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欧美国产精品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b id="w545d"><legend id="w545d"></legend></b>
<blockquote id="w545d"></blockquote>
    1. <thead id="w545d"></thead>
        首頁 申請書推薦信邀請函通知工作總結工作計劃策劃書工作報告合同演講稿職業(yè)規(guī)劃
        當前位置:98158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01 07:13:2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科學教案匯編6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科學教案匯編6篇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綱要》中科學教育目標強調讓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要求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新的課程標準也指出:孩子的學習要來源于游戲,來源于生活,它要求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都是孩子潛在的課程內容,是孩子最基本的課程。事物的變化是孩子在生活中經?梢砸姷降摹5,變化對于孩子來說又是十分新奇的,熟悉與新奇的碰撞可以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通過科學活動,旨在讓孩子從身邊經常接觸的事物開始探究,引導孩子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變化,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激發(fā)他們探究的熱情和好奇心。

          活動目標:

          1、觀察周圍事物的變化,對周圍事物的探索感興趣。

          2、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小時候的照片。

          2、小蝌蚪變青蛙、蒲公英生長的圖片。

          3、每人一個氣球、一塊橡皮。

          活動過程:

          1、 出示照片(圖片),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人、動物、植物都是發(fā)展變化的。

         。1)出示教師小時候的照片,發(fā)現(xiàn)人是變化的。

          a師:小朋友,你們猜一猜照片上是誰?(幼兒猜想。)我告訴你們,這個小孩就是老師。老師和小時候一樣嗎?有什么變化?

          結論:原來有生命的東西都是會發(fā)展變化的。 觀察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和生活中沒有生命的東西也是

         。馓釂枺豪蠋熓亲兓摹D銜儐?會變成什么樣子?

         。2)小結:原來人是變化的。人的變化過程是:兒童——青壯年——老年——死亡。

          2、幼兒觀察圖片(小蝌蚪變青蛙、蒲公英生長的圖片),發(fā)現(xiàn)動植物是變化的。

         。1)提問:人是會變的,那其他的生物會不會變?請看圖片,它們會變嗎?是怎樣變化的?

          (2)小結:蝌蚪會變成青蛙,蒲公英會從一顆小種子長大,變成美麗的蒲公英花。

         。3)提問:那還有什么動物會變?還有什么植物會變?

         。4)小結:原來動物、植物都是會生長變化的。

          3、討論:人、動物、植物都屬于什么?

          4、會變化的。

         。1)提問:小朋友,有生命的東西是會變的,那沒有生命的東西會變化嗎?比如說,桌子會變嗎?

          (2)小結:桌子是會變的,它會慢慢變臟,被磨損,壞掉。

         。3)討論:還有哪些沒有生命的東西會變?

         。4)出示橡皮泥、氣球。

          5、幼兒討論:世界上師否有不變的東西?

          人在變,動物、植物在變,天氣在變,一年四季在變,太陽、月亮在變,世界上的萬物都在變,一切都在變。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我認為是適合我班幼兒的';顒幽繕嗣鞔_具體,以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為依托,抓住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大大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欲望。

          在活動中幼兒不僅獲得了經驗性的知識,而且能全身心投入,自己探索周圍人、動物、植物的變化,調動、激發(fā)了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探索的欲望。

          2、活動中有4個兒童參與不積極。因為這種開放式的活動形式,對教師的駕馭能力是考驗,教師對課堂的調控能力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活動中對幼兒有很多無效回應和漏洞,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的積累知識和經驗。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認識蘋果》是小班上學期的一個科學活動,這個活動從生活中最常見的水果之一蘋果著手,為幼兒進行一個豐富多彩的認識蘋果的過程。蘋果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水果,但由于它的常見,家長往往會忽略讓幼兒認識蘋果,讓幼兒對蘋果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怎樣讓幼兒在小小的蘋果中探究發(fā)現(xiàn)科學的秘密?怎樣有效的引導幼兒在觀察蘋果的過程中,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因此我設計了《認識蘋果》這個科學活動,來引導幼兒真正的認識蘋果。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蘋果的特征。

          2.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認識蘋果。

          3.喜歡吃蘋果,知道多吃蘋果身體好。

          活動重點:

          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認識蘋果,了解蘋果的特征。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每人帶一個蘋果(紅富士、蛇果、青蘋果、黃蕉)

          2.小叉、盤子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蘋果的外形特征。

          1.師:小朋友今天都帶來了什么呀?(蘋果)

          2.師:蘋果真多呀!我們一看這些蘋果是什么樣子的?小朋友可以用小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還可以用鼻子聞一聞?把你的發(fā)現(xiàn)跟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看看誰發(fā)現(xiàn)的最多。

          3.師:誰來說說蘋果是什么樣子的?

          幼1:我的蘋果是圓圓的。

          教師追問:這個圓圓的蘋果象什么呀?(皮球、輪子)那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看看蘋果會怎樣?(蘋果會滾動)

          幼2:我的是紅顏色的。

          教師追問:誰的蘋果也是紅色的舉起來給我們看看。還有跟他們不一樣顏色的蘋果嗎?(引出綠色、黃色)

          幼3:上面還有柄。

          柄長在哪里呢?(凹進去的地方)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蘋果看上去是圓圓的,凹進去的地方有個柄,摸上去光光的、滑滑的,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還有的是黃色的,聞起來香香的。

          5.師:它們都有好聽的名字呢?(教師介紹蘋果的名稱:青蘋果、蛇果、紅富士、黃蕉等)

          二、觀察了解蘋果的內部特征。

          1.師:我們看到蘋果的外面是什么?(果皮)那你們知道蘋果的`里面是什么嗎?(幼兒猜測)

          2.師:現(xiàn)在我來把它削開,看看蘋果的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什么顏色的?

          3.師:果肉里面又會藏著什么呢?(皮、籽)怎么才能看到里面是什么呢?(幼兒猜測)現(xiàn)在老師就把它切開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引導幼兒觀察果核)果核能不能吃呀?

          三、品嘗蘋果。

          1.師:你們喜歡吃蘋果嗎?蘋果是什么味道的?

          2.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蘋果請小朋友嘗一嘗,說說蘋果吃到嘴巴里是什么感覺?(甜甜的,脆脆的……)

          3.:蘋果營養(yǎng)豐富,所以我們小朋友要多吃蘋果,這樣身體才會棒棒的。

          活動反思:

          由于小班的年齡特點,他們并不是很能理解老師提出的問題及發(fā)出的指令,經常會出現(xiàn)一個小朋友說什么,其余的小朋友就會說一樣的這種情況。我們先從了解蘋果的外形特征開始了這次的活動。我首先讓孩子們自己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感知蘋果,用眼睛看一看蘋果像什么?是什么形狀的?是什么顏色的?用鼻子聞一聞有什么味道?用手摸一摸蘋果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邊觀察蘋果邊說一說,并講述自己得發(fā)現(xiàn),孩子們觀察得非常仔細。

          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提問“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不一樣的嗎?”大多數(shù)小朋友會重復同樣的回答。所以,如何有效的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并回答問題,這一點還值得我去深入的探究;顒舆^程中,我應該多引導幼兒進行回答,而不是幫幼兒將答案說出來,這樣既沒辦法突破活動的重難點,也沒辦法提高幼兒的思考、表達能力。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不但了解了有關蘋果的內部特征和外部特征,同時也掌握了運用不同感官去感知事物的方法,學會用探索的方法去發(fā)現(xiàn)事物的特征。

          蘋果是孩子們喜歡的水果,能在愉快地游戲中和孩子們共同探索出其中的科學秘密,收獲甚豐。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掌握科學知識是其次的,對活動感興趣、有探索的、探究的欲望、敢于展現(xiàn)自己是我們開展活動的目標。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物體的對稱性。

          2、根據(jù)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活動準備:

          1、具有兩組相對稱的圖形片若干。

          2、幼兒活動材料二冊第19頁《有趣的對稱圖案、水彩筆》。

          3、人手一張長和寬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紙、剪刀、水彩筆。

          4、已拼插好一半對稱圖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活動過程:

          一、后面躲著誰。

          1、教師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圖形或實物,讓幼兒猜猜后面會是什么。(幼兒猜測,教師打開圖形讓幼兒驗證)

          2、幼兒每人一張方形手工紙,折對稱圖形。(角對角折三角形,邊對邊折長方形等)。

          二、找朋友。

          1、在絨板上展示圖形片,請幼兒在提供的圖形中找找每個圖形的朋友,說說他們?yōu)槭裁词桥笥选?/p>

          2、集體觀察兩個圖形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三、找一半。

          1、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對稱物體。

          2、找找自己身體上有沒有對稱的'地方。(眼睛、耳朵、手等)

          3、請幼兒翻開幼兒活動材料,指導其找出對稱的圖畫并圖色。

          4、請幼兒觀察已經拼好一半的圖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想對稱的另一半。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jù)需要查閱資料,選擇合適的方式搜集有關信息

          2、能用植物的根、莖、葉進行營養(yǎng)繁殖

          科學知識: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知道常見的營養(yǎng)繁殖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驗到營養(yǎng)繁殖中栽種一種植物的樂趣對栽種的植物感興趣、愿意照顧栽種的'植物

          一、導入新課

          1、提問:植物怎樣繁殖后代的,你能舉幾個例子說一說嗎?你在家看到過父母種菜或是種花嗎?他們又是怎樣繁殖這些植物的?

          2、學生小組內交流。

          3、提出問題:植物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出示課題)

          4、學生先寫下自己了解的知識,然后再小組討論交流。

          5、全班交流師生共同歸納:有些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如白菜、蘿卜、油菜、向日葵等,還有些植物不用種子繁殖,例如天竺葵、吊蘭、馬鈴薯、生姜、菊花、落地生根、水仙等,這些植物分別是用植物的根、莖、葉來繁殖的。

          二、研究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

          1、教師用大屏幕展示課文中的五種植物:落地生根、馬鈴薯、吊蘭、生姜和水仙球。還可以展示更多營養(yǎng)繁殖的例子。帶領學生一一分析:落地生根的邊緣向下會長出一些不定根,向上會萌發(fā)出一些小葉子,摘下帶有不定根的小葉子,直接插入土中就可以成活。馬鈴薯切塊繁殖,只要上面有一個芽,就會長出一個新的植株來。吊蘭的莖上會結出小苗,小苗下部帶有不定根,所以落在土中就能繁殖。生姜是塊莖,在他的莖節(jié)上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長出不定根,所以不用種子也能繁殖。水仙鱗莖旁邊會長出小的鱗莖,植入土中又可以發(fā)育成一株新的水仙,所以水仙用鱗莖繁殖。

          2、根據(jù)大家的討論和剛才的展示,你能整理出植物繁殖的類別嗎?

          3、小組討論后匯報: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還可以用莖、葉、或根來繁殖后代,這種營養(yǎng)繁殖或是無性繁殖(克隆)。

          三、指導學生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栽種植物

          談話:現(xiàn)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一些植物怎樣用營養(yǎng)繁殖方式進行繁殖了,你想自己用營養(yǎng)繁殖方式來繁殖一種只物嗎?說一說如何繁殖。

          1、小組交流扦插、壓枝、分株等技術方法和注意事項。

          2、指導學生親自動手繁殖自己喜歡的植物。

          3、小組之間互相參觀、評價栽種的效果。

          4、師生共同小結活動。

        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電動玩具的共同特征——有電源才會動。

          2.初步了解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

          3.進一步激發(fā)對電動玩具的好奇心,發(fā)展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孩子自帶一種或兩種電動玩具,各種型號的電池若干,受潮的電池5~6節(jié),廢電池若干,大盤子五個,安裝電路圖一張,電動霸王龍一只,關于電池污染環(huán)境的報道,廢舊電池回收箱一只,小恐龍粘紙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師:教室里有這么多電動玩具,我們來開一個電動玩具運動會吧。

          1.幼兒各自選一個電動玩具,讓它動起來。

          設問:你的玩具動起來了嗎?你是怎樣讓它動起來的?(幼兒自由回答)

          2.出現(xiàn)問題:許多小朋友說打開開關就動起來了,可是為什么有些小朋友的電動玩具開關打開了還是沒有動起來?

          3.解決問題:使不動的玩具動起來。

          (1)打開下面的“肚子”看看里面有什么?(有的有兩節(jié)電池,有的只有一節(jié)電池,還有的沒有電池)得出結論1:有兩節(jié)電池的'一打開開關玩具就動了。

          (2)少了一節(jié)電池怎么辦?(幼:再裝上一節(jié))

          (3)有了兩節(jié)電池還是不會動,為什么呢?(幼:電池的大小不一樣。)得出結論2:裝上兩節(jié)一樣大小的電池,打開開關玩具就會動了。

         。ǘ、師:運動會真熱鬧,吸引了另外一些電動玩具來參加運動會。請小朋友也幫它們動起來。

          1.幼兒分組操作教師投放的玩具。

          2.出現(xiàn)問題:有的會動,有的又不會動了,為什么呢?

          3.探索問題:打開“肚子”看一看,都有兩節(jié)相同的電池,為什么有的會動,有的不會動?

          4.比較電池的安裝方法:方向不一樣。

          5.解決問題:學習正確安裝電池的方法。

          (1)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2)出示電路圖:平平的尾巴對著彈簧,突出的嘴巴對準平平的尾巴。

          (3)幼兒對不會動的玩具進行改裝,理解正確的安裝方法。

          6.玩具總動員——正確操作電動玩具。

         。ㄈ、師:熱鬧的運動會引來了霸王龍,誰來幫它動起來?

          1.出現(xiàn)問題:裝對了電池,打開了開關還是不會動,為什么?(幼:電池有皺紋)師:我看見有人把電池掉在地上,拖地時弄濕了。

          2.找到原因:電池受潮,漏電了。

          3.解決的辦法:換新電池,保護電池不受潮。

          4.師:怎樣愛護電池?(幼:不用的時候關掉,節(jié)約電源;不讓電池受潮;不摔電動玩具……)

          5.師:我還有一個好辦法,不用時拿出電池存放到瓶子里,可以延長電池的壽命。

         。ㄋ模、師:換上新電池,霸王龍真的動起來了。它帶來了許多小獎品,想搞個有獎競猜,誰來回答?

          1.問題:廢舊的電池怎么處理比較好?(幼兒自由回答,并當場獎勵恐龍粘紙)

          2.請幼兒聽一聽《錢江晚報》上的報道《從身邊做起——收集廢舊電池》。

          3.出示環(huán);厥障,請幼兒把廢舊電池放入回收箱。

          四、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因為有孩子日常區(qū)域游戲中豐富的零散實踐經驗為基礎,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只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這其中的針就是貫穿在活動中的一系列設問,線就是孩子們積極參與的實踐活動和貫穿于其中的區(qū)域實踐經驗的思維遷移活動以及在活動中孩子們進發(fā)出來的積極思考和探索的熱情。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元素的支撐,這次活動才使我和孩子們有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體驗。同時,我也深刻感到:設問的由淺入深與解決問題的步步明朗是相輔相成的,活動開展的基礎與孩子的生活經驗、興趣是息息相關的,活動過程中幼兒興趣的維護與調動也更多地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和他們喜愛的物質獎勵。因此,我們要善于利用好區(qū)域活動這一平臺,關注孩子的興趣點,延伸、拓展孩子的興趣點,使孩子的科學探索興趣得到充分的保護和引導。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找找、看看、說說、做做中鼓勵幼兒自主觀察小螞蟻。

          2、初步了解螞蟻的特征、生活的地方及喜歡吃的東西。

          活動準備:

          提前請幼兒準備螞蟻喜歡吃的食物(糖果、餅干等),放大鏡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

          1、你為小螞蟻準備了什么吃的?

          2、小螞蟻住在在哪里呢?我們一起去找找,給它們帶去好吃的。

          二、找螞蟻

          1、帶領幼兒到小區(qū)公園,請幼兒找一找小螞蟻

          2、你在哪里看到了螞蟻?。它是什么樣子的?

          三、喂螞蟻

          1、請幼兒把準備的食物給螞蟻吃,看看螞蟻最喜歡吃什么?

          2、引導幼兒與螞蟻說說話。

          如:小螞蟻快來嘗一嘗;好吃嗎?等小螞蟻好像說了什么?(真好吃,謝謝)

          3、你還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4、請幼兒走走看看螞蟻最喜歡吃什么?

          四、與螞蟻說"再見",帶幼兒回園,教師進行小結。

          活動反思:

          讓幼兒的.科學活動從身邊生活開始。對于幼兒來說,掌握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不是目的,小班幼兒更是如此。本次活動,是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圍繞活動重點,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按從易到難、層層遞進的方式提供支持性的操作材料和游戲環(huán)境,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感知小螞蟻的外形特征和愛吃的食物,即在活動中幫助幼兒獲得新經驗。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有關科學教案05-23

        中班科學教案06-22

        大班科學教案06-28

        【精選】科學教案四篇07-01

        科學教案六篇07-01

        精選科學教案三篇05-29

        【推薦】科學教案四篇05-30

        【精華】科學教案四篇05-30

        【熱門】科學教案三篇05-27

        有關科學教案三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