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實用的小學語文教案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知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理解詩句的意思,能聯(lián)系重點詞語體會詩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詩歌具有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課前準備
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初步感知詩歌中較難理解的詞語
長征: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動身,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行程二萬五千余里。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彎彎曲曲延續(xù)不絕的樣子。
烏蒙:云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
鐵索: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岷山:在四川和甘肅邊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紅軍長征經(jīng)此。
教學過程
誦讀品悟,領略詩境
聽一聽《長征組歌》中的段落,談一談你所了解的'長征。
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初步滲透相關的詩歌知識
指導朗讀:從節(jié)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考慮。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澎湃/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播放長征歌曲,以唱配誦。以唱帶誦
討論
在現(xiàn)代生活中,俺們如何學習和發(fā)揚長征精神,磨煉意志,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江蘇南京 趙紅 朱重林
課前準備
、偕衷~卡片。
、阡浺魴C及本課的朗讀磁帶。
第一課時
議論課題,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看過或聽說過各種樹,可是你們見過“給予樹”嗎?(師板書課題),你能想象出“給予樹”是什么樣的嗎?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給予樹”是不是像我們同學講得這么神奇呢?那就讓我們一起找開課本輕聲讀讀吧。
初讀課文
、賹W生聽課文的錄音,邊聽邊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
、谧杂勺x課文,要求:
a.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b.邊讀邊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蹤z查讀書情況。
a.出示生字卡片讀生字。(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鞏固)
b.出示詞語卡片讀詞語。(開火車讀,齊讀)
c.提出不理解的詞句,討論交流并介紹自己是怎樣理解的。
d.根據(jù)學生的讀書情況,相機出示有關的句子指導讀。
④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一讀這個故事(可以獨自讀,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讀),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動,做做記號,再有感情地朗讀體會。
布置作業(yè)
、俪瓕懮衷~兩遍。
、诰毩曊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僮x下面的.詞語:沉默不語 如愿以償 仁愛 體貼
、谡f一說上面四個詞語的意思。
理解重點詞句
①學生默讀課文,用“──”畫出這四個詞語所在的句子,再讀一讀,體會體會。
、谥该x出所畫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b.“這個圣誕節(jié),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shù)男δ槨薄?/p>
③聯(lián)系上下文,思考討論這兩句話。
a.金吉婭為什么沉默不語?相機指導有感情朗讀有關的句段。
b.那個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樣如愿以償?shù)模?/p>
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
④用“﹏”畫出媽媽前后心情變化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
學生匯報交流后,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
學生選擇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讀
總結全文
雨果說:“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yōu)于偉大的!弊屛覀冊僖淮巫x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永遠記住在這個善良、可愛的金吉婭。
布置作業(yè)
、俪瓕懻n文的最后一句話。
、谔婺莻陌生的小女孩給金吉婭寫幾句感謝的話。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新筆畫“豎折折鉤”。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識別“前、后、左、右”四個方位。
4、認識有關“影子”的一些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練習朗讀、認字和理解句子時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懂得在實際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聽老師說一個謎語,人人有個好朋友,烏黑身子烏黑頭,就像一條小黑狗,陽光下面跟你走。
謎底是什么?
學生回答:影子。
2、師:同學們,你們想了解有關“影子”的知識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第9課《影子》。 板書:影子。齊讀。
二、自讀課文
1、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還要注意句與句之間的停頓,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借助文中的拼音多讀幾遍。
學生認真讀課文。
2、師:這篇課文中有一些新朋友,你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
出示生字卡片。
。1)、齊讀卡片。
(2)、去拼音讀生字。
。3)、開火車讀。
(4)、男女學生比賽讀。
3、師:生字朋友我們都熟識了,相信同學們一定能把課文讀好!誰愿意來讀一讀課文?
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三、看圖學文
1、學習第一節(jié)
(1)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上畫了些什么?
出示媒體資源中的“課文1”。
學生認真觀察、回答。
提示:太陽、小男孩、影子、路、草、樹
。2)師:想一想,小男孩在干什么?
提示:他在對著太陽走,太陽在前,影子在后。
。3)師:要是小男孩背對著太陽走呢?學生回答。
。4)師:再看看小男孩的表情怎樣?
提示:好像在和影子做游戲,很高興的樣子。
。5)師:這一節(jié)告訴我們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狗,常常跟在我們身邊,是那么調皮,又是那么討人喜歡。你喜歡它嗎?那我們該怎樣讀第一節(jié)呢?自己練習讀一讀。
學生自由讀第一節(jié)。
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影子》教案》,來自網(wǎng)!
2、學習第二節(jié)
。1)師:請同學們用同樣輕松愉快的語氣自由讀第二小節(jié)。生讀。
(2)出示媒體資源中的“課文2”。
。3)師:為什么說影子是我們的好朋友?有這樣的一位好朋友,你開心嗎?生答。
提示:因為影子常常陪伴在我們身邊。
3、通讀全文,指導背誦
。1)觀察圖上小男孩的表情,自由讀;和好朋友一起讀。
(2)加上動作表演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朗讀,背誦課文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影子》這篇課文,請大家再認真讀一讀課文,待會咱們看看哪位同學背誦的最熟練。
學生朗讀課文,指名背誦。
二、指導生字
1、師:文中的`生字朋友大家還記得他們的名字嗎?
出示生字。
學生個人讀、領讀、齊讀。
2、提出“前”、“后”、“左”、“右”4個表示方位的詞語,讓學生再認讀并做小游戲。
(1)學生指出自己座位“前”、“后”、“左”、“右”4個方向坐著誰,或有什么物品。
。2)把本課的生字卡片打亂貼在黑板上擺出前、后、左、右的陣形,讓學生自由讀出一個生字,并認讀這個字的前、后、左、右分別是什么字。
3、教學生字
播放媒體資源中生字的書寫動畫
教師隨機指導:
。1)認識新筆畫“豎折折鉤”,知道是一筆寫成的。描紅寫“馬”、“鳥”,知道“馬”的第二筆和“鳥”的第四筆都是“豎折折鉤”。
(2)區(qū)別“馬”、“鳥”
“撇”就像鳥頭上的羽毛,“點”就像鳥的眼睛。
4、師: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對照本課生字,想想能用什么有趣的辦法記住它們。
例:“影”:一輪紅日當空照著,地上有一幢高高的建筑物,旁邊有一片影子。
教師邊畫邊板書。
5、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三、實踐、總結
1、做“踩影子”活動
邊活動邊思考:什么情況下影子在前,什么情況下影子在后,什么情況下影子在左,什么情況下影子在右?
2、在操場上結束本課教學內容并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影子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像一只可愛的小黑狗陪伴在我們身邊,其實影子不僅存在于我們身邊,其他物體也有影子,他們的影子又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仔細觀察,口頭交流。
四、作業(yè)
1、觀察其他物體的影子有什么特點,和同學交流。
2、抄寫生字。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7個生字。
★了解故事,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的梗概。
★讀懂課文內容,領悟古代的軍事妙計,感悟軍事家的智慧。
教學重難點:
領悟古代的軍事妙計,感悟軍事家的智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過很多的戰(zhàn)爭片,戰(zhàn)爭要取得最后的勝利光靠勇氣不行,還得有謀略,有軍事妙計。今天我將帶大家學習一個古代的戰(zhàn)爭故事,了解古代的軍事妙計。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
2.檢查交流字詞。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朗讀課文給課文標好自然段并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來寫
2.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寫的,可以分為幾部分?
兩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故事的背景。
第二部分(3-6)詳細描寫了馬陵之戰(zhàn)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齊軍怎樣戰(zhàn)勝魏軍的
4.田忌在什么情況下向詢問孫臏計策的?
魏軍猛追齊軍
5.孫臏想到了什么辦法?什么是“減灶示弱”?
孫臏為什么會想到這個方法?
戰(zhàn)爭講究“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這也是孫臏取得馬陵之戰(zhàn)勝利的先決條件,他很清楚敵人的優(yōu)勢“剽悍”,也很清楚敵人的弱點“輕敵”,從而制定了戰(zhàn)勝敵人的三部曲:減灶示弱----誘敵追趕----伺機伏擊。
6.學習第四自然段請大家找一找龐涓心理變化的詞語?
說一說龐涓為什么會中計?
開始惴惴不安---振作精神---驕傲
狂妄自大
找一找第四自然段中那一句是最能體現(xiàn)龐涓狂妄自大的句子
7.馬陵之戰(zhàn)的結局怎樣呢?我們來學習5---6自然段
決戰(zhàn)的地點在哪里?一切皆如孫臏所料龐涓帶兵進入了包圍圈。
齊軍完勝;魏軍潰不成軍,太子申被俘,龐涓自殺。
8.你覺得孫臏和龐涓各是怎樣的人?
孫臏:善用兵法、料事如神
龐涓:輕敵傲慢、狂妄自大
四、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古今戰(zhàn)爭謀略。
2、你從本文中得到哪些啟示?
五、板書設計
25 馬陵之戰(zhàn)
齊軍 孫臏 減灶示弱 誘敵追趕 全殲魏軍
魏軍 龐涓 孤軍深入 自刎而死 潰不成軍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談話引入
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大家在綜合活動中又搜集了課外資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獲吧!這節(jié)課 ,我們就再次走進田園,去看看你們對田園生活的學習成果吧!
口頭交流展示
1。小組交流,互說互評。邊說邊展示自己課外學習的'成果,如:搜集的圖片、文字或自己的感
受、有關農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師生共評。評一評誰的收獲大,感受深。
習作
1。精彩回放:
a。讀一讀:上節(jié)課整理的好詞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詞句的。
c。寫一寫:你感受最深的內容。
d。用一用:本組課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來展現(xiàn)鄉(xiāng)村生活的表達方法 。
2。學生習作:
a。教師啟發(fā)思路。
。▽⒆约褐赖挠嘘P農村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把自己農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繪下來)
b。教師個別指導。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薦代表交流。
e。師生共同評議。
f。獨立進行修改。
3。展示臺:
將自己的習作展示在“學習園地”中,請同學們觀看、評議。
反映自己農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畫面或照片。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青花》是小學語文S版第十二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講述了“以青花為業(yè),以青花為榮”的父子倆的感人故事,贊美了青花瓷藝人執(zhí)著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國青花世代相傳、不斷發(fā)展的原因,那就是一代又一代像文中父子那樣的瓷器藝人,在為中國青花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默默地奉獻著。
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對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谶@些,本節(jié)課旨在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研讀文本,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青花瓷藝人追求完美、創(chuàng)新精神的贊美之情;了解中國青花的歷史和成就,加深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認識。
重點:了解文中的兒子在“修復——復制——自制”這一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勞動和曲折的心路歷程。
本課難點是:理解“修復和復制都不是青花的歸宿”的含義和對青花瓷藝人執(zhí)著創(chuàng)新的贊美之情。
二、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運用媒體讓學生通過視、聽感知青花瓷,幫助學生理解青花乃“人間瑰寶”。
2、品讀原因體會父親的默默企盼
我先用媒體展示一個空白表格,幫助學生梳理文章主要內容。爾后讓學生觀察視頻,感悟父親對兒子所寄予的厚望,激發(fā)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探尋興趣。
3、研讀經(jīng)過感悟兒子苦覓配方的心路歷程
在這環(huán)節(jié)中,我用媒體展示問題,示范朗讀,引導學生感受兒子修復青花瓷瓶的艱辛。在教學兒子尋覓配方的第三階段內容時,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并再次借用媒體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紛至沓來”。整個尋覓過程,我以表格帶領學生輕松走進文本,用媒體展示各個環(huán)節(jié),突出重點。
4、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在最后環(huán)節(jié),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從欣賞舞蹈《青花》視頻片斷中去聯(lián)系生活談談對“追求完美,執(zhí)著創(chuàng)新”的理解。意在引領學生從文本中跳出來,步入生活,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懂得只有時刻保持創(chuàng)新精神,人生才有更輝煌的成就,從而達到對文本情感理解的升華。
三、教學反思
(1)有效落實了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整個教學過程,我注重了學生語感培養(yǎng)。如:在學習“兒子”艱難尋找青花創(chuàng)作配方的語段時,我進行了配樂范讀,引導學生對全文重點語段反復朗讀。
注重了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在理解重點詞句時,結合媒體演示,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欣賞青花舞蹈和青花旗袍,由藝術、服裝與傳統(tǒng)文化的結合,上升到對人生也需要創(chuàng)新的理解。
注重了學生情感的體驗。如在品讀“兒子”尋覓青花創(chuàng)作配方的心路歷程中,由學生生生互評,自主評價。
注重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兒子”尋覓制作青花瓷配方的第三個階段內容。
注重了學生知識的積累。如語言、學習方法的積累等。
(2)突出了媒體在常規(guī)教學中的常規(guī)運用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多媒體不可能走進每節(jié)課堂,也不可能節(jié)節(jié)制作flash課件。本節(jié)課我著重注意了媒體在常規(guī)教學中的.常規(guī)運用。
如:在引入環(huán)節(jié)中,我用媒體展示豐富的青花瓷圖片,讓學生在欣賞中初步感知“青花”,了解中國青花的歷史和成就,激發(fā)學生對兒子怎樣創(chuàng)作青花的探究;
在品讀父親交給兒子殘缺青花瓷瓶這一語段時,運用一段動畫,讓學生從中感悟父親對兒子寄予厚望、企盼的良苦用心。引導學生分析“兒子”艱難尋找青花的語段內容時,結合內容運用媒體同步播放表現(xiàn)迷惘情感的輕音樂,帶領學生入情入景,體會“兒子”尋找青花的艱辛;
為了讓學生了解文中“兒子”對青花瓷的尋覓過程,我設計了“修復——復制——自制”過程的表格,一步步引領學生理解青花創(chuàng)作所付出的艱辛勞動和曲折的心路歷程。這也是對青花探尋過程的梳理和歸納,自然也突破了教學難點;
在拓展環(huán)節(jié),播放舞蹈《青花》視頻片斷,讓學生在藝術創(chuàng)新中升華“追求完美,執(zhí)著創(chuàng)新”的文本內涵。
這些都突出了媒體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很好地服務了課堂教學。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在口語交際中訓練表達能力,交流資料,了解人文地貌知識。
。、給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寫真人真事。
3、“我的發(fā)現(xiàn)”中讓學生認識四字詞語有不同的形式,加強了語言的形象性。
。、“日積月累”中“讀讀認認”是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讀讀背背”是讓學生積累寫友誼的'名句。
。、“趣味語文”是引導學生說帶“言”的詞語。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1、2、3、4。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1和3。
【教學課時】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引入
。薄⑷绻屇阌靡粋詞來形容世界,你會用哪個詞,為什么?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指導交際
。、看了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誰愿意告訴大家,你找到了哪些資料?
。场⒅笇Х纸M交流。
三、交際
。、我先來介紹我想讓大家了解的一張圖片。
。ń處熃榻B)
。病⒄l來幫我評一評?
。、哪一小組先來匯報?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說一說你聽完后的收獲并進行評議.
四、總結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用心去體驗,同時,我們也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擁有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教學設計思路】
落實自主學習,F(xiàn)代心理學認為:人的知識的獲得是自主習得的過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必須承認學生認知基礎,他們已經(jīng)有了一定獲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語言的能力。教師要大膽放手把讀書感知——讀書感悟——讀書體情的權力給學生。葉老曾經(jīng)說:“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苯處熅蛻撘龑W生“試著理解、試著揣摩”,從而獲得知識和情感體驗。
加強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利于學生間、師生間語言交流、情感溝通、思維碰撞。本課“說說自己的家鄉(xiāng)在哪、什么樣”的口語交際過程,應是在學生間、師生間進行的,教師要給學生交際的空間。可自由選擇合作伙伴(因區(qū)域不同而定) 、(因興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間教師要深入小組中,注意學生思維空間的打開,在合作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交際能力。但此過程還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力求學科整合。本課內容與美術學科聯(lián)系甚密,且學生因年齡小對畫畫又特別感興趣。教學中教師要滿足學生的這一需求,讓學生在語言與簡筆畫之間建起橋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繪畫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目標】
。、認識“寬、蝦”等12個生字,會寫“貝、原”等6個字。
。病⒗首x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场⒃诶蠋煹闹笇,描畫自己的家鄉(xiāng)。盡可能多的引導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說明:
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要根據(jù)自己班學生的實際和家鄉(xiāng)的具體情況。
。、教學重點:
課文第2、3、4、5自然段,了解畫的內容,體會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依據(jù)第一、二冊教材實際和學生的基礎確定難點):
感知課文描寫家鄉(xiāng)景色的美麗;說自己家鄉(xiāng)的樣子;( 確定這個難點主要是想學生年齡小不會留心家鄉(xiāng)什么樣,或根本不清楚家鄉(xiāng)在哪。所以家鄉(xiāng)一詞要從廣義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鄉(xiāng)老家等。但不要出現(xiàn)說自己家所在的樓。)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 合作學習法 重點突破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薄⑼ㄟ^觀察、訪問或與家長聊天,了解自己家鄉(xiāng)在哪里和它的樣子。
。病⒂眯〔使P畫自己的家鄉(xiāng)或想象中的家鄉(xiāng)的圖片。
。场⒄n文中圖的課件或投影片。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請學生說說自己的家在哪里?
你想把自己美麗的家鄉(xiāng)畫下來嗎?我們先學一學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用畫筆,向我們介紹家鄉(xiāng)的?(由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拉近生活與學習的距離,體現(xiàn)學為所用,即學習有明確的目的。)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
借助音節(jié)讀準字音。
自主習得能力培養(yǎng)之一:鞏固拼音的拼讀技能;加強已識字的運用;學習認讀新字。
2、同桌或小組內互相讀課文(合作學習體現(xiàn)之一),要求:
、 互讀互助:
讀要努力讀正確,聽要認真,發(fā)現(xiàn)錯誤幫他改正。
、 讀后標出自然段。
思路:這一過程除訓練學生把課文讀正確外,還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互助意識--學生借助他人的幫助,在合作中形成能力。建構主義學習論認為:知識不是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教材、資料、媒體、實物等)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
3、檢查反饋學生初讀課文后的識字情況:
、 內容:
讀帶有生字的詞語或短句,強化識字
寬 蝦 腳 撿 貝 殼 原 奔 密 匹 市 樓
、 形式:
可指名讀、可開火車讀
導語:
過渡到細讀課文,了解內容。
三、細讀課文,了解內容,感悟語言,體會情感:
第一板塊:
。、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感知發(fā)現(xiàn)的自主學習權力留給學生,從而實現(xiàn)第一個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
自己讀課文,想一想讀后知道了什么?
。▍R報后教師要有意識讓學生知道文章的整體:什么時間誰在做什么)
第二板塊:
。病⒆x課文,感悟語言:
、 觀察彩圖并讀課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讓兒童畫與語言之間建立聯(lián)系,又體現(xiàn)學科整合思想)
① 找一找:每一個自然段與五幅彩圖的`聯(lián)系。
、 說一說:指出聯(lián)系。
、 讀一讀:相應的自然段。
⑵ 按自然段學習課文(了解自然段的內容,感悟語言,體會情感。認識第二個整體)說明:
第二、三、四、五、六自然段能結合語言與圖畫說出家鄉(xiāng)的美、讀出家鄉(xiāng)的美。
第二、三、四自然段可打破自然段的順序進行教學--按學生喜愛自然段的興趣所需,這也體現(xiàn)尊重學生的選擇和關注學生的個性體驗。
以第二自然段為例:(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之二)
、 細讀第二自然段。(目的是引導學生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語言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想一想這次再讀你又知道了什么?
。ńY合插圖、投影片或電腦課件匯報,同時啟發(fā)學生想象,在情境中感受畫面中的形象)
。▍R報重點指導語言表達順序及感悟語言內涵,構成單幅圖畫的美:A、家鄉(xiāng)在哪里;B、家鄉(xiāng)怎么樣;C、畫中的人在做什么 )
結合圖畫、語境了解詞語的意思。
、 隨學生的匯報指導學生的朗讀,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喜愛。如:
“他畫的海那么藍,那么寬。一艘艘船上裝滿了魚和蝦!币x出對家鄉(xiāng)的贊美感。
“那海灘上……”要讀出濤濤置身于海灘享受海灘給他帶來的快樂的情感。
③ 啟發(fā)想象再朗讀本自然段,回歸自然段整體。 (合作學習體現(xiàn)之二)
課文的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可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也可讓學生對畫面的喜愛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伙伴。(學習方法可同第一自然段學習方法)
、 說說自己的家鄉(xiāng):(學習運用書上的語言表達方法)
表述內容:
① 家鄉(xiāng)實景(生活的所在地、老家)
② 想象中家鄉(xiāng)的美麗景色。
第三板塊:
。场⒂姓Z氣地朗讀全文,體會感情。(回歸文章的整體)
⑴ 自讀后指名讀。
⑵ 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并把它背誦下來。
四、作業(yè):
。、有語氣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自己喜愛的自然段,有能力的也可背誦全文。
。病⒂眯‘嫻P畫出自己的家鄉(xiāng)或想象中的家鄉(xiāng)。(讓語言與簡筆畫之間建起橋梁——體現(xiàn)語文學科與美術的整合。)
小學語文教案 篇9
教學內容:人教版《語文》P74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全部、橫跨、創(chuàng)舉、減輕、沖擊力、重量、節(jié)省、堅固、美觀、石欄、欄板、精美、圖案、前爪、回首、遙望、雙龍戲珠、才干、寶貴、遺產(chǎn)”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喜歡的部分。
3、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強民族自豪感。
4、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教學準備:課前建議學生了解關于橋的知識,如,橋有哪些種?中國著名的橋有哪些?世界著名的橋有哪些?可以通過文字、郵票或圖片來獲取這些知識。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讀準“洨河、相互纏繞、相互抵著、砌成、相互抵著、前爪”等詞語,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等詞語表詞語。
2、了解趙州橋的知識,以“趙州橋是建橋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舉”為切入點,感受趙州橋歷史悠久、雄偉堅固的特點,初步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并為之自豪。
教學設計:
一、欣賞中國名橋,并談談感受
1、師:同學們,我們中國有許多橋,我們來欣賞一下。
2、課件播放中國名橋的圖片。
3、欣賞了這些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二、引出課題
1、師:這些橋千姿百態(tài),瑰麗多彩,它們有的氣勢雄偉,有的精巧別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自豪和驕傲。我們中國還有一座橋,被稱為“天下第一橋”,被譽為“世界奇跡”和神橋,它就是——生齊答:“趙州橋”。
2、板書課題,指名讀,注意翹舌音,齊讀。
三、整體感知
1、通讀全文
師:到底是怎樣的一座橋才被人們稱為天下第一橋呢?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疑問,大聲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不落字,不添字。
2、生自由讀課文。生思考:趙州橋的哪些方面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3、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隨機檢查“洨河、相互纏繞、相互抵著、砌成、相互抵著、前爪”的字音和“相互抵著”的意思并演示。
4、理清課文脈絡。趙州橋的哪些方面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用一個詞語概括。板書:雄偉堅固美觀
能找到課文中的相關句子嗎?劃出來讀一讀。(出示2、3兩個自然段)仔細觀察兩句話的位置,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我們找到了課文重點段的總起句,并找到了總起句中的重點詞,我們就理清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一起讀一讀兩句話。
過渡: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課文的一、二自然段。
四、感受趙州橋的歷史悠久
1、認真朗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這段話中你了解到了趙州橋的哪些信息?
2、教師組織學生交流,指名學生說,并隨機出示李春圖象。
3、根據(jù)同學提供的信息,出示:李春設計和參加建造一千四百多年河北省趙縣的洨河安濟橋
4、你能否用自己的話組織,為大家介紹一下趙州橋?
。ㄟ^渡)從你們的介紹中老師也知道了這是一座世界聞名的橋,它之所以世界聞名,肯定有它與眾不同的地方。
五、感受趙州橋的雄偉堅固
1、仔細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趙州橋獨特的建筑特點,劃一劃有關詞語和句子。
2、教師組織交流:
研讀句子: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
1、板書“沒有、只有、各有” 討論獨特設計及如此設計的好處,指名讀句子。
2、理解“橫跨”及“37米長”,感受雄偉,再讀句子。
3、師:1400多年前的隋朝,沒有起重機,沒有挖土機,更沒有鋼筋水泥,但人們卻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架起了這么一座全部用石頭砌成的沒有橋墩的石拱橋,并在140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仍能領略到它的風采,這讓我們不得不為李春的設計而嘆服。再次齊讀。
研讀“創(chuàng)舉”,再次感受設計的巧妙:
1、本段中,有一個詞語高度贊賞了這種獨特的設計,你們能找到嗎?(板書:創(chuàng)舉)出示: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chuàng)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jié)省了石料。
2、什么是創(chuàng)舉?舉例理解“創(chuàng)舉”;貧w趙洲橋的創(chuàng)舉。完成板書。
3、 師:正因為這個創(chuàng)舉才造就了堅固的石拱橋,你們知道在1400多年中,趙洲橋走過了怎樣的歷程嗎?閱讀補充材料。
。ㄚw州橋距今1400年,經(jīng)歷了10次水災,8次戰(zhàn)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
邢臺的7.6級地震,離趙縣只有40公里,當時趙縣也有四點幾級地震。但是趙州橋沒
有被破壞。
趙州橋這樣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橋,在世界上相當長的時間里是獨一無二的。在歐洲,法國的賽雷橋,比趙州橋晚了700年,而且早在1809年這座橋就毀壞了)
●看了以上資料,你想說什么?
●師:趙州橋在漫長的歲月里,經(jīng)受了洪水沖擊、地震搖撼、車馬重壓和風化腐蝕等考驗,至今仍然屹立在小河上,這在世界橋梁建筑史上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讓我們一起再次讀這個句子,體會設計的巧妙。
六、寫字指導
1、指導學生寫“縣、設、參、部、橫、跨、舉”,“縣”字的上面是兩橫,不是三橫,且與左豎相連;“設”字的右上角,第二筆是橫折彎,不是橫折彎鉤;“橫”字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不要把其中的“由”寫成“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模仿。
2、學生認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小學語文教案 篇10
《海濱小城》(六年制第七冊)一課中有這樣一句:“除了瀝青的大路,都是用細沙鋪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好像踩在沙灘上一樣。”
對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我與眾多的教師意見不一。我認為,這句話是把“踩在細沙鋪成的路上的聲音”比作“踩在沙灘上的聲音”,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是一個完整的比喻句?墒怯械睦蠋熣J為,“細沙鋪成的路”與“沙灘”同屬一類事物,而且這句話主要寫的是作者走在“沙灘”上的感覺,因此不是比喻句。
到底哪一種說法對?敬請編輯同志指點。
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依據(jù)是看具備不具備比喻的三要素:本體、喻體、相似點。這句中本體是“用細沙鋪成的路”,喻體是“沙灘”,兩者的相似點是:表面都有厚厚的細沙,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由此可見,這一句是比喻句。但它不是把“踩在細沙鋪成的路上的聲音”比作“踩在沙灘上的聲音”,而是把“用細沙鋪成的路”比作“沙灘”。因為有比喻詞“好像”,所以這是比喻中的明喻。
有的老師認為“細沙鋪成的路”與“沙灘”屬同類事物,因此不是比喻句。這個觀點有失偏頗,過分擴大了“同類事物”的外延。路就是路,沙灘就是沙灘,正如書就是書,報紙就是報紙,怎么算是同類事物呢?
退一步說,即使是同類事物,只要甲和乙在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不相重合,而又有相似點,也就可以構成比喻。例如:“教師是辛勤的園丁!边@是一個大家公認的比喻句。“教師”和“園丁”雖然都是人(屬同類),但在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并不重合,是兩類不同性質的人!敖處煛敝笓谓虒W工作的人,“園丁”指從事園藝工作的人,表明兩者的內涵不同!叭恕,按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出不同的類型:按性別分,有男人和女人;按年齡分,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兒童、幼兒和嬰兒;按職業(yè)分,有工人、農民、軍人、醫(yī)生、教師、演員等等!皥@丁”是從“工人”中按工種標準分出來的,而不是按“人”的職業(yè)標準分出來的,因此“教師”和“園丁”在外延上也并不重合。但“教師”和“園丁”都為了他們的工作對象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即有著相似點,因而就能構成比喻。這類比喻句,在小語教材中常會遇到。如:“董存瑞像巨人一樣挺立著,兩眼放射著堅毅的光芒!保ā抖嫒鹕嵘碚ò当ぁ罚巴崴沟男⊥в卸⒊唛L,又窄又深,有點像獨木船。”(《威尼斯的小艇》)上面兩句中的“董存瑞”與“巨人”、“小艇”與“獨木船”是屬于不同性質、不同類型的人和船,但它們之間有相似點,因此也應當判為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