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通用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
一、教學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nèi)容。
2.能夠簡單的復述故事情節(jié),并大膽說出自己幫助過別人什么。
3.愿意將故事講給他人聽。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二、教學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圖片小鴨子小公雞大草地河邊
2.知識經(jīng)驗準備:認識圖中的事物三、教學活動過程(一)導入環(huán)節(jié):小朋友們,快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小公雞和小鴨子圖片)?你們知道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嗎?那老師今天給你們講講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故事,你們要認真聽哦。
(二)主體環(huán)節(jié)
1.基本環(huán)節(jié):
(1)根據(jù)照片完整的講述故事內(nèi)容“小朋友們知道小鴨子和小公雞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2)根據(jù)圖片分段講故事并提問,引導幼兒回答問題。
講故事第1段“小鴨子和小公雞去了哪里?”
講故事第2~3段“小鴨子為什么捉不到蟲子?”“后來小鴨子有沒有吃到蟲子,是怎么吃到的呢?”
講故事第4~5段“小鴨子去河邊干什么了?”“有沒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小公雞為什么不能去捉魚呢?”
講故事第6~7段“小公雞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后來小公雞是怎么上岸的呢?”
2.遷移環(huán)節(jié):
小朋友們,小公雞和小鴨子遇到困難時,他們相互幫助,最終小鴨子吃到了蟲子,小公雞被就上了岸。那么,小朋友們,當我們身邊的人遇到了困難,我們是不是也要像小公雞和小鴨子那樣去幫他們呢?
那么,小朋友們,現(xiàn)在你們回憶一下,你們有幫助過別人嗎,是怎么幫助的呢?
3.結束環(huán)節(jié):
在家里爸爸媽媽辛下班回家后,小朋友們能不能給他們倒杯水呢?能不能給爺爺奶奶捶捶背呢?在幼兒園能不能和身邊的小伙伴彼此幫助呢?
(三)延伸活動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都知道了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故事,回家后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聽好嗎?
附故事有一天,小鴨子與小公雞一起出去玩,它們走進了一片大草坪里。小公雞找到許多蟲子,吃得非常高興。而小鴨子卻捉不到蟲子,急得哇哇直叫。小公雞看見了,一捉到蟲子就叫小鴨子來吃。它們走到小河邊,小鴨子說:“公雞弟弟,我到河里捉魚給你吃!毙」u說:“我也去!毙▲喿诱f:“不行,不行,你不會游泳,下去會被淹著的!”小公雞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鴨子后面下了水。小鴨子正在水里捉魚,忽然,聽見小公雞在喊救命。于是,它飛快地游到小公雞身邊,讓小公雞坐在自己的背上。小公雞上了岸,笑著對小鴨子說:“鴨子哥哥,謝謝你。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jié)課還是成功的。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6以內(nèi)的數(shù)字認讀,嘗試點數(shù)并按數(shù)取物。
2、比較數(shù)量的多少,能按指令操作。
3、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畫有大鍋的圖片;“菜單”一份;蔬菜圖片若干(4根胡蘿卜,5只番茄,3個葫蘆,6根黃瓜,和2個包心菜);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熊媽媽家的蔬菜成熟了
-----“熊媽媽家的蔬菜成熟了,今天她邀請小朋友到他家去吃營養(yǎng)蔬菜湯,想去嗎?”
-----“看看,熊媽媽家里的蔬菜可多了?”教師依次出示胡蘿卜,番茄,葫蘆,黃瓜,和包心菜,讓幼兒說出蔬菜的名稱。
-------“熊媽媽種了幾樣蔬菜?”請幼兒點數(shù)出蔬菜的種類。
--------“數(shù)一數(shù)每一樣蔬菜有多少?”幼兒點數(shù)每樣蔬菜的數(shù)量,學會按序點數(shù)。
-------引導幼兒把蔬菜從少到多按序排列。
二、認讀蔬菜湯的菜單
----“熊媽媽采了這么多蔬菜,它為了讓小朋友吃到營養(yǎng)美味的蔬菜湯,瞧!她還制定了菜單”。引導幼兒觀察并表述蔬菜圖左側數(shù)字的意義。
------“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幼兒說說菜單上說需要那些材料?每一種材料需要多少?幼兒根據(jù)菜單敘說“4個胡蘿卜,5只番茄,3個胡蘿卜…”
----“哪一種蔬菜最多?哪一種蔬菜最少?”
三、開始煮湯了
------“熊媽媽采來了蔬菜,定好了菜單,看!熊媽媽在干嘛?”出示大鍋,“接下來熊媽媽開始煮湯了,胡蘿卜放幾根?”引導幼兒按菜單上的數(shù)量,找出相應圖片貼到大鍋內(nèi)。
-----一起點數(shù),核對胡蘿卜數(shù)量是否正確。其它蔬菜也一一放入。
四、幼兒操作
----“熊媽媽把煮蔬菜湯的本領教給了小朋友?接下來,我們每個人都來煮煮蔬菜湯好嗎?”
-----針對幼兒的操作情況展示評價。
小結:“今天我們不僅喝到了熊媽媽煮的蔬菜湯,還學到了煮蔬菜湯的本領,收獲可真不小,你們愿意把這個本領教給你們的好朋友嗎?那么,我們行動吧!”
活動反思:
整堂課教師創(chuàng)設了兩個情景。第一個:“讓幼兒說出蔬菜的名稱,請幼兒點數(shù)出蔬菜的種類,幼兒點數(shù)每樣蔬菜的數(shù)量,學會按序點數(shù)!必S富了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并且讓幼兒說說點數(shù)的方法,最后教師總結:一個不會數(shù)錯的方法,就是拿出小食指,按從上倒下,從左到右有順序的數(shù)。讓幼兒掌握了點數(shù)的方法,提升了幼兒的'經(jīng)驗。第二個情景:看看熊媽媽制定的蔬菜湯,讓幼兒認讀菜單。孩子們一下子就說出了菜單上的蔬菜,并通過教師的引導,很快了解蔬菜后面數(shù)字的意義。這一環(huán)節(jié)前面的數(shù)數(shù)方法得到很好的驗證和進一步的提高。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一類植物或菌類,蔬菜是人們?nèi)粘o嬍持斜夭豢缮俚氖澄镏。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物質(zhì)。
中班教案 篇3
一、說教材
在石頭上畫畫對于幼兒而言本身就是一種比較感興趣的美術形式,孩子們可以從對石頭外形的基本觀察開始,去想象每一塊石頭像什么,可以創(chuàng)作成什么……甚至還可以將不同的石頭進行對接從而創(chuàng)作出更為生動的美術作品。在發(fā)展幼兒繪畫能力的基礎上,大大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石頭畫屬于意愿畫活動(又稱自由畫活動):意愿畫活動的定義及作用,意愿畫活動是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由自己獨立確定繪畫主題和內(nèi)容,運用所掌握的美術知識和技能,自由地表達自己情感、愿望的一種繪畫活動形式。意愿畫的學習,對發(fā)展學前兒童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前兒童大膽、主動的表現(xiàn)能力,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作用。
在意愿畫活動中,除了強調(diào)讓學前兒童“自己想自己畫”以外,教師還是要合理地進行指導,雖然不作具體的、集體的示范,但是要關注、啟發(fā)、欣賞學前兒童大膽想象、大膽表現(xiàn)上下更多的功夫。同時,意愿畫活動要與命題畫活動進行合理的穿插、配合,這樣更有助于學前兒童表現(xiàn)技能的運用和創(chuàng)造興趣的激發(fā)、保持、提高。
幼兒在欣賞、發(fā)現(xiàn)、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chuàng)作,不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jīng)驗加以提煉,而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在中班開展命題畫,能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想象—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煉和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fā)展。由此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說目標
1、能根據(jù)石頭的形狀進行想象,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制作石頭畫。
2、充分發(fā)揮想象,大膽嘗試創(chuàng)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3、大膽創(chuàng)造石頭畫并加深幼兒喜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說準備
1、范例石頭畫及幼兒繪畫所需的石頭(讓幼兒能近距離的參觀,從而更好的發(fā)揮)。
2、石頭畫PPT(有更多的素材讓幼兒欣賞)。
3、顏料、棉簽、水粉盤、畫筆等(各種材料準備,可以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四、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選擇了以下教法:
1、觀察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觀察,幼兒既形成了準確的整體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細節(jié)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作畫的樂趣。本次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直接感受點繪畫的主題,采用觀察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范例石頭畫作品中,發(fā)現(xiàn)可以用各種色彩來裝飾石頭并享受大膽創(chuàng)造裝飾石頭,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2、示范法。幼兒繪畫教學中教師的示范,是指通過教師直接的規(guī)劃操作演示,使幼兒迅速把握作畫步驟,掌握表現(xiàn)圖像的基本方法,一向被認為是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3、范例法。范例是美術教育活動中所需的直觀教具,是兒童學習描繪各種物象的參照物,它在活動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圖片、標本、模型以及教師畫(做)的樣品均可作為范例。由此選擇運用范例法。
4、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幼兒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采用了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問題展開點評。
五、說重難點
重點:能根據(jù)石頭的形狀進行想象,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制作石頭畫。
難點:充分發(fā)揮想象,大膽嘗試創(chuàng)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六、說過程
1、導入:幼兒園教學活動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教學活動的開端,它不僅為整個教學過程定下基調(diào),而且也是激發(fā)幼兒興趣,調(diào)劑幼兒學習積極性的關鍵一步。由此在導入部分選擇出示范例石頭及石頭畫,引起幼兒的興趣。
2、基本部分:選擇讓幼兒自己裝飾并進行大膽創(chuàng)造。
3、結束部分:有效組織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結束部分,能讓幼兒集中注意力,穩(wěn)定教學秩序,幫助幼兒所學知識,促進其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經(jīng)驗遷移。由此在本部分選擇讓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領,理解他們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節(jié)
2、豐富詞匯:抓耳撓腮、合作。用“抓耳撓腮”“合作”說一句話。
3、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同伴之間相互幫助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重點難點
理解:抓耳撓腮,合作。用兩個詞說一句話。
活動準備1、知識準備:了解動物的本領,幼兒有合作的經(jīng)驗感受。
2、物質(zhì)準備:課件(運行環(huán)境:window7系統(tǒng),鴻合電子白板課件、交互式電子白板《誰的本領大》課件)
活動過程一、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領。
1老師請來了兩位小動物,它們是誰?出示課件1、
2、他們都認為自己本領大。你認為誰的本領大?為什么?
二、演示課件2,理解故事情節(jié)。
他們決定比一比,找來了大象當裁判。講述故事第一部分。
1、大象裁判讓他們比什么?
2、他們誰能先摘到果子?他們會怎么做?(猜測)
三、課件動態(tài)演示,理解運用詞匯:抓耳撓腮。
梅花鹿和猴子是怎樣去摘果子的呢。講述故事第二部分。
1、猴子摘到果子了嗎?為什么?他著急嗎,他是怎樣著急的?學一學。(豐富詞匯:抓耳撓腮)
2、梅花鹿摘到了嗎?為什么?當他伸長了脖子跳了又跳,卻一直摘不到果子,他也很著急,你能用剛剛學習的詞語來來描述一下嗎?
3、你在什么時候也會急的抓耳撓腮?
四、理解:合作
他們怎樣才能摘到果子呢?續(xù)講故事最后部分。幫助幼兒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1、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
2、摘到果子之后,他們的心情怎樣?
五、視頻欣賞,完整講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合作本領更大。
1、現(xiàn)在你們覺得誰的本領大?
2、大象伯伯是怎么說的?(豐富詞匯:合作)
小結:小猴會爬樹、梅花鹿會過河,它們互相幫助一起合作就摘到了果子。
六、生活經(jīng)驗拓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領。但是一個人的本領是有限的,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合作。合作能讓我們?nèi)〉贸晒,讓我們的本領變得更大。
1、下面的事情都是通過合作完成的,你們看看,說說都是怎么合作的.?(出示課件合作畫面)
2、你和誰合作過?合作做什么事情?用了什么本領?
活動總結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以下幾點做得較為突出:
1、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從幼兒的興趣和生活邏輯出發(fā),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思”的情境,讓幼兒去猜測小猴和梅花鹿它們誰的本領大的問題。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猜測,猜測結果不一致時,我適時追加為什么?在大象裁判讓他們比摘果子時,我讓他們猜測誰能先摘到果子?他們會怎么做?這一列問題成功地引發(fā)幼兒積極的思考。
2、在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更形象的理解抓耳撓腮,我還讓幼兒用動作來表現(xiàn)抓耳撓腮,一靜一動,幼兒學起來興趣更高。
3、本次活動中我很注重幼兒在談話中的經(jīng)驗遷移,在理解“抓耳撓腮”時提問:你在什么時候也會急的抓耳撓腮?在表達“合作”時提問:你和誰合作過?合作做什么事情?用了什么本領?這些提問可以很好地讓孩子運用現(xiàn)有詞匯表達已有經(jīng)驗,這既可以幫助幼兒理解運用,而且也更容易引起幼兒的共鳴。
4、在“傾聽”這一目標上,強調(diào)幼兒“辨析性地傾聽”談話,在捕捉有效談
話的基礎上,孩子能圍繞話題談話,不跑題。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8-05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8-05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9-19
中班教案[精選]08-18
【精選】中班教案08-24
中班教案(精選)07-31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8-05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7-20
(精選)中班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