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常用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理清文章順序,了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和去之后的景物特點。
3能通過一些重點句子體會文章蘊含的哲理。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
過程與方法
1、結(jié)合生活體驗,體會語句的優(yōu)美。
2、通過朗讀、交流、合作體會文章蘊含的哲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清文章順序,了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和去之后的景物特點。能通過一些重點句子體會文章蘊含的哲理。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體會文章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體質(zhì)疑,激發(fā)興趣。
1、談話引入,你見過暴風雨嗎?說說自己對暴風雨的印象。
2、揭題質(zhì)疑,讓學生根據(jù)課題自主提問。
教師歸納:暴風雨到來時是怎樣的一種情境?暴風雨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啟示?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讀順。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分別寫了哪些內(nèi)容?
引導學生知道課文按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去之后”以及“暴風雨的啟示”的敘述順序,理清課文脈絡。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內(nèi)容。
3、按課文順序,歸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4、提出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三、自主學習,獨立感悟。
1、了解這一場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去之后”的景物特點。讀后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相繼引導、梳理、歸納并板書要點。
2、說說課文中你最喜歡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導學生學習暴風雨“去之后”的相關(guān)段落(7-10)自然段)。
(1)指名讀這幾段。
(2)說說自己在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點。
(3)抓住文章一些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進一步體會暴風雨之后的絢麗華美春色和作者的贊美之情。
(4)小結(jié):抓住重點句子,了解景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感情。
2、質(zhì)疑。
(1)讀句子!白蛲,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個人間滅亡,而它帶來的卻是更加絢麗的早晨。”說說自己對句子的理解。
(2)質(zhì)疑。作者是不是和我們一樣,喜歡的是暴風雨“去之后”的絢麗華美,是不是對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的“狂暴”覺得不美,不喜歡呢?
3、讀課文1—6自然段,勾畫重點詞句。
(1)通過文章描寫把暴風雨的詞句,尤其是動詞,說說暴風雨“來之前”
“來之時”景物的特點。
(2)通過文章“宛如天神”“激動人心的`樂章”“優(yōu)美甜蜜的催眠曲”“撫慰”等比喻、擬人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4、小結(jié)。在作者看來,美是表現(xiàn)在不同方面的。暴風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陽,小鳥、花草、露珠,是一派絢麗多姿的美;而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的閃電、霹靂、狂風、暴雨,是一種驚心動魄的美。
五體會哲理,深化認識。
1、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自己的理解。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說說自己的理解。
六、總結(jié)。
板書設(shè)計
17 暴風雨的啟示
來之前
來之時 同樣具有美
去之后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暴風雨的啟示教案的全部內(nèi)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xù)支持語文網(wǎng),并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韓愈關(guān)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qū)別古今異義詞語。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文章的整體思路。
2.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教學方法】教師講授;學生自主探究;多媒體輔助。
【課時分配】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并解題
初中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叫《馬說》,《馬說》實際上是“說馬”,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說老師”,說“從師風尚”的文章,叫《師說》。
“說”是一種文體,偏重于議論,可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
二、作家作品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郎”。死后謚“文”,故又稱“韓文公”,作品收錄于《昌黎先生集》。
韓愈和柳宗元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提出了“文以載道”,“文道結(jié)合”的觀點。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nèi)容深刻,語言質(zhì)樸,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優(yōu)秀散文傳統(tǒng)、倡導古文運動,把當時的.文體從矯揉造作的駢體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礎(chǔ),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寫作背景
魏晉以來,門第制度十分嚴格,分為高門和寒門,門第觀念嚴重破壞了從師學習的風氣。到唐代,魏晉以來形成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關(guān)于韓愈寫此文的背景,從柳宗元的《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一段可見一斑。柳宗元說:“由魏晉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shù)矣!庇纱丝梢婍n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師道,勇氣可貴,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8-26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02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1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3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8-10
【精選】語文教案07-21
語文教案07-20
語文教案[精選]07-26
【經(jīng)典】語文教案12-10
語文回顧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