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欧美国产精品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b id="w545d"><legend id="w545d"></legend></b>
<blockquote id="w545d"></blockquote>
    1. <thead id="w545d"></thead>
        首頁 申請書推薦信邀請函通知工作總結工作計劃策劃書工作報告合同演講稿職業(yè)規(guī)劃
        當前位置:98158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數(shù)學教案

        大班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7-24 11:29:33 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大班數(shù)學教案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大班數(shù)學教案10篇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照方位語言的指令行動。

          2、體驗跳格子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泡沫墊子若干擺成8*9的格子、8個禮物(每個禮物盒上貼一個數(shù)字)、數(shù)字1—8三套、障礙物若干(可以是飛碟,飛碟上有數(shù)字)、小旗。

          活動過程:

          一、有趣的跳格子(價值分析:了解幼兒已有的方位經(jīng)驗。)

          -----這些格子有什么不一樣,玩過跳格子嗎,怎么玩的?

          小結:跳格子有很多的玩法,有的單腳跳,有的雙腳跳,有的是向前跳,有的是向左跳,向左前格跳。

          二、玩玩跳格子(價值分析:嘗試按照方位語言的指令行動)

          ● 幼兒第一次游戲

          過渡:那我們來試試跳格子,這回我來我發(fā)指令,你們來跳格子。

          要求:每個人站一個白格,聽清楚指令哦,看誰又快又準確。

          ● 幼兒第二次游戲

          -----小紅旗表示終點,箭頭表示起點,從起點出發(fā)你有什么辦法,走什么路線能到達終點,每次只能走一格?

          小結:從起點出發(fā)先是往……跳……格,再往……跳……格,然后往……跳……格。終于到達了終點。

          三、跳格子尋寶(價值分析:能按照方位語言的指令行動并嘗試用方位語言描述簡單的路徑)

          接下來游戲更有趣嘍,這里有許多裝有禮物的的盒子,每個禮物盒上都有數(shù)字,等會我們就來玩一個“跳格子尋寶”的比賽。

          游戲玩法:小朋友分成兩隊玩游戲。兩隊輪流玩,玩這個游戲的時候需要一個發(fā)指令的人也需要一個尋寶的人。發(fā)指令的孩子要告訴同伴怎么走可以找到禮物,指路前先抽一張任務卡,(任務卡上會告訴你,你們隊要到達哪里找的是幾號禮物盒,但是不能告訴你的同伴哦),另一個孩子聽指令去尋寶。

          游戲規(guī)則

          ——每隊游戲時需要一個孩子發(fā)指令,一個孩子尋寶;發(fā)指令的孩子先抽任務卡,不能告訴同伴,說出來犯規(guī),取消一次尋寶的機會。尋寶的孩子聽清楚指令,這次可以走2格也可以走1格。

          ——白隊從白格出發(fā)只能走白格,紅隊從咖啡格出發(fā)只能走咖啡的格子;

          ——兩隊輪流進行,碰到椅子要繞道走,不能從椅子上走。

          ——哪隊得到的禮物多,哪隊就獲勝。

          小結:

          發(fā)指令的孩子要說的清楚,尋寶的孩子要走的路線正確,才能找到寶物!

          空間方位相對而言是比較抽象的'一個概念,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加直觀的去感受,我們老師更多的是采取一種多媒體圖片的一種形式,讓孩子來積累相關的一些經(jīng)驗。但是今天的活動當中沈英老師利用了一個孩子在平常經(jīng)常玩的熟悉的民間游戲——跳格子順利的完成了教學活動,老師們不妨圍繞以下問題進行討論哦:

          拋問:

          1、本次“跳格子”活動可以促進兒童哪些方面的能力發(fā)展?

          2、請說說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左、右”概念?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10的分解和組成.

          2.發(fā)現(xiàn)并掌握分解和組成中數(shù)的相互交換和遞增遞減規(guī)律.

          3.增強合作能力,發(fā)展觀察、分析力.

          活動準備:

          創(chuàng)設情景“羊羊超市”、不同種類實物(每種數(shù)量為10) 、 記錄表、貨物種類標志、題卡及操作材料(每人一份)、獎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羊羊超市”開張,幼兒按類別擺放貨物,并記錄.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師:“羊羊超市”要開張了,請小朋友們?nèi)兔,好嗎?/p>

          2.幼兒每兩人一組,自由組合,按要求擺放貨物,并做好記錄.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兩人一組去超市擺放貨物,每組選擇一種貨物,把貨物按照不同的類別擺放在貨架的`左右兩邊,并做好記錄.

          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情境體驗、實物操作、數(shù)字記錄等方式,充分感知10的不同分法.

          二、在感知10的多種分法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并掌握數(shù)的相互交換和遞增遞減規(guī)律.

          1.師幼共同將記錄表進行歸納總結,總結出10的9種不同分法.

          2.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并掌握數(shù)的相互交換和遞增遞減規(guī)律.

          三、統(tǒng)計貨物,感知10的組成.

          1.幼兒隨機抽取統(tǒng)計卡,根據(jù)要求對已擺放好的貨物進行記錄.

          2.將記錄表進行統(tǒng)計,師幼共同歸納總結10的組成.

          四、競聘“超市理貨員”,進一步鞏固10的分解和組成.

          1.幼兒操作題卡,鞏固提升經(jīng)驗.

          2.評價活動,并根據(jù)評價結果予以獎勵.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公用邊,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2。在操作活動中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電腦、轉(zhuǎn)換儀。

          2。記錄紙、小kt板、羊羊圖片、彩色吸管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看視頻,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你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嗎?一起來看一段動畫吧。ㄓ變盒蕾p動畫)

          師:灰太狼又來抓羊了。喜羊羊想了一個什么好辦法?(用食人花消滅灰太狼)

          師:慢羊羊村長答應了嗎?它說了什么?(要留著食人花做保鏢呢)它提出了什么要求?(想得到食人花就得闖過幾道難關)

          師:那我們一起去闖關吧!

          二、闖關游戲。

          1。第一關,認識圖形,感知圖形邊的數(shù)量。

          師:仔細聽,村長出了什么題目?

          村長:你認識什么圖形,它有幾根棒拼搭成的?

          小結:你們認識的圖形可真不少,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還知道了每種圖形有幾根棒拼搭成的。

          教師點擊按鈕,出現(xiàn)鼓掌聲。

          師:恭喜你們,順利通過第一關。

          2。第二關,認識公用邊。

          師:第二關,村長出了什么難題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這是兩個什么圖形?(三角形)共有幾根小棒?(6根)拿掉一根小棒,還有幾根?請你用5根小棒,拼出兩個三角形。

          師:誰愿意來試試呢?

          幼兒操作白板。

          師:哇,你們成功了!不過,我有些好奇,同樣是兩個三角形,為什么第一次兩個三角形用了六條根棒,第二次用了五根棒?

          小結:原來這根小棒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條邊,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條邊。這兩個圖形合用了一條長短一樣的邊,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公用邊。叫什么?(幼兒重復“公用邊”)(教師邊說說用筆劃出來)什么叫公用邊?(幼兒組織語言回答:兩個圖形合用的一條長短一樣的邊)

          村長:那我來考考你們,下面的圖形中,哪根小棒是公用邊?

          師:請你用蠟筆把公用邊劃出來!

          幼兒獨立操作。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找到的公用邊?(幼兒用白板筆操作)

          幼兒操作時,教師引導其余幼兒講述“這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公用邊”等。

          師:你們都找到了嗎?(點擊課件)恭喜,闖關成功!

          3。第三關,根據(jù)要求拼圖形。

          師:哇,這么快就到第三關了,聽聽村長又出了什么題目?

          村長:請用六根棒,用公用邊的方法,拼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用筆點出課件中的數(shù)字和圖形。)

          師:我們先數(shù)數(shù),這兩個圖形原來用了幾根棒。ㄓ變阂黄饠(shù))

          師:聽清楚村長的要求了嗎?先數(shù)六根棒,再用公用邊的方法拼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

          幼兒操作。

          教師引導幼兒操作時,找找不同的公用邊。

          師:正方形的四條邊都可以作為公用邊,趕緊拼一拼吧!

          師:來,請你介紹一下,你是怎么拼的?它們的公用邊在哪里?

          師:這條公用邊在上面,這個圖形是向上的。

          師:誰跟他拼得不一樣?你是怎么拼的?它的`公用邊在下面,這個圖形是向下的。有沒有小朋友使用的公用邊在左邊?

          小結:(點擊課件,出示四個方向的拼圖。)小朋友們真聰明,使用不同的公用邊,拼出的圖形方向也不同。

          師:咦,這張表是什么意思?(用九根棒,用公用邊的方法拼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梯形。)教師邊說邊用筆點著表格說。

          師:我們先數(shù)數(shù)這個長方形和梯形用了幾根小棒。11根)梯形的這條長邊用了兩個小棒,長方形的兩條長邊也都用了兩根小棒!

          師:現(xiàn)在,只給你9根小棒,怎樣拼出這兩個圖形呢?動動腦筋哦!

          幼兒操作。

          師:請你再拿三根小棒,現(xiàn)在我們有9根小棒了,請你用這9根小棒,用公用邊的方法拼出一個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梯形。

          師:公用邊是兩個圖形合用的一條長短一樣的邊哦!趕緊動手試一試吧!

          師:看,我把你們拼的圖形都請上來了。誰來找一找公用邊呢?

          小結:原來,這兩個圖形用到的公用邊,是長方形的兩條長邊。你們成功了嗎?(點擊課件,鼓掌)

          4。第四關,游戲“造房子”。

          師:最后一關了,村長出的題目一定很難,你們有信心闖關嗎?好,請聽題!

          村長:為了更好的抵御灰太狼,我們的羊村要改造了。請你用公用邊的方法,把小樣們的房子造在一起!

          師:我們看看喜羊羊原來是什么形狀的房子?(正方形)美羊羊的是一座三角形的房子,懶羊羊的是長方形的房子,沸羊羊的是梯形的房子。(說圖形的時候,教師請幼兒一起說。)

          師:這一關有點難,那請一組上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任務吧!記住,使用公用邊的方法把小羊的四座房子都造在一起!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師:可以先為一只小羊造房子,然后商量一下,再為誰造房子,怎樣造就用到了公用邊這個方法。

          師:房子造好了,別忘了把小羊送回家!

          教師觀察每一組的操作情況。對比較快的組提出要求:把公用邊的找出來,換上黃色的邊。

          師:你們快完成了,那請你們把公用邊找出來,換上黃色的邊!

          師:已經(jīng)完成的一組,小朋友可以和邊上的朋友說說,誰和誰的房子用到了公用邊!

          幼兒基本完成。

          師:小朋友們房子都造好了,派個代表來介紹一下,你們是怎么樣為小羊們造房子的?誰和誰的房子用到了公用邊?

          幼兒說的時候,教師指出公用邊是哪條。

          三、看視頻,唱歌退場。

          師:小朋友們真棒,幫助羊羊闖過了難關?!喜羊羊終于得到村長的食人花了。úシ乓曨l)

          師:灰太郎被消滅了,我們一起唱歌慶祝吧!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排序,并在數(shù)石頭游戲中比較動物的輕重。

          2.在幫助毛毛蟲的過程中初步嘗試按逆向排序的方法。

          3.在故事中感受毛毛蟲的遇事多動腦筋,不小看自己,樹立自信。

          準備:

          1.課件:讓誰先吃好呢。

          2.排序卡、動物小圖片人手一份。

          3.排序卡、動物大圖片四份。

          4.動物與石頭的比較圖、勾線筆若干。

          過程:

          一、引出故事,激發(fā)興趣。

          1.師:(PPT1)瞧,這是什么?

          幼:大桃子。

          2.師:(PPT2)看看有哪些動物想吃這只大桃子呢?

          幼:猴子、長頸鹿、兔子、犀牛、毛毛蟲。

          師:原來長尾巴猴子、高個子長頸鹿、長耳朵小兔、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蟲都想吃大桃子,究竟讓誰先吃好呢?

          二、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按動物身體上的某一特征進行排序。

         。ㄒ唬┌磩游锏膫子高矮排序。

          1.師:(PPT3、PPT4)看,長頸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說道“按照個子高矮的順序吃怎么樣?”小動物都紛紛同意了。

          2.師:(PPT5、PPT6)瞧,他們每人都找了一顆大樹開始量了一起,一個個都緊貼著樹干,認真地量著,你們看出來了嗎?誰最高?

          3.出示排序卡、動物大圖片。

          師:那誰愿意來給這5種動物按高矮來排隊呢?

          幼:請一位幼兒上來操作。

          師:誰最高?第二高的是誰呢?接著輪下來到誰?接著輪下來到誰,最矮的一個是誰呢?

          4.師小結:我們看到了長頸鹿最高,排在了第一位,所以它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ǘ┌炊、尾巴的長短排序。

          1.師:(PPT7)這時,長耳朵的兔子和長尾巴的猴子跳了出來,說:“這樣可不行!

          兔子和猴子如果想最先吃到桃子,可以和大家比什么呢?

          師:兔子會和別人比什么呢?

          幼:……(耳朵的長短)

          師:猴子會和別人比什么呢?

          幼:……(尾巴的長短)

          2.師:(PPT8、PPT9)那我們先來看看動物們的耳朵和尾巴在那里吧!

         。◣燑c擊課件,幼兒仔細觀察。)

          3.師:現(xiàn)在,我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張排序卡,還有動物的小卡片,等會請你來給動物們排排隊,如果你想幫助兔子,就按耳朵的長短來排隊,如果你想幫助猴子,就按動物尾巴的長短來排隊。排隊的時候從有五角星的一頭開始,撕下來的雙面膠放在中間的盤子里。聽明白的就開始吧。

          4.幼兒進行操作,師巡回指導。

         。ㄓ變簭耐米雍秃镒又羞x一個動物進行排序比較。)

          5.交流操作結果。(PPT10、PPT11)

          師:誰是幫助兔子的呢?你是按動物的什么來排的呢?你是怎么排的?那誰也是按動物耳朵長短排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對不對。(師點擊課件進行驗證。)

         。ㄕ2位幼兒來說一說。)

          師:那誰是幫助猴子的呢?你是按動物的`什么來排的呢?你是怎么排的?那誰也是按動物尾巴長短排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對不對。(師點擊課件進行驗證。)

         。ㄕ2位幼兒來說一說。)

          6.師:剛才呢我們是按動物耳朵和尾巴的長短來排列的。

         。◣煶鍪径渑判驁D和尾巴排序圖)

          7.師小結:比誰的耳朵最長,兔子可以先吃到桃子,比誰的尾巴最長,猴子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ㄈ┌磩游锏妮p重排序。

          1.師:(PPT12)正當兔子、猴子爭執(zhí)不下的時候,大肚皮的犀牛使勁跺著腳說:“不行!,你們猜這次大肚皮的犀牛會要求比什么呢?

          幼:……(比誰最重。)

          2.提問:怎么樣才能知道誰輕誰重呢?

          3.師:你們平時玩過蹺蹺板嗎?蹺蹺板是怎么玩的?

          幼:……(一蹺一蹺的,一個蹺得高、一個蹺得低)

          師:兩個人玩蹺蹺板時,一個蹺得高,一個蹺得低,想一想,蹺得高的表示重還是輕呢?蹺得低呢?如果蹺蹺板是平的,又說明什么呢?

          幼:……(蹺得高表示輕;蹺得低表示重;蹺蹺板是平的,表示一樣重)

          師:那我們就利用蹺蹺板來比體重吧,一邊坐小動物,一邊放上石頭。

          師:那怎么比出誰重、誰輕呢?

          幼:……(只要數(shù)一數(shù)石頭的數(shù)量就可以了)

          師:石頭多的就表示什么?石頭少的呢?(石頭表示重,石頭少表示輕)

          師:瞧,小動物們找來了許多一樣大、一樣重的石頭,爭先恐后的坐到蹺蹺板上,忙著稱自己的體重。

          4.幼兒數(shù)石頭,教師觀察指導。(PPT13)

          師:我給你們每人都準備了一張動物們稱體重時的圖片,請你們數(shù)一數(shù)每個動物稱出來的石頭,并記錄在相應小動物的旁邊,好嗎?開始吧!

          幼:(數(shù)石頭餅記錄結果。)

          5.交流數(shù)石頭結果,教師記錄。(PPT14)

          師:數(shù)好了嗎?(師邊提問邊點擊課件,幼兒回答。)

          犀牛幾塊石頭?長頸鹿呢?猴子呢?小白兔呢?毛毛蟲呢?

          6.師:現(xiàn)在你們知道誰最重了嗎?(犀牛)等會請你們把排序卡上的小動物先拿下來,然后看著動物們稱體重時的圖片,來給動物們排隊,看看犀牛是不是最重的?好嗎?

          幼:(幼兒操作。)請其中的一位幼兒到前面來排大的排序卡。

          7.交流操作結果。(PPT15)

          師:現(xiàn)在我們一比就知道誰最高了?誰排第二個?第三重呢?第四重?最輕的是誰呀?

          8.師小結:犀牛和動物們比體重,犀牛是最重的,所以犀?梢宰钕瘸缘教易。

          三、嘗試逆向排序,幫助毛毛蟲第一個吃到桃子。

          1.(PPT16)提問:動物們比誰最高,長頸鹿第一名,比耳朵最長,兔子是第一名,比尾巴最長時,猴子是第一名,比誰最重,犀牛是第一名,每一項毛毛蟲都排在了最后一位?墒敲x說,同樣是和大家比身高、比耳朵和尾巴的長短,比體重,每一項它都有辦法排在第一位。

          2.提問:毛毛蟲是怎樣做到的呢?

         。ㄓ變赫f出自己的想法。)

          3.幼:(從矮到高,從短到長,從輕到重。)

          4.幼兒操作:幼兒想辦法,讓毛毛蟲排在第一。

          5.師:最后,毫不起眼的毛毛蟲第一個吃到了桃子。它“嗖”的一下鉆進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地品嘗著,邊吃邊說“朋友們,一起來吃吧!5只小動物,一起分享著又紅又大的桃子。

          6.師:你們覺得毛毛蟲聰明嗎?(聰明)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比較方法,只要你也跟毛毛蟲一樣認真動腦筋,就會找到許許多多不同的排列方法。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并記住幾個特殊用途的電話號碼,練習在相應情景下運用。

          2、鞏固對數(shù)字0、1、2、4、9的認識,學習從左向右排序。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110、114、120、119號碼卡片,警車、消防車、救護車頭飾各一個,電話機一部,多媒體課件。

          2、學具:電話號碼卡片人手一份(用帶繩子的夾子夾好,事先放在幼兒的椅子下面),0、1、2、4、9、數(shù)字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提問討論

          1、出示多媒體畫面一——著火的小黃狗家。引導幼兒了解發(fā)生火災時應及時撥打119電話求助,并能較清楚地說出地址。

          (1)這是誰的家?在什么地方?(引導幼兒看門牌號,準確說出地址。)

          (2)小黃狗家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屋頂上出現(xiàn)火苗。)用什么辦法才能把火撲滅?該找誰來幫忙?怎樣才能盡快找到消防隊的叔叔呢?(引導幼兒了解發(fā)生火災時要及時打119電話求救。)

          (3)教師出示卡片“119”,請幼兒在自己的數(shù)卡中找出1、1、9,并按順序排列。

          (4)引導幼兒模擬撥打“119”。(如撥打正確,畫面上出現(xiàn)消防車,火苗消失。)

          (5)教師小結:我們?nèi)绻龅交馂囊皶r打119電話,向消防隊的叔叔求救,這樣才能很快將火撲滅。但我們不能隨便撥打這個號碼,只能在發(fā)生火災的時候撥打。

          2、出示多媒體畫面二——小豬的家,豬媽媽生病躺在床上。引導幼兒了解并記住急救中心的電話120,并能說清楚病人的情況及具體的家庭住址。

          (1)這是誰的家?在什么地方?(重點引導幼兒看門牌號碼,準確地說出地址。)

          (2)豬媽媽生病了,小豬應該找誰來幫忙?用什么方法能盡快找到醫(yī)生呢?(撥打120電話。)

          (3)教師出示“120”卡片,請幼兒從自己的數(shù)卡中找出1、2、0,并按順序排列。

          (4)引導幼兒模擬撥打“120”。打電話時重點說明小豬媽媽得了什么病,家住在哪里。(撥打正確并說出具體住址后,畫面上出現(xiàn)救護車。)

          (5)教師小結:由于我們及時撥打了急救中心的電話,豬媽媽很快被送到了醫(yī)院,得到了及時的治療,現(xiàn)在豬媽媽已經(jīng)康復了。

          3、出示多媒體畫面三——站在雪地里的小松鼠,家里的窗戶開著。引導幼兒知道遇到困難或壞人時可以打110電話,找警察叔叔幫忙。

          (1)小松鼠的家在什么地方?(引導幼兒看門牌號碼,準確地說出地址。)

          (2)下雪了,小松鼠為什么不進屋呢?它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遇到壞人應該怎么辦?該找誰來幫忙?怎樣才能盡快找到警察?(撥打110電話。)

          (4)請幼兒從自己的數(shù)卡中找出1、1、0,并按順序排列。

          (5)引導幼兒模擬撥打110。先請個別幼兒撥打,然后全體幼兒撥打。重點說明小松鼠的家在什么地方。

          4、出示多媒體畫面四,引導幼兒根據(jù)場景與所需撥打的電話進行連線,鞏固所學知識。

          二、游戲

          請幼兒掛上電話號碼卡片,與同伴交流卡片上的號碼,從而明白拿“110”卡片的是警察,拿“119”卡片的是消防隊員,拿“120”卡片的是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員,并進行模擬表演,加深印象。

          延伸活動:

          討論:如果我們忘記了這些電話號碼怎么辦?引導幼兒交流、討論,使之明白可以撥打114查號臺詢問,這樣就能又快又準確地知道想要的電話號碼。

          教學反思:

          通過特殊的電話號碼,讓幼兒了解110、 120、119它們的作用以及和人們的關系。在設計這節(jié)課之前,我讓幼兒說說這些電話號碼在遇到什么情況下才能撥打的,孩子們大多數(shù)的都知道,但不能很準確地說出。我在想怎樣才能讓這節(jié)課不枯燥而且有趣呢?中班幼兒主要還是以直觀思維和游戲為主,所以我在本節(jié)課中設計了形象生動的課件并插入了簡單的游戲。并且我通過讓幼兒用不同的形式進行反復的`說,反復的練習,使他們能很好的掌握所學內(nèi)容。幼兒在整節(jié)課中課堂氛圍非常的濃厚,幼兒也很感興趣,都能夠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在整個環(huán)節(jié)中,也體現(xiàn)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關系。當然教師引入應點到為止。由于我過于引入,以為幼兒不會回答,給幼兒說的機會不夠,使得幼兒并沒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由于時間關系,我處理的比較倉促。在今后的日子了,我會繼續(xù)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在學習數(shù)字2—4的組成的基礎上,已經(jīng)知道數(shù)字如何分成,并且能有多種分成方法。但在動手操作記錄上面卻不怎么好。因此,在接下來組織幼兒學習5的組成時,我把重點放在幼兒動手操作上面,并進一步學習5的組成。使其更深入的了解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的關系。同時,我又考慮到學習數(shù)字組成的枯燥性,采用了游戲的形式開展本次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yōu)化的結合。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在嘗試操作活動中,學習數(shù)字5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與分解。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力。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能理解5的組成與分解。

          難點是能熟練操作范例表。

          活動準備

          1.小盤每人一只,瓶蓋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雙面雪花片等)。

          2.二套練習紙每人各一份。

          3.教師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數(shù)形小方塊若干。

          5.鉛筆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一、幼兒第一次嘗試

          1.幼兒每人手持5只瓶蓋,在小盤里撒,看看瓶蓋有幾個朝上,幾個朝下?(邊撤邊做記錄) 能力強:用鉛筆寫在記錄紙上。能力弱:用數(shù)形小方塊在記錄紙上表示。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討論:

          (1)你玩出了幾種方法?有幾種不同的結果?

          (2)用什么好辦法把這四種方法全部記住?

          4.小結:撒5只瓶蓋按正、反面區(qū)分有四種不同的結果。<文章.出自教案網(wǎng).> (邊歸納邊有規(guī)律地記錄于范例表中)

          5.延伸活動:

          (1)可與同伴比比,看誰玩出的方法最多?

          (2)回家后,也與爸爸、媽媽玩這一游戲,比比誰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兒第二次嘗試

          1.幼兒每人一張圖表,上面有許多空格,請幼兒將其補填完整。提示: (1)觀察表格中的不同點。(圓點與數(shù)字的區(qū)別) (2)按照表格中圓點與數(shù)字的提示,正確填寫。(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圓點,則下面的空格也用圓點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數(shù)字,則下面的空格也用數(shù)字表示)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能力強:用筆直接記錄于紙上。能力弱:可用5只瓶蓋操作,并用數(shù)形小方塊表示。

          3.討論:請個別幼兒在范例表中進行操作,并要求全體幼兒驗證。

          4、教師進行小結,用分合式表示,和孩子一起讀出分合式,并講解分合號、總數(shù)與部分數(shù)

          5、拍手游戲:“小朋友,我問你,5可以分成3和幾?老師,我告訴你,5可以分成3和2。”以此游戲使幼兒熟練掌握5的組成與分解。

          三、講評、小結幼兒活動情況

          四、活動延伸:

          在區(qū)域活動中鞏固5的.組成與分解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通過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層層遞進,每個環(huán)節(jié)發(fā)散幼兒思維,從而知道了5的組成,并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在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又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以幼兒為主體的新理念,并創(chuàng)設了較好的生生互動的環(huán)境,活動效果較好。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1.體驗的一分鐘的長短,感受時間和生活節(jié)奏的關系。

          2.2.嘗試對自己的活動情況進行記錄并簡單分析。

          3.3.增強時間意識,懂得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專心,不拖拉,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1.已經(jīng)初步認識時鐘的時針、分針、秒針。

          2.2.時鐘、畫紙、黃豆、筷子、記錄紙、筆等。

          活動過程:

          1.猜想:一分鐘有多長?

          ①感知:認識時鐘

          師:.這是什么?鐘面上有什么?(3根針)這3根針有什么不同?(長短不同)最長的針叫什么?最短的針叫什么?還有一根針叫什么針?

         、诹私庖环昼娫阽娒嫔先绾物@示。

          請問哪一根針走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鐘到了?(秒針)

          如果有的鐘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么知道一分鐘到了?

          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2.體驗:一分鐘長短

         、俳Y合時鐘,全體幼兒單腿站立一分鐘,感受一分鐘有多長。

          師: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請將你的雙手伸平,單腿站立一分鐘。提問:這一分鐘你有什么感覺?(時間過的很慢)

         、诮Y合時鐘,全體幼兒玩一分鐘穿衣服游戲,再次感受一分鐘。

          現(xiàn)在請小朋友聽好口令,請將脫下的衣服同時穿好,時間為一分鐘。

          提問:和剛才玩的游戲相比你覺得這一分鐘時間過的怎么樣?(時間過的很快)

          為什么同樣的一分鐘,感覺卻不同呢?

          3.深度感知:分層次、分組玩“一分鐘”游戲比賽,體驗抓緊時間的重要性

         。1)討論:一分鐘你能做好哪些事情?

         。2)幼兒自由選擇操作內(nèi)容,分成三個小組進行游戲:①一分鐘畫畫②一分鐘串項鏈③一分鐘夾黃豆。

         。3)引導幼兒對自己的活動情況進行分享交流:

          橫向比較:同樣花一分鐘時間,為什么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小結: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縱向比較:同樣花一分鐘時間,做同樣的事,為什么結果也不一樣?

          小結: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不同。

          4.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結合自身討論,懂得做事情要專心,抓緊時間,不拖拉,動作就快了。

          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回家后與爸爸媽媽一起開展“一分鐘”游戲比賽活動,進一步增強幼兒的時間觀念。

          教學活動反思:

          這周,我園組織了優(yōu)秀課選拔活動,,這次的活動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老師們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通過觀摩課老師的點評,我們的教學活動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各位老師的建議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發(fā),對我們以后的教學起了推動作用。在這次活動中,我上的大班數(shù)學《體驗一分鐘》給了我自己很大的反思,讓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有了更新的認識,以下是我對活動的兩點反思:

          一、對研讀教材的反思研讀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對教材有深入的分析,才能順利的設計活動。新《綱要》中提出:“數(shù)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數(shù)、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建立初步的數(shù)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shù)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對于大班的孩子,認識時間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shù)的孩子時間概念比較模糊,于是為了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時間的寶貴,設計了體驗一分鐘這一活動;顒印兑环昼娪卸嚅L》關鍵在于體驗,教師應如何使用各種方法讓幼兒體驗到一分鐘的長短,時間本身就是抽象的`東西,應把抽象的東西物化到具體的操作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體驗到一分鐘的長短。從而延伸到幼兒對時間觀念的增強,學會珍惜每一分鐘。結合綱要和教材分析,因此我把活動的目標定于: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感受時間和生活節(jié)奏的關系。2、增強時間觀念,懂得珍惜每一分鐘。3、對自己的活動情況進行記錄并簡單分析

          二、對活動設計的反思在進行活動時,為了調(diào)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我出示時鐘,幫助幼兒認識一分鐘,感知一分鐘有秒針走一圈和分針走一格都表示一分鐘,這樣孩子對于一分鐘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體驗一分鐘的長短,用站立及讓孩子在一分鐘以內(nèi)穿脫衣服,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引導幼兒說出一分鐘之內(nèi)可以做些什么,孩子回答很積極,并且具體到做哪些事情上面,可惜的是,我卻沒有好好利用孩子的回答,給孩子驗證自己的想象。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分鐘比賽,我沒有利用好,應該請孩子們分別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活動中更要營造出一種競爭的氛圍,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的關系。由于我準備的材料沒有考慮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兩次的操作沒有達到的好的效果,孩子在體驗一分鐘就欠缺了。老師的點評讓我深受啟發(fā),教師預設與孩子不符合,沒考慮到孩子對操作材料的反應,以致沒有達到預設的教育目標。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屬于延伸活動啟發(fā)幼兒討論如何利用時間,珍惜每一分鐘。目前,在我國幼教領域的改革中,教育觀念的更新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觀念決定人對事物的價值取向。只有更新觀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學的問題。充分認識教育活動的價值,提高教育活動的質(zhì)量。在教育活動中,要改變過去單純由教師講解、演示、示范來灌輸知識的情況,應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充分動腦、動手又動口,使他們的感官處于最佳活動狀態(tài),充分調(diào)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通過這次活動和各位教師的點評,使我發(fā)現(xiàn)在組織教學方面自身存在的不足,發(fā)現(xiàn)自己與優(yōu)秀教師之間的差距,也讓我深刻認識到幼兒園園本教研的重要性,通過園本教研的開展,讓我們有機會分享她人的教學經(jīng)驗。要想上一堂好課,必須要對教材有著深入的研究與分析,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主題內(nèi)容,推敲教材,認真把握好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制定好教育目標,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更新對教育的觀念,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同時,要在教育過程中明確教師和幼兒互為主客體的地位,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依據(jù)幼兒學習特點與規(guī)律,不過分追求形式的多樣,不停留在形式上的模仿,深入尋找形式背后所蘊含的觀念,才能真正落實到教學活動中提出的任務和目標。有了這些充分的認識,對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起到促進作用,讓我在不斷地反思中進步,不斷地進步中成長。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8

          附1故事:

          “年”媽媽的孩子真多呀!它給孩子起了一個好聽又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媽媽到底有多少個“日”娃娃?數(shù)呀數(shù)呀,一共有365個日娃娃。

          這365個日娃娃住在一起嗎?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擠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媽媽就為它們蓋起了12座漂亮的小房子,讓所有的日娃娃分別住在這12座房子里,并且給這些房子起名:一月房、二月房……十二月房。

          咦,這些房子怎么看起來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還有一座頂小頂小的房子,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原來,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點,每座有31個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點兒,每座有30個日娃娃;那座頂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個日娃娃。

          年媽媽是那么的疼愛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擔心她的孩子因為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蓋好以后,年媽媽就從一月房子里數(shù)著自己孩子的名字:一日、二日、三日……從早數(shù)到晚,當它數(shù)到第十二個月里的最后一個娃娃時,就要帶它的所有孩子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再也不回來了,到那時就會有一位新的年媽媽,帶著它自己的孩子又住進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復過著同樣的生活……

          附2謎語:

          一件東西真稀奇,身穿365件衣,

          每天都要脫一件,最后只剩一層衣。

          大班數(shù)學活動:《有趣的數(shù)字》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系,了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日歷等是查看時間(日期)的工具,學習查看他們的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和想象能力,發(fā)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張,自制外形似房子狀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歷(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區(qū)分),小字卡(同前)和數(shù)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類掛歷、臺歷、月歷等布置的展覽區(qū)。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激發(fā)興趣。

          導入語: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數(shù)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高興嗎?那我們先一起來認一認、讀一讀。看到這些數(shù)字,你想到了什么?(學號、年齡、時間等)

          二、出示房子,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shù)字之間的關系。

          1)出示房子圖,小朋友瞧,這里還有許多有趣的數(shù)字呢!仔細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你們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這些數(shù)字里還藏著一個好聽的故事呢!想不想聽?

          教師利用大字卡講述故事。

          2)幼兒操作小字卡、數(shù)卡回答問題。

          年媽媽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個日娃娃呀?它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

          大月房有哪幾個月?小月房有哪幾個月?

          大月有幾日?小月有幾日?

          頂小的月是幾月?有多少日?

          三、學習查看掛歷的方法,練習找日期。

          1)現(xiàn)在老師指日期,請小朋友說出是幾月幾日?

          老師說日期,請小朋友把它找出來。

          師:那今天是幾月幾日?你們怎么知道的?

          教師總結:對了,象日歷、掛歷、臺歷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幾天小朋友都帶來了一些掛歷、臺歷,今天我們就來開個展覽會,看看找找說說日期(如:生日、節(jié)日等),并介紹給旁邊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師聽。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9

          活動設計背景

          讓幼兒認識圖形,不但是為了讓他們能說出圖形的名稱,更重要的是使他們通過辨認不同圖形的特征,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圓形、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練習幼兒的視覺辨別能力。

          3.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讓他們能說出圖形的名稱。難點是辨認不同圖形的特征。

          活動準備

          粉筆、黑板、彩紙剪成的各種圖形。

          活動過程

          一、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各種圖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2.讓幼兒比較圖形的異同,讓他們清楚地知道圖形與圖形之間有些是完全不同的'。3.有些是相似的,如:長方形和正方形,圓形和橢圓形。4.有些是相關聯(lián)的。如:長方形和正方形,兩個正方形變成一個長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兩個三角形變成一個正方形。5.經(jīng)過反復辨認,幼兒對圖形的特征就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讓幼兒知道物體有名稱圖形也有名稱,以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圖形的名稱告訴他們。

          三、引導他們辨認生活中的物體所呈現(xiàn)出來的圖形使學習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

          四、用畫紙剪出不同的大幾何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橢圓形。再用紙剪出不同的小幾何圖形,然后讓幼兒把同類的小圖形貼在相對應的大圖形上面。

          教學反思

          通過此活動幼兒對圖形有清晰概念,對不同的圖形有了印象。能比較出它們之間的異同,不會把正方形和長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圖形。引導幼兒留心觀察環(huán)境中的物體,發(fā)現(xiàn)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增加學習的興趣。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正確理解圖形對稱的含義。

          初步運用對折的方法,剪出對稱的圖形。

          通過認識圖形的.對稱性,正確的畫出圖形對稱的另一半。

          活動準備

          操作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個圖形的操作紙、剪刀、課件

          活動過程

          一、用故事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名字叫《對稱王國》。

          在一個王國的宮殿里,住著一位美麗又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國里來了一位可惡的巫師,巫師嫉妒公主的美麗,她把公主關了起來,并設下了難關。國王想派人去救公主,但都沒能闖過這些難關。小朋友,你們愿意闖難關來救出善良的公主嗎?

          二、在探索感知中理解對稱的含義。

          第一關:找一找,找出對稱的圖形。

          第二關:折一折,折出對稱的圖形。

          第三關:分一分,把對稱圖形分類。

          第四關:拼一拼,把對稱圖形拼到一起。

          三、制作對稱圖形。

          這些禮物都只有另一半,我們來把它們變完整吧!幼兒親自動手操作。

          四、延伸。

          對稱王國里還有許多有趣的對稱圖形,我們下次再一起去對稱王國里玩。

        【大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shù)學教案05-27

        大班數(shù)學教案(集合)07-20

        大班數(shù)學教案(實用)07-20

        大班數(shù)學教案(薦)07-20

        實用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0

        (優(yōu)選)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1

        【優(yōu)】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1

        大班數(shù)學教案【熱】07-22

        (必備)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2

        [集合]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