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語文教案10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復習學過的同偏旁的字;區(qū)別形近字;能正確拼讀音節(jié),寫出詞語;鞏固要求會認的了;會用“常!笨陬^造句;能正確流利地朗讀短文;會按先左后右的筆順規(guī)則寫字。
課前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點擊放大
第一課時
(完成一——六題)
一、引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練習《復習三》的內容。板書:復習三)
二、練習第一題:寫出帶有下面偏旁的字
1.指名讀題目,講清要求。
2.出示小黑板(上面寫著“言字旁、絞絲旁、女字旁、口字旁”這四種偏旁),指名說出這四種偏旁的名稱。
3.寫出帶有“言字旁、絞絲旁、女字旁、口字旁”這四種偏旁的字。(指名一人寫在小黑板上,其他人寫在書上。)
提示:想一想這些偏旁跟什么有關呢?一邊想一邊寫,“言字旁”、“絞絲旁”每個偏旁寫三個字;“女”“口”每個偏旁寫兩個字。
4.訂正小黑板上的字,并讀一讀。
答案:
言字旁——許、識、讓、說、話。
絞絲旁——經、綠、紅、細。
女——媽、好。
口——葉、聽、叫、吹、響。
三、練習第二題:讀一讀,比一比
1.出示小黑板:
日——目羊——樣本——木
王——玉石——右向——響
指名讀一讀。
2.說一說每組后面的字與前面的字相比,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目”比“日”多一橫;“玉”比“王”多一個點;“本”比“木”多一橫;“樣”比“羊”多個木字旁!绊憽北取跋颉倍鄠口字旁;“右”的撇出頭,“石”的撇不出頭。)
3.指名口頭組詞,區(qū)別字義。
四、練習第三題:
1.讀一讀題目。
2.先自己小聲拼讀音節(jié),再指名讀音節(jié)。
3.看拼音寫詞語。
4.訂正。
五、練習第四題:讀一記
1.出示小黑板,自己練習小聲讀。
紅旗英雄集體白鴿燕子
幫助結實勇敢殺害靜悄悄
2.指名認讀,要讀正確。
六、練習第五題:看圖說句子,用上“常!边@個詞
1.讀一讀題目,講清題目要求。
2.說一說“常常”是什么意思?和“天天”的意思一樣嗎?
3.觀察第一幅圖。
先給兩個小朋友起名字。(小明和小剛)
說說他們在干什么?(小明和小剛給小樹澆水。)
用上“常!边@個詞,這句話怎樣說?(小明和小剛常常給小樹澆水。)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小明和小剛經常給小樹澆水,不是只澆一兩次。)
4.觀察第二幅圖。
先給圖中的小女孩起個名字。(小蘭)
說說小蘭在干什么?(小蘭幫媽媽洗碗。)
用上“常常”這個詞,這句話怎樣說?(小蘭常常幫媽媽洗碗。)
“小蘭幫媽媽洗碗”和“小蘭常常幫媽媽洗碗”這兩句話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七、練習第六題:讀一讀
1.自己小聲練習讀。(提示: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拼拼上面的音節(jié)。讀的時候遇到標點符號要停頓。)
2.指名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第二課時
按先左后右的筆順規(guī)則寫字。
一、引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練習寫字。下面我們先來認認幾個字。
二、指導寫字
1.出示卡片:打、快、很、輕、路、領,指名認讀。
這幾個字都是左右兩部分組成的。按什么筆順規(guī)則來寫呢?(這一問不必回答)
2.老師在田字格小黑板上逐個寫這六個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
提問:左右兩部分組成的字,按什么筆順規(guī)則寫呢?(按先左后右的筆順規(guī)則寫。)
3.指導寫“打”。
。1)觀察范字。
看看左右兩部分一樣寬嗎?(左窄右寬)
再看看左右兩部分一樣高嗎?(左高右矮)
接下來看一看每一筆寫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上。
。2)老師示范。
先寫左邊的提手旁,提醒第三筆是“提”。再寫左邊的“丁”!岸 钡臋M寫在右半格橫中線上邊一點,豎鉤的收筆處與提手旁的下端在同一水平線上。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描兩下,臨寫四個。
4.“快、很、輕、路、領”這五個字的指導方法、練習步驟與指導“打”字基本相同。要求學生先觀察好左右兩部分所占的比例,再看看左右兩部分是否一樣高,最后看清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按先左后右的筆順規(guī)則練習寫字。每個字描兩個,臨寫四個。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學習用列表格的試做單元小結。
2、推薦好書《森林報》,培養(yǎng)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一張白紙,學習列表格。
導入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一組說明性的文章,你一定增長了不少知識,和同學們一起交流一下這方面的收獲吧!
這一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一些說明文的方法,你能填寫一下這張表格嗎?(課文中涉及到的盡可能都填上)
說明的方法
課文中的例子
舉例子
用數(shù)字
做比較
打比方
除了課文中的,在其他的習作或課外書中的例子你還能找到嗎?
除了以上四種方法,你還發(fā)現(xiàn)什么好方法了嗎?是這填一填。
說明的方法
習作或課外書中的例子
舉例子
列數(shù)字
做比較
打比方
日積月累
1、讀讀這首小詩,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查查字典。
2、這首小詩向我們展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和你的同桌說說。
3、你還知道描寫四季的諺語和詩歌嗎?向大家推薦推薦。
課外書屋
1、默讀課外書屋的介紹,明確閱讀要求。
2、你喜歡《森林報》嗎?挑選你印象最深的章節(jié)介紹給同學聽。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數(shù)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課文內容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別從“遠”“大”“熱”三個方面介紹了太陽的有關知識;第二部分講人類和太陽的密切關系。這兩部分內容互相關聯(lián)。正因為太陽那么大,溫度那么高,距離我們又那么遠,才能給地球送來適合人類生存的光明和溫暖,我們生活的世界才會這么美麗可愛。
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課文在介紹太陽時,運用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識顯得具體、通俗、明了,這樣描寫太陽的特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習目標
⒈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溫度、攝氏、鋼鐵、莊稼、生存、繁殖、蔬菜、熱量、比較、殺菌、預防、世界”等詞語。
、怖首x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⒊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闯醪綄W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太陽的特點;了解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shù)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的。
課前準備
課件;搜集與太陽、月亮有關的圖文資料。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課,激發(fā)興趣
⒈謎語:不是吃的,必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到,手卻摸不到;實際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很小很。粵]有它就沒有世界,有了它就萬物歡笑。
、矎闹i語中,我們知道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可是太陽究竟有多大?離我們有多遠?它的熱度有多高?它和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說沒有它就沒有世界?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21課太陽。這是一篇說明文(科普短文),就給我們介紹了這些方面的科學知識。(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弊宰x課文,讀準字音。
注意:“氏”讀shì;“獸”讀sh?u;“殖”讀zhí;“蔬”讀shū;“較”讀jiào。
、渤鍪旧中略~,多種形式檢查認讀。
、衬x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找出課文的中心段、中心句。 讀后交流: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數(shù)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課文的中心段為最后一段,中心句為最后一句。
、蠢砬逦恼滤悸
①學生閱讀后歸納:每一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第1自然段:講太陽離我們很遠。
第2自然段:講太陽很大。
第3自然段:講太陽會發(fā)光、發(fā)熱,溫度非常高。
第4自然段:講太陽與植物、動物和人的關系。
第5自然段:講太陽與雨雪(氣象)的關系。
第6自然段:講太陽與風(氣溫)的'關系。
第7自然段:講太陽與健康的關系。
第8自然段:講太陽和人類關系密切。
、诟鶕(jù)敘述的內容,可把課文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段(1-3):介紹了太陽的有關知識:“遠”“大”“熱”。
第二段(4-8):講太陽和人類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師:課文的敘述層次非常清楚,共有兩部分內容,一是介紹有關太陽的知識,即“遠”“大”“熱”,一是說明太陽與地球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兩部分內容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正因為太陽很大很熱,離我們又很遠,所以才能給地球送來適當?shù)墓饷骱蜏嘏。這兩部分內容通過“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這個句子自然連接,這個句子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作業(yè)布置
、崩首x課文。
、菜鸭c太陽有關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課
、敝该侄卫首x課文。
、舱f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朗讀課文,指導寫字
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本文雖然是說明文,但語言優(yōu)美,文字流暢?梢猿鍪疽恍┚渥樱ㄟ^范讀、領讀等方式,指導學生讀出恰當?shù)耐nD,讀出輕重緩急,表達應有的感情。例如:
(1)有/這么/一個傳說,古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坝小焙竺嫔宰魍nD,讀“這么”這個詞時語氣可稍重些,之后語氣稍變,用娓娓道來的語氣讀“古時候,??”,讀到“10個”“寸草不生”時,語氣可稍微加重。
(2)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太陽”之后要適當停頓;“但是”要讀得重些,讀后停頓一下;“很遠很遠”和“非!币x得重些。
(3)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一句話”“沒有”“美麗可愛”等詞要讀得重些,慢些,表示肯定的語氣。
⒉引導學生特別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氏”不要寫成“氐”字,“抵”字的右邊是“氐”不是“氏”,“療”字下面不要寫成“子”,“莊”字不要寫成“壓”,也不要多一點。
、硨W、生書寫。
三、布置作業(yè)
、背瓕懮~。
⒉朗讀自讀課文《妙不可言的位置》。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課
⒈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察柟躺~。
二、朗讀感悟
、碧骄康谝欢
、抛x悟第一自然段:遠
、佟逗篝嗌淙铡贩旁陂_頭是為了說明什么?(這一神話故事,原來是用來贊揚后羿為人們做好事的。課文開頭引用,是為了引出太陽離地球很遠這個知識。)注:傳說的人們口頭流傳的,所以有虛構和夸張的因素,那么傳說不一定真實。 ②那么,“射日”的傳說可信嗎?為什么?從課文中哪些具體描寫說明太陽離我們遠?(其實,太陽離我們??箭哪能射得到呢?)給“其實”換個詞?(實際上)“其實”表轉折,有傳說轉向事實。否定傳說,強調遠。
、圩髡哌\用什么說明介紹太陽的“遠”的呢?
A.列數(shù)字(運用具體數(shù)字來說明):如,“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庇脭(shù)字說明兩者之間的距離,十分準確。如果不用數(shù)字,只說很遠很遠,只能給人籠統(tǒng)模糊的印象。
B.用熟悉的事例作類比:如,“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 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用人們熟悉的例子來說明,很容易理解。
C.最后一句用反問句強調太陽的“遠”。
、苄〗Y:這一自然段,突出了“遠”這一特點,這是位置特點。 ⑵讀悟第二自然段:大
、俚谝痪湓捴械摹八⒉淮蟆迸c“它大得很”這不是矛盾嗎?那個詞把這兩層意思連起來?(實際上)相當于上一節(jié)中的那個詞?(其實,表轉折。) ②第二句話向我們解釋什么?(解釋那么大的太陽為什么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么大”,是“因為太陽離地球太遠了”。這不僅說明太陽很大,而且對第一自然段講得太陽離我們很遠,作了補充說明!耙驗??所以??”因果關系。)
、圩髡哌\用什么說明介紹太陽的“大”的呢?
A.比較說明:如,“??實際上它大得很,13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庇萌藗兪熘牡厍蚺c遙遠的看似“只有一個盤子那么大”的太陽相比較,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列數(shù)字:“130萬個地球”突出太陽體積之大。
、苄〗Y:這一自然段,突出了“大”這一特點,這是體積特點。 ⑶讀悟第三自然段:熱
、俚谝痪溆玫氖裁葱揶o方法?(比喻:把太陽比作大火球,“大火球”,把太陽的形狀及會發(fā)光、發(fā)熱的特點反映出來了。)
②太陽的溫度有多高?
③作者運用什么說明介紹太陽的“大”的呢?
A.列數(shù)字:6000°C;2500倍。
B.作比較:“表面溫度”與“中心溫度” 作比較。用熟悉的事例作類比:“太陽的溫度很高,??,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庇萌藗兪煜さ睦觼碚f明,很容易理解。
C.比喻說明:如,“太陽會發(fā)光,會發(fā)熱,是個大火球!庇谩按蠡鹎颉弊鞅龋蜗蟮卣f明太陽的狀態(tài)。
D.假設說明:
、苄〗Y:太陽溫度這么高,為什么不會把地球上的東西燒焦呢?這與太陽的遠之間又有聯(lián)系。這一自然段,突出了“熱”這一特點,這是溫度特點。 ⑷第一段讀后總結
這三個自然段是從太陽的“位置”“體積”“溫度”三個方面介紹太陽的自身特點,介紹時運用了列數(shù)字、作比較、假設、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把太陽的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20、《司馬光》第一、二課時
教學課時
第 1、2 課時
教學課型
閱讀
是否集體備課
是
教材分析
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他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jié)生動,敘事性強,利于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沉著、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
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
3、能從課文插圖中觀察出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一件事。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保杂勺x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你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嗎?
。玻畬W生簡述畫面的內容。(出示有關課件)(圖上畫的是花園的一角,有假山和樹木;▓@里有五個小朋友,他們中的一個正從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邊、扶著往外爬的孩子的那個小孩子就是司馬光)
3.回答:這一課寫的是司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生字、詞。
1.邊讀課文邊畫出生字生詞。
2.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3.小組內互相交流,互相讀著,聽對方讀得對不對?不對請給以糾正。
4.匯報:指名讀字音,如有不對的及時糾正
5.記住字形: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
四、討論(讀書交流,理清故事內容。)
1.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
2.分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讀懂的問題。
五、寫字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我會寫”中的六個字,發(fā)現(xiàn)六個字的規(guī)律:左右結構。組織學生討論在書寫中應注意什么?
2.自由練寫,教師有意識地指導難點字:如“那、都”兩字中的“雙耳”的寫法。
3.書寫展示,相互評價,引導學生把不好寫的字多寫幾遍。
六、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語
二、朗讀、理解課文
1.指名讀課文,數(shù)數(shù)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么?
(2)“古時候”是指什么時候?你還知道哪些朝代?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畫,請你說說:這是一口怎樣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還要高,缸里裝滿了水(課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瀆給你的同桌聽—聽。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小伙伴們什么心情呢?請你仔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刻此時,你的心情如何?
(3)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哪些危險呢?
(4)你準備怎么讀?
(5)組內練讀后,全班匯報讀。
5.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們?yōu)槭裁催@么驚慌?(因為這關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無辦法)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小組內練瀆。
(4)個別同學展示讀。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5)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這個辦法不好。雖然大人個子高或者能想辦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來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著)試著用這樣的語氣讀讀這段。
(2)試著做司馬光時的動作。評議:誰表演得好?為什么?
(學生砸缸的動作要十分用力,才能體現(xiàn)是“使勁砸”)為什么司馬光要用這么大的力氣?小組討論。(因為這樣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4)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馬光的辦法最好,因為缸大,水深,水對缸中小朋友威脅最大,如果讓水流出來,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嗎?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贏得了時間) (5)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動腦筋、聰明勇敢的孩子)
。ǎ叮┰诶斫獾幕A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8.發(fā)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嗎?
三、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20 司馬光
都慌了
掉進缸里 別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沒慌
司馬光———————拿砸(幾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機智勇敢)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
2.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3.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4.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自瀆、分析、思考本文是怎樣進行對比論證的?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重點、難點分析
1.有關疑難詞句的解釋。
2.“說”是一種文體;是議論文的`一種。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的?3.試摘錄作者關于老師的職能、從師的必要、擇師的原則等方面的精辟論述,體會其深刻含義。
課時設計
1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從初一學過的《論語》中孔子說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p>
其不善者而改之”導入。
。ǘ┳髡呓榻B(結合注釋①)。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因為昌黎(現(xiàn)河北省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稱韓愈為韓昌黎,后世又稱他為韓文公。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后才任宣武節(jié)度使屬官,后來任國子監(jiān)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第4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韓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韓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詢、蘇拭、蘇轍、曾鞏、王安石)之首。
《師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論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查字典,看注釋,掌握重點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弄明白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以屏風為媒介,激發(fā)學生審美情趣,
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屏”的有關知識,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
含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
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導人新課。
學生拿著自己找的圖片或小屏風,向同學作介紹,語言可能不生動,教師可以就此導人,看做者是怎樣介紹的。也可以用古詩詞中有描寫屏風的詩句導人。
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教師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并思考:
a、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b、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后,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b、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
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研讀與賞析。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
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a、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赌档ねぁ分小般y屏人忒看得這韶光*”放在屏風的定義后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fā)和使用屏風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抒發(fā)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
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fā)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
中煥發(fā)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拓展延伸
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
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
想像一下,屏風將會有怎樣的用途?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業(yè)
把課堂上所說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yè)本上,學著用上古詩詞佳句,要用得得體。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朗讀課文,知道講了哪幾種活化石,我們要好好保護它。
3.培養(yǎng)愛自然、愛科學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生字詞的`學習。
2.知道并了解保護活化石的意義。
課前準備:擴大教學掛圖、生字詞卡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恐龍嗎?是怎么知道的?恐龍是生活在很多年前的一種動物,我們現(xiàn)在只能通過化石來認識它!那么,“活化石”又是什么呢?就讓我們來看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
1.憑借拼音,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多讀幾遍,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意。
2.想辦法識記生字的形。
3.看看課文共分幾個自然段,然后用序號標明。
4.教師范讀。要求:聽準字音,說說課文講了哪幾種活化石?
5.分段指名讀課文,正音,并將擴大數(shù)學掛圖與課文段落相配合。
二、指導學習生字。
1.認讀8個生字和8個生詞。
2.重點指導:歷、史、化
3.認識并記住字形。
。╨)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2)重點指導:代不要寫成“伐”,植右邊有三橫。
4.指導寫字。
。╨)看清楚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及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完成“我會寫”。
。2)在練習本上寫一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人。
1.認讀生字卡、生詞卡。
2.這篇課文講述了哪幾樣活化石?
二、引導學習課文。
1.自由讀第1自然段。
。╨)化石一般存放在哪兒?(博物館)-
。2)化石可以用來干什么?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字,注意多音字“給”的讀音。隨文學習本課的關鍵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兒童和平條約的內容,體會兒童熱愛和平的美好心愿,激發(fā)學生從小熱愛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勵同學們?yōu)槭澜绾推阶鲆恍┝λ芗暗氖隆?/p>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兒童和平條約的內容,切身體會兒童熱愛和平的美好心愿。
2、通過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憧憬世界和平的美好景象,激勵學生為世界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趣,揭示課題。
1、(板書:條約)同學們,你們知道“條約”嗎?結合預習說說你對“條約”的了解。
2、解釋“條約”:國與國之間簽定的有關政治、軍事等方面的權利與義務的文書。
3、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篇有趣的條約:兒童和平條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鼓勵學生讀題質疑,部分解疑。
。1)兒童和平條約和其它條約有什么不同?
兒童和平條約不用強制別人執(zhí)行,它表達的是全世界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兒童和平條約簽定的原因和時間?
1986年為聯(lián)合國“國際和平年”。這一年,全世界圍繞“和平”這一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其中之一就是簽定一項公約——“兒童和平條約”。同年9月全世界兒童聚集在美國,分別代表本國兒童在條約上簽字。代表中國在條約上簽字的是11歲的小學生劉玲。
。3)兒童和平條約里都寫了什么內容?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過渡:兒童和平條約里都寫了什么內容?帶著我們的好奇心走進課文。
2、根據(jù)自學提示,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把自己認為難懂的詞句做上記號,聯(lián)系實際想一想。
3、小組內互幫互學,交流自學情況。
4、分段指名讀課文,集體正音。注意:多音字“給”在本課的讀音。
5、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默讀。要求:邊讀邊想,條約有些什么內容?
。2)組內交流。要求:試著關上書說一說。
。3)指導學生概括條約內容:向往和平——珍愛和平、維護和平——創(chuàng)造和平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快速瀏覽課文,梳理課文條理。
2、交流:兒童和平條約字里行間都表達了兒童共同的心聲,這心聲是什么?(相機板書:和平)
3、過渡:我們初讀課文便讀出了全世界兒童的共同心聲。如果再走進條約,細細品味,我們還能夠體會出條約蘊涵的那份執(zhí)著以及兒童維護和平的決心。下節(jié)課我們再進一步學習條約。
四、指導書寫
1、小組內自由識記、書寫生字。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導語: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四課,知道了全世界兒童的共同心聲:希望世界和平!這節(jié)課,我們再次走進《兒童和平條約》,去體會條約背后蘊涵的那份執(zhí)著與真情。
二、入情入境,細讀感悟
1、學習1——4自然段:向往和平
。1)過渡:和平,世界人民永恒的主題;和平,世界人民向往的生活;和平,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作為“我們世界的兒童,宣告未來的和平!
。2)自由讀1—4自然段,說說你從中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相機出示句子:“我們要消滅一切!”鼓勵學生質疑:“這一切”指的什么?
。4)默讀1——4自然段,勾畫相應詞語,小組交流: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對這些詞語的理解。
。5)拓展想象:除了“戰(zhàn)爭”、“破壞”、“憎恨”等詞語,“這一切”還可能指的是什么?(一切與和平相悖的事物)
(6)集體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用朗讀表達出來。(指導朗讀)
。7)播放音像畫面,教師激情渲染戰(zhàn)亂場面:戰(zhàn)火硝煙,肆意彌漫,無數(shù)轟炸機從人們的家園上空飛過,轉眼間,城市變?yōu)閺U墟,到處是哭泣和呼喊,人與人之間充斥著冷漠、恐懼和憎恨。多少人在戰(zhàn)爭中失去家園,多少親人不得不面對生死離別!看到這樣一個動亂的年代,你在想什么?想說點什么?(消滅“這一切”,世界渴望和平、向往和平)
。8)情感朗讀?梢砸x。
2、學習5——9自然段:珍愛和平、維護和平
(1)過渡:消滅一切與和平對立的事物,這個世界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讓我們切換畫面,用心發(fā)現(xiàn)和平的世界給予我們的恩惠吧。
。2)點讀5——9自然段,其他學生思考:和平世界是一番怎樣的景象?我們是怎么做的?
。3)指導讀句子,感受和平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
。4)我們將共享富饒的大地、保衛(wèi)美麗的天空以及保持河水的潔凈,這既是和平世界給予我們的恩惠,更是賦予我們的義務和責任。帶上我們的這份責任心齊讀5——9自然段。
(5)拓展聯(lián)想:除了人類這些賴以生存的美好環(huán)境,和平的世界里,我們還可以擁有什么?又會有什么責任和義務呢?仿說句子:(誰)給予我們(什么)———我們將(怎樣做)
3、學習第10自然段:創(chuàng)造和平
。1)承上啟下:沒有戰(zhàn)爭,處處鳥語花香、歡聲笑語,那是一個多么美好、和諧的世界啊!人們的生活幸福而舒適,心情開朗而豁達。讓我們?yōu)榱撕推、為了現(xiàn)在的和平、永久的和平、大家的和平而努力吧!
。2)自由讀第10自然段。思考:我們不僅有享有和平的權利,同時也有維護、創(chuàng)造和平的義務和責任,為了世界和平,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3)只有我們共同攜手,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和平的世界!讓我們加入和平志愿者的行列,叫響我們的和平口號吧!齊讀第10段。
三、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過渡:遠離戰(zhàn)爭,珍愛和平、創(chuàng)造和平,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請同學來說說學習本課的收獲。
2、小組合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著背下來。
3、介紹一篇詩歌《放飛和平》,讀一讀。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搜集一些有關呼吁世界和平的文學作品,讀一讀,或者辦成小報。
語文教案 篇9
文本細讀
這首詩歌描寫了情趣盎然的春天。詩人以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給大自然的景色賦予了純真的生命:讓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了靈動的色彩,讓所有的小生物都成了孩子們親密的小伙伴。表達了作者對春天、對大自然的濃濃愛意。
全詩共六個小節(jié),描寫了孩子們從殷切地盼望了“整整一個冬天”,到盡情地在大自然中尋找、感受春的消息,直至盡情地嬉戲、玩耍,將喜悅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第一小節(jié)仿佛是一個個特寫鏡頭,春風、春水、樹枝、水鴨構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圖畫,春天的美好躍然紙上;
第二小節(jié)總寫換了春裝的孩子們歡笑著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尋找春天的消息;
第三小節(jié)至第六節(jié)詩歌為我們“推”出四幅戲春圖:捉、放飛舞的蝴蝶,是愛,是憐,是珍惜;問候開放的雛菊,是欣喜,更是朋友般的親密。枝條吐出綠苞、溪水被春天喚醒;明麗的太陽、搔癢面頰的嫩草……一切都是那么生機勃勃,讓喜歡春天的孩子陶醉于春的消息之中。
詩中的孩子們在大自然中歡笑,于是,讀詩的孩子在詩人筆下的大自然中徜徉,便也擁有了大自然般博大的情懷,濃濃的愛意,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這個世界!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2個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牽引、愛憐、雛菊、禁不住”等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拼讀“漂、禁”兩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詩,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讀、誦、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展開想象,激發(fā)學生感受和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媒體
學生準備: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春的氣息。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教師先板書“消息”,指名學生讀。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對“消息”的理解。
師:春姑娘就要來了,她想給小朋友們發(fā)一個春天到來的好消息,你幫她想一想:春姑娘可以怎么告訴我們這個好消息呢?”(學生暢所欲言。)
春姑娘把小朋友們的好主意讓一位詩人寫成了一首詩來傳達“春的消息”。我們來讀一讀,看看誰能收到這些消息。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新知。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來解決。
2.出示生詞卡片,指明讀,注意“漂”是個多音字,漂白、漂亮
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漂白”、“牽引”、“愛憐”、“雀躍”、“搔癢”等詞語可以結合詩中的.具體語境、生活經驗和具體的動作來理解。
對于其他詞語可以相機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小節(jié)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認讀、理解文中的詞語,既形象生動,教給了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詩歌,邊讀邊想,讀完課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
3.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觀點的支撐點,通過感情朗讀來表達出來。
第一節(jié)中春的消息是指春風、春水、樹枝、水鴨;抓住“盼望”“整整”體會孩子們渴望和欣喜的感情。
第二節(jié)中春的消息是指換上春裝;“飛過”“飛上”表達了孩子們尋找春天的歡快和急切之情。
第三節(jié)中春的消息是指蝴蝶飛舞;抓住“愛憐”體會孩子們對自然萬物的愛。
第四節(jié)中春的消息是指雛菊開放;抓住“雀躍”體會孩子長高的自豪和欣喜。
第五節(jié)中春的消息是指吐出綠苞、溪水唱歌;
第六節(jié)中春的消息是指太陽照耀、被嫩草搔癢的面頰;
4.配樂朗誦詩歌,美讀中品位所蘊涵的情感。贊美春天!
設計意圖:通過抓住重點的詞句,來幫助孩子們去領會詩歌中對春天的盼望、欣賞和感受,進而通過感情朗讀來贊美春天。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雀”字。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關于春的消息還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個細心觀察的孩子,你一定能發(fā)現(xiàn)的更多!去找一找相關描寫春天的兒歌、古詩、歌曲讀一讀、背一背、唱一唱。也可以自己動手畫一畫,剪一剪美麗的春天。
2.積累詩歌中描寫的生動的詞語或句子。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習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3、了解演講的特點,明白每天四問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提高自我診斷與矯治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題,基礎性診斷。
1、板書課題,指導書寫陶、演兩個字。簡介陶行知。
2、質疑:看到題目,你首先產生哪些問題?
3、交流,小結:陶校長演講了什么內容?為什么講這些內容?
二、初讀感知,自主性學習診斷。
1、帶著剛才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2、交流自主解決的問題。
3、再讀課文,說說演講稿的特點、格式。
4、檢查初讀情況,適時指導朗讀和書寫鍛、煉、壘。
5、通讀全文,理清脈絡。演講的內容是什么?文章可分幾個部分?
三、精讀感悟,研析結構,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1、研讀第一問,感悟學法。
。1)交流問什么,指導讀好問句。
。2)抓關聯(lián)詞,解決為什么問。出示沒有關聯(lián)詞的句子,讓學生填詞后領悟健康的重要性。
。3)從陶校長提出的.希望,說說你將怎樣做。
。4)指導朗讀
(5)小結第一問的結構形式:問什么
為什么問
希望怎么做。
(6)出示列表,指名填表。(填第一行)
問什么為什么問提出希望
2、根據(jù)列表,自學第二四問。自主性學習診斷。
提示:理清層次,抓關鍵詞語朗讀體會。
3、交流反饋:抓以下幾點:(1)讀好問句,(2)找關聯(lián)詞語,體會為什么問,(3)結合提出的希望說說自己的打算。
4、用之所以是因為,因此的句式把每天四問簡潔的概括一下。
四、精讀悟情,發(fā)展性診斷練習。
1、任選一問,讀出自己的體會,可以說、演、背。
2、組織復述其他三問。
五、總結遷移,自主性練習診斷。(選做兩題)
1、從課文內容和學習方法方面談談學習收獲。
2、遷移訓練:以某一天為例或自己存在的實際問題,根據(jù)文中四問作答。
3、自選題目,查閱相關資料,可小組合作,通過群體診斷與矯治,寫一篇演講稿,準備演講表演。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精選】10-22
[精選]語文教案09-23
語文教案(精選)09-28
語文教案【經典】10-03
(精選)語文教案08-31
(經典)語文教案09-02
[經典]語文教案08-10
語文教案[經典]08-11
語文教案(經典)08-13
語文教案(經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