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篇1
《祖父的園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主要寫了祖父園子中各種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語新鮮自然、率真稚拙,充滿自由想象的表達方式,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猶如一幅清新和諧、富有童話色彩的畫。是一篇非常適合對學生進行想象訓練、朗讀訓練、言語訓練的范本。
之所以選擇這一課來上本學期的公開課是因為,之前一次外出聽課時授課的張祖慶老師介紹了自己對蕭紅的情有獨鐘,讓我也喜歡上了她,于是買來了張老師介紹的'《呼蘭河傳》和《小學生蕭紅讀本》,于是選了這一課來講,將之前先是找來了張老師的教學設(shè)計進行學習,而后又結(jié)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備課,大致環(huán)節(jié)為:導入新課;匯報預習(從生字和課文兩方面來進行);走進園子(從好看、好玩、自由三個方面去了解);想象回味。其中“匯報預習”是結(jié)合個人教學習慣設(shè)計的,“走進園子和想象回味”兩個環(huán)節(jié)是從張老師那里學習來的,只是稍加改動。
學生通過讀、找、議、練筆等環(huán)節(jié)對園子有了比較深刻地認識,學習能力也得以提升,讀得比較到位。但是,由于是略讀課文需在一課時完成,就顯得時間緊了些,總感覺有些環(huán)節(jié)似蜻蜓點水,不夠深入,小組合作有些流于形式。另外,因為學生能力有限,練筆環(huán)節(jié)效果不夠理想。在今后的教學中,學生能力方面需要加強培養(yǎng)。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篇2
課文《祖父的園子》節(jié)選自現(xiàn)代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這篇課文以富有孩子氣、且又帶著濃郁的詩情畫意的語言,重點描述了作者在祖父的園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樣子真實地再現(xiàn)出來,學生讀來感覺這事就像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親切、神往。
支玉恒老師曾經(jīng)說過:“不管什么文章,只要讓學生充分朗讀,不管什么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課堂上老師無須刻意提出許多問題讓學生回答。
”因此,教這篇課文時,我采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chǔ)上,引導交流作者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作者為什么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交流中相機引導學生讀有關(guān)的段落,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于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xiàn)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里做什么,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說著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chǎn)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說著自己喜歡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jīng)能帶上自己的感受。
整篇課文學生的學習欲望強烈,氛圍濃厚,想說的話特比較多,真正走進了祖父的園子。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篇3
通過讓學生瀏覽和默讀課文,特別是體會“我”在園子的自由時,通過朗讀,讀出作者的淘氣,讀出爺爺對其的.寵溺。通過分角色朗讀對話,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情感。引導學生想象自己與祖父母相處的樣子。借鑒蕭紅的寫法,仿照著寫一寫自己的經(jīng)歷,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其作品逐漸有名家的風范。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篇4
在教學祖父的園子時,我首先自己閱讀蕭紅的《呼蘭河專》有詳細的`了解了蕭紅的生平,對作者以及她的作品有了全面以及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礎(chǔ)上再進行教學,這樣更能讓學生走進作品,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上課期間,不斷穿插蕭紅的生平和她的一些作品,以及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深刻的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教學效果非常理想。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篇5
隨著作者富有詩意的語言,我們走進了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里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螞蚱……還有太陽的光芒、云朵的影子,這是作者
童年的樂園。這里充滿自由,充滿生命的氣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樂的源泉。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從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入手,介紹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介紹她的《呼河蘭傳》,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接著,我讓學生結(jié)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地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chǔ)上,讓他們交流“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思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作者為什么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我讓他們交流的同時,引導他們讀相關(guān)的段落,要求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
當學習完這篇課文,學生都非常羨慕文中的我,紛紛向我提出:“要是我現(xiàn)在的生活如作者的童年生活般快活,那多好。∥蚁胱鳛槔蠋熥约,是非常想學生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而這個快樂的童年將永遠留在學生的記憶深處,久久不能忘懷的。但現(xiàn)在的考試制度卻時刻牽動著老師們的心,老師們擔憂的是
假如放松了學生,讓他們快樂無憂地玩耍,分數(shù)是否會下降,而家長們把希望也寄托在學生身上,總是擔心他們成績能否名列前茅,會否比不上其他孩子,于是,無論節(jié)假日也好,平時也好,根本不讓學生喘口氣,不斷地給孩子報這個興趣班、那個興趣班,剝奪了孩子自由的權(quán)利,玩的權(quán)利,難怪孩子會如此羨慕文中的作者了。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篇6
課文主要講兩部分內(nèi)容,一是我和祖父在園中的生活,二是園中的景物。
我跟隨祖父在園中摘花、拔草、種白菜;鏟地認谷穗;摘黃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螞蚱;澆菜潑水;歇涼睡覺等活動。其中鏟地認谷穗寫得最詳細,在這一活動中,我采用讓學生體會重點字詞,并結(jié)合生活實際學習,體會祖父與我的濃濃親情。
講到“韭菜”和“狗尾草”時,孩子們也陷入了沉思,顯然區(qū)分這兩種植物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重點講教辨認的過程,在辨認兩種植物的過程中,我把韭菜誤認為狗尾草割掉,祖父不因這事兒生氣,讓我們感受長輩對晚輩的寬容。祖父教我認谷穗,教育方式獨特,把知識寓于生活,從實踐中讓我體會生活常識。
園中的.景物是另一個重點。昆蟲特別,樹木特別,蝴蝶和蜜蜂寫得最詳細,榆樹寫得也最詳細,通過聲、形、色來寫榆樹。景物的另一個重點寫了太陽特別大,天空特別高,這兩個特別實際不是指太陽和天空,而是通過天空和太陽的特別反襯園子的特別。
我問孩子們,在太陽下,土墻會回答嗎?大樹會有聲響嗎?不會,那為什么作者說,大樹有聲響,土墻會說話?一個學生說,我們平時考試的時候,把桌子搬到六年級教師,咱們教師很空,走到空蕩蕩的教室里,說一句話,就像有人在重復一樣。這是回音,文中正像這位學生所說的一樣,是一種回響,也是作者的想象。樹也有回音嗎?有個經(jīng)常愛讀書的孩子說,刮風了,樹葉在動,這也是作者的想象。園中的一切景物,都與作者很和諧,因為她喜歡園中的一切。這里的一切景物都寫出了作者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這節(jié)課最成功之處是,讓孩子們發(fā)揮想象,我結(jié)合生活實際與課文內(nèi)容進行比較,這是我課堂的一大進步,以學生為主題,走進學生內(nèi)心,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童年。
這節(jié)課需要提高的地方是,園中的活動和園中的景物,這兩部分內(nèi)容知識點零碎,教學過程銜接性不強。課堂上讓學生讀的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感悟完之后缺乏再次有感情朗讀。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篇7
《祖父的園子》節(jié)選自現(xiàn)代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第三章第一篇。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里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螞蚱……還有太陽的光芒、云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這里充滿自由,充滿生命的氣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樂的源泉。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對于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因為我們班的孩子大多從小生活在農(nóng)村,他們對農(nóng)村的生活不是很熟悉,因此,我首先我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感受一下文中的“我”,在祖父的園子里是怎樣的自由和快樂。學生能夠抓住重要語句進行閱讀,邊讀邊寫出自己的感受,接著我讓學生進行交流,同學們的興趣非常濃厚,他們能抓住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談出自己的感受。當學生談到“追蜻蜓”“捉螞蚱”時,所有學生的興致都很濃,于是,我放飛學生的`思想,“你們做過這么有意思的事嗎?”學生七嘴八舌都訴說著自己的樂聞趣事。此時,我也意猶未盡,講到了我小時候“捉麻雀”的趣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沉浸在自由快樂之中。
那作者是如何寫得這么生動感人的呢?我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感受作者選材的精妙以及用詞的準確,把孩子眼里的天真爛漫的童年展現(xiàn)給我們,也就是說要有真情實感。
不足之處,由于學生對自由和快樂的體會深,談論多,而對于這種快樂和自由是源于當時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作者的年齡認識不夠。其實,應該進一步引導學生,我們也有我們童年的自由和快樂,我們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和自由的眼睛。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篇8
教學中抓住詞語讓學生去感受,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yōu)美,體現(xiàn)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說這樣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說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于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xiàn)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里做什么,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爭著說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chǎn)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說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jīng)能帶上自己的感。
整節(jié)課的教學,我著力引領(lǐng)學生感悟文本,緊扣文中關(guān)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解讀。課文學習快結(jié)束時,我進行了延伸練筆:“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著,鬧著,玩累了就在園子里的`那棵大榆樹下睡著了,一覺醒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結(jié)合蕭紅在祖父園子里的自由和快樂,按照作者的表達方式來續(xù)寫。孩子們熱情參與,融入了自己的童年體驗和感受。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篇9
愛一個人就是要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天堂,《祖父的園子》課文中祖父給了我一個自由的、充滿著歡聲笑語的天堂,而在這個天堂里,我的可愛、瞎鬧又給祖父帶來了無窮的快樂,可以說,我和祖父的園子是一個充滿快樂的園子,更是一座充滿愛的園子。
學習課文時,我根據(jù)導學案精讀感悟中提出的問題,著重讓學生自學感悟這個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問題學生自學、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補充。課上,學生積極發(fā)言,小組交流融洽,全班交流時,學生能很好地進入文本中,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作者童年在祖父園子中享受到的快樂,從學生情真意切地朗讀中,就連我也一同和孩子們體會到了祖父的一個簡單的動作就是愛的體現(xiàn),而流淌在細微之處的'愛就是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就是祖父對我的愛,就是祖父為我營造的天堂。
“老師,我也想讓我的童年是一個天堂,也想有自由自在的童年”一個充滿著向往的聲音響起?粗@個孩子,我想我們的學校就應該是他們童年的天堂,而我們的課堂更是他們知識的天堂。想起課前也盡力想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快樂學習的天堂,而學生又何嘗不想要一個學習的天堂。但課堂上學生并沒有充分感受到知識的快樂,我想我還是沒有給學生創(chuàng)造好這個天堂。課上學生沒能盡情享受文中體現(xiàn)的快樂,我應該放手讓他們盡情地讀、美美地讀,讀出他們的快樂,讀出他們的自由,因為自由才是快樂的源泉。課堂成為我和孩子們的樂園,成為我和孩子們的天堂,這是我所追求的,也是孩子們所向往的。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篇10
隨著作者富有詩意的語言,我們走進了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里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螞蚱……還有太陽的光芒、云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這里充滿自由,充滿生命的氣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樂的源泉。
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從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入手,介紹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介紹她的《呼河蘭傳》,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接著,我讓學生結(jié)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地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chǔ)上,我首先讓他們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學生的答案十分精彩,有的說“這是個美麗的園子”有的說“這是個豐富多彩的園子”有的說“這是個好玩的園子”……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寫下了“美麗、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好玩、有趣、自由、悠閑、快樂、健康”等詞語,并簡單進行了整理,有的是寫園子的景物的(美麗、豐富多彩、充滿生機),有的是作者的心情(自由、悠閑、快樂),然后讓他們從文中找出能體現(xiàn)這些詞語的語句,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在學生交流談感受時,再板書概括出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如摘黃瓜、追蜻蜓、綁螞蚱)。最后引導他們有感情朗讀相關(guān)文段。因為課文的內(nèi)容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加上作者語言生動,孩子們都能暢所欲言,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他們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如此快樂、如此自由,再順勢引導作者的寫法,讓學生知道怎么寫。
當學習完這篇課文,我接著讓他們也談談自己的童年趣事,孩子們可開心了,紛紛舉起手,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趣事,看著一張張笑容滿面的笑臉,聽到不時傳來的笑聲,我覺得很快樂,我想,這樣的課堂是成功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有收獲,課堂不僅使他們學會了知識,也帶給了他們快樂。這樣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歸功于本地閱讀資源的引入,激發(fā)了孩子們表達的欲望。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篇11
祖父的園子給了作者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雖然命運悲慘,但作者并沒有失去童真。在講授此課時,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訴說自己的童年生活。以此為切入點,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之后引入課文,在學生初讀課文后與自己的'童年生活進行對比,說一說不同之處,并選擇其中一種,說明原因。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的訴說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篇12
記得一位聾教育專家曾經(jīng)說過:對于正常學生來說,朗讀能以聲解義、動口又動腦,調(diào)動多種感官,使大腦左右半球同時和諧地活動起來。而讓耳聾學生朗讀,則有利于理解課文、豐富詞匯,對于他們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說完整話、提高寫作水平、發(fā)展語言都有很大的好處。在學習《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時,我再次嘗試全程開啟以讀促悟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有效的“讀”與文本進行親密接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基于我班學生聽力水平都比較低下,在本課的朗讀訓練中,用得最多、最得心應手的是表演朗讀法,動作+表情+體態(tài)語=表演朗讀法。以《祖父的園子》第13、14、15自然段為例:
我并不細看,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跑過去摘下來,吃黃瓜去了。黃瓜還沒有吃完,又看見了一只大蜻蜓從旁邊飛過,于是丟了黃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飛得那么快,哪里會追得上。好在也沒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著蜻蜓跑了幾步就又去做別的去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個綠螞蚱,把螞蚱腿用線綁上,綁了一會兒,線頭上只拴了一只腿,螞蚱不見了。
玩膩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里一揚,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以上這三個自然段中有大量的`表示動作的詞句,在指導同學們朗讀時,我讓大家移開椅子,從座位上站起來讀。讀到“抬頭、跑過去、摘、吃黃瓜、大蜻蜓飛過、追蜻蜓、跑了幾步、采花、捉螞蚱、綁螞蚱、澆菜、拿水瓢、拼盡力氣往天空一揚、大喊、下雨了”這些字句時,我示意同學們一邊讀一邊表演出文中的各種動作。一時間,教室里開始沸騰起來,只見我班學生不但個個讀得很認真,而且他們用動作、體態(tài)語外加自己豐富的臉部表情,將這幾段文字演繹得相當生動。這樣的表演朗讀法充分調(diào)動起了聾生讀的欲望,同時也讓他們通過邊讀邊表演的方式與文本中原本抽象的文字進行了很好的對接,使他們在讀的過程中能輕輕松松體會到文字表達的真諦,同時也通過朗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本課的朗讀教學帶給我很深的啟示:盡管聾生聽不到聲音,但是他們的動作、表情、體態(tài)語都比健聽學生要豐富得多,我們常常看到聾孩子在用手語描述一件事時是神采飛揚、眉飛色舞的,他們使用的各種動作和表情也都特別到位和形象,所以我們相信每一個聾生心里都有一棵喜愛表演的種子在不斷地萌芽和長大。那么在進行朗讀訓練時,我們就能恰到好處地運用聾生喜愛表演、擅長表演的天性,將表演朗讀法進行到底。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篇13
這篇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祖父的園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課文中的語言富有孩子氣,同樣富有詩情畫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樣子真實地再現(xiàn)出來了,學生讀來感覺親切,感覺這事就像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課中,我補充了《呼蘭河傳》的一些節(jié)選部分,學生聽了忍不住被文中那充滿天真、幼稚的“我”的表現(xiàn)逗得哈哈大笑。笑過之后,我問:“你們?yōu)槭裁磿,作者為什么會把你們逗樂!睆亩寣W生體會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實感去表現(xiàn)生活中的真實故事,所以會打動讀者,那么我們讀這類文章要帶著感情去讀,寫文章也有懷著感情去寫。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學中把握住了重點:即引導學生自主讀書,體會作者在祖父園子里自由快樂玩耍的情景。2、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交流,學生成了課堂上真正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新課的組織者和指導者。3、課前預習較為充分,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很扎實,對課文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4、注重了新課導入的設(shè)計,通過談話的`方式,從學生熟知的菜園子為新課學習做鋪墊;后又通過介紹作者傳奇的身世,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
二、有待改進的方面:
1、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還不夠緊湊,比如第一環(huán)節(jié)和第二環(huán)節(jié)太獨立,實際是可以融在一起的。2、第一環(huán)節(jié)用時過多,致使完成后邊的任務顯得很匆忙,出現(xiàn)拖堂的現(xiàn)象。3、教學用語不夠干凈利落,語言激勵性不強。4、朗讀的指導和對重點段落的朗讀訓練不夠。5、雖然有拓展,但由于時間不夠?qū)嶋H沒有拓展開。6、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發(fā)言面少,顯得拘謹。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篇14
這篇課文從略讀課文變?yōu)榫x課文,增加了較為沉重的閱讀鏈接部分,使課文中快樂自由的童年生活增加了一份懷念向往的沉重。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我依舊采用讀的`方式,讓學生充分自主默讀朗讀,感受蕭紅獨特的語言特點,體會文中的情感。然后再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生活實際,交流“我”在園子里的舉動有著怎樣的心情,體會到祖父對“我”的包容與愛。學生們都大方分享了他們喜歡的句段,結(jié)合作者的生平,從中體會到作者對祖父和園子久久不能忘懷的情感。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03-01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06-08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01-07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08-19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03-25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06-03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04-05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15篇11-27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15篇)11-27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15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