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欧美国产精品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b id="w545d"><legend id="w545d"></legend></b>
<blockquote id="w545d"></blockquote>
    1. <thead id="w545d"></thead>
        首頁 申請書推薦信邀請函通知工作總結(jié)工作計劃策劃書工作報告合同演講稿職業(yè)規(guī)劃
        當前位置:98158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7-25 10:02:4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1、這節(jié)課是解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了四則運算及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guān)系和學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數(shù)知識(如:用字母表示數(shù),求未知數(shù)x)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

          2、這節(jié)課為后面學習解方程應(yīng)用題做了準備,為后面學習分數(shù)應(yīng)用題、幾何初步知識、比例等內(nèi)容時要直接運用,這節(jié)課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是本章節(jié)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

          學情分析

          1、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很感興趣,這對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2、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但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潛力。

          3、優(yōu)秀學生與學習困難生對方程的理解在思維水平上有較大差異。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圖例,進一步理解等式不變的規(guī)律,會用等式不變的規(guī)律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

          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并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進行數(shù)學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解方程。

          2、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理解等式的性質(zhì);掌握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什么叫解方程?

          2、前面,我們學習了兩個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等式的不變規(guī)律是什么?

          等式這些規(guī)律在方程中同樣適用嗎?

          今天我們就學習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來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課件例1。

          2、從圖中可以獲取哪些信息?圖中表示了什么樣的等量關(guān)系?

          要求盒子中有多少個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該怎樣列方程?我們怎樣解這個方程?

          3、探究怎樣解方程。

          利用天平讓學生進行探究,怎樣才能使天平左邊只剩下x,而且保持天平平衡?

         。ㄗ寣W生通過探究得出:從兩邊各拿走3個玻璃球,天平仍然平衡。)

          4、知識遷移。

          把剛才天平的做法用到方程上,也就是方程兩邊怎樣做,方程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ǚ匠虄蛇呁瑫r減去一個3,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板書+3—3=9—3

          x=6

          5、追問:左右兩邊同時減去的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數(shù)呢?

         。ㄒ驗榉匠虄蛇厹p去3以后,左邊剛好剩下一個x,這樣,右邊就剛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就是通過等式的變化,如何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一個x即可。)

          6、x=6帶不帶單位呢?讓學生明白x在這里只代表一個數(shù)值,因此不帶單位。

          7、x=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怎么驗算呢?同桌之間進行討論并驗算。(x=6是方程的解)

          8、學生練習:解方程(X+21=32 X+41=50)

          9、學生討論交流: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10、如果方程的兩邊同同時加上同一個數(shù),左右兩邊還相等嗎?為什么?

          11、學生嘗試解方程:X—3=9

          12、學生討論交流: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13、小結(jié):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1,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左右兩邊仍然相等。實際上是加了什么就減去什么,減了什么就加上什么,兩邊同時進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書寫的過程中寫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三、鞏固練習:

          1、填一填(出示課件)。

          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和運用等式不變規(guī)律1解決問題實際問題。

          2、書上“做一做”第1題(1)題

          3、鞏固嘗試:解方程(出示課件)。

          讓學生獨立完成會用等式不變規(guī)律1解方程,強調(diào)驗算。

          四、課堂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五、拓展活動:

          利用課余時間小組內(nèi)探究像32—X=10這類方程可以怎樣解?

          六、作業(yè)設(shè)計:

          練習十一第5題一二行,第6題一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34~35頁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學會解答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多少(少多少)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34+3=80+17=53+20=4+75=

          61+8=20+52=20+35=48+50=

          直接說出答案.

          2.導入新課.

          老師邊演示邊說明:老師的手里分別抓了一些花片,你知道老師哪只手抓得多一些?多多少?請你想一個辦法?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求兩數(shù)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求兩數(shù)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二.新授.

          1.操作:

          1)同學做抓花片游戲,排一排比一比哪種花片抓得多?多多個?

          2)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還有別的方法嗎?你是怎樣想的?

          3)引導學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從13個里面去掉8個,剩下的就是紅花片比藍花片多的`。用減法算。138=5.所以紅花多,多5個。

          同桌說說是怎么想的?

          4)再抓幾次比比看,誰抓得多,多多少個?(每次都要說出怎樣計算花片比另一種花片多多少個)

          2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說說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合唱隊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板書:2420=4

          集體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該怎樣解答.

          3.老師小結(jié):

          像這樣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題目物品們可以用減法計算,從較大數(shù)中去掉同樣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指名說說題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3)集體回答后說說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問?

          2.完成想想做做2

          1)指名說說題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3)集體回答后說說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問?

          3.完成想想做做3

          1)指名說說題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3)集體回答后說說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問?

          4.完成想想做做4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為什么這樣算?求美術(shù)組比航模組多多少人還可以怎么說?

          四.全課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多少(少多少?)的實際問題,想想像這類的問題該用什么方法解答?

          五.教學后記:通過圖文結(jié)合,能讓學生更直觀,學得輕松.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教學內(nèi)容: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米、厘米量,認識線段 量、畫線段。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能力點:1、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德育點:1、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6、養(yǎng)成認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1、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教學難點:1、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匯報量的結(jié)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jié)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jié)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A、數(shù),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么進行測量?(手腳)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長度。

          課后小結(jié):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4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米尺、軟尺。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能正確地列式解答不同類型的應(yīng)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解題能力。

          3、通過思考題的解答,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正確地解答連除應(yīng)用題;能正確地解答不同類型的應(yīng)用題。

          教學難點:能正確地解答不同類型的應(yīng)用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

          1、引入:我們學習了很多類型的兩步計算的應(yīng)用題,你們來說說都學了哪些呢?(生講師板:連乘、連除、除加、除減、乘加、乘減。)

          請小朋友來做做下面這幾道題是屬于哪種類型的。

          2、獨立做:

         。1)電視廠3個裝配小組裝配電視機3456臺,每個裝配小組有18人。平均每人裝配多少臺?

         。2)玩具廠每個人每小時制作6個于玩具,9個工人工作8個時可以制作多少玩具?

         。3)校辦工廠計劃每小時生產(chǎn)粉筆90盒,實際24小時生產(chǎn)粉筆2520盒。平均每小時比計劃多生產(chǎn)多少盒?

          獨立做、個別說想法

          小結(jié):都是不同的類型

          應(yīng)用題有這么多不同的類型,那么怎么做才使我做正確呢?(要讀題目、分析題目,想好了再寫不能亂列式。)

          二、對比練

          1、(1)6匹馬8天共吃草576千克,平均1匹馬1天吃草多少千克?

         。2)1匹馬1天吃草12千克,6匹馬8天共吃草多少千克?

          獨立做、個別匯報、比較兩題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一題是連除、一題是連乘。

          2、(1)玩具廠一月份12天生產(chǎn)積木9360盒,二月份比一月份每天多生產(chǎn)260盒。二月份每天生產(chǎn)積木多少盒?

         。2)玩具廠一月份12天生產(chǎn)積木9360盒,三月份比一月份每天少生產(chǎn)260盒。三月份每天生產(chǎn)積木多少盒?

          獨立做、個別匯報、比較兩題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

          一題是除加、一題是除減。

          3、小結(jié):做題時特別要注意讀題目、分析題目。

          4、根據(jù)線段列式計算。

          5、先從括號里選擇條件和問題,把應(yīng)用題補充完整,再解答。

          百貨商場運來4箱熱水瓶,每箱有8只,

         ?

         。恐粺崴84元。共值2688元。)

         。恐粺崴慷嗌僭?一共值多少元?)

          三、思考題

          1、2個小朋友2分削2支鉛筆。照這樣計算,4個小朋友削鉛筆要幾分?

          2、3只貓3天吃3只老鼠。照這樣計算,6只貓6天吃幾只老鼠?

          獨立思考、說說想法。

          四、作業(yè):課堂作業(yè)第47頁。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一、教案背景

          1,面向?qū)W生:小學2,學科:數(shù)學

          2,課時:1

          3,學生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直尺

          二、教學課題:

          教養(yǎng)方面:

          1.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

          2.能正確區(qū)分直線、射線和線段;掌握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會度量線段的長度;會畫指定長度的線段。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間觀念。

          教育方面:

          線段、射線、直線的認識。及線段、射線、直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三、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幾種平面圖形及角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認識的基礎(chǔ)。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是:線段、射線和直線及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qū)別及聯(lián)系。

          四、教學方法及教學思路:

          利用課件,視頻等,并創(chuàng)建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由此來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本課的設(shè)計內(nèi)容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導入設(shè)疑,自主學習。

          2、小組合作、討論探究;

          3、抓住重點、精講點撥;

          4、對比拓展;

          5、鞏固新知、當堂檢測;

          6、課堂小結(jié)。

          五、教學過程:

          一導學預習案

          1、探索活動

          閱讀課本55—56頁,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線段、射線、直線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2、收獲與困惑

          A、通過預習自學,你學會了什么?

          B、你的困惑是什么?

          二教學案

          (一)導入設(shè)疑、自主學習:

          師導入: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我們先來猜一個謎語: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是什么?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我們一雙靈巧的小手完成我們這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

          師:現(xiàn)在老師來檢查同學們提前預習的情況。請同學們看屏幕:畫面上展示的是我國自行設(shè)計建造的斜拉索大橋。最后展示的是世界第一的蘇通大橋。

          這些雄偉的大橋凝聚了無數(shù)設(shè)計師們的辛勤勞動,小明的爸爸就是這樣一名橋梁設(shè)計師。瞧,小明正在和爸爸學畫設(shè)計圖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

          師:看了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ǘ┬〗M合作、討論探究、

          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來當一回設(shè)計師,以小組為單位,研究怎樣畫出這幅設(shè)計圖。

         。▽W生討論,教師巡視)

          師:哪個小組來匯報?

          小組匯報結(jié)果,教師總結(jié)。

          師:同學們設(shè)計得真棒,師生合作再畫一幅,在學生的敘述中先畫2條橫線,再畫2條豎線,最后從豎線頂端向下畫一些斜線。

          (三)抓住重點、精講點撥

          1、認識線段。

          師:從同學們的發(fā)言中我們明白了,這幅設(shè)計圖就是畫出許多條不同的線來設(shè)計的。這些線就是我們以前見過的線段。(板書:線段)

          請你在紙上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

          找學生說說畫法,然后在學生的敘述中老師在課件上出示一條線段。

          師:畫線段是從一點開始畫,畫到另一點結(jié)束。也就是說線段有兩個頭,這兩個頭就叫做線段的兩個端點。

          引導學生觀察所畫的線段,說出線段的特征:第一:直的.;第二:兩個端點;第三:可以度量長度。(板書)

          接下來讓學生舉出在我們身邊哪些可以看成是線段。

          2、認識射線。

          師:我們繼續(xù)來畫線。先聽清楚老師的要求:一是要畫直,二是老師沒有說停的時候絕對不能停下來。

          讓學生在剛才畫的3厘米長的線段上左端不動,向右端延長,一直不停的畫下去,看看出現(xiàn)什么問題?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一下一直畫下去的情景,然后觀看課件的演示。師:誰來說說這是一條什么樣的線?

          引導學生說出射線的特征:第一:直的;第二:一個端點;第三:無限長。(板書)

          師:在數(shù)學上我們稱這樣的線為:射線。(板書)

          在紙上怎么畫射線呢?在學生的回答中明確射線的畫法:先畫一個點,然后向一邊畫線。只要另一端沒有端點,就表明另一端在無限延長。

          舉例在身邊哪些現(xiàn)象可以看成是射線。

          3、認識直線。

          師:剛才我們把線段向一端延長得到一條射線,要是我們把線段向兩端無限延長會是什么樣?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

          觀看課件演示后讓學生說說這是一條什么樣的線。第一:直的;第二:沒有端點;第三:無限長。(板書)

          師:在數(shù)學上這樣的線叫做直線。(板書)

          師:你能在紙上完整的畫出一條直線嗎?怎么畫就能表示出這是一條直線?明確直線的畫法。

          4、出示課題。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線段、射線和直線。(板書課題)

         。ㄋ模⿲Ρ韧卣

          引導學生對照板書說明線段、射線、和線段之間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點?(展示課件)

         。ㄎ澹╈柟绦轮、當堂檢測

          1.判斷直線、射線和線段。

          2.由一點可以引出多少條射線?

          3.直線上有A、B、C三點,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條線段?

         。┱n堂小結(jié):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2、師:今天我們通過學畫設(shè)計圖認識了線段射線和直線。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見到同學們真正設(shè)計建造的橋梁,建筑。老師期待這那一天的早日到來。

          三作業(yè)設(shè)計學案(可以自由設(shè)計幅數(shù))

          利用線段、射線、直線等圖形,設(shè)計幾幅美麗圖案。

          板書設(shè)計:

          線段射線直線

          線段:直的;兩個端點;可以度量長度

          射線:直的;一個端點;無限長。

          直線:直的;沒有端點;無限長。

          六、教學反思:

          在這一節(jié)課中,我重視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興趣。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各種功能,讓抽象的內(nèi)容形象化,并且多次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做到手、腦、口并用,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這既符合小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特點,又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設(shè)計說明

          1.培養(yǎng)學生用多種方式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

          理解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為了讓學生理解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本節(jié)課注重讓學生經(jīng)歷從示意圖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并讓學生結(jié)合示意圖,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將對數(shù)量關(guān)系的分析與平均分聯(lián)系起來。通過圖形表征和語言表征等多種形式,將具體問題和運算的意義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有理有據(jù)地選擇算法。

          2.經(jīng)歷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讓學生獲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決問題主要是分析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而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的分析則是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問題的過程。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主題圖呈現(xiàn)的用除法解決的兩種不同的現(xiàn)實情境,幫助學生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讓學生經(jīng)歷從現(xiàn)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同時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自主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要解決的問題與除法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基本經(jīng)驗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圓片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教材23頁例3主題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分組交流各自從圖中看到的信息)

          2.組織學生匯報。

          ⊙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教學例3,探究解題方法。

          (1)引導學生從圖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講給同桌聽。

          (2)學生討論、交流,并匯報。

          預設(shè)

          生1:15只蠶寶寶,平均放到3個紙盒里,每個紙盒放幾只?

          生2:15只蠶寶寶,每個紙盒里放5只,要用幾個紙盒?

          (3)引導學生分析第一個問題。

         、賹W生小組合作,先分析問題,然后匯報方法。

          預設(shè)

          方法一:用圓片代替蠶寶寶,動手分一分。

          方法二:用筆畫一畫。

         、诮處煆娬{(diào):我們可以用動手操作的方法幫助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

          (4)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賹W生列出算式:15÷3=5(只)。

         、趨R報想的過程:求每個紙盒放幾只,就是求每份數(shù),這是平均分,應(yīng)該用除法計算。

          (5)引導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第二個問題該怎樣解決,并說明理由。

         、賹W生列出算式:15÷5=3(個)。

         、趨R報解題思路:15只蠶寶寶,每個紙盒里放5只,求要用幾個紙盒,就是求15里面有幾個5,這也是平均分,應(yīng)該用除法計算。

          (6)通過解決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并與小組里的同學討論。(學生討論,然后交流討論的`結(jié)果)

          不同點:第一個問題是求每份數(shù),第二個問題是求份數(shù)。

          相同點:兩個問題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2.學習用乘法檢驗。

          (1)引導學生質(zhì)疑:大家解決的這兩個問題到底對不對呢?你們能想辦法檢驗一下嗎?

          (2)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檢驗方法,并檢驗解答是否正確。

          (3)引導學生總結(jié)檢驗方法:可以用乘法檢驗。

          3.總結(jié)。

          我們剛剛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nèi)容。

          設(shè)計意圖:先將學生置身于現(xiàn)實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再在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讓學生掌握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為進一步學習乘除法應(yīng)用題作鋪墊。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3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1

        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3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華】07-06

        [優(yōu)]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8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門】06-28

        【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8

        小學數(shù)學教案【推薦】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