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語文教案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一、文本教學解讀
語文園地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園地,指向于學生語言的積累與運用。共安排了六個板塊的內容: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寫話、展示臺、日積月累和我愛閱讀,內容與編排形式符合二年級學生學習的特點,旨在讓學生借助各板塊的學習獲得語文學習經驗的生長。
“識字加油站”包含三個部分:三組以興趣愛好為主題的詞串;三個孩子活動的情境圖,圖中有提示“我會踢足球,還會拉二胡”;11個需要認讀的生字。其中,情境圖為學生理解詞語的輔助材料。這一部分的教學,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詞語所提供的情境指導學生認讀生字,并把這些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加以聯(lián)系,讓學生在言語活動中輕松識記生字詞。
“字詞句運用”包含兩個部分:比一比,填一填;讀一讀,想一想,用加點的詞語說句子。這一部分與本單元的閱讀課文緊密關聯(lián)。“園一圓、只一支、進一近、帶一戴”都是在平時學習中學生容易搞混的。“一邊……一邊……”在本單元的《曹沖稱象》《一封信》中都有出現(xiàn)。教學這一部分,我們應注重從課內向課外拓展,構建言語形式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
“寫話”包含兩個部分:寫話的要求和幾張可愛的玩具圖片。同時有兩個提示:一是要寫在方格紙上,二是標點符號要占一格。這是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一個寫話板塊,這部分的教學應注重孩子寫話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三年級的習作打下基礎。
“展示臺”包含一組詞、一組成語和一句名人名言,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在平時學習中注重積累的好習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理解這些詞語、句子的意思,更要讓學生認識到平時學習中積累的重要性。
“日積月累”編排的是一首古詩《小兒垂釣》,旨在引導學生積累經典詩文。教學時應重在朗讀指導,要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夠將這首古詩讀正確、讀通順,盡量做到有韻律;能熟練地背誦,并能對照插圖感受古詩中的童趣。
“我愛閱讀”編排的是一篇小故事《王二小》。這篇故事講述的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到王二小犧牲自己、對抗敵人的勇敢品質。
二、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目標:
1.歸類識記9個詞語,認讀11個生字。
2.能辨別四組同音字的意思差異,能用“一邊……一邊……”的句式說話。
3.能在方格里寫幾句話介紹自己喜歡的玩具,并正確、規(guī)范地使用標點符號。
4.能積累詞語和名人名言,養(yǎng)成平時注重積累的好習慣。
5.能背誦古詩《小兒垂釣》。
6.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故事《王二小》,感受閱讀的快樂。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識字加油站
1.活動一:認識新朋友。
讀準生字。自由讀、同桌互讀、指讀。
提示:注意“彈、鋼、蕩”韻母中前后鼻音的區(qū)分;“捏、泥”聲母是鼻音;“環(huán)”的意思可結合事物理解;“鐵、滑”是會意字,其余都是形聲字。
2.活動二:找到好朋友。
將短語分成兩部分:第一排動詞,第二排名詞。打亂順序,分別認讀。上下兩排詞語連線。
提示:在學生連線的基礎上,采用分組讀、師生讀等方式練讀詞串。
3.活動三:稱贊小能人。
說一說:
我會……我會……我還會……
他(她)會……他(她)會……他(她)還會……
提示:在別的小朋友說的時候,注意認真聽。
板塊二字詞句運用
1.活動一:火眼金睛。(1)讀一讀,比一比。區(qū)別“園一圓、只一支、進一近、帶一戴”。
要點:同音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其中“園一圓、進一近”這兩組字字形相近。
園:形聲字。指種植蔬菜、瓜果、樹木的地方:菜園、果園。也可指供人游覽娛樂的地方:公園、游樂園。圓:會意字。①圓形:圓周、圓規(guī)。②完備;周全:圓滿。③使圓滿;使周全:圓夢、自圓其說。④貨幣單位,也作“元”。
只:會意字。本義是鳥一只。①單獨的:只身、只字。②量詞:兩只手、三只雞。支:“支”是“枝”的本字?梢宰髁吭~,用于計桿狀物品,如:一支筆、一支槍;用于計隊伍等,如:一支軍隊;用于計歌曲、樂曲等,如:一支歌、兩支樂曲。
進:會意字。甲骨文字形為小鳥的腳趾。鳥腳只能前進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進,與“退”相對。近:形聲字。本義為距離短。現(xiàn)在還指時間上的不長久,如“近來”;兩個人關系親密,稱為“親近”。
帶:象形字。本義指大帶、束衣的腰帶。因為帶子為長條的,所以“帶”字引申為“圍繞”!皫А弊鲃釉~時意為攜帶。戴:形聲字。①加在頭或身體的部位上:戴帽、戴手套。②尊敬;擁護:愛戴、擁戴。
(2)填一填。自主完成書上填空,教師巡視指導。
提示:提醒書寫占格,促進習慣養(yǎng)成。
。3)說一說。為什么要填這個字?
提示:可結合字義采用兒歌的形式引導。如:花園門票要十元,小小圓桌圓又圓。
。4)練一練。通過課外延伸,加以鞏固。
要點:了解字義,辨別選擇。
2.活動二:說話練習。
。1)讀一讀。
提示:可逐句朗讀提問:①曹沖聽了這個問題后,一邊看大象,一邊在干什么呢?②你能用“爸爸一邊……一邊……”說說自己的爸爸嗎?③老師寫字時,同學們在做什么?你能用“一邊……一邊……”說一句話嗎?
。2)說一說。用“一邊……一邊……”自主造句。
提示:注意學生說的句子的合理性。(行為主體可以同時做的兩件事)
板塊三寫話
課前準備:每人帶一個最心愛的玩具。
1.活動一:說一說,猜一猜。
先不要拿出自己的玩具,通過自己的介紹讓別人來猜一猜你的玩具是什么。
(1)用一句話概括自己玩具的特征:我的玩具很()。
提示:可以用“有趣、可愛、漂亮”等詞語來概括一下玩具的基本特征。
。2)討論:要想讓別人猜到玩具是什么,可以介紹些什么?
要點:介紹清楚玩具的顏色、外形、質感等。
。3)向同桌介紹自己的玩具的顏色、外形,讓同桌猜一猜。
要點:要按一定的順序來介紹。
(4)介紹玩法:有些玩具可能看上去不起眼,可是很好玩,所以介紹玩具時,我們還可以介紹它的玩法。
。5)在玩這個玩具的過程中有沒有發(fā)生過什么有趣的事,可以跟大家說一說。
3.活動二:寫一寫。
。1)將剛才說的話寫在方格紙上。
要點:每個段落前空兩格,每個標點符號要占一格。
。2)教師巡視,指導格式。
板塊四展示臺
1.活動一:我的發(fā)現(xiàn)。
。1)欣賞積累卡。
提示:可以將書上積累卡做成一個精美的圖片展示出來。
。2)讀一讀。
要點:讀準詞語,讀通句子。
(3)比一比,說一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要點:積累卡的內容有兩字詞語、四字詞語、名人名言。其中兩字詞語滲透著自然變化:第一組都是云朵,第二組都是氣候,第三組都是水域,三組詞語所表現(xiàn)的形態(tài)不同,但都與“水”有關聯(lián);四字詞語都與春天有關,表現(xiàn)出春天勃勃的生機;名人名言與讀書有關,點出了讀書的重要性。
。4)記一記。熟讀成誦。
2.活動二:制作積累卡。
(1)讀第7課《媽媽睡了》,嘗試做一個詞語積累卡。
。2)課后制作,開展評比。
板塊五日積月累
1.活動一:圖文對照,看一看,說一說。
問:圖片上有什么人?圖中的孩子坐在哪里?在做什么?
猜:后邊的大人在干什么?釣魚的孩子回答大人的問話了嗎?
提示:切合圖意和詩意,能讓學生大致了解詩的意思。
2.活動二:讀古詩。
。1)教師逐句范讀,學生跟讀。
要點:注意詩句節(jié)奏。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提示:可以加上動作,揣摩稚子的心理。
3.活動三:賽詩會。
提示:可以用表演的方法來朗讀古詩,看誰朗讀得流利,表演得形象。
板塊六我愛閱讀
1.活動一:讀故事。
要點:借助拼音讀通故事。
2.活動二:講故事。師生合作講故事,教師讀教材中的故事,中間作停頓。
提示:引導學生想象,補充人物語言或心理活動。例如: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敵人對王二小說什么?王二小聽了敵人的話,心里想什么?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時,敵人會想什么?八路軍發(fā)現(xiàn)王二小光榮犧牲時,會說什么?
師生合作講完故事后,可以問:你們喜歡王二小嗎?讓學生簡單說說感受。
提示: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位小英雄的故事。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如:《小英雄雨來》《小兵張嘎》。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一次狀物的習作訓練。教材的第1部分是本次習作的訓練要求:“從幾個方面”、“有條理”、“比較具體”地介紹一件小物品。第2部分是習作指導:提出選材范圍,說明什么是小物品;指出可以從哪些方面寫;怎樣一部分一部分有順序地寫。第3部分是一篇習作舉例。
【教學目標 】
1、培養(yǎng)學生喜愛小物品的'情趣。
。病⒛軓膸讉方面有條理地介紹一件小物品。
3、學會對反映事物特點的材料要寫得具體些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共2課時。
第一課時
。薄⒄n前準備
錄音機1臺,磁帶1盒,投影機1臺,“小花鹿”投影片1張。每位學生準備自己喜愛的小物品1件。
2、教學過程
⑴聽說揭題。
、俾犝n文錄音《我的“小花鹿”》說一說“小花鹿”指的是什么?
、诮沂菊n題。
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寫寫自己喜愛的一件小物品。板書課題。
、谱寣W生將各自準備的一件小物品擺放在課桌上。
、俪閱枌W生,你準備的小物品是什么?為什么你喜歡這個小物品?
、谥笇W生給所帶的小物品分類。
學習用品有哪些?全班一共帶來了幾件?(讓學生舉起小物品。)
生活用品有哪些?全班一共帶來了幾件?(讓學生舉起小物品。)
玩具有哪些?全班一共帶來了幾件?讓學生舉起小物品。
還有別的小物品嗎?指導學生說出屬于別的哪一類的。
、沁M一步認識自己所帶的小物品。
拿幾個學生所帶的小物品放在講臺上,教師取其中一只。
這一只小物品是什么形狀的?有哪幾個部分?是什么顏色的.?這個小物品有什么用途?
⑷學習習作舉例《我的“小花鹿”》。
、俪鍪尽靶』埂蓖队啊
說一說“小花鹿”各部分的名稱、顏色以及其它特點。
、趯W習課文第二段。
讀課文第二段。
。、圓圓的腦袋上長著什么?請用鉛筆劃出來。(有小耳朵、眼睛、小嘴)
小耳朵是什么顏色的?
為什么說仿佛在傾聽周圍的動靜?
出示講臺桌上的一件小物品,說一說某一部位特點,結合這一特點用“仿佛”一詞說一句話。
讀寫腦袋的三個句子。
。、這一段還寫了“小花鹿”身上的什么特點?身上的顏色和耳朵的顏色有什么區(qū)別?
為什么說又小又短的尾巴顯出一副調皮的樣子?
。谩⑿〗Y全段主要內容。
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真的很討人喜歡嗎?
還可以從哪些方面看出作者很喜歡“小花鹿”?體會最后兩句話的意思?
。、小結全段寫作方法。
③這篇習作舉例除了寫“小花鹿”的這些特征外,還寫了什么?
第1段寫了“我”有一個儲蓄罐“小花鹿”。
第3段介紹了這個儲蓄罐的用途。
、苤笇Я谐鰧懽魈峋V。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生習作
2、教學過程
、帕曌髑罢勗挘岣邔懽髋d趣。
⑵學生習作,教師巡回指導。
⑶對部分學生習作進行初評。
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識記相關常識和生字詞。
2、掌握重要句子的含義。
3、學習人物的崇高的精神和優(yōu)秀品質,培養(yǎng)學生探索真理的科學精神。
重難點
1、掌握重要句子的含義。2、學習人物的崇高的精神和優(yōu)秀品質,培養(yǎng)學生探索真理的科學精神。
學 習 過 程
說 明
預習板塊
1、 給黑體字注音:
祈禱( )一勞永逸( )不屑( )心不在焉( )卷帙( )
2、 寫人物傳記一般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文章卻從大教學做禮拜的場景寫起,為什么?
探究板塊
閱讀文章最后7節(jié):
1、選文中寫人們對年薪很低的數學教授席位不屑一顧,而伽利略卻并不在意菲薄的待遇,這表現(xiàn)了他什么精神?
2、根據選文“教學之余……寶書。”內容,說說實現(xiàn)科學上的創(chuàng)新應包含哪幾點?
3、選文中,寫學生和有些教授對伽利略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寫這些內容對表現(xiàn)伽利略的精神有什么作用?
4、讀選文第⑷~⑺段,按要求完成練習。
、偎鶎懙氖虑椋
、趯W生和教授同伽利略對實驗的不同態(tài)度:
、蹖嶒灣晒Φ囊饬x:
5、當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時,大家都噓他。這一“噓”字和下文什么樣的反應相照應?接著是“難以相信的事情真的發(fā)生了!”這個“難以相信的事情”指的又是什么?(用文中的話回答)
6、伽利略用實驗所證明的理論是:
7、這幾段文字在敘述中有描寫,請舉一個描寫的例子,并說說其作用。
檢測板塊
1、文章主要寫了伽利略的哪兩個發(fā)現(xiàn)?從中可以看出人物具有哪些可貴的精神?
2、從伽利略的事跡中總結出幾條關于知識創(chuàng)新的經驗。
延伸板塊
《沙漠荒涼的真正原因》(高峰)1沙漠是地球上最荒涼的區(qū)域之一。為什么沙漠如此荒涼?一般理解是,沙漠地區(qū)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鮮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區(qū)生存。最近,美國的研究人員卻發(fā)現(xiàn),不少沙漠地區(qū)并非干得不能生長植物,而是肥力不夠,因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賴以生存的氮。不過,令人擔憂的是,隨著氣候不斷變暖,沙漠地區(qū)土壤中含量可憐的氮還會不斷揮發(fā),以氣體的形式大量流失,從而導致生長在沙漠里的植物越來越少。
2研究人員在美國莫哈韋沙漠地區(qū)選了幾處試驗點,通過精密測量儀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隨著氣溫升降而變化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不管有沒有陽光照耀沙漠,當土壤溫度達到40℃至50℃的'高溫時,土壤中的氮會以氣體形式從土壤中迅速釋放出來。而在沙漠中,地表溫度達到40℃以上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地表溫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釋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沙漠的氣溫和地表溫度也將越來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將越來越少,沙漠會變得越來越荒涼和貧瘠。
3研究人員還表示,除了沙漠地區(qū),在世界任何高溫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近年來讓農林科研人員頭疼的現(xiàn)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們在干旱地區(qū)種植實驗田地,雖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產還是不盡如人意。
4干旱地區(qū)的氮不但從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難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氣候溫和地區(qū),氮在土壤和大氣中的循環(huán)是平衡的,當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雖然也會通過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氣;但是在雷雨天,空氣中的氮氣會在雷電的作用下變成氮肥回到土壤中。然而,干旱地區(qū)很少會有雷雨天氣,也就很少會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正是因為干旱地區(qū)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轉的,我們花再大的代價,比如不計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讓沙漠變成綠洲。除非,我們可以讓沙漠地區(qū)的氣溫及地表溫度降下來。
5今天如果我們不能有效遏制氣候變暖的發(fā)展趨勢,代表著沙漠未來希望的零星綠色將越來越少,直至完全絕跡,沙漠的擴張也將變得氣勢洶洶而且肆無忌憚。那樣令人絕望的未來,并非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
1、文章認為沙漠荒涼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依據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畫線句子中“頭疼的現(xiàn)象”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第4段主要說明了什么?寫法上有何特點?答: 。
4、第5段中畫線句在語言方面有什么特點?答: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設計A】
創(chuàng)意說明:
這篇教學設計主要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了解這篇敘事散文同樣回憶了怎樣的童年趣事。理清文章結構,體會文章表達的深刻主題,學習本文生動描寫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配樂朗讀,讀出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分段朗讀,課文賞析。
1.朗讀文章的第1、2兩小節(jié),明確本文的感情基調:“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兒”;明確本文的線索:“我”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
2.閱讀文章第3~14小節(jié),解決下列問題:
。1)這部分內容主要寫了幾件事情?
。〒屃~兒吃柳葉兒)
(2)文章第8小節(jié)寫“我”童年時代的淘氣,有什么作用?
。橄挛呐栏哒~兒作鋪墊)
(3)說說文章第10小節(jié)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駶、清涼、朦朧、寧靜,充滿詩情畫意)
。4)“我”把太陽看成一個鮮紅鮮紅的大櫻桃,這樣的聯(lián)想說明了什么?
(說明當時的“我”非常饑餓)
。5)“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圓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層肚皮幾乎撐得透明。”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ǔ粤~兒是“我”童年的樂趣;“我”吃得很多;“我”非常饑餓、瘦削)
3.閱讀課文第15小節(jié),解決下列問題:
(1)這一節(jié)采用了什么手法?
。▽Ρ仁址ǎ
。2)這一節(jié)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ㄅc文章開頭相呼應;再次抒發(fā)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
三、仿照課文第10小節(jié),寫一段話,描寫家鄉(xiāng)清晨的美景。
【教學設計B】
創(chuàng)意說明:
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領會本文所表現(xiàn)的.童年之“樂”和“苦中帶澀”的思想感情,從而引導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步驟:
一、引導學生泛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重點閱讀課文的第10~14小節(jié),了解這部分內容所寫的兩件事情。
三、用視頻展臺、投影儀將張潔的《挖薺菜》的第10~13小節(jié)展示出來,引導學生考慮:
。1)這部分內容與課文的10~14小節(jié)的內容有什么相似之處?
。ǘ紝懙搅瞬烧倪^程和吃的過程)
。2)這兩部分內容給人們怎樣的啟示?
。ā读~兒》主要告訴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挖薺菜》告訴人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時還提出了子女教育的問題)
。3)體會兩段文字中景色描寫的作用。
。ā读~兒》寫出了鄉(xiāng)間景色的優(yōu)美,當時的“我”絲毫不覺得生活的苦澀,而讀者卻體會到“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挖薺菜》寫出了“我”自由快樂的心情)
四、討論總結: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設計C】
創(chuàng)意說明:
本教學設計的目的在于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生活素材的搜集整理,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實踐的結論,有目的地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引導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周圍經歷過艱苦歲月的人,向他們了解當年他們的樂趣是什么,以及是怎樣度過艱難歲月的,做好記錄。
二、課堂交流:
。保私庹n文內容,分析本文所表達的主題。
2.分組交流自己課前采訪的內容。
3.每組指派一名代表發(fā)言。
4.引發(fā)學生思考:
(1)當年,老一輩生活艱苦的原因是什么?
。2)我們今天的生活樂趣與他們當年的有什么不同?
。3)我們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課后作業(yè):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
【資料整合平臺】
1.張潔的《挖薺菜》。
2.劉紹棠的《榆錢飯》。
使用建設:
引導學生學習對比手法的運用,了解老一輩所經歷的苦難生活,啟發(fā)學生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新生活。同時,引導學生學習文章清新純樸、富于生活氣息的語言風格。
【口語交際】
1.了解“勸告”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勸告的方法和技巧。
3.課堂活動:
。1)創(chuàng)設情境
。2)分組練習
。3)班級交流
。4)教師總結
語文教案 篇5
教案示例
教學設想
本課文擬用一個教學時完成。如有可能,建議語、政、歷三科老師能集中一起備課,從各自學科的特點分析本課文,以講座的形式向同學們講授,亦可從文科綜合的角度,不光是從語文的角度,可以揉進哲學、歷史等學科知識,考查學生對本篇課文的理解。
教學目標
知識傳授目標:
1.初步了解孔孟思想觀點的異同點;
2.掌握本文中出現(xiàn)的詞和成語;
3.背誦孔孟的名言警句。
能力培養(yǎng)目標:
通過課文學習,培養(yǎng)學生從事物發(fā)生,問題產生的時代背景中去分析原因的能力。
情意目標:為孔孟兩位偉大的哲人自豪,為祖國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淀驕傲。
預習要求:
1.認真閱讀課文,搞懂課文中的注釋;
2.把課文中談及孔孟兩人不同思想觀點的語句畫出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成至圣老師”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孔子,在儒家學派中,地位僅次于他的就是孟子了,所以孟子被稱為“亞圣”。這兩位人物,常常是孔孟并舉,孔孟之道并提,被視為儒學的代表人物,孟子被認為完全繼承了孔子的學說和觀點。他們的學術觀點,生活理念被認為毫無二致。事實是這樣的嗎?請看課文—孔孟。引出板書課題。
二、簡介作者
(投影以下文字資料,并配以朗讀。也可不要配音朗讀。課堂教學時由教師或學生讀)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少“貪且賤”及長,做過“委吏”(會計)和“乘田”(管畜牧)等事。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F(xiàn)存《論語》一書,記有孔子的談話以及孔子與門人的問答。
孟子:(約前372—前289)戰(zhàn)國時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東南)人。受業(yè)于子思的門人。一度任齊宣王客卿,因主張不被采納,退而與弟子萬章等著書立說。他被認為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
三、研習課文
導讀第一自然段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從哪里可以看出人們總認為孔孟是一體的?(形影相隨,孔稱“至圣”,孟稱“亞圣”,孔有《論語》,孟有《孟子》,孔主張“成仁”,孟主張“取義”—總之,從兩人“尊號”、著述、主張方面,都印證了這一點—形影相隨,孟隨孔,有孔則有孟。)(板書:形影相隨)
2.那么,真的是如影相隨,孔孟一體嗎?
。ㄓ纱艘粏枺瑢氲诙、三、四自然段的閱讀)
導讀二、三、四自然段。
1.請同學迅速閱讀這三個自然段,教師要分以下幾個方面—生活、人性、人際。學生按課文內容找出答案。教師將答案以板書形式列出。
2.通過以上列舉分析,我們清楚了,雖然我們張口就說“孔孟之道”,實際上“孔”“孟”除了有許多相同的地方之外,兩人還各有其“道”—主張見解并不完全相同。文章的深刻就在于此,作者并不停留在表象上,而是引導我們深長思之,產生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導讀五——十一自然段。
1.這七個自然段落,集中分析了孔孟不同的原因。請同學看一下,個性不同是二人主張不同的原因嗎?(是,又不是。因為作者明確指出“不能說……無關”,能解讀這個句式,就是有關的意思。但作者用了上述句式,表達“有關”的成份就壓到了最低點,實際上作者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有關,但關系不大,基本無關,另有原因在。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ǎ1)相去兩百年,中國局勢,已起了很大變化;(2)此一時,彼一時)
2.孔子時代社會特點是什么?(雖有戰(zhàn)事,但不足以造成全社會的動蕩;禮的約束力雖不太大了,但仍有影響;孔子認為“克已復禮”可行)——板書:社會相對寧靜。
3.孟子時代社會特點是什么?(時代動亂,國君草菅民命,孟子認為,恢復過去是不可能了,要改弦更張)板書——社會十分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