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必備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語言活動:
奇妙商店 (中班)
要求:1、在感知故事的基礎上,激發(fā)幼兒大膽想象及表述幫助小動物變廢為寶的辦法,語文教案-奇妙商店。
2、萌發(fā)幼兒變廢為寶的意識。
準備:各種廢舊材料做成的東西布置成奇妙商店,桌面教具,若干廢舊材料。
重點:理解故事
難點:合理想象,并能用較完整的`語句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流程: 操作要點
參觀“商店”
引 起 興 趣
1、帶領幼兒參觀“奇妙商店”。
2、介紹故事名稱。
1、教師邊講故事邊演示桌面教具,插問:
(1)大象伯伯把小豬的西瓜皮變成了什么?西瓜皮還能變成什么有用的東西?
。2)大象伯伯會把酸奶瓶變成什么有用的東西?
講 述 故 事
感 知 理 解
2、講完故事提問:大象伯伯為什么要開這個“奇妙商店”?
教師小結:大象伯伯開了“奇妙商店”后,小動物們再也不亂扔廢物了,這樣做保護了小動物周圍的環(huán)境,而且小動物們把廢物拿到“奇妙商店”大象伯伯還能把它變成有用的東西,幼兒教案《語文教案-奇妙商店》。
1、想 象 創(chuàng) 造能 力 遷 移創(chuàng)設情境,看看講講小動物拿來的廢物。
2、提問:你幫助小動物把廢物變成什么有用的東西?(幼兒商量)
3、個別幼兒講述。
4、教師小結:廢物并不一定沒有用處,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就一定能變廢為寶。
5、布置任務。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14個生字,其中5個只識不寫。
3.讓學生在讀中認識秋天的特征,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體會到朋友之間互相關心的愉悅感。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會記、會寫5個生字。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昨天我們初讀了第7課。讀準了字音,讀通了課文:
(1)這些生字小朋友還記得嗎?那就小火車開起來;
(2)這兒還有幾個要求會認的字,一起來;
(3)這兒還有些詞語呢,誰能讀?(指名
2.大家真不錯!還記得秋姑娘給誰寫了信嗎?我們一起聽一聽。(放課文配樂錄音,指名說秋姑娘給誰寫了信)
板書:青蛙、大雁、松鼠、山村孩子
3.信里寫了些什么呢?你們一定很感興趣吧!咱們一起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二、賞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句,出示.課件動畫
師:大家看!秋風輕輕地吹,一片片楓葉在空中飛舞,秋姑娘的信可真多呀!能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2.信里都寫了些什么呢?接著往下讀,找一找。(學生自由讀書)
師:找到了嗎?把你最喜歡的.一封信讀給同桌聽聽吧。(同桌互讀)
師:你喜歡哪封信?能讀讀嗎?(學生選擇讀自己喜歡的信,教師運用不同的方式點撥、指導)
。1)是這封吧!(同時出示.課件動畫)
師:秋天到了,大雁們要飛往很遠很遠的南方過冬呢!秋姑娘在信中會讓他們小心什么呢?(學生發(fā)言設想:A、小心掉隊了;B、小心撞上了飛機;C、小心被獵人打中)對啊,真是要多加小心,能讀好嗎?(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喜歡這封信的同學一起讀)
師:你們還喜歡哪封信呢?(生讀秋姑娘寫給青蛙的那封信)
。2)你覺得秋姑娘怎么樣?(學生發(fā)言設想:秋姑娘很關心小青蛙)那你能讀出秋姑娘的關心嗎?(指名讀)(教師帶青蛙頭飾)師:現(xiàn)在呀,我就是小青蛙,冬爺爺快來了,我得找個地方睡大覺了,誰來演秋姑娘呢?先準備準備吧。(學生自由讀書準備——指名師生表演——喜歡這封信的同學一起表演讀)
師:**同學,你喜歡哪封信呢?(生讀秋姑娘寫給松鼠的信)
。3)你為什么喜歡這封信呢?(學生發(fā)言設想:松鼠很可愛)是啊,松鼠很可愛,可是很貪玩,連過冬的食品都忘記了準備。幸好有秋姑娘的提醒。秋姑娘想得可真周到,能讀出來嗎?(指名讀)大家都喜歡吧!同桌小朋友比一比,看誰讀得好。(同桌比賽讀)你覺得同桌讀得怎么樣?(學生評讀)那你們愿意演給大家看嗎?(指名學生戴頭飾表演讀——全班表演讀)
師:還有一封信誰喜歡呢?(學生讀寫給山村孩子的信)
(4)是這封吧(出示.課件動畫)?秋姑娘沒忘記在冬天穿著單衣的小樹苗,提醒山村孩子給他裹上冬衣。知道為什么嗎?(學生發(fā)言設想:怕小樹凍壞了)是啊,多細心的秋姑娘啊,能讀好嗎?(指名讀——喜歡這一句的同學一起讀)。
3.看,秋姑娘在每封信里都是那么關心、體貼別人!我們把4封信連起來讀,好嗎?(全班齊讀2—5自然段)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讀本課詞語,學會生字“干”,知道它是多音字。
2、朗讀課文了解詞語的意思,知道機器人很能干,產(chǎn)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3、能說說機器人還能做的一些事。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 學習生字
教學難點:
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在黑板上板書“保姆”兩個字
問:誰認識這兩個字?(保姆)你家請過保姆嗎?他都能做什么事情?
2、引入課題
師:小杰克的家里也請來了一個新保姆,你們想去認識他嗎?(師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19課能干的保姆,請你打開語文書112頁,自己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正確,不會的請拼音朋友幫助你。
二、初讀課文
1、生自由讀課文
2、自己讀課后的生字表和認讀字表,同桌互相檢查。
3、檢測學習生字
。1)接電話 有禮貌的接電話
師:你能說一說怎么樣叫有禮貌的接電話嗎?(學生表演一下怎么有禮貌的接電話)
(2)一位 意思 機器人
。3)能干 干凈
師: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詞中出現(xiàn)時發(fā)不同的讀音,這樣的字叫什么來著?(多音字)
對了,“干”就是一個多音字,它也是咱們今天要認識的一個生字。
。4)學習生字“干”
、儆涀中巍⒔M詞
說一說你怎樣記住它的樣子?(“十”加一筆橫,“千”的橫撇變成橫)
給它組個詞:(注意不同的音組不同的詞)
gàn 能干 干活 gān 干凈
、谟^察田字格的范字
、蹘煱鍟笊杂擅杓t
三、細讀課文
1、請你把這些生字朋友帶到課文中再讀一讀,注意把課文讀流暢。
2、同桌互查對方是否能正確流利的`讀下來了。
3、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呢?請你用鉛筆在課文當中標一標。
4、體會機器人保姆的能干
小杰克家的保姆叫什么名字?(湯姆)
在第幾自然段寫著呢?(第一自然段)
請你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湯姆都能幫助小杰克做一些什么事情?
生自由讀書后匯報:
開門 關門 有禮貌的接電話
把房間打掃干凈 唱歌 哄小杰克睡覺
生邊說師邊貼詞
湯姆能為小杰克做的事情真多,因此我們說它很能干。(板書“能”)書中是怎么把他能做的這些事情用一句話表達清楚的呢?
課件出示句子:湯姆能開門關門,能有禮貌的接電話,還能把房間打掃干凈。
將能 能 還能 用不同顏色的字標出
這和我們在第三課中學過的“有的 有的 還有的 ”這個句子很像,是呀!
就用簡單的能能 能 還能 就表示出了湯姆的能干。
你覺得湯姆還有可能會做什么?(會洗碗 會墩地 會給杰克做飯 會織毛衣)
你能試著用能 能 還能 來說一說嗎?
生自己先和同桌說一說,然后找生說一說
師:更有意思的是?(湯姆還能唱著歌,哄小杰克睡覺。)
一般的保姆都能夠給孩子唱歌哄孩子睡覺的,可是為什么湯姆唱歌就說它有意思呢?
5、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答案。 生自由讀書
師:哦!原來他是一個機器人。 課件出示機器人唱歌跳舞的視頻
師:你們覺得湯姆怎么樣?(很有趣)
是呀!它又能干又很有趣,而且因為它是個機器人,他還
課件出示:湯姆從來不吃飯,不唱歌,也不睡覺。
師:你還知道機器人在咱們的生活中能幫人們做些什么人們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課件出示:介紹一些有關機器人的資料
四、小結: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可愛的機器人保姆——湯姆,因為他不是一個真正的保姆,因此我們的課文中把保姆兩個字用雙引號引起來了,(師在板書中加上雙引號)你們喜歡這個機器人保姆嗎?(喜歡)那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篇課文吧!
語文教案 篇4
內容預覽:
16.云南的歌會
沈從文
教學目的
1.分析本文結構,理解散文特點。
2.感知文章內容,體會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歌會習俗。
3.掌握本文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散文特點、結構。
以讀講、探討方式圍繞課文內容和結構展開。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i2)西 譬(pi4)喻 糯(nuo4)米 蹲(dun1)踞
忌諱(hui4) 酬(chou2)和 鐵箍(gu1) 熹(xi1)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jīng)據(jù)典:引用經(jīng)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游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二、導人 ’
在云南一些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區(qū),每逢集會或節(jié)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游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蘊涵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自然引發(fā)了作者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贊賞。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說創(chuàng)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復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四、學習課文
1.指定學生甲誦讀1~3段。
指定學生乙誦讀1~3段。
評議優(yōu)劣。
2.歸納第一段:引出歌會地方。
3.討論并歸納第二段的中心內容。
分析:“這是種別開生面的場所……卻互不見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隨口而出。”
“在場的既多內行……解口渴去了”
爭論后歸納:寫歌會的場所、方式、勝負的情況。
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結
了解文章描寫的別開生面的云南歌會,表現(xiàn)了云南人民無限趣味的生活,給讀者嶄新的視野。
六、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1日課
聽寫詞語,并用其中的三個詞語口頭造句。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樸
即物起興 引經(jīng)據(jù)典 悠游自在 龍吟鳳噦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
(一)誦讀三~五段
師生點評誦讀情況。
(二)討論第三段內容
歸納:寫女歌手的情況(性情、外貌、穿著、本領。)
(三)討論第四段內容
1.本段屬于什么描寫?
(環(huán)境描寫、景物描寫。)
2.本段側重寫什么?
明確:歌聲不斷。
(1)山鳥呼朋喚侶(戴勝鳥、云雀)。
(2)趕馬女孩子唱山歌。
環(huán)境:樹林、山坡、花。
側重“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
(四)討論第五段。
1.段落主要內容:
寫“金滿斗會”。
2.發(fā)起、處所、人數(shù)、曲名、唱法(聲響)、時間、參加者(婦女飾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師傅。
三、討論問題
(一)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xiāng)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fā)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
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渡驈奈<邊城>》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群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二)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云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關系?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么用意?
(明確:用環(huán)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四、拓展訓練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于“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于“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哪些屬于“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jīng)據(jù)典”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擇一兩首唱一唱。
學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較。
例如:陜北民歌《信無防字》福州民歌(真鳥仔,啄波波,三歲孩子會唱歌……一條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難去放牛)……
五、小結
《云南的歌會》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雖然是描寫音樂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教學中必須扎扎實實地從文本出發(fā),引導學生品析詞語、句子,感受語言文字創(chuàng)設的美妙情境。
六、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訓練四。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體味優(yōu)美語言的魅力,掌握塑造語言美的方法。
教學設想:能化抽象為具體,化直白為含蓄,化無形為有形。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點撥為主導,訓練為主線)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決定中考作文成績的因素盡管很多,但從評卷實踐來看,制約作文成績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語言表達”。因為,在審題、結構、內容等方面不出現(xiàn)“硬傷”的前提下,語言成為感動“特殊讀者”(評卷人)的主要因素。試想,赤日炎炎,揮汗如雨之時,評卷教師每天要評閱大量的試卷,難免身心疲倦。讀著語言無味的文章,更加重了疲憊感。評卷時“一個讀者,兩三分鐘”,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要打動評卷人,文采顯得尤其重要。因此,科學備考中考作文,就不能不重視文采訓練。而且,文采訓練也易見成效。那么,如何進行文采訓練最有效呢?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二、滿分作文展示:
黃山松,我讀懂了你!
你能讀懂黃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嗎?
云纏它,霧繞它,雨抽它,風摧它,霜欺雪壓,雷電轟頂,大自然仿佛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后快。然而,它不低頭,不讓步,不畏風刀雪斧的剔抉,在數(shù)不盡的反擊和怒號聲中,練就了一身錚錚鐵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氣。
一次次,它在風雨中抗爭吶喊;一回回,它把云霧撕扯成碎片;它以威嚴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剛硬驅逐雷電遠避它方……
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奮斗、生之抗爭,都在這由蒼松搖出的命運交響曲中展現(xiàn)出來了。
讀黃山松,你不覺得我們的安徽正是一棵偉岸挺拔的勁松嗎?
安徽,襟江帶淮,千年激蕩,幾經(jīng)興衰,這片遼闊的大地上曾上演過多少群雄逐鹿、驚心動魄的故事。
這里曾經(jīng)是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老莊道學,三曹華章,新安文學,桐城散文……這些,都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滄桑;一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勞和艱辛。
“相看兩不厭,獨有敬亭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些,不正印證了文人墨客們對江淮秀麗景色的向往嗎?
眾人皆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卻有幾人清楚那倚門而立翹首遙望、“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正是咱安徽潛山姑娘呀!“喬公二女秀所鐘,秋水并蒂開芙蓉”令詩人充滿了無限的向往,而那“舉手長勞勞,兩情同依依”的焦劉之戀不也跨越時空感動今人嗎?
文房四寶,徽派建筑,蕪湖鐵畫,黃梅戲,鳳陽花鼓……這些,全是江淮兒女智慧的結晶啊!
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殘暴統(tǒng)治的轟轟烈烈的陳勝、吳廣起義,千年后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浴血奮戰(zhàn)的無數(shù)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跡,無不印證了江淮兒女不畏壓迫、抵御欺凌的錚錚鐵骨。
黃山松,我讀懂了你!黃山松,你是徽魂!
簡評:本文立意深遠,作者以“黃山松”為象征物,通過對黃山松的描寫,表達了對安徽文化、安徽人民的`精神的謳歌、贊美之情。從黃山松入手,切入口小,但能小中見大,虛實相間,構筑黃山松與“徽魂”的相似點。這篇文章倍受閱卷老師的青睞,不止在于它的立意,語言也很值得我們學習,你認為語言好在哪里?(學生交流)文采飛揚是其一大特點,整散句交錯使用,“引用+排比”的修辭,抒情酣暢,氣勢充沛,擴充了文章的內涵,強化了對黃山松、對徽魂的贊美之情。
三、解讀考綱:中考《考試說明》關于“有文采”是這樣描述: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意蘊。要做到使文章“有文采”,就要摒棄枯燥乏味干癟的信息語言,學會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
例如:她很憂愁------------------------------------
她是一棵孤單的樹,憂愁宛如層層水霧將她籠罩。(借用比喻)
她的憂愁“剪不斷,理還亂”,恰如春水綿綿不絕。(借用古詩詞)
過渡語: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修辭和引用化用詩句的角度打造作文語言。
四、技法指導
(一)、巧用修辭
【例1】責任,是一塊蘸滿高尚情愫的海綿,倘若你愿擠,總有光輝閃爍的思想滲入你生命的夾層之中;責任,是一塊久已蒙塵的水晶,倘若你愿擦,它會照得你的心靈亮堂起來;責任,是一支先人遺失的生花妙筆,倘若你愿拿,它會把你短暫的一生描繪得流光溢彩……
1、學生大聲讀一遍,初步感知語言文采的魅力。
2、提問:你認為這一段文字語言上有什么特點?(學生交流)
(1)比喻?將什么比作什么?有什么好處?——它使語言生動形象,具有形象美。
(2)排比?有什么好處?——讀起來瑯瑯上口,富有氣勢,讀起來很有感染力,具有氣勢美。二者合用形象開闊。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特點:比喻+排比(形象之中彰顯氣勢之美)
【例2】品讀人生,要學會品讀失敗和痛苦。愛迪生品讀一千多次的失敗,最終成功地發(fā)明電燈;越王勾踐品讀喪國的失敗與苦澀,臥薪嘗膽,最終一舉滅吳雪辱;蘭斯阿姆斯特朗品讀癌癥的痛苦,最終戰(zhàn)勝了病魔,回到了深愛的自行車賽場。失敗與痛苦是一種磨礪,一種考驗,讓真金在火煉中煥發(fā)光彩,讓鳳凰在浴火中涅盤重生。
1、學生大聲讀,初步感知語言文采的魅力。(學生交流)
。1)為了說明一個道理,作者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列舉了三個典型的史事。并且它們不是簡單的堆積在一起,而是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安排材料。這樣不但營造了一種文化意境,而且語言動人。
(2)用對偶,嚴謹整齊,使語言具有對稱美。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特點:排比+引用+對偶(氣勢之中蘊含深刻哲理)
師:修辭,猶如語言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如果能在文章中適當?shù)牟迳蠋字Γ蔷蜁䴙槲覀兊奈恼略鎏韼追至聋惖纳。(板書:巧用修辭)
【例3】[導入語]一般而言,一位作家的風格一旦形成很難再改變,然而宋代詞壇上的一位女詞人--李清照,前后作品風格迥異,她的前期作品清麗明快,后期作品凄涼沉痛,更多表現(xiàn)出一種關心國家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引起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她遭遇了國亡、家破、夫死之痛,看下面的文字
讀慣了李清照“尋尋覓覓”的婉約窈窕,“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兒女情長,那么“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邁詩句,是不是如羽調商聲轉成黃鐘大呂般出人意料呢?追本溯源,卻是那亂離之世,家國之恨,才使這位柔腸百轉的女詞人對著滾滾湘江,一彎殘月,把淺唱低吟換作仰天長嘯。意外嗎?不,這種變化是同情理緊密結合的。意外,是浮涌在情理玉顏上的一層薄紗,揭開了它隱隱約約的掩蓋,情理露出了最意味深長的微笑。
[賞析]文段的畫線處用到修辭中的設問,問后再答,能引起人的注意和思考,語段中的兩個問句使材料很好地與話題相呼,與文題相合,明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寫作意圖,適時地用到修辭中的反問、設問,不僅能造成句式上的變化,還能讓人隨時明白文章的主題所在。
[小結]善用修辭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個重要手段,最常用的有綻放藝術的比喻,增強氣勢的排比,濃化情感的擬人,也可以根據(jù)文章的需要用到其它修辭手法,總之,為了文章的神采飛揚要善于巧用、妙用。
[學生練筆]
1、展開聯(lián)想,巧用兩種以上修辭手法,以“母親”為話題,寫一組句子。(交流評點)
示例:母親是疲憊時的一杯龍井,當你軟弱無力時,只消幾口就使你神清氣爽;
母親是煩惱中的一曲古箏,當你意懶消沉時,優(yōu)雅的旋律一飄蕩,眼前立即一片青翠;
母親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當你瑟瑟發(fā)抖時,貼心的呵護和溫暖使你安然入夢;
母親是黑夜中的一顆明星,當你辨不清方向時,一束柔光指引你邁開堅定的腳步……
老師小結:修辭用與不用,確實有著天壤之別!但要注意:多用并非越多越好,我們千萬不能抓來就用,生搬硬套。修辭一定得用得自然、貼切,精妙,方能起到形象生動的作用,否則只會給人矯揉造作的感覺。
。ǘ⒁迷娢
老師陳述:古代詩文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許多詩詞名句猶如一粒粒明珠,放射著迷人的光芒。因此,適當引用一些詩文名句,會使你的文章流光溢彩,給人以美的享受,也會體現(xiàn)考生較為扎實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板書:化用詩文)
【例3】詩意地生活,或許應該如陶潛“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詩意地生活,或許應該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般的飄逸灑脫。詩意地生活,抑或應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般的溫婉簡約。(指名讀)
【例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闭Z文從那古人口里娓娓道出;語文被當陽橋前頭的張飛一聲吼出;語文從憂國憂民的范仲淹的筆端流出;語文在潯陽江頭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蕩;語文帶我們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體驗神奇,到景陽岡的青石上感受驚險;它讓我們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憂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無奈,“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的蕭瑟……
老師提示:寫作時適當?shù)匾谩⒎掠门c化用古詩詞文,可讓作文語言錦上添花。但名句、詩文的運用,可以分為明引和暗引兩種。明引,是指引用時明白指出所引文字的出處,我們剛才的用得都是明引;有時也可直接將引文編織在自己的語言中,屬于“暗引”。
【例5】樂觀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鷺,樂觀就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樂觀就是那鸚鵡洲頭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樂觀就是那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點點落紅。
[學生練筆]
2、人生一路,處處關情。親情、友情、愛情,無不讓生命充滿感動與絢麗!啊笔怯H情的關愛;“”是友情的牽掛;“”是戀情的思念……
五、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讓作文語言“靚麗”起來的兩種方法,巧用修辭可以使形象美,化用詩文能達到古典美的效果,在寫作中合用多法一定能美不勝收。
。ò鍟盒蜗竺拦诺涿篮嫌枚喾啦粍偈眨
大家一定要在語言表達上狠下功夫,字斟句酌,精心錘煉,不求“語不驚人死不休”,也應“言不細雕不入文”,為你的思想著上美麗的外衣。但是一定要注意“語言優(yōu)美”不等于“語言炫耀”,不能因辭害意,影響文章內容的表達。請看一位考生作文片段:“誠信在哪里?誠信也許在維納斯的斷臂上,誠信也許在蒙娜麗莎的微笑里,誠信也許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傳說中……”(屏顯)這段文字就形式來說也許是美的,但寫的是什么內容,讓人很費解。過分刻意地追求形式,把形式作為第一性,必然事與愿違,妨礙作品內容的表達。事實上形式和內容應該是有機和諧的統(tǒng)一,對作品形式的慘淡經(jīng)營必須和對作品思想內容的苦苦探索相結合,才能收到預期的理想效果。語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但只要大家積極自覺地閱讀,表達時精心組織,你的作品語言就一定能靚起來。
六、布置作業(yè):
以“思念”為話題,用引用的手法,寫一段話。(交流評點)
示例:思念使詩圣嘆故鄉(xiāng)月明,思念使女詞人瘦比黃花,思念使豪放派鼻主幽夢還鄉(xiāng)相顧無言淚千行,思念使婉約派泰斗酒醒楊柳岸曉風殘月,思念使摩詰先生每逢佳節(jié)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愛國詞人“鐵馬冰河入夢來”……
板書設計:
講究文采
巧用修辭形象美合用多法
化用詩文古典美美不勝收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學會認讀Z、C、S三個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zi、ci、si,發(fā)音準確。
2.學會正確書寫Z、C、S三個聲母。
3.引導學生觀察,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把話說完整的習慣,項固“i”上的標調規(guī)則。教學重難點:
1.認識整體認讀音節(jié)zi、ci、si。
2.學會正確書寫“S”。
教具準備:
聲母及音節(jié)卡片、小黑板、插圖等。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我們到拼音王國中認識了許許多多的拼音朋友,對嗎?你們還記得它們都是誰嗎?對,單韻母家族的“aoeiu{”6個小朋友,還有聲母家族的“bpnf、dtnl、gkh、jqx”14個小朋友,你們喜歡它們嗎?為什么呀?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不僅要再認識聲母“zcs”3個小朋友,而且還要到整體認讀家族中看一看。你們想去嗎?那我們先認識一下聲母“zcs”,一會兒它們帶我們去整體認讀家族。
二、借助插圖學習聲母“zcs”的音形
(一)學習聲母z的音形
1.出示“z”的圖,學習字母的音
(1)問:圖上畫的是誰在干什么?
。ǎ玻┠隳茉囍x讀這個字母嗎?學生試讀。
(3)講:你們可以借助“字”的音平讀來學習字母
“z”的讀音。發(fā)音時,舌尖向前平伸,頂住上牙門齒背,
憋住氣流,舌尖稍微放松,讓氣流從窄縫中擠出來,注意
讀得輕短些就是“z”的音了。自己試試?
。ǎ矗┙處煼蹲x“z”。
。ǎ担⿲W生練讀“z”,體會發(fā)音要領。
2.記憶“z”的形(1)問:看看圖有什么好辦法記住“z”的形呀?(2)學生說記憶順口溜,誰說得最好,就讓他帶讀:像個。瞶zz。(二)學習聲母“c”的音形1.出示“c”的圖,學習字母的音
(1)問:圖上畫的是什么呀?
。2)你能試著讀讀這個字母嗎?學生試讀。
。3)講:你們可以借助““刺”的音平讀來學習字母
“c”的讀音。發(fā)音的方法基本與“z”相同,只是從窄縫
中擠出的氣流比較強。自己試一試?
(3)教師范讀“c”。
(4)學生練讀,體會發(fā)音要領。
2.記憶“c”的形(1)問:看看圖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的形呀?(2)學生說記憶順口溜:半個圓圈ccc。(3)學生讀記憶兒歌。(三)學習聲母“s”的`音形1.出示“s”的圖,學習字母的音
(1)問:你們看這是什么呀?
(2)你能試著讀讀這個字母嗎?學生試讀。
(3)講:你們可以借助“絲”的音來學習字母“s”
的讀音。發(fā)音時讀得輕短些,舌尖平伸,與上門齒背接近,
中間留一條窄縫,讓氣流從窄縫中擠出來。自己試一試?
(4)教師范讀“s”。
(5)學生練讀,體會發(fā)音要領;同桌互讀,相互糾正。
2.記憶“s”的形
。1)問:仔細看看圖,哪兒像字母“s”的形呀?
(2)學生說記憶順口溜:半個8字sss。
(3)學生讀記憶兒歌。
三、電腦博士指導書寫
(1)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四線三格,我們看看電腦博士是怎樣書寫“zcs”的?比比誰觀察得最認真?仔細看字母是幾筆寫成的?在四線三格的哪個格上寫?
(2)電腦博士書寫后,讓學生觀察這三個字母像什么?“z”像2;“c”像半圓;“s”像半個8。學生不僅記住了字形,而且利于學生書寫。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行間巡視,進行個別指導,還要注意提醒學生書寫的姿勢和執(zhí)筆的方法。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3個聲母朋友,大家不僅掌握了它們的音形,而且書寫得也非常好!下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習這3個字母與“aeu”組成的音節(jié)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好嗎?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
抽讀學過的聲母卡片。
2.抽讀帶聲調的單韻母卡片。
二、學習聲母“zcs”與單韻母“aeu”組成的音節(jié)。
1.出示書中“zcs”與“aeu”組成的音節(jié),讓學生自己試著拼一拼。
2.同桌同學互拼,相互糾正。
3.指名拼讀,比一比誰拼得最準?
三、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學習整體認讀音節(jié)
(一)學習音節(jié)“zi”
1.請一個學生拿著水搶滋水,讓學生說一句話。
比如:zz同學在滋水。
2.問:“滋”的音節(jié)是什么呢?帶著“z”頭飾的學生說:“z的音節(jié)就是我”。說完,教師帶著“i”的頭飾,說:“z是聲母,不是音節(jié),要想給‘滋’注音,必須要我這個單韻母i來幫忙,就成為了音節(jié)zi”。教師板書:“zi”
3.教師范讀:聲母“z”和音節(jié)“zi”,讓學生聽聽有什么區(qū)別?
4.教師強調:只要把聲母“z”的音讀長些、響亮些就是音節(jié)“zi”的音,這叫整體認讀音節(jié),不用拼直接讀。
5.學生練習讀,體會它們的區(qū)別。
6.教師板書“zi”的四聲,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7.教師強調:整體認讀音節(jié)可以直接給漢字注音,注意在“i”上標聲調時要去點。
8.學生練習讀“zi”的四聲。
9.用“zi”的四聲調組詞或說句子。
(二)學習音節(jié)“cisi”
1.師說:我們都知道“cs”是聲母,不能給漢字注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發(fā)“刺、詞、絲”等的字,要想給漢字注音,怎么辦?
2.師板書:“cisi”。
3.能用學習“zi”的讀音方法試著讀讀“cisi”嗎?
4.學生練習讀,教師糾正。
5.同桌互讀,互相糾正。
6.指名讀。
7.學習“cisi”的四個聲調,通過組詞鞏固音節(jié)的發(fā)音。
四、小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3個聲母朋友“zcs”,我們不僅掌握了它們的音形、能夠正確書寫,而且還學習了整體認讀音節(jié)并能讀準它們的四個聲調,真棒!
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7
一、誦讀
、僮杂烧b讀全詩,標注生字字音。
②小組分段齊讀,教師辨正字音。
、圩杂梢髡b全詩,畫出動人詩句。
二、內容
、俑爬ㄔ娮鲀热
、谧プ÷曇裘鑼
三、詩眼“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明確: 琵琶聲是媒介
彼此心聲有共鳴
點撥:
“我” 聽 琵琶聲(比喻) 識 琵琶女
帝京朝臣 長安倡女
江州司馬 (謫居臥。 商人婦(獨守空船)
泣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四、你怎么理解“司馬青衫濕”,詩人的眼淚是為什么而流?
、賹W生討論
②個別回答
、埸c撥:官場失意、人事茫茫;遠別親人、他鄉(xiāng)孤苦;朋友離別、相見無期等等復雜感情交織在一起。
五、分角色誦讀全詩。
六、布置作業(yè):
有人對“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有不同理解,認為千百年來人
們都這句詩當作對琵琶女害羞、矜持的神態(tài)描寫不符合詩人本意。理由在于:
①琵琶女早年學成琵琶,以賣藝為生,當眾表演已成習慣。
、谝磺K了,和詩人沒有充分的交流了解而自述身世及內心隱秘,可見其性格外向。
③唐代社會風氣開化,男女大防并不嚴格,琵琶女雖為有夫之婦,禮教束縛不會成為她心頭顧忌。
、茉诎拙右椎腵小序中說琵琶女“曲罷憫然”,足見她內心憂郁、惆悵、凄苦,結合其身世不難看出琵琶女此時正處于失落、后悔、孤獨、厭倦的情緒中。
所以,“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主要是她不了解詩人,不愿表演供人作樂,
自己衷腸無法傾訴,沒有知音的郁郁寡歡的心理折射。對此種意見你有何看法?請寫一篇短文談談。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注釋及工具書讀通全文,增加文言積累,訓練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初步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及其形象化說理的風格。領略莊子散文想象豐富、思路縱橫、氣勢非凡、汪洋恣肆的特點,欣賞其渾莽開闊的意境和獨具特色的氣韻美。
3.能一分為二地恰當評價莊子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4.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為了強調“無所待”的觀點,從反面提出問題,緊緊扣住“有所待”論證,最后給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張。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莊子臨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靜。弟子們想厚葬老師,莊子倒覺得難過了:弟子們在這關鍵時刻并沒有勘破生死關。于是他說:“我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為珍珠,天地用萬物來為我送行,我的葬物還不齊備嗎?”弟子們不覺垂淚,說:“我們怕烏鴉和老鷹吃您的遺體。”莊子笑道:“天上有烏鴉和老鷹來吃,地上也有螻蟻來吃啊,要是奪了前者的食物給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頗了嗎?”(《列御寇》)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莊子(約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縣城東郊人(今城關鎮(zhèn)東城路)。曾為漆園吏,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
莊周一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xiàn),標志著在戰(zhàn)國時代,我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jīng)發(fā)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吏、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莊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內篇一般認定為莊子自撰,外篇、雜篇出于莊子門人及后學之手。
《逍遙游》是《莊子內篇》的首篇,是莊子的代表作,比較集中地表現(xiàn)了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跺羞b游》全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論證世間萬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無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過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論證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境界,以及通過“無為”達到這一境界的主張。全篇集中表現(xiàn)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即虛無主義與絕對自由。課文選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什么是“逍遙”?從語義學意義上說,這是個聯(lián)綿詞,聯(lián)綿詞往往表達一種難以言傳的行動和悠遠舒長的意境。此外,它還是個疊韻詞,因為韻母相同,逍遙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試想一下安適自得優(yōu)游歲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遙!跺羞b游》是《莊子》第一篇,是莊子的代表作。逍遙游即“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于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天下》)即“游心于談,合氣于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薄肚f子》的“無為”主義,也可以叫作“逍遙”主義。
三、朗讀課文,粗通文意。
1、聽錄音,注意字音與節(jié)奏。
2、指名朗讀,集體正音正句。
鯤(kūn)摶(tuán)坳(ào)蜩(tiáo)
決(xuè)起而飛搶(qi。睿纾 小知(zhì)
斥鴳(yàn) 數(shù)數(shù)(shuò)然泠(líng)然、
3、疏通、積累
通假字:
冥——溟反——返知——智已——矣
辯——辨而——耐有——又
重點實詞(單音詞):
怒而飛志怪摶扶搖六月息負大舟覆杯培風決起槍榆枋控于地適千里小年知其修絕云氣斯已矣天地之正
重點實詞(雙音詞及短語)
海運扶搖野馬坳堂夭閼莽蒼果然泠然數(shù)數(shù)然羊角
重點生字
摶坳蜩舂蟪蛄斥鴳
四、整體感知
《逍遙游》“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文筆汪洋恣肆。誦讀時,針對不同描述對象,應讀出不同情感。誦讀大鵬怒飛一層,要讀出氣勢和力量;讀“蜩與學鳩”一層,要讀出其渺;讀“小年與大年”一層,要讀出鮮明的對比;讀“湯之問棘”一段,要讀出對鯤鵬的贊美,讀出對斥鴳渺小、短視的蔑視。第三段舉例論證,對“知效一官……而征一國擴,讀時要帶不屑——顧的態(tài)度;對宋榮子、列子,要有贊美之情,又要強調他們“猶有未樹”、“猶有所待”。結尾“故曰”——句是結論,要讀得十分肯定。
五、分析、理解第一段
1、這一段中寫了哪幾種事物?請選取其中感興趣的一個作介紹。
鯤、鵬、野馬、塵埃、大舟、杯、芥、蜩、學鳩等
2、作者對這些事物的感情傾向是否一致?
對鯤鵬作者抱贊美態(tài)度;對蜩與學鳩則明顯表示嘲諷、貶斥。
3、作者寫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闡明世間萬物,大至鵬鳥,小至塵埃,它們的活動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六、布置作業(yè)
找出第一段中所描寫的事物的“所待”。
附:板書設計
。ù螅ㄐ。
鯤鵬海運水擊三千里野馬、塵埃以息相吹
持扶搖培風芥覆杯水于坳堂
大舟水之積蜩學鳩(適莽蒼、百里、
千里具糧各別)
皆“有所待”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鯤鵬上九萬里,非逍遙,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確:是海運時的六月巨風。
2、蜩與學鳩“槍榆傷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說明什么?
明確;照樣講明它們也不逍遙,是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二、分析、理解第二段
1.這一段可分幾層?
第一層,歸納上文,闡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不及”,包含不可達到和不能了解兩重意思。作者舉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靈“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大椿“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彭祖以長壽聞名于世為例,說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壽命短的不能了解壽命長的!靶≈迸c“大知”,“大年”與“小年”的不同,實際上強調的是人的認識上的大小區(qū)別。在莊子看來,萬物既有所待,又要人為地以小及大,是非?杀摹
第二層,引“湯之問棘”的一段話對前文補充印證,并點明“小大之辯”!皽畣柤币欢卧捙c第1段“北冥有魚”內容好像重復,其實不然。今人劉武《莊子集解內篇補正》對這兩段話有很好的解釋:“前語近怪,且出《齊諧》,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湯棘問答以實之。且前后詳略各異,足以明之。前言鵬背幾千里,當指其修也,此則以泰山形其高與大。扶搖不知其狀也,此則以羊角形之。野馬等不知其實也,此則以云氣二字釋之。騰躍而上,明槍之勢也。數(shù)仞而下,明槍之高也。非此,則前語未了,前意未申,且不足征,故復而非復也!庇纱丝梢,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復。在論證上,它與篇首的內容相照應,并歸結前文所述種種現(xiàn)象,點明為“小大之辯”。
2、作者為了說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這個道理,舉了哪些例子?
明確:“朝菌不知晦朔,編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
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3、根據(jù)本段中的“小”“大”觀點,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
從時間上說,朝菌、蟪蛄是“小年”,冥靈、大椿是“大年”。與眾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與冥靈、大椿比,又是“小年”。鯤鵬是“大智”,蜩、學鳩、斥鴳等見識淺陋,只能算是“小智”。
總結:在五彩繽紛,變幻無窮的大千世界里,有動物、有植物、有云氣、有人類。其物種形狀,其所占時間,所占空間,大者大,小老小,絕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會亦然。作者以上寫的.都是物,它們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遙的。
三、分析、理解第三段
1、這一段寫了哪些人?可分為幾類?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
宋榮子、列子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2、作者對這幾類人的看法是怎樣的?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
。ㄗ砸暽醺撸徊贿^是斥鴳之類)
宋榮子、列子
。ㄟh勝于第一種人,但“猶有未樹”“猶有所待”)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槕f物的本性,達到物我一體,才能無所待,才是逍遙游。)
3、莊子所說的逍遙是什么?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絕對的精神自由。
四、總結
這篇文章采用先述后議、先破后立的寫法,運用對比與想象由物及人,最后推出結論,氣勢闊大而思路嚴謹,夸張、虛幻的描述中隱藏著熾烈的情感,堪稱一篇奇文。
本文開頭以背負青天,具有奇?zhèn)チα康拇簌i和纖細微小、能在空中任意游蕩的“野馬”為喻,論證世間萬物都“有所待”,因而算不上逍遙游。可謂想像奇特。論證時,首先指出大鵬南飛,有待“海運”,有待六月的巨風;而“野馬”“塵埃”的任意游蕩有待于“以息相吹”。為了強調大鵬“有所待”,作者以“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作比喻,論證“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為了使人們對結論深信不疑,作者又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這個生活常識為喻,證明“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芍^說理透徹。
莊子渴望“逍遙游”,即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而要達到這一境界,就要“無為”,做“無己”、“無功”、“無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其實,莊子并非生來就無入世之心,但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的現(xiàn)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層抱負。人世如此污濁,他的心靈就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了。因此,《逍遙游》其實是莊子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
而且,莊子自己也很難達到他所主張的“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所以,他一方面強調大至鯤鵬小至塵埃都“有所待”因而不自由,另一方面又反復強調“小大之辯”。只有把莊子放到他所處的時代和環(huán)境中去審視,才能更好地認識莊子其人及其文。
五、鑒賞
1.借用寓言說理。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評論莊子散文的特點說:“著書十余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無事實,而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薄跺羞b游》運用大量的寓言把“無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鯤、鵬、蜩、學鳩、斥,有的是根據(jù)神話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納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覺進入他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像豐富,意境開闊。如文章開頭寫鯤的神奇變化,鵬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寫鵬的南徙,一“擊”,一“摶”,“三千里”,“九萬里”,“扶搖”直上,意境何等壯闊。豐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磥砘恼Q無稽,卻是作者真實感情的流露。
3.運用比喻、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如第1段,寫積水負舟是以水比風,以大舟比鵬鳥;寫鵬鳥南飛“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是夸張;描寫學鳩,賦與人的情性,是擬人。這些都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六、作業(yè):搜集莊子有關資料,寫一篇讀書筆記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丁丁的愿望是什么?
2、識字15個。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識字15個。
教學難點:理解課后題。
教法:猜謎語、朗讀法
學法:讀一讀,說一說、合作交流。
教具準備:識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fā)情趣。(3’)
1、同學們,老師知道大家特別喜歡猜謎語。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有趣的謎語,請大家猜一猜。
說出謎面:它是美麗的花,長在藤蔓上。吹著小喇叭,慢慢往上爬。謎底:喇叭花
2、你們見過牽牛花嗎?它是什么樣的?誰來說一說?
牽;ú粌H長得美麗,它還幫我們的好朋友丁丁實現(xiàn)了愿望。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丁丁和牽;ā。(出示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5’)
1、聽范讀課文。
要求:(1)聽清字音。(2)思考:丁丁的愿望是什么?實現(xiàn)了嗎?
2、聽完后請學生說一說。
指名回答
三、自主識字,小小組合作學習. (10’)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小朋友們,你們準備怎樣處理這些生字呢?
可以看生字表,聯(lián)系課文猜一猜,向其他同學請教
3、小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記住這些字?
4、出示生字,檢查自學情況。
讀一讀,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再組詞
5、誰愿意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誰能組個詞帶大家讀?
6、小小組活動:用生字卡片互相考一考,你學會了嗎?
7、游戲:
小朋友們,看這些漂亮的牽;ǎǔ鍪緺颗;ㄐ螤畹脑~語卡片),告訴你們,每朵牽;ê竺娑加幸粋詞語,誰會讀了,老師就請你讓這朵牽牛花到藤蔓上去,誰愿意?
四、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10’)
1、這些生字寶寶太調皮了,他們又回到了課文里,你們還能認出它們嗎?
小小組內互相讀課文,讀后評議。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檢查是否讀準字音。
3、齊讀全文
五、課堂檢測:(10’)
1、認讀詞語:
不久 發(fā)芽 盼望 晚上 一根 竹竿
繩子 滿足 記著 感謝 實現(xiàn) 或者
2、丁丁的愿望是 。
板書設計: 丁丁和牽;
久 芽 盼 晚 根 竿 或 者
繩 足 記 往 感 謝 實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1、復習什么叫字根;
2、使學生明白怎樣寫好和字根“主”組合的字;
3、使學生會書寫和字根“主”組合成的字。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怎樣寫和“主”組合的字
2、激發(fā)興趣和字根“主”組合的字該怎樣寫呢?
二、新授
。ㄒ唬⿵土暿裁唇凶指
指名回答什么叫字根。
你知道有哪些字根嗎?
。ǘ爸鳌笔且粋組字能力很強的字。
哪些字是由“主”組成的`?讓學生舉例。
。ㄈ┖汀爸鳌苯M合的字舉例。
出示“注”、“駐”、“住”、“蛀”等字。
(四)“主”字與作為字的部件的“主”在書寫上的差別。
1、出示“主”和“注”字
2、學生觀察分析“主”字與作為字的部件“主”在書寫上的差別。
小組討論。
全班討論。
教師總結:
A、獨體字“主”的結構特點是左右對稱。
“主”字形體上的另一特點是上窄下寬,重心很穩(wěn)。
B、“主”做字的部件多在字右,所以形體變窄。
。ㄎ澹┳指爸鳌苯M合成的字
這兩個字中字根“主”是如何變化的?應注意什么?
三練習
寫一寫
練習書寫和字根“主”組合成的字
四、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語文教案09-23
語文教案(精選)09-28
語文教案【精選】10-22
語文教案[精選]07-26
語文教案02-14
語文教案02-14
語文教案02-14
語文教案02-14
語文教案02-15
語文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