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欧美国产精品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b id="w545d"><legend id="w545d"></legend></b>
<blockquote id="w545d"></blockquote>
    1. <thead id="w545d"></thead>
        首頁 申請書推薦信邀請函通知工作總結工作計劃策劃書工作報告合同演講稿職業(yè)規(guī)劃
        當前位置:98158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7-15 11:07:48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集錦六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集錦六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數(shù)學課上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它有意識的把數(shù)學內(nèi)容和問題寓于各種各樣的情境中,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使枯燥、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然而,在多種的情境創(chuàng)設中,很多人是為了情境而情境,下面就以幾個案例片段談談自己的一點感觸。

          案例一:

          一位教師在上“克和千克”時,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下面,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曹沖的故事……(播放一段長達10分鐘的FLASH)聽了這個故事,你們的感受是什么?

          生1:大象很重。

          生2:曹沖很聰明,很愛動腦筋。

          ……

          案例二:

          媒體出示情境圖:45個編成號碼的彩球,按紅、黃、藍的順序排列。

          師:同學們,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個球上都有一個號碼。老師不看屏幕,只要告訴我球的號碼,我馬上就能說出它的顏色,信不信?誰來考考老師?

          (學生出題,教師回答)

          師:老師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顏色呢?想知道這里的奧秘嗎?學完今天的知識,你也一定有這樣的'本領。

          反思:

          這兩個教學片斷的導入都采用了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的方法。但是我們認真比較和思考后發(fā)現(xiàn),它們反映出來的情境創(chuàng)設卻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覺得教學課堂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是不是再自然一些,有效一些呢?

          一、情境的形式和內(nèi)容盡可能地簡單實在自然一些

          進行教學設計時,創(chuàng)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創(chuàng)設實在的真實情境,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主題意義進行理解的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種,如游戲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等等。但不論哪種情境,一旦花哨、造作就會造成課堂的累贅。

          在案例一中,老師花了十多分鐘,用了一個故事的情境導入新課,而且還加了動畫的形式來吸引學生,但是這個故事和今天學習“克和千克”并沒有多大聯(lián)系,因此給人的感覺是生搬硬套,實在有浪費時間的嫌疑。而第二個案例,教師沒有直接讓學生去思考彩球的排列順序,而是通過一個問題的形式導入,這樣既激起了學生的一種求知欲,又為下面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他的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自然的,有效的。

          二、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具有有效性

          “情境”不是讓學生為故事而故事,為游戲而游戲,而是為了讓學生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體驗“數(shù)學化”的過程。但在課堂實施中,有的則因為對情境、材料考慮不同,問題指向不明,常常給課堂帶來了被動的局面。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重要的,但關注的焦點應該落在情境是否有效,而不是這個情境本身是什么。如案例一中,教師讓學生看了故事后,說說感受是什么?由于主題情境的入手點較多,學生可能會從很多方面去想,但要從數(shù)學角度出發(fā),看出“克和千克”來,還是很吃力的。從效果上看是低效的。在第二個案例中,用猜彩球顏色的情境導入新課,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應了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輕松自然,直奔主題。而情境留給學生的問題,又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尋求奧秘。學生在這樣的情境當中,經(jīng)歷了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促進了進一步的學習。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34頁.練習二十的第l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周長和面積的含義,以及周長和面積的公式是怎樣導出的。并能根據(jù)它們的含義和公式計算所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教具準備:

          教師把教科書第134頁的兩個圖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周長和面積的含義

          教師:我們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請說出什么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分別說一說多邊形和圓的周長的含義。然后,教師用教科書上的結語進行概括: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計量周長要用什么計量單位?(要用長度單位。)

          教師:我們還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請說出什么是平面圖形的面積?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然后.教師用結語進行概括: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頃、平方千米。)

          請你用手勢比劃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大小。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第134頁中間的圖,讓學生比較一下每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讓學生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直接比較。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左圖中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而平行四邊形的周長長一些(它的高與長方形的寬相等,那么兩斜邊就要長一些);右圖中的兩個圖形的面積不相等,但是周長是相等的。

          二、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第134頁下面的圖。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這些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請說一說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各是怎樣計算的。它們的計算公式是怎樣導出的?先復習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然后,復習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使學生清楚地看到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公式是基礎,正方形的有關公式是在長方形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因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三角形和梯形都轉化成平行四邊形。)

          圓的周長公式是怎樣導出的?(通過實驗導出的。)

          圓的周長和圓的直徑有怎樣的關系?

          表示什么?它是哪兩個數(shù)量的比值?

          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圓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

          教師:從前面的復習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哪個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最基礎的?(長方形。)

          教師還可以把圖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整理成下表: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三十的第1題。

          教師說明要求,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2.做練習三十的第2題。

          題目中沒有給出數(shù)據(jù),讓學生先判斷要求面積需要哪些數(shù)據(jù),然后自己想辦法量出數(shù)據(jù),再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看學生做題有什么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有沒有不同的做法。

          3.做練習三十的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說一說思考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話簡單說明道理。必要時,教師可以畫圖演示。

          4.做練習三十的第9題。

          先讓學生認真審題,明白題中所說的事情,然后指名說一說題目中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學生明白后,再讓學生獨立解答

          四、小結(略)

          五、作業(yè)

          練習三十的第4、5、6、7、8、10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課本 6566頁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會計算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源于生活,體驗解決數(shù)學問題成功的喜悅,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連續(xù)退位的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連續(xù)進位與退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shù)器等。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七星瓢蟲嗎?它可是田園的小衛(wèi)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他們的工作場面?

          2.仔細觀察畫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蟲?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

          讓學生分別說一說,當出現(xiàn)豎式計算時,要板書豎式

          讓學生對照豎式再說一說算理及算法。

          2.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蟲?

          剛才我們計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問題,現(xiàn)在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蟲這個問題嗎?

          3.小結:計算加法時,要注意什么?引導學生說一說在計算加法時要的問題。

          4.還有多少棵茄子沒檢查?

          你自己能解決嗎?自己試一試。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

          哪個小組愿意把小組的想法說給同學們聽

          說到豎式時板書

          說算法:個位減起,5減6不夠減,從十位退1,15減6等于9,十位2減7不夠減,從百位退1,12減7等于5,百位3減2等于1,所以,435減276等于159。

          5.已檢查的茄子比已檢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用你喜歡的方法去做。全班交流自己的豎式算法。

          6.小結:計算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歸納,從連續(xù)退位、細心計算兩方面進行交流。

          四、鞏固練習。

          列豎式計算

          192+58=答案

          432-153=答案

          646+354=答案

          542-169=答案

          學生獨立完成后,重點讓學生說說自己豎式計算的算法。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幾個相同的數(shù)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計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較簡單,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能正確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出乘法的積。

          3.逐步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認識幾個幾相加

          1.初步認識幾個幾相加。

         。ǔ鍪局黝}圖)

          談話: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鄰居小雞一起來到綠油油的草地上,一邊玩著,一邊尋找食物。請仔細看圖,小白兔是幾只在一起的?小雞呢?(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雞是3只3只在一起的)

          誰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板書:2+2+2=6(只)]

          追問:這里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板書:3個2相加得6)

          誰能用算式表示小雞一共有多少只?[板書:3+3+3+3=12(只),4個3相加得12]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加數(shù),它們有什么特點?(同組小朋友可以互相討論)

          2.補充生活中幾個幾相加的例子。

          談話:第一個算式的加數(shù)都是2,第二個算式的加數(shù)都是3,它們都是相同的數(shù)相加。像這種相同的數(shù)相加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

          比如,一雙筷子有2根,那么4雙筷子有多少根?誰會列式?

         。ò鍟2+2+2+2=8)

          這個算式是表示( )個( )相加得8。

          再比如,每組都是4個小朋友,像這樣的3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誰會列式?(板書:4+4+4=12)

          這個算式是表示( )個( )相加得12。

          3.不同角度感知幾個幾相加。

         。ǔ鍪疽53形式排列的玩具娃娃)

          談話:今天老師帶來了這么多的聰明娃娃,喜歡嗎?表現(xiàn)好的小朋友都有機會獲得這兒的聰明娃娃。有信心得到嗎?

          誰知道這兒一共有多少個聰明娃娃?

          讓學生獨立觀察得到:橫看看是3個5相加,豎著看是5個3相加。

         。ò鍟5+5+5=5,3+3+3+3+3=15 3個5相加,5個3相加)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不管是3個5相加,還是5個3相加,算出來的都是這兒一共有的聰明娃娃的個數(shù),所以得數(shù)相同,都是15。

          [設計意圖:通過安排一定量的同數(shù)相加的具體生動的數(shù)學問題,為學生構建乘法的含義打好基礎。]

          二、初步認識乘法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乘法。

          談話:一張電腦桌上有2臺電腦,4張電腦桌上一共有多少臺電腦?你是怎么知道的?(板書:2+2+2+2=8)6張桌上呢?9張桌上呢?(請學生把算式寫在練習紙上)

          小朋友,你們在列式時感覺怎么樣?(學生可能會說算式太長了,很麻煩)

          有一種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想學嗎?(板書課題:認識乘法)

          2.寫、讀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像4個2相加,還可以用乘法算。寫作42=8或24=8。介紹乘號、乘數(shù)、積等名稱。(板書:42=8或24=8,并在算式下邊標注乘號、乘數(shù)、積)

          指名口答想想做做第3題。

          3.反思乘法的意義。

          談話:4個2相加,是怎樣用乘法算的?在這里,42和24這兩個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生對用加法計算感到太麻煩的情境,激發(fā)學習新算法的欲望,幫助學生感受乘法算式比較簡便。]

          三、加深對乘法的認識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聰明娃娃帶了幾道題目來考考大家,有沒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出示題目)

          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看圖在括號里填上數(shù),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嗎?

          學生填好后集體校對。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擺圓片的游戲。先看老師是怎樣擺的。(出示兩堆圓片,每堆3個)

          老師是怎么擺的?也就是擺了幾個幾?怎樣列加法算式?怎樣列乘法算式?你是怎樣想的?

          下面讓小朋友自己來擺,聽清要求:

         。1)每堆擺2個,擺4堆。

         。2)每堆擺4個,擺2堆。

          你先擺的是幾個幾?又擺的是幾個幾?怎樣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算式填在書上。

          在小組內(nèi)校對后提問:比較這兩種擺法,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都改寫成乘法算式。

          談話:剛才我們求9張桌上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寫加法算式麻煩,現(xiàn)在你們會怎樣列式?

          4.(出示第69頁試一試的跳繩圖)

          談話:從圖中你能知道什么?能提出相應的數(shù)學問題嗎?

          根據(jù)學生的提問分別出示:

         。1) 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2) 正在跳的小朋友有多少個?

         。3) 甩繩子的小朋友有多少個?

          誰能解決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開放性的練習,加深了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多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認為自己這節(jié)課上表現(xiàn)怎么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知道它們的特點和用途。

          2.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把原始數(shù)據(jù)分類整理的基礎上學會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數(shù)的簡單統(tǒng)計表。

          3.會對統(tǒng)計表進行一些初步的分析,能指出這些統(tǒng)計表所說明的問題。

          4.滲透統(tǒng)計思想,結合統(tǒng)計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在已學過統(tǒng)計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礎上,會制作含有百分數(shù)的統(tǒng)計表。

          難點:掌握統(tǒng)計表中數(shù)量之間的百分比關系,會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統(tǒng)計表。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老師出示六年級師生為災區(qū)兒童捐款的數(shù)據(jù)。

          問:

         。1)你們看看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了什么?

          數(shù)據(jù):六(1)班48人 捐款480元

          六(2)班 49人 捐款 520元

          六(3)班 45人 捐款 465元

          六(4)班 47人 捐款 423元

         。2)你能很快說出哪班人均捐款最多嗎?如果列成表,這個問題就可以簡明生動地表達出來了。(板書:簡明生動)

          (3)你們能不能利用以前學過的制表知識把六年級為災區(qū)人民捐款情況簡明生動地表達清楚呢?

          (學生分小組制表。)

         。4)匯報各小組制表情況。(運用實物投影儀將學生繪制的統(tǒng)計表投影出來。)

          投影出示:

          討論:

         。1)從表中你還知道什么?(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自己提問題自己回答。)

         。2)請你算算哪班捐款占全年級的百分比大,還需將表怎么修改?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研究含有百分數(shù)的統(tǒng)計表的制表問題。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1。

          例1 下面是東風機床廠1993年第四季度的產(chǎn)量統(tǒng)計表。想一想怎樣算出表中空缺的數(shù)據(jù)。

         。1)把你的計算結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內(nèi),再驗算合計數(shù)和總計數(shù),檢驗結果是否正確。

          (2)如果要想知道一、二車間生產(chǎn)臺數(shù)分別占總產(chǎn)量的百分之幾,怎么算呢?如何制表?

          分組討論,四人一組共同完成一幅統(tǒng)計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計算器上常用的按鍵名稱和功能。

          2.學會計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進行簡單的四則運算。

          3.感受計算器給計算帶來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計算器,掌握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利用計算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準備:課件,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三道乘法計算的題目,同學們想算一算嗎?

          出示第一題:20×5。

          學生很快口算出結果是100。

          出示第二題:24×35。

          學生不能口算出結果,但能通過筆算也能比較快地算出結果是840。

          出示第三題:6987×9876。

          學生看到題目后,一定會感覺很麻煩,即使筆算也要花很長時間,并且很容易出錯。

          2.導入:當我們遇到這種比較復雜的計算時,除了用筆算外,還可以借助一些計算工具。我們?nèi)粘I钪谐S玫挠嬎愎ぞ呤怯嬎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用計算器計算。(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一)認識計算器

          1.學生交流對計算器的認識。

          師:在進行比較復雜的計算時,人們通常使用計算器。關于計算器,你知道些什么?

          學生交流對計算器的認識,預設如下:

          (1)計算器是一種計算工具。

          (2)計算器有很多計算功能。

          (3)日常生活中使用計算器很普遍。

          2.認識計算器上常用的按鍵。

          (1)讓學生取出自帶的計算器進行觀察。

          提問:你認識計算器上常用的按鍵嗎?

          組織學生先自己認一認,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

          (2)組織全班交流。

          集體匯報時,教師可以通過實物投影來進行介紹。

         、匍_機鍵、關機鍵、消除鍵。

          按“ON”鍵,打開打開計算器;按“OFF”鍵,就關掉計算器;按“AC”鍵,顯示屏上的數(shù)字就會全部清除為0。

         、谶\算符號鍵、數(shù)字鍵、等號鍵、小數(shù)點鍵。

          (3)認一認:在自己的計算器上找到上面學習的.這些鍵。

          (二)學習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40頁例題1:用計算器計算38+27、30×18。

          (2)學生嘗試獨立用計算器計算。

          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3)組織匯報交流。

          ①計算38+27。

          2.教學例2。

          (1)課件出示教材第41頁例題2:用計算器計算40000-165×182。

          (2)思考:算式里有兩種運算,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交流后明確:應該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3)學生獨立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并把計算結果填寫在教材上。

          (4)匯報交流。

          3.回顧交流:用計算器計算有什么優(yōu)點?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師歸納:用計算器計算的優(yōu)點有:計算速度快、計算正確率高……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41頁“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用計算器獨立計算,把結果填寫在教材上,再組織匯報交流,交流時可以讓學生說說按鍵的步驟。

          2.完成教材第41頁“練一練”第2題。

          組織練習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注意兩點:一是按鍵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屏幕上顯示的數(shù)字和題目中的數(shù)字是否相同,避免按錯鍵;二是混合運算的練習要注意運算順序。

          3.完成教材第43頁“練習七”第1、2題。

          學生獨立計算,再全班交流。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3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華】07-06

        [優(yōu)]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薦】06-20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6-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06-25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7

        【精】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