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再見了,親人》“主導——自學”式教案設計優(yōu)秀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再見了,親人》“主導——自學”式教案設計優(yōu)秀,歡迎閱讀與收藏。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zhàn)、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通過讀課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能說出朝鮮為志愿做了哪些事,志愿為朝鮮做了哪些事。
教學重點:
讀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教學難點:
感受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ㄒ唬┙沂菊n題導入
齊讀課題,說說課文中誰稱誰為“親人”?
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為什么稱他們?yōu)橛H人呢?帶著問題聽老師范讀課文,讀后讓學生說說初步感知的情況。
。ǘz查預習
1.介紹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
2.讀本課的生字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zhàn)、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自讀、指名讀、齊讀、兩人賽讀)
3.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易寫錯的字
暫時:zàn
友誼:yì
血泊:pō
“搗”和“謠”的字形
4.解釋不懂的詞
打糕:朝鮮喜歡吃的一種食物,用糯米做成,與我國的年糕相似。
噩耗:指親人或敬愛的人死亡的消息。
搗米謠:朝鮮搗米時唱的一種歌謠。
雪中送炭:比喻在別人急需的時候給以幫助。
。ㄈ┩ㄗx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默讀課文,給文章分段。
2.提問:為什么朝鮮和志愿互稱“親人”?說說朝鮮為志愿做了哪些事,志愿為朝鮮做了哪些事?
3.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2.體會中朝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
教學過程:
課前兩分鐘,用多媒體播放配有當年抗美援朝畫面的《志愿戰(zhàn)歌》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1950年10月25日,志愿就是唱著同學們剛聽到的雄壯的《志愿戰(zhàn)歌》出國參戰(zhàn)的,今年剛好是志愿赴朝參戰(zhàn)52周年。他們回國時與朝鮮依依惜別的感人情景仿佛歷歷在目。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與志愿老戰(zhàn)士一起追憶那動人的告別場面,去聽一聽離別時他們對朝鮮親人都說了些什么?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讀書思考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幾位親人?志愿回憶了哪些往事?
板書:大娘縫補衣服送打糕救傷員
小金花救老王
大嫂挖野菜
。ㄈ┲攸c學習第一自然段,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學后兩自然段。
1.默讀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說明中朝兩國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學生邊讀邊思考邊畫批)
2.然后交流,教師點撥。
板書:幾夜不眠昏倒路旁失去孫孫
犧牲媽媽
失去雙腿
3.這些事情為什么讓志愿難以忘懷呢?從這些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默讀3分鐘后,學生在小組里討論。抓住“幾夜沒合眼、冒著火、唯一、同歸于盡、噩耗、代價”等詞語體會。
點撥:“雪中送炭”是誰在什么情況下送去什么?
小結:是在別人最困難、最需要幫助時給與幫助。體會大娘確實像慈母一樣,關心幫助志愿,想志愿所想,急志愿所急,這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4.用相同的方法理解體會2、3自然段。同時加強感情朗讀的指導。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注意指導。體會這三個自然段的開頭和結尾在表達上的特點。(個人讀、師生對讀等形式)
。1)朗讀時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調:對大娘如對長輩慈母,應懷著敬重的情感朗讀;對金花,如對下輩女兒,應懷著親切的情感朗讀;對大嫂,如對同輩親屬,應懷著關切的情感朗讀。
。2)學生自己選讀喜歡的段落,并試著背一背。
。ㄋ模╋柡瑢W習第二部分(以讀代講)
列車將要載著志愿回到祖國,此時此刻,志愿會說些什么?(齊讀第二部分)
再讀課題,齊讀,指名讀。
【《再見了,親人》“主導——自學”式教案設計優(yōu)秀】相關文章:
再見了,親人說課稿01-07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優(yōu)秀01-07
再塑生命的人優(yōu)秀教案05-12
《橋》的優(yōu)秀教案設計05-20
《村居》教案設計優(yōu)秀11-01
再塑生命的人優(yōu)秀教案通用02-03
《釣魚的啟示》教案設計優(yōu)秀03-12
魯迅《風箏》教案設計優(yōu)秀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