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語文教案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雨中和雨后山林的美景及其特點
課前準備:
讀不同作家寫雨的作品。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上一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作者的腳步,訪問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親密無間。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隨著下面這篇課文,一起去體味那山雨的無窮韻味吧!
2、揭示課題:山雨。指導有感情地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這個詞。 啼(tí)囀(zhuàn)
(3)誰能簡單地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4)這篇文章是按什么順序?qū)懙? (板書:雨前、雨中、雨后)
思考:作者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觀察到了什么?傾聽到了什么?找到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三、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作者聽到了什么?觀察到了什么?請用課文里的話回答。(先是聽見山雨的聲音,接著看到山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
(2)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僮x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無字的歌謠,神奇地 / 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 / 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c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 / 巖石、每一片 / 樹葉、每一叢 / 綠草,都變成了 / 奇妙無比的琴鍵。
d飄飄灑灑的雨絲 / 是無數(shù)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 / 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 / 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②小結(jié)。作者通過大膽而又奇特的想象,寫出了山雨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同時也帶給我們一個廣大的`想象空間,引起我們產(chǎn)生無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讀讀這些描寫山雨色彩的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僭谟曛,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
、谶@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4)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這場山雨是在人們不知道的情況下,悄悄地、悄悄地來,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隨著這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綠得耀眼,綠得透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韻。
(5)課前大家也讀了不少寫雨的文章,比較一下,你有什么感受呢?
(6)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熟讀成誦。
(2)向?qū)W生推薦相關寫雨的課外美文,豐富積累。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進一步學習不同形式的識字方法。
3、進一步學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識字,提高識字能力。
教學重點
結(jié)合圖畫識記字形,了解字義。
教學難點
字形與字義相結(jié)合。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或生字教學課件。
2、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1--1)
一、啟發(fā)談話,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老師聽說大家在上個學期都學習了很多生字,那么老師要考考大家,看看這些生字大家是否認識:明、休、塵、泉、森、眾。
它們有什么特點?(明、休兩個字是左右結(jié)構的字,塵、泉是上下結(jié)構的字。)
二、借助圖片,通過小韻文學習要求會認的字
1、圖一:“明”
(1)我們來看看這幾幅圖片,大家能猜猜它們都表示什么字嗎?
(2)我們用這樣的語句來表示。
(3)齊讀:指名讀:同桌互相讀。
2、“尖、塵”
(1)游戲、找朋友。
在一個美麗的城堡里,公主和王子在玩捉迷藏,他們需要大家?guī)椭,替他們找到他們的朋友?/p>
(2)找到了好朋友,我們也找到了我們要學習的兩個生字;尖、塵。
(3)觀察組成以后的兩個生字與以前有什么區(qū)別,“小”字的堅鉤變成了豎。
3、“鮮、泉”教學同圖一。
4、謎語導出“森、眾”。
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下面大家聽好,兩塊木頭,猜一個漢字。(林)那么三塊木頭呢?(森)二人(從)三人(眾)。
5、讀小韻文,加深印象。
(1)老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
(2)學生齊讀。
(3)分組讀。
(4)學生拍手讀。
(5)完成課后練習。
三、玩滑梯闖關
同學們在幼兒園的時候都很喜歡玩滑梯,今天我們來玩滑梯讀詞語。當你讀對一個詞語時,你就會前進一步,否則你有可能后退啊!
四、游戲
朋友面對面
游戲規(guī)則:讓每位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獨體字,請其中的一名同學到前面來,看看哪位學生與他的字組合在一起能成為一個新字。這樣他們就成功地面對面了。組成新字要像本課的小韻文一樣,把它用不同的形式讀出來。全班同學齊讀這個生字,并組詞。
五、課后作業(yè)
1、熟讀小韻文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與爸爸媽媽玩組字游戲。
第二課時(1--2)
一、復習導入
1、齊讀小韻文。
2、快速組字游戲。
二、指導8個要求會寫的字的書寫。
三、課后習題
1、說一說,會寫的寫下來。
(1)組詞,將所給的生字用字卡的形式出現(xiàn),比一比誰的詞語組得最多;蛘咭杂螒虻男问,進行奪紅旗比賽。
(2)將所學過的生字以及組詞寫一寫,增加詞匯量和識字量。
(3)講漢字故事。
2、根據(jù)課文的提示,我們可以看出“采”字的字義。根據(jù)本課生字的特點,我們可以找一個相應的生字講生字故事。同時也可以發(fā)動學生來找一找,講一講。
四、課后作業(yè)
1、書寫本課所學習的要求會寫的字。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找資料,講漢字小故事給同學聽。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中,多數(shù)學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小韻文,認識了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學會了兩種部首;個別的同學寫字較費勁;加強指導。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挑”。能夠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借助成語辭典,理解文中成語的意思,積累好詞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父親教導“我”的話。
3、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再結(jié)合生活實際,領悟“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深刻含義,說說自己以后對困難挫折應該如何去面對,樹立積極奮進的生活態(tài)度,從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在生活中的含義。
課前準備:
1、讓學生課前了解教堂、羅馬廣場、巴黎相關知識。
2、教師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一次釣魚的經(jīng)歷,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記憶,也使同學們受到了很深的啟發(fā)。生活中還有許多感悟,那要靠細心的人去體驗。當我們面對理想目標前進時,總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和挫折,是以怎樣的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呢?今天我們就一同走入14課,讓我們在學習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尋找答案吧!
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便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學生自認生字,相互交流。黛、挑、兩個字的讀音。
3、同學之間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三、自主學習,精讀感悟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內(nèi)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四、品讀,引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讀疑難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的嗎?
生匯報,師引導學生評價所提出的`問題:
①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
交流體會 。聯(lián)系實際生活,想想通往學校的路止不止一條?試討論討論。又有什么收獲?
、谖掖笙策^望,腳下仿佛踩著一朵幸福的云。
此時作者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勰嵌湫腋5脑仆蝗幌Я,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與她告辭。
作者為什么而懊惱?用心讀讀作者的心情。
、軓拇,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從我的時裝店里流了出來。
讀讀這句子,說說好在哪里?“河流”一詞蘊含著什么?
、萋(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說“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含義。
(條條道路通羅馬另一條路也許不那么直接,但幾經(jīng)周折,還是能夠到達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還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達目的地的捷徑。要是因為一條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條,那么你就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斷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標,走向成功的。)
五、拓展實踐
(1)假如時光已經(jīng)飛速,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20xx年,這個時候同學們已經(jīng)30歲左右。有的是事業(yè)有成的建樹者,有的也許還深處逆境。當2年后同學聚會上,成功人士將怎樣對失敗的同學勸慰勉勵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敗者,聽了同學的鼓勵,你將會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六、拓展總結(jié)
同學們說得真好!這節(jié)課我們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了“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含義深刻的話,給我們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課,相信同學們將感悟終身。成功是一種態(tài)度,只要帶著希望出發(fā),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頑強的意志可以幫助人克服許多困難,當再一次沖破艱難險阻,經(jīng)歷了苦難后,通往廣場的路就會又多了一條。
七、作業(yè):小練筆。
學了這一課,相信同學們心中一定有許多話要對自己說,請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吧?
語文教案 篇4
訓練內(nèi)容
1、認識漢字的筆畫和筆順。
2、練習按先撇后捺的筆順規(guī)則。寫字。
3、學習字詞句
4、朗讀背誦兒歌。
5、口語交際----自我介紹
訓練重點
1、按筆順寫字。
2、了解小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按筆順寫字。
1、審題。
。1)讀題目
(2)說明題目要求
2、指導
3、其余兩組可按上述步驟進行教學
4、反饋
二、教學第二題:學寫鉛筆字
1、審題
讀題,明確要求。
2、指導練習,描紅仿寫。
3、指導練習臨寫
三、教學第三題:學習字詞語句
1、教學題1:你認識這幾種小動物嗎?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
。1)審題。
。2)指導練習
2、教學題2:你知道它們遇到危險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1)審題
。2)指導練習
。3)教師小結(jié)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讀讀背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說說題目要求
2、指導學習的方法
3、練習:讀讀背背
二、教學第五題:口語交際----自我介紹
1、課前準備
2、審題
明確要求
3、指導
(1)看圖說一說
。2)同桌說一說
。3)指名分角色表演
。4)評一評
小結(jié):注意創(chuàng)設情景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注意將學生的聽說讀寫結(jié)合起來。
語文教案 篇5
1.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含義以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思維流程,學習本文運用的論證方法。
3.引導學生切實感受富有實驗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覺培養(yǎng)“格物
致知“的精神,爭做一個注重實踐,有開拓精神的人。
教學重點:
(l)領悟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內(nèi)涵極其重要性。
(2)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理解文章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探究“研究人文科學”和“在個人行動上”也要重視實驗精神的原因
教學方法:
分析歸納法,指導學生通讀課文,把握各段意思,理清行文思路,歸納本文的三要素。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同學們,前幾天,老師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較高的分數(shù)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物理專業(yè)。入學后,她的高超的計算能力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交口稱贊。可是,她做實驗的能力非常差,一連三周下來,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個實驗,這又使她的老師大為惱火。這是一個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這個女大學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丁肇中先生《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這篇文章,或許,我們能從中找到答案。下面,我們首先對丁肇中先生做一個了解。同學們請看大屏幕。
2. 明確學習目標
3. 了解作者
4. 檢查預習:
(1)注音:丁肇( )中 不知所措( )
(2)釋詞: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識。
誠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誠懇。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舊時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
齊家:整齊家政。
抽象:不能具體經(jīng)驗到的,籠統(tǒng)的;空洞的。
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xié)助別人。
一帆風順: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
(二)整體感知
1. 朗讀課文,回答導入問題
同學們找到造成這剛才那個女大學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了嗎?
(明確)例:剛才那個女大學生因為沒有格物致知精神,沒有實踐能力,所以她的動手能力比較差.。
我覺得這是因為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沒有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格物致知精神,而中國的學生在這個文化背景之下,也是偏向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偏向與抽象思維,而不愿意動手,才造成了剛才那個女大學生高分低能。
2. 整體分析課文內(nèi)容
(1)師:這兩個同學回答得非常好,實際上,造成了剛才那個女大學生高分低能的原因就是因為她缺少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精神既然這么重要,“格物致知”中國詞究竟是上面意思?
明確:格物致知就是“從探察事物而得到知識”的意思。“格物致知”作為一種精神,是指從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得到知識的一種精神。
(2)師: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為什么不重視真正的“格”?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有什么弊端?
明確: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不重視真正的“格”,是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缺乏對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3)師:作者說我們每個人應該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我們?yōu)槭裁磻撚懈裎镏轮?作者是怎樣論述的?
(學生瀏覽課文,篩選信息,合作討論,形成一致觀點)
明確:前面兩位同學總結(jié)得很好,我認為作者講了三方面的道理來證明“我們每個人應該有格物致知精神”這個論點的:
道理(1)這是由傳統(tǒng)中國教育導致的中國學生的弱點決定了的。
道理(2)這是被科學進展的歷史和實驗的過程證明了的。
道理(3)這也是應付今天的世界環(huán)境所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精神,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tài)度,靠實踐來發(fā)現(xiàn)事物的真相,這對于今天素質(zhì)教育中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關鍵是什么?
明確: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關鍵是他是否對事物客觀的、有想象力的,有計劃的,積極主動的探索,也就是我們平日所說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實踐”“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不具備這些,就不具備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5)簡述本文的論述思路
明確;本文的題目就是中心論點。開頭緊扣題目,有“格物致知”的出處,引出對其含義的理解以及我國古代對“格物致知”并不重視的原因分析,澄清人們的錯誤認識,接著作者從實驗過程的兩個特點,中國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作者自己的'親身經(jīng)驗三個方面著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兩個意義,并發(fā)出號召。逐層深入說理,思路十分清晰。
(6)歸納本文結(jié)構
討論并歸納:可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三個部分來列提綱。
第一部分(l~2段):提出問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問題。
第一層(3~5段):分析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致知的社會根源。舉例王陽明的格物是格已,這種觀點不能適用于現(xiàn)在的世界。
第二層(6~10段):分析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第三層(11~12段):分析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中國學生的現(xiàn)狀以“我”舉例。
第三部分:解決問題。強調(diào)我們需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的意義并對我們這一代提出希望。
(三). 合作探究,明確本文論證方法
1聚焦論證方法
(學生討論、明確)A. 引用論證法:
開頭引用《大學》,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三段引用《大學》介紹“格物致知”的目的,解釋“格物致知”真意被埋沒的原因。
B. 舉例論證法:
借王陽明“格”竹苦思頭痛的失敗的事例,論述傳統(tǒng)儒家對實驗的態(tài)度是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借通過實驗了解竹子性質(zhì)的事例,論述實驗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借中國學生成績好而面臨研究工作卻束手無策的事例論述了中國學生偏向于理論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思維而不愿動手;借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論述以埋頭苦讀應付一切對于實際需要毫無幫助。
C. 對比論證。
中國傳統(tǒng)教育埋沒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強調(diào)知識的獲得是通過內(nèi)心體驗和自我檢討,與科學進展的歷史說明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得到形成鮮明的對比;
明朝大理論家王陽明“格”竹,把探究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終因頭痛失敗的事例,與通過科學實驗了解柱子的性質(zhì)的事例進行對比,突出知識的獲得只能通過實驗。
(四)小結(jié):
本文思路清晰,說理充分,極雄辯地闡明了“格物致知”的精神的重要性。學習它,不只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開啟了我們的思想之門。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這種精神,使自己成為一個努力探索、勇于實踐、大膽創(chuàng)新的合格人才。最后我想用丁肇中的一句話結(jié)束我們今天的學習。
要實現(xiàn)你的目標,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遠對自己充滿信心,大膽嘗試,做你自己認為最正確的事。
——丁肇中
(五)作業(yè):
你具備“格物致知”的精神嗎?請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寫出一個例子。
(六)板書設計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具體剖析“格物致知”的含義
具體分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07-20
【精選】語文教案07-21
語文教案[精選]07-26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02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9-02
語文教案(精選)08-30
(精選)語文教案08-31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8-26
語文教案【精選】10-22
語文教案(精選)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