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精華【10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有益的學習經(jīng)驗:觀察天空,感受到天空的廣闊和神秘,激發(fā)探索自然的興趣。
準備:望遠鏡
活動與指導:
1、晚上,帶幼兒觀察天空。
2、讓幼兒拿著望遠鏡觀看。教師告訴他們牛郎星和織女星的位置,并給幼兒講牛郎星和織女星的故事。
3、請幼兒想想牛郎星和織女星見面后都說些什么?我們有沒有辦法,讓牛郎星和織女星有更多的會面機會。
4、請小朋友看看天上的星星像什么?
5、告訴幼兒天空中有許多秘密,小朋友長大了可以做天文學家,去研究天空中的奧秘。
集體活動二 星星住在哪兒
有益的學習經(jīng)驗:知道星星離我們很遠,感受到天空的神秘,增進好奇心。
活動與指導:
1、晚上天空布滿了星星,你們知道星星的家在哪嗎?它們離我們有多遠?
2、教師講解:宇宙大到我們難以想象的程度,里面有許多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星星。星星離我們很遠很遠。比鄰星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星星,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比鄰星根本不是現(xiàn)在的比鄰星,而是4.22年前的比鄰星,是它在4.22年前發(fā)出的光。而現(xiàn)在的比鄰星,我們要過4年多才能看見。
3、天空中的奧秘多極了,你們長大了想不想到太空中找找星星的家,跟星星交朋友?
4、讓幼兒說說, 自己長大后如何與星星交朋友。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碳酸飲料的制作方法,培養(yǎng)幼兒試驗操作及觀察的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及分工合作的精神,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認識小蘇打,知道其名稱及作用。
2、材料準備:①一次性透明膠杯和小湯匙、吸管、有飲料名稱的包裝標貼。②小蘇打、檸檬酸。③糖、各種顏色和味道不同的果汁粉、涼開水、碳酸飲料兩瓶。
3、環(huán)境準備:把活動室創(chuàng)設成一個分為“展銷廳”、“培訓室”和“生產(chǎn)車間”的“米奇飲料廠”。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米奇飲料廠的`指導員”的角色,邀請幼兒參觀該廠的展銷廳。
。1)這是我廠的飲料產(chǎn)品,用了特別的配料配制而成,色、香、味俱全。
請幼兒品嘗一下我們的飲料新產(chǎn)品吧。
。2)味道怎么樣?好不好喝?你們知不知道這飲料是怎樣配制的?
。3)這是飲料工程師在車間分工合作配制而成的。你們想不想也來當一回飲料工程師呀?
(4)那么,就請小朋友先到培訓室集體培訓,表現(xiàn)好的幼兒就可以到“生產(chǎn)車間”當飲料工程師。
2、幼兒通過操作實驗,觀察小蘇打和檸檬酸混合在水中時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的現(xiàn)象。
。1)出示小蘇打,讓幼兒說出其名稱及作用。
。2)出示檸檬酸,幼兒通過看、摸、嘗,認識檸檬酸。
。3)幼兒操作實驗:小蘇打、檸檬酸各舀一湯匙放在茶杯里,加涼開水,觀察水中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4)組織幼兒討論:當小蘇打、檸檬酸混合在一起時,水中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呢?待幼兒充分討論后,教師可告訴幼兒:水中冒出的一串串氣泡叫二氧化碳氣體。
3、認識碳酸飲料。
(1)出示各種碳酸飲料,讓幼兒說出其名稱、味道,并搖動飲料瓶,觀察瓶中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2)提問:還喝過什么味道的碳酸飲料?喝后有什么樣的感覺?讓幼兒了解二氧化碳氣體的作用。
4、嘗試自己配制飲料。
(1)自由討論:配制碳酸飲料需要哪些材料呢?
(2)出示糖、各種顏色和味道不同的果汁粉,激發(fā)幼兒制作的欲望。
。3)幼兒自己嘗試制作可口的飲料,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互相談談自己配制的是什么味道的飲料,怎樣配制?
5、幼兒分工合作配制飲料。
。1)工廠車間共有三條生產(chǎn)線:桃子飲料生產(chǎn)線、蘋果飲料生產(chǎn)線、芒果飲料生產(chǎn)線。
。2)五個小朋友一條生產(chǎn)線,以流水線生產(chǎn):涼開水(1人)→小蘇打、檸檬酸(1人)→糖、果汁粉(1人)→包裝(2人)
。3)請小朋友把自制的飲料有的送給客人老師喝,有的放到展銷廳展銷,體會成功的快樂。
6、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家長指導下,嘗試用可可粉、水果汁、蔬菜汁等配料制作不同口味的飲料。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一雙雙、一對對”是主題活動《我的數(shù)學》中的一項內(nèi)容。而這一知識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是比較模糊、很難理解的。為此我以“手套”為題,設計了本次活動;顒又,通過“狗媽媽”與“狗寶寶”角色的設定,讓幼兒在一種生活化、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中學習。通過“說、挑、戴、放、找”這一系列的環(huán)節(jié),使活動的難點得以突破,重點得以突出,真正使活動變得真實、自然、簡單、有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感官來感知手套,分別按照不同的特征進行配對。
2.理解“一雙”、“一對”的含義。
3.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樂意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布置好場景:手套(實物)若干掛于線上,紙卡手套若干,不開心的小動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題:(師、幼分別扮演狗媽媽與狗寶寶的`角色)
師:冬天來了,天氣冷了,我們的手也被風吹得好冷。有什么好辦法可以使我們的小手不冷呢?
幼A:插在口袋里。
幼B:小手搓一搓。
幼C:做運動,小手就不冷了。
幼D:焐一個熱水袋。
幼E:戴上手套。
師:那好,媽媽就用這個寶寶的意見。今天就帶寶寶一起去超市買手套吧!
(評析:由于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積累,因此小手變暖和的方法想出了很多種。談話簡潔,一下子就將幼兒的注意引導到課題中來。)
二、師、幼作律動,進入“手套超市”。
在兒歌(小狗小狗,“汪、汪”;跟著媽媽,“汪、汪”;看好馬路,“汪、汪”;注意安全,“汪、汪”)聲中,師幼一起做簡單律動進入“手套超市”。
(評析:小班孩子好動,這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念念兒歌,模仿小狗走路”的過程中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來,這使活動顯得真實自然!)
師:哇,手套超市到了,你們看見了什么樣的手套?
幼A:我看見了五指手套。
幼B:我看見了半指手套。
幼C:我看見了紅手套、黃手套、藍手套。
幼D:我看見了大手套,還有小手套。
師:媽媽最辛苦了,今天就讓媽媽來挑手套,好不好?誰來告訴媽媽,媽媽該挑幾只手套呢?
請一幼兒為媽媽挑選。
師:你挑了幾只?為什么要挑2只?
。ㄒ驗樾∈钟袃芍,所以要挑2只手套。)
師:這個寶寶幫媽媽挑的兩只手套一樣嗎?
師:果然是一模一樣的,就像雙胞胎。兩只一樣的手套我們可以說成是“一雙手套”。
。ㄔu析:在幼兒觀察的基礎上,我有意地引導幼兒先幫媽媽挑手套,間接培養(yǎng)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同時,為使幼兒挑手套不至于出錯,我有意請了能力強的孩子先作演示。在表述“為什么”的過程中讓孩子明白兩只一模一樣的手套可以說成是一雙手套。這也為后面孩子自由挑選降低了難度。) 、
師:寶寶們,現(xiàn)在你們?nèi)樽约旱男∈痔粢浑p手套。挑的時候要看清兩只一樣的才是一雙手套!
幼兒自由交流:我挑的是一雙紅手套……
(評析:幼兒自由挑選時,基本都能理解一雙的意思,沒有一個孩子挑錯。)
四、幼兒戴手套
師:這么漂亮的手套,我們把它戴在手上吧!
幼兒戴手套。說說手套戴在手上的感覺。(舒服、很溫暖)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讓幼兒了解不同的標志,學會看標志。
2、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表達內(nèi)容。
活動準備:
PPT課件 禮物——機智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看好標志別走錯,向羊村出發(fā),小汽車開開,小汽車開開,第一個標志出現(xiàn)。
提問:第一個出現(xiàn)的標志的什么?
幼兒:不能拐彎的標志
師:有多種轉彎,不能左轉彎,不能右轉彎,這個標志是什么?
幼兒:不能左轉彎
師:怎樣看出不能左轉彎的?
幼兒:有一個箭頭,還有一條紅線
2、繼續(xù)走,出現(xiàn)停車場的標志“P”,引入主題,準備進羊村。
二:基本部分
大屏幕中出示“肥羊村”的標志
提問:我們?nèi)シ恃虼逭艺l?
幼兒:沸羊羊、美羊羊、懶羊羊、喜洋洋
走進羊村大門,上面有一個喜羊羊在迎接大家,還有三個字“歡迎你”,讓幼兒認一認。
喜羊羊是一只最愛動腦筋,最機智,最靈活的羊,它給小朋友們設置了一點點小難題,讓幼兒觀看大屏幕:
提問:大屏幕中有什么?有幾個標志?
幼兒:標志、五個標志
4、師:誰能認出、說出屏幕中的標志是什么標志,在哪見過?五個標志全部答對,就能進入羊村,依次了解圖片:
(1)第一排的第一個是——無障礙通道
在哪見過?——路上、樓梯
。2)第一排的第二個是——扔垃圾的標志
在哪見過?有什么形狀的垃圾桶?(圓形的、還有寫著“可回收、不可回收”環(huán)保垃圾箱……)
(3)第一排的第三個是——餐廳
在哪見過?——公園里、公路上、
。4)第二排的第一個是——公共電話
幼兒:忘記帶手機或手機沒電的.時候
。5)第二排的第二個是——公共廁所
三:順利過關,進入羊村,讓幼兒觀察
師:在羊村里看到了什么?
幼兒:好多標志
2、師:有什么標志?
幼兒:我看見了——不亂扔垃圾的標志、公共廁所的標志、公共電話標志、餐廳標志、無障礙通道的標志
3、師:除了標志,還看到了什么?
幼兒:看到了醫(yī)院、小樹、房子……
4、羊村的小羊們?yōu)樽约航撕苡刑厣募,?shù)數(shù)看,有幾幢?
幼兒:四幢
小羊們知道我們要來找他們,所以藏起來了師:讓幼兒觀察一下四座房子有什么不一樣?
。1)紅色屋頂,紅黃相間,有煙囪的家去看一看是誰的家?先往上面走
幼兒:咚咚咚,有人在嗎?——美羊羊的家
師:美羊羊的家在什么標志的旁邊?
幼兒:扔垃圾標志的旁邊
(2)紅色的屋頂,紅色的煙囪,紅色的門,紅白相間是誰的家?中途經(jīng)過了哪里?
幼兒:經(jīng)過了醫(yī)院、餐廳
幼兒:咚咚咚,有人在嗎?——沸羊羊的家
師:沸羊羊的家在什么標志的旁邊?
幼兒:沸羊羊的家在餐廳的旁邊
(3)紅色的屋頂有氣球是誰的家?
幼兒:咚咚咚,有人嗎——懶羊羊的家
師:懶羊羊的家在什么標志的旁邊?
幼兒:懶羊羊的家在無障礙物通道的旁邊
(4)幼兒:咚咚咚,有人在嗎?——喜羊羊的家
師:喜羊羊的家在什么標志的旁邊?
幼兒:喜羊羊的家在公共電話亭的旁邊
四:羊羊們給小朋友準備了禮物——機智豆,分給幼兒每人一包,讓幼兒觀察上面有什么標志?
幼兒:循環(huán)標志、質量安全(在大屏幕中出現(xiàn))
師:循環(huán)標志是什么意思呢?
幼兒:可以回收的
師:質量安全標志是什么意思呢?
幼兒:可以放心買來吃的
五:活動延伸
一起去草地上和喜羊羊、美羊羊、懶羊羊、沸羊羊做游戲,下次還可以找村長、暖羊羊玩。
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前一階段,我班幼兒玩了“哪輛汽車滑得快”的游戲,幼兒在活動中興趣非常濃,都發(fā)現(xiàn)了汽車跑道的坡度越高,汽車就滑得越快。同時我還發(fā)現(xiàn)幼兒對汽車滑得遠近也非常感興趣。于是,我決定投幼兒所好,引領幼兒繼續(xù)開展對汽車的探索,關注、探究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
活動中,我首先提問“空車和滿車都從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哪一輛會滑得遠一些呢?”,讓幼兒進行自主的猜想和討論,然后引導幼兒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在整個活動中,我除了提供大量現(xiàn)成的操作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勵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更多的是關注、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法記錄實驗的結果,在與同伴的討論交流中發(fā)現(xiàn)“空車和滿車都從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滿車會滑得遠一些”,培養(yǎng)了幼兒科學探究的品質,使幼兒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
目標:
1、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和對科學的興趣。通過親自實驗,讓幼兒感受到空車和滿車從同一坡度上滑下來,滿車滑得遠一些。
2、在探究過程中,引導幼兒學會合作,細心觀察,認真記錄,并能大膽表達。
3、培養(yǎng)幼兒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準備:
1、空車、滿車若干(同一車型)。
2、小山坡模型。
3、人手一塊記錄板。
4、活動室內(nèi)老師事先投放一些可以做欄桿(或軌道)的材料。
5、老師預設幼兒在實驗中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做好相應的準備。
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輛小汽車,你們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很快的發(fā)現(xiàn)有一輛汽車上面裝了蘋果,一輛是空車,一輛是滿車。
3、師:如果空車和滿車都從這個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那一輛汽車會滑得遠一些呢?
二、幼兒猜想
幼:我認為是空車滑得遠,因為它輕。
師:你是這樣認為的,誰有不同的意見?
幼:我認為是滿車滑得遠,因為它上面裝了蘋果。
● 教師與幼兒一起統(tǒng)計預測結果:有3名幼兒園認為滿車滑得遠,有17名幼兒認為空車滑得遠。
●統(tǒng)計結束后,教師鼓勵幼兒通過自己的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并提醒幼兒一邊做實驗一邊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實驗的結果。
三、實驗論證
1、幼兒找到好朋友,兩人合作做實驗,一人拿空車,一人拿滿車,并把實驗的情況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 有的幼兒用“√”和“×”表示汽車滑得遠近。
● 有的幼兒用“☆”和“○” 表示汽車滑得遠近。
● 有的幼兒用“100”和“0” 表示汽車滑得遠近。
● 有的幼兒用“——”和“—”表示汽車滑得遠近。
2、教師巡回指導,重點觀察幼兒在實驗中碰到那些問題,并組織幼兒討論,讓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 本過程中每一組幼兒都積極的投入了實驗,并能一邊實驗一邊做記錄,而且有好幾組幼兒都發(fā)現(xiàn)汽車開到地板上會突然拐彎,導致看不出哪輛汽車滑得遠。
● 有一組幼兒還發(fā)現(xiàn)了兩輛汽車會相撞(由于空車先開后沒及時拿開,所以擋住了滿車的順利前進,同時滿車還把空車朝前推了一下),導致會誤導幼兒對實驗結果的判斷。
● 集體商量討論解決這兩個問題的辦法 。
師:汽車拐彎怎么辦呢?
幼:把汽車放放正開下去,就不拐彎了。
師:誰有更好的辦法?
幼:我覺得在下面搭一個欄桿汽車就不會拐彎了。(幼兒都覺得這個辦法比較好)
師:那汽車撞車怎么辦呢?
幼:我把汽車拿掉就撞不到了。
師:那拿掉了汽車我們怎樣記住它原來滑到哪呢?
幼:我知道了,我用鉛筆在那做一個記號。(集體通過這個辦法,并用粉筆做記號,可以看的清楚些)
3、請幼兒用想到的辦法解決實驗中的問題,進行第二次比較科學的實驗,并將實驗結果記錄清楚。
4、在實驗過程中幼兒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是:幼兒會把個人的情感融入實驗中去,把實驗當成是比賽,總想著自己要贏,所以會違反實驗的要求,比如會使用外力讓自己的汽車滑得遠,需要老師在指導過程中引導幼兒尊重事實。
四、交流討論
1、先請幼兒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流。
2、請幼兒到集體面前講述。
提問: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做了多少次實驗,結果怎樣。
引導幼兒累計自己的實驗次數(shù),看著記錄卡講,另一名幼兒做補充。教師也累計總的空車和滿車滑得遠的次數(shù)。
有九組幼兒通過做實驗知道了是滿車滑得遠一些,但有一組幼兒的結果產(chǎn)生了異議。
3、進行集體驗證。
讓這名幼兒重新一個人做實驗三次,前兩次他還不服氣,還是認為自己的空車遠,到第三次才勉強接受了事實。教師這時應抓住這個教育鍥機,表揚他的膽量,但同時要教育他應該尊重科學事實。
4、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師、為什么會滿車滑得遠呢?
幼:因為滿車重,它從山坡上滑下來沖力很大。
師:那為什么有的時候會空車遠呢?
幼:有的人用手用力一推的。
幼:滿車有的時候會發(fā)生交通事故,撞在欄桿上,所以開得沒有空車遠。
師:那哪一輛汽車滑得遠的次數(shù)多呢?
幼(異口同聲):滿車。
五、得出結論
1、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空車和滿車從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來,滿車滑得遠一些,空車滑得近一些。
2、教師提出新問題,引起幼兒下次實驗的興趣。
● 是不是空車上裝得東西越重,汽車就滑得越遠嗎?
● 如果空車和滿車從矮矮的山坡上自己滑下來,結果又是怎么樣呢?
3、幼兒收拾、整理實驗室。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 能夠通過云、霧、雨、霜的模擬實驗了解它們的成因;
● 能夠通過對沸騰和蒸發(fā)現(xiàn)象的研究,了解空氣中水蒸氣的成因;
● 能夠通過了解水結冰、沸騰、凝結的條件;
● 能夠通過親身感受認識到水在蒸發(fā)時會吸收熱量;
● 能夠通過圖示法總結水的三態(tài)變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環(huán)。
2、知識與技能
● 知道云、霧、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
● 知道水的三態(tài)變化條件;
● 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環(huán)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 體會到自然界的神奇變化;
● 感受物質的循環(huán)變化。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條件。
2、 難點:做造霧、雨、霜的模擬實驗。
〖教學準備〗玻璃杯、冰塊、易拉罐、濕毛巾、鹽、溫度計等。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認識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體 提問:你見過哪些形態(tài)的水?
教師出示課件,指導學生認識各種美麗的水體。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關水的問題
提問:關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學生討論匯報,教師引導到水的變化問題上來,為下面環(huán)節(jié)打下基礎。
三、設計實驗,制造云、雨、霧
1、造云
(1)談話:剛才我們看過了各種形態(tài)的水,你們覺得好看嗎?你們想自己動手制造出她們嗎?那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做吧!
(2)學生參照課本提示,討論實驗方法。
(3)小組活動,仔細觀察、思考并記錄: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4)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意見,再選派代表匯報、交流小組討論的結果。
(5)教師講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霧就是低空中的云。
2、造雨
。1)提問:你知道雨是怎樣形成的.嗎?
。2)學生回答。
(3)學生設計實驗,模擬雨的形成,將設計結果記錄下來。
(4)匯報設計方案,互相評價,選擇合理的方案進行實驗。
。5)講解:當小冰晶下落時,如果地面溫度低于零攝氏度,就會下雪。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講述:這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關于水的知識。
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寫“水”。
二、設計實驗,制造露、霜
1、造露
。1)參照課本設計實驗方案,明確方法。
。2)分組實驗,匯報結果。
2、造霜
。1)參照課本設計實驗方法。
。2)分組實驗,仔細觀察:易拉罐外出現(xiàn)了什么?這時的溫度是多少? 通過結冰實驗,學生可以認識水的冰點,同時認識霜是怎樣形成的,這個實驗中包括液態(tài)的水變成固體和氣態(tài)的水變成固體,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同時認識到水的兩種變化。
三、認識水的蒸發(fā)、水蒸氣的凝結現(xiàn)象。
1、談話:小朋友看看剛才老師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的“水”字還在不在了?它跑到哪里去了?
2、學生回答。
3、教師講解:液態(tài)的水受熱后變成氣態(tài)的水蒸氣,這種現(xiàn)象叫做蒸發(fā)。你能做一個蒸發(fā)的實驗嗎?(讓學生將水滴到手背上體會蒸發(fā)的作用。)
4、設計實驗方案。
5、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蒸發(fā)加快?
6、了解自然界的蒸發(fā)現(xiàn)象:列舉你知道的蒸發(fā)現(xiàn)象。
7、講解:水蒸氣遇冷后,又從氣體變成液體,這種現(xiàn)象叫做凝結。云、霧、露、雨等都是由空氣中的水凝結成的。
四、認識水在自然界的循環(huán)。
1.提問:水在自然界有哪幾種形態(tài)?在什么條件下,它們互相轉化?
2.根據(jù)課文圖示,將水循環(huán)的過程自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或者編成童話劇來表演。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參加活動,探索啟動玩具的不同方式,并樂意和同伴交流。
2、幼兒根據(jù)玩具的啟動方式,自主給玩具進行分類。
3、樂意和同伴交往,體驗與他人分享玩具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發(fā)條、開關、拉線玩具。
2、發(fā)條、開關、拉線玩具的標志,小黑板一塊。
3、玩具城堡的場景。
活動過程:
一、出示玩具,引起興趣老師出示一個較漂亮的玩具,并提問:你喜歡這個玩具嗎?為什么?引起幼兒探索玩具的興趣。教師打開開關,玩具動起來,追問:喜歡動起來的'這個玩具嗎?為什么?
二、幼兒玩玩具,探索啟動方式
。1)小朋友自選玩具玩一玩,鼓勵幼兒初步探索玩具不同的玩法,探索玩具動起來的方法,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操作過程和方法。
(2)請幼兒說說玩的是什么玩具,以及是怎么玩的?依次出示(開關玩具、拖線玩具、發(fā)條玩具)的標志。
三、再次玩玩具,同伴交流分享發(fā)現(xiàn)的快樂讓幼兒去玩具城堡玩玩具,知道自己玩的玩具是怎么動起來的,是屬于哪一種玩具?幼兒自由玩玩具,鼓勵幼兒邊玩邊說自己玩的是哪一種玩具,并愿意與他人交換玩具。
四、游戲活動:送玩具回家幼兒按三種標志送玩具回家。
五、拓展延伸,經(jīng)驗遷移
1、今天我們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使玩具動起來的方法,你還玩過什么玩具是用別的方法讓它動起來的?現(xiàn)在我們也來看看這些玩具是怎么動起來的?我們一起來玩玩吧!
2、回家后再去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玩具動起來的方法和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的不一樣。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小動物過冬的一般常識。
2.培養(yǎng)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并對自然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ppt小動物怎樣過冬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冬天到了,天變冷了,你們想知道小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嗎?
二、展開
課件演示,讓幼兒了解小動物過冬的方式。
1.請小朋友自由討論小動物的'過冬方式。
2.通過觀察課件,讓幼兒了解這些小動物過冬的一般常識。
(1)秋風刮起來了,天氣漸漸涼了。
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該怎樣過冬呢?
。ǘ炜煲獊砹,蟲子也快沒啦。我要飛到南方去,那兒暖和,還有很多蟲子。
等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再飛回來。)
(2)青蛙怎樣過冬呢?
。ㄎ也坏侥戏饺,就在這里過冬。我準備吃得飽飽的,過兩天鉆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覺。
等到來年春天,再出來找蟲子吃。)
(3)你知道蝙蝠是怎樣過冬的嗎?
教師:蝙蝠一到冬天,就躲到巖洞和樹洞里去睡覺了。它用爪子鉤住物體,飛膜裹住身軀,倒掛著頭,一動也不動的進行冬眠。
3.動物冬眠的形式各種各樣
。1)睡鼠是冬眠動物中有名的瞌睡蟲,一睡就是六個月。身體變得硬硬的,外界的任何聲響,
甚至碰撞觸動,它還是照睡不醒。
。2)白熊冬眠最有意思,它們一家只有雌熊才冬眠。一到冬天,雌熊就把自己埋在雪中,
一直睡到來年春天才蘇醒過來。醒時,已在夢中生下了小熊仔。
。3)刺猬在冬眠的時候,可以連續(xù)236天不進食。就是把它扔進水里半小時也不會淹死。
4.了解動物怎樣備食過冬
在自然界,松鼠在夏天會把新鮮的蘑菇掛在樹枝上晾曬,以備冬日之需。
渡鴉在掠食后,常常把瘦肉吃掉,把肥肉存起來。
松鼠和野兔都要把窩墊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么的儲備食物,它們冬天都不冬眠。
還有,它們還要換毛,冬天要換上與夏天不一樣的毛。
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來那樣可以取暖,提高溫度。
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一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一起可以減少死亡率。
熊冬眠是因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們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長胖,
冬天就靠脂肪來提供養(yǎng)料。但是,冬眠時,它們還會醒過來的。
5.培養(yǎng)幼兒對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
教師:小動物真有趣,都有自己過冬的辦法,老師告訴你們,小動物的秘密還多著呢。
三、結束
小動物過冬各有招數(shù),請小朋友課后去了解一下,并給大家講一講。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懂得用電線連接電池使燈泡發(fā)亮,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2.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3.對導電現(xiàn)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已初步了解電池、電線的外形特征及金屬的種類。
2.材料準備:電池、電線(連著小燈泡),布條、毛線、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鐵絲、記錄紙、筆、斷電線一截以上材料每兩名幼兒一份;小熊布偶、電池演示梳理圖、大張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活動。
師:(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電了,房間里黑乎乎的,真難受,小熊找蠟燭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個電池和一根綁著小燈泡的電線,它想用這些東西自己安裝一盞燈,你們說小熊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呢?
(二)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1.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小熊家安裝電燈。老師準備了電池、小燈泡和電線,電線的一頭露出里面的電線絲,另一頭的電線絲已經(jīng)纏在小燈泡上了,電線的兩頭要連接在電池的什么地方,小燈泡才能亮起來?
2.交代操作步驟和活動規(guī)則。
師:兩個小朋友合作進行實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試一試怎樣讓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兩人合作開展實驗探索,師重點引導幼兒嘗試用電線連接在電池的不同位置。
4.以實物演示和圖示演示的方式引導幼兒集體分享探索中收獲的經(jīng)驗。
(三)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xiàn)象,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1.設置問題情境。
師:不好了,小熊剛安裝好的燈泡電線被老鼠啃斷了,電線斷了燈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幫助通電讓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呢?
2.介紹操作材料,引發(fā)幼兒猜想。
3.幼兒實驗,師指導。
4.集中交流。
(四)活動結束,提醒幼兒注意用電的安全。
【活動反思】
今天縣里領導來校檢查期初工作。教研員和包學科領導深入課堂,聽了我們學科的三節(jié)課。說實話,心里真有點發(fā)毛,畢竟科學這一學科涉獵面廣,而且我又是現(xiàn)學現(xiàn)賣。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的是《電》這一單元的第二節(jié)《點亮小燈泡》,課前雖然有點緊張,可自認為準備還是挺充分的。(剛剛接觸這一學科,每節(jié)課都得細心準備,否則真不知道課該怎么上)但一節(jié)課下來,才知道毛病還真是不少。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有意識圍繞課題,但操作有問題。本學期我的教研主題是《探知前科學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節(jié)課上想運用一下畫圖法,通過畫圖了解學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堂伊始,我先讓學生畫出印象中的小燈泡。孩子們畫的還真是五花八門,一個個燈泡殘缺不全,但從外形上看還是很像的。只有兩個孩子把燈泡的結構畫完整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占用了一定的時間,如果這一環(huán)節(jié)在課前完成,更便于老師調整教學策略。
2、還學生主體地位,但知識落實上有欠缺。課堂上讓孩子們小組合作,想辦法利用電池,導線,小燈泡,這三種材料點亮小燈泡。孩子們興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夠畫出實物圖。然后又檢驗了四種連接方式小燈泡能否被點亮。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很強,但我忽視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每一個小實驗后,及時引導學生總結,相信孩子們對本節(jié)知識掌握的更扎實。而本節(jié)課后,如果調查孩子們學習效果,會有很多孩子能點亮小燈泡,卻說不出所以然來。
3、沒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資源。課堂上學生在小組觀察電池時,我再行間巡視,一男孩問我:“老師,電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磥砗⒆拥难芯颗d趣很濃。如果我及時利用這一資源,讓學生見識一下電池的內(nèi)部結構,會對學生理解電流的形成有很大幫助,而我卻忽視了這一資源。
4、多余的實驗材料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前我告訴孩子們?nèi)嶒炇疑险n時帶好學具袋。其實本節(jié)課用到的學具只有導線和小燈泡。很多孩子們出于好奇,課堂上不按照老師的實驗步驟完成,卻悄悄地弄起了別的實驗材料。
針對以上課堂出現(xiàn)的問題,我把課件進行了修改與補充,還好《點亮小燈泡》這節(jié)課才上完一節(jié),還有六個班級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課能避免這些問題。
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玩具小電動機的功能是把電變成了動力。
過程與方法:用分部分觀察、整體觀察的方法了解小電動機的構造。根據(jù)小電動機的構造推想通了電后它為什么會轉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產(chǎn)生探究小電動機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1. 學生自備:玩具小電機、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號電池、透明膠2. 教師準備:導線、磁鐵、電池盒、開關、銅質粗導線、大頭針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 小電動機被安裝在很多玩具的里面,通上電以后就可以轉動。你知道它為什么一通電就能轉嗎?2.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神奇的小電動機。板書課題。
(二)小電動機里有什么
1. 讓我們先拆開小電動機,看看里面有什么?2. 學生活動。3.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介紹電動機內(nèi)部構造。)4. 猜一猜小電機里面的這些零件都有什么用?
(三)小電動機轉動的秘密
1. 小電機里的`轉子部分是一塊電磁鐵嗎?怎么驗證?如果老師沒有大頭針和指南針給你們,只給你們一塊磁鐵,你們可以驗證它是電磁鐵嗎?為什么?2. 學生討論交流。3. 按照教材P59制做實驗裝置。并實驗。4. 討論:小電動機內(nèi)部的零件和結構,對于它的轉動起到了什么作用?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17
科學教案[精選]09-22
科學教案(精選)09-24
科學教案(精選)10-2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28
(精選)科學教案08-31
(精選)科學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