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7篇[經(jīng)典]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設(shè)計背景
隨著嬰幼兒教育的深入開展,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雙向互動的親子活動是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在園表現(xiàn),同時也建立了家園溝通的樞紐。制作“樹葉寶寶”,力求通過這一活動的多元途徑,讓幼兒在活動中動手、動腦、開發(fā)潛能。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家長跟孩子之間的合作能力。
2、讓家長協(xié)助,培養(yǎng)孩子獨立操作、敢于嘗試的自信心。
3、通過操作,讓家長和孩子感受動手過程所帶來的快樂。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家長做完自己的環(huán)節(jié)之后,對孩子動手操作環(huán)節(jié)只動口不動手,做到只指導不全包。
難點:
孩子能把家長剪好的眼睛、嘴巴貼到葉面的正確位置。
活動準備
1、《秋天》《小樹葉》音樂;
2、樹葉 剪刀 紅、黑兩色即時貼;
3、 “樹葉寶寶”一副。
活動過程
。ㄒ唬 培養(yǎng)自信的我。
讓孩子表演自己的拿手節(jié)目,給予孩子信心。
(二) 欣賞音樂《小樹葉》,提出問題引入活動。
1、教師介紹樹葉寶寶勇敢、可愛,可是樹葉寶寶到底長什么樣子呢?(請小朋友自由發(fā)言)
教師出示樹葉寶寶,小結(jié):樹葉寶寶有兩只眼睛、一個小嘴巴,它想和我們交朋友,孩子們,你們愿意嗎?(愿意)
下面,請孩子們和家長一起做樹葉寶寶。
2、活動規(guī)則:
(1)家長用準備好的材料,剪出樹葉寶寶的眼睛和鼻子。
(2)由孩子自己把眼睛、鼻子粘貼在樹葉的正確位置上。
(3)一起做漂亮的樹葉寶寶,比比看誰做的樹葉寶寶最漂亮。
3、在動手活動中,孩子的粘貼環(huán)節(jié)會出現(xiàn)不同的問題,教師注意指導方法;禁止家長代替粘貼;教師及時表揚配合默契、遵守活動規(guī)則的家長跟孩子;
4、活動結(jié)束:
請家長跟孩子清理活動現(xiàn)場并收集作品;讓孩子選一件作品送給家長;讓家長和孩子帶樹葉寶寶一起隨音樂做動作。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我發(fā)現(xiàn)對預設(shè)的活動目標基本達成,大部分孩子能自己動手做,和家長的配合也較圓滿,和家長之間的愛用自己的親身體驗感受著。
活動結(jié)束后,也給我?guī)砹艘恍┬碌乃伎迹喝缭谟變簞邮值倪^程中,是否讓家長給予孩子鼓勵,與孩子進行交流,這樣會不會把孩子們的思維扯遠了呢?孩子們的思維拓展是好事,但會不會使孩子偏離我的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呢?思索再三,我還是按原計劃,讓孩子與家長共同動手。又如在最后的`游戲環(huán)節(jié),我請其中的一個家長上臺展示自己的以及孩子的作品,增強了孩子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游戲時也非常愉快、興奮。而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將孩子的作品逐一進行展示,給整個活動留下了遺憾。活動雖然結(jié)束了,但我已經(jīng)在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或者延伸活動中讓孩子們更好的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展現(xiàn)自己的美,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上一層樓。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愿意學說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2、喜歡在陽光中活動。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掛圖第17號,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冬天,一個很好的晴天,太陽公公照耀著大地,小動物會干什么呢?(讓孩子自由想象地說)
二、出示掛圖,讓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圖(1):小朋友圖上有什么?他們在干什么?
——圖(2):小松鼠看見小動物都在曬被子,就問“你們?yōu)槭裁磿癖蛔?”小朋友你們說一說為什么要曬被子?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及時給與補充,使幼兒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做傾聽狀,引導出胖小豬和小山羊的話。小松鼠看見小動物都在曬被子,就說:“好,我也來曬曬我的被子!毙∷墒蟮谋蛔幽?
——圖(3):看!到了晚上,小松鼠把它的尾巴蓋在身上,原來小松鼠的尾巴就是他的被子呀!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提問:(1)冬天,一個很好的晴天,小松鼠看見小動物都來曬被子是怎么問的呀?
(2)胖小豬是怎樣回答的?小山羊是怎樣回答的?
四、請幼兒分角色扮演小動物,說說故事中的對話。
活動結(jié)束
1、冬天,什么東西還需要曬一曬?曬太陽有什么好處?小朋友需要曬一曬太陽嗎?有什么好處?
2、帶領(lǐng)幼兒到戶外自由活動,感受太陽照什在身上是暖烘烘的。
活動反思
《香香的被子》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它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chǔ),語言通俗易懂,情節(jié)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于幼兒接受。而且故事貼近幼兒生活,知道曬太陽的作用,培養(yǎng)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對于曬被子的好處經(jīng)驗掌握的還是比較好的,知道被子放久了,上面會有很多細菌,要讓太陽公公用陽光消滅它們。被子濕了,也要用太陽光曬一曬。在故事講述時,幼兒聽的很認真,很快知道故事里的三個主人公的大致對話,我也讓幼兒嘗試跟著老師講故事,說說主人公在里面的對話,幼兒還是樂意說說的。并將ABB形式的形容詞作為本次活動語言學習的重點,孩子們一開始對這樣的詞覺得很滑稽、有趣,于是我就借機將孩子的這個發(fā)現(xiàn)強調(diào),幫助孩子理解,豐富了孩子詞匯,并嘗試運用這些語言,孩子們興趣濃厚。
小班教案 篇3
設(shè)計意圖:
毛線可以用來做什么呢?(媽媽用毛線給我們織毛衣、毛褲)毛線不僅可以用來織毛衣,還可以畫畫,小朋友你們想學用毛線畫畫嗎?為此設(shè)計了《晚上》這個手工活動。本活動旨在讓孩子在掌握一些毛線的基礎(chǔ)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孩子興趣。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線條和簡單的圖案表現(xiàn)不同外觀的房子,并用貼線拓印的方法表現(xiàn)出畫面黑白線描的效果。
2.通過欣賞圖片、教師講解、自主操作,了解貼線拓印,認識發(fā)現(xiàn)和體驗實物紋理具有的`浮雕感及美感。
3.感受貼線拓印帶來的樂趣,能在活動中細致大膽的操作。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shù)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線
活動過程:
一、欣賞幼兒"美麗家園"的線描畫設(shè)計作品,引發(fā)幼兒對貼線拓印的興趣。
1.展示設(shè)計特別的房子作品,觀察欣賞。
教師導語:"仔細看看,你能找出它和別的房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2.展示貼線拓印的房子作品,觀察、對比,感受貼線拓印的不同之處。
二、介紹貼線拓印的方法.
教師導語:
"用膠水把棉線貼在畫好的線上,蓋上一張白紙,壓好。用鉛筆順著一個方向?qū)准埻可虾谏?(教師邊介紹邊在彩色線描畫作品上制作)
三、幼兒自主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1.交代作畫要求。
(1)將設(shè)計的房子變的更漂亮。
(2)沿著畫好的線貼棉線。
(3)等畫面上的膠水干了才能蓋上白紙。
(4)用鉛筆順著一個方向涂色,注意畫面的完整,沒有破損。
2.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四、展示、評價作品,拓展拓印的經(jīng)驗。
1.展示、評價幼兒作品。
教師導語:
"你最喜歡哪一座房子?為什么?"2.鼓勵幼兒嘗試其他材料的拓印,拓展拓印的經(jīng)驗。
教師導語:
"今天我們拓印出了棉線貼成的圖案。其實我們身邊有許多帶花紋的東西都可以進行拓印。"
活動反思
通過開展《晚上》手功課活動,能使每一個孩子嘗試自己的稟賦和能力。所謂"實踐出真知",特別是低年齡孩子,認知能力不夠成熟,特別需要實踐,并在實踐中了解自己的愛好,找到自己的興趣,然后去發(fā)展愛好,穩(wěn)定興趣,為以后的學習方向奠定基礎(chǔ)。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折出三角形,鞏固對角折的技能。
2、引導幼兒學習按物體大小排列的方法。
3、引導幼兒有順序進行粘貼,培養(yǎng)良好的手工活動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三張大小不同正方形紙。
2、蠟筆。
3、松樹的.圖片。
4、漿糊。
5、美術(shù)紙。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松樹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松樹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呀?
教師:這是小松樹。那你們仔細看一看小松樹是什么樣子的呢?像什么呢?(請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jié):小松樹像一座寶塔一樣,上面小、下面大,長滿了綠綠的葉子。
2、教師啟發(fā)幼兒回憶三角形的折法。
。1)讓一位小朋友到前面開把一張正方形的紙折成三角形。
。2)幼兒操作后,教師進行小結(jié)。
教師小結(jié):折三角形時,只要把正方形角對角折整齊,抹平就可以了。
二、幼兒操作,教師進行指導。
教師:現(xiàn)在每個小朋友都有3張正方形紙,現(xiàn)在請你們把它們都折成三角形。
三、引導幼兒學習有順序地排列、粘貼小松樹。
教師:三角形折好了,小朋友們仔細想一想怎么樣才能把它們拼成一棵小松樹?(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jié):小松樹像一座寶塔一樣,上面尖尖的、小小的、下面寬寬大大的。所以我們要把最小的三角形放在最上面,最大的三角形放在最下面,中等大小的放在中間,對吧?(教師一邊說一邊操作)
教師:每一個三角粘在一起的時候要讓它們的角都要對準上面三角形的中間。三個三角形要連在一起不能分開,這樣,小松樹的樹冠就做好了。
教師:做好樹冠以后就要把樹冠貼在這張白紙上,然后在最大的三角形下面添畫樹干。明白了嗎?
四、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評價總結(jié),收拾教具,結(jié)束活動。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用靠墊做運動,讓孩子體驗活動的樂趣。
2、用不同的玩法提高運動的靈活性。
3、讓幼兒學習掌握爬、拋、跳等動作技能。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靠墊(數(shù)量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
2、經(jīng)驗準備:爬、兔跳、玩沙包的經(jīng)驗。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自由發(fā)現(xiàn)靠墊的.多種玩法
難點:體驗集體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抱靠墊有序進入活動場地,利用靠墊做熱身運動,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2、觀察自己的靠墊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了解靠墊的用途。
3、通過抱一抱、拍一拍、坐一坐,感知靠墊帶來的感覺(很軟、很舒服)
。ǘ┗静糠
1、引導幼兒利用靠墊一起玩“藏貓貓”“學小兔跳”等活動,體驗玩靠墊的樂趣。
2、引發(fā)幼兒探索靠墊的不同玩法,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新玩法。
3、幼兒示范新玩法。
4、集體游戲
。1)開火車。
(引導幼兒將靠墊擺成長長的一排當作火車,請幼兒坐在自己的靠墊上面玩開火車的游戲,提問幼兒:火車要開到哪里去?引導幼兒大膽說出自己想去的地方。)
。2)爬山洞。(引導幼兒一個接一個慢慢爬過靠墊。)
(3)小兔跳。(將靠墊分為兩組,引導幼兒雙腳并攏跳過靠墊。)
(4)小烏龜爬爬爬。(引導幼兒將靠墊背在背上學小烏龜爬爬爬。)
(5)我要飛(引導幼兒將靠墊拋向上方,并嘗試雙手接住。)
。ㄈ┙Y(jié)束部分
放松活動(引導幼兒坐在靠墊上,活動頸部、拍拍手臂、敲敲腿,模仿開火車的動作離開場地。)
活動延伸:
1、親子活動:請家長與幼兒繼續(xù)探索靠墊的不同玩法,促進孩子身體各個部位得到更好的鍛煉。
2、區(qū)角延伸:將靠墊分別放入圖書區(qū)和娃娃家,幼兒嘗試親自布置區(qū)域環(huán)境。
小班教案 篇6
一、主題來源:
"小兔兒乖乖,把門兒開開;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一首耳熟能詳?shù)耐{,一段流傳了很久的民間故事,仿佛讓人又重新回到了美好的童年時代。孩子們在故事中體驗了小兔子驚險與勇敢,分享兔子們的勝利與自豪。
基于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我們這次選擇了民間故事《小兔乖乖》作為主題活動。處在3到5歲年齡段的幼兒對童話故事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動聽的故事內(nèi)容、鮮明的角色形象不僅能深深地打動孩子,也更能激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力。活潑、可愛的兔子也正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物形象。在本主題中,我們以幼兒感興趣的民間童話故事為切入點,并且希望通過引導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與體驗,使幼兒充分感受到民間童話精彩的同時,深入體會兔子的聰明、快樂和勇敢,從而產(chǎn)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為了讓幼兒對兔子獲得更多豐富而又直觀的經(jīng)驗,在各種有關(guān)兔子的探究和游戲活動中,我們希望為幼兒營造寬松、自然地氛圍,使他們在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情境中,獲得各種有意義的體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兔子以其獨特的形象,在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與寓意,在民間藝術(shù)寶庫中,兔子的藝術(shù)形象數(shù)不勝數(shù),尤其是以兔兒爺為代表,在人們心中它們是智慧、善良、祥和的象征。我們選擇了兔兒爺?shù)人囆g(shù)作品與幼兒共同欣賞,希望孩子們對兔子的形象有更加豐富的感受,并在此過程中對中國傳統(tǒng)民間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二、主題的開展和具體活動:
階段一:小兔兒乖乖開展主題下語言活動《小兔兒乖乖》,向孩子們正式介紹這個有趣的民間故事。教師和幼兒一起來欣賞故事,感受小兔子的聰明、勇敢。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激發(fā)孩子進一步了解故事的欲望。待幼兒熟悉故事后,我們將圍繞這個故事,開展一系列活動。如音樂游戲活動《我是長耳朵》,讓孩子在分辨音樂、提高對聲音的辨別能力的同時,也讓孩子體驗作為"長耳朵"小兔的自豪感。美術(shù)活動《兔子偶》,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已有經(jīng)驗,用半成品制作自己喜歡的兔子偶。如喜歡"紅眼睛"的孩子,可以自己剪下紅色眼睛給小兔貼上;喜歡"短尾巴"的孩子,就剪下教師畫好的短尾巴貼上等。還可以讓小朋友用自己制作的兔子偶進行表演。
小朋友進行《小兔兒乖乖》的故事表演。
階段二:我和小兔子通過科學活動《可愛的小兔子》、《兔子吃什么》來讓孩子更深地來了解兔子的形象特征。讓孩子們了解,兔子不只是有白兔一種,還有灰兔、荷蘭兔等很多品種。我們利用自然角,在自然角養(yǎng)殖一只小兔子,讓小朋友觀察兔子的樣子,將喂小兔子的任務(wù)交給小朋友。這樣做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耐心,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責任心。我們會把"小兔子"這一角色融入到各種游戲活動當中。通過這個階段,小朋友能夠更加了解兔子,知道小兔子是一種很可愛、很柔弱的小動物,需要我們的照顧和保護。以此培養(yǎng)孩子保護弱小的好品質(zhì)。
小朋友撫摸著小兔子!
階段三:民間的"小兔子"在教學活動《兔兒爺》、《小兔剪紙》、《十二生肖》中,我們將重點向孩子們介紹兔子在民間文化中所承載的意義,向孩子們講述一些除了《小兔乖乖》以外的民間故事及與兔子有關(guān)的民間傳說。我們還將利用家長資源,請家長們也上網(wǎng)查找一些資料、故事,講給自己的孩子聽,讓孩子在家里先初步地了解一些知識。因為受孩子的年齡所限,有關(guān)兔子的剪紙,我們將以欣賞為主。讓孩子們了解每種兔子的形態(tài)所涵蓋的不同意義是什么。我們將以孩子們感興趣而又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方式來進行這個階段的活動,讓孩子們能夠更好地認識我們的傳統(tǒng)民間文化。
小朋友看著兔兒爺?shù)膱D片。
活動目標
1、喜歡唱歌。
2、愿意和同伴分角色來表現(xiàn)歌曲。
3、在表現(xiàn)歌曲的同時,知道單獨一人在家不要隨便給陌生人開門。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小兔子、兔媽媽和大灰狼頭飾。
2、小兔乖乖的磁帶。
三、活動反思:
《小兔兒乖乖》是傳統(tǒng)民間故事,幾乎所有人都是聽著這個故事長大的。故事中的角色性格特點突出,故事的情節(jié)波瀾起伏,適合小班的孩子來閱讀、欣賞。
主題活動我們分為三個階段,我們將重點放在了表演部分。小朋友在理解故事的基礎(chǔ)上,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故事表演,對小班的孩子來說有一點挑戰(zhàn)性。
故事表演中所需要用到的頭飾、背景等道具,都是由孩子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孩子的參與成分比較多。表演階段我們也分了幾個小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孩子聽著錄音故事進行表演,只需用動作表演即可。待孩子熟悉以后,我們關(guān)掉了錄音,讓孩子自己來說臺詞,更有舞臺劇的感覺。但是,后來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的能力參差不齊,沒辦法讓每個孩子都達到我們的要求。于是,我們將孩子分成了兩組,一組孩子聽錄音表演,不說臺詞;另一組則需邊說臺詞邊做動作,并且要求神情、動作要符合故事中角色的特點!這樣既滿足了孩子們的能力發(fā)展需要,也給了每一位孩子上臺表演的機會,體現(xiàn)出了我們在活動中的公平原則。同時,小朋友通過參與表演,不僅理解了故事,還發(fā)展了語言能力,學說了故事中的有趣臺詞!
在主題活動的第三階段中,我們請小朋友收集了許多民間兔子工藝品。如兔子燈籠、兔子鞋子、小兔帽子等。我們也開展了相關(guān)的教學活動,向幼兒介紹了兔兒爺、十二生肖等民間傳統(tǒng)文化中的兔子。在美工區(qū),我們投放了許多操作材料,有橡皮泥、彩色紙、氣球、紙杯、紙盤等,讓孩子充分運用這些材料來制作小兔子。讓孩子們在操作中進一步熟悉兔子的形象特征!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不同大小的物品感興趣。
2、知道物品有大小之分。
3、能比較和區(qū)分兩個物體的大小并嘗試使用“爸爸用/吃大XX”,“球球用/吃小XX”的'句式。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大鞋和小鞋”圖片;《寶寶比大小》動畫視頻及組圖。
紙面教具:《連一連》。
材料準備:馬克筆。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猜測是誰的鞋
——小朋友們猜一猜圖片上的兩雙鞋是誰的鞋?
——爸爸/大人的鞋是什么樣的?
二
播放視頻組圖鼓勵幼兒比較物品的大小并描述
1、出示組圖,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圖片來比較物品的大小。
2、播放動畫視頻《寶寶比大小》,通過觀看視頻驗證回答。
三
發(fā)放教具鞏固幼兒對大小的比較和區(qū)分
——圖片上哪些是爸爸的物品?哪些是寶寶的物品?
——請小朋友們幫一幫圖片上的這些物品找一找自己的主人,找到后連一連
四
在班級中尋找物品通過比較將它們進行分類
——小朋友們找一找,我們班級中有哪些大物品,哪些小物品?
——找到后請將大物品放在一起,小物品放在一起。
【小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班的教案05-16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7-22
[精選]小班教案08-16
小班教案【精選】08-20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8-18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9-06
小班教案[精選]09-02
(精選)小班教案08-01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9-21
小班教案(精選)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