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大班社會教案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社會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社會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通過故事,了解世界各地的人要互相幫助。
通過捐贈活動,初步培養(yǎng)樂于助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地球儀。
《山區(qū)的小朋友》故事圖卡(見材料制作)。
活動過程
學習領(lǐng)域:
形式:集體/小組
1、出示地球儀,請幼兒說一說:“世界上每個地方的小朋友,他們的生活都跟我們一樣嗎?”
2、出示《山區(qū)的小朋友》故事圖卡,講故事:
在離城市很遠的`大山深處,有一個小村莊,張大叔和他的兒子張貴生就住在這里。村子里沒有幼兒園,也沒有小學校。貴生六歲半了,在另一個村子的學校上學。因為離家很遠,又沒有交通工具,每天天不亮,貴生就要起床,然后沿著凹凸不平的泥路走很長時間,到學校上課。貴生是個很勤勞的孩子,除了上學,每天還幫張大叔做飯和打掃。
雖然學校的設(shè)備十分簡陋,桌子和椅子都很破舊,也沒有風扇或空調(diào),但貴生就是喜歡上學,因為上學可以讀書寫字,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今天,學校里來了一些從香港來的大哥哥、大姐姐,他們教小朋友們唱歌、學英語,給小朋友講大山外面的世界……他們還帶來了一個大袋子。里面裝滿了小禮物。大家猜猜看,貴生得到了什么禮物?是鉛筆和作業(yè)本!貴生很高興,因為他可以用鉛筆和本子學寫更多的字了。大哥哥、大姐姐們還送給學校好多書和文具,為了表示感謝,小朋友為大哥哥、大姐姐唱了一支很好聽的歌!
3、與幼兒討論:
貴生每天為什么要很早起床?(因為學校離家很遠,他要走
很遠的路上學。)
你每天怎樣上學?(自由回答。)
貴生的學校有什么設(shè)備?跟我們幼兒園有什么不同?(沒什
么設(shè)備,只有破舊的桌子和椅子,連風扇和空調(diào)也沒有。)(請幼兒廣泛回答。)
大哥哥、大姐姐從哪里來?他們來幼兒園做什么?(香港)(教小朋友唱歌、學英語和送禮物。)
貴生的禮物是什么?(鉛筆和作業(yè)本。)
聽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自由回答。)
4、請幼兒想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來幫助有需要的人,可以商討舉辦捐贈活動,與幼兒討論:
捐贈的目的和對象;
捐贈的物資,如玩具、衣服;
舉行日期、時間及地點。
5、與幼兒商定捐贈的原則,例如:
按自己的能力捐贈;
捐贈的東西要完好和干凈。
6、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帶領(lǐng)幼兒一起把捐贈物資送到有關(guān)的機構(gòu),并請幼兒分享感受。
活動評價
能充分理解故事。
能關(guān)心和幫助別人。
大班社會教案 篇2
大班親社會行為——同情心“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教材分析,親社會行為又稱積極的社會行為。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對他人有益或?qū)ι鐣蟹e極影響的行為,比如幫助、合作、分享、安慰、捐贈、同情、關(guān)心、謙讓、誠實、愛護環(huán)境和物品等行為,反之則稱為“反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作用主要有:
1、具有親社會行為的兒童可以從對他人的幫助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2、親社會行為可以成為兒童學習的范例,促進兒童對自己行為的調(diào)節(jié);
3、親社會行為可以幫助兒童形成積極的群體意識。
大班下學期,學校開展了“愛在春暖花開”的玩具義賣活動。孩子們從自己家中帶來玩具,通過義賣的方式籌得善款去幫助董李鳳美康建學校的孩子們。該活動旨在激發(fā)孩子們的同情心,能通過力所能及的行為去幫助、關(guān)愛身邊的人。
雖然義賣活動中孩子們?nèi)橥度,也知道自己的一份愛心為的是那些特別的同齡人,但她們對這些特別人并不是很了解,也不是很在意。特別的人離她們的生活還是比較遠,存在著陌生感。有些孩子還會出現(xiàn)害怕、拒絕、排斥等情況。
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教師的思考。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中,有著“同情心”的內(nèi)容。同情心,是一種與身俱來的能力,但是同情誰,如何同情,同情之后又能做什么?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借于大班的年齡特點與理解能力,同情心發(fā)展的水平。我們就“特別的人”作為同情對象,設(shè)計和開展一節(jié)集體教學活動《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人》。希望孩子們通過走近、了解社會上“特別的人”,萌發(fā)同情心,同時也要為那些努力奮斗的特別的人的特別之舉,感到震驚,從而激發(fā)尊敬之情。最后,從自身出發(fā),落到力所能及的幫助行為。
環(huán)節(jié)推進如下:
第一,話題導入,體驗特別——通過觀察圖片和情境體驗的方式,幫助孩子們走近“特別的人”,為情感激發(fā)做好準備。
第二,特別的人有特別之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通過調(diào)動孩子們的已有經(jīng)驗引發(fā)生生互動,結(jié)合問題情境“眼睛看不見還能看書嗎?”、“不能說話就交不到朋友了嗎?”等引發(fā)他們的討論,了解到“特別的人”也能很好地生活。從日常生活過渡到夢想實現(xiàn),通過播放達人秀中失去雙臂的劉偉演奏鋼琴曲的視頻,引發(fā)孩子表達感受,從而激發(fā)出孩子們內(nèi)心同情、尊重的情感。
第三,關(guān)愛特別的人——遵從情感為先、行為跟進的原則,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組織孩子們分組自主解讀設(shè)施,從而了解社會上已經(jīng)努力地為“特別的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通過對比圖片、調(diào)動已有經(jīng)驗的方式引導孩子們落實到力所能及的行為。
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家庭成員的姓名,職業(yè)等。
2.嘗試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家人。
3.感受家庭溫暖,增進對家庭成員的了解和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全家福照片。
2.《我愛我家》的音樂磁帶,紙盒一個。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我愛我家》激發(fā)幼兒興趣。
1.講講我的家,知道自己的家庭成員。以及爸爸媽媽的職業(yè)。
2.幼兒拿出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紹自己的家人。
。ǘ┯螒颉安乱徊隆薄
將全家福照片放在盒子里,請幼兒抽出照片,讓其他幼兒仔細觀察,猜猜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家人。
。ㄈ┯變悍纸M評論: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fā)幼兒愛父母,愛家的情感。
教師小結(jié):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的家,有爸爸、媽媽,他們每天都在為家忙碌著,爸爸、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
。ㄋ模┮龑в變簩W會怎樣關(guān)心自己的家人,說說自己應該為家人做些什么(掃地、擦桌子、洗腳等)。
活動結(jié)束:
欣賞散文詩《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家是一間房,一盞燈,一張柔軟的床;家是一輪太陽,爸爸媽媽歡樂的笑容,合成一縷溫暖的陽光。.
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各種各樣的廣告形式。
2、認識廣告的用途,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guān)系。
教學準備:
1、收集各類廣告宣傳單和廣告錄像片。
2、幼兒喜歡的玩具。
教學過程:
1、觀察廣告宣傳單。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廣告宣傳單。
教師提問:知道它們是什么嗎?它們有什么用?
小結(jié):它們叫廣告宣傳單,是為商品做廣告的`。
2、廣告的形式。
提問:你見到過什么樣的廣告?
小結(jié):很多地方都有廣告,報紙廣告、雜志廣告、宣傳廣告、燈箱廣告、電視廣告、收音機廣告、商店門口張貼的廣告等等。廣告的形式多種多樣。
3、廣告的用途。
引導幼兒觀看廣告錄像片段。
教師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小結(jié):廣告能讓大家了解各種各樣的商品,還能讓大家都知道商品好在哪里。
4、設(shè)計廣告。
讓幼兒也來做小小廣告設(shè)計師,為自己喜歡的玩具設(shè)計廣告?凑l設(shè)計的畫面最漂亮,能夠讓小朋友都喜歡它,記住它,都想去買它。
幼兒向大家展示自己設(shè)計的廣告,教師給以鼓勵,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