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1
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是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里的“數數和數的組成”,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各數的認識這一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學會數100以內的數,體會數是數出來的,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他們在動口、動手、動腦的數學活動中學會新知。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和估數的意識
本節(jié)課是利用“百羊圖”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的,我先引導學生數出10只羊、20只羊,讓學生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知,再讓學生估一估這幅圖上的羊有多少只,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知到100有多少,并體會出100要比20多得多。在此過程中學生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估計的意識。在做課后練習“數皮球”這幅圖時,也是先指名讓多位學生來估一估,再設法數出皮球的數量,讓所學知識既得到鞏固,又得到發(fā)展。
二、引導學生積極動手操作,培養(yǎng)主動探究精神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去數小棒,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進而突破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這一難點,教師在此過程中擔任的.只是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角色。在教學數的組成時,也是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活動,在操作中思考,并獲取新知,這樣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時,有些地方我認為須進一步改進,如要調控好活動的時間、秩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等等。只有讓每位學生都認認真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學才會起到好效果。
一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2
1、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增強學習的有效性
在上這節(jié)課之前,我心里想著學生已經能把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說得較好了,那么只要學生能把方法遷移到新知的學習中,學習十幾減8,7一定沒什么問題的。可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的反應著實讓我大吃一驚。絕大多數學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時候卻沒有這么熱鬧。個別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學生還不知該怎么“破十”——減不知減幾,加不知加幾;用“相加算減”的方法時,由于對8,7加幾這方面的知識不是很熟練,想起來也是磕磕絆絆,速度慢正確率也不高。看來我高估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別是對于“破十法”,我們不能只教給學生 “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還要幫助學生認識到這種方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幾減9”,有一小部分的學生雖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們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經驗想到的。至于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這樣做有什么好處”,他們卻不明白,更別說還沒想到的學生了。因為他們沒有體驗或者是有過這種經歷卻不曾思考過“為什么要這樣做”,也就是對“破十法”沒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學習中出現了有部分學生不知道利用遷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該怎么用?磥磉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運用,帶著它走進課堂,幫助學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這樣才能使知識真正地成為自己的東西,才能為自己靈活運用。
2、過分強調“相加算減”,限制了孩子的思維發(fā)展
由于有了前一課的基礎,學生在本節(jié)課的算法交流中,多數用的都是“想加算減”的方法。這不禁引發(fā)了我的思考:
(1)教材中雖然多處提到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但直到本單元的結束,在潛移默化中要求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那么我們在教學中如何把握住這個度?
。2)當大部分孩子都在使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時,其他的方法是否要傳授個孩子?采用何種方式?
。3)“想加算減”的方法真的是最優(yōu)嗎?
一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3
本課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熱情一直較高,能比較主動積極地參與數學活動,能夠正確地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深刻地體會面在體上。能取得這樣的效果,我想以下幾個特點吧!
一、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靈魂。
在教學中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從內向外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和樂于探索。
二、形式多樣的操作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參與。
《課 標》指出在空間與圖形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應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折疊、討論,進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間,認識一些常見的幾何 體與平面圖形。因此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動手描出物體的面一樣大的三角形(或長方形),感受平面圖形是從具體實物中抽象出來,體會面在體上;在釘子板 上圍三角形(或長方形),學生從中可以認識這種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在紙上畫幾個大小不一樣的三角形(或長方形),加深學生對這個平面圖形的認識,形成表 象;摸一摸、折一折三角形(或長方形)紙,從觀察、操作中認識這個圖形;閉上眼睛想一想樣子,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建立空間觀念;說一說生活中什么東西 的面是三角形(長方形),在說中學生從抽象的事物又回到具體的實物上,進一步體會面在體上。還有學生按照描圍畫摸、折記說的步驟自己認識正 方形和圓。整個操作過程從眼、手、口等感官充分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學生在參與操作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嘗到學習成功的.滋味,樹立了學好數學的 信心。
三、自由充足的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學生的語言交流對于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具有重要作用,為此,要重 視學生的合作與交流,盡力為學生提供思考與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中,每次學生動手操作后總讓他們與同桌或者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發(fā)現,或者是讓 他們互相檢查、互相糾正。不管是說,還是檢查、糾正,學生都有自己的空間進行交流。特別是以小組為單位自學正方形和圓時,學生有更廣闊的空間進行合作交 流。這些自由充足的機會,學生不僅培養(yǎng)了交流合作能力,而且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在自主探索、交流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從而產生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四、注重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生活化。
《課 標》強調要注意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每種平面圖形都是從生活中的實物抽象出數學知識。每每認識完一種平面圖形都讓學生找一找、說 一說什么東西的面是這種平面圖形。還有課外實踐作業(yè):跟父母說說生活中什么東西的面是今天學過的平面圖形。引導學生不僅在課內學習中與生活聯系,而且在課 外實踐中與生活聯系。學生深深地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能服務于生活。
這一課的教學安排了小組合作自學正方形和圓,小組長在這一個活動中并沒有發(fā)揮到作用。如何使小組學習能得到完美的效果,小組長如何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將是我在教學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4
在上課時我在課前的談話中,設計了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入部分,我通過讓學生認識、觀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體動手操作等經常見到的物體根據不同的形狀進行了分類。另外我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所分物體的不同形狀抽象概括出了三角形、圓、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名稱,從現實的生活中引出數學內容。通過教師提供的大量實物素材,使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數學知識,對要認識的這些圖形有了最直觀的感受,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通過小組合作、動手給物體分類、觀察分類后每種物體的特點,抽象概括出了每種立的名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對于每一種圖形的認識都經歷了引入抽象給出圖形名稱三步,幫助了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建立三角形、圓、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表象。通過,列舉生活中見到的物體,有利于學生把課本上的.使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
不足之處:
1、上課時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
2、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對長方形的認識是一個難點,由于長方形的的形狀種類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我設計的作業(yè)拓展性不夠。
教學改進的措施:
1、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這些形狀的。把數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慢慢學會發(fā)散地思考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用數學的樂趣。
2、精心設計練習,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以達到加深各類物體特征的認識的目的。
3、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實踐的機會,通過觀察、操作、發(fā)現,用感觀來體驗不同立體圖形有不同的特點,加深對各平面圖形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做,用腦想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與創(chuàng)新。
一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5
在教學本冊《數的比較》之前,學生已經學過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種物品的多少,能用20以內的數序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并已掌握了100以內的數序(當然中重度除外),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是在此基礎上教學的。此刻,我反思的是這其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以前學習“多和少”都是用具體形象的事物來進行比較,F在要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而且要用“>”。
遵循“小步子,多循環(huán)”的原則,我在導入過程中,用了很多實物來演示,讓學生說說哪些多哪些少,憑直觀觀察,就一些中重度的學生也能看出,哪些多哪些少。有了這樣的過渡,學生的已有知識又喚回來了,但目的是不僅僅停留在原有認知上,而要把舊知識遷移到新知識上。例1是通過比較蘋果和梨的個數同樣多,引出兩種數量相等。出示例圖時,學生都在數是幾個,結果我沒問多少個,我問:“發(fā)現它們有什么關系?”輕度的學生一下子就說出一樣多,都是四個。中重度的學生也緊跟的說出是一樣。這對于他們來講是比較容易掌握的.環(huán)節(jié)。所以我也沒有浪費很多時間去講解,只用一句簡短的話概括:表示兩個數相等用等號“=”,如4等于4,寫作4=4,讀作4等于4。之后,也舉了很多例子,再說明幾遍。
等到學生基本掌握之后,我就進入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學例2,認識“>;”、“;3。三角形5個,圓形6個,5個比6個少,所以5比6小,寫作5。
大于號小于號看成口,左邊張大嘴就是大于號,閉著嘴就是小于號。讀式子的時候,我指著左邊,讓學生反復的練習,最后基本能分清楚大于號和小于號了。在分清楚之后,我設計了一個小小的課堂游戲,我教他們用手勢語來判斷大于號和小于號。(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緊;是>的,則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然后出示1到9九張卡片,發(fā)給九位學生,告訴同學,這九位是數字王國成員中不可少的,他們現在要進行比賽,比比誰的年齡大。你們用手勢語來表示,老師分別請兩位學生上來,下面的同學紛紛舉起手勢,剛剛開始可以說是手無足措,都亂了,后來才慢慢適應了。這節(jié)課就在游戲中結束了。
目的是基本達到了,輕度學生基本掌握,中度學生初步掌握,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戲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情緒激昂,他們可能注重的是游戲本身的趣味,而忽視了活動能給他們所帶來的認識。還有鼓勵做得太少,雖然知道有些學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應該給與表揚,至少參與其中了,不能給予忽視。這節(jié)課突出的瑕庇是玩與學的結合不是那么的理想。通過不斷的反思,我想今后,我會在教學中不斷有突破的。
一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6
《認識圖形》本課的目標是通過觀察、操作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初步感知圖形的特征,并能辨認這些圖形。重點是會區(qū)別這幾種立體圖形。
本節(jié)課我是在復習的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課前我讓同學們回家準備了一些立體圖形,如:各種盒子和玻璃珠。課堂上,讓學生動手操作,分一分、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么分?學生參與性很高,特別在做小游戲,蒙眼摸一摸,說出你摸的是什么?學生興趣高漲,剛開始是個別學生上臺展示,看到孩子們這么感興趣,我就讓小組合作互動玩這個游戲。
課后我反思這節(jié)課,這堂課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分一分、摸一摸能夠讓學生直觀感知立體圖形的特征,能夠辨認這些圖形并區(qū)別這些立體圖形。但個別學生對于圓柱的名稱還不太清晰,長方體、正方體會說成長方形、正方形。我收獲最大的是低段孩子學習要建立在興趣濃厚的基礎上學,那會學得輕松,學得開心。在玩中學,學中玩,知識才能更容易掌握。
一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7
《前后》是位置與順序中的第一課時,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前后位置關系,正確確定前后。
課后通過學生的反饋,了解到學生們學會了本節(jié)教學內容,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使他們認識并理解了前后的位置關系,在具體情景中能正確確定前后,初步體會前后的相對性,同時,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在導入部分,我便充分利用教室這一現實情況,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同時同桌合作說出你的前面、后面是誰?你們組最前面和最后面是誰,讓學生從現實的情境的活動中獲得大量感性材料,為正確確定前后奠定基礎。
在理解前后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通過看掛圖,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問題意識,同時大膽想象,積極發(fā)言,培養(yǎng)他們敢于發(fā)表自己觀點的意識。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還通過賽車游戲,三人站成一行辨前后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正確確定前后,進一步加深對前后的理解。
在體驗相對時,確定前后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把觀察、操作同口頭表達相結合,掌握以什么標準來確定前后,讓學生充分體會前后的相對性,培養(yǎng)了學生善于思考、勤于動腦的習慣。
最后在游戲中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開展探索,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聽口令擺物體(由慢到快)的簡單游戲,使學生充分感知前后,在玩中學,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知識增長------事物的相對性。培養(yǎng)他們利用已有知識探索求知世界的精神。同時也讓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深刻體會到: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的意識首先要創(chuàng)新,這也是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我堅信,在我的教學中會結出創(chuàng)新的碩果。
【一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五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05-16
數學八年級下教學反思09-14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10-28
五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15篇08-17
初一下學期數學教學反思10-16
五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15篇)06-02
數學教學反思06-12
數學教學反思06-18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6-15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