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教師資格考試面試生物《尿的形成》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教師資格考試面試生物《尿的形成》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一、教學目標
1、說出腎單位的結構組成與尿液的形成過程。
2、通過分析結構模式圖、動態(tài)視頻等材料,得出尿液形成過程,鍛煉歸納與概括能力。
3、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保護腎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腎單位的結構和尿液的形成過程。
【難點】尿液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過程
。ㄒ唬┬抡n導入
通過播放尿毒癥患者進行血液透析的科普視頻,提問腎臟如何完成清除血液廢物的功能的,引起學生興趣。以此導入新課。
。ǘ┬抡n教學
1、腎單位的組成
教師展示腎單位結構模式圖,引導學生結合課本描述其各個組成部分。
(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腎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許多毛細血管相互纏繞而成,這些毛細血管匯集成出球小動脈。腎小囊包在腎小球的外面,下接腎小管。腎小管細長而曲折,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
教師強調:連接腎小球的是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其內流的都是動脈血,不進行物質交換,注意不是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靜脈,出球小動脈連接腎小管附近的毛細血管網,進而連接腎靜脈。
2、尿液的形成
結構決定功能,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對比腎小囊中、腎動脈的血液中以及經過腎小管之后的液體成分的成分變化,同時播放尿液形成的視頻動畫,組織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并進行分組討論,推測結構功能。
。1)腎小囊中的液體與腎動脈的血液成分有何區(qū)別,大膽猜想這些物質為什么會變化?
。I小囊中的液體缺少紅細胞和大部分蛋白質,是由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
。2)腎小囊中的液體和尿液成分有何變化,這又說明了腎小管可能有什么作用呢?
。蛞褐袥]有葡萄糖,尿素和無機鹽濃度增加,是由于腎小管重吸收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
教師播放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視頻,驗證推測。教師歸納總結: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指出腎小囊中的液體叫做原尿,人類每天形成原尿約180L,每天排出尿液1、5L,腎小管重吸收的物質又重新被吸收回到血液當中。
。ㄈ╈柟烫嵘
多媒體展示病人尿液化驗單,并提問尿液中出現(xiàn)了血細胞、葡萄糖,是腎的哪個部位發(fā)生了病變?
。I小球,腎小管。)
。ㄋ模┱n堂小結
教師總結。
(五)布置作業(yè)
總結人體有哪些排泄途徑,查閱資料,解釋血液透析的原理。
四、板書設計
【初中教師資格考試面試生物《尿的形成》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面試的教案03-26
小班教案《4的形成》反思12-31
初中生物教案優(yōu)秀10-25
初中生物教案優(yōu)秀(實用)12-23
初中生物教師教學總結05-24
初中生物教師工作計劃03-20
表里的生物教案11-14
生物細菌教案04-15
初中生物教案設計:眼與視覺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