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欧美国产精品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b id="w545d"><legend id="w545d"></legend></b>
<blockquote id="w545d"></blockquote>
    1. <thead id="w545d"></thead>
        首頁 申請書推薦信邀請函通知工作總結工作計劃策劃書工作報告合同演講稿職業(yè)規(guī)劃
        當前位置:98158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9-04 10:21:13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薦】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薦】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計量單位的重要意義.

          2.復習長度、面積、體積、質(zhì)量、時間單位.

          3.復習各種計量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匯總整理學過的計量單位,牢固掌握各種計量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掌握各種計量單位的實際大小及進率,正確使用計量單位.

          教學步驟

          一、直接導入.

          提問導入:同學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用了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歸納:我國從1990年起廢除原來的計量單位,采用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目的是為了便于國際交流,擴大開放,不斷發(fā)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經(jīng)濟.因此,我們要認真學好有關計量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整理和復習量的計量.(教師板書課題)

          二、歸納整理.

         。ㄒ唬﹩l(fā)學生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量的計量?

          教師板書:

          長度 質(zhì)量 時間

          面積

          體積(容積)

         。ǘ⿵土曢L度、面積、體積單位及進率.

          1.啟發(fā)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每個長度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啟發(fā)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每個面積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

          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討論:相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么都是100?

          師生歸納:面積單位是根據(jù)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就是100.

          3.啟發(fā)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體積(容積)單位有哪些?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思考: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0?

          教師說明:面積單位體積(容積)單位都是依據(jù)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體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在實際計量時做到準確無誤.

          4.練習.

          (1)在( )里填上適當?shù)挠嬃繂挝幻Q.

          一枝鉛筆長176( ) 一個籃球場占地420( )

          一張課桌寬52( ) 一個火柴盒的體積是21( )

          一間教師的面積是48( ) 一種保溫瓶的容量是2( )

         。2)一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它的棱長是多少?它的每個面的面積是多少?

         。3)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木塊堆成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需要多少塊?把這些小正方體木塊排成一行,有多長?

          (三)復習質(zhì)量單位.

          1.啟發(fā)學生回憶:學過的質(zhì)量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并填寫下表)

          2.練習.

         、10麻袋大米約1( )

         、趌個雞蛋約6.5( )

         、1棵白菜約2.5( )

         、1名六年級學生體重是40(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學習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23、24頁。

          學習目標:

          1.我能理解什么是質(zhì)數(shù)和合數(shù),掌握了判斷質(zhì)數(shù)、合數(shù)的方法。

          2.我知道100以內(nèi)的質(zhì)數(shù),記住了20以內(nèi)的質(zhì)數(shù)。

          3.我能在自主探究中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時暢所欲言。

          學習重點:

          能理解質(zhì)數(shù)、合數(shù)的'意義,正確判斷一個數(shù)是質(zhì)數(shù)還是合數(shù)。

          學習難點:

          用恰當?shù)姆椒ㄕ页?00以內(nèi)的質(zhì)數(shù);會給自然數(shù)分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

          1.互動分享收獲。

          2.質(zhì)疑探討。

          3.試試身手:第23頁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利用課本24頁的表格,用恰當?shù)姆椒ㄕ页?00以內(nèi)的質(zhì)數(shù),做一個質(zhì)數(shù)表。

          2.展示、交流:你們是怎樣找出100以內(nèi)質(zhì)數(shù)的?

          3.小組討論:(1)有沒有最大的質(zhì)數(shù)或合數(shù)?(2)根據(jù)因數(shù)的個數(shù),可把非零自然數(shù)分成哪幾類?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很快熟記20以內(nèi)的質(zhì)數(shù)。

          5.獨立思考:

          (1)是不是所有的質(zhì)數(shù)都是奇數(shù)?(2)是不是所有的奇數(shù)都是質(zhì)數(shù)?

          (3)是不是所有的合數(shù)都是偶數(shù)?(4)是不是所有的偶數(shù)都是合數(shù)?

          6.組內(nèi)交流。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9頁例5、練一練,練習二第5~9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jù)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學會計算圓柱形容器的容積,井能應用于實際求出所容物體的重量。

          教學重點:

          計算圓柱形容器的`容積。

          教學難點:

          根據(jù)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求下列圓柱的體積(口答列式)。

          (1)底面積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徑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徑2分米,高3分米。

          追問:圓柱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板書:V=Sh)

          2.復習容積。

          提問:什么是容積?它與物體的體積有什么區(qū)別?我們是按什么方法計算容積的?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圓柱的體積計算,知道了容積和容積的計算方法。這節(jié)課,就在計算圓柱體積的基礎上,學習圓柱的容積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出示例5,讀題。提問:這道題求什么?你能計算它的容積嗎?請大家仔細看一下題目,解答這道題還要注意些什么?(統(tǒng)一單位或改寫體積單位,取近似數(shù))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樣求的。同時注意是怎樣統(tǒng)一單位和取近似值的。

          2.新課小結。

          提問:求圓柱形容器的容積要怎樣計算?如果知道圓柱底面的半徑或直徑,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做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指名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結合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口答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提問:第(1)題怎樣想?求出了容積怎樣求第(2)題?為什么?

          4.做練習二第9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并讓學生說既怎樣想的。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二第7、8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二第5、6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學 科 數(shù)學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和筆算,以及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在解決問題中進一步體會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的特點,提高學生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的能力。

          教學重點: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xiàn)

          1.口算。

          40×20 300×8 10×70 50×80

          70×50 63×10 9×200 400×6

          教師用出示題目,讓學生快速說出得數(shù),隨機抽取幾題指名學生說說口算方法。

          2.根據(jù)13×2=26,快速說出以下算式的得數(shù)。

          130×2 13×200 130×20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2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

          指名上臺板演,說說計算方法,展示正確的書寫格式及得數(shù)。

          2.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3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先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找出有聯(lián)系的兩個條件,說說可以先算什么。

          讓學生獨立列式,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4、5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理解題意。

          提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

          學生計算,集體交流算法。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提問:你能找出有聯(lián)系的條件嗎?想想它們能算什么?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評講時展示不同的解題方法,并指明說說每道算式表示的意義。

          2.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7題。

          學生讀題,列式解答,集體交流。

          3.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8題。

          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看懂圖意。

          提問:要求“買5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必須知道什么條件?怎么求?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獲得了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yè)

          第一單元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課題:復習 第 8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以及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2.通過復習,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熟練地掌握口算的方法以及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知識系統(tǒng)整理

          提問:第一單元即將結束,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引入:這節(jié)課我們將通過系統(tǒng)地整理,復習這一單元所學的知識。

          二、查漏補缺訓練

          1.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1題。

          讓學生先口算,再說說口算方法。

          師小結:

         。1)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計算時先算0前面的數(shù)的乘積。然后數(shù)一下兩個乘數(shù)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再在這個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2)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用一位數(shù)分別去乘兩位數(shù)中的每一位,并注意進位。

          2.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2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指名上臺板演。

          教師要通過具體的計算引導學生歸納出:

         。1)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對齊,先用第一個乘數(shù)的每一位數(shù)去乘第二個乘數(shù)的個位數(shù)字,所得積的末位對齊乘數(shù)的個位;再用第一個乘數(shù)的每一位數(shù)去乘第二個乘數(shù)的十位數(shù)字,所得積的末位對齊乘數(shù)的十位。最后把兩個積加起來。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引導:計算時,你通常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錯誤,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3題。

          指名估算,并引導學生回憶估算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數(shù)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數(shù)來算。一般是先找出兩個乘數(shù)的近似數(shù),再把這兩個近似數(shù)相乘。

          將全班分成四大組,每組完成一題,再互相檢驗,看看和估算的結果是否接近。

          4.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8題。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明確表格填寫的'要求。

          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比較,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10題。

          (1)出示第一組題,先讓學生計算,再組織對比,交流上下兩題之間的聯(lián)系。

         。2)出示第二組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組織對比上下兩題之間的聯(lián)系。

         。3)出示第三組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交流上下兩題的聯(lián)系。

          6.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11題。

         。1)出示第一組題,組織學生觀察題目,得出規(guī)律并填空。

          歸納規(guī)律:當?shù)诙䝼乘數(shù)分別是3的1倍、2倍、3倍……時,積分別是111、222、333……

          (2)出示第二組題,組織學生觀察題目,得出規(guī)律并填空。

          歸納規(guī)律:當?shù)诙䝼乘數(shù)分別是7的1倍、2倍、3倍……

          三、綜合運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4題。

          出示表格,讓學生算一算、填一填,再說說表中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得出:單價×數(shù)量=總價

          2.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5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讀懂題意。

          引導學生匯報交流:不可能是第一種,第一種是48元,48×19大約是1000元,超過800元,可能是第二種38元的籃球,38×19大約是800元,且低于800元,第三種是28元,28×19大約是600元,不需要付800元,所以是第二種籃球。

          追問:買籃球一共要用多少元?應找回多少元?

          3.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7題。

          讓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并說說要求“電視機多少臺”需要先求什么。

          4.完成教材第17頁“復習”第12、13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理解題意。

          引導:先確定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找出有聯(lián)系的兩個條件,想想可以算出什么,再進行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評講。

          5.完成教材第17頁“復習”第15題。

          讓學生先根據(jù)學過的方位知識,弄清圖中幾處地點的相應位置關系。然后再根據(jù)計算的結果在平面圖上指一指或畫一畫。最后全班交流,訂正。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第一單元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課題:有趣的乘法計算 第 9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中特殊數(shù)相乘所得得數(shù)的規(guī)律,并能初步運用這一規(guī)律進行一些計算。

          2.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通過比較,理解并掌握找規(guī)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觀察并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簡單規(guī)律的方法,并學會運用規(guī)律。

          教學難點:能利用所得的規(guī)律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同學們,在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發(fā)現(xiàn)這些有意思的規(guī)律。

          二、交流共享

          1.探究乘數(shù)是11的乘法計算。

         。1)出示題目:24×11 53×11

          談話:一個兩位數(shù)和11相乘的得數(shù)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我們先列式計算。

          學生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2 4 5 3

          × 1 1 × 1 1

          2 4 5 3

          2 4 5 3

          2 6 4 5 8 3

          提問:把積的每一位上的數(shù)和原來的兩位數(shù)相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和小組內(nèi)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匯報:

         、24×11=264,所得的積的個位上的數(shù),與原來兩位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一樣,是4;積百位上的數(shù),與原來兩位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一樣,是2;積十位上的數(shù),等于原來兩位數(shù)個位與十位上數(shù)的和,是2+4=6。

         、53×11=583,所得的積個位上的數(shù),和原來兩位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一樣,是3;積百位上的數(shù),與原來兩位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一樣,是5;積十位上的數(shù),等于原來兩位數(shù)個位與十位上數(shù)的和,是5+3=8。

         。2)引導學生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猜測62×11的積。

          提問:猜一猜62×11等于幾?

          追問: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請用豎式驗證一下。

          師小結:兩位數(shù)與11相乘,積的規(guī)律可以概括為“兩頭一拉,中間相加”。

          (3)出示題目:比一比,看誰算得快。

          23×11 16×11 43×11

          讓學生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快速地說出答案。

         。4)出示題目:64×11

          提問:試著算一算,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追問: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再問:為什么百位上的數(shù)“6”變成“7”,多了1是從哪里來的?

          (5)試一試:59×11 67×11

          2.小結:一個兩位數(shù)與11相乘時,可以把這個兩位數(shù)的十位上的數(shù)字寫在積的百位上,個位上的數(shù)字寫在積的個位上,再把兩個數(shù)字之和寫在積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數(shù)如果滿10,要向百位進1。

          3.提問:你能出一些像這樣的算式考考大家嗎?

          學生出題,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三、反饋完善

          1.探究兩個乘數(shù)十位相同,個位相加是10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法。

         。1)出示題目:22×28 35×35 56×54

          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在小組交流說說算式里的兩個兩位數(shù)的特點。

          引導:像這樣的算式,老師能直接算出得數(shù),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驗證老師的計算是否正確。

          學生列豎式計算,教師板書相應過程。

         。3)你隨便出這樣的算式老師還能一下子說出得數(shù)。

          讓學生試著出題。

         。4)追問:究竟這里面藏著什么秘密呢?觀察這些得數(shù),它們有什么特點?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教師小結:當兩個兩位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相同,個位上的數(shù)之和為10時,它們的乘積的末兩位等于兩個乘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相乘,積的末兩位前面的數(shù)等于十位上的數(shù)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積。

          2.試一試。

         。1)先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shù),再用豎式計算驗證。

          15×15 43×47 69×61

         。2)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shù),并比較每組的兩道題,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和同學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3.讓學生同桌互相出題,寫兩道這樣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說出得數(shù)。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

          口算乘法、除法、筆算乘法、除法。(課本第112頁的第2、3、4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問題,并通過反思進行自己正。

          2、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提高計算能力,達到計算熟練,實現(xiàn)本學期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宣布本節(jié)課復習內(nèi)容。

          二、基本練習

          1、口算練習。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1)直接說出答案。 (回答語句要說完整)(2)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2、估算練習。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l)直接說出答案,學生回答語句要完整。

         。2)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梢园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時,不一定都把被除數(shù)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數(shù)。)

          3、筆算練習。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l)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2)匯報結果,說一說計算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結合題目,歸納出注意點:乘法計算中:(1)要注意進位問題;(2)要注意積的書寫位置。

          除法計算中: (1)商的書寫位置;(2)除數(shù)與商的積的書寫位置(數(shù)位對齊);(3)被除中間有O的除法計算;(4)商的中間,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識梳理

          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說一說在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和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中,你都學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進行交流后、回答、教師板書:因數(shù)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筆算、筆算乘法、進位筆算、被除數(shù)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有余數(shù)的除法及驗算。

          計算:856÷7 2309÷3 2832÷4

          四、課堂活動

          1、計算2346÷5并驗算

          要求:先觀察題目,判斷商是幾位數(shù)。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獨立計算。匯報結果,并說一說除法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驗算中,要注意什么?

          2、課本第112頁的第2、3、4題。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8和9的加減法。

          2、指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

          教學重點:

          學會8和9的加減法。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時間: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情境圖,說說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二、提出問題,討論

          1、觀察圖提出問題。

          2、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3、分小組交流算法。

          三、畫一畫

          1、同桌兩人一組,一人涂色,一人記錄算式。

          2、組織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四、練一練

          1、說一說,填一填,先學生獨立填寫,再指名回答,并說出這樣列的理由。

          2、口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3、湊成9,先指導學生看明白題目的.意思,再連一連,同桌檢查連好的結果。

          五、拓展練習,數(shù)學故事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猜一猜八戒吃了幾塊西瓜,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師巡回指導。

          六、課外延伸

          放學后,想一想寫一寫有關8和9的加減法算式,能寫幾個就寫幾個。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61~62頁練習十四第6、9、10、11、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過估算步驟的推導,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能正確進行口算,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促進思維條理化。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積淀數(shù)學意識;人人參與口算,使學生佯稱積極動腦、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6題。

          比一比,那組摘得多?

          2、練習十四第9題:奪紅旗小游戲。

          以小組為單位,按箭頭號所指的方向開始計時。請優(yōu)勝組代表說一說你怎樣估算的。

          3、練習十四第12題。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二、估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7題。

         。1)出示統(tǒng)計表,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練習十四第8題。

         。1)理解題意。

         。2)小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估算結果。

         。3)全班交流。

          3、練習十四第11題。

         。1)指導看圖,弄清題意。

         。2)獨立完成。

         。3)組織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通過練習,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一、情境鋪墊,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我們來猜個謎好嗎?

          生(齊):好。

          師:有一種球,它不用手玩,用腳踢,能猜出它是什么球嗎?

          生(齊):足球。

          師:今天老師就帶你們?nèi)タ匆粓鲎闱虮荣。(出示掛圖)

         。ê喸u:以小朋友感興趣的猜謎活動導入新課,即消除了學生的緊張心理,把學生的心由激烈的課前玩耍狀態(tài)收回到課堂,又使他們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即將開始的新的認知活動之中。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被提了起來,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教學開端。)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課

         。ㄗ屔屑氂^察掛圖)

          師:小朋友們,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在踢球。

          師: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齊):10人。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一個一個數(shù)出來的。

          生2:掛圖左邊有6人,右邊有4人,合起來是10人。

          生3:穿橙色衣服的有6人,綠色衣服的有4人,合起來是10人。

          師:你們可以根據(jù)我們以前學過的8、9的解題規(guī)律寫出關于10的四道算式嗎?

          生:6+4=10 , 4+6=10 ,10-4=6,10-6=4。

         。ê喸u:充分利用學生的有意注意,直觀入手,借助形象的掛圖使學生投入到積極思維之中,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用以前所學的8、9的加、減算理很順利地得出關于10的加、減的四道算式,更進一步感受加、減算式間的聯(lián)系,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審美情趣。)

          師:除了這個問題,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生1:一個戴帽子,9個沒戴帽子,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得到:1+9=10,9+1=10。

          生2:有10個小朋友, 6個小朋友在左邊,有多少個小朋友在右邊?得到:10-6=4。

          生3:10個小朋友,有4個小朋友穿綠色衣服,其余小朋友穿橙色衣服,穿橙色衣服的小朋友有多少人?

         。ê喸u:由淺入深,憑借掛圖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教學內(nèi)容、開放的教學空間,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自由的教學環(huán)境,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索,和學生一起觀察,一起討論,教學相長,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自由度,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著裝異同、是否戴帽]、提出新問題,并解決新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探索新知意識,讓每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從踢足球上我們就可以解決這么多問題,那你能幫書上這個小女孩嗎?

          生(齊):能。

          2、教學試一試。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P55面,桌子上是這個小女孩拋花片得到的結果,你能根據(jù)她拋的結果(7個正面帶花的,3個反面),列出4道算式嗎?

          生:3+7=10,10-3=7,7+3=10,10-7=3。

          師:真棒!表揚他。(生齊鼓掌)(師獎勵星圖片)

          師:既然小朋友能幫助書上小女孩解決好這一題,老師想你們自己動手拋也會做的很好,是不是?(讓學生拋花片,寫四道算式,在組內(nèi)互相交流)

          師:有誰來說一說你拋花片的情況,你列的算式是怎樣的?

          生1:帶花的一面有8個,不帶花一面有2個。算式是:

          2+8=10,8+2=10,10-2=8,10-8=2。

          生2:帶花的一面有7個,不帶花一面有3個。算式是:

          3+7=10,7+3=10,10-3=7,10-7=3。

          生n:帶花的一面有5個,不帶花一面也有5個。算式是:

          5+5=10,10-5=5。

          師:你為什么只寫出兩道算式呢?

          生n:(沉默)

          師:哪位同學能夠幫他回答這個問題呢?

          生:因為兩個加數(shù)都是5,調(diào)換它們的位置,還是一樣,所以只能寫出兩道算式。

          師:其他小朋友同意他的觀點嗎?

          生(齊):同意。

          師:老師也同意他的看法。

         。ê喸u:程老師根據(jù)活潑好動是小孩子的天性這一心理特點,讓小朋友用看得見、摸得著、直觀性強、感興趣的拋花片來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啟迪他們的求知欲。依據(jù)拋花片的結果列算式,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根據(jù)同學們拋的不同結果,列出不同的算式,有助于新授知識的伸展和學生思維發(fā)展。提問時注意了學生有條理地一組一組地說,篩選出特殊情況5和5、10和0,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中教師始終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教育理念。)

          三、鞏固練習

          師: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生(齊):好。

          師:我出1。(拍手2次)

          生:我出9,1和9合成10。

          師:今天老師還請來了兩個小客人,它們就是小老鼠和大象(出現(xiàn)戴頭飾的小朋友),它們也來做數(shù)學題,(老鼠出8,大象出2,說出兩道和是10的加法算式,2+8=10,8+2=10。)老師想請同桌的小朋友和老鼠、大象比一比,你們還可以出哪兩張數(shù)字卡片使它們合起來等于10呢?(同桌互相出卡片,說得數(shù)是10的算式)

         。ê喸u:當戴著老鼠和大象頭飾的小朋友出現(xiàn)時,同學們學習的熱情更加高漲。程老師讓同學們合作出卡片,合成10,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問題的意識,感知和是10的算式的五彩繽紛。從課堂熱烈的場面,能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學習是快樂的、有成效的。)

          2、幫小白兔順利回家

          師:現(xiàn)在小白兔遇到了一個難題,它不能順利回家了,(出示掛圖),你能幫幫小白兔,讓它順利回家嗎?

         。◣熣f算式,生口算得數(shù))

         。ê喸u:本來很枯燥的計算變成了幫小白兔回家,小朋友們都變成了樂于助人的小公民,這樣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數(shù)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小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

          3、P56第3題

          師:既然小朋友能這么快幫小白兔回到家,相信下面的題目也不會難倒你。(師以卡片形式出示口算題,一張接一張出現(xiàn),生按坐的位置不同,開火車口答。)

          4、師:下面老師想請小朋友也來幫幫小蜜蜂,它找不到它們要采的花蜜了。記住這里每只小蜜蜂都有它要采的花朵,老師相信聰明細心的你,一定能很快地幫助每只小蜜蜂完成任務的。(用線連一連)

         。ê喸u:這兩題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使學生由初步掌握列式計算提升到熟練口算,體現(xiàn)知識掌握的循序漸進性特點。從學生那自信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學生的活力和產(chǎn)生的成功感。利用開火車這種游戲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從答對讓別的同學點頭,答錯遙頭也體現(xiàn)了程老師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5、師:小朋友們的表現(xiàn)的真棒!很快幫助小蜜蜂找到了要采的花蜜,F(xiàn)在小松鼠和小猴也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它們也給小朋友們出了數(shù)學題,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ㄍ队俺鍪绢}目)

          師:數(shù)一數(shù)它們各有多少?誰能用算式來比較它們的多少呢?

          生:小松鼠有8只,小猴有6只,小松鼠比小猴多2只,小猴比小松鼠少2只。算式:8-6=2。

          師:我們一起來說一遍,好不好?(生齊答)

          師:那小雞和小鴨怎么比較呢?

          (讓生獨立完成。)

         。ê喸u:使學生初步感知多幾、少幾的含義,引導學生理解每次是誰和誰比,初步理解結果的不同,對結果的表達也不同,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教育理念,也為以后學習比多、比少應用題埋下了伏筆。)

          6、師:下面還有一道難度稍大的題目,你們怕不怕?

          生(齊):(不怕。

          師: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生:好。

          師:你能說出一些和是10的加法算式和一些10減幾的減法算式嗎?

          生:

          (簡評:注重養(yǎng)成學生獨立思考、多思善想的個性品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發(fā)展空間理念。既和前面的踢足球、拋花片、幫小白兔回家相呼應,又由形象到抽象地總結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

          四、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課本P56第3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目標,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存的變量。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目標,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存的變量。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課前預習

          1、預習書18頁內(nèi)容,嘗試回答書上的問題

          2、找一找其中的變量,想一想它們之間有沒有關系?如果有,有怎樣的關系?

          3、仔細看書,看看哪些關系能夠用式子表示?

          二、課堂展示

          活動一:觀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

          觀察表中所反映的內(nèi)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兩個量?觀察后請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發(fā)生變化?

          3、說一說小明10周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小結:小明的體重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2—6歲和6---10歲是體重的增長高峰。說明這兩個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

          4、體重一直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嗎?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體重和年齡是一組相關聯(lián)的量。體重的增長是隨著人的生長規(guī)律而確定的。

          1、教育學生要合理飲食,適當控制自己的體重。

          活動二: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的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發(fā)生較大的變化。

          觀察書上統(tǒng)計圖:

          1、圖中所反映的兩個變化的量是哪兩個?

          2、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同桌兩人觀察并思考,得出結論后,記錄在書上,然后再在全班匯報說明。

          3、一天中,駱駝的體溫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時間范圍內(nèi)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么時間范圍內(nèi)駱駝的體溫在下降?

          5、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么關系?

          6、 駱駝的體溫有什么變化變化的規(guī)律嗎?

          活動三:某地的一位學生發(fā)現(xiàn)蟋蟀叫的次數(shù)與氣溫之間有如下的近似關系。

          1、 蟋蟀1分叫的次數(shù)除以7再加3,所得的結果與當時的氣溫值差不多。

          2、 如果用 t 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數(shù),你能用公式表示這個近似關系嗎?請你寫出這個關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你還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哪兩個量之間具有變化的關系?它們之間是怎樣變化的?四人小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選派代表請舉例說明

          4、 你還發(fā)現(xiàn)我們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中有哪些量之間具有變化的關系?

          三、反饋與檢測

          1、連一連,把相互變化的量連起來。

          路程 正方形周長

          邊長 購賣數(shù)量

          總價 行駛時間

          2、說一說,一個量怎樣隨另一個量變化。

          (1)一種故事書每本3元,買書的總價與書的本數(shù)。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長方形的長與寬。

          3、小明到商店買練習簿,每本單價2元,購買的總數(shù)x(本)與總金額y(元)的關系式,可以表示為:

          四、全課小結:今天我們研究的兩個量都是相關聯(lián)的。它們之間在變化的時候都具有一定的關系。下一節(jié)課我們將深入研究具有相關聯(lián)的兩個量,在變化時有相同的變化特征,這樣的知識在數(shù)學上的應用。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3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1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5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3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3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7-26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