蘿卜?
另一個寶寶在做什么?怎么拍球?
做運動對身體有什么好處?
2、欣賞并理解兒歌《健康好寶寶》
朗誦兒歌《健康好寶寶》。
3、引導幼兒談談怎么做一個健康的好寶寶。
做健康的好寶寶,應該吃哪些有營養(yǎng)的食物?吃的時候注意什么?
除了飲食和鍛煉,做健康寶寶還應該注意什么?
4、請幼兒到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經典)10-27
(精選)中班教案11-02
[精選]中班教案08-30
中班教案(精選)09-12
中班教案05-07
中班教案05-07
中班教案05-07
中班教案05-07
中班教案05-07
中班教案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