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語文教案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一、題揭導入
1.讀好課題,語文教案-鸕鶿。
、僬n件呈現課題。
、诮處煟航裉欤蹅円黄饋韺W習一篇寫得非常優(yōu)美、非常生動的課文,誰來讀讀課題?
③指多名學生朗讀課題,再齊讀課題。注意!“鶿”是第二聲,不翹舌。
[點評:讀準、讀好課題,看起來微不足道,其實不然。有心人稍加注意,便可從中挖掘出豐富的訓練內涵。借此可以訓練學生正腔圓地讀,借此可以訓練學生響亮自信地讀,借此可以訓練學生大方利落地讀。這同樣是一種語文基本功的訓練,疏忽不得。]
2.簡介鸕鶿。
、俳處煟蝴R鶿是一種不鳥。它們愛吃魚,也愛捕魚,而且捕魚的本領特別高。大家看!這就是鸕鶿。
、谡n件呈現多幅鸕鶿的照片。
、劢處煟蝴R鶿捕到魚后,就會把魚吞進自己的喉囊。要是讓它繼續(xù)吞,那魚就吞到肚子里去了。所以,鸕鶿捕魚前,漁人得用繩子扎住它的喉囊。捕完魚后,再把繩子解開。大家看,這就是鸕鶿的喉囊。
、苷n件呈現出鸕鶿喉囊的位置。
⑤教師范寫“喉囊”兩字,邊寫邊說明書寫要領。
、迣W生在書的插圖旁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練寫“喉囊”。
[點評:“喉囊”兩字非常難寫。字形難記、筆順難辨、結構難排。突破三難,唯有訓練。教師書寫示范練,趁熱打鐵因勢練,人人動筆扎練。對小學生而言,把字寫正確、寫工整是一項重要的語言語基本功。俗語有言:人能寫字,字能寫人。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此項基本功不但不能削弱,而且更應加強。]
3.引入新課。
教師:課文對鸕鶿的描寫會帶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感覺呢?請大家閉上眼睛,由老師美美地讀給大家聽。
二、通讀課文
1.教師范讀。
、俳處熍錁贩蹲x全文,學生閉目欣賞。
、谧x后促醒學生的語感:小湖的景色優(yōu)美吧?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場面生動吧?
2.學生練讀。
、俳處煟簬е@些美好的感覺,像老師這樣,自由輕聲地讀課文。讀的時候,注意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
②學生自讀,教師巡視。讀后檢查學生的朗讀。教師指名朗讀課文。共抽5位學生,分別朗讀→、↑、→↓、°、±”自然段。教師注意正音。例如:
▲這個地方沒讀好。不要緊,你可以請一位同學幫你讀。
▲這個詞語沒念準,請再念一遍。
▲這個句子沒念通,聽老師讀。
▲這個新詞念得非常準,咱們聽他再念一遍。
▲這個句子比較長,你能讀得這樣通順,可見你平時對朗讀是化了功夫的。咱們請他再念一遍。
▲整段話沒念錯一個字,真不簡單。
▲這樣長的一段話,能夠念得這樣通順,這樣連貫,可見你讀書的基本功是非常扎實的。
[點評:把課文讀準讀通,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朱熹對讀書的這個要求提得真可謂:“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我們只要照做就是。問題在于,這樣讓學生讀書,有人不屑一顧,有人不以為然,有人不了了之,也有人不知所措。學生的讀書水平普遍不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鸕鶿》。把功夫扎扎實實地化在讀原文上,這是學好語文的金玉良言。]
3.再讀感悟。
、俳處煟簞偛艓孜煌瑢W的朗讀,對你們有些什么啟發(fā)和幫助?(指名回答)
、诮處煟憾昧诉@些道理,咱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體會,你覺得課文的哪些地方帶給你特別優(yōu)美、特別生動的感覺。
、蹖W生自由讀全文。
、茏x后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4.選段朗讀。
、俳處煟鹤x了課文以后,同學們對課文的優(yōu)美和生動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但是,同學們的感受又都是與眾不同的。大家可以把自己感覺最優(yōu)美、最生動的那段課文挑出來,美美地讀給你的同桌聽。聽的同學要專心、要投入,邊聽邊想,你最欣賞同桌在哪些地方的朗讀。
②同桌互讀。
、劢處煟耗男┩瑢W想情不自禁、真心誠意地夸夸自己的同桌?(抽幾對同桌,一人讀,一人夸)
讀后教師小結:能受到別人的夸獎,當然是一件快樂的事兒。但是,你們往往不太清楚,真誠地夸獎別人,其實更能讓自己快樂。只要你留心體會,語文課上這樣的快樂是很多的。
[點評:閱讀課上,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整體感知主要靠讀,有所感悟主要靠讀,培養(yǎng)語感主要靠讀,情感熏陶主要靠讀,積累語言更是靠讀。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學生只有在讀書中才能學會讀書,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真理往往就這么簡單。]
三、揣摩思路
1.教師朗讀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課文(最后一段)
2.鼓勵學生多元解讀:請大家再讀讀這段課文,看看你能從這短短的17個字當中讀出多少東西來。學生解讀的結果可作如下推想:
(1)從“恢復”這個詞上可以看出,湖面原來是平靜的,后來不平靜了,現在又變得平靜了。
。2)從“漸漸”這個詞上可以看出,鸕鶿捕魚的時間是比較長的。
(3)聯系課文前面的內容,不難發(fā)現,湖面的平靜與否跟鸕鶿捕魚是有關系的。
3.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板書如下:
捕魚前 捕魚時 捕魚后
平 靜 不平靜 恢復平靜
4.齊讀最后一段。(“又”字要念重音。因為只有這樣讀,才能讓人感覺到,湖面開始是平靜的,后來不平靜了,現在又變得平靜了。)
[點評:文章拿到手,泛泛地讀幾遍,算不算整體感知?當然不算。在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揣摩文章思路也許是避免空泛感知的一條重要對策。關于揣摩思路,葉老有過這樣一段精辟地論述:“把一番話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過的一條路。思想從什么地方出發(fā),怎樣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最后達到這條路的終點。都要踏踏實實摸清楚。”當然,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揣摩行文思路并非易事。好在此文最后一段已經含蓄地透露了文章思路的痕跡,學生只要專心誦讀、用心理會,教師再稍加點撥,思路還是不難理清的。]
四、課堂作業(yè)
認真抄寫下列詞語。抄幾遍由自己決定,難寫的可以多抄幾遍,(學生抄寫時,可以播放背景音樂。)
夕陽 柔光 悠然 喉囊
一望無垠 波光粼粼 炊煙裊裊
語文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yǎng)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輕聲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連詞多讀幾遍。
。1)自讀,互讀。
。2)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1)我來考考你。
一學生拿著生字卡片,讓另外學生讀出讀音,然后再組詞(如有可能再說一句話)。
。2)我來說你來猜。
出示詞語:
精心憧憬依然蹤影似乎凌空飛起
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半沉半浮翩翩飛舞
一學生說出詞語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動作),其余學生根據他的話或動作,從上列詞語中找出該詞語。
三、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1.選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
讀后回答,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yǎng)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感悟課文,體會“我們”的心情變化
(一)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ǘ┱页觥拔易钕矚g的部分”。
1.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地方。
2.說出你為什么喜歡這部分。
。1)做風箏
重點句子:
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①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這部分。
、诟星槔首x,讀出“快活”的心情,強調“依然”。
板書:依然
指讀,挑戰(zhàn)讀,再指讀,齊讀。
、劬毩暟选半m然……但是……”加進“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里去,進一步體會“我們”快活的心情。
。2)放風箏。
重點句子:
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僬f一說為什么喜歡這句話。
、谀阏J為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反映出“我們”當時快活的心情?
板書:拼命
、鄹星槔首x,讀出“快活”的心情。
指讀,挑戰(zhàn)讀,再指讀,齊讀。
。3)找風箏。
重點句子:
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我們都哭了,在田野里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
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僮寣W生分別找出這幾句話,教師出示這幾句話。
②學生連起來讀這幾句話,整體體會“我們”當時心情的變化過程。
、壅页鲎钅鼙憩F當時心情的詞語。
板書: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哭垂頭喪氣
指讀,挑戰(zhàn)讀,再指讀,齊讀
④練習用上面幾個詞說幾句話,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學習中遇到困難、麻煩時的表現。
三、拓展想象
讀課文最后部分,思考“我們”找到“幸福鳥”了嗎?
讓學生大膽想象,能說多少說多少,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
如有時間可以讓學生寫下來。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四人一小組討論。
3.每組選代表發(fā)言。
四、感情朗讀課文,初步體會“我們”心情的變化
自由讀課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交流。
板書:
10風箏
做風箏 高興
放風箏 高興 真實的生活 真實的體驗
找風箏 難受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材簡說
本文正如它的題目,講述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人們靠著手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xù)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fā)的嚴重的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本文呼吁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因此,“言簡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點。比如,通篇課文沒有一處譴責人們?yōu)E砍亂伐樹木的行為,但在讀完課文之后,讀者會油然而生一種對人們錯誤行為的惋惜和譴責。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二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引導學生為建設和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學習難點是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二、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等詞語,摘抄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4、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教學建議
1、如果有條件,教師在課前組織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與森林的破壞情況、植物與水土流失、植物與環(huán)境保護等相關知識。
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9個,讀音難點主要有“澈、湛”(翹舌音)、“湛、棟”(前者為前鼻音,后者為后鼻音)。注意不要將“湛”讀成“shèn”,將“裸”讀成“guǒ”?梢园才艑W生互相交流識字方法,教師作有針對性的指導,并利用多種方法加強識字的鞏固。比如,可以運用增加或者減少偏旁的辦法認記生字,“包+口——咆”、“牛+利——犁”、“木+東——棟”。要求會寫的生字如:“森、蔥、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應該協調!笆[”的中間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補”不是“示補”;“黎”的上部右邊的不能寫成多一撇的“勿”;同樣是“木”這個部件,在“森、棟、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提醒學生注意,很多獨體字作偏旁時具體形狀要發(fā)生改變,如“蔥”中的“心”、“砍”中的“石”等。
3、本篇課文語言淺顯、樸實,可以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初讀課文的要求有以下幾點: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學之間的合作,掃清文字的障礙,將書讀正確、流利;二是在讀書過程中思考,那個“美麗的小村莊”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在學生的自主閱讀基礎上,針對上述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懊利惖男〈迩f”變化的過程很清楚:最開始那是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接著人們開始砍樹蓋房、造犁,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后來,樹木大量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最后,大雨之后,河水暴漲,小村莊為水卷走,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學生在歸納出小村莊的變遷過程之后,可以根據這個變遷過程逐步領會其變遷的原因: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使環(huán)境遭到極大破壞是小村莊消失的直接原因。說“過度地”砍伐樹木,要結合小村莊的變遷過程來了解:這個“過度”,是逐漸地顯示出來的,最開始的時候,人們并未認識到這一點,“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只“裸露”幾片土地,是不會造成“村毀人亡”的后果的;正是由于人們最開始時并未認識到過度砍伐樹木的危害,于是接著又“一年年、一代代”砍伐,“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砍伐的樹木不斷增多,造成砍伐的“過度”。但是,人們仍未認識到這一點,直到樹木變得異常稀少,村莊為洪水卷走為止。小村莊消失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們沒有環(huán)保的意識,貪圖眼前利益,致使村莊最后消失。它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對我們今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有著特別的警示作用。這一點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領會和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
“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边@里的兩個“誰”值得特別注意,“誰”不作為疑問代詞,是“任指”,表示沒有例外,兩個“誰”字連用,表明這里的人們沒有任何的約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樹非常隨便,因此,森林被破壞也就順理成章了,森林遭到過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個前提——沒有人管!傲唷弊郑瑥淖置嫔吓c“拿、帶”一致,但為什么不可以換成后兩者呢?這個“拎”字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非常隨意的心態(tài),它把人們那種把砍樹沒當作一回事的心態(tài)淋漓盡致地勾畫了出來。表達這種隨意心態(tài)的還有“一棵一棵”,這“一棵一棵”表示的不確定數目,既然是不確定,就突出了人們沒有將砍樹當作一回事。
“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俺霈F”和“裸露”,表明小村莊周圍的環(huán)境開始發(fā)生變化了,這是向著環(huán)境惡化開始的第一步,如果人們沒有注意的話,環(huán)境的破壞將無法避免。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這句里有兩個“不斷”,它們表明了對森林的破壞還在繼續(xù)。最后的省略號意味深長,它雖然省掉了文字的說明,但是比文字的說明更有韻味——對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xù)。這里的兩個“不斷”和一個省略號,動態(tài)地、含蓄地表明了“過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里連用了三個“變成”,構成了排比句,它非常強烈地體現了人們對森林的破壞!斑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個句子表面上描述了人們“利用”樹木的一種方式——用樹木作柴燒,但卻深刻地表達出了對人們的錯誤行為的一種遺憾和譴責,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是多么低效的一種利用方式,又是多么輕易的一種破壞方式呀!
“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边@句話,也是一種對當時情況的實實在在的說明,但是其中的一個“還”字,卻表達出了一種較為勉強的味道(試著去掉“還”字,意味大不相同),實際上是對人們行為的否定。
“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咆哮”本來指野獸的吼聲,這里用來形容河流的波濤聲,它生動地反映了在失去樹林的保護之后,洪水是多么的肆虐,突出了人們亂砍濫伐樹木的嚴重后果。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边@里的“一切”,指的是人們通過砍伐樹木所獲得的所有的物品!笆裁础,這里不是用來提問,而是用以“任指”隨便的一個什么東西、物品。一個可以概括任意一件事物的詞語“什么”的運用,突出亂砍濫伐樹木所引發(fā)的慘重后果,同時也襯托出災害的無情,人類如果不珍惜熱愛自然,自然會對人類進行殘酷的懲罰。這句話含義深刻,發(fā)生在小村莊身上的故事也非常耐人尋味,因此,本文最后學習伙伴吐了一個泡泡“我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角度,闡述自己的想法:可以譴責人們的錯誤行為,可以表達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對人們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議等等。
文中三處提到了“鋒利的斧頭”,它是有用意的!颁h利的斧頭”代表著人們對樹木森林的無情的、殘酷的破壞、短視的利用,甚至可以說是那些無知的人們的一種象征!颁h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破壞的殘酷、無情。
上述的含義深刻的詞句,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思考。教材當中通過學習伙伴的泡泡作了相應的提示,試圖通過舉例的形式引起學生的注意。比如,一個學習伙伴說“我知道‘大雨沒喘氣兒’的意思”,這里的“大雨沒喘氣兒”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說明了大雨連續(xù)不斷、幾天沒停。
在領會了上述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那些關鍵詞句的表達效果。比如,“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讀到“誰家、拎起、一棵一棵”時,語氣要略微舒緩、加重。
4、課后安排交流閱讀感受的.題目,通過這個題目了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程度,以及是否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作了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關于小村莊發(fā)生的變化比較容易交流,但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則會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教師還可以在這兩個問題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請學生提出如何保住小村莊的建議。
體會、積累語言的題目,有較大的自由空間。學生可以在例句的基礎之上,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自主抄寫、體會、積累。在“找出意思深刻的句子”,學生抄寫之后,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說出每一個句子深刻意思。以便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愛護森林、增強環(huán)保意識的重要性。除了意思深刻的句子之外,還可以積累運用得得體、恰當、優(yōu)美的詞語或者片段。
這篇課文是有關人類居住環(huán)境的生態(tài)維護與建設的文章,學生在學完之后,可以緊密聯系本組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學生了解自己周邊的環(huán)境狀況,比如,動植物有無增減,這種增減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這種變化的原因;周圍有無新的建筑和工廠,它們對環(huán)境有何影響;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狀況,它們對動植物、大氣和水等的污染;政府和個人對上述污染或者環(huán)境破壞所采取的應對措施等等。
5、本文課后安排了綜合性學習提示,意在提醒學生在開展了一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之后,對材料、成果進行整理,為后面的交流和展示做好準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里交流是如何開展活動的,然后請學生將收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具體的材料不同,整理的方式和呈現的方式也不一樣?梢韵葘⒎从惩磺闆r的材料歸為一組,比如動物、植物、空氣、水、光、噪音、工廠污染等等;然后就反映同一種情況的材料按其所屬性質分類,比如可以分成文字、圖片、聲像、圖表等等;最后考慮同一種情況中的不同材料如何搭配,以便將其整合起來,對自己的調查結果進行綜合的說明,比如,給圖片配上相應的文字說明。上述工作做完后,要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探究它們所反映的問題,可以參考如下的角度:第一,調查時間、地點、人數、調查方式和所受污染的種類、程度;第二,借助手頭整理之后的材料,對所受的污染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第三,根據整理之后的材料,為有關部門或者個人提供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現代多媒體手段,對自己的或小組的調查成果進行整理,以便交流和展示。材料整理的形式不必強求一致,要鼓勵學生采用富有創(chuàng)意的、多樣的形式,以更好地培養(yǎng)和提高其學習中的自主、探究意識。
四、參考資料
犁耕翻土壤的農機具。中國春秋時代就有用牛為動力的畜力犁,由犁轅和裝在其前下方的鏵式犁體等構成,F代機引犁由工作部件、犁架、調節(jié)機構、牽引或懸掛裝置等組成。按工作部件分鏵式犁、圓盤犁、驅動型耕作機等。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多音字。認識一個偏旁。復習部首查字法,能比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優(yōu)秀品質。說說花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然后用幾句話寫下來。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優(yōu)秀品質。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說說花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然后用幾句話寫下來。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儀、課件。
2、課前組織學生搜集花木蘭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1、聽動畫片歌曲。
2、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女英雄花木蘭。板書課題,齊讀。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圖)
二、學生自主學習
1、自己小聲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親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裝 勝利 將軍 將士 朝廷 年齡 戰(zhàn)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讀。
(2)思考:你覺得這課中哪些字的讀音,我們要特別注意?
第二環(huán)節(jié)
三、學習成果展示
1、開火車讀,及時正音,評價。
2、指名讀,齊讀生字詞。
3、默讀課文,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詞。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四、教師精講點撥
1、教學兩個個多音字。
將 燕 讀第一聲時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國”及表示人姓的時候用到。讀第四聲很多,誰來說說?
2、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指名讀,師生評議。
3、再讀課文,把你認為文中最難讀懂的句子多讀幾遍,直到讀通讀順為止。
第三環(huán)節(jié)
五、鞏固訓練提升
1、學習生字。
2、用同樣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個字,看誰查得又快又準。告訴老師,說說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課時
第一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1、昨天我們認識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蘭(板書),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 “從軍”就是替父當兵。齊讀課題。
2、復習生字詞。
3、設疑。
(1)木蘭為什么要從軍?
(2)為什么稱木蘭是“女英雄”?快打開書本找找原因。
二、學生自主學習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熟課文。
2、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第二環(huán)節(jié)
三、學習成果展示
1、你找到木蘭從軍的原因了嗎?
2、根據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讀。
(1)北方經常發(fā)生戰(zhàn)爭,會有什么樣的`后果?是呀,情況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緊急征兵,誰來讀好它?指名讀。
(2)木蘭看到文書上有父親的名字是——焦急萬分,誰來讀好它?(指名讀)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現場看到文書,那請你們是支持父親去,還是反對他去呢?請說出理由。(引導學生從“家”和“國”兩方面來思考)
所以木蘭覺得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齊讀)夸夸木蘭
(3)她的家人會同意木蘭從軍嗎?為什么?木蘭是怎么說服家人的?(小組討論、表演)指名表演,評價。
四、教師精講點撥
1、過渡:木蘭終于說服了家人。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風飲露。
2、出示:木蘭告別了親人,披戰(zhàn)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來到了前線。
(1)(指名讀)讀了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紅色的字都是動詞,從“披、跨、渡、過”這一連串的動詞你讀出來什么?
(2)請把你的體會朗讀出來呢?夸夸木蘭。
(3)經過千辛萬苦,木蘭到了戰(zhàn)場上,你覺得戰(zhàn)場上的木蘭怎樣?同學們想象一下,花木蘭在戰(zhàn)斗中的表現。
(4)經過多年的征戰(zhàn),木蘭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誰來讀這句話?你為什么這樣讀?(讀出時間之長、功勞之大)
(5)再讀這一段,體會木蘭的英雄形象。
3、木蘭終于勝利回鄉(xiāng)了,穿上了心愛的女裝,(出示第二副插圖,結合理解“文靜秀美”)將士們看到了女裝的花將軍會……引導學生想象說話,體會將士們的驚訝。指導讀文中最后一段話。
4、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稱木蘭是“女英雄”了嗎?(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讀)
第三環(huán)節(jié)
五、鞏固訓練提升
1、學習生字。
2、背誦課文。
2、展開想象,說說花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然后用幾句話寫下來。
板書設計:
12、木蘭從軍
( )女英雄。
教學反思:
在備課時,考慮到故事發(fā)生的年代距現在較遠,所以我采用了動畫片《花木蘭》片斷導入,意圖拉近學生與教材的關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回答問題時,提醒他們應當說一句完整的話,并做到聲音響亮。我覺得,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條件,可以使學生受益終生。在教學第二段時,我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說“木蘭是怎么說服家人的”,并請他們演一演。表演是兒童思考再現生活的基本方式,這么做既能幫助學生身臨其境主動探求知識,理解課文內容,又能活躍學生思維,調動情感投入,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樂,寓教于玩。當然,在本課教學中還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更好地指導學生朗讀,如何熟練操作多媒體課件,以更好地為課堂服務,提高課堂四十分鐘的質量。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花名歌》是長春版一年級下冊第十版塊”春夏秋冬”中第六篇課文,本課的十二行詩句分別介紹的是十二個月份的代表花卉。每行講的是花的名稱,開花月份及其特點。語言流暢,富有韻味,適于兒童朗讀,教材配有十二種花卉的插圖,給學生以形象直觀的感性認識。
二、教學目標
1、掌握8個要求會寫的字,14個要求會認的字,了解“初”字的演變過程,并能正確書寫,認識“衣”字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大致了解喜歡的花卉。
3、在欣賞美,感受美的氛圍中,了解有關花兒的知識,得到良好的審美教育。
三、教學重點
采用各種方法識記要求會認,會寫的字,了解相關花卉的多方面知識。
四、教學難點
了解有關花卉的知識,受到良好的審美教育。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花的資料,生字卡片。
六、教學過程
一、貼近生活,激趣導入
1、夏天已經悄悄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這是個百花齊放,姹紫嫣紅的季節(jié)。花仙子用她勤勞的雙手把我們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現在老師就帶著小朋友們到花的世界去看看。(課件演示各種美麗的花的圖畫)
。◤孽r艷的花卉圖入手,給學生以形象直觀的感性認識,激起了學生們繼續(xù)探究的欲望。)
2、看了這么多美麗的花之后,老師覺得小朋友們的笑臉比花還美,指著學生說我記住了這朵花叫(),那朵(),說出學生的名字,那么你們又記住了圖片中哪些花的名字?指名回答
3、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將各種花名的字卡帖在黑板上。(貼字卡的時要貼成花的圖案,與本課的“花”的主題緊緊相扣。這一環(huán)節(jié)注意在學生回答記住的花名時,如果學生說錯了,要相機給以引導:“你說的這種花是什么樣子的?哦,那是……”同時,還要提示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別人說過的名字不要再重復。)
二、初讀感知,積累知識
1、借字卡認讀二類字
這么多花的名字,你們都認識他們了嗎?指著黑板上花名字卡,指名認讀。
2、同學們,把這些美麗的鮮花,放在一起,就組成了一首《花名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它。
板書課題:《花名歌》、課件出示全文
3、教師范讀
4、學生自讀,定位生字(要求讀準字音)。
5、小組讀,交流讀會的詩句和字詞。
6、班內交流,相機板書。
如:(1)用熟字加偏旁識記“吐”“牡”學習“!弊峙
并指出“牛”字做偏旁時,橫要變提。
。2)按照形聲字的特點識記“茉莉”“菊”“芙”“姿”“態(tài)”“似”
。3)用識記成語的方式,識記數字“七”“八”“百”
如:七上八下,亂七八糟,一了百了,千姿百態(tài)
(鑒于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因此可讓學生先自學生字,說說可以用什么樣的方法記住這個字。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探討,交流識字的方法,再推薦幾個代表在全班交流經驗,教師要充分給學生自主識字的空間。)
7、運用字理識字學習“初”字
課件演示“初”的字理演變圖,使學生把字義同字形聯系起來。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的起始!俺酢弊质且族e字,通過借助字理學習生字,注意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用刀剪裁衣服,從而記住是“衣”字旁。
8、指導書寫,課件出示漢字“初”,觀察“初”在虛宮格內的位置,結構,起始筆。書空,范寫,生練寫。(要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9、采用多種方法認讀(課件出示詞語)
。ǹ梢圆捎瞄_火車讀卡片或同桌,小組內互相認讀等方式,既強化了讀音,又及時糾正容易讀錯的字。)
三、升華感悟發(fā)展語言。
1、剛才我們學習了許多生字寶寶,看看把它們放回到詩歌中你是否還能認識?
出示全文自由練讀,指名讀。
2、通過讀,你讀懂了什么?你還知道它們的哪些知識?怎樣來讀?試著讀一讀,通過學生的介紹隨機一邊課件演示的圖片,一邊逐句出示詩歌。如:學生說到荷花,出示荷花圖片及詩句,說到臘梅花,出示臘梅花的圖及詩句。
3、指導朗讀
如指導讀“六月花花滿池塘”一句時,教師可問:這是一番怎樣的`景象?整個池塘都是荷花,那我們該怎樣讀呢?(強調“滿”字)
。ㄟ@一環(huán)節(jié)中,只要學生能根據自己查找的小資料,結合詩歌介紹每種花的特點,就可以到黑板前面摘下一張花名卡片;顒舆^程中結合黑板上殘缺的花朵板書,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一朵美麗的大花朵,被小朋友們摘去花瓣后,還好看嗎?日常生活中,花兒是我們的好朋友,不能隨便摘花。)
4、在游戲中熟悉詩歌,多種形式的朗讀既引起學生的興趣,又使詩歌的背誦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游戲一:拍手讀,配樂讀
游戲二:一組說月份,二組說花名,三組說樣子。
游戲三:報花名。教師示范:“什么花兒傲雪霜?”學生應答“正月梅花傲雪霜。”
四、總結所學,課外延伸
這節(jié)課大家學習的非常認真,不僅認識了許多生字寶寶,還了解了這么多花;丶乙院,可以講給身邊的小朋友們,大家會為你驕傲的。如果愿意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花畫出來,同時給畫配上一首小詩。
。ㄗ寣W生自己動手來畫自己喜歡的花,會極大的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可以更好的感悟詩歌的意思。如能再配上一首小詩,就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靈性。)
最后,全班拍手唱《花名歌》,在音樂旋律中結束本課,回味無窮。
。ǹ傊,這首詩歌較長,在教學時要采用多種朗讀識字的方法。也要從多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詩歌的背誦,生字的學習水到渠成)。
五、板書設計
花名歌
桂花 梅花
水仙 芙蓉 迎春 石榴
茉莉 荷花
臘梅 菊花 桃花 牡丹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修鞋姑娘真誠、自信、善良的優(yōu)秀品質,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人物外貌、動作、語言描寫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并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3、聯系生活實際,感受誠信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學習修鞋姑娘真誠、自信、善良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重點
通過人物外貌、動作、語言描寫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
幻燈片,提前預習課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第1自然段,質疑導入
1、出示課件第1自然段:
凜冽的寒風把繁華的大街吹得冷冷清清,而我卻騎著自行車,到處尋覓那個來自異鄉(xiāng)的修鞋姑娘。
2、全班齊讀。
提問:讀了這段話,有什么問題么?
(1)“我”為什么要找修鞋姑娘?
(2)修鞋姑娘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3、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修鞋姑娘》這篇課文,看看作者筆下的修鞋姑娘是什么樣的?作者又為什么要苦苦尋覓這位姑娘呢?
二、按要求初讀課文(出示課件)
1、讀課文,并說說:
“我”為什么要找修鞋姑娘?
(給修鞋姑娘送錢)
三、細讀課文,感受人物品質(出示課件)
1、那么,“我”找的修鞋姑娘是什么樣的?
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的第2——7自然段。通過討論,劃出描寫姑娘的句子,想想這是一個怎樣的姑娘呢?
2、同學們?yōu)g覽課文,討論交流并匯報。
3、教師歸納:
(1)她是一個自信的人。(從句子看出)
(2)她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從句子看出)
(3)她是一個工作技術嫻熟的人。(從句子看出)
4、教師小結:(出示課件)
老師也找了些句子,讓我們再次讀這些句子,感受姑娘的品質。
(1)學生讀句子,教師相機指導。
(2)作者從語言、行動、外貌、神態(tài)刻畫了這樣一位修鞋姑娘。
四、深入課文,升華感情
面對這樣一位技術嫻熟、認真、踏實,對顧客關心負責的修鞋姑娘,“我”對她的態(tài)度是不是始終一致呢?找出“我”態(tài)度變化的詞句。
1、學生討論交流并概括出“我”態(tài)度變化的詞句。
2、學生匯報。
3、同學們剛說的,老師可以用這些詞概括出來。課件出示:
懷疑 不放心 決計 絕不還價 蒙上陰影
斷定 窘極了 緊張 尷尬 想擺脫
期待 納悶 慚愧 保證
4、不管我怎樣想,到最后還是多慮了,我認為她會漫天要價,可她不但修好了我的鞋,還只要了我(六角錢),看來,她不是我想象的那種人。
5、就在我打算給她錢的時候,卻發(fā)現全身只有三毛錢,真是尷尬啊。當我決定用手表抵押時,姑娘再一次打動了我。
“不,我相信你。”
“我也相信你。這錢足夠了”
都是相信,他們的意思相同么?“我”是真的相信姑娘么?而她呢?
6、姑娘是真的相信我,而我卻是為了“盡快擺脫窘境”,所以作者發(fā)出這樣的感嘆:
出示課件:我真慚愧。是她誠實,還是我誠實?是她信任我,還是我信任她呢?
7、這樣大的縣城,然而,我還在找,走遍長街,望穿深巷,為什么我還苦苦尋找那位姑娘,僅僅因為那三毛錢嗎?
(在姑娘身上,我得到了那種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我被她的善良、誠實所打動,而我卻沒有相信她,找她不僅是因為還三毛錢,更重要的是找回我所失去的,對別人的信任。)
8、這么大的縣城,如何才能找到修鞋姑娘,不如我們也幫作者呼喚一下吧!
課件出示:“修鞋姑娘,你在哪里?”
五、拓展練習
這么一位誠實、善良的修鞋姑娘,假如有一天,“我”又見到了那位來自異鄉(xiāng)的修鞋姑娘,“我”會說什么?
六、作業(yè)設計
寫小片段。
要求通過觀察一位同學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表現同學某一方面的特點。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一、知識技能目標:
1、學習《“掃一室”與“掃天下”》,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匯。
3、復述課文,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二、情感態(tài)度目標:
1、熟讀課文,討論交流,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匯。復述課文,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教具準備:
投影片、掛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朗讀識字理解課文內容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孩子們,今天上課之前,老師有個問題要問大家。老師想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小事是什么?大事又是什么?你們是怎樣對待小事的?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課文?纯凑n文中的人他是怎樣做的,怎樣說的?板書課題《“掃一室”與“掃天下”》,齊讀。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老師先來檢查一下預習情況,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檢查生字詞讀音。
3、指名輪讀課文,教師根據學情相機指導并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4、瀏覽課文,想想課文可分成幾部分?說一下劃分的理由。
三、精讀課文,體驗感悟
。ㄒ唬┳灾鲗W習第一部分(第1段)
自由讀課文第一部分,想:讀完后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ǘ┬〗M合作探究第二部分(2—5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不懂的詞語。
2、小組合作學習,解決不理解的詞句。
3、集體交流,生交流后,師相繼加以指點,并指導。
4、思考:陳蕃書房怎樣,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從這你能看出陳蕃是怎樣一個人?從畫出的詞句中你體會到什么?你認為他的觀點正確嗎?為什么?
5、薛勤的觀點又是怎樣的?指導朗讀他的話,讀出反問的語氣,通過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在反復讀中學會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ㄈ⒆灾鲗W習第三部分(第6段)
齊讀,陳蕃明白了嗎?你們也明白了嗎?
四、拓展延伸,升華體驗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完課文,你有何收獲或想說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積累詞匯。
一、朗讀課文,深化感悟
1、指名朗讀課文,小組中復述課文。
2、指名在班級中復述課文。
3、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特別含義?(提出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
4、下面這句話的意思還可以怎樣表達?
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指名說。
二、品讀佳詞妙句,領悟作者準確的表達方法
1、畫出課文中你喜歡的詞語。
2、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
三、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掌握字形
1、指名讀生字。
2、對難寫的生字交流如何記住。
3、集體擴詞。
4、獨立試寫。
四、口語表達:
陳蕃和我(可先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對陳蕃的看法,再引導學生思考:聽了薛勤的話后,陳蕃會深思些什么?薛勤的話有什么道理?然后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志向及為了實現這個理想自己是怎樣做的,還可以談談自己的不足之處或對自己的啟發(fā))。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掃一室”與“掃天下”
不“掃一室”
。俊皰咛煜隆
課后反思:
語文教案 篇8
一、導入
初中時我們學過“九州生氣恃風雷”一詩,詩作想象奇異,奔放豪邁,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熱切盼望新興社會力量出現,一掃死氣沉沉的政治局面,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今天,我們來學習龔自珍的一篇小品文《病梅館記》
二、作家作品
略
三、解題
從題目字面上看,本文寫作對象是“梅”,落筆重點在“病”字上,引起讀者深思。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議政,含意雋象。
四、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正音
欹(qī)蟠(pán)詔(zhào)
鬻(yù)詬(gòu)遏(è)暇(xiá)
2.學生對照原文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第1段:剖析產生病梅原因。
第2段:表明自己病梅的行動和決心。
第3段:抒寫自己辟館病梅的苦心。
3.學生齊讀課文,深入體會。
4.找出文中所用比喻,進行分析。
梅花:人才。
斫其正:對正直人才進行摧殘。
刪其密:大批人才遭到壓抑。
夭其稚枝:新生力量被扼殺。
鋤其直:忠負之士受扼殺,迫害。
五、布置作業(yè)
1.課后練習二、三。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容,學習父親不怕辛苦和困難、堅持不懈的好品質。
2懂得想要獲得成功,必須勇于克服困難,堅持努力。
3自學生字和新詞,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能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體會它的作用。
2、學習從課文內容理會思想的方法。
教學準備:圖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預習探究:
一、談話揭題
1、同學們都去過素質教育基地,在那里,我們很多同學都嘗試了種白菜,挖紅薯。也許你們認為很好玩,可是你們要知道,你們僅僅只干了十來分鐘,其間的艱辛你們并沒有嘗到。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8課《父親的菜園》,體會種菜的辛勞。
2、板書課題。
合作交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你們喜歡的讀書方法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自己查找工具書解決;遇到讀不通的句子,反復讀讀。再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檢查自學情況。通過自學,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1)出示生字課件,認讀、組詞、注意寫法。
猙獰炒伺蚯蚓
(2)課文主要講了什么?(父親不怕艱難險阻,開墾自己的菜園,在付出艱辛勞動之后,終于使一塊貧瘠的荒地變成了翡翠似的菜園。)
板書:貧瘠的荒地翡翠似的菜園。
品讀感悟:明確目標,體會思想。
合作交流
1、讀閱讀提示,看看有幾個要求。
2、結合閱讀提示,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小組內學習,要求每位同學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3匯報學習情況。
。1)學生匯報,各小組成員補充。
。2)老師出示多媒體:(朗讀下列句子)
1父親堅毅地說:“我們去開荒!”
2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
3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鋤頭沖進了暴雨中……
4父親……,信心十足地說:“當然能!”
5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yǎng)出這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干它,以后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倪@些淳樸的言行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父親那堅持不懈,面對困難毫不氣餒的精神以及作為一位父親的責任心是多么的強)
板書:不怕困難堅持不懈
4、出示多媒體:說說你對下面幾個句子的.理解
1沒有了新鮮蔬菜,對一個普通的農家來說,就像嬰兒斷了奶。
(2)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上。
(二)、感受父親的智慧
[教學反思]
語言文字是工具,不練難以深刻理解,不練難以熟練運用。但是,有些教師迷醉于“花樣翻新”、“多多益善”,于是便大搞題海戰(zhàn)術,孩子上起課來“真沒勁”。要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教師要精心設計,因課設練,拓展探究。一句話,就是要把訓練練在點子上,練到孩子的心里去。本篇為略讀課文,應把著力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本設計按照“提出疑問—梳理問題—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組織學習,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fā)展學生語言和思維。重點結合“父親”在開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不移的態(tài)度和百折不撓的付出,引導學生來暢談讀后的感受。對課文題目《父親的菜園》,要引導學生結合全文內容來理解,作者所以將這塊菜園命名為“父親的”而不是“我們的”“我家的”,正是因為這塊土地是父親同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荒蠻多石,暴雨沖土,貧瘠無肥)進行抗爭,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果,才擁有了這塊“翡翠般的菜園”。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在對父親一言一行的描寫中,都表現出了這位普通農民勤勞樸實,執(zhí)著自信的品質。父親創(chuàng)造的不僅僅是荒涼中奇跡,而且是頑強意志與不懈努力的勝利。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語文教案08-10
語文教案[經典]08-11
語文教案[精選]07-26
語文教案(經典)08-13
語文教案(經典)08-02
語文教案07-20
【精選】語文教案07-21
語文教案【精選】10-22
[精選]語文教案09-23
語文教案(精選)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