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談怎樣評價一堂語文課的優(yōu)劣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教學評價與反思
在現(xiàn)實社會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wù)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評價與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标P(guān)鍵在作為“師傅”的你,得把學生領(lǐng)進“門”。多元化評價方式,主要分三步、循序漸進地把學生領(lǐng)進“自主評價”之門。循環(huán)往復,周而復始。
第一步,教師評價,學生模仿。
除了評價內(nèi)容的方方面面(見上表一)而外,還要教給學生運用修改符號評改的方法,擬定鼓勵性評語的方法,諸如對“閃光點”使用充滿激情的語言給予充分肯定,用委婉含蓄的激勵性評語提出可資借鑒的建議等等。這是“前車之鑒”。起初幾次,教師要全批全改,一是讓學生了解這種評價方式的基本特點,二是通過反復演練,使學生學會基本的評價方法。
第二步,師生評價,學生自改。
教師選擇上、中、下水平的部分習作,對每篇習作至少肯定兩個以上“閃光點”,最多指出兩個不足。然后,與作者一起共同商討修改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尊重他們表情達意的合理化要求,與之推心置腹地交流;切忌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學生頭上,否則,那樣改出來的作文,已經(jīng)不再是學生自己的了。拔苗助長,只能事與愿違,扼殺了學生的天性。征得作者同意后,把幾經(jīng)潤色的習作分類裝訂成“創(chuàng)新作文集”,在同學之間傳閱,使其他同學在閱讀這些范文的過程中,初步認識到師生合作、探究的既得利益:人格得到尊重,“閃光點”得到賞識,寫作潛能得到發(fā)掘。“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币粋人的力量畢竟單薄,只有在合作狀態(tài)下深入探究,虛心好學,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使自己寫作素質(zhì)不斷增強。
這個過程,需要反復訓練(至少五次)。教師視學生個人的發(fā)展情況,從邊“扶”變“放”逐漸到少“扶”多“放”。直至絕大多數(shù)學生成長為能做出引以為豪的“第三只小板凳”的愛因斯坦時,就可以放手讓他們自主評改、學生之間互相評改了。這時,“自由評改”的春天即將來臨。
第三步,學生評價,互相修改。
同齡人有更多的共同語言,辨別是非曲直的能力比較接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能達成共識!八街,可以攻玉。”學生之間互評互改,能夠彼此借鑒,共同提高。在小組內(nèi)(4人一組),可以輪流讀習作,大家一起評改,交流看法,重要的是找足優(yōu)點;或者交互評改,然后推薦精彩篇、段,供大家賞析。
就出現(xiàn)的突出問題,共同探究解決問題的更多的方式方法。如,內(nèi)容膚淺的,要深入思考問題,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選材陳舊的,要走進生活,勤于觀察,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語言貧乏的,建議他大量閱讀,善于積累,活學活用……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以一個普通讀者的身份,參與某小組的作文評改活動,具體感受評價過程,獲得大量反饋信息,及時完善作文多元化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