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欧美国产精品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b id="w545d"><legend id="w545d"></legend></b>
<blockquote id="w545d"></blockquote>
    1. <thead id="w545d"></thead>
        首頁 申請書推薦信邀請函通知工作總結工作計劃策劃書工作報告合同演講稿職業(yè)規(guī)劃
        當前位置:98158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七年級地理《俄羅斯》教案

        七年級地理《俄羅斯》教案

        時間:2023-10-23 06:57:0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七年級地理《俄羅斯》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地理《俄羅斯》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地理《俄羅斯》教案

        七年級地理《俄羅斯》教案1

          教學方法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1.首先讓學生觀察地球儀,比較海陸面積大小,讓學生計算海陸面積和比例,通過對世界地圖(東西兩半球圖)的閱讀,引出大陸、大洲、半島、島嶼的概念,教師可提出一些思考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或通過圖片、錄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講述大洲的概念后,重點要求學生熟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輪廓和位置,可利用投影片或空白圖,讓學生當堂填寫。

          2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先讓學生在浩瀚的宇宙空間望望蔚藍色的星球,鏡頭放大后讓學生計算海陸面積的比例,用餅狀圖展現(xiàn)陸地和海洋的面積比例。在大屏幕上用文字、聲音和音樂匹配,來強化學生對概念的掌握。

          二、課時安排

          本節(jié)共安排1課時。

          教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地球是有七大洲、四大洋組成;

          2.學會在地圖上確認七大洲、四大洋;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及形狀。

          2.教學難點:大陸、大洲、半島、島嶼的概念及大洲的分界線,幫助學生記憶三個世界之最(第一大陸、第一島嶼、第一半島)。

          三、教學準備:

          世界地圖、地球儀、投影片(從衛(wèi)星上拍攝的地球照片、白令海峽、麥哲倫海峽圖片,陸地和海洋面積比較圖)

          四、教學過程:(含板書設計)

          (一)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1、陸地表面積:1.49億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積的29%;

          2、海洋表面積:3.61億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積的71%。

          (二)七大洲:

          1.陸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沒的部分,分大陸、島嶼、半島。(全球共6塊大陸)

          (1)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

          (2)格陵蘭島為世界最大島嶼;

          (3)阿拉伯半島為世界最大半島。

          2.大洲:大陸與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大洲。

          (1)亞細亞洲(日出處):S=4400萬平方千米,第一大洲,位于東半球;

          (2)阿非利加洲(灼熱的陽光):S=3000萬平方千米,第二大洲,位于東半球;

          (3)歐羅巴洲(日沒處):S=1000萬平方千米,第六大洲,位于東半球;

          (4)北亞美利加洲(新大陸):S=2400萬平方千米,第三大洲,位于西半球;

          (5)南亞美利加洲:S=1800萬平方千米,第四大洲,位于西半球;

          (6)南極洲:(冰雪大陸):S=1400萬平方千米,第五大洲,位于東西半球;

          (7)大洋洲:(海洋中的陸地)S=900萬平方千米,第七大洲,位于東西半球。

          3.大洲的分界:

          (1)亞洲與歐洲的分界:

          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高加索山脈-黑海海峽(土耳其海峽)

          [博斯普魯士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

          (2)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3)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4)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qū)

          (5)中美洲:墨西哥以南的中美地峽,(也稱中美七國)。

          (三)四大洋:

          1.邊緣海:以半島或島嶼與大洋隔開的海。(如黃海、南海、北海、加勒比海[最大])

          2.內海:深入大陸內部,僅有狹窄的水道同大洋或邊緣海相通的海。(波羅的海、渤海)

          3.海峽:兩端連接海洋的`狹窄水道:

          (1)馬六甲海峽: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

          (2)白令海峽:連接太平洋與北冰洋;

          (3)麥哲倫海峽: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

          4.海灣:延伸入陸地,水深逐漸變淺的;蜓蟮乃虻牟糠。(如墨西哥灣、哈得孫灣、波斯灣、北部灣等)

          5.四大洋:

          (1)太平洋:

          ①面積最大,S=18000萬平方千米(1.8億平方千米)

          ②水體最深:均深3957米(最深馬里亞納海溝11034米)

         、鬯疁刈罡撸壕鶞19攝氏度.

          (與大西洋的分界線:南美洲合恩角[67度W])

          (2)大西洋:

         、賁=9300萬平方千米,呈“S”形,②均深1200M,最深9218M,③均溫17攝氏度。

          (與印度洋的分界線:非洲的厄加勒斯角[20度E])

          (3)印度洋:

          ①S=7500萬平方千米,呈“八”字形,②均深3897M,最深7450M;

          ③均溫16.7攝氏度。

          (與太平洋的分界線: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147度E])

          (4)北冰洋:

         、賁=1300萬平方千米,②均深1200M,最深5449M

         、鬯疁兀罕睒O海區(qū)-1.7-1攝氏度

          北歐海區(qū)2-12攝氏度.

          五、小結:

          1.今天的課要求同學們重點掌握:七個大洲和四個大洋的名稱、及在地圖上的分布(根據(jù)初中學生學習的情況,可以采用由教師指圖學生集體回答,個人回答,來幫助記憶。)

          2.課后作業(yè)

          (1)作業(yè)本:P.1-2

          (2)課本P.3想一想思考題(口頭回答)

          (3)填圖冊:P.1。

        七年級地理《俄羅斯》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地球的形狀及大小;認識地球儀,并能識別經(jīng)線、緯線、本初子午線和赤道;了解經(jīng)線、緯線的特點;掌握運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地球上某點位置的方法。

          2.通過學生了解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艱難歷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及培養(yǎng)勇于探索、深入鉆研的精神,形成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教學重點:地球的形狀認識及用數(shù)據(jù)表示地球的大小;經(jīng)緯線的意義及特點。

          教學難點:經(jīng)緯線的含義;經(jīng)緯度的概念;運用經(jīng)緯同確定地理位置。

          教學準備:

          地球儀、東西半球分布圖、南北半球分布圖等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第一課時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講述: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學曾經(jīng)或現(xiàn)在都會提到這些問題:地球是什么樣的?地球有多大?人們怎么認識這個地球的?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探討這些問題,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書: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嗎?

          學生回答:圓形、橢圓形……

          補充說明:我們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怎么知道的呢?我們居住在地球上,無法看到地球的整體面貌,在古代,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是一個難解之謎。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活動:將課本上四幅圖用掛圖按照順序展示出來,學生討論完后,請代表上臺邊指示圖片邊講述。

          圖1:“天圓地方”

          圖2:“蓋天說”

          圖3: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路線圖

          圖4:地球衛(wèi)星照片

          請學生講述第一幅圖:“天圓地方”

          補充小結:在古代,人們認為整個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鍋,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

          總結:同學們都非常聰明,不像古代人一樣完全憑借直觀的認識世界.簡單地認識天空是圓的,大地是平的。隨著人們活動范圍的擴大,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大地并不是那樣平坦。比如:

          ①海邊遠方駛過來的航船,先看見船桅,后見船身;②月食時,地球的影子邊緣總是弧形的。

          請學生講述第二幅圖:“蓋天說”

          引導提問:對于這樣的說法,同學們能否提出質疑?

          (學生活動)

          總結:從海邊看帆船到發(fā)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們對地球形狀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體的假想。為了證實這樣的假想,人類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為此,很多探險家進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說出歷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環(huán)球航行?

          (學生回答)

          講述并引導:最著名的就是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進行的環(huán)球探險航行。下面請同學講述麥哲倫航海的故事。

          總結: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的巨大意義就是充分的證明了地球的形狀是個球體。那么現(xiàn)在我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上來為我們講述。

          (學生回答)

          講述:現(xiàn)在我們進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為地球拍了照片,確證地球是個球體。

          提問:剛才,我們同學把我們人類認識地球探索地球的過程給演示了一遍,從“天圓地方”到“蓋天說”,再從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到地球衛(wèi)星照片,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由簡單認識到猜想到實踐,由錯誤的現(xiàn)象到真理的漫長歲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過程中,同學們都有哪些感想?我們從中悟出了怎樣的道理?

          (學生回答)

          總結:我們要學習先輩,對待任何事物要科學,要堅持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和為探索真理勇于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我們還要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勇于實踐,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真理,取得成功。

          承轉:我們認識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個標準的球體呢?(可加入學生討論)我們現(xiàn)在不僅認識了地球的形狀,而且精確地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來說,人們往往用表面積、周長、半徑等數(shù)據(jù)來說明球體的大小。大家看到課本第6頁圖c,說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展示掛圖:課本圖p5C圖地球的大小

          讓學生讀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

          講述:精確的測量表明:從地心到北極的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因此,準確地說,地球應該是兩極稍扁,赤道稍鼓的球體。當然,這些差別同巨大的地球來比,還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徑只比北極半徑長21千米,如果把地球縮小成地球儀大小,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我們通常用平均半徑來表示地球的大小,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

          板書:

          1.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稍鼓的球體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

          啟下;下面我們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書: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活動:出示地球儀并展示給同學們看。

          學生活動:仔細觀察地球儀并動腦筋思考,地球儀與真實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學生回答)

          補充說明:

          1.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2.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確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經(jīng)緯網(wǎng)和經(jīng)緯度;

          3.地球儀是有地軸的,而現(xiàn)實中并沒有地軸。

          提問:根據(jù)自己對地球儀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試著給地球儀下個定義。

          (學生回答)

          歸納:地球儀是人們按照地球的形狀,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大小和名稱。地球儀可以讓我們更直觀的了解整個地球的全貌,還能幫助我們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情況。今后,我們經(jīng)常要借助地球儀來學習地理知識,所以,同學們應當學習有關地球儀的知識。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地球和地球儀的基本知識,了解了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初步地認識了地球儀。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地球儀的一個重要圖示--緯線和經(jīng)線。

          布置作業(yè):參照課本的活動,回家制作一個小地球儀,課余比比看誰做的最好。

          板書設計: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稍鼓的球體

          2.地球的大。

          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

          第二課時

          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提問:1.地球的形狀是什么?

          2.怎樣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儀?

          4.地球儀與地球的區(qū)別。

          導入新課:通過地球儀我們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狀況。上并拿出教具──地球儀。

          提問:大家看看你們做的地球儀與老師的地球儀除了大小外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處:地軸、南極、北極。不同之處: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老師的地球儀上面有很多點和線?這些線就是緯線和經(jīng)線,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地球儀上的一個重要的圖示──緯線和經(jīng)線。

          板書:一、緯線和經(jīng)線

          活動:請同學們概括什么是緯線。

          學生概括,補充說明: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

          活動:1.分別請幾位同學上臺用準備好的細繩在地球儀上標示出幾條緯線;

          提問: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緯線有什么特點?(提示:緯線的形狀、長度的變化規(guī)律、指示方向等)

          學生思考并回答。

          板書: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②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劬暰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緯線)

          請同學們畫出最大的緯線──赤道,并觀察所畫的緯線是否符合以上特點。

          過渡:大家按照剛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經(jīng)線,經(jīng)線有什么特點,經(jīng)線和緯線有什么不同?

          活動:1.分別請同學上來用細繩標示出兩條經(jīng)線;

          2.學生與教師共同歸納:連接南北兩極并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jīng)線。

          引導:與緯線相比,經(jīng)線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

          板書:2.經(jīng)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②每條經(jīng)線都是半個圓

         、劢(jīng)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緯線、經(jīng)線的定義及他們的特點后,請問同學們地球儀上可以畫出多少條經(jīng)緯線(無數(shù)條),為了區(qū)別這些經(jīng)緯線,我們給他們確定了不同的度數(sh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緯度和經(jīng)度。

          板書:二、緯度和經(jīng)度

          我們先來了解緯度。

          引導:首先我們要找到一條0°緯線,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那么0°緯線在哪里,它經(jīng)常被人們叫做什么名字?

          學生觀察課本第8頁,圖F、G并回答。

          師生共同歸納:0°緯線就是我們早已認識的赤道。

          活動:展示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紀念碑的圖片。

          學生活動:讓學生上臺在地球儀上查找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并在標示出基多市。

          提問:緯度是從0°緯線開始的,其度數(shù)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最大的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8頁,圖F、G并回答。

          小結:緯度是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增的。最大的緯度是90°,它們在北極和南極。

          承轉:細心的同學會發(fā)現(xiàn)緯度沿赤道呈兩邊對稱,那么怎樣區(qū)分兩條度數(shù)相同的緯線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

          小結:我們把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開頭字母;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做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開頭字母。

          學生活動:讓兩位學生上臺,一位學生任意指示一條緯線,請另一位在地球儀上找出緯線。

          引導提問:如果我們要選擇一條緯線把地球平均分為兩個半球,選擇哪條緯線作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最為合適?為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

          小結:同學們真聰明,和科學家們的想法完全一致。我們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學生活動:手拿若干標有緯度的卡片,每組兩位同學任意抽取一張。同學們根據(jù)卡片上注明的緯度,按規(guī)律站成一排(可自標明赤道的那張卡片,協(xié)助同學一起完成這個活動),站好后,每位排隊的同學說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稱。

          板書:1.緯度

          (l)0°緯線──赤道

          (2)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范圍:0°~90°

          (3)南北半球的劃分。

          引導:按照我們學習緯度的方法,首先我們找到0°經(jīng)線,同學們找找看0°經(jīng)線在哪里?

          講述:國際上規(guī)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那條經(jīng)線為0°經(jīng)線,又叫做本初子午線。(展示有關格林尼治天文臺的圖片)

          學生活動:讓兩位學生上臺標出格林尼治天文臺的大概位置(注意緯度就可以了),然后通過這個地方畫出0°經(jīng)線(本初子午線)。

          講授:0°經(jīng)線確定了,那么,按規(guī)定0°經(jīng)線以東稱為東經(jīng),用字母“E”來表示,是英文東方“East”的開頭字母;0°經(jīng)線以西稱為西經(jīng),用字母“W”來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開頭字母。我們看看它的范圍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慮東西經(jīng),我可以沿地軸繞一圈,也就是說范圍是0°~360°,但是由于我們分了東西經(jīng),所以經(jīng)度的范圍應該是0°~180°,經(jīng)度的變化規(guī)律就是從0°經(jīng)線向西和向東到180°經(jīng)線經(jīng)度逐漸增大。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找出東經(jīng)30°、西經(jīng)30°、西經(jīng)150°、東經(jīng)150°這幾條經(jīng)線;

          引導:看看在你們找出的東經(jīng)30°和西經(jīng)150°、西經(jīng)30°和東經(jīng)150°這兩組經(jīng)線都有什么特點?它們是不是分別構成了經(jīng)線圈?任何一條經(jīng)線都可以找出與之相對應的一條經(jīng)線和其構成一個經(jīng)線圈。每個經(jīng)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分為兩個均等的半球,同學們想想看哪條經(jīng)線圈最適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學生討論并回答)

          引導學生歸納:以西經(jīng)20°和東經(jīng)160°這兩條經(jīng)線所組成的經(jīng)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因為這個經(jīng)線圈大部分通過的是海洋,這樣就避免了把非洲、歐洲等一些國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給帶來的不便。

          提問:1.北緯一定在北半球,南緯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確?

          2.東經(jīng)一定在東半球,西經(jīng)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確?

          (學生回答)

          板書:2.經(jīng)度

          (1)0°經(jīng)線──本初子午線;

          (2)經(jīng)線的范圍(0°到180°),經(jīng)度的變化規(guī)律;

          (3)東西半球的劃分:西經(jīng)20°、東經(jīng)160°所構成的經(jīng)線圈。

          鞏固總結此課。

          布置作業(yè):做下面練習:

          1.關于經(jīng)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每條經(jīng)線都自成一個圓圈B.緯線長度都相等

          C.地球儀上經(jīng)線有360條D.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地球赤道周長約為()

          A、4萬千米B、8萬千米D、4萬米D、8萬米

          3.與120°E經(jīng)線構成經(jīng)線圈的是()

          A.60°WB、60°EC、120°WD、120°E

          4.本初子午線的經(jīng)度是()

          A.180°B、0°C、160°ED、20°W

          5.赤道是()

          A.劃分經(jīng)度的起點B.東西半球的分界線C.南北半球的分界線D、90°緯線

          6.東半球的經(jīng)度范圍是()

          A.0°和180°之間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間D、20°W以東到160°E

          7.關于地球半球的敘述,正確的是()

          A.20°N未必位于北半球B.150°E經(jīng)線未必位于東半球

          C.任何一個緯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個經(jīng)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8.關于經(jīng)度、緯度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經(jīng)度越大離本初子午線越遠B.緯度越高,離赤道越近

          C.最大的經(jīng)度是360°D.180°經(jīng)線以東經(jīng)度越來越大的為東經(jīng)

          板書設計:

          一、緯線和經(jīng)線

          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②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劬暰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緯線)

          2.經(jīng)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诿織l經(jīng)線都是半個圓

         、劢(jīng)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二、緯度和經(jīng)度

          1.緯度

          (l)0°緯線──赤道

          (2)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范圍:0°~90°

          (3)南北半球的劃分。

          2.經(jīng)度

          (1)0°經(jīng)線──本初子午線;

          (2)經(jīng)線的范圍(0°到180°),經(jīng)度的變化規(guī)律;

          (3)東西半球的劃分:西經(jīng)20°、東經(jīng)160°所構成的經(jīng)線圈。

        【七年級地理《俄羅斯》教案】相關文章:

        《俄羅斯》教學反思01-24

        俄羅斯教學反思04-06

        七年級地理教學總結02-01

        七年級地理教學總結05-13

        地理七年級教學總結06-28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1-28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09-13

        俄羅斯出國邀請函01-16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總結01-21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