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實用的科學教案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認識靜電現(xiàn)象,知道摩擦起電的原理。
2、激發(fā)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欲望。
二、活動準備
彩色紙屑若干;梳子每幼兒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兒一件;氣球若干;塑料繩若干;輕快音樂一段;蝴蝶指偶;場地:彩色的草地。
三、活動過程
1、邀請小朋友做理發(fā)店游戲,發(fā)給每個娃娃一把塑料梳子。全體幼兒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發(fā)店,理發(fā)店正式開業(yè)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發(fā),請一名幼兒和老師一起給小洋娃娃理發(fā)。引導小朋友發(fā)現(xiàn):頭發(fā)飛(飄、立)起來了;教師給一個小朋友理發(fā),引導小朋友發(fā)現(xiàn):頭發(fā)飛起來了。幼兒游戲,給自己梳頭,給同伴理發(fā),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教師適當指導、提示、鼓勵。
幼一:你們快來看,我?guī)途壘壥犷^,她的頭發(fā)變成這個樣子了。
幼二:我也是,我也是,怎么會跟著梳子,不好梳。
幼三:頭發(fā)吸在梳子上,這個梳子不好。我家里的不是這樣的。
角色游戲理發(fā)店一向是小朋友感興趣的,所以用這個游戲引出,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3、教師示范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后粘住彩色紙條。并獎勵每個小理發(fā)師一件塑料玩具,到草地上去玩。
4、草地上,幼兒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后靠近地上的彩色紙屑,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幼兒在活動室中五六個小朋友一起,使勁在衣服上、頭發(fā)上來回摩擦,去吸地上的彩色紙屑,并熱烈地討論著,張錦元好勝心強,一邊吸一邊對同伴說:我肯定吸的比你們多,不信你們看。結果一比,人家的還要多,他就拼命在身上擦,再去吸了比。許中奇邊吸邊自言自語地說:真奇怪,怎么會吸得住呢?又不是磁鐵。
5、蝴蝶飛到草地上(出示指偶),跟著輕快的音樂,與小朋友翩翩起舞。啟發(fā)孩子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剛才的現(xiàn)象?教師解釋這一現(xiàn)象:梳子在頭發(fā)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產生了靜電,所以,頭發(fā)會立起來、紙屑會粘上來。啟發(fā)孩子思考,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發(fā)現(xiàn)靜電現(xiàn)象。孩子們在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產生了強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特別是許中奇小朋友好象一下明白了為什么不是磁鐵但是也能吸物體這個道理。摩擦產生靜電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6、氣球娃娃來看你。師:有客人來看小朋友了,是氣球娃娃,我們歡迎!將氣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陣以后,靠近幼兒的臉頰,幼兒的頭發(fā)就會被吸引,氣球可能會粘在幼兒臉上,教師就說:氣球娃娃喜歡你,它親親你呢;將兩個氣球用線捆住,然后將氣球分別在毛衣上摩擦,再將兩個氣球提在手里,氣球會分開來,就象兩個氣球之間生氣了一樣,氣球還會貼到手上懸著。和孩子一起分析、總結:這也是靜電現(xiàn)象。
7、好玩的章魚(蒲公英、菊、裙子)。教師和孩子每人拿一打結的塑料繩,用手捏緊抹幾下(或在衣服上搓幾下),放開繩子,請幼兒觀察塑料繩四面散開的現(xiàn)象,象章魚一樣。讓孩子試試能不能粘到衣服或墻上。請幼兒帶著章魚到室外去玩,看看章魚能不能粘到別的地方;顒釉谳p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顒臃此纪ㄟ^這次活動小朋友們認識了靜電現(xiàn)象,初步感知了摩擦起電的原理。但是孩子們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只要將塑料玩具在衣服或頭發(fā)上磨擦或用手不停地與塑料物品磨擦,就能將紙屑吸起來,課間活動時,他們興致不減,拿起手中的玩具在身上摩擦,然后去吸紙,他們認為任何東西磨擦后都能將紙吸起來。對此,我沒有急于否定,而是在活動區(qū)中投放了一些鐵質小棒、不銹鋼蓋子、積木、玻璃杯等材料,讓孩子們通過實驗操作,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
當孩子們發(fā)現(xiàn)不是所有東西磨擦后都有吸力時,我又及時向孩子們講解了有關靜電的知識,解開了孩子們心中的疑團。接著,我又投放了不同大小、質地的紙屑,如縐紙、蠟光紙、硬紙板、塑料紙等,并設置問題:你能通過磨擦將這些紙吸起來嗎?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靜電現(xiàn)象與物體質地的關系。由此可見,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我們提供各種觀察、操作、實驗的機會,引導幼兒注意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支持、鼓勵幼兒多觀察、多發(fā)現(xiàn)、多質疑,為幼兒獨立進行科學探究打下基礎。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洗餐具的方法。
2、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事先請幼兒在家觀察大人洗碗,了解洗碗的過程和方法。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說一說:
1、吃過飯菜后,你的`碗和盤子干凈嗎?
2、碗和盤子臟了怎么辦?怎樣才能把碗和盤子洗干凈?
3、爸爸媽媽是怎樣做的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閱讀幼兒用書《清潔小妙方》。
1、向幼兒介紹畫面內容,讓幼兒看圖比較:用清水洗盤子還是用洗米洗盤子干凈?
2、向幼兒介紹畫面上洗盤子的各種小妙方,讓幼兒觀察比較洗滌后的神奇效果。
三、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1、覺得那種洗碗的方法比較節(jié)約水?
2、你喜歡哪種洗碗的方法?為什么?
3、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小妙方?
四、進一步擴展經驗:
在我們日常環(huán)境中,還有許多地方要大家關注,需要大家維護。生活中很多就像洗米水一樣,有不同的用處,你還知道哪些很有用處的東西。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通過討論,使幼兒知道樹木的多種用途。
2、 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樹對人,對環(huán)境的主要作用。
3、激發(fā)幼兒愛護樹木的感情。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圖片)、木制實物
活動過程:
1、提問幼兒知道每年的3月份有一個關于樹的節(jié)日嗎?(3月12日植樹節(jié))為什么要種樹呢?就是我們今天要了解的《樹的作用》。
2.教師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了解到的關于樹的用途的一些知識。
3.組織幼兒觀看搜集到的一些圖片ppt,引導幼兒討論樹的作用。
教師小結:(1)凈化空氣:樹木多的地方空氣清新。
(2)美化環(huán)境:樹木可以把環(huán)境打扮得很漂亮。
(3)減少噪音:樹木可以讓噪音減少。
(4)擋風固土:樹木可以為我們遮擋風雨,樹的根可以穩(wěn)住泥土松弛。
4.認識常見的木制品。
教師出示木制品實物(圖片)提問:你認識這些物品嗎?
它們叫什么名字?
它們是用什么制作的?
教師小結:這些物品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木制品,都是用樹木制成的`,樹木對人類的貢獻是很大的。
5.了解保護樹木的方法(幼兒互相討論,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給樹澆水、給樹施肥、給樹修剪枝丫、給樹防蛀防凍等等……)
6.教師評價總結。
7.活動延伸:
觀察周邊的環(huán)境,與同伴、爸媽、老師分享你的感受。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空氣流動的力量。
2、探索小火箭發(fā)射的高度與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關系。
3、能積極動手,體驗探索小火箭飛上天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自制飲料瓶“小火箭”人手一個。
。2)大火箭1個。
(3)課件。
2、經驗準備:
。1)幼兒對空氣已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
。2)課前幼兒已對火箭發(fā)射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1、(出示慢羊羊)以動畫人物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今天來一位客人,咦!慢羊羊今天怎么啦?
2、幼兒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提供可樂瓶及紙制圓錐體(其中有瓶蓋的瓶子5只),讓幼兒自由嘗試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教師提醒幼兒發(fā)射器放在地上不動,讓火箭飛上天
。2)個別幼兒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種方法。
我們一起來用這個方法試一試。
幼兒驗證性實驗。(同時用雙手重重地拍打可樂瓶兩側,小火箭就會飛上天。)
3、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他的小火箭怎么用這個方法不能飛上天。恳龑в變河^看瓶子后發(fā)現(xiàn)蓋了瓶蓋。
。2)小結:(演示課件,講解原因)同時用雙手重重地拍打可樂瓶兩側,瓶子里的空氣就會從瓶口沖出來,小火箭就飛上了天。
4、探索小火箭發(fā)射的高度與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關系。
。1)競賽游戲:火箭發(fā)射
要求幼兒兩兩結對,比比誰的小火箭飛得高。
個別提問:為什么你的小火箭飛得高,他的小火箭飛得低呢?
幼兒自由講述。
。2)教師小結:拍打瓶子用力越大,使瓶子里流出的空氣速度越快,力量也大,小火箭就會飛得越高。
5、小結:
今天,我們幫慢羊羊找到了火箭上天的好辦法,還找到了讓小火箭飛得更高的方法,我們真了不起。你們看。ǔ鍪敬笃炕鸺┞蜓蛴职l(fā)明了大火箭,那么是小火箭飛得高,還是大火箭飛得更高呢?來,我們帶著它們回到教室里再去試一試,比一比吧!
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初步了解豆芽的外行特征及生長過程,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營養(yǎng)。
重點:
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營養(yǎng)。
難點:
了解豆芽的外行特征及生長過程。
準備:
黃豆芽、綠豆芽、黃豆、綠豆、視頻臺
過程:
1.師把裝有黃豆芽、綠豆芽的盤子發(fā)到每一桌,并用手帕蓋好。
2.師提問,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春天到了,種子有了什么變化?
幼:種子開始發(fā)芽了。
師:真聰明!好!打開手帕,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豆芽師:豆……芽, 豆芽是誰發(fā)的芽?
幼:豆子師:對的。豆芽是豆子發(fā)的芽。
3.幼兒每人拿一根豆芽,觀察豆芽外行特征,并把黃豆芽和綠豆芽作比較。
師:小朋友們,現(xiàn)在每人拿一根豆芽,看看你拿的豆芽長什么樣子?
幼兒觀察和小伙伴交流,師對幼兒作指導。
師:誰來說說,你的豆芽是什么樣子的?
幼:我的豆芽有兩個瓣。
幼:我的豆芽有兩個瓣,還有兩片小葉子。
幼:我的豆芽有兩片小葉子,還有兩個小瓣。
幼:我的豆芽上面是黃顏色,下面是白顏色。
幼:我的豆芽上面是綠顏色,下面是白顏色。
幼:……師:好,XXX請你把你的豆芽,放在視頻臺上,我們一起看看它長什么樣?
師把豆芽用視頻臺放大和幼兒一起看。
師:看,XXX的豆芽,上面是什么顏色的?
幼:黃顏色師:下面這白色的是什么呢?
幼:根師:那最下面的這是什么呢?(師指豆芽的根)幼:是莖師:真聰明,這白的是豆芽的.莖,根在最下面。老師想問問小朋友們,有和XXX的豆芽不一樣的豆芽嗎?
幼:我的豆芽和XXX的不一樣幼兒把豆芽放在視頻臺上。
師:看看,這兩根豆芽,哪兒不一樣?
幼:一根豆芽的莖胖,另一根豆芽的莖瘦幼:一根豆芽的上面是綠色,另一根豆芽上面是黃色幼:一根豆芽上面的瓣大,另一個豆芽瓣小幼:一根豆芽的莖長,另一個豆芽莖短師:這兩根豆芽是不一樣的,你們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媽$咪$愛$嬰$網(wǎng)$幼兒園$教案頻道
幼:不知道。
師:這叫黃豆芽,黃豆芽--有兩個黃顏色的大瓣,莖胖,而這個叫綠豆芽,綠豆芽--有兩片綠色小葉子和小瓣,莖瘦。
4.師利用黑板畫,讓幼兒知道豆芽的生長過程。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黃豆……芽,是什么發(fā)芽長成的呢?
幼:黃豆師:綠豆芽呢?
幼:綠豆師:真是太棒了。◣熌贸龆棺,出示在視頻臺上)這樣一個圓圓的豆子,怎么會變成一根長長的豆芽呢?
幼:給它澆水,讓它曬曬太陽師:說的真好!
師在黑板上畫豆芽的成長過程。
師:黃豆寶寶和綠豆寶寶在泥土里,給它們澆澆水,曬曬太陽,漸漸地芽就長出來了,鉆出地面,上面有兩個瓣。
5.師對幼兒進行引導,讓幼兒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營養(yǎng)。
師:老師想問問,你們吃過豆芽嗎?
幼:吃過師:喜歡吃嗎?
幼:喜歡師:經常吃嗎?
幼:經常吃。
師:那你們知不知道我們?yōu)槭裁匆洺3远寡磕兀?/p>
幼:因為它很營養(yǎng)。
師:對的,因為豆芽是很有營養(yǎng)的蔬菜。
師:我們?yōu)槭裁匆洺3远寡浚?/p>
幼:因為豆芽是很有營養(yǎng)的蔬菜。
6.師和幼兒一起種黃豆、綠豆,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想和老師一起去種黃豆、綠豆嗎?
幼:想師:這樣我們就可以親眼看看豆芽是怎樣長成的。
師和幼兒一起把豆種在放有棉花的魚缸里。
活動反思:
本節(jié)科學課目標是初步了解豆芽的外行特征及生長過程,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營養(yǎng)。課前教師要對豆芽的外行特征和豆芽的生長過程作詳細了解,同時也要準備黃豆芽、綠豆芽,并且要知道黃豆芽和綠豆芽的異同。在課堂上比較兩種豆芽異同時,充分利用了視頻臺,將豆芽放大便于幼兒觀察、比較。比較時,讓幼兒自己探究,自己組織語言說出異同,師從旁指導,真正體現(xiàn)"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在講述黃豆芽和綠豆芽成長過程時,避免了"空口白描"而是利用黑板畫,讓幼兒對過程有了直觀形象的了解。課后延伸中,師和幼兒一起種豆,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又激發(fā)了幼兒觀察、記錄豆芽的生長情況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世界上的動物不僅身體構造不同,生活習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
2.初步了解常見的6類動物分類方法:哺乳類、鳥類、魚類、昆蟲類、爬行類、兩棲類。
3.初步了解6類動物的主要特點。
4.能通過合作形式整理總結出動物的共同特征。培養(yǎng)小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尋找動物的共同特征。
【教學難點】
根據(jù)觀察到的事實做出科學判斷。
【教學準備】
教學用的6種典型動物圖片或標本。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一、引入
1.從舊課引入。
(提供 6種典型動物的圖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引發(fā)學生開展討論。
3.從討論活動中捕捉探究的問題。
1.回憶上一課的活動內容。
2.學生說說這6種動物的特點。
3.小組討論。
引發(fā)探究的興趣。
二、尋找相似動物的特點
1. 提供豐富的動物圖片。
2.說說為什么這樣找?這樣找的理由是什么?它們怎樣相似?
1.先找出一種與貓、鴿子、金魚、甲魚、青蛙、蜻蜓相似的動物。
2.分組將其他的動物分別歸類。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科學素養(yǎng)。
三、逐步建立淺近的概念
1.將看法一致的動物分別列在表格中。
2.將看法不一致的動物羅列出來。
3.運用先前達成的共同特征來分析該種動物,如果看法達成一致則列入表格,如果不能達成一致,教師則提供進一步的資料(主要是形體特征和行為方面的)。
4.提供科學家的分類依據(jù)和命名方法,交流:我們的看法與科學家的分類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修改和補充?
1.說說這樣處理的依據(jù)是什么?(初步抽象出共同特征)
2.各方面陳述自己的理由。
3.進一步抽象各類動物的`共同特征,并為每類動物命名。
4.還有哪些動物和這6類動物都不相似?蝸牛是哪類動物呢?
初步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事實作出判斷的能力。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
四、尋找動物的共同特點
1.這些動物有哪些共同特點?
2.教師總結動物的共同特征。
1.小組討論。
2.交流,達成一致。
從找相似的動物實踐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五、作業(yè)
學生完成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2.形形色色的動物
和貓相似的動物:
和鴿子相似的動物:
和金魚相似的動物:
和甲魚相似的動物:
和青蛙相似的動物:
和蜻蜓相似的動物: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用動作表現(xiàn)蜻蜓的飛行姿態(tài)。
初步感知兒歌的語言和結構的藝術表現(xiàn)特點。
創(chuàng)編兒歌。
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jù)兒歌內容用恰當?shù)膭幼鞅憩F(xiàn)。
體驗兒歌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兒歌":《紅蜻蜓》。
圖畫紙、畫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幼兒用書《紅蜻蜓》畫面,請幼兒說一說,做一做:
--圖上有誰,紅蜻蜓在干什么?
--紅蜻蜓飛累了,停在哪里?
--引導幼兒想象蜻蜓在勢頭上、水上停的樣子,在大風大雨中飛行、降落的樣子,并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蜻蜓飛行?
學念兒歌《紅蜻蜓》。
想象創(chuàng)作一。
--引導幼兒根據(jù)兒歌線索展開想象:紅蜻蜓還會停在哪里?
--請幼兒把自己的想象畫成一副畫。
--請幼兒交流各自的畫面內容,鼓勵幼兒模仿兒歌的句式來概括表達。
--幫助幼兒整理仿編的`兒歌內容,并根據(jù)兒歌的結構表現(xiàn)特點,請三個幼兒合作創(chuàng)編一首新兒歌--請幼兒學習朗誦各小組新編的兒歌想象創(chuàng)作二。
--組織幼兒進行討論:你喜歡什么動物?它會在哪里做什么?。
--鼓勵幼兒嘎那據(jù)兒歌的語言和結構特點來創(chuàng)編兒歌。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小百科:蜻蜓,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蜻蜓目,差翅亞目昆蟲的通稱。一般體型較惖大,翅長而窄,膜質,網(wǎng)狀翅脈極為清晰。有復眼,視覺極為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