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秋思》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秋思》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秋思》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自主閱讀,借助注釋等理解古詩的意思。
2.通過想象、移情體驗、情境誦讀,感悟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3.能誦讀詩歌,自主積累描寫秋的詩句。
教學重難點:
感悟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5課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二篇古詩?蠢蠋煱鍟n題(板書:秋思),誰來讀?
(2-3人)請同學們翻開書22頁。
二、初讀古詩,讀懂詩意。
1.自由朗讀古詩,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節(jié)奏讀,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也可以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詩)
2.差不多了嗎?(差不多了)現(xiàn)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起來讀,誰愿意?
師評:讀得真不錯,聲音響亮。剛才他把詩中的一個多音字讀準了,你聽出來是哪一個嗎?
(重)
為什么這個字讀chóng,而不讀另一個讀音呢,有什么好辦法?(查字典)確實,老師把字典上的意思整理在ppt上,現(xiàn)在你能準確判斷嗎?
誰還想來讀一讀?
師評:他讀出了古詩特有的節(jié)奏。
3.來咱們?nèi)嘁积R讀《秋思》。起。
4.讀完后,你知道這首詩大概講了一件什么事呢?能用詩中的話來說嗎?(作家書。)(板書:作家書)
5.作家書是什么意思?
。▽懠視。)
三、再讀故事,品悟詩情。
1.這首詩的題目是《秋思》,可整首詩中都沒有出現(xiàn)一個“思”字,那么作者把這份思念藏在哪句詩里?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1)秋風看得見嗎?
。ǹ床灰姡
。2)看的見的是什么?可以看看插圖,也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葉子飄落、草黃了、雁子往南飛??)
是呀,落葉要歸根、雁子要南飛,此時的張籍已在洛陽城里漂泊了許多年,這時,詩人看見這瑟瑟秋風會想起誰?
(父母、妻兒)
。3)是呀,那么他可能會問候父母些什么?他可能會牽掛妻子些什么?他又可能會叮囑兒子些什么呢?他想告訴家里哪些事情?同學們拿起筆來,把張籍想說的話寫下來吧!
哪個小張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讀給大家聽。(交流)
。4)我們有沒有把張籍想說的都寫下來?
(沒有)
。5)你是怎么知道的?
。ㄓ骷視馊f重)
是呀,縱有千言萬語也表達不了詩人的心。我們一起來讀一讀(ppt出示: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6)同學們,想象一下,張籍在寫這封信時,會有怎樣的表情?怎樣的動作呢?(苦悶,眉頭緊鎖??)
(7)這真是(ppt出示:淚墨灑為書,將寄萬里親。)一起來讀。
2.張籍的思念還藏在哪句詩里?
。◤涂执掖艺f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ppt出示: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1)哪個動作最能表達他的思念?
(又開封)(板書:又開封)
你觀察到了這個細節(jié)。
。2)這里有一個字與又的意思是一樣的?你找到了嗎?
。◤停
。3)你覺得,張籍為什么一次又一次開封?
。ㄒ驗樗麚挠行┰挍]有寫到)
用詩中的話來說就是——
。◤涂执掖艺f不盡)
所以行人臨發(fā)又開封,還有誰想補充張籍為什么一次又一次開封?
。ㄅ抡f不完)
也就是詩中的——
。◤涂执掖艺f不盡)
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4)(ppt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抬起來,看一看這幅圖,猜一猜哪個是行人?(2-3人)
。ㄗ筮叺氖切腥耍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為他是送信的,旁邊有一匹馬,有包袱)
。5)的確,古代送信的行人大多是騎馬的。行人即將要上馬送信,可張籍卻還在一遍又一遍地打開信封。這時候,行人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ㄎ铱熳吡耍
行人都快要走了,可是張籍呢?(ppt出示:行人臨發(fā)又開封。)你來讀。(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行人還會說什么?想什么?
(行人很不耐煩)
行人是如此的不耐煩,而張籍仍舊是——
。ㄐ腥伺R發(fā)又開封)
行人還可能會?
。ú蛔審埣眯牛
行人都不想讓張籍拿那封家書了,可張籍還是——
。ㄐ腥伺R發(fā)又開封)
。6)此時此刻,行人帶走的僅僅是一封家書嗎?還帶走了什么?
。ㄔ娙说男模
張籍僅僅用了“又開封”這樣一個細節(jié),就表達出了他對親人的思念。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封信隨著張籍的心不停地漂泊著。此時張籍的心情可以用這句詩來形容。(ppt出示:書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7)這首詩呀,已經(jīng)流傳了一千多年,很多人都喜歡這首詩,他們會把詩寫好后掛在墻上,也會寫在扇面上,看,有人是這樣寫的',(ppt出示草書《秋思》)誰能把張籍此刻的心情融入到這首詩中來,再來讀一讀。
(8)在學習《秋思》的過程中,其實我們還學習了另一首詩——《歸信吟》。(ppt出示兩首詩)歸信吟,唐,孟郊,起。
我們來比較下這兩首詩,有什么相同點。
。ㄏ嗤憾际撬监l(xiāng)的,唐代的,寫家書給親人。)
老師發(fā)現(xiàn),這兩首詩都有細節(jié)描寫,你能找出來嗎?
。ㄓ珠_封,淚灑)
。9)魂去也,空一身哪!現(xiàn)在陪伴張籍的只有——洛陽城里的秋風。于是一首千古絕唱就在張籍腦中誕生,這就是《秋思》。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張籍身在洛陽,心卻在(故鄉(xiāng))。這是一份刻骨銘心的思念呀!再讀《秋思》。
四、拓展升華。
1.同學們這思鄉(xiāng)懷親又何止張籍和孟郊而已。那時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離鄉(xiāng)的人們只好把滿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寫進詩里。老師這里也有思鄉(xiāng)詩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xiāng)情。------唐·張九齡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
我們只讀詩句,不讀朝代和作者。宋代王安石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除了王安石,唐代張九齡這樣寫道(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xiāng)情。)唐代杜甫寫道(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六、總結(jié)。
同學們家鄉(xiāng)的山水總讓游子們魂牽夢繞,家鄉(xiāng)的親人更讓游子們牽腸掛肚。也許今天你們還不能完全領會,但是孩子們你們終將長大,闖蕩天涯,那時候你們一定會懂得這種無法割舍的牽掛。因為家是我們永遠的向往。
《秋思》道盡了天下所有游子們的心,讓我們試著來默寫這首傳世之作吧!
《秋思》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朗讀、背誦《天凈沙秋思》。
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點。
3、能理解《天凈沙秋思》所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4、初步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方法:
1、啟發(fā)
2、合作學習
3、誦讀與探究相結(jié)合
教學難點:
理解《天凈沙秋思》所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詩的國度,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值得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今天,我們要學習馬致遠作的曲《天凈沙秋思》。
題目板書:天凈沙秋思
二、簡介作者:
馬致遠(1250一1321),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他的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煉,流暢自然。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天凈沙秋思》,它的體裁的“曲”。
三、介紹“曲”這種文體:
在中國古代文學長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詩最盛行,宋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新興的體裁就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劇曲,一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有標題的小令。
四、整體感知,把握大意: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xiàn)在有專家說,讀書是與作家對話?傊x書是走進作家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們以朗讀來走進馬致遠,親近這位名家,讀懂這片漂泊羈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請大家聽一遍朗讀,劃出節(jié)奏。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教師小結(jié):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韻“a”,二、四句押尾韻“ia”,讀來朗朗上口,大家喜歡嗎?我們感受一下。(朗讀)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結(jié)構(gòu)相同、字數(shù)相等、句式工整,要讀出一氣呵成、淋漓痛快的酣暢美和明快的節(jié)奏感。試一試。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讀得曲折跌宕,讀出落拓無助的生存境遇。試一試。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讀一遍。這樣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間,長短結(jié)合的形式美。
五、合作探究,感受意境美及思想感情。
1、這首詩歌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一關(guān)鍵詩句可以體現(xiàn)出來?
點撥:表現(xiàn)了作者傷心欲絕的感情,這可以從“斷腸人在天涯”看出。作者因為思念家鄉(xiāng)因而傷心欲絕。
2、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這首小令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按文章的屋次作簡要分析。
六、引導學生根據(jù)以上所討論的結(jié)果,進一步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拿起手中筆,把這首小令改寫為一篇融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為一體的散文。
附:范文
深秋的黃昏,一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極其消瘦的老馬,迎著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一條人跡罕至的山路上踽踽的獨行。
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幕鴉,在自己的頭頂和樹梢之間盤旋,同時發(fā)出凄厲的叫聲。
正在他為此而倍感凄涼之際,他走到了一座橫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橋之上。低頭他看到流水清澈見底,偶有魚兒嬉戲,發(fā)出泠泠響聲。此時他的心情似乎有片刻的愉悅,然而,當他再次抬頭看間溪旁的機會人家,已慢慢的升起了裊裊炊煙之時,他頓時感到,自己還沒找到投宿的.地方,不禁再次悲從中來肝腸寸斷。此時太陽就要落山了,迎接他的將又是一個慢慢的長夜。“日暮相關(guān)何處是?”至于文中的游子為何流落至此,他究竟從哪里來?今晚當投宿誰家?明天又往哪里去?任憑我們思想馳騁......
七、課堂練習
1、《天凈沙秋思》體裁為(),作者(),元代戲曲家。
2、《天凈沙秋思》中勾勒整個畫面背景的句子是否()。
八、小結(jié)
我們通過朗讀,將文字轉(zhuǎn)化不畫面,體會其中的意象,從總體上感受了詩歌的意境;再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感受了作都繪秋的思鄉(xiāng)之情,進入他的藝術(shù)境界,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有了一定的提升。
九、作業(yè)
1、背誦全詩,并且要求會默寫。
2、學了這首詩歌,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請以“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一句詩、一個詞,)為題寫一篇小短文。
3、完成學習指要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板書:
天凈沙秋思“秋思之祖”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
荒涼古道西風瘦馬流水人家溫暖
凄涼(深秋色彩)(普通景色)安寧
蒼涼夕陽西下幽靜
陪襯反襯
斷腸人在天涯
。w思)
《秋思》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2、感受理解曲中主人公的思鄉(xiāng)之情
3、背誦和默寫全曲
二、教學設想:
1、這首元曲釋義簡單,教師應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把重點放在指導閱讀、討論景物描寫的作用和反映的主題上。
2、以學生活動為主,其中包括朗讀、討論、描繪、寫作、欣賞等,教師適當點撥講解。
3、本課教學擬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1、簡介元曲:元曲與唐詩、宋詞標志著文學的三座藝術(shù)高峰。曲在元代興起,它開拓了一條大眾化、通俗化的新的文學途徑,在格律、字句和情調(diào)上有較大自由。它包括雜劇和散曲,散曲從結(jié)構(gòu)上又分為小令和套數(shù)兩類。小令通常是獨立的單只曲牌,按曲調(diào)創(chuàng)作,每一個曲調(diào)都有自己的名稱,各個曲調(diào)的字數(shù)和句式都不相同,常用于寫景、抒情。如今天我們將要學的《天凈沙》。(幻燈顯示或印發(fā)資料)
說明:讓學生簡單的了解元曲,有助于學生閱讀和欣賞。
2、在曲牌“天凈沙”中,最為的一篇便是《天凈沙秋思》!疤靸羯场笔乔泼弧扒锼肌笔穷}目,意為秋天的思緒。(板書題目)
3、簡介作者:馬致遠(1250?—1321),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杰出戲劇家,著有雜劇15種,藝術(shù)成就的是《漢宮秋》;他又是元代散曲大家,現(xiàn)存130首,除《天凈沙秋思》外,還有《山市晴嵐》、《遠浦歸帆》等也具有代表性。(幻燈顯示或印發(fā)資料)
4、教師范讀。
說明:范讀要根據(jù)感情基調(diào)的需要,節(jié)奏合理而低緩。(可以結(jié)合多媒體動畫Flash,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5、學生自讀,教師點名讀。朗讀要注意節(jié)奏,并感受景物描寫。(朗讀節(jié)奏見板書,可幻燈顯示,教師適時指導朗讀)
說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讀,教師指導朗讀,旨在通過讀讓學生對這首曲有一個初步的感受,為理解全曲作鋪墊。
6、結(jié)合自己的朗讀后的感受(或觀看的動畫Flash),學生進行素描(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動畫Flash),力求把曲中的景物描繪的合理、形象、生動。(教師給予點評,選擇好的進行鼓勵、展示)
說明:初一的學生對直觀性的東西感受較深刻,通過學生素描勾勒,曲中的景物盡在眼底,能夠激起學生對自己經(jīng)歷(或媒體上的景物、故事)的.聯(lián)想,達到體驗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目的。
7、分析全文:
㈠曲中前三句共描寫了幾種景物,情調(diào)氛圍有何異同?在文中有何作用?(學生思考,分組討論完成)
明確:①共寫了9種景物,即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景物,一字一句,一字一景,凝練而不簡陋,再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鮮明的修飾語,一幅意境蒼涼的深秋晚景圖就勾勒出來,言簡意豐。
、诘谝痪淙N景物寫出一片蕭颯秋景,造成一種黯淡凄涼的氣氛,襯出了這個旅人內(nèi)心的悲哀。
③第二句三種景物則明凈,安謐,就連那戶人家的歡聲笑語也似聽見,對比自己的奔波不定,更感到羈旅之苦。
、艿谌渚拔锕爬、凄涼、羸弱,襯托出天涯游子的內(nèi)心孤獨凄苦之情。
、萦纱丝梢,第一、三句色彩情調(diào)一致,都是“哀景”,正面襯托游子的哀愁;第二句則為“樂景”反襯游子羈旅之苦。(教師適時板書)
、、這九種景物又是在一個什么大的色彩之下呢?
明確:“夕陽西下”,時間愈來愈晚,光色慘淡、昏黃,更使以上景物倍添遲暮蒼涼的情調(diào)氛圍。
㈢、結(jié)句點明了什么?
明確:處于這種環(huán)境中的人是“天涯游子”,并直抒胸臆————因思鄉(xiāng)愁已“斷腸”,使景物描寫與人的心境完全溝通,充分體現(xiàn)了因情設景、情景交融的創(chuàng)作意圖。
說明:
、俳處熞龑W生提問后,思考并分組討論。
②采用討論法,發(fā)揮集體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既能獨立思考又能合作學習的習慣。
、坌蜗笫乔墓侨,感情是曲的血液,思想是曲的靈魂,學生通過教師點撥,對曲中形象、感情、思想作到全面的分析欣賞也就從整體上感受和理解曲作家的情感。
8、學生再讀全曲。(要讀出感情)
9、你能用現(xiàn)代文的形式來描述這首曲嗎?(要求:用第一人稱,語序可以自行安排,可以增刪內(nèi)容,要突出曲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互相交流,選擇一兩名學生的作品全班交流)
10、教師下水文:絳紅的夕陽慢慢地走進西山,殘霞血一般的染紅了天空。我牽著那匹瘦骨嶙峋的老馬,踟躇地走在古道上。烈烈的西風卷起黃土,迷朦了雙眼,但在隱約中,我看見路旁的一根枯干的藤蘿死死的盤附在葉落枝干的老樹上,一只暮鴉站在枝頭孤獨的哀鳴。忽兒路過一架小橋,聽到橋下潺潺的水聲,又望見人家已是炊煙裊裊,我不禁愁已斷腸,望天長嘆,“身在天涯,我的家到底在哪里?!”
說明:通過學生對曲的描述,加深了情與景之間關(guān)系的理解,對主題也有了更深的印象,為以后的背誦和寫作情景作文提供了參考。
11、小結(jié):這首小令,字字句句都是出自作者匠心設計,巧意安排,全篇自然有致,情趣天成,不落雕琢造作的痕跡,所以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韻》中稱之為“秋思之祖”,近人王國維贊它“純是天籟,仿佛唐人絕句”。(《宋元戲曲考》)
12、遷移:朗讀白樸的《天凈沙秋》,體會一下它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有何異同?
天凈沙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明確:同:兩曲都是描寫蕭瑟的深秋晚景。
異:白曲描寫重景,馬曲描寫情景并重以景襯情,情景交融。
說明:張志公先生曾說語文課“以知識為先導,以實踐為主體,并以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為依歸”。教師利用遷移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擴大視野,養(yǎng)成比較閱讀的實踐能力。
13、全班齊誦全曲
14、作業(yè):
、賹W生背誦默寫全曲。
、谡n下查閱圖書或網(wǎng)絡與“秋”有關(guān)的詩詞曲,選擇你認為經(jīng)典的欣賞背誦。
四、板書設計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孤藤/老樹/昏鴉,哀
小橋/流水/人家,“樂”景
古道/西風/瘦馬,哀交融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思鄉(xiāng)情
《秋思》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元曲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對古典詩詞曲的興趣。
2、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把握詩歌大意,在讀悟想象中品味本曲的語言,體會其情味,感悟曲中創(chuàng)設的意境,領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揣摩古詩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
3、通過對比閱讀,拓展延伸,體驗鑒賞詩詞的方法,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yǎng)。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體會小令的語言美、節(jié)奏美、韻律美;在讀中體會詩的內(nèi)涵,品出詩的情味。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品味,把握詩歌大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感受曲中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鑒賞表現(xiàn)秋景的意象,體會曲中的意境,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元曲及作者白樸的生平資料、古箏曲《香山射鼓》)胡琴曲《悲秋》)
學生準備:元曲及作者白樸的相關(guān)資料。
教學方法:采用品味、誦讀、交流、研討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交流導入,理解課題
1、學生用一至兩個詞語表達對秋天的印象。
2、溫故知新,學生重溫與秋有關(guān)的古詩詞。
3、導入新課,解題,簡介元曲的有關(guān)知識。
二、初讀疏言,感悟詩意
1、學生自由讀讀這首元曲,注意曲子每個字的讀音,要求讀得字正腔圓,讀通,讀順。
2、指名學生朗讀、齊讀,教師相機評價指導讀出曲的節(jié)奏、韻味。
3、借助注釋或查閱工具書,同桌合作學習理解詩歌大意。
4、發(fā)揮想象,融入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歌大意。
教師隨機提問:對“殘霞、輕煙、寒鴉、飛鴻影下”等詞的理解。
這首曲寫的是秋天什么時候的景色?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5。有感情地朗讀本曲,把曲中所勾勒的秋之圖景用朗誦表達出來。
三、細讀悟象,把握詩境
1、找一找作者描寫了哪些秋天的景物?
(全曲中秋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飛鴻、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2、朗讀第一句中的景物。
。1)這些景物讓你感到這是一個怎樣的秋天?
。ò档、蕭瑟、冷清)
。ㄌ貏e注意:孤、落、殘、輕、老、寒六個字。)
(2)想一想第一句中,“孤村??寒鴉”這些景物容易讓我們產(chǎn)生哪些情感?為什么?)
。3)請同學們把這種凄涼、冷清、孤寂的情感讀出來,聲音要輕、緩。
。4)引入一組寫秋的古詩詞,進一步感受“悲秋”。
3、朗讀最后兩句的景物。
。1)作者抓住景物的什么特點來寫的?這些景物又讓你感受到一個怎樣的秋天?(燦爛的、明朗的、絢麗的、美好的、恬淡的)
。2)用讀展示出最后兩句一個多彩絢麗的世界,聲音略快略高。
。3)第二句選擇“青山??黃花”寫來寫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ㄇ嗌骄G水:充滿生機;白草紅葉黃花:色彩艷麗、多變。這些景物不僅美麗,而且象征著生命鮮活明亮。表達作者積極、樂觀、對生活充滿希望)
4、此曲描繪的'秋景圖由兩部分構(gòu)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蕭瑟、冷清的遲暮秋景;而后面部分畫面色彩斑斕,鮮艷明麗,充滿著勃勃的生機。在這里作者運用了什么寫作方法?(對比)
5、兩者是如何連接起來的?“一點飛鴻影下!
。1)鴻雁有什么特點?(一點:說明遠,高;影下:說明速度快。)從大雁的這些特點你體會到了什么?(充滿活力)
。2)讀出作者看到飛鴻打破凄涼、冷清、孤寂后的驚喜,讀出飛鴻速度之疾。
6、小結(jié),引讀。
(1)小結(jié):整首曲全都由一些自然景物構(gòu)成,前二句呈現(xiàn)出一片蕭瑟而荒漠的深秋景象。第三句“一點飛鴻影下”,使寂寞的秋景圖,鮮明活躍起來。最后,再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作為結(jié)束,增添了五彩繽紛的亮麗色澤。
。2)引讀:在作者眼中秋是孤寂、凄涼的——讀前兩句;又是充滿活力的——第三句;更是絢麗多姿、五彩繽紛的——最后兩句
四、研讀悟意,體察詩蘊
作者將秋日傍晚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到底是想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我們還要考慮到作者寫這首散曲時的背景和作者生平這個因素。(滲透“了解背景,知人論詩”的學習詩詞方法)
(1)學生閱讀白樸的生平資料。
。2)本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ㄊ惆l(fā)自己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感受美景的情致,表達樂觀積極地對待人生)
五、誦讀頓悟,表達詩情
朗讀全曲,要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律,讀出味道,更要讀出情感。
指名讀、教師范讀、齊讀。(滲透吟誦的技法“平長仄短,依字行腔”讀出詩文的聲韻之美。
六、拓讀積累,賞析延情
。ㄒ唬┛偨Y(jié)欣賞古詩詞的方法
(反復朗讀,了解詩意;品味語言,感悟意境;情景交融,體會感情;了解背景,知人論詩。
。ǘ┏鍪抉R致遠的《天靜沙秋思》,要求學生合作學習、對比閱讀
思考題:
1、這首散曲描繪的是什么樣的畫面?表達什么樣的感情?
2、《天凈沙·秋思》與《天凈沙·秋》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
。ㄈ﹨R報交流
1、這首散曲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1)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深秋晚景圖:(孤寂、蕭索、荒涼的景象)作者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種景物巧妙組合,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圖。
。2)真切地表現(xiàn)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思鄉(xiāng)之情。(“斷腸人在天涯”是點晴之筆,點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懷。
2、配樂引讀《天凈沙·秋思》想象意境,讀出情感。
3、討論匯報第二個問題:《天凈沙·秋思》與《天凈沙·秋》有那些共同點和不同點。
。ü餐c(1)曲牌相同(2)作者朝代相同(3)都寫了秋季、秋景,都寫了老樹、烏鴉(寫景的特點是將自然物精巧地組合在一起。)
。4)寫了夕陽西下傍晚時的景色,景色都有令人凄涼的感覺。
不同點:(1)題目不同
。2)作者不同
。3)景色也有不同
。4)表達的情感不同!短靸羯场で铩繁磉_了作者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處世態(tài)度;《天凈沙·秋思》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孤寂之情。
4、配樂誦讀兩首元曲
板書設計:
蕭瑟孤寂
天凈沙·秋充滿活力美麗秋景
明朗絢麗
凄涼之景
天凈沙·秋思情景交融
思鄉(xiāng)之情
課外拓展作業(yè):
請你運用今天學習的方法,去讀懂一首著名的散曲,感受曲中所表現(xiàn)出的作者的感情。 《小學生必備古詩詞93首》《朝天門詠喇叭》(明王磐)
《秋思》教學設計5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播放歌曲《故鄉(xiāng)的云》。
。病⒛隳苈牫鲞@首歌抒發(fā)了一種什么感情嗎?
(思鄉(xiāng)之情是古代詩人常常會抒寫的一種真摯的情感。)
二、理解詩題,簡介作者
。、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秋思”怎么講?作者思什么?
三、自讀古詩,了解大意
。、觀察詩中插圖,想象圖中畫的'是什么意思。
。、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
3、指名試讀,指名評價,全班齊讀。
4、再讀全詩,結(jié)合注釋理解每句詩的大意,把不懂的詞句做上標記。
5、班級交流:你讀懂了哪些詩句?還有什么難以理解的地方?
四、品讀古詩,感悟詩情
。、抓住重點詞句導讀:
體會“見”、“意萬重”、“恐”、“又開封”等詞的含義。
。病⒁龑W生想象詩中的畫面和蘊含的故事,體味詩中的情感:
詩人這樣做是因為什么?從他的行為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讀完此詩,你被什么感動了?你最感動的是哪些詞句?
。、感情朗讀。
五、拓展延伸
。薄汛嗽姼膶懗梢粋小故事。
。、課外搜集、積累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古詩。
【《秋思》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秋思》的教學反思03-23
《秋思》教學反思06-14
秋思教學反思06-16
秋思教學反思04-07
《秋思》教學反思04-27
天凈沙秋思教案設計范文09-09
《秋思》教學反思最新09-25
天凈沙秋思教學反思04-21
秋思教學反思(15篇)12-09
《秋思》教學反思(精選15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