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科學教案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積極動腦的習慣
2、通過比較,能夠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蘋果、桔子的特征
3、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蘋果、桔子若干;水果刀一把,盤子一只(內(nèi)盛切好的蘋果桔子),小布袋一只、記錄蘋果、橘子顏色,軟硬程度,形狀,味道的表格兩張。
活動過程:
1、出示“水果客人”,讓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
2、引導幼兒觀察水果,說出它們的外部特征。
師:小朋友們真棒,都認識他們,一個是蘋果寶寶,一個是桔子寶寶。我們拍拍手歡迎它們。
師:(教師拿出蘋果)我們先和蘋果寶寶打聲招呼。
師:蘋果寶寶你好。
師:我請小朋友說說蘋果寶寶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
師:蘋果寶寶愛漂亮,它穿著紅顏色的衣服。
師: 那誰來告訴我,蘋果寶寶是什么形狀的?
師:蘋果寶寶是圓形的。
師:蘋果寶寶真漂亮。小朋友想不想摸摸蘋果寶寶?
師:那現(xiàn)在請小朋友去摸摸你面前的蘋果寶寶,摸完后你告訴我有什么感覺?是 硬硬的還是軟軟的?
師:你摸了蘋果姐姐后有什么感覺?
師:蘋果寶寶摸上去硬硬的。
出示表格,教師總結蘋果寶寶的外形特征:蘋果寶寶穿著紅顏色的衣服,長得圓圓的,摸起來硬硬的`。
師:我們認識了蘋果寶寶,我們再來認識桔子寶寶。
師:(教師出示桔子)那桔子寶寶穿了什么顏色的衣服?
師:桔子寶寶穿了黃顏色的衣服,也很漂亮。那它是什么形狀的呀?
師:桔子寶寶也是圓形的。那你們也來摸摸桔子寶寶,告訴我你們摸完后有什么感覺呀?
出示表格,教師總結桔子寶寶外形特征:桔子寶寶穿著黃顏色的衣服,長得也圓圓的,摸起來軟軟的。
3、游戲:摸水果,增強幼兒對蘋果桔子的外部特征的感知。
師:桔子寶寶和蘋果寶寶告訴我它們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老師把它們兩個藏在袋子里。小朋友把手伸進袋子里摸其中一個水果,猜出它是誰,然后拿出來看看,是不是你說的這個水果。
師:我先來玩一玩,恩,我摸到的是蘋果寶寶,因為我覺得它摸起來硬硬的。我來看看是不是?
。ń處熣埲剿膫小朋友上來摸一摸,猜一猜,猜錯了再給一次機會,要求說出為什么你覺得摸的是蘋果寶寶或者是桔子寶寶)
師:小朋友真棒,一摸就能知道到底是蘋果寶寶還是桔子寶寶。
4、引導幼兒觀察水果的內(nèi)部特征。
師:我們從外表上都認識了它們,現(xiàn)在我們把它們切開來,看看它們里面是什么樣子的?
。1)教師切開蘋果讓幼兒分別觀察蘋果的內(nèi)部結構。
師:蘋果的肉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蘋果的中間有黑色的籽兒。
(2)將桔子的皮剝開,讓幼兒觀察桔子的內(nèi)部結構。
師: 剝開桔子的皮,里面是一瓣一瓣的肉。
師:我們再來嘗嘗他們的味道怎樣?
5、品嘗水果。
。1)將切好的蘋果片和桔子瓣讓幼兒品嘗,并說說蘋果與桔子味道是什么樣的?它們有什么不同?
師;蘋果吃起來甜甜的。桔子吃起來也甜甜的有點酸酸的。
出示表格,填寫桔子寶寶和蘋果寶寶的味道,蘋果寶寶甜甜的,桔子寶寶有點酸。
(2)教師將幼兒眼睛蒙住后, 讓幼兒來品嘗水果,然后請他們說一說吃的是什么水果。
師:現(xiàn)在我來和大家做一個游戲,我把你們的眼睛蒙住,給你們吃一樣水果,看看到底小朋友能不能猜出你吃的是蘋果寶寶還是桔子寶寶?
6、活動結束:告訴幼兒多吃水果有利身體健康
(1)啟發(fā)幼兒說說秋天還有哪些水果。
(2) 師:水果里營養(yǎng)很多,多吃水果對我們小朋友的身體很好,會張得壯壯的。今天我們小朋友認識了蘋果寶寶和桔子寶寶,還嘗了他們的味道。真好吃。可是我們班上的小朋友還沒嘗到呢,我們現(xiàn)在快把這些水果寶寶拿到自己班上去,讓其他小朋友也嘗嘗吧。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會經(jīng)常接觸到一些帶蓋的瓶子和盒子,小班幼兒已有了打開常見蓋子的初步經(jīng)驗,但他們的動手能力還比較欠缺,尤其對一些特殊的蓋子往往感到無從著手。
近階段我們正在開展《娃娃家》的主題活動,平時幼兒常常喜歡模仿爸爸媽媽做飯、喂寶寶吃東西等,在擺弄操作各種物品中自得其樂。小班幼兒一般是通過操作擺弄的方式來了解、探索周圍事物的,為此有意識地為幼兒提供了各種不同的瓶子和盒子,讓幼兒自主探索和嘗試。
為了幫助幼兒分享、交流開啟各種蓋子的經(jīng)驗,以“收到一個大禮物盒”來引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在游戲情景中引導幼兒認識、感知、討論、操作、了解瓶子和盒子的多種開啟方法,把如何打開蓋子的經(jīng)驗積累融入在了寬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寓教于樂,寓教于趣,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分享和積累了打開各種蓋子的經(jīng)驗,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蓋子,樂意用語言簡單表述。
2.通過活動體驗打開蓋子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
了解開蓋子的常用方法:擰、拔、解搭扣等。
難點:
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嘗試打開蓋子。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的帶蓋瓶子和盒子,內(nèi)裝“小禮物”(數(shù)量略多于幼兒人數(shù))。
2.易拉罐的旺仔牛奶
3.大禮物盒
過程與指導:
(一)用各種方法打開“禮物”
1.引導語:“今天黃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份禮物,就是你桌上的'瓶子和盒子。它們有一個共同點!什么地方相同呢?(都有蓋子)老師在每個禮物里面都藏了一樣神秘的小東西!你來猜猜看里面會是什么?(幼兒猜想)你想不想得到它?(想)請你挑一個你喜歡的瓶子或盒子自己試試,打開它,看看里面到底藏的是什么?”
2.幼兒嘗試打開各種蓋子,觀察引導
·引導語:“你可以告訴好朋友,你是用什么方法打開蓋子的?”
·觀察要點:幼兒的情緒狀態(tài);幼兒打開蓋子的方法;是否愿意與同伴交流等。
3.交流分享:
·引導語:“你得到了一份什么禮物?禮物里面藏著什么?你是用什么辦法打開蓋子的?”
·小結:我們小朋友真聰明,會用拉、轉(zhuǎn)、抽、按、掰等辦法打開各種各樣的蓋子。(邊講邊通過手勢幫助幼兒理解)
。ǘ┩卣关S富經(jīng)驗
1.引導語:“老師在這里還準備了一份超級大禮物,看看是什么呀?”(出示大禮盒)里面有小朋友愛喝的旺仔牛奶,可是它們都被鎖在這個大箱子里面了,有沒有小朋友力氣很大,可以幫老師打開它?
·請1-2位幼兒嘗試,并幫助幼兒總結:要把箱子兩邊的搭扣解開,才能打開蓋子。哇!蓋子打開了!里面有好多好多旺仔牛奶呀!小朋友想不想要啊?(想)
2.引導語:“剛才我們嘗試了許多種打開蓋子的方法,可是呢,旺仔牛奶的蓋子很特別,有沒有小朋友打開過。俊保ㄕ堥_過的小朋友演示),教師幫助總結:要先找到旺仔牛奶的小耳朵,然后拉住耳朵用力往上拉。
·引導語:“**真能干,小朋友們也一起試試吧!但是要注意了,開下來的蓋子一定要放到中間的點心盆里面,不要劃到手!”
·引導語:“我們一起來喝旺仔牛奶吧!跟你的好朋友的杯子輕輕的碰一下,一起來干杯!”
小結語:“今天我們小朋友真聰明!會打開各種各樣的蓋子,回家以后大家再去找找還有哪些有趣的蓋子,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打開,然后來告訴大家,好嗎?”
活動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會經(jīng)常接觸到一些帶蓋的瓶子和盒子,小班幼兒已有了打開常見蓋子的初步經(jīng)驗,但他們的動手能力還比較欠缺,尤其對一些特殊的蓋子往往感到無從著手。針對這一特點我組織了這節(jié)科學活動。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基本掌握了多種蓋子的開法,但活動中實物刺激太多,幼兒的注意力被美食轉(zhuǎn)移了,忽略了自己是怎么打開蓋子的,致使語言表達不夠。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一定吸取本次活動的經(jīng)驗,讓幼兒更好的吸取知識!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最近,我班新添置了一些游戲棒,彩色的木棒一下子就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幼兒在玩的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除了游戲棒傳統(tǒng)的玩法以外,他們還玩出了拼圖、疊高、搭建等新玩法。一次,我發(fā)現(xiàn)班上一個叫崔雨軒的小男孩正試著把一根木棒豎起來,因為游戲棒比較細,他嘗試了許多次都沒有成功,但他的行為卻啟發(fā)了我,讓我萌生了設計一堂科學探索活動《讓彩棒站起來》的念頭。
以一個成人的知識與經(jīng)驗來說,崔雨軒小朋友想把一根這么細的木棒豎立起來的話,顯然是很困難的,但是用三根同樣的棒子嘗試“三角撐”,木棒的卻是可以豎立起來的。而且“三角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廣泛,比晾衣架,麥克風架、房屋建造時的樓梯,農(nóng)民種植蔬菜時搭的.架子,固定新種植的高大樹木都要用到它,甚至現(xiàn)在最先進的登山鞋都用到了“三角撐”。當然幼兒沒有必要去弄清“三角撐”的原理,因為這太深奧了,它包含了幾何、物理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大人尚不一定完全能弄清楚,何況是五、六歲的孩子呢?因此,把我設計意圖放在了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現(xiàn)象這一點上,使他們在探索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初步了解“三角撐”在我們周圍生活中的用途。
大班科學活動《棒子豎起來得秘密》就這樣產(chǎn)生了,在實踐中,為了減輕幼兒操作上的難度,提高幼兒的成功率,我在桌上攤放了臺布,并且用一次性木筷自制成彩色木棒代替了原來的游戲棒,效果還算比較好。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玩棒的過程種嘗試用“三角撐”的方法架起木棒。
2、初步引導幼兒用統(tǒng)計的方法記錄操作過程和結果。
3、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小組合作能力以及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1、彩色木棒若干(用一次性筷自制)、臺布5塊
2、統(tǒng)計表5張
活動過程:
一、自由玩棒
1、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彩棒,看誰玩的方法多,方法好。
。ㄓ變鹤杂赏姘,教師參與)
2、提問:剛才你是怎樣玩棒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兒講述)
二、想辦法豎棒,并記錄(統(tǒng)計表附后)
1、導語:小朋友玩棒的方法可真多,現(xiàn)在請你們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東西幫助,彩棒能夠站起來嗎?(幼兒自由討論)
那你們就去試一試,然后把你嘗試的方法和結果記錄在這張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
2、幼兒嘗試、操作,并記錄
3、分組匯報
導語:你們讓彩棒站起來了嗎?用了幾根彩棒?
三、再次嘗試,啟發(fā)幼兒用“三角撐”方法架起彩棒。
1、教師啟發(fā)幼兒用三根彩棒互搭豎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撐物,把彩棒豎起來。
導語:請你們試著用三根棒架起來的方法,讓它們站起來,并把這次的結果記錄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
2、幼兒操作,教師參與。
四、展示記錄表,討論活動結果,引出其生活用途。
1、展示五組記錄表,幼兒分組匯報。
2、小結,引出其生活用途
導語:小朋友真棒,不用任何東西幫助,就讓彩棒站起來了,工人叔叔把這種方法叫做“三角撐”。這種方法在我們的生活中用到的地方可多啦,比如麥克風、照相機的架子,晾衣架,農(nóng)民伯伯種蔬菜時搭的架子,新種的高大的樹木要用“三腳撐”的方法幫它鞏固,就是在蓋高樓的時候也要用到這種方法。
五、活動延伸:
1、繼續(xù)探索、嘗試各種讓彩棒站起來的方法。
2、尋找、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三角撐”。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精選)科學教案07-26
科學教案【精選】07-29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0
(精選)科學教案08-31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28
[精選]科學教案08-1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