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推薦)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繼"長方體的認識"之后的一個學習內(nèi)容,在本章教材的編排順序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主要包括"做一做"、"練一練"兩個欄目。"做一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探索活動,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語言表達能力。"練一練"的目的是通過想象、動手操作進行嘗試,強化長方體、正方體與其展開圖之間相互轉化的認識與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本節(jié)課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經(jīng)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對應的數(shù)學思想,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學生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知識基礎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強的自我發(fā)展的意識和挑戰(zhàn)的意識,對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很感興趣。這使得我們在學習內(nèi)容的呈現(xiàn),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上除了關注數(shù)學的用處之外,也應當設法為學生提供經(jīng)歷做數(shù)學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在這些活動中表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從而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是很重要的活動,初步形成并學會數(shù)學地思考。此外,學生已經(jīng)學過長方形等基本圖形,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有了初步的認識與了解,因此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理解起來并不是難事,關鍵是如何利用他們對實踐及探究活動的熱情,讓他們在活動中主動領悟展開圖上的面與正方體之間的對應關系及有序思考進行分類的優(yōu)勢。
【學習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的探索活動,了解"什么是展開,什么是折疊",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的特點。
2.通過探索活動感受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建立長方體或正方體立體圖中的面與展開圖中的面的對應關系,培養(yǎng)空間想象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展開與折疊、展示交流與匯報活動中滲透數(shù)學的對應思想。在操作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學會交流自己的思維與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2~3分)
(教師拿出一個食品包裝盒)問同學們是什么?學生可能回答是"包裝盒"。教師可以通過"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說它是什么?"的問題引導學生回答是"正方體"。
教師向?qū)W生演示什么是展開圖:請看,像這樣沿著棱剪開(放下其中一個面),使這個正方體完全的展開,得到一個六個面互相連接的平面圖形,我們叫做正方體的展開圖,閉上眼睛想一想它會是什么樣的?(停頓十幾秒)
請2-3名學生說一說你想象的圖形是什么樣的嗎?學生會想象出很多圖形,教師指出要一起研究正方體的展開圖?上?qū)W生提問:"關于展開圖你們了解些什么?""打算在這節(jié)課中解決哪些問題?"(板書:規(guī)律、特征)
(設計意圖:教師首先通過演示操作,引導學生說出想象的正方體展開圖是什么樣的?后面接著鼓勵學生動手把想象的展開圖剪出來,從而實現(xiàn)體與面的結合。)
二、動手探索,總結規(guī)律:(25分)
活動一:剪一剪
發(fā)給每位學生一個正方體,試著剪一剪;驗證同學們的想象對不對;讓剪的快的學生根據(jù)剪開的展開圖,從前面教具(展開圖)中找出與自己剪的一樣的貼在黑板上。
在活動時,提示學生注意以下幾點要求:(投影出示)
·沿著棱剪開,得到一個六個面互相連接的平面圖形。
·先觀察一下黑板,如果你剪的展開圖與別的同學重復了,那么你就不用貼了。
·注意正確使用剪刀,別傷到手。
活動二:找一找
讓學生仔細觀察黑板上的展開圖有沒有重復?(學生貼出來的)
學生可能的作品:
學生可以判斷出:1和5兩個圖形通過反射是同一個圖形,4和7兩個圖形通過旋轉是同一個圖形。
教師進一步追問:"為什么剪出來的展開圖形狀會不一樣呢?"學生可能回答:剪的方法不同。"這些展開圖有何相同之處?",學生可能回答:都由6個正方形組成。
(設計意圖: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空間與圖形的鮮明表象,強化直接感知。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初步空間觀念。有意識的對展開圖進行粘貼,讓學生感受正方體展開圖的某些規(guī)律,為后續(xù)學習做好鋪墊。)
活動三:折一折
相同的正方體可以得到多種不同的展開圖,讓學生再嘗試把他們展開的圖折回原樣。
操作要求:四人小組合作,輪流演示展開與折疊的過程,邊折邊說,找出展開圖上的每個面分別對應正方體上的哪個面。(教師根據(jù)要求同步演示,讓學生明白,一個折疊,其他人指出展開圖上的這個面,是正方體的`××面。學生操作、交流、展示。)
小結:通過前面的活動,我們認識了正方體的展開圖,經(jīng)過反復的展開與折疊(板書課題),知道了展開圖上的面(板書:面)與正方體(板書:體)上的面的對應關系(板書:對應)。讓學生體會到正方體相對應的兩個面在展開圖中的位置關系(相隔一個面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jīng)歷展開與折疊的過程,鞏固體與面的轉換認知,加強感悟立體圖中的面與展開圖中的面的對應關系,了解尋找對應面的基本方法,然后,上升到由展開圖的面想象立體圖形的面的對應位置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10分)
1.判斷下面幾圖是不是正方體的展開圖。(學生判斷,講清原因,個別不好理解的讓學生動手來操作。)
說明:并不是6個面就能折成正方體,5號圖有7個面,可以圍成一個正方體,但不是正方體的展開圖。我們掌握了展開圖的特點,學會了標"上,下,左,右,前,后"面的方法就可以辨別正方形拼接圖能否折成正方體。
2.(課件出示書17頁練一練第一題)屏幕上這道題你能夠獨立完成嗎?請說出正方體展開圖中與1號、2號、3號面相對的各是幾號面? 教師可以通過折一折,讓學生猜想對不對。(教師演示折疊過程)
如果以2號面定為底面,2號對幾號?1號對幾號?3號面呢?(教師演示)如果把1號面定為底面,還是這個結果嗎?(學生回答后,折疊回正方體驗證)換3號面為底面呢?(停頓等學生回答后,旋轉圖形讓學生親眼看一看)如果把底面換成4.5.6號,結果一樣嗎?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設計意圖:根據(jù)學生的水平差異,創(chuàng)設條件、積極引導,有意識的培養(yǎng)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同一個問題的習慣。全方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內(nèi)在潛力,引導和鼓勵學生帶著知識、經(jīng)驗、思考、興致參與教學過程。通過此活動,不僅強化了學生的空間觀念,而且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收獲(2分)
教師問:"學習到這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什么收獲,心中還有什么疑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6-4= 17-7= 9+10 4-4+7= 2+8-4= 5+0+7=
2+8= 12-10= 10+9= 10-6-3= 3+6+1= 18-10+4=
8-4= 15-5= 19-10= 12-2-6= 1+1+8= 0+9+6=
5+5= 19-9= 19-9= 6-3-3= 4-1-2= 7-0+6=
8-6= 19-10= 7+10= 18-10-5= 5+2-5= 19-9-3=
3+6= 20-10= 10+7= 2+8+5= 8+2-6= 8+6+2=
2+6= 12-2= 13-10= 14-10+2= 3+4+3= 4+5+8=
9-4= 20-0= 16-10= 8-6-1= 10-6-4= 18-10+7=
10-9= 10-9= 6+10= 6-2+3= 9-4-4= 8-8+7=
6+2= 10-4= 10+5= 7-1-5= 1+7-6= 12-10+8=
8-2= 10-6= 12-10= 3+5+1= 9+1-7= 3+9-2=
6+9= 9+4= 5+9= 8+6= 7+9= 5+9=
6+6= 6+8= 3+9= 8+5= 9+7= 9+9=
8+8= 2+9= 9+8= 4+8= 7+6= 4+7=
3+9= 4+9= 4+8= 6+6= 9+6= 6+4=
7+8= 5+8= 6+9= 8+6= 4+8= 9-2=
4+8= 6+7= 9+4= 8+5= 5+6= 8-4=
4+6= 3+9= 5+8= 4+8= 6+8= 9+3=
5+4= 5+6= 6+6= 8+9= 5+8= 8+9=
5+7= 6+9= 9+1= 4+9= 7+8= 6+0=
6+8= 3+8= 7+8= 6+8= 6+5= 2+9=
3+9= 9+2= 10+7= 2+9= 9+4= 8+3=
9+9= 8+8= 9+4= 9+2= 9+5= 7+4=
2+7= 5+6= 5+7= 7+3= 8+8= 6+6=
7+6= 7+5= 8+6= 6+5= 7+7= 6-6=
9+5= 3+10= 9+7= 4+5= 8+7= 8+2=
4+7= 4+8= 5+6= 9+9= 9+2= 5+7=
8+5= 5+7= 4+7= 6+4= 6+4= 9+2=
9+8= 5+9= 8+5= 3+8= 6+7= 7+8=
6+5= 6+6= 6+7= 9+7= 7+8= 6+7=
9+4= 4+7= 3+8= 2+8= 8+6= 8-5=
9-5= 10-5= 10+8= 10-3-6= 1+6-4= 9+4-3=
8-6= 10-8= 11-1= 4+4-3= 4-4+3= 9-5-2=
5-1= 9-4= 3+10= 10-5-2= 4-3+6= 8+8-8=
5+4= 9-6= 17-10= 8-6+1= 7-5-1= 6+7-10
9-6= 8-8= 17-7= 3+3+4= 5-5+6= 9+7-6=
6+3= 8-3= 15-5= 8+1-4= 10-10+2= 13-3-5=
9-6= 6-2= 15-10= 4+1+5= 10-4-3= 16-10+8
7-7= 5-3= 15-15= 3+5-7= 9-2+1= 20-10+0=
3+7= 10-1= 8-8= 3-1+7= 2+5-3= 8+7-10=
3+2+4= 2+2+3= 1+6+4= 5+4+1= 2+4+0=
`5-5+2= 7-2-2= 4-3+8= 6-3+7= 8-5+5=
3+6-2= 10-5-3= 1+7-5= 3+7-4= 9-6-2=
2+7+3= 10-4-1= 5-4+8= 6+3+7= 7-7+5=
3+3+4= 6+2+3= 1+5+4= 7+4+1= 6+4+0=
`9-5+2= 8-2-4= 7-3+8= 6-5+7= 8-3+7=
5+6-2= 10-6-3= 8+7-5= 8+7-4= 9-6-2=
2+6+3= 10-5-1= 8-4+8= 5+3+7= 8-7+5=
3+3+4= 2+5+3= 4+6+4= 5+4+7= 5+4+7=
`7-5+2= 5-2-2= 5-3+8= 7-3+7= 8-5+1=
5+5-2= 10-5-3= 7+7-4= 4+7-1= 9-2-2=
4+7+3= 10-2-1= 5-2+8= 4+3+7= 9-7-5=
3+3+4= 2+6+3= 4+6+4= 5+5+1= 7+4+0=
8-5+2= 7-5-2= 7-3+8= 6-1+7= 7-5+6=
4+6-2= 10-3-1= 5+6-1= 4+9-3= 9-4-2=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奇數(shù)和偶數(shù) ,了解奇偶性的規(guī)律。
2、探索并掌握數(shù)的奇偶性,并能應用數(shù)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結合學習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和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探索并理解數(shù)的奇偶性
教學難點:
能應用數(shù)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一、游戲?qū)耄惺芷媾夹?/p>
1、游戲:換座位
首先將全班39個學生分成6組,人數(shù)分別為4、5、6、7、8、9。我們大家來做個換位置的游戲:要求是只能在本組內(nèi)交換,而且每人只能與任意一個人交換一次座位。
(游戲后學生發(fā)現(xiàn)4人、6人、8人一組的均能按要求換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組的卻有一人無法跟別人換座位)
2、討論: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學生能很直觀的找出原因,并說清這是由于4、6、8恰好是雙數(shù),都是2的倍數(shù);而5、7、9是單數(shù),不是2的倍數(shù)。
(此時學生議論紛紛,正是引出偶數(shù)、奇數(shù)的時機)
3、小結:交換位置時兩兩交換,有的小組剛好都能換位置,像4、6、8、10……是2的倍數(shù),這樣的數(shù)就叫做偶數(shù);而有的小組有人不能與別人換位置,像5、7、9……不是2的倍數(shù),這樣的數(shù)就叫做奇數(shù)。
學生相互舉例說說怎樣的數(shù)是奇數(shù),怎樣的數(shù)是偶數(shù)。
二、猜想驗證,認識奇偶性
活動1
(1)出示題目和情景圖:小船最初在南岸,從南岸駛向北岸,再從北岸駛向南岸,不斷往返。
(2)提出問題:小船擺渡11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為什么?
(3)探究活動
學生可能會運用數(shù)的方法得出結果,不一定正確。
師:小船擺渡100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你會怎樣做?能保證正確嗎?
引導學生運用策略:①列表法;②畫示意圖法。
三、實踐操作、應用奇偶性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奇偶數(shù)的一些特性,現(xiàn)在要用這些特性解決我們身邊經(jīng)常發(fā)生的問題。
1、試一試
(1)一個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一次,杯口朝下。翻動兩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呢?翻動19次?105次?請嘗試說明理由。
學生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奇數(shù)次朝下,偶數(shù)次朝上。
師:把杯子換成硬幣,你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嗎?
(2)有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兩只杯子,能否經(jīng)過若干次翻轉,使得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個杯子怎么辦?(學生:小組合作)
學生開始動手操作。
反饋:有一小部分學生說能,但是上臺展示,要么違反規(guī)則,要么無法進行下去。
引導感受:如果我們分析一下每次翻轉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數(shù)的奇偶性,就會發(fā)現(xiàn)問題的所在。
學生動手操作,嘗試發(fā)現(xiàn)
交流:一開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數(shù);第一次翻轉后,杯口朝上的變?yōu)?只,仍是奇數(shù);再繼續(xù)翻轉,因為只能翻轉兩只杯子,即只有兩只杯子改變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數(shù)仍是奇數(shù)。由此可知:無論翻轉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數(shù)永遠是奇數(shù),不可能是偶數(shù)。也就是說,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學生再次操作,感受過程,體驗結論。
2、活動2
出示兩組數(shù):圓中的數(shù)有什么特點?正方形中的數(shù)有什么特點?
(1)學生獨立猜想,完成“試一試”,小組內(nèi)匯報交流,然后統(tǒng)一意見進行驗證(要求:驗證時多選幾組進行證明)。
如果兩個數(shù)相減呢?如果是連加或連減呢?
匯報成果:
(1)奇數(shù)﹢奇數(shù)=偶數(shù) (2)奇數(shù)-奇數(shù)=偶數(shù) (3)奇數(shù)+奇數(shù)+……+奇數(shù)=奇數(shù)(奇數(shù)個)
偶數(shù)+偶數(shù)=偶數(shù) 偶數(shù)-偶數(shù)=偶數(shù) 奇數(shù)+奇數(shù)+……+奇數(shù)=偶數(shù)(偶數(shù)個)
奇數(shù)+偶數(shù)=奇數(shù) 奇數(shù)-偶數(shù)=奇數(shù) 偶數(shù)+偶數(shù)+……+偶數(shù)=偶數(shù)
你能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嗎?
(學生的舉例可以引導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
(2)運用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shù)還是偶數(shù)。
10389 + 20xx:_____ 46786-5787: _____ 11231+2557+3379+105:
11387 + 131: _____ 60075-997: _____ 335+7757+223+66789+73:
268 + 1024: _____ 9876-5432: _____ 2+4+6+8+10……+998+1000:
3、游戲。規(guī)則如下:用骰子擲一次,得到一個點數(shù),以A點為起點,連續(xù)走兩次,轉到哪一格,那一格的獎品就歸你。誰想上來參加?
學生躍躍欲試……如果繼續(xù)玩下去有中獎的可能嗎?誰不想?yún)⒓幽?為什么?
生:骰子始終在偶數(shù)區(qū)內(nèi),不管擲的是幾,加起來總是偶數(shù),不可能得到獎品。
是呀,這是老師在街上看到的一個,他就是利用了數(shù)的奇偶性專門騙小孩子上當,現(xiàn)在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自由說。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1、說說我們這節(jié)課探索了什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那如果是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經(jīng)過若干次翻轉,使得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幾次?
教學反思:
踏入七中育才(東區(qū)),心情就像這九月的天氣一樣時陰時晴。教學的壓力,學生的現(xiàn)狀,迫使我不得不放下我原有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策略,盡快適應這所學校緊張的氛圍。
聽說學校要組織青年教師公開課比賽,我第一個報了名,旨在讓其他老師給我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提高我的課堂教學能力。最后定于第三周完成我的展示。
我上的是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的奇偶性”一節(jié)內(nèi)容。報名后,我便積極的著手準備,鉆研教材,查閱資料,設計程式,制作課件,并虛心請教了同教研組的余加秋老師和劉紅敏老師,征求了他們的意見。
我的設計思路是:多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全方位參與學習;要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的探索方法;體現(xiàn)數(shù)學的生活化和趣味性。為此,我的教學目標定格為: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奇數(shù)和偶數(shù),了解奇偶性的規(guī)律。2、探索并掌握數(shù)的奇偶性,并能應用數(shù)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結合學習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和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在此基礎上,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游戲?qū),感受奇偶?/p>
通過兩兩結對入座的游戲引出數(shù)的奇偶性
二、猜想驗證,認識奇偶性
教學“活動1”,引導學生運用策略:應用列表法和畫示意圖法探索數(shù)的奇偶性。
三、實踐操作、應用奇偶性
1、翻杯子游戲。
2、探索整數(shù)加減法得數(shù)的奇偶性,通過學生獨立猜想,小組內(nèi)交流,統(tǒng)一驗證,鞏固練習,讓學生自主獲取新知。
3、游戲“開心樂”,運用數(shù)的奇偶性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課后,教研組組織了所有老師評課。老師們各抒己見,既肯定了我的`教學風格,又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我也及時的自省,在不同層面上進行了思考。
1、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不能沒有目的性的為了游戲而游戲,應該在游戲中給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啟發(fā)。本節(jié)課,我一共設計了兩兩結對入座的游戲、翻杯子游戲、“開心樂”等三個游戲,都是結合了教學內(nèi)容而安排的,第一個游戲重在感受數(shù)的奇偶性,第二個游戲重在應用數(shù)的奇偶性,第三個游戲重在解釋數(shù)的奇偶性,游戲的重心最后都落到了“數(shù)的奇偶性”上,因此起到了預想的效果。
2、現(xiàn)行的教材內(nèi)容的廣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挖掘空間,課前的準備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容量。本節(jié)課,教材上僅有兩個活動和兩個“試一試”,練習幾乎沒有,兩個活動的探索過程也非常簡單,學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課前,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將“翻杯子游戲”和“探索整數(shù)加減法得數(shù)的奇偶性”進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練習,使內(nèi)容更加豐滿,但是練習的典型性、層次性仍然不夠,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3、新課后的應用新知,不能單純的是例題的改版,還應該有所變化,有所突破,注入新的元素,這樣才能讓學生靈活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這節(jié)課中,我所設計的練習就過于程式化,沒有跳出固有的“圈”,順向思維練得多,逆向思維練得少,學生很難推陳出新。
4、數(shù)學課上的板書必須要能詮釋重點,疏通難點。我在這堂課上的板書做到了前者,而疏漏了后者!疤剿髡麛(shù)加減法得數(shù)的奇偶性”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特意將探索結果板書羅列了出來;探索的過程,是一個不完全歸納的思維過程,本是難點,但我沒有把算式板書出來,就有點“空對空”的感覺了。
以上僅是我現(xiàn)有的一點感觸,我想,隨著教學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和學生的不斷磨合,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的問題等著我去解決,我會以的狀態(tài)去迎接每一次的挑戰(zhàn)。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 目標
1.通過“旅游中的數(shù)學”的活動,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在解決如何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3.通過設計“旅游計劃”,提高收集數(shù)據(jù)與處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解決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難點:在解決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2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課前老師要求同學們收集一些有關黑魚湖的信息,有收獲嗎?你們從哪里獲得的?(學生發(fā)言)老師從上也收集到了一組黑魚湖的圖片資料,請看大屏幕。(多媒體播放黑魚湖的風景圖片,并配以文字說明)
我們大慶的黑魚湖美嗎?今日的黑魚湖以她的恬靜、秀美、張開臂膀,歡迎四海賓朋。ㄕn件播放聲音“黑魚湖歡迎您!”)同學們想去嗎?什么時候去?(五一)好!我們就五一去,去一天時間,早上去,下午返回。
可在去黑魚湖之前我們應干什么?預案中都應包括哪些內(nèi)容?(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利用課件隨機出示。
時 間 安 排
活 動 安 排
上 午
中 午
下 午
二、指導實踐
怎樣才能高效完成準備工作?(分工)請同學們注意聽安排,一、二小組負責制定日程,三、四小組負責選擇食品,五、六小組負責制定租車,最后我們一起來算一算所需的費用。這樣安排同學們能接受嗎?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競爭,我們要在同一任務的兩個小組間選擇一個最佳。
1、在制定日程安排時要綜合考慮到哪些因素?(學生自由發(fā)言)老師可以一個信息:從學校開車到灜湖需要50分鐘,請同學們將具體的活動安排填在這張工作紙上:(課件出示)
2、在購買食品之前應先做好哪些準備工作?(調(diào)查同學們都愛吃什么食品,統(tǒng)計出吃每種食品的有多少人,每種食品的單價)全班按63人計算,請三、四小組同學根據(jù)事先調(diào)查結果將購物填在下表中,(課件出示)計算過程中同學們可以使用計算器。
教學工作紙二
--------超市食品價目表
品 名
單價(元)
數(shù) 量
總 價
合 計
/
/
3、在制定租車時盡量想到什么?(每個人都有座,而且經(jīng)濟合理)還應調(diào)查些什么?(去黑魚湖有哪幾種車型,每種車的費用)你們調(diào)查了嗎?全班學生按63人,請五、六小組將租車填在下表中,(課件出示)計算過程中必要時可用計算器。
教學工作紙三
大巴車租金100元 限坐30人
中巴車 租金60元 限坐22人
小巴車 租金40元 限坐15人
一:
二:
三:
四:
。、各小組明白自己責任了嗎?發(fā)工作紙。
三、解決問題
各小組合作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四、交流
。薄⑽覀円豢匆、二小組制定的日程安排,先有請一組的.代表上臺展示并解說,(師生共同優(yōu)化)下面有請二組代表上臺展示,(師生共同優(yōu)化)在此基礎上,師生評選出一個最合理的日程安排。
。病⑷、四小組的代表請你們上臺來展示你們所做的購物,有請!你們完全采用了事先調(diào)查結果嗎?為什么?(有些食品不適合外出攜帶)有些食品為什么買這么多?不買這么多行嗎?為什么?(師生共同優(yōu)化,并評選出一個最佳的購物)
3、有請五、六小組代表上臺展示他們所制定的租車,(由學生評選出一個最佳)你們認為這個有沒有不足?(只想到63個學生的座位,沒有考慮到還有兩個老師)從中你有什么感悟?(想問題要周全)
4、還有哪個沒有解決?(所需費用)怎樣估算每人所需的費用?(學生自由發(fā)言)實際支出會比這個多還是少呢?為什么?
五、活動反思
1、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有哪方面的數(shù)學知識?課前我們都做了哪些數(shù)學實踐?解決問題時都綜合運用了哪些知識?
2、學習過程中你有什么感悟?
六、活動欣賞
播放一組黑魚湖圖片,我們家鄉(xiāng)美嗎?你們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嗎?哪以后怎么辦?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 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相同數(shù)連加算式與乘法算式之間的關系。
2、結合具體事例體會同一個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義是不同的。
重點難點:
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會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建立自信,克服畏懼,嘗試新知
知識鏈接
5+5+5=( )( )
9+9+9+9+9=( )( )
43改寫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54改寫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大膽質(zhì)疑,透析重難點
導學釋疑
1、 小朋友,秋天到了,滿山遍野的'果實都成熟了。小動物們決定開一個慶豐收的聯(lián)歡會,你們看,都有誰來參加?能夠?qū)⒆约旱膭趧庸麑嵟c小伙伴們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啊!
請解決以下問題
。1) 每個盤子里有6個桃子,3個盤子里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2)每群小鳥有3只,3群小鳥一共有幾只小鳥?
。3)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個松子,一共采了多少個松子?
。4)如果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蘿卜,第二只小兔拿了5根胡蘿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蘿卜,一共拿來幾根胡蘿卜?
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呢?小組討論一下。
2、想一想,連一連
3、想一想,用36還能解決什么問題?小組合作討論提出兩個問題
三、當堂檢測-技能拓展應用,搭建晉升平臺
1、學生獨立完成P23練一練 錯題改正及整理
四、課堂小結
你對你今天的表現(xiàn)滿意嗎?
能找到合適的計算方法。
能主動參與小組活動。
在活動中能積極思考。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使學生能估計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培養(yǎng)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
2.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在具體的觀察、操作中了解凈含量的意思,初步感受不同的液體,容量相同,重量不一定相同。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與樂趣。
活動準備: 杯琴6套,常見容器若干,飲料若干瓶,臺秤一部,量杯6只,植物油、水、牛奶各1升。
活動過程:
課前活動玩杯琴
(1)練習:各小組自由玩杯琴。
(2)表演:同學們,玩杯琴玩得開心嗎?能不能給大家齊奏一曲?
。3)介紹:真好聽!這么美妙的杯琴是如何制作成功的呀?
生:我們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杯子里裝的水不同,敲出來的聲音就不同。于是,我們經(jīng)過添水、減水的反復調(diào)試,得到了1~7七個不同的音。有了這七個音就能演奏了。
小結:在相同的玻璃杯里裝上不同量的水,敲擊以后會發(fā)出不同的音。美妙的杯琴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作而成的。
一、估一估
1.導入:生活中,由于人們的需要不同,各種液體本身的用量也不同,因此,我們的生活中便有了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容器。今天,我們就來進行一個估計容量的能力大比武,把你在前面認識升和毫升中學到的知識和積累的經(jīng)驗都用上,比比誰的估計本領強!(有信心嗎?)
2.集體估計,掌握估計方法。
教師出示若干個容器,指名估計容量,說說估計方法。
。1)980毫升光明房型牛奶
生1:這盒牛奶和我們前面數(shù)學課上認識的1升的伊利牛奶差不多大,所以我估計它的容量大約是1升。
(2)250毫升統(tǒng)一冰紅茶
生2:我們知道1瓶AD鈣奶的容量是100毫升,這盒冰紅茶大概有兩瓶AD鈣奶那么多,所以我估計它的容量大約是200毫升。
。3)20毫升的小酒杯
生3:數(shù)學課上我測出了我一口大約喝10毫升水,這個小酒杯如果裝滿水,我感覺我兩口能喝完,所以我估計它的容量大約是20毫升。
(4)教室里的紅色水桶
生4:教室里的純凈水1桶19升,這個水桶比純凈水的桶稍微小些,所以我估計它的容量大約是15升。
小結:在前面認識升和毫升的過程中,我們通過觀察、測量、估計等活動,已經(jīng)知道了一些容器的容量。將這些已知容量作為標準記在腦子里,在估計時,與它們進行比較,可以幫助我們估計得比較準確。
3.小組內(nèi)估計,鍛煉估計本領。
(1)為了能在今天的估計能力大比武中有好的表現(xiàn),許多同學都回家練習了一翻,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練習的嗎?
生1:我回家找了很多容器估計,還邀請爸爸、媽媽和我一起比賽,然后看上面的凈含量,看看誰估計得比較準確。
師:能告訴老師你們的家庭大賽誰獲勝了嗎?
生1:大多數(shù)是我,有的時候是媽媽,因為許多東西是媽媽買的,她已經(jīng)記住了它們的容量。
師:看來學習和實踐都很重要!
生2:我回家把上面寫著多少毫升和多少升的東西都看了一下,知道了很多常見物品的容量。
師:觀察可以幫助我們積累經(jīng)驗,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生3:我還用自己在數(shù)學課上做的1升和100毫升的瓶子量出了一些容器的容量。
師:自己動手測量得到的結果在你腦子里留下的印象一定是最深刻的。
。2)通過回家的實踐,每位同學都選擇了幾個容器帶到了學校,接下來,我們就在小組里開展一個估計比賽。組長拿出一個容器,每人報0自己的答案,然后看看貼在底下的正確答案,比比誰估計得最接近。
4.小組估計比賽,比試估計本領。
估計得怎么樣?誰最厲害呀?誰準備的秘密武器最厲害呀?下面就請每組拿出一個你們覺得最厲害秘密武器,讓其他小組的同學來估一估(小組內(nèi)可以進行討論,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拿出統(tǒng)一答案)。比一比,哪個小組估計得最接近。
5.交流活動感受,分享成功喜悅。
通過剛才的估計容量能力大比武,你有什么想法嗎?
生1:我覺得估計容量一點都不難,只要記住了1升、100毫升有多少,其它的和它們比一比就行了。
師:是呀,大和小都是與標準相比較的`。
生2:我在估計時首先是確定它用毫升還是用升做單位,比100毫升小的就與AD鈣奶比,比1升大一點或小一點的就與1升的伊利牛奶比,再大一點的就與水桶比。
師:就是先確定一個大致范圍,再進行具體比較。很好的方法。
生3:我覺得看得多了,到后來很快就能估計出它的容量了。
師:熟能生巧呀!
二、量一量
1.導入:為了更好地認識升和毫升,上周數(shù)學活動課,我們?nèi)ス淞艘惶藭r代超市。你們在超市里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嗎?
生1:本來我們以為液體應該都是用升和毫升作單位的,但是洗潔精卻全是用克和千克做單位的,而鍋、碗、盆子、杯子也不是用升和毫升做單位,是用厘米做單位的。
生2:我們在賣一次性杯子的商標上發(fā)現(xiàn),除了毫升,還有CC和盎司這樣的容量單位。
生3:我們發(fā)現(xiàn)可樂和雪碧的瓶子里都沒有裝滿,上面還空了一截,其他飲料一般都是裝得滿滿的。
生4:我們發(fā)現(xiàn)牛奶也是,有的用毫升和升做單位,有的用克作單位。
2.對于你們的發(fā)現(xiàn),我也很感興趣。就像你們說的,容量單位除了升和毫升,還有CC、盎司等,我特意買了用CC、和盎司作單位的兩種一次性杯子。每組發(fā)兩個,請你們利用桌上的量杯和水,來研究一下它們與毫升有什么關系?
(1)每組一個9盎司和300CC的一次性杯子,實驗研究。
(2)你們是怎樣做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說明:CC其實是你們五年級將要認識的另一種計量單位立方厘米的英文縮寫,1毫升就相當于1CC。而盎司則是一種英美國家使用的計量單位,英制的1盎司大約是28點幾毫升,美制的1盎司大約是29點幾毫升,所以,盎司并不是一種國際通用單位。在我國,酒吧里喝洋酒會以盎司計量,而其他地方不常使用。
3.剛才你們還提到,可樂和雪碧的瓶子里都沒有裝滿,上面還空了一截,其他飲料一般都是裝得滿滿的。那我就想了,這一瓶可樂明明應該是600毫升,上面空了一截不是短斤缺兩嗎?
生1:我覺得沒有,因為瓶上標的是凈含量,就是指里面的600毫升。
生2:我認為600毫升就是指瓶子里一共能裝600毫升可樂。
。1)什么叫凈含量?
師:凈含量是瓶子里飲料的多少還是瓶子能裝多少飲料呢?可樂公司有沒有短斤缺兩呢?于老師從超市購買了一些飲料,供你們研究。
。2)學生實驗研究。
。3)交流實驗結果:通過實驗,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我們組的1瓶可樂沒有裝滿,瓶上標的凈含量是600毫升。通過測量,我們發(fā)現(xiàn)里面的可樂剛好是600毫升。
生2:我們組測的是220毫升的袋裝紅梅牛奶,凈含量確實是220毫升。
生3:我們組測的是1瓶裝得滿滿的飲料,瓶上標的凈含量是500毫升。通過測量,我們發(fā)現(xiàn)確實是500毫升。
生4:我們測的一瓶美年達飲料也沒有裝滿,但通過測量,我們發(fā)現(xiàn)里面的飲料不但不少,還超出了它瓶上標的凈含量。
師:確實,凈含量就是指瓶中液體的多少,而不是指瓶子能裝多少液體。比如這瓶可樂,凈含量600毫升,就是指里面的可樂是600毫升。那瓶子的容量是否剛好600毫升呢?大于還是小于600毫升?
說明:根據(jù)國家對定量產(chǎn)品包裝的規(guī)定,包裝上必須標明凈含量。假如實際量低于所標凈含量,則視為短斤缺兩論處。只要是合格的商品,它的實際量不但不會少于所標凈含量,有是還會超出凈含量。
三、稱一稱
1.剛才還有同學說到,牛奶有的用升和毫升作單位,有的用克作單位。那牛奶是否也和水一樣,1升就是1千克呢?
。1)提出猜想:這三個燒杯里分別裝有1升水、1升牛奶和1升油。你認為它們的重量相等嗎?
。2)學生猜想,說說想法。
生1:我覺得牛奶和油應該和水一樣,1升就是1千克。
生2:我認為牛奶和油都比水重,因為牛奶和油都比水粘稠。
生3:我認為油應該比水輕,因為油總是浮在水的上面的。
2.實驗驗證:將三種液體分別稱一稱。
3.交流實驗結果:1升水的重量正好1千克;1升牛奶的重量大于1千克;1升油的重量小于1千克。
小結:不同的液體,容量相同,重量不一定相等。
四、活動總結
今天,我們圍繞升和毫升的有關內(nèi)容,進行了估一估、量一量、稱一稱等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jīng)歷制作、展示、交流、評價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知道條形統(tǒng)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掌握制作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方法,能制作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簡單分析統(tǒng)計圖。
3、讓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領悟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制條形統(tǒng)計圖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的第二步:確定直條和間隔的寬度;第三步:確定單位長度表示的數(shù)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幻燈機,直角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展示多媒體課件第2頁)談話:自古至盡,我們國家就是一個山清水秀,名山眾多的國家。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名山嗎?
(設計意圖:從生活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談話:今天,老師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給同學們搬來了。(展示課件第37頁:五座名山圖片)
。ㄔO計意圖:學生簡單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國山川的美,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
。1)(展示課件第8頁)出示問題:你能很快說出哪座山最高嗎?
。ㄔO計意圖:為下面研究條形統(tǒng)計圖做鋪墊。)
。ㄕ故菊n件第8頁: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統(tǒng)計圖)出示問題:觀察條形統(tǒng)計圖,你能回答老師的問題了嗎?從統(tǒng)計圖中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ㄔO計意圖:讓學生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初步分析圖,感知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
。2)簡單概括條形統(tǒng)計圖的表示方法。
2、條形統(tǒng)計圖的制作方法
。1)(展示課件第9頁:四幅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感受條形統(tǒng)計圖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的緊密,學習條形統(tǒng)計圖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2)(出示課件第10頁的問題:該怎么畫條形統(tǒng)計圖呢?)學生在小組里討論,引導學生探究制圖方法。
。ㄔO計意圖: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全班交流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評價,出示制圖步驟。
。3)(展示課件第11頁)出示例題,指名讀出例題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
教師: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畫圖。(教師課件演示制圖步驟)
(4)幻燈機展示學生學生畫圖,及時給予評價。對于不規(guī)范的圖給予指導,畫圖難點集中指導。
。ㄔO計意圖:讓學生親身體驗畫圖,親身感受畫圖的難點,教師針對難點集中指導,讓學生突破本課難點)
3、引導學生簡單分析統(tǒng)計圖
。1)(展示課件第12頁)游戲:你來問 我來答
出示問題,讓學生選擇問題,指定其他學生回答。
。ㄔO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分析圖的'能力。此環(huán)節(jié)變換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再有學習疲勞的感覺。)
4、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
。ㄕ故菊n件第13頁: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的對比)提出問題: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哪一種方式表示的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更直觀?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讓學生深刻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
三、鞏固新知
1、(出示課件第14頁)讓學生依據(jù)統(tǒng)計表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畫一幅條形 統(tǒng)計圖。
2、(出示課件第15頁)讓學生觀察條形統(tǒng)計圖回答問題
。ㄔO計意圖:強化教學重點,突破畫圖難點)
3、(展示課件第16頁,出示問題:把你這節(jié)課的收獲告訴我好嗎?)
。ㄔO計意圖:學生小結本節(jié)課所學新知,學習方法,情感體驗等,提高本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除法計算的方法,提高計算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應用意識。
2. 使學生逐步積累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并能有條理地表達思考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舉行一次“人人爭上星級榜”的活動。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問題的同學,都能獲得老師獎勵的“智慧星”和“守紀星”。大家有信心嗎?
二、 練習提高
1. 用除法解決一步計算的問題。
談話:新學期來了,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來上學。你看,他們正在教室里認真學習呢。
課件出示:練習一第4題的情境圖。
提問:從這幅圖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你能根據(jù)這些信息解決什么問題?
出示題目:我們班有48位小朋友,分成4組,平均每組多少人?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張課桌?[48÷4=12(人),48÷2=24(張)]
提問:你能告訴大家,為什么用除法計算呢?(交流到第二問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求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張課桌的。)這兩道題分別怎樣計算?
2. 用除法解決連續(xù)兩問的實際問題。
談話:我們班的同學心靈手巧,參加了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小組。有的同學正在做飛機模型呢!
課件出示:三組小朋友做飛機模型的場景。(8個同學分成兩組做飛機模型,第一組做了34個,第二組做了30個。)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再問:根據(jù)這些信息,能提出一個問題嗎?(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一共做了多少個飛機模型?平均每組做多少個飛機模型?平均每人做多少個飛機模型?)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提問:要知道平均每組做多少個或平均每人做多少個飛機模型,必須先求什么?(必須先求出一共做了多少個飛機模型。)
比較:上面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 用除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1) 談話:秋天的郊外風景如畫,異常美麗。同學們想不想去游玩呀?(想。┠敲矗覀円黄鸬杰囌救コ塑嚢!
課件出示:練習一第5題。
提問:從圖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據(jù)學生回答,把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成下面的表格:
老師
學生
汽車輛數(shù)
每輛車要坐的人數(shù)
5人
91人
3輛
學生獨立完成,并把解題方法寫在答題卡上。
反饋:解答上面的問題時,你是怎樣想的?
。2) 課件出示:練習一第6題。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談話:請同學們獨立解答,并和同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全班交流,師生共同。
。3) 課件出示:練習一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組織交流(著重讓學生說一說解題時是怎樣想的)。
。4) 課件出示:練習一第8題(在原圖的基礎上標出“每個小籃球35元”)。
提問:根據(jù)圖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每個小足球多少元?每個小足球比每個小籃球便宜多少元?或每個小籃球比每個小足球貴多少元?)
談話:同學們都很愛動腦筋,根據(jù)一幅圖提出了兩個問題,下面請同學們在提出的兩個問題中,選擇一個問題進行解答。
學生解答后,組織反饋。(著重引導學生體會:要求“每個小足球比每個小籃球便宜多少元,要先求出每個小足球的價錢;要求每個小足球的價錢,要先求出3個小足球一共有多少元。)
三、 課堂
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用我們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可以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要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弄清解題時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教學后記]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在學生能口算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應用除法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收集和情境圖中的信息,提出并解決問題。在教學設計中,考慮了下面幾個問題:利用教材中的問題情境和補充的.實際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收集情境中的信息,滲透一些數(shù)學信息的方法,如以表格的形式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讓學生自由組合信息,提出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重視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不失時機地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解題思路。
從實際教學的情況來看,學生經(jīng)歷了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對收集信息、提出問題的方法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進一步反思,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雖然注重引導學生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有條理地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但由于教學時間緊,學生對這些方法并沒有充分的體驗,更多的還是憑已有經(jīng)驗在解題。其次,雖然重視引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對解題的過程進行回顧與反思,希望借此幫助學生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形成解題思路,但很多學生的交流與表達并不是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只是在機械地模仿或復述其他同學的發(fā)言。誠然,這種模仿和復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如何讓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并做到學有所思,的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再次,在課堂教學中,鼓勵性的過多。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維持好課堂紀律,我采用了獎勵“守紀星”和“智慧星”的方法,只要是上課發(fā)言積極的,能遵守紀律的學生就都能得到老師的表揚。事實上,過多的鼓勵與贊賞,已使其失去應有的意義與價值。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實事求是、富有個性的,以充分發(fā)揮的功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之一。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探索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方法。
3、能有意識地根據(jù)統(tǒng)計圖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進一步感受
教學重點:
根據(jù)統(tǒng)計圖提出和回答問題并能根據(jù)提供的'信息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難點:
自主探究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指導學生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節(jié)約時間,保證教學目標的實施)
一、情景引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多少人嗎?你還知道哪些與人口有關的數(shù)據(jù)。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人口的統(tǒng)計表,(課件出示)我們這節(jié)課就一起來整理和分析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課前預習完成)
師:在制圖時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師簡要小結:作圖時要注意線條要直,畫完后要標上數(shù)據(jù)。
2、自主探究
、賹W生觀察單式條形圖(課件分別出示城鎮(zhèn)人口統(tǒng)計圖和鄉(xiāng)村人口統(tǒng)計圖)。
、谠O疑問難:
統(tǒng)計的現(xiàn)實意義,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凵鷩L試自主完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可根據(jù)書上99頁完成)師巡視并輔導個別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說一說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學生繪制的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生互評后教師點撥:這就是復式條形條形統(tǒng)計圖。(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條形統(tǒng)計圖并板書課題)
②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與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區(qū)別?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nèi)與其他同學交流。
、廴鄥R報、交流
④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萋(lián)系實際激發(fā)情感小組討論交流,分析人口逐年變化情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某超市兩種飲料月銷售情況統(tǒng)計圖,回答
、購慕y(tǒng)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個月應該怎樣進貨?
2、出示1997-20xx年我國廢水排放量統(tǒng)計圖,觀察并回答問題。
工業(yè)廢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廢水排放在逐年?
從圖中你想到了什么?(滲透環(huán)保意識)
四、拓展應用
1、請你調(diào)查你們小組同學一周內(nèi)爸爸媽媽每天的睡眠時間,制成統(tǒng)計表。
2、根據(jù)復式統(tǒng)計表制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3、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信息?
五、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想法和體會?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0
詳細介紹:
課題:有余數(shù)的除法應用題
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使學生學會解答有余數(shù)的除法應用題.
2.在掌握平均分的兩種分法的基礎上,加深對除法兩種應用題的認識.
教學重點
有余數(shù)除法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有余數(shù)除法兩種應用題余數(shù)的處理方法.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幾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8很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幾堆?你是怎樣想的?
2.列式、計算,指明口述解題思路.
30個羽毛球,每6個放一盒,可以放幾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1)出示例37枝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分幾枝,還剩幾枝?(先分分看)
(2)讀題后引導學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鉛筆,大家共同操作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演示.邊演示進口述分的過程.
教師提問:把7枝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枝鉛筆平均分成3份.)分的結果怎樣?全分完了嗎?(每人分2枝,還剩1枝.)
教師引導:聯(lián)系平均分的含義及以前我們學的知識,想想這道題應怎樣解答?(指名學生列式73=,并用豎式計算.)
教師啟發(fā):豎式中,除得的商是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枝.)余數(shù)1表示什么?(還剩1枝.)做應用題寫橫式等號后面的得數(shù)時,要寫單位名稱,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這道題商和余數(shù)后面的單位名稱是什么?應怎樣寫?
學生討論后,指名回答寫出橫式等號后面的得數(shù).73=2(枝)1(枝)
教師提問:回答時應怎樣寫?(每人分2枝,還剩1枝)為什么這樣寫?(因為平均分后,沒有分完,還有剩余.)
(3)對比、分析:今天我們解答的這道應用題與以前學過的除法應用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計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數(shù),商和余數(shù)都寫單位名稱,回答時因有余數(shù)需答完整.)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有余數(shù)的除法應用題.(板書課題:有余數(shù)的除法應用題)在解答時要注意橫式等號后面的余數(shù)及單位名稱不能丟掉,寫答話時要按題意回答完整.
(5)反饋練習:
把20張畫片平均分給7個同學,每人分得幾張,還剩幾張?
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指名讓學生說解題過程,重點強調(diào)計算的結果及答話應該怎樣寫.
2.教學例4.
(1)出示例443個乒乓球,每袋裝5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2)讀題后,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鋪墊孕伏中第2題(羽毛球分放入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豎式計算.
。3)討論: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數(shù)3表示什么?
。4)根據(jù)討論的結果,聯(lián)系例3有余數(shù)除法計算結果及回答時的寫法,獨立解答課本第5頁例4.
。5)訂正時,著重讓學生說清商8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袋,余數(shù)3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個.
。6)反饋練習:
有42棵菜,每筐裝8棵,可以裝幾筐,還剩幾棵菜?
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重點強調(diào)平均分的第二種有余數(shù)的應用題計算,商與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為什么不同.
三、全課小結.
1.讓學生觀察板書,總結出今天學了什么新知識.
2.教師糾正,補充性地進行小結.重點強調(diào)根據(jù)題意正確書寫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完整寫出答話.
隨堂練習1.看圖說題意,再寫算式.(投影出示)
9□=□(個)□(個)9□=□(盤)□(個)
。1)先引導學生看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理解題意.
提問:圖中一共有多少個蘋果,根據(jù)這個圖和算式(1),你能說說題意嗎?[根據(jù)計算結果的單位名稱,(個)(個),可以推斷是平均分的第一種方法.]
類推:把圖和算式(2)聯(lián)系起來,你能理解題意嗎?【可討論,根據(jù)計算結果的單位名稱,(盤)(個),可以推斷是平均分的第二種方法.】
比較、歸納:根據(jù)圖及兩個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說出兩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一個算式表示,把9個蘋果平均放在2個盤子里,每盤放4個,還剩1個.
第二個算式表示.有9個蘋果,每盤放4個,可以放2盤,還剩1個.
。2)讓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獨立完成寫好算式.
(3)訂正,指名口述思維過程.
2.填空.(投影出示)
。1)144=32
143=42
(2)216=33
布置作業(yè)
有18個扣子,每件衣服釘5個,可以釘幾件衣服,還剩幾個?
有37米白布,每5米布做一條被單,可以做幾條被單,還剩幾米布?
板書設計
有余數(shù)的除法應用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3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薦】06-20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6-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06-25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7
【精】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7
【熱】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7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華】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