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精品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從食物中發(fā)現(xiàn)紅色系色彩元素。
2.嘗試用紙漿塑形并將其染色,體驗色彩變幻和調(diào)色的樂趣。
3.感受制作紙漿蛋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餐巾紙,水,顏料,生日蛋糕餐碗,糨糊,教師事先做好的紙漿蛋糕。
2.各式各樣的蛋糕圖片(以草莓蛋糕為主)。
3.故事《給熊奶奶過生日》。
活動過程
1.欣賞故事,導入活動。
(1)欣賞故事《給熊奶奶過生日》。
(2)欣賞豐富多樣的蛋糕圖片,觀察各種蛋糕的造型并感知草莓色。
(3)教師:我們也要做一個好吃的蛋糕送給熊奶奶。大家一起來研究下怎么做一個特別的蛋糕哦!
2.魔法變蛋糕,制作紙漿蛋糕。
(1)出示范例紙漿蛋糕。
(2)引導幼兒觀察紙漿蛋糕的特別之處,想象它的制作方法。
(3)探索用紙漿變奶油,制作紙漿蛋糕。
制作奶油的步驟:準備紙一浸濕餐巾紙并搗碎一準備糨糊一紙漿和糨糊混合一添顏料斗準備底板。
要點提示
1)將餐巾紙或衛(wèi)生紙浸濕后搗碎,如同攪拌面粉一樣。
2)用不同的顏料將紙漿染色,染出有草莓感覺的色彩:先調(diào)入白色,再加入少許紅色,一層層加,感受色彩的.亮度和色澤的變化。
3)用不同的方式將紙漿裝點在倒扣的碗上,然后伸出手指,抹一抹、按按平。 整個小手在紙漿上面按一按,將奶油平鋪在蛋糕上。再用手搓一搓,變一變,變出不同形狀的奶油,作為蛋糕漂亮的花紋。將深顏色的奶油搓成小圓圓,便成了一個珍珠小球。用手指挖一塊,輕輕捏兩下,作為裝飾物輕輕放到蛋糕上,邊上還可以配上綠葉。
3.給熊奶奶送蛋糕,展示并欣賞蛋糕。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說出自己喜歡的食物,知道冬天吃火鍋可以暖和身體。
2.體驗大家一起“吃火鍋”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yīng)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墻面和語言角張貼“火鍋”的圖片;幼兒回家品嘗“火鍋”;
2.故事錄音;
3.操作材料(玩具鍋子、爐子、餐具、玩具菜等)
活動過程:
一.語言導入:
1.冬天真冷啊,你們感到身體哪里冷?
2.小動物們也感覺很冷,你們快幫他們想想,有什么辦法可以讓身體暖和起來?
二.吃火鍋
1.聽故事“吃火鍋”。
2.故事后提問:
。1)現(xiàn)在你知道小動物們是怎么讓身體暖和起來的?(吃火鍋)
(2)火鍋里都放了些什么呀?為什么?(重點:各動物喜歡的食物對應(yīng)起來)
(3)你們有誰家里也吃過火鍋?你喜歡吃的是什么呢?大家一起吃火鍋,感覺怎樣?
小結(jié):冬天吃火鍋,大家圍一桌,又暖和,又開心。
3。操作體驗:
。1)我們也來“吃火鍋”。(重點演示用具、“涮”菜的過程)
。2)請你選一樣自己最喜歡吃的'菜,和你的朋友坐到桌子邊一起吃火鍋。
。3)指導:
a.幼兒互相講講說說自己喜歡的菜名稱,交換;
b.引導體驗吃火鍋圍坐在一起開心又暖和的感覺。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用語言描述太陽的特征,加深對紅色、圓形的認識。
2、知道曬太陽也是冬天的一種取暖方式。
活動準備:
小兔玩偶、故事圖片、紅紅的圓圓的水果蔬菜圖片
活動流程:
一、出示小兔,引起興趣,導入課題。
談話:我們認識了很多動物朋友,你喜歡誰呀?今天來了一只小動物到我們班做客,猜猜它是誰?“長耳朵、紅眼睛、短尾巴,走起路來蹦蹦跳,愛吃蘿卜和青菜。”——出示小兔玩偶
二、 結(jié)合經(jīng)驗、觀察圖片,引導幼兒描述太陽的特征。
師:小兔子今天要去找太陽,可是它從來沒見過太陽,不知道太陽是什么樣子。你知道嗎?
三、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說故事對話。
1、逐幅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理解故事內(nèi)容。
小兔來到屋子里,看到了什么?燈籠是什么樣子呢?
小兔來到菜園里,看到了什么?幾個蘿卜?什么樣子?
小兔抬起頭看到了什么?有幾個?什么樣子的?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小兔看到紅紅的燈籠是怎樣問媽媽的?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小兔看到紅紅的蘿卜是怎么問媽媽的'?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小兔看到氣球是怎么問媽媽的?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四、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太陽的特征,結(jié)合圖片了解生活中紅紅的、圓圓的物品。
提問:小兔找到太陽了嗎?太陽是什么樣子的?你還見過什么東西也是紅紅的、圓圓的?
五、通過談話,了解冬天的取暖方式,知道曬太陽可以幫助我們?nèi)∨?/strong>
1、你曬過太陽嗎?什么感覺?——曬太陽可以讓我們變得很暖和。
2、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外面的天氣怎么樣?除了曬太陽還有什么辦法也可以讓我們變得很暖和?
結(jié)束活動:
戶外鍛煉身體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故事化的情節(jié)中,認識漢字“大”“小”,并能夠按物對應(yīng)地配送漢字。
2、讓幼兒知道看書時要一頁一頁地翻書,并能將“大”“小”漢字對應(yīng)地運用到故事中。
3、初步引導幼兒理解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聯(lián)系。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學會了歌唱“大貓和小貓”。
2、幼兒每人一本圖書“大貓和小貓”,及教師示范的范本一套。
活動過程:
1、音樂游戲:大貓和小貓,導入活動。
2、出示圖片“大貓和小貓”,引導幼兒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結(jié)合起來。
內(nèi)容:我是一只大貓,大貓愛吃大魚。我是一只小貓,小貓愛吃小魚。大貓和小貓是好朋友。
3、引導幼兒初步認讀“大”“小”。
4、遷移話題,進一步認識“大”“小”的特征,并讓幼兒學習配對。
讓幼兒將“大”送給大貓玩的大積木,將“小”送給小貓讀的.小書。
5、幼兒分組活動,在閱讀的過程中,將“大”“小”漢字粘貼到相應(yīng)的位置。
引導幼兒能一頁一頁地翻書,并能初步讀懂句子的意思。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能給蘋果手口一致點數(shù),并能按顏色、大小分類擺放。
2、能用語言表達出蘋果的特征,用身體語言表達出大和小。
3、在游戲中能禮貌待人,分享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的紅蘋果、小的紅蘋果若干個; 大的綠蘋果、小的綠蘋果若干個,貼有標記的籮筐4個。
2、背景蘋果樹五棵。
3、小貓的頭飾1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t:小朋友們好!今天我請來一個小客人來你們想不想知道它是誰?我們鼓鼓掌歡迎歡迎。
小貓: 我今天要請客,想請客人吃蘋果,可我需要的蘋果太多了,一個人那不了,你們愿
意幫我一起去摘蘋果嗎?
二、摘蘋果
1、請每個小朋友摘5個蘋果。
三、數(shù)蘋果
t: 我想問一問你們,你怎么知道你摘5個蘋果?(引導幼兒說出點數(shù)的方法。)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吧!
你們也來數(shù)數(shù)看。(老師個別指導)
t: 現(xiàn)在再來數(shù)數(shù)我摘的蘋果。數(shù)的時候我們要用到我們的手指寶寶。(把蘋果貼在黑板上)
四、 區(qū)分蘋果的'種類并分類擺放
t: 那你們看看這些蘋果長的哪里不一樣嗎?(引導幼兒說顏色和形狀不一樣)原來這有的是紅蘋果,有的是綠蘋果的。(拿出大大的紅蘋果)那這個蘋果的名字叫“大大的紅蘋果”同樣出示另外三個蘋果,用身體語言表示大的或小的。
t: 我們把摘到的蘋果放在籮筐里送給小貓吧。我們來看看這些籮筐上有什么標記。(有大大的紅蘋果,小小的紅蘋果,大大的綠蘋果,小小的綠蘋果)
t:( 出示一個大大的紅蘋果,請幼兒上來放蘋果。同樣出示另外三個蘋果,讓幼兒來放放看。)你們真聰明!那我請小朋友把你們的蘋果來放一放。
t: 我請四個小朋友來檢查一下,小朋友放的對不對?
活動結(jié)束:
小朋友把蘋果摘完了分好了,一起送給小貓。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聽音樂信號,愿意一起幫助大烏龜回家。
2、感受小動物一起互助的良好氛圍,為大烏龜獲救感到高興。
3、理解故事內(nèi)容,豐富相關(guān)詞匯。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動物頭飾(蚱蜢、兔子、刺猬、老鼠)
2、音樂
3、PPT課件
4、場地創(chuàng)設(shè):點點、桌子、動物頭飾等
活動流程:
聽聲音引趣--講述故事--體驗游戲--繼續(xù)講述故事--延伸
活動指導:
一、聽聲音引趣1、聽一聽,這是什么東西滾下來了?
1、看一看,聽一聽,到底是什么?
小結(jié):原來烏龜大叔摔跤,爬不起來了。
二、聽故事呼救
1、小蚱蜢在喊什么呀?
2、聽信號,一起呼救。
要求:聽音樂換一棵小樹站站好,喊一喊。
小結(jié):我們一起喊,聲音傳的遠,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wǎng).小動物們聽見了都來救烏龜大叔了。
三、入情景救助
1、完整聽一遍音樂,問:想一想,我們要怎樣推才能力氣大?
2、個別游戲要求:四個孩子拉住烏龜?shù)乃臈l腿,聽信號推。
小結(jié):我們聽著音樂一起推,終于把烏龜大叔推到了小河里。
四、享助人之樂繼續(xù)故事結(jié)束語:烏龜大叔得救了,都是大家一起幫的.忙,烏龜大叔請大家一起吃好吃的。
教學反思:
為了使幼兒懂得故事中所要表達的道理:集體的力量大。我設(shè)計了一個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幼兒體驗一人搬積木力氣小,但是幾個小朋友一起搬就能夠使力量加大。通過行動,讓幼兒更直觀的理解這個道理,但是在操作過程中,只有少數(shù)幼兒能夠通過游戲來體驗,無法讓全體幼兒都體驗到游戲的樂趣,進而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活動的創(chuàng)設(shè)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接受能力和年齡特點,對已有經(jīng)驗把握不足。對于本活動的準備不夠充分,希望在下次活動中有所改善。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探索沙發(fā)墊的多種游戲方法
2 在游戲中發(fā)展幼兒合作交往能力,啟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
活動準備:小動物沙發(fā)墊若干;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進入活動場地:教師與小朋友邊走邊唱進入活動區(qū)(地上散放著沙發(fā)墊)
二、認識沙發(fā)墊,激發(fā)游戲興趣
1、 小朋友你們看(指沙發(fā)墊)活動室里有什么?
2、 這叫沙發(fā)墊,你們想不想有一個這樣的.沙發(fā)墊——脫掉鞋子,到地毯上來吧!
3、 你們手里有幾個沙發(fā)墊?壓一壓、拍一拍有什么感覺?
4、 請幼兒坐在地毯上“這是什么樣的沙發(fā)墊?”(啟發(fā)幼兒從形狀、顏色、圖案等多方面觀察)
5、 你還見過什么樣的沙發(fā)墊?在哪里?
6、 沙發(fā)墊可以用來做什么?我們試一試(靠、抱、躺、坐等)
三、 游戲:
1、 沙發(fā)墊不但可以抱、靠、躺,還可以玩,看誰玩得最開心。
2、 幼兒伴隨歡快的音樂進行游戲,教師適時的參與并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多種方法,在游戲中與同伴合作、交流、學習。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熟悉同伴的名字。
2.能正確地接球和拋球。
3.享受運動肢體的樂趣。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懂得遵守游戲規(guī)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一個皮球
2.鈴鼓伴奏
活動過程:
1.讓幼兒熟悉同伴的名字
幼兒坐圍成一個大圈圈,做傳球游戲
師:①小朋友,現(xiàn)在我們坐成一個(大圓形),上次我們玩過了一個游戲,叫傳東西,這次我們玩?zhèn)餍∏,好嗎?你們想和小球一起玩游戲嗎?(想?/p>
師:說明規(guī)則:a當老師的鈴鼓聲響起時,第一個小朋友就把小球傳給旁邊的小朋友,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傳下去。
b當老師的鈴鼓聲停止時,小球就停止傳送,這時候拿到小球的小朋友就站起來說出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叫××。
(第一遍游戲:主要看幼兒對游戲的熟悉度)
②改變規(guī)則:還是跟之前一樣當老師的鈴鼓聲響起時,第一個小朋友就把小球傳給旁邊的小朋友,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傳下去。但是當老師的`鈴鼓聲停止時,這時候拿到小球的小朋友不說自己的名字,而是要說出旁邊小朋友的名字:我旁邊小朋友的名字叫××。
(當幼兒說不出名字時,教師可引導幼兒說出來,然后跟著老師一起講,反復(fù)多做幾次,讓幼兒熟悉同伴的名字。)
、蹆晌唤處熛仁痉督o幼兒看,邊說游戲規(guī)則邊做傳小球游戲。
游戲規(guī)則:幼兒A拋球給幼兒B時喊其名字,幼兒B去接球(在拋球的時候,教導幼兒怎么拋怎么接才是對的)保證幼兒的安全。
幼兒自己動手、動腳操作,體驗傳球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延伸:
等幼兒玩法熟練后,可以改變游戲的方式,把拋球改為給球、滾球,增加游戲傳球的速度或者增加球的個數(shù)。
教學反思:
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還是得老師的不斷提醒,幼兒現(xiàn)在都能說出自己的名字(就是回答的時候聲音比較輕)第一個游戲還算順利。到了第二個游戲,很多幼兒還不能說出旁邊小朋友的名字,需要其他小朋友或者老師的提醒。在玩拋球時,大部分幼兒還不會拋,也接不住,在玩的時候顯得很亂。我應(yīng)該把游戲規(guī)則多強調(diào)幾遍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多讓幼兒接觸皮球,多運動運動,以便更好地掌握。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按數(shù)的大小給一組(3個)物體排序,并匹配相應(yīng)的物體。
2.能按要求操作材料,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引導幼兒對數(shù)字產(chǎn)生興趣。
活動準備:
1.娃娃若干套(每套大、中、小各1個),汽車、彩球、積木、小鈴若干套(每套大、中、小各1個)。
2.幼兒用書第1頁的標記圖若干。
活動過程:
1.娃娃做客,聯(lián)系排序。
教師出示3個娃娃:看,來了幾個娃娃?它們有什么不一樣?(請幼兒觀察并說說娃娃的大小不同)娃娃排隊。
教師:娃娃要做操了,誰排在前面,誰排在后面呢?誰來試試給娃娃排排隊?(請個別幼兒在標記圖上給娃娃按順序排隊,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娃娃排列的順序)送汽車給娃娃教師:玩具汽車要找娃娃做好朋友,應(yīng)該把哪輛汽車送給哪個娃娃呢?(請個別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說:大汽車送大娃娃,小汽車送小娃娃。
2.小組操作活動。
教師鼓勵幼兒自由地選擇送彩球、送積木、松小鈴、送瓶蓋等小組才做活動。
教師觀察幼兒活動,引導幼兒先給娃娃按大、中、小或小、中、大順序排排隊,再為大、中、小娃娃配送合適的玩具。
鼓勵幼兒邊送邊說:大彩球送給大娃娃;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們的態(tài)度積極,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發(fā)揮。
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夠知道手指可以變化出許多東西,并能從中感受到變化的快樂。
2、通過親子游戲,培養(yǎng)幼兒與家長的感情。
3、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xiàn)自己。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牙刷、叉子(實物);兔子、小花貓、老虎(玩具)、小蘋果。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爸爸抱著寶寶坐在墊子上,媽媽坐在寶寶的對面,媽媽的身后藏著實物。
二、活動開展:
1、媽媽伸出手指,念著兒歌: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變成小牙刷,刷刷刷(媽媽從身后拿出小牙刷,做刷牙的動作;爸爸輕輕地抓著寶寶的手,用一根手指跟媽媽做同樣的動作)
2、媽媽伸出兩根手指念著兒歌:兩根手指兩根手指,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變成小白兔,跳跳跳(媽媽從身后拿出玩具小兔子,爸爸抓著寶寶的手放在寶寶的頭上,做小兔子跳的`動作)
3、依次內(nèi)推:三根手指、四根手指、五根手指變化出小叉子、小花貓和大老虎。
4、媽媽把玩具放在寶寶的前面,媽媽念著兒歌讓寶寶選出相對應(yīng)的物品(爸爸幫忙)
5、爸爸把玩具放在一旁爸爸媽媽和寶寶圍成圓圈,爸爸和媽媽念兒歌,爸爸媽媽寶寶做兒歌里的動作。
三、活動結(jié)束:
1、媽媽說著兒歌,寶寶獨立完成兒歌里面的動作。
2、寶寶做對動作,爸爸給寶寶一個小紅蘋果做為獎勵。爸爸和媽媽都把大拇指送給寶寶。手指游戲兒歌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變成小牙刷,刷刷刷;兩根手指兩根手指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變成小白兔,跳跳跳;三根手指三根手指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變成小叉子,叉一叉;四根手指四根手指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變成小花貓,喵喵喵;五根手指五根手指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變成大老虎,阿嗚叫。
延伸閱讀:
小班綜合:轱轆轆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
目的:
1)學習側(cè)身滾動的動作,發(fā)展孩子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
2)體驗滾動帶來的快樂
3)了解西瓜的一些特征
準備:大西瓜一個
過程:
一、引起學習的興趣
1)出示西瓜,請幼兒觀察,說出西瓜的顏色、形狀、大小等
2)聽,西瓜寶寶在講話,引出兒歌:“我是一個大西瓜,綠綠的衣裳真漂亮,圓溜溜呀胖呼呼,走起路來轱轆轆!
3)幼兒跟念兒歌,邊念邊滾動西瓜
二、學習側(cè)身滾動
1)兒歌里說大西瓜走起路來怎么樣的?請一個幼兒學一學西瓜走路的樣子
2)教師和幼兒一起念兒歌,邊念邊做動作,念到“走起路來轱轆轆”時,我們一起滾動
3)幼兒練習側(cè)身滾動,教師觀察幼兒的動作
4)西瓜寶寶說,你們剛才滾動的樣子不是很像它走路,請一個滾得好的幼兒示范(或教師自己示范)
5)按要求幼兒練習側(cè)身滾動,
6)請滾動動作不是很好的幼兒再滾一次,提醒幼兒雙手抱臂,
7)大家一起滾一次,注意動作準確。
三、品嘗西瓜
1)你們今天學本領(lǐng)學得很好,老師請你們吃西瓜,好嗎?
2)請幼兒洗手,教師洗西瓜,洗手準備切西瓜
3)切開西瓜,請幼兒觀察,紅紅的是什么?(瓜瓤)綠綠的是什么?(瓜皮)黑黑的是什么?(瓜子)
4)幼兒吃西瓜,瓜皮扔到垃圾桶。
【小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班教案07-20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7-22
(精選)小班教案07-29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7-29
(精選)小班教案08-01
小班的教案05-16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9-14
小班教案(精選)09-14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9-21
小班教案(精選)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