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了解了圓錐的特征,掌握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重視類比、轉化思想的滲透,引導學生經歷“猜測、實驗、探究、推理”的探索過程,理解掌握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靈活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這樣不僅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還能培養(yǎng)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應放手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在觀察、操作、推理、歸納、總結過程中掌握知識、發(fā)展空間觀念,從而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1、知識與技能: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并且能運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覺猜想——試驗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結論——實踐運用”探索過程,獲得圓錐體積的推導過程和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能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自覺養(yǎng)成與人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圓錐體積公式的理解,并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
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習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和圓錐的特征,在教學中采用放手讓學生思考、操作、小組合作探討等形式,讓學生在研討中自主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并運用學過的圓柱知識遷移到圓錐,通過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對于通過實驗操作研究,孩子們有熱切的期盼。
【教法學法】
實驗操作探究法 小組合作研討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底等高圓柱圓錐各15個,米(若干)。
【教學過程】
1、出示情景畫面:文老師家里有一個圓柱體的糧倉,去年豐收的時候,不僅裝了滿滿一倉,還多出一堆糧食,剛巧是一個與糧倉等底等高的圓錐體。你能幫我算一算,去年我家共收糧食約多少噸嗎?(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設計意圖】
以最親近的老師在生活中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的形式進行情景設置,引疑激趣,激發(fā)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幫助老師解決問題。孩子們紛紛獻計獻策,在孩子們的討論中得出可以測量出底面圓的周長和高,但是很難求出圓錐體的體積。激情受阻,在這個時候引導學生對新問題的探究:圓柱與圓錐底面積和高都相等,能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知識研討中,高效率地獲取新知,水到渠成。
2、揭示課題:圓錐的體積
探究一: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1、猜想與實驗:大膽提出猜想,明確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后,每組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裝有適量的米),驗證猜想。
【設計意圖】
通過小組討論,提出猜想與假設,為操作探究活動作好了鋪墊。
2、小組匯報試驗結論(提醒學生匯報出試驗步驟)
3、分析歸納總結試驗結論。
4、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設計意圖】
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親歷自主猜想、實驗驗證、歸納小結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的意識,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突出了教學的重點,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1、判斷題。
2、口答題。
3、應用題。
【設計意圖】
通過判斷題、口答題題型的訓練,及時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鞏固了圓錐體的體積公式。而應用題具有生活實踐性,開放性給學生提供思維發(fā)展的空間,讓他們有跳起來摘果子的機會,以達到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個性的目的。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呢?有哪些收獲?
【設計意圖】
孩子們會幸福地分享本節(jié)課知識、思維方法、操作方法等多方面的體會與感受,極具滿足感的幸福交流。
研究體積相同但等高不等底或等底不等高的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系。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最具成功的亮點在于:
一、以情孕課。課堂教學始終抓住學生的情感發(fā)展變化和心理需要,有效設計學習活動和過程,讓孩子們充分地在活動中大膽想象、實驗探究、合作研討,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更讓孩子們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分享到學習的樂趣。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08-16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5-10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3-06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6-28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4-03
《圓錐的體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02-28
《圓錐的體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11-17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1-10
《圓錐體的體積》教學反思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