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欧美国产精品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b id="w545d"><legend id="w545d"></legend></b>
<blockquote id="w545d"></blockquote>
    1. <thead id="w545d"></thead>
        首頁 申請書推薦信邀請函通知工作總結工作計劃策劃書工作報告合同演講稿職業(yè)規(guī)劃
        當前位置:98158范文網>教育范文>教學計劃>一年級科教學計劃

        一年級科教學計劃

        時間:2024-11-02 08:45:20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年級科教學計劃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讓我們對今后的工作做個計劃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計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科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科教學計劃

        一年級科教學計劃1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處于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于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以形象思維為主。從整體上看一年級學生都比較活躍,大多數學生上課基本上能夠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個別孩子經常思維游離于課堂之外。學習習慣比較隨意,可塑性較強,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

          對于他們數學知識和能力掌握情況的分析

          1.對于一年級的數學學習,新生無論在數學知識上還是數學能力上都有所準備。

          就數的認識來看,新生二十以內的數數非常流利和連貫,可以正數倒數。

          學生在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識準備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受過這方面的訓練,在幼兒園中大部分學生學習過十以內的加減法,同時在一些家長在家中也進行過輔導,另一方面,數數和十以內數的分解組合學生在生活中有機會使用,因此這方面的準備比較好。

          2.在數的計算中,學生對于十以數的計算較為熟練,這和學生的生活需要、學習需要有關。

          3.新生在數感方面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

          數感——學生對數的意義理解有一定困難。

          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到學生對于蘊涵在實際生活中的數的意義的理解較為準確,例如對于“你的小組中有幾個小朋友,從前往后數,你是第幾個,從后往前數,你是第幾個,第幾個小朋友是誰”這樣的問題,學生的解答沒有問題,都能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正確的回答,但是對于圖形,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可能是學生對圖形的認識造成了對數的基數序數意義理解的干擾。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學生關注的范圍比較小,角度單一。

          針對以上情況,我本學期的任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數學。在課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運用各種小游戲讓學生掌握數學技能和數學知識。

          二、教材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位置,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材簡析

          原實驗教材的.內容安排,以《標準(實驗稿)》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適當擴展知識的范圍,注重內容的豐富性和開放性,體現鮮明的時代感。本次教材修訂與實驗教材相比較,其主要變化體現為如下幾點。

          為了加強學生學習的準備性,設置了“準備課”單元。準備課單元的內容為實驗教材的“數一數”單元和“比一比”單元的“比多少”內容合并而成。設置準備課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數數的情況和經驗。通過具體事物的數量比較,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事物的多少,為后面學習正確數數和比較數的大小做好準備。而實驗教材“比一比”單元的“比高矮”“比長短”與數學學習的關系不大,因而被去掉。

          “數與代數”的內容與編排結構與實驗教材的基本相同。

          “圖形與幾何”的內容和編排結構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一是將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的“位置”單元提前到一年級上冊,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后、左右”,體現了準備性。二是對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和圖形”單元和一年級下冊“圖形的拼組”單元進行整合,將認識立體圖形及立體圖形的拼組等內容安排在一年級上冊,將認識平面圖形和平面圖形的拼組安排在一年級下冊;分散了一年級上冊圖形認識的教學難點。

          “統計與概率”的內容和編排結構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將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分類”單元的教學內容移到一年級下冊,與統計結合編排形成“分類與整理”單元,體現分類與統計的關系。在一年級上冊中只對數據的收集、統計圖表進行了一定的滲透。

          “綜合與實踐”的編排有所調整。一是根據一年級學生學習特點和所學內容及實踐經驗,一年級的每冊教材只編排了一個“綜合與實踐”的主題活動。二是對一年級上冊的“數學樂園”活動進行了重新設計,加強了綜合性和實踐性。

          四、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11.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知道數學與環(huán)保與環(huán)?茖W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并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愛綠護綠”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六、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3.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4.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直觀認識立體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安排綜合與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7.根據學生的學習難點,給家長發(fā)短信,要求家長配合加強學生在生活中的數學體驗和表達,減少課堂學習的難度。

        一年級科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在語文教學中,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以馬列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加強語文實踐,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二、班級分析:

          剛剛進入小學階段的小學生,活潑好動、天真爛漫,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于形成的初步時期。對于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guī)定都不了解,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對于學習更說不上什么“勤奮、鉆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于逐步形成的階段。因此需要老師耐心引導。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幾個部分。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首先編排漢語拼音,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而后是識字(一)、10篇課文,接下來是識字(二)、又10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5課,每課認字11-14個。20篇課文分作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系。在每個單元之后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fā)展語文能

          力。此外,全冊設6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后面,使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全冊認識400個常用字,寫其中100個筆畫簡單的字。教材的編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內容具有綜合性、科學性、時代性、趣味性、廣泛適用性等特點。

          四、教學目標

         。ㄒ唬h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

         。、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

         。、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guī)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ㄈ╅喿x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场W習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于與他人交流。

         。ㄋ模┛谡Z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3、能與別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础⒂斜磉_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五、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攸c:

          1、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漢語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的教學是重點。

          2、認識常用漢字380個,其中會寫160個漢字。

          3、學講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ǘ╇y點:

          1、漢語拼音比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因此,拼音教學是難點。

         。、識字量的增加,使學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80個漢字教學是難點,如何鞏固漢字更是一個難點。

          3、如何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在閱讀教學中是個難點。

          六、教學措施

          1、端正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法,正確把握新教材的特點,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緊扣教學目的,備好每一堂課,使學生上完課后都能有所得,都有充實感。幫助學生了解學校常規(guī),幫助學生養(yǎng)

          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幫助學生了解學校常規(guī),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在拼音教學中要擺正情境圖、語境歌和學字母的關系,強化音節(jié)教學,重視教給學生拼讀成直呼音節(jié)的方法,利用教材形象優(yōu)美的情境圖,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語文和兒童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

          5、設立學習小組,讓學生自主合作地開展學習,培養(yǎng)合作探究精神。

          6、認真批改每課作業(yè),及時作好反饋、小結。

          7、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導優(yōu)輔差。

          8、變學會為會學,教給學生學習的靈活方法,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盡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體地運用教材,并力求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整單元備課,在備課時注重單元內每個教點的聯系。

          9、閱讀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棄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做到“讀”字當頭,多讀、精講、重視朗讀背誦的指導,重視學生對語字的認識和積累。

          10、重視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yǎng),要加強寫字教學的指導。在指導寫字的時候,板書示范,指導不容易寫好的筆畫、容易寫錯的筆順,要求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

          七、教學進度安排:略

        一年級科教學計劃3

          共有五篇課文,按照內容的由易到難順序排列。要注意,春筍、雨點、小池塘,在課文中分別比擬成了"筍娃娃"、"雨點娃娃"和"大眼睛",均具有了童話的色彩,與孩子的感情能貼得很近。與前三篇比較,《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與學生的生活相隔得稍遠點。這五篇課文描述了春天的不同風光,語句優(yōu)美而生動。不斷向上的春筍、調皮的雨點、大眼睛般的小池塘、熱鬧的梅花山、美麗的大草原,或讓我們永存記憶,或讓我們流連忘返。五篇課文就像一根紅線串連的五顆璀璨的珍珠,這根紅線就是"春天",我們可以把這組課文稱之為春光篇。

          教學建議:

          1、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讀。

          這組課文內容淺顯,語句優(yōu)美而富有節(jié)奏,讀來瑯瑯上口,我們要讓學生充分感受文本,反復讀,直至讀通順,讀流利,甚至于熟讀成誦。

          2、抓住重點詞句適當范讀和領讀。

          (1)直接決定句子意思的`詞語。如:雨點落進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覺!谛∠锷⒉健!诮永锉寂。……在海洋里跳躍。(《雨點》)領學生讀好"睡覺、散步、奔跑、跳躍"這幾個關鍵詞,相信這些詞語讀好了,句子就能讀好。

         。2)難以理解的詞語。如"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春筍》)領讀好"沖破、掀翻、冒",讓學生在老師的范讀中感受春筍頑強的生命力。

         。3)句子較長,難以一下子把握邏輯停頓。如: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動著/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春到梅花山》)

         。4)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難以一下體會情感。如:一節(jié)一節(jié)又一節(jié),向上向再向上。這一句話寫出了春筍在美好的春光中蓬勃向上。怎樣表達這種情感,教師要通過聲情并茂的范讀,以達到"聲入學生之耳,情入學生之心"的目的。

          3、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體驗、感悟。

         。1)表演體驗。

          在學習《春筍》第一段時,讓孩子們扮作筍娃娃,全部蹲在座位下,再用錄音機放上幾聲春雷,讓這些"筍娃娃"們在春雷的呼喚中,勇敢地冒出來。

         。2)生活體驗。

          ?雨點》介紹雨點在四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表現形態(tài):

          池塘--睡覺小溪--散步江河--奔跑海洋--跳躍

          "睡覺、散步、奔跑、跳躍"這是孩子熟悉的,我們教學中就可以喚起他們的生活經驗來體驗課文內容。睡覺時怎么樣?周圍靜靜地。那么我們也來靜靜地讀,別把小雨點吵醒。你散步過嗎?散步時真悠閑、自在,誰來散步?你們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跳躍?誰做過這個動作?做一做!做得好,現在動作,通過讀書表現這種動作,誰愿意來試一試?

         。3)看圖體驗。

          ?小池塘》是寫景文,文字描述了畫面,畫面是五彩的文字。教學時可充分借助這幅圖,讀文看圖、看圖悟文、圖文結合,最后留在腦海中,可能"亦圖亦文"!洞旱矫坊ㄉ健贰ⅰ恫菰脑绯俊返染龑Э磮D體驗。

          4、想象創(chuàng)造,美讀欣賞。

          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何朗讀,方法很多。這里介紹一種運用想象,再造情境,體味感悟的方法。

          ?草原的早晨》是一篇優(yōu)美的課文。曾聽一位老師運用語言激發(fā)孩子的想象,頗受啟發(fā)。課始,老師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老師帶你們去草原。只要你們把眼睛閉起來,根據老師的提示去想象,你們一定會看到草原的。"同學們都閉上了雙眼,悠揚的音樂在教室里回落。老師用輕柔的語調緩緩地提示:"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望無際的草原,草碧綠碧綠的,仿佛要流出油來。空氣非常清新,到處彌漫著野草野花的芳香。此時正是黎明時刻,整個大草原還沉沉地睡著……"老師動情地說著,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幅草原沉睡圖。突然,老師大聲朗讀起課文來:"'啪','啪',響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的寧靜,鋪滿新綠的草原醒來了。"隨著老師的朗讀,有幾個同學不約而同地抬起頭,舒展雙臂,輕聲說:"啊,醒來了!"老師繼續(xù)朗讀,"一只只羊兒涌出了圈門,蹦跳著奔向無邊的草原。"突然一個男同學站了起來,喊著"嘔--嘔--"身體做著奔跑的動作,儼然成了一只奔跑的羊。接頭,又有同學站起來了,三個、五個……教師再朗讀:"牧民們跨上駿馬,追趕那歡樂的羊群。"此時,教室里已沸騰了,許多同學手舞足蹈,有的學羊奔跑,有的學牧羊人策馬飛馳,有的干脆在原地亂蹦,嘴里歡呼著:"嘔!嘔!嘔!"一些文靜的同學雖然沒有站起來,也早已睜開了眼,樂開了花……

          通過再造想象,《草原的早晨》已經完全融入孩子的心中,他們仿佛已置身在美麗的大草原,藍天、白云盡收眼底。老師順勢利導,讓孩子把看到的讀出來。可以想見,孩子們在盡情地吮吸春的氣息,沐浴春的朝陽,伴隨春風,領略春光,讀書其實就是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

          5、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注意語言的積累、感悟、運用"。"注重語文與生活的有機聯系",我們應利用文本,有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如學了《雨點》,讓學生聯系生活說說,雨點還會落在哪里,干什么?(雨點落在屋頂上,在屋頂上跳舞,雨點落在雨傘上,在雨傘上滑梯……)學習《小池塘》后,請學生聯系生活想一想,還有什么會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

        一年級科教學計劃4

          本學期我仍然擔任一年級二班的基礎英語教學,同時,將配合外籍教師做好口語課程的工作。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的任務是艱巨的,全班14個學生中男生9個,女生5個;其中民族學生8個,漢族學生6個,相比上學期,少了2個優(yōu)秀學生。首先,學習氣氛就需要逐步的指點及規(guī)范,既要活躍課堂氣氛,也要管好班級紀律,這是教學里的首要任務。其次,學習方法而言,還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和氣氛,有些學生基礎還不錯,學習態(tài)度也相對認真,同時也有一些學生貪玩,基礎較薄弱,應幫助其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習慣及指導有效的學習方法。對于基礎好并表現好的學生,要適時恰當的給予鼓勵和認可,對于基礎薄弱接受能力不強的學生而言,要盡量多指導,并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稍有成績就應極力鼓勵,認可其學習狀態(tài)及成果。同時,在班里要形成競爭的意識,互相攀比學習成績和學習狀態(tài),來加速學生學習的熱情。由于學生年紀還都太小,在學習之外,還要適當進行生活上的指導及品德上的教育,一步步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并進行必要的監(jiān)督。

          二、一年級下冊英語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材newstandardenglish分為11個模塊,內含一個期末復習模塊,每個模塊分為兩個單元。每周計劃教授一個模塊,每個模塊分為6個課時,其中一節(jié)課時用于考試練習或復習。每個模塊中,第一單元呈現本模塊所要學習的`語言內容,第二單元提供若干任務型練習,包括一首歌謠或小詩。歌謠或小詩的學習,目的有三: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節(jié)奏感;二是提高學生發(fā)音的準確性;三是通過這些英語國家兒童所熟知的歌謠,介紹一定的西方文化。其中的一些不常用單詞,不要求學生在歌謠之外學會使用。同時,這學期還有《英語的童年》的教授,各種小詩配以肢體語言,希望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及課外生活。

          三、一年級下冊英語教學內容:

          通過教材的學習,本學期學生們將會接觸到日常用語,并主要強化發(fā)音和口語練習,學習內容包括:用英語稱呼爸爸媽媽家人朋友及他們的工作,說明物品是誰的,說出身體部位;還要學說一些常見動物,并描述他們的特征;學習如何邀請朋友一起參加活動,以及如何表達和詢問喜歡什么體育活動、食物和玩具等。學習時不僅僅單純學說單詞,還要鼓勵學生多說語句,在句子中記住更多的單詞。此外,課文中也出現了一些語法內容,我也將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這些語句并使用。

          四、一年級下冊英語教學目的:

          要求學生能夠用英語自如的介紹自己的家人和他們的職業(yè),會用英語說出物品是誰的,并說出身體部位;學會描述常見動物的特征,表達自己喜歡的事物等。同時,還要會朗讀各種小詩及歌曲。重點在于大聲說英語,同時要會寫26個字母,要求書寫工整。同時,在生活及學習中會運用簡單的英語。

          五、一年級下冊英語教學措施:

          1.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說英語的氣氛,培養(yǎng)互相合作的精神,形成小組練習或搭檔練習;

          2.課前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彩色卡片、錄音機、單詞卡片。

          3.在說英語的同時努力糾正其發(fā)音,并逐漸激發(fā)其興趣及自信心。課堂上多用教學課件,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引導學生多問多學,帶著好奇心學習新知識;

          4.在課后,盡量多要求學生回去鞏固知識,在家或在宿舍養(yǎng)成和每個人用英語打招呼的習慣,并用英語說出物品的名稱。養(yǎng)成使用英語的習慣。

          5.對于差生要鼓勵其多花時間練習英語,并利用課余時間幫助其改正錯誤,多指導其讀書識圖能力,爭取盡快把成績趕上去。

        一年級科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采用散點式的結構,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yǎng),強調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fā)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一年級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全冊共20課,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4個學習領域,其中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占有較大的比重,欣賞評述大多隨堂教學,均分配在各課中。

          本冊單元和課節(jié)教學內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排列的。如:認識常用工具、材料,初步認識基本形和常見色彩,進行形的練習、線的練習、形與色的練習,最后過渡到用多種手段造型。本教材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并結合了相關學科的要求組織與之相適應的課程內容。各單元所包括的課題,涵蓋了《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規(guī)定的四個領域,并保持他們之間適當的比例關系。其中重點突出“欣賞評述”與“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同時,每個單元在課題的教學目標上都努力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

          二、全冊教學目標:

          本教材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各個學習領域在各個學段中也有著不同的教學目標,作為一年級即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從造型表現方面看,要求學生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從設計應用來看,要求學生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從欣賞評述方面看,要求學生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從綜合探索方面來看,要求學生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象、創(chuàng)作、表演和展示。

          從教學內容上看:

          繪畫:

          1、正確的作畫姿勢,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利用蠟筆、鉛筆、油畫棒等繪畫工具。

          2、在平涂過程中,要求色彩涂得均勻,線條流暢,鮮艷豐富,造型大膽夸張并富于童趣。

          工藝:

          1、學習紙工制作的簡單方法;

          2、學習正確的折紙方法;

          3、學習撕紙的表現方法及拼貼的方法;

          4、學習簡單的拓印方法,利用蠟筆或油畫棒制作。

          欣賞:

          1、欣賞美麗的大自然中動植物;

          2、欣賞中外兒童優(yōu)秀美術作品。

          三、全冊重難點:

          重點:

          1、用蠟筆或油畫棒的形式進行平涂作畫,描繪觀察、記憶、想象中的動植物,線條流暢,色彩均勻豐富,造型大膽、夸張、生動活潑,富有一種童趣。

          2、學習用廢舊紙盒進行簡單紙工制作練習;

          3、傳授折紙的方法和步驟,并進行一系列練習;

          4、用撕紙拼貼方法進行簡單畫面制作,并能進行簡單的拓印;

          5、欣賞大自然中的動植物和中外兒童優(yōu)秀美術作品。

          難點:

          1、在繪畫訓練中,要求線條自然流暢,色彩鮮艷豐富,造型大膽生動,富有兒童情趣。

          2、在工藝制作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造型能力,培養(yǎng)按步驟操作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和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

          3、在欣賞過程中,提高欣賞能力,發(fā)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鑒賞美的能力。

          四、教學情況分析:

          一年級共5個班。第一次接觸正規(guī)化的美術課,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學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樣,在繪畫上、工藝制作上一定有著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造思維、想象能力、技法的個性,但這些會造成學習的不一致性、習慣不統一化,給美術課的課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五、主要措施:

          1、教師聯系各學科的課堂要求,根據美術課的自身特點,明確地向學生提出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利用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直觀性演示,動作要規(guī)范化,給學生以楷模,利用各班多媒體的實物投影平臺進行教師示范演示,讓學習正確作畫涂色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習氣氛。

          3、美術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美術學科知識面廣、綜合性強。

        一年級科教學計劃6

          本班現有人數63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31人,平均年齡6歲半。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huán)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

          年齡偏小的孩子們活潑好動、天真爛漫,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于習慣形成的初步時期。對于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guī)定還不了解,心中也還沒有集體主義觀念,競爭意識,對于學習更說不上什么“自主、勤奮、鉆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小朋友們正處于生活、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初始階段。

          本期教材解讀

          人教版語文第一冊教材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四部分。入學教育有四幅圖,向學生進行愛學校、愛學習的教育!皾h語拼音”13課,為便于鞏固,將13課分為四組,每組之后安排一個復習!白R字”全冊共8課,分兩次安排,每次學4課,獨立成一組!罢n文”全冊共20課,5課為一組,編成四組。為了復習鞏固所學內容,進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識字和課文后有練習題。每組“識字”或每組“課文”后安排一個“語文園地”。每個園地后安排一次“口語交際”,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書后有兩個“生字表”!吧直恚ㄒ唬笔且笳J識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會寫的字。教材中還安排有大量的精美的圖畫。圖畫是課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極為重要。

          本期教學措施

          (1)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樂于傾聽、用于發(fā)言和認真寫字的習慣。

         。2)重視寫字教學,從基本筆畫開始,提高學生的寫字入體率,嚴格要求,培養(yǎng)學生保持卷面的習慣。

         。3)對于低年學生,多借助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活動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

         。4)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明確低年級段的年段要求,使課堂教學有綱可循。

        一年級科教學計劃7

          一、學生情況分析

          羊口鎮(zhèn)臥鋪小學一年級總計144人,學生因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好習慣。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于優(yōu)秀生盡量讓他“吃得飽”。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此時正是對他們進行養(yǎng)成教育的關鍵時刻,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以愛心、恒心來引導學生,指導家長,共同讓孩子們慢慢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fā)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了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主要包括以下教學內容

          數與代數領域:海底世界——數數;一、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五、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空間與圖形:四、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六、有趣的游戲——圖形與位置;

          統計與概率:二、媽媽的小幫手——分類和比較;八、我換牙了——統計;

          實踐與綜合應用: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

          教材生活性強,生動有趣。

          四、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fā)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識。

          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5、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并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6、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chuàng)新意識。

          7、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合作意識。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yǎng)成觀察并提出問題的習慣。

          8、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1、20以內加減法及應用。

          2、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腦、勇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習慣。

          2、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六、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yè),比如動手的作業(yè),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七、教學進度表

          周次時間教學進度課時備注

          9.3-9.11開學教育、海底世界——數數

        一、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9.12-9.18一、快樂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9.119-9.25一、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9.26-9.30二、媽媽的小幫手——分類與比較

          10.4-10.7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10.10-10.16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10.17-10.23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10.24-10.30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四、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2+2

          10.31-11.6復習4

          11.7-11.13課堂教學成果檢測

          11.14-11.20五、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3

          11.21-11.27六、有趣的游戲——圖形與位置3

          11.28-12.4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4

          12.5-12.11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4

          12.12-12.18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4

          12.19-12.25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4

          12.26-1.1八、我換牙了—統計3元旦放假

          1.2—1.8九、雪山樂園——總復習4

        一年級科教學計劃8

          單元教材分析:

          比較和測量是科學研究的基礎,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技能。當科學家觀察和實驗時,他們離不開比較和測量。通過使用數字和標準的測量單位,他們可以確定和描述物體諸如長度、體積、重量和溫度等屬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學生們自然地進行著比較,也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測量。事實上,比較和測量是學生們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途徑。在本單元中,他們將觀察事物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重演標準尺的產生過程,體會比較和測量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基本的測量方法。

          過程與方法:

          觀察事物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重演標準尺的產生過程。體會比較和測量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觀察事物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重演標準尺的產生過程,激發(fā)科學探索的興趣。

          課時安排:

          “比較與測量”單元下設:

          1、在觀察中比較

          2、起點和終點

          3、用手來測量

          4、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

          5、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

          6、做一個測量紙袋

          7、比較測量紙袋和尺子

          8、科學閱讀——生活中的測量工具

          每個內容1個課時,合計8課時

          教學措施

          突出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注重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如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觀察的有序性,及時記錄的習慣,尊重事實和證據的意識,科學方法的滲透等。教師不要在科學知識的難度和廣度上多做文章。

        【一年級科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一年級教學計劃03-04

        一年級美術教學計劃05-15

        一年級學年教學計劃09-16

        一年級舞蹈教學計劃07-25

        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06-07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06-10

        小學一年級美術教學計劃06-11

        一年級上冊體育教學計劃05-22

        小學一年級的美術教學計劃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