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如何通過任務的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能力目標要展現人物個性特征,需用準確生動的描寫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童真童趣的美好。
4、德育目標珍惜親人之愛。
教學重點
通過人物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結構的巧妙之處(設置懸念、安排線索、巧做鋪墊)
學習方式
研討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整理字詞、歸納結構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一)字:積攢z ǎn 儼然y ǎn 凜然l ǐn 咄咄d u ō齜z ī 戳c h u ō 鑲嵌x i ān g 依靠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漬z ì 霎時s h à 掖y ē
。ǘ┒嘁糇謘 āi 塞到y(tǒng) à 軋制l ūn 掄起塞s è 堵塞軋z h á 軋鋼掄s à i 邊塞g á 軋帳l ú n 掄動
。ㄈ┰~積攢:一點一點地積存。儼然:形容很像。凜然:嚴厲、嚴肅。咄咄逼人:形容說話傷害人,令人難受。艷羨:羨慕。橫刀立馬:形容非常英武。張牙舞爪:形容野獸的兇相,多用比喻人的兇惡樣子。霎時:形容短時間。克制:克服。
二、學生讀課文(教師指導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課文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回憶性的文章大體結構一般是“總----分----總”,據此文章分為三部分。
1、(1)童年過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設置懸念)
2、(3—17)寫我買花臉,演花臉及因演花臉惹禍和遭懲罰(設置鋪墊)
3、(18)總結對于孩子來說過年的魅力更深一層的緣故,照應開頭。(一線貫穿)
。ǘ、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概括總結)作者敘述了自己在一年過年時候得到花臉并因此闖禍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懷念。
。ㄈ⒖偨Y全文收獲
四、作業(yè):
1、整理筆記
2、作訓練題
教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研讀探討、總結收獲
教學過程:
一、課文圍繞“花臉”共寫了幾件事?(學生總結歸納)
。ㄒ唬├L花臉(2)——為下文作鋪墊(最喜歡)
1、寫花臉抓住了特征描寫(形、色、眉、眼、頭、胡須、對比)
2、語言描寫:①“我”:喜歡、渴望又膽怯的心理
。ǘ┵I花臉(3--4)(體現童真童趣)
、谛』镉嫞嚎煽闯鲂』镉嫷木鲝姼桑ňS妙維肖,符合人物身份)
、劬司耍捍葠郏斫庖活w童心神氣的表演
。ㄈ┭莼槪5-17)表演惹禍惹禍后懲罰
二、學生討論、總結收獲
1、思想上
2、寫作上
三、學習了本文后聯(lián)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沒有幾朵晶瑩美麗的小浪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說一說,并提煉出其中的積極意義。
四、把以上的敘述用精彩的筆墨寫成一篇回憶自己童年生活經歷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寫作收獲。
五、作業(yè):
1、整理筆記
2、做練習鞏固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圖畫對照、歸類識字等方法,認識11個生字及3個偏旁,會寫“書、本”2個生字。
2.了解學具的名稱,知道它的用處。
3.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初步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一些識字方法。
教學難點:
認識并學寫“書、本”2個生字,初步掌握觀察字形的方法,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教師準備:識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A4紙(書包里物品的圖畫及文字)
課時安排: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出示謎面猜一猜,揭示謎底。板書課題,齊讀,學生書空。
二、學習詞語
1.想知道老師帶來的書包里都裝了什么嗎?逐一掏出東西,課件出示相應詞語認讀。你知道它們有什么作用嗎?
總結識字方法:有時候我們看到熟悉的物品就認識相應的生字了。
(板書:看物(圖)識字)
2.翻看書本學詞
。1)借助拼音自己認讀,要求: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要求:互相檢查字音,糾錯。
。3)展示:小老師帶讀
3.自讀兒歌,復習詞語。展示朗讀。
三、重點識字
1.抽讀生字,口頭組詞說句。
2.同桌游戲:我問你指
同桌評價:正確、流利三顆星正確、速度稍慢兩顆星有錯誤,糾正一顆星
3.優(yōu)秀小組展示
4.如何記住這些字呢?學生說,師板書
板書:早、本、校(加部件)
作、筆、課(加偏旁)
尺加筆畫
總結、板書記字方法:加一加減一減
相機指導認識單人旁、竹字頭,了解生字做偏旁發(fā)生變形,發(fā)現“刀”和它的變形偏旁“刀字頭”5.啟發(fā)學生用象形字來學習認識“包子頭”(課件演示)拓展幾個包子頭的生字。
板書:了解字理
6.隨文識字
齊讀兒歌。
四、拓展識字
1.拿出A4紙,說說你的書包有什么。同桌互相認一認。
2.游戲:書包里面有什么(學生展示臺展示)
五、學寫字
1.出示生字“書”“本”,指導學生觀察字形。
2.老師范寫,學生書空,強調“書”的點和“本”最后的橫畫。
3.學生練寫。
4.展示學生作業(yè)。
六、布置作業(yè):
想一想,如何整理自己的書包呢?
板書設計:
小書包
識字方法:
看物(圖)識字
加一加減一減
了解字理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簡析】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yōu)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然后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huán)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的壯觀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動,對新鮮事物好奇,但生活經驗有限,他們當中很少去過北京,對那些景物缺少感性認識,很難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所以我準備了課件,創(chuàng)設情景,把學生帶進頤和園,使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感受頤和園的美。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搜集資料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課前我讓學生去搜集有關頤和園的資料和圖片,以備上課時小組學習時使用。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tài)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實際,本節(jié)課采用情境教學的教學方法,采用以讀促悟、小組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細讀,精讀,品讀,再現這一幅美麗的畫卷,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強語言感受力;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頤和園的風光圖片或文字資料;教師搜制作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教師板書課題)那里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2.板書課題,認讀“頤”字
3.簡介“頤和園”。
介紹時出示“頤和園”的幾處著名景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主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描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美景?
2.檢查預習
、俪鍪旧中略~:多種形式認讀,及時正音。
、谥该止(jié)朗讀課文,回答預習中的問題。
隨機板書:長廊→萬壽山(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橋)
三、再讀課文,劃分段落
1.朗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頤和園的?(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
2.理清層次
第一段(1):總述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花園。
第二段(2-5):具體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段(6):總結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
四、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激發(fā)學生善于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2、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蒲公英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大家一定見過草地吧,你見過的草地是什么顏色的?你在草地上玩過嗎?都玩什么游戲呢?
2、你見過金色的草地嗎?
板書:金色的草地
二、范讀課文。
三、自讀課文。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來。
3、檢查自讀情況。
方法:由段到句,再到詞、字。
4、解決不理解的字詞。
5、你見過蒲公英嗎?
四、理解感悟,朗讀指導。
1、再讀課文。
作者為什么說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交流匯報。
交流重點:
1)、哥倆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的絨毛;
2)、“我”發(fā)現了草地會變顏色及其變色的原因。
。╝)“我”先發(fā)現了什么?又發(fā)現了什么?有了新發(fā)現后我們有哪些變化?
。╞)這一部分當中有些詞語和句子表達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釣魚”這里為什么要強調“起得很早” 呢?可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因為過去沒有起這樣早,所以一直誤認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鞍l(fā)現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這里有哪些含義呢?用上這個“并”字,給人的感覺是“我”過去一直認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現在才這樣認為,并強調了對過去錯誤認識的否定!捌压⒌幕ň拖裎覀兊氖终疲梢詮堥_、合上”,用手掌最簡單的動作打比方,就把一種不太容易說清楚的現象講清楚了。
3)、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一起起床。
。、作者為什么會發(fā)現草地會變顏色及其變色的原因呢?
通過對內容的理解,要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激發(fā)起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興趣。懂得只有細心觀察,才能發(fā)現事物的本質,才能發(fā)現生活中的美。
4、你平時喜歡花草嗎?有什么新的發(fā)現嗎?
三、你最喜歡課文的哪個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內容。
二、教學生字。
三、書寫。
語文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一、比一比組詞:
。、漿 槳 誘 繡 舔 添 燥 躁
讓學生結合偏旁部首,從字意上進行比較,然后再組詞。
。、抄一抄
擁擠 沉思 酣睡 黎明 夢境
散步 欣賞 榮華 視線 收藏
高樓大廈 新穎 躍躍欲試 無影無蹤
在學生抄寫之前,先讓學生充分的讀一讀,然后再補充一些常用詞語。
。、填寫詞語
讓學生在填寫時先進行分析,想一想“的”字前后詞語的關系,然后再進行填寫。
金色的陽光 彩色的濃霧
明亮的教室 清涼的微風
歡快的笑聲 蒼翠的松柏
盛開的野花 鮮嫩的蘑菇
。、積累詞語
讓學生先觀察每組詞語的特點,然后再進行照寫。
蔥蔥籠籠 密密層層 嚴嚴實實 AABB
又香又脆 又松又軟 又肥又厚 ABAC
綠茸茸 亮晶晶 笑盈盈 ABB
。怠⑵纷x句子
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了解句子中帶點字用的生動形象準確。
春天,樹木抽出新枝,長出嫩綠的葉子。
夏天,樹木長的蔥蔥籠籠,密密層層的職業(yè)把森林封的嚴嚴實實,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
早晨,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
第二課時
。薄⒆x一讀
讓學生通過讀這兩組對子,了解對子的特點,并能自己編一編。
。、開卷有益
。、情同學們自己閱讀短文,說一說短文主要寫了些什么?了解短文的大意。
。、說一說,讀了短文之后,你有哪些收獲。
3、暢所欲言
。、讓學生收集有關樹的圖片和資料。
。、讓學生自己列舉一些,比一比誰說的樹多。
。、自己選擇一種熟悉的樹,從樹的'生長環(huán)境,生長特點等方面進行介紹。
。础⒊躏@身手
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項做一做,,在班級中進行展示。
。、筆下生花
這是一篇想象作文,要啟發(fā)學生想象,走進了大森林,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或者發(fā)生了什么事?
從不同的季節(jié)去想象,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方面寫,從中感受到大森林的美,大森林的豐富多彩,奇妙無窮,體會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關系。激發(fā)熱愛自然的情感。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體會是父母給了自己生命,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恩情,懂得個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長呵護的結果。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體驗能力及收集資料的能力,進而發(fā)現和理解生活中蘊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發(fā)對父母、長輩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熱愛家庭的態(tài)度和情感。
教學準備:
。ㄒ唬⿲W生準備
1.搜集、整理自己與家長的合影和家長撫育自己成長的小故事。
2.觀察爸爸或媽媽一天的作息,體會爸爸、媽媽的辛勞。
。ǘ┙處煖蕚
1.搜集動物和人類撫育子女的圖片和錄像片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嗽S多精美的動物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吧,一邊欣賞一邊仔細觀察,動物爸爸媽媽們在干什么?
。ㄕn件播放動物親子圖片)
2.師:來,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ㄖ该f(6名學生),老師適時給予鼓勵(看得真仔細)
3.師:你們認為動物爸爸媽媽們對它們的孩子怎樣。
。ê荜P心、呵護…….)
4.師:是啊,孩子們,從剛剛的圖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動物爸爸媽媽們是多么辛勞地撫育著自己的孩子成長,它們多么疼愛自己的`孩子。其實,我們的爸爸媽媽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今天,老師想跟同學們一起交流的主題是,來,我們一起來讀讀:爸爸媽媽撫育我。
。ò鍟鴺祟})
二、體驗活動:“我來當孕婦媽媽”,體驗孕婦媽媽的辛苦。
1.師:孩子們,老師有個問題想問你們,你們看過孕婦嗎?她們是怎樣的?
。ㄌ釂2名學生)
師:除了觀察,還用心體會。
2.師:接下來,老師想跟同學們來做一個小小的體驗活動,這個體驗活動的名字就叫做“我來當孕婦媽媽”,(課件呈現題目),我們把書包背在胸前,把它當作是我們的寶寶。有誰愿意來當?
。ㄕ3名學生上臺)
3.師:先請這些孕婦媽媽準備一下,(穿衣服),在他們準備的時候,老師想請在座位上的同學,我們來當一回小小觀察員,仔細觀察這些小小孕婦媽媽們是怎樣的,他們的動作、做事情的時候是怎樣的?
4.師跟臺上3名學生說:現在,我們已經是孕婦媽媽了,先來摸一摸自己的寶寶,再請你們輕輕地彎下腰,因為你們的鞋帶松了,把它們系好。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3位媽媽,他們的動作時怎樣的?注意,你們現在已經是孕婦媽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不要傷害到自己的寶寶。好,開始。
(3名學生吃力地彎腰系鞋帶)
5.師:來,這位媽媽,說說你們剛才做了什么事情?你現在系鞋帶跟平時有什么不一樣?(學生回答)你再做一次,好嗎?一只手捂住寶寶,真是個新的媽媽。
問另一個學生:你有什么感受,為什么不能像平時那樣?
6.(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師:你們這樣做保護到了肚子里的寶寶,掌聲給她們,請孕婦媽媽小心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7.師:那我現在來采訪采訪一下我們的觀察員。
。ㄌ釂3名學生)
8.師:觀察員,我現在也請你們來當一回孕婦媽媽,你們也來感受感受,來,請起來,盡量地彎下腰來給自己系鞋帶,小心你的寶寶。
(全班起立做動作)
9.師:好,請坐,怎么樣?(學生回答:累、辛苦……)終于體會到當孕婦媽媽的辛苦了。那么,經過十月懷胎,寶寶生下來了,來,請把你們的寶寶輕輕地放下,現在的感受呢?(學生回答:輕松、快樂、幸!.)為什么幸福?
三、了解媽媽一天的活動,感受爸爸媽媽的辛勞
1.師:其實,十月懷胎的辛勞只不過是爸爸媽媽辛勤撫育我們成長的開始,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為我們所做的還遠遠不止這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媽媽的一天”。(課件呈現圖片)看看媽媽的一天都會做些什么事情?(學生看圖)
2.師:好,誰來說,說說媽媽的一天,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看圖說話,2名)
3.師:媽媽的一天除了照顧我們,就是在辛勤地工作,那么爸爸媽媽辛勤工作又是為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老師適時點評)
四、觀看生活圖片,感受爸爸媽媽的愛無處不在。
1.師:對,孩子們,爸爸媽媽一天到晚都是為了這個家,為我們而忙碌著,他們這么做是為了讓我們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這種愛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再來看一組圖片,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播放日常生活圖片后,學生發(fā)言,老師給予鼓勵)
五、小組內互相分享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1.師: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是如此的無微不至。來,下面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互相分享一下爸爸媽媽對你的愛。(四人小組交流)
2.師:誰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學生自由說)巧設故事,更深切感受爸爸媽媽的愛
六、巧設故事,更深切感受爸爸媽媽的愛
1.師:孩子們,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體現在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這些愛在日常生活中有時也許并不起眼,有的同學甚至覺得自己還不可能感受到,但是一旦遇到了突發(fā)的事情,這些愛就會迸發(fā)出無比燦爛的光芒。下面,老師想請你們跟我一起聽一個真實的故事。(播放四川大地震偉大母愛的故事)
2.師:多么偉大的母親。∵@個故事當中最讓人感動的是什么?(指名學生發(fā)言)
3.師總結:對啊,這位母親吧唯一的生存機會留給了自己的孩子。
七、制作心意卡,表達對父母的愛。
1.師: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是如此的無微不至,我們是否也應該感恩呢?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想跟你們的爸爸媽媽說,來,現在我們就來做心意卡,把你們心里想對爸爸媽媽說得話寫下來,并且送給他們。(配音樂)
2.學生讀一讀自己的心意卡。
八、總結:孩子們,今天我們感受到了爸爸媽媽是如此辛勞地撫育我們成長,所以我們要愛我們的父母。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感受作者形象生動的語言。
2.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總的特征進行說明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讓人聯(lián)想到家的溫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使人產生無限的惆悵……在詩人的眼中“橋”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載體;在畫家的眼中,橋則別有一番韻味。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當代畫家吳冠中去感受“橋之美”。
二、介紹作者:
吳冠中教授,江蘇宜興人,學貫中西的藝術大師。他是當代著名的畫家,在中國乃至世界畫壇都具有極大的影響,最早畫的作品多以江南水鄉(xiāng)為題材,畫面充滿詩意,他特別重視點、線、面的結合與搭配。同時他也是出色的美術教育家、散文家。)
三、訂正字詞: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a.在作者的眼中橋美在何處?
并不著眼于橋自身的結構美,而是緣于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b.為了說明橋之美作者主要舉了哪些例子?
舉了四個例子:烏鎮(zhèn)葦叢上的石橋;江南鄉(xiāng)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云南、貴州山區(qū)的風雨橋。
c.聯(lián)系課文說說怎樣欣賞一幅畫?
畫面的構成是否有塊、線、面的搭配;畫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圍的景物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
五、研讀與賞析
通過閱讀文章,我們不難看出作為畫家,作者看橋淡化其結構、種類、功用,更重其美學價值。那么你能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文中你最欣賞的一幅畫面嗎7
a.說說四幅圖中你最喜歡哪一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俸窈駥崒嵉钠矫驿侀_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诩毴醯牧Ψ髦鴺蛏砗裰貓杂驳氖瘔K,這里有形體上的強弱、輕重、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fā)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因橋的輪廓精心設計而和諧統(tǒng)一。
、坶L橋一般建筑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整個環(huán)境似乎有了靈氣和生命。
、軜蛎嫔仙w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閑、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峰、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b.我們應從哪些角度欣賞一幅藝術作品?
從色彩的搭配、畫面構成(塊、線、面)、景物的選擇(強弱、明暗、動靜等)是否對立統(tǒng)一……角度來判斷。
六、美句賞析。
吳冠中以他畫家的真知灼見,不但告知了我們如何用“美學”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事物,而且他還用蘊涵豐富的語言引起我們強烈的感情上的共鳴。
a.找出意蘊豐富的語句,體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組討論,再讓小組派代表發(fā)言。
重點賞析以下語句:
⑴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圃绱禾鞖,江南鄉(xiāng)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菬o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xié)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⑷田野無聲,畫家們愛于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仿佛孩子們尋找熱鬧。
七、比較:我們從《橋之美》中,體會到了橋的美感,真是賞心悅目。同是寫橋的文章,《中國石拱橋》與之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與《中國石拱橋》之比較:
相同點:都以“橋”為說明對象;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都用了舉例子的方法。
不同點:內容上,《橋之美》從審美角度說明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中
國石拱橋》從建筑工用角度重在介紹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
語言上, 《橋之美》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描寫抒情語言比較多,《中國石拱橋》是較為規(guī)范的說明文,語言科學、平實。
明確: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它的說明性體現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里橋美在何處,隨后舉了一些具體的例子。但是與《中國石拱橋》這種較為規(guī)范的說明文不同的是,在舉例時,作者并不是用科學、平實的語言向讀者解說,而是或描寫景物,或抒發(fā)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八、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一起領略了橋的風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勝收的景致,或纖弱或雄壯或含蓄……讓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fā)現、去鑒賞這大干世界吧!
九、布置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8
初一語文現代詩歌二首知識點參考:為了方便同學們學習,提高同學們的復習效率,對這一年的學習有一個更好的鞏固,具體內容請看下文。
一、情境渲染、走近詩境
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禮物?(紙船)你們疊過紙船嗎?說一說你疊紙船的情景。
學生情感激發(fā)上來后,隨機導入:同學們,你可知道這小小的紙船曾經載著一位游子對母親的深切的思念?她就是已故我國著名女作家冰心。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學,在遠離故土和母親的浩瀚的太平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著熱淚,滿懷深情地疊著一只又一只紙船,然后拋到海里,她總希望有一只能夠漂到日夜思念的母親的身邊。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讓我們一同隨著紙船,伴著音樂聲聲,漂洋過海,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
二、初步朗誦,感知詩情
1.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聯(lián)系生活理解詞語。
2.指名讀,學生進行評價。
3.欣賞配樂朗誦,想一想:詩歌寫了什么內容?
過渡:愛是冰心永恒的主題,她在國外的三年中由于遠離母親,常常沉浸在對母愛的懷念中,所以這三年中她常常為母愛放歌。下面讓我們再次走進這首詩,去感受冰心奶奶對母親的這份難舍之情。
三、細讀課文,品詞析句
1.教師指導學生邊讀邊想像詩歌中描繪的情景,想一想: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你是從文中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2.勾畫相關詞句,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3.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詞句談自己的感受。
預設點:
(1)冰心很愛母親。從“從不肯、總是留著、一只一只……”這些詞都可以看出冰心疊了很多很多的紙船,因為小船代表她對母親的愛,疊的越多,越能表達對母親的愛之深切。
教師補充資料:在冰心的眼里,母親又是一位極為溫柔嫻靜女性。她從不打罵孩子,總是用溫言軟語勸說孩子,用講故事的方法啟發(fā)孩子。冰心是這個家庭唯一的`女兒,母親更視她為掌上明珠。母女倆常常依偎在一起,悄悄地說著知心話。小冰心就是這樣一直沐浴在母愛那溫柔深沉的海洋里。母親慈愛的關懷,猶如點點春雨滋潤著冰心童年的心田,積淀成綿綿不盡的情愫,以后每當她提筆行文,這情愫就如淙淙清泉汩汩流淌,形成了一篇篇、一首首母愛的贊美詩!
(2)對母親的思念之深、之切。“紙船”作為情感寄托物,它載著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思念,作者只是通過不停疊紙船這一動作,“不灰心”的“每天疊著”體現女兒對母親的思念之深、之切,對母親這種愛的強烈、誠摯。
教師補充資料:詩人把紙船“從舟上拋下在海里”后,“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寫出了精心疊成的紙船拋入大海后瞬間令人心碎的結果,它暗示讀者,紙船漂過大海到母親身邊實際上不可能,給人一種悲觀絕望的情緒;但詩人仍“不灰心的每天疊著,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這要到的地方便是母親那兒!俗話說“精誠所致,金石為開”,詩人的愿望能夠實現嗎?其實,這一問題已經并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這是詩人寄托思念的惟一方式,只有這樣,詩人才能排解心頭的憂傷,只有這樣,才能最充分地表達那種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3)遠離母親的思念與悲哀。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教師補充資料:在冰心的心目中母親是個最“無我”的人,冰心一直努力以母親為榜樣,學習處世做人的道理。“海樣深沉,火樣熱烈!”這是當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對母親發(fā)自內心而又深情的贊美。冰心是一位至真誠的母愛謳歌者。她的許多作品,都用美麗的詞句贊頌這海一般深沉、冰一般純潔、火一般熱烈的母愛!在冰心的心目中,山塌地陷總有時,天荒地老總有期,世事滄桑總可變,只有一樣東西不會毀滅,那就是母愛!因為冰心就有一個最摯愛仁慈的母親,也是“世界上最好母親的最好一個”。冰心,這位世紀的同齡人,多福高壽的女作家,在她90余年生涯中,也許記憶的大海能刷往事的回憶,也許歷史的風塵能掩埋歲月的痕跡,但冰心永遠不會忘記她的母親!
師:郵輪顛簸在陌生的國度,不知何時能夠重新回到母親的懷抱;遠離母親的游子,寄希望于夢中,在那歷經萬水千山的小船上,滿載的是女兒的思念之淚,是女兒對母親濃濃的愛意和不能留在母親身邊的深深的悲哀。
那你們說冰心疊的是一只普通的紙船嗎?這樣一只滿載作者情感的小船,還可以叫做什么?板書(心船)那里面盛載的是什么?(師板書:愛、思念)
4.激情朗讀,再現情感高潮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你此刻就是冰心,現在你離開了母親,在大海上漂流,四周是茫茫的大海,身邊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你的心情會怎樣?帶著這樣的感情我們來再完整地讀一遍這首詩。
語文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蘇詞的藝術風格。
2,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3,掌握比較法,朗讀法,討論法等常用的詩歌鑒賞方法。
二,教學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2,了解蘇詞的藝術風格。
三,教學難點:
1,準確把握詞人復雜的心情。(即對"人生如夢"的理解)
四,教學設想:
按照情境教學理論,利用多媒體,結合朗讀法讓學生感知,體會,理解《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氣勢磅礴,恢弘高遠的意境;通過比較法,明確宋詞兩派在用詞,選材,意境等方面的不同特點;通過了解寫作背景和討論,比較等方法使學生體會作者復雜的心情,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也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
五,教學時數: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ㄒ唬┬抡n導入:
師:同學們,前幾天我們一起了柳永的《雨霖鈴》這首詞,現在,就請同學們談談你的學習成果,好嗎
生1:老師,我能把這首詞完整地背下來了。
生2:作者通過描寫景物,抒寫內心的情感,也就印證了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 。
生3:這首詞語言比較精致,華麗,而且選擇的意象為自然界中較小且靜態(tài)的事物,如楊柳,曉風,殘月,寒蟬,長亭等。
生4:這首詞格調深沉,通過一系列意象營造了細膩纏綿,低沉含蓄的送別詩意境,它是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作品。
師:很好,剛才同學們從柳永這首詞的用詞,意象,意境等方面進行了回顧,講的都非常有水平。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宋詞的另一派別——豪放派的代表作品,那就是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教師板書:《念奴嬌·赤壁懷古》)
。ǘ└兄模
師:好,現在老師把蘇軾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朗讀一遍,在朗讀過程中,請同學們結合我們以前鑒賞詞的方法,一起來體味這首詞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朗讀后,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心得。
。ń處煼蹲x全文)
師:好,剛才我們一起聽了老師的朗讀,現在大家一起來談談你對這首詞的初步感受吧。
生1:這首詞好像也在寫作者不愉快的心情,但這心情與柳永不一樣。柳永寫男女主人公分手時依依不舍的心情,而這首詞在寫作者老大無成的心情。
生2:雖然都在寫不愉快的心情,但蘇軾不一樣,柳永顯得含蓄,細膩,而蘇軾就顯得氣勢磅礴,雄壯激烈。
生3:這首詞與柳永寫的一樣,也是通過寫景,也就是通過描繪意象來抒發(fā)感情的。
。ㄈ╄b賞上闕:
師:對,剛才同學們講的都非常有道理,有見地。尤其剛才那位同學提到這首詞也是通過寫景,通過描寫意象來抒懷的。
。ń處煱鍟簩懢埃
師:那這些景主要集中在詞的上闕還是下闕
生:上闕。
師:對,好,現在我們一起來朗讀上闕,大家一起來找一下作者選用了哪些意象
(學生朗讀上闕)
師:好,現在就請同學們找一下。
生1:大江
生2:赤壁
生3:亂石
生4:驚濤
生5:……
。ń處煱鍟
師:對,大家找得都不錯,那我問大家,這些意象尤其是大江與赤壁,前后是否可以調換,就是說,先從"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卷起千堆雪",再寫"大江東去……人物" 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W生討論)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生1:不可以,因為按照人觀察事物的順序是從大到小,從整體到局部,即先寫長江再寫赤壁,符合這一規(guī)律。
生2:也符合時間的規(guī)律,這長江,在作者看來,已不僅僅是真正意義上的長江,而是綿延不斷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作者身處這有著特定歷史事件的赤壁,也就會情不自禁把思緒定格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三國,所以,這意象應該先寫長江(久遠的歷史),再寫赤壁(特定的歷史)。
師:剛才兩位同學分析得很有道理,他們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分析,實際上也是作者由悠久的歷史想到了特定的歷史,由綿長的長江想到了古戰(zhàn)場赤壁。
師:我們說,詞人往往通過意象來渲染一定的意境,我問,這首詞的上闕,作者渲染,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生1:激烈
生2:磅礴,有氣勢
生3:氣勢宏偉
生4:雄偉壯麗
師:因此,作者用一句話概括了他描繪的景物,是哪一句
生:"江山如畫"
師:對,我們說,所謂意象是景物與情感的結合,那么由這些意象上,滲透著作者怎樣的感情
生1: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與熱愛
生2:對古代英雄的贊美
(板書)
師:能否更具體些
生:對周瑜的思慕 (板書)
師:對,從上闕的哪句詞表現出來
生:"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師:為什么
生1:這赤壁作者不稱呼為諸葛赤壁,也不稱呼為劉備赤壁,而是稱呼為周郎赤壁。
生2:作者把周瑜稱呼為"周郎",這"郎"顯得他特別年輕瀟灑,不僅因為羨慕他年輕,而且還有更讓他崇拜的呢
四,鑒賞下闕
師:對,這就是接下來我們一起要鑒賞這首詞的下闕。
師:我們請一位同學來朗讀下闕好嗎 其他同學思考,作者還描繪了哪些意象(即寫了周公瑾的哪些方面)
。ㄖ付ㄒ粚W生朗讀)
師:這位同學朗讀得相當有感情,作者描繪了哪些景象
生:"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fā)"。
師:這句寫了周瑜的哪一方面
生1:他愛情甜蜜,婚姻美滿。
師:對。
生2:寫他瀟灑。
師:也不錯。
生3:寫他年輕。
師:也很有道理 (板書:年輕)
師:還有哪方面的 找具體的語句。
生: "羽扇綸巾,談笑間,墻櫓灰飛煙滅"
師:這句在寫什么
生:寫他有指揮軍隊,戰(zhàn)勝曹軍。
師:指揮時,他的神態(tài)怎樣
生:"談笑"。
師:說明什么
生:指揮若定,展現了他高超的指揮才能。
師:想看看周瑜指揮大軍和火燒赤壁的情景嗎
生:想。
師:好,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周瑜,體會周瑜的卓越才能。
。úシ拧吨荑c將和火燒赤壁》)
師:到這里,即周瑜年輕有為的形象,不僅浮現在作者眼前,也出現我們眼前。
(板書:年輕 有為)
師:這是作者在詠史。
師:回顧歷史,回到現實,作者卻說"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體會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作者寫這首詞的畫像,從這畫相中,你看出什么了
。ǔ鍪菊n件——畫像)
生1:郁悶
生2:身體欠佳 (笑)
師:也對。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關注蘇軾寫這首詞的背景。
。ǔ鍪菊n件 《念奴嬌·赤壁懷古》寫作背景的文字)
師:現在知道為什么要"多情應笑我"了吧
生1:笑自己居然與周瑜相提并論。(人家一個大都督,我一個凡夫俗子)
生2:笑自己老大無成
師:都有道理,是嗎
師:同學們,面對這大江赤壁,想到自己的老大無成,聯(lián)系自己的政治處境,于是作者發(fā)出了"人生如夢"的感嘆。
師:同學們,自這首詞問世以來,對"人生如夢"這句有許多的.爭論,有人說反映了作者消極的思想,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見,你認為呢 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吧。
。▽W生討論)
生:1,我認為,蘇軾如此地執(zhí)著,到頭來也老大無功,壯志未酬,而周瑜呢,年輕有為,功勛卓越,太傷感了。
2,即使是風流人物,英雄豪杰的周瑜,不也被這"大江"的"浪"淘盡,淹沒了嗎 所以說,"人生如夢",所以說有消極的意味。
3,蘇軾盡管有"人生如夢"的感嘆,然而,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還是比較灑脫豁達的,"一尊還酹江月",他"還是舉起酒杯,祭奠這萬古長存的大江與明月吧",還是把這苦悶,這壓抑寄情于這滾滾長的長江 ,高懸的明月吧!
師:同學們,這首詞雖有消極的意味與成分,但,它并沒有影響全詩的格調與意境,這豪邁,雄壯的意境和略帶消極(傷感)的情緒與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歌同出一轍,兩詞都寫到了長江,也發(fā)表了對人生的態(tài)度,同時,也都用酒表達了豁達的心胸。好,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感受同樣豪放的歌曲。
(學生欣賞《三國演義》的主題歌,提示學生關注歌詞)
。ㄎ澹┩卣褂柧殻
師:這豁達其實在蘇軾其他的詞都能表現出來,包括同一時期的作品,如:他在黃州的第四年寫的《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詞中有對快哉亭周圍美麗環(huán)境和悠閑生活描寫的基礎上,他用"一點浩然氣,
千里快哉風"作結。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首詞。
。ǔ鍪咎K軾圖像與《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六)課堂小結:
師:好,到這里,我們的上課即將進入尾聲,現在請同學們一起來小結一下,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1:讓我了解了宋詞另一詞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的風格——雄壯,豪邁。
生2:讓我更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了詞人蘇軾,尤其是他寫這首詞時壯志雄酬又不失豁達的胸襟,太讓人感動了。
生3:讓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了"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內涵。
生4:讓我在課后會更深入地講究宋詞兩派別的風格,也讓我在今后的業(yè)余時間有方法去鑒賞宋詞————比較法,討論法,朗讀法。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也很有體會。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背誦這首詞來結束今天的課吧!
(學生背誦全詞,播放音樂)
師:下課,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語文教案 篇10
一、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學會本課14個生字及相關生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
。ǘ┠芰τ柧汓c
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樂的鑒賞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了解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ㄋ模┟烙凉B透點
學習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靈;并通過欣賞《月光曲》,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意境之美,陶冶愛美的情趣。
二、學法引導
。 一)教師教法
創(chuàng)設情境法,引導與點撥。
。ǘ⿲W生學法
朗讀法、直觀感受法、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及感情變化。
。ǘ┮牲c
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和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有什么聯(lián)系?
。ㄈ┙鉀Q辦法
1、圍繞重點段和重點詞句,反復讀、思、議,穿插教師的點撥。
2、傾聽《月光曲》,感受曲子的情緒變化,想象其意境。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讀書與交流,給學生播放《月光曲》錄音,布置作業(yè)。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讀書、感悟。
2、小組內交流與研討。
3、班上匯報。
4、聽鋼琴曲《月光曲》。
第一課時
(一)音樂導入
1、播放鋼琴曲《月光曲》。
2、讓學生自由暢談聽后感受。
3、簡介《月光曲》。
剛才我們聽的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鋼琴曲,它是由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那么它描繪的到底是怎樣的景象呢?它是怎樣譜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板書:10月光曲
。ǘ┏踝x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匯報初讀收獲。
。1)字、詞的掌握情況。
①認讀生字、生詞。(出示生詞卡片)
、谡f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語。
。2)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3)交流初讀感受。
、儇惗喾覟樨毟F的盲姑娘彈曲子,說明他有同情心。
、谪惗喾覟槊す媚飶椬嗟牡诙浊泳褪恰对鹿馇罚撬磁d創(chuàng)作的。
(4)質疑問難。
貝多芬在給盲姑娘彈奏一曲后,為什么還要彈第二首?第二首曲子在怎樣的情境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與此曲有什么聯(lián)系?
(三)課堂練習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1、讀讀課文,說說已懂了什么。
2、明確本節(jié)課探究目標。(學生提出的疑點)
(二)探究課文
1、自讀,圍繞重點段、重點詞句進行感悟,將感悟結果以批注的形式寫在書上。
2、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巡視時加以引導或點撥。
3、班上匯報。
針對貝多芬走進茅屋,為什么彈完一曲,又彈一曲?這一問題進行交流。
(1)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閑散步時,無意中聽到一所茅屋里傳出鋼琴聲,走近時又聽到屋內窮兄妹倆的對話,貝多芬被感動,于是推門進屋,彈奏了剛才姑娘彈的那首曲子。
引導:貝多芬作為大音樂家,到各地演出還到小鎮(zhèn)上演出,并且無償為盲姑娘彈奏,這一切說明什么?
。ㄕf明貝多芬沒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熱愛勞動人民,心地善良。)
。2)貝多芬彈完一曲,盲姑娘說:彈得多純熟呀!感情多深哪!這說明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很有音樂素養(yǎng)。貝多芬為在這兒遇到了知音而激動,因此用我再給您彈一首來回答盲姑娘。
引導:盲姑娘因為什么斷定給他彈琴的人是貝多芬。
(①貝多芬正在小鎮(zhèn)上演出;②彈得如此純熟,對樂曲的感情體會得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創(chuàng)作者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練習朗讀,把握好窮兄妹倆對話中的互相體貼及盲姑娘聽完一曲后的激動的評價。
關于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一問題,應引導學生弄清以下內容:
(l)貝多芬心情激動。
(2)當時風吹滅了蠟燭,屋里灑滿銀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這景色很美,這美蓋過了茅屋里的貧困和凄涼,這美感染了貝多芬,誘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懷著對窮兄妹倆的同情,決定把美好的音樂奉獻給這貧窮而愛好音樂的人。于是貝多芬即景抒情,彈奏出了《月光曲》。
關于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與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有何聯(lián)系?這一問題的交流,讓學生領悟出:
。1)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正是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
。2)皮鞋匠眼前景色的變化正是樂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現。
。3)樂曲與意境的具體聯(lián)系:最初月亮升起,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這時音樂一定是舒緩的,輕柔的,表現了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靜。接著月亮升高,穿過微云,這時音樂逐漸增強,有了曲折,表現微云開始破壞幽靜。忽然風起浪涌,寧靜被完全破壞了,這時的音樂一定是高昂激越的,表現整個世界充滿了風浪。
(4)再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感受旋律的進展,并想象樂曲的意境變化。
(5)有感情地朗讀8、9自然段,感受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過程正是他當時激動心情的真實抒發(fā)。
(三)總結擴展
1、感情朗讀全文。
2、再聽貝多芬的《月光曲》。
3、說說學文后或聽樂曲后的感受。
。ㄋ模┎贾米鳂I(yè)
1、認真書寫本課生字。
2、摘抄文中像幽靜的小路斷斷續(xù)續(xù)的鋼琴聲這樣的詞語。
3、課外自主了解貝多芬:查書籍或上網。
4、選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聽后把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07-20
【精選】語文教案07-21
語文教案[精選]07-26
語文教案(經典)08-02
(經典)語文教案09-02
語文教案(精選)08-30
(精選)語文教案08-31
(經典)語文教案08-26
語文教案【精選】10-22
語文教案(精選)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