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欧美国产精品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b id="w545d"><legend id="w545d"></legend></b>
<blockquote id="w545d"></blockquote>
    1. <thead id="w545d"></thead>
        首頁 申請書推薦信邀請函通知工作總結(jié)工作計劃策劃書工作報告合同演講稿職業(yè)規(guī)劃
        當前位置:98158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3-11-23 17:50:06 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鞏固對兩個數(shù)的公倍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的意義的理解,掌握求兩個數(shù)最小公倍數(shù)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掌握求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的方法。

          2.難點:靈活選擇求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的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

          數(shù)學過程

         。ㄒ唬⿲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兩個數(shù)的公倍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的意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guān)最小公倍數(shù)的知識。

          (二)教學實施

          1.出示例2。

          怎樣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數(shù)?

          (1)學生先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想法試著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數(shù)。

          (2)小組討論,互相啟發(fā),再全班交流。

          (3)可能出現(xiàn)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一:先分別寫出6和8各自的倍數(shù),再從中找出公倍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

          6的倍數(shù):6,12,18,24,30,36,42,48...

          8的倍數(shù):8,16,24,32,40,48...

          方法二:先寫出8的倍數(shù),再從小到大圈出6的倍數(shù),第一個圈出的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shù)。

          8的倍數(shù):8,16,24,32,40,48...

          方法三:先寫出6的倍數(shù),再看6的倍數(shù)中哪些是8的倍數(shù),從中找出最小的。

          方法四:從小到大寫出8的倍數(shù),邊寫邊判斷是不是6的倍數(shù),第一個是6的倍數(shù)的,就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數(shù)。

          2,完成教材第90頁的“做一做”。

          學生先獨立完成,觀察每組數(shù)有什么特點,再進行交流。

          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求兩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的兩種特殊情況:

          (1)當兩數(shù)成倍數(shù)關(guān)系時,較大的數(shù)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shù)。

          (2)當兩數(shù)只有公因數(shù)1時,這兩個數(shù)的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shù)。

          指出:像這樣能夠直接看出最小公倍數(shù)的,就不用再從頭去找公倍數(shù)了。

          3.完成教材第91頁練習十七的第3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說一說哪幾組數(shù)屬于特殊情況?

          再讓學生說一說這幾組數(shù)的最大公因數(shù)是什么?

          你能總結(jié)一下找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因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的一般方法與特殊情況分別是什么嗎?

          學生先互相交流,再匯報,總結(jié):

          (1)如果兩個數(shù)成倍數(shù)關(guān)系,那么其中的較小數(shù)就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shù),較大數(shù)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shù)。

          (2)如果兩個數(shù)只有公因數(shù)1,那么它們的最大公因數(shù)是1,最小公倍數(shù)是兩個數(shù)的積。

          (3)一般情況,可以先寫出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或倍數(shù),再從中找另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或倍數(shù),區(qū)別是最大公因數(shù)從大到小找,最小公倍數(shù)從小到大找。

          隨著學生的總結(jié)匯報,老師出示下表。

          4.完成教材第91頁練習十七的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明理由。

          5.完成教材第91、92頁練習十七的第4、6、7、8題。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做出解答。然后讓學生匯報自己的解法,并提問:為什么是求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

          6.完成教材第92頁練習十七的第9題。

          學有余力的學生試著完成,并說一說思考過程。

          可以這樣想:先從小到大寫出36的所有因數(shù),然后從中依次觀察哪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是36。

          (四)思維訓練

          1.火車站是410路和901路汽車的始發(fā)站,410路每隔10分鐘發(fā)一次車,901路每隔15分鐘發(fā)一次車,這兩路汽車同時在早5:30同時發(fā)車后,到中午12時10分有多少次是同時發(fā)車的?

          2.兄弟三人同一天從家出發(fā)外出打工,老大15天回家一次,老二20天回家一次,老三10天回家一次,下一次兄弟3人同一天從家出發(fā)至少需要多少天?

          3.已知a、b的最大公因數(shù)是12,最小公倍數(shù)是72,且a、b不成倍數(shù)關(guān)系。求a、b各是多少?

         。ㄎ澹┱n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求兩個數(shù)最小公倍數(shù)的方法。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先找出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再從小到大,找出另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從而找到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另外,還有兩種特殊情況:一種是兩數(shù)成倍數(shù)關(guān)系時,較大數(shù)是這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另一種是兩數(shù)只有公因數(shù)1時,這兩個數(shù)的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shù)。我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還對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因數(shù)與最小公倍數(shù)進行了對比,并能熟練應用最小公倍數(shù)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質(zhì)數(shù)和合數(shù)的概念,能正確地判斷一個數(shù)是質(zhì)數(shù)還是合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慨括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學重點:質(zhì)數(shù)和合效的概念。

          教學難點:質(zhì)數(shù)、臺數(shù)、濟數(shù)、偶數(shù)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給教室里的人分類。體會:同樣的事物,依據(jù)不問的分類標準,可以有多種小-的分類方法。明確:分類的際準很重要。

          一、復習舊知

          說一說,在我們學習的空間,你可以得到那些數(shù)?(要求與同學說的盡也不重復)

          給這些自然數(shù)分類。根據(jù)自然數(shù)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新數(shù)和偶數(shù)兩類。

          板書對應的集合圖。

          自然數(shù)

          (能不能被2整除)

          把學生列舉的數(shù)填寫在對應的集合圈里。

          問:看了集合圖,你想說什么么?(學生看圖說自己的想法,復習奇數(shù)和偶數(shù)的有關(guān)知識)

          說明:這是一種有價值的分類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很有用。

          問:想不想學一種新的分類方法?關(guān)于新的分類方法,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進行新課

          今天我們就用找約數(shù)的.方法來給自然數(shù)分類。

          復習:什么叫約數(shù)?怎樣找一個數(shù)所有的約數(shù)?

          同桌合作.找出列舉的各數(shù)的所有的約數(shù)。(同時板演)

          引導學生觀察:觀察以上各數(shù)所含的數(shù)的個數(shù),你能把它們分成幾種情況‘!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自然數(shù)

          (約數(shù)的個數(shù))

          (只有兩個約數(shù))(有3個或3個以上的約數(shù))

          引導學生思考:只含有兩個約數(shù)的,這兩個約數(shù)有什么特點?引出約數(shù)的概念。

          明確合數(shù)的概念.提問:合數(shù)至少有幾個約數(shù)?想一想:1的約數(shù)有哪幾個?它是質(zhì)數(shù)嗎?它是合數(shù)嗎?

          明確:這是一種新的分類方法?磸S集合圈,你想說什么?(學生看圖說自己的想法,鞏固寺數(shù)陽臺數(shù)的知識)

          猜一猜:奇數(shù)有多少個?合數(shù)呢?

          明確:因為自然數(shù)的個數(shù)是無限的,所以,新數(shù)陽偶數(shù)的個數(shù)也是無限的。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出示例1 下面各數(shù),哪些是質(zhì)數(shù)?哪些是合數(shù)?

          15  28  31  53  77 89 1ll

          學生獨立完成。

          問:你是怎么判斷的?

          明確:可以找出每個數(shù)所有的約數(shù),再根據(jù)質(zhì)數(shù)和合數(shù)的意義來判斷;一個數(shù),只有找到1和它本身以外的第三個約束,就能判斷這個數(shù)是合數(shù)還是質(zhì)數(shù)。不必找出所有的約數(shù)來,這樣可以提高判斷的效率。

          說明:判斷一個數(shù)是不是質(zhì)數(shù)還可以查表。100以內(nèi)的質(zhì)數(shù)比較常用,看書本上的100以內(nèi)的質(zhì)數(shù)表。用質(zhì)數(shù)表檢查對例子1的判斷是否正確。

          完成練一練。

          三、練習鞏固

          1、堅持下面各數(shù)的約數(shù)的個數(shù),指出哪些是質(zhì)數(shù)哪些是合數(shù),再用質(zhì)數(shù)表檢查。

          22 29 35 49 51 79  83

          2、出示2到50的數(shù)。先劃掉2的倍數(shù),再依次劃掉3、5、7的倍數(shù)(但2、3、5、7本身不劃掉。)

          學生操作后,提問:剩下的都是什么數(shù)?

          告訴學生:古代的數(shù)學家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來找質(zhì)數(shù)的。

          四、全課總結(jié)

          學到這里,一種新的分類方法,你掌握了嗎?學生回答:相機揭示課題,質(zhì)數(shù)和合數(shù)

          討論:質(zhì)數(shù)、合數(shù)、奇數(shù)、偶數(shù)之間是這樣的關(guān)系呢?

          五、布置作業(yè)(略)。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3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制五年級下冊108-109頁。

          教學目標:

          1.利用已有經(jīng)驗認識和了解簡單的"排列",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3.嘗試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在數(shù)學活動中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并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jié)果。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教學難點:

          抽象概括計算規(guī)律。

          教學準備:

          計數(shù)器,答題紙。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數(shù)學王國里有十個數(shù)字,它們是……

          生:0、1、2、3、4、5、6、7、8、9。

          師:就是0-9,用這簡單的十個數(shù)字可以提出很多的數(shù)學問題。請看大屏幕。

          出示課件:例:用1、2、3三個數(shù)字可以組成多少個沒有重復數(shù)字的.三位數(shù)呢?

          師:問題提出來了,敢不敢迎接挑戰(zhàn)?

          生:敢!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理解“沒有重復數(shù)字的三位數(shù)”的?

          生:舉個例子吧,221不行,因為十位上的2和百位上的2重復了。

          師:看來“沒有重復數(shù)字的三位數(shù)”就是指百位、十位、個位三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字不能相同。下面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把你的答案寫在練習本上,咱比一比,誰寫的又準確,速度又快。

          二、研究問題:

          1、解決問題:

          (學生嘗試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寫完了,哪位同學愿意展示一下你的答案?

          生:(投影儀展示)123,321,213,132,321。

          師:還有其他的寫法嗎?

          生:(投影儀展示)123,132,213,231,312,321。

          師:兩種寫法,你認為哪一種更好?

          生:第二種更好。

          師:為什么?(學生茫然)同桌討論一下。

          生:第二種更好,因為第一種有遺漏,少了231,而第二名同學是有規(guī)律地寫的,不會重復也不會遺漏。

          師:觀察第二種寫法有重復或遺漏嗎?

          生:沒有!

          師:看來按規(guī)律寫是不會重復也不會遺漏。老師把這種寫法記錄下來。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經(jīng)歷和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的過程,探究事物的規(guī)律。

          2、學會用樹狀圖或表格等輔助方法有條理地分析,有序地列舉出簡單事件的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果。

          3、能對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果或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簡單判斷。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經(jīng)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對簡單實驗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果或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簡單判斷,并做出適當?shù)慕忉尅?/p>

          難點:引導學生經(jīng)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對簡單實驗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果或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簡單判斷,并做出適當?shù)慕忉尅?/p>

          教學媒體:教學平臺

          課前學生準備:每組準備:5、6、7、8四張撲克牌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能簡便要簡便

          7.2-1.2×[0.01÷(1-0.9)]

          12.6×7.4÷6.3

          一、復習引入。

          1、請學生回憶對于“可能性”的認識

          2、師:大家都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之分,那么一件事情在發(fā)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多少種不同的結(jié)果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知識。

          (出示課題:可能情況的個數(shù))

          二 、新知探究。

          1、探究一:摸牌組數(shù)

          師:請大家以四人為一組,用5、6、7、8這四張撲克牌一共可以組合出多少個兩位數(shù)。

          (1) 學生分小組動手操作

          (2)匯報結(jié)果,列舉交流

          學生匯報交流,能拼出哪些不同的兩位數(shù)。

          問:怎樣才能無重復、無遺漏地排出所有的可能結(jié)果?

         。3)組內(nèi)交流

         。4)出示小亞和小胖的方法

         。ㄒ龑W生通過樹狀圖或表格法來表述解題過程。)

          小結(jié):推測一件事物可能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我們可以通過樹狀圖或列表格的方法找到所有的可能性。

          試一試:(課本P59)

         。1)、在下圖所示的旗上,分別涂上紅、黃、藍三種不同的`顏色,總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涂法?

         。3)、在小胖、小巧、小亞、小丁丁和小麗五人學習小組中選出兩名負責人,可能會有多少種選法?

          2、探究二:

          師:如果想要知道在這四張撲克牌中任意抽出兩張計算它們的和,會有多少種不同的和。你打算怎么做?

          學生討論并交流解題方法。

          學生動手操作得出結(jié)論(用數(shù)狀圖或表格)。

          比較異同。

          師:我們先后兩次從四張撲克牌中任意抽出兩張,一次是組成兩位數(shù),一次是計算和,大家覺得這兩次操作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交流。

          小結(jié):兩次操作的目的不一樣,但推測的方法都一樣。在無遺漏、無重復地排出所有可能情況后,再根據(jù)要求去掉相同的情況的個數(shù)。

          三、課內(nèi)練習。

          1、在四瓶不同的飲料中,選出兩瓶裝入口袋,可能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2、同時擲出兩個數(shù)點塊,擲出的兩個數(shù)點塊的點數(shù)之和有多少種可能?

          3、要在小胖、小巧、小亞、小丁丁和小麗五人中選出兩人參加義務勞動,總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學生集體完成,交流結(jié)果

          師:這三題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ㄔ跇錉顖D或表格中去掉相同的,就能得到最后的可能數(shù)。)

          四、課堂總結(jié)。

          今天我們運用的數(shù)狀圖或表格方法研究了可能性的問題,學會判斷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希望大家可以用這些知識來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幫助。

          五、課后作業(yè)。

          游戲:拿2、4、5、7四張數(shù)字卡片,能排出幾個三位數(shù)?是哪幾個?

          檢測目標達成練習:

          1、.冷飲店里有五種冰激凌,從中選出兩種,有多少不同的選法?

          草莓冰激凌

          香草冰激凌

          巧克力冰激凌

          咖啡冰激凌

          果茶冰激凌

          2、有1、2、3、4、5五張數(shù)卡,小胖和小丁丁每人從中抽出一張,小胖抽到的數(shù)字比小丁丁大的,總共有多少種情況?

          教學反思: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5

          設計說明

          1.加強動手操作訓練,促進學生的思維。

          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本設計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強對用天平稱物和畫圖的動手操作訓練。使學生經(jīng)歷稱物、分輕重的過程,了解和思考稱物的不同情況,逐步把思維條理化、邏輯化,并想辦法用圖示表示出來,從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

          2.自主探索,體會優(yōu)化思想。

          本設計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通過試驗、匯報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發(fā)現(xiàn)如何分份是優(yōu)化“找次品”方法的關(guān)鍵,從而總結(jié)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圖示方法,滲透優(yōu)化思想。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天平 藥瓶

          學生準備 天平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1.你們每天上學通常要走哪條路?為什么要選擇這條路?

          (生自主回答)

          2.你們真聰明,在平時做事的時候就能選擇最簡便的方法。在數(shù)學學習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通常都有一種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我們把它叫最優(yōu)化的方法。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帶著優(yōu)化的思想走進課堂。(師出示2瓶鈣片)

          師:老師這里有2瓶鈣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們能不能想辦法幫我把它找出來呢?(生回答想法)

          師:老師準備了一架天平。如果在天平左右兩邊的托盤里放上質(zhì)量相同的物品,天平就會平衡;如果一邊重一邊輕,那重的一邊就會沉下去,輕的一邊就會翹起來。今天我們就借助天平來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jù)次品的特點發(fā)現(xiàn)用天平“稱”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稱出每個物品的具體質(zhì)量,而只要根據(jù)天平的平衡情況對托盤兩端的物品進行判斷就可以了。

          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提出探究要求。

          師:同學們很容易就從2瓶鈣片中把這瓶次品找到了,如果是3瓶鈣片,你還能從中找到這瓶次品嗎?同桌可以用學具擺一擺,試一試。

          2.動手操作,匯報方法。

          學生動手試驗后匯報。(先在天平的兩端分別放上1瓶鈣片,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輕的那端就一定是次品了)

          3.總結(jié)歸納記錄的方法。

          組織學生把用天平稱的過程用圖表記錄下來。

          合作交流,研究探討

          師: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容易就從3瓶鈣片中找到了次品,其實你們已經(jīng)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教材中例1所提出的問題。那么,例2又向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呢?

          理解題意,動手操作。

          (1)先讓學生讀題,說說“至少”的含義。

          (2)小組分工合作:用學具擺一擺,并嘗試用圖示和表格表示擺的過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學擺學具,1名同學用圖示法作記錄,1名同學填表)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6

          一、教學目標

          通過這個綜合應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 切聯(lián)系以及優(yōu)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畫圖的方式發(fā)現(xiàn)事物隱含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二、編排思想

          1.探索最優(yōu)方案(每個人都不空閑)。

          2.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第n分鐘接到電話的'人數(shù)是前n-1分鐘接到電話的學生總數(shù)加1(老師),前n分鐘接到電話的學生總數(shù)是2的n次方減1)。

          3.應用規(guī)律。

          三、教學建議

          1.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導,全班匯報交流。

          2.提示學生利用畫圖表的直觀形式解決問題。

          3.數(shù)學模型是一種理想化的理論,要事先設計好具體通知方案(包括每人的通知對象)和流程圖。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7

          教學內(nèi)容:

          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進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zhì)。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具運用:

          一些長方體物品,課件。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復習導入

          1.談話引入,回憶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它們都是什么圖形?(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頁的主題圖。提問:這些還是平面圖形嗎?(不是)教師: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它們都是立體圖形。提問:在這些立體圖形中有一種物體是長方體,誰能指出哪些是長方體?

          3.舉例: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長方體的物體?長方體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課并板書課題。

          二、新課講授

          1.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1)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摸一摸,說一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長方體有平平的面)

          板書:面

         。2)再請學生摸一摸長方體相鄰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講述: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

          板書:棱

         。3)再請同學摸一摸三條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個點)講述: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板書:頂點

          (4)師生在長方體教具上指出面、棱、頂點。學生依次說出名稱。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1)面的認識。

          ①請學生拿出長方體學具,按照一定的順序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6個面)有幾組相對的面?(3組)前?后,上?下,左?右。

         、谝龑W生觀察長方體的6個面各是什么形狀的?

          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教師分別出示這兩種情況的教具。

         、垡龑W生進一步驗證長方體相對的面的特征。

          板書: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苷垖W生完整敘述長方體面的特征。

         。2)棱的認識。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教具,引導學生注意觀察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能在展開圖中找到長方體、正方體相對的面,能判斷一些平面圖形折疊后能否圍成長方體、正方體;

          2、讓學生初步感受平面圖形一立體圖形的相互轉(zhuǎn)換,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

          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圖形學習的樂趣,增加合作意識。

          重點難點熟練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教學準備PPT、學生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各一個、剪刀

          資料參考備課手冊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出示漂亮的大禮品盒,引發(fā)學生研究興趣)想做漂亮的禮品盒么?打算怎樣研究?

          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課題:展開與折疊

          二、自主探究活動之一

          1、引發(fā)猜想: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后會得到什么形狀的圖形?

          2、學生動手操作,初步探究;

         。1)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教師提出“展開”的要求:

          ①沿棱剪開,不能剪散。

          ②邊剪邊想,相對的面跑到哪里去了?

         、郯严鄬Φ'面用相同的符號標出來。

          教師巡堂,并與學生一起“展開”長方體和正方體。

          (2)初步感知“展開”與“折疊”的關(guān)系。

          四人小組交流,教師相機(展開活動)提問:“為什么把展開的圖形又折疊回去呢?”

          (3)請學生把長方體、正方體各種不同的形狀的展開圖展示在黑板上。

          3、揭示概念,探究特征:

         。1)揭示展開圖的概念:象這樣由立體圖形展開后得到的平面圖形就叫做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2)探究長方體、正方體展開的特征:

          觀察黑板上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感悟:

         、匍L方體、正方體展開圖各小圖形的特點

         、陂L方體、正方體展開圖的不唯一的特點

          三、自主探究活動之二

          1、(出示練一練2)下面哪些圖形沿虛線對折后能圍成正方體?

         。1)學生獨立思考,進行判斷。

          能圍成正方體的在課本上打√,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打×。

          (2)反饋、辨析。

         、侔涯阏J為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找出來。說說自己的想法。ü膭顚W生想象折疊的過程)

         、谡页瞿車烧襟w的圖形。

          教師提出要求:能確定哪個圖形能圍成正方體的請想象一下它是怎樣圍成的;如果無法確認能否圍成正方體的請拿出老師為大家提供的學具折一折,再想象一下。

          2、出示練習三6:下面哪些圖形沿虛線折疊后能圍成長方體?

         。1)學生獨立思考判斷。

         。2)小組交流。

         。3)反饋、辨析。

         、倌男﹫D形沿虛線折疊后能圍成長方體?

         、谝l(fā)爭論:4號圖形能圍成長方體嗎?

          全班動手折疊驗證,說明理由。

         、勰男﹫D形不能圍成長方體?說明理由。

          提升思維,深層探究

          由上例引發(fā)的思考:(出示3號圖形)

          怎樣變一變使3號圖形能圍成長方體?

          相機點撥:擺放的規(guī)律

          四、課后延伸,拓展探究

          簡單的展開與折疊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其實這樣的方法還可以研究其它的立體圖形。相信同學們隨著課后的不斷研究一定會有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對學生由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再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訓練,讓學生不但學會把空間物體用平面表現(xiàn)出來,還能夠用平面來表現(xiàn)立體圖形。具體到例題當中就是對正方體展開圖的學習與討論。本課的學習主要通過看剪開、展開的實物課件及動手操作剪一剪、標一標、畫一畫,讓學生真正動眼、動手、動腦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長方體的展開圖,如何讓學生靈活的判斷是研究的重點。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9

          一、復習求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

          1.書本114頁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時說說用什么方法?這三題分別屬于什么情況?

          2.出示:6和12 7和8 8和12 9和15

          學生同桌快速說出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

          3.課件出示:

         。1)用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拼成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最短是多少厘米?

         。2)一包巧克力,如果平均分成給8個小朋友,正好分完;如果平均分給10個小朋友, 也正好分完。這包巧克力至少有多少塊?

          (3)公交車起點站每隔10分鐘發(fā)一次3路車,每隔15分鐘發(fā)一次4路車,兩輛車同時發(fā)車后,再隔開多少時間又同時發(fā)車?

         。4)一般學生,人數(shù)在30到50之間,在體操表演時,總能剛好分成6人一行,12人一行,24人一行。這班學生有多少人?

          課件依次出示,學生讀題理解后,獨立完成,四人板演。

          講評板演時指名說說這四題實際上就是求什么?

          4.書本114頁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說說如何求這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因數(shù)。

          5.課件繼續(xù)出示:

         。1)把25厘米和30厘米的兩根彩帶剪成長度一樣的短彩帶且沒有剩余,每根段彩帶最長是多少厘米?

         。2)把一張長15厘米,寬10厘米的長方形剪成同樣大小且面積盡可能大的正方形,紙沒有剩余,可以剪多少個?剪出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厘米?

         。3)用96朵紅花和72朵白花做花籃,如果每個花籃里的紅花朵數(shù)都相等,白花朵數(shù)也都相等。每個花束最小有幾朵花?

          學生讀題后自主完成,三人板演。講評時注意與最小公倍數(shù)題的對比。

          二、復習確定位置

          1.指名說說用什么來表示位置?

          2.數(shù)對是怎樣表示的?

          3.板書(3,4)(5,6)(x,5)(5,y)說說每個數(shù)對所表示的位置。

          4.書本119頁第28題

         。1)學生讀題理解后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

          三、全課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你覺得解決這類問題要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0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導入:你們都聽說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吧,聰明的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體積的意義。

          (1)準備:我們也來做一個實驗,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jié)M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個杯子里,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為什么?這說明了什么?(鵝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間。)

          (2)一個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下面的電視機、影碟機和手機,哪個所占的空間大?

          (3)啟發(fā)學生概括: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上面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小?

          (4)比較:用學生手中的文具比。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

          師:教室是一個較大的空間,課桌、講臺、同學、老師等占教室空間的一部分。整個學校是一個大空間,教師、辦公室、操場、花池、領(lǐng)操臺、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既有自己的體積。而整個宇宙是一個大空間,地球只是宇宙空間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體積單位:

          (1)講:測量長度要用長度單位,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測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板書)

          認識體積單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梢苑謩e寫成

          (2)認識立方厘米:

          出示: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

          說明:它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誰的體積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個手指尖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3)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筆盒的體積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認識立方米:

         、俪鍪1立方米的.棱長的教具。觀察后總結(jié):邊長是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

         、谡J識1立方米的空間大小。

          1立方米水約可以裝滿500個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約可以做課桌50張。

          小結(jié):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哪個體積單位大?哪個體積單位小?

          體積單位的用途是什么?

          3.體積初步認識:

         、贈Q定體積大小,是看它含有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

          2.練一練:選擇恰當?shù)膯挝唬?/p>

          橡皮的體積用( ),火車的體積用( ),書包的體積用( )。

          3.生活中的數(shù)學。

          乘分級的行李規(guī)定

          機場行李托運一般不超過此規(guī)格。你知道其他交通工具關(guān)于行李的規(guī)定嗎?

          手提行李的三邊之和一般不得超過115cm。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使同學加深理解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的意義;能夠比較熟練的進行假分數(shù)與帶分數(shù),整數(shù)的互化.

          教學重點:

          加深理解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的`意義.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教學課型:

          練習課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判斷下列分數(shù)哪些是真,假,帶分數(shù)[課件1]

          2/3 8/5 13/24 35/2 23/18 156/7

          2,把下面的假分數(shù)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課件2]

          36/18 12/5 24/4 48/15 64/16 50/29

          3,用分數(shù)表示商,能化成帶分數(shù)的化成帶分數(shù).[課件3]

          15÷16 35÷18 27÷29 132÷35

          4,把下面的分數(shù)依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起來.[課件4]

          2 7/8 3 26/7 31/7 22/8 25/9

          5,填數(shù).[課件5]

          3=( )/8 7=( )/1 6=( )/12=18/( )

          9=( )/8 5=( )/7 4=4/( )=24/( )

          6,把下面的帶分數(shù)化成假分數(shù).[課件6]

          2 4 8 7 12

          二,綜合練習

          1,P105 .4

          2,P105 .5

          弄清楚0~1;1~2;2~3……都被平均分成了四份.

          3,P106 .8

          (1)提問:題中是要把什么數(shù)化成什么數(shù)

          (2)板述:把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化成分數(shù)局部是假分數(shù)的帶分數(shù),必需從整數(shù)中或原帶分數(shù)的整數(shù)局部拿出1來進行改寫.

          4,P106 .11

          提問:依題目要求,想想首先應確定哪個分數(shù)為什么

          三,全課總結(jié),深化認識

          今天我們學了什么知識對于分數(shù)的知識你還想掌握些什么

          四,家作

          P106 .6,7,9,10

          板書設計:整數(shù),假分數(shù)和帶分數(shù)的互化練習

          把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化成分數(shù)局部是假分數(shù)的帶分數(shù),必需從整數(shù)中或原帶分數(shù)的整數(shù)局部拿出1來進行改寫.

          3,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2

          一、教學目標和要求。

          1、經(jīng)歷折疊和展開的過程,體會立體圖形和它的平面展開圖的關(guān)系,發(fā)展空間觀念。

          2、能正確判斷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簡單立體圖形。

          二、教學重點。

          判斷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簡單立體圖形。

          三、教學難點。

          判斷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簡單立體圖形。

          四、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胍幌。

          出示教科書第38頁的圖形,并讓學生準備這樣的圖形。按虛線折疊成一個封閉的立體圖形,它的形狀像什么?(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合作,教師引導學生先想象這個平面展開圖折疊以后像什么。)

         。ǘ┊嬕划。

          動手操作,將附頁3圖1剪下,按虛線折疊后,形狀是一座小房子。

         。ㄈ┳鲆蛔。

          1、通過折疊后的小房子來確定天窗和門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圖上畫出來。

          天窗可以在平面圖中上數(shù)第二個或第三個長方形內(nèi),門可以在第一個或第四個長方形內(nèi),也可以在兩邊的五邊形內(nèi)。

          2、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把這個問題進行拓展,首先將附頁3圖1中的各個圖形標上號碼,長方形從上到下依次為1,2,3,4,5,左邊的五邊形為6號圖形,右邊的為7號圖形。然后,提出挑戰(zhàn)性的問題:

         。1)與圖形6相對的 聲納個圖形?

          (2)和圖形1相對的是哪個圖形?借助想象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練一練。

          1、第39頁第1題。

          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斷,然后通過動手操作,討論并交流,得出結(jié)論。

          2、第39頁第2題。

          進一步讓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和它的平面展開圖之間的對應關(guān)系,有多余信息。學生獨立完成本題,教師允許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實際,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了解身份證的編碼方法,體會編碼編排的特點,初步學會編碼。

          2、讓學生在收集信息,編碼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新意識,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3、在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身份證編碼,體會編碼編排的特點,學會編碼。

          難點: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與處理。

          教具準備:

          1、多媒體教學課件。

          2、課前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編碼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編碼現(xiàn)象,引出課題:數(shù)字與編碼

          二、探究身份證號碼的規(guī)律

          1、請同學們觀察一組身份證號碼:你從中得到哪些信息?

          2、(大屏幕出示)身份證的號碼信息。

          3、結(jié)合具體的身份證實例加以說明:330127

          19790415

          5925

          三、實踐與運用

          1、同學們互相介紹自己的身份證號碼。

          2、猜一猜,你的身份證號碼可能是多少?

          3、小馬虎在課前收集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四個人的身份證號碼,但是不記得這四個號碼分別是誰的了,你能幫幫他嗎?

          4、聽故事想問題。

          一個小伙子偷了一戶人家的東西之后猖狂逃跑,并連夜趕制了一張假身份證去登記住宿,結(jié)果被服務員一眼認出,你猜到底哪里出現(xiàn)問題?

          四、總結(jié)與提高

          1、我們說了這么多關(guān)于身份證的知識,你們知道身份證有哪些作用嗎?

          2、(大屏幕出示)溫馨提示

          身份證是我國目前唯一的法定個人身份證件,將來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不要隨意借給他人使用。

          3、昨天,橫沿村的一個老奶奶告訴我,讓我?guī)退椅蛔隽撕檬虏涣裘膶W生,她知道這個同學是我們學校的,;丈蠈懼5125,我們該怎樣找到這位學生呢?

          4、請你給自己設計一個編碼。

          5、讀一篇短文:《假如生活中沒有編碼》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分數(shù)加法及分數(shù)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jié)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shù)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xx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的魅力,領(lǐng)略到美。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總結(jié)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課件出示復習題。

          (1)列式并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shù)、乘數(shù)各表示什么?

          5個12是多少?xx9個11是多少?xx8個6是多少?

          (2)計算:

          +xx+xx=xx xx+xx+xx=

          2.引出課題。

          +xx+xx這題我們還可以怎么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shù)乘法。

          二:新知探究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2.課件出示自學題綱,讓學生自學課本。

          (1)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是什么?與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相同嗎?

          (2)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它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3)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

          3、xx課件出示例1

          教師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

          學生根據(jù)線段圖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解答。

          (1)xx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xx引導學生根據(jù)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xx,那么“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xx是多少?

          2/11xx+xx2/11xx+xx2/11xx=

          2/11xx×xx3xx=

          (3).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法則。

          A.導出計算方法。

          你會計算嗎?看哪些同學不用老師講解就能依據(jù)轉(zhuǎn)化思想把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這個新知識轉(zhuǎn)為已經(jīng)學過的舊知識來進行計算。(可以互相說互相看。)

          B.歸納法則。

          通過以上計算,想一想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怎樣計算呢?

          師:比一比,看哪個組的同學總結(jié)的語言準確又簡練。

          小組討論,總結(jié)出法則: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用分數(shù)的分子和整數(shù)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C.應用法則計算。

          討論,這兩種方法哪種簡單?為什么?

          強調(diào):能約分,要先約分;結(jié)果是假分數(shù)一定要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

          4、xx教學例2

          (1)出示xx×6,學生獨立計算。

          (2)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學生觀察討論:乘得的積是不是最簡分數(shù)?應該怎么辦?

          (3)學生通過自己的想法的來約分:A、先約分再計算;B、先計算得出乘積后約分。

          (4)對比,讓學生體會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比較簡便,同時向?qū)W生說明先約分的書寫格式。

          三、當堂測評(課件出示)

          1.看圖寫算式

          2.先說算式意義,再填空。

          3.看算式,約分計算。(提醒學生,計算前先觀察分數(shù)的分母與整數(shù)是否可以約分,養(yǎng)成先約分在計算的習慣)

          四、學生課堂自評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每個學生給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

          板書設計

          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

          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xx和的簡便運算。

          法則: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用分數(shù)的分子和整數(shù)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2/11xx×3

          =xx2×3/11

          =xx6/11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會將組合體切割成幾個長方體與正方體。

          2、會計算簡單組合體的體積。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將組合體切割成幾個長方體與正方體并計算簡單組合體的體積。

          難點:合理切割,找準尺寸。

          教學媒體:教學平臺

          課前學生準備:課堂練習本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計算下列正方體、長方體的體積。

          一、導入階段:1、介紹組合體的計量方法

          (1)這個形體你能直接用公式來計算嗎?

          (2)介紹組合體,有幾個規(guī)則形體組合在一起,我們稱組合體,怎樣來計算組合體的體積呢?

          今天我們要繼續(xù)討論求組合體的體積。

          出示課題:組合體的體積

          一、中心階段:

          1.出示例題。

          下面是一個鑄鐵零件,算一算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單位:厘米)

          (1.先把這個組合體切割成幾個基本形體,分別計算體積后再相加。

          2.我們只會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因此在切割時要切割成幾個長方體或正方體。)

          請你用這個方法試著算一算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我把這個組合體分割成了a、b、c三塊,其中a與b是相同的。長方體a的長是9厘米,寬是40厘米,高是8厘米;長方體c的長是72厘米,寬是(40-30)厘米,高是8厘米。分別計算出各長方體的體積后再相加,就是這個組合體的體積了。

          解:Va=abh

          =9×40×8

          =360×8

          =2880(立方厘米)

          Vc=abh

          =72×(40-30)×8

          =72×10×8

          =720×8

          =5760(立方厘米)

          Va=Vb

          V組=Va+Vb+Vc

          =2880+2880+5760

          =5760+5760

          =11520(立方厘米)

          答:這個組合體的體積是11520立方厘米。

          我把這個組合體分割成了a、b、c三塊,其中a與b是相同的。長方體a的長是9厘米,寬是30厘米,高是8厘米;長方體c的長是(72+9+9)厘米,寬是(40-30)厘米,高是8厘米。分別計算出各長方體的體積后再相加,就是這個組合體的體積了。

          解:Va=abh

          =9×3×8

          =270×8

          =2160(立方厘米)

          Vc=abh

          =(72+9+9)×(40-30)×8

          =90×10×8

          =900×8

          =7200(立方厘米)

          Va=Vb

          V組=Va+Vb+Vc

          =2160+2160+7200

          =4320+7200

          =11520(立方厘米)

          答:這個組合體的體積是11520立方厘米。

          小結(jié):

          求組合體的體積可以怎么求?

          在求組合體的體積時要先把組合體切割成幾個基本形體,分別計算體積后再相加。因為我們只會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因此在切割時要切割成幾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注意找到正確的尺寸。

          要注意什么?

          合理切割,找準尺寸。

          二、練習階段:

          求下面各組合體的體積:(單位:厘米)

          我把這個組合體分割成了(1)、(2)兩塊。長方體(1)的長是5厘米,寬是7厘米,高是6厘米;長方體(2)的.長是(8-5)厘米,寬是7厘米,高是(6-4)厘米。分別計算出各長方體的體積后再相加,就是這個組合體的體積了。

          解:V(1)=abh

          =5×7×6

          =35×6

          =210(立方厘米)

          V(2)=abh

          =(8-5)×7×(6-4)

          =3×7×2

          =21×2

          =42(立方厘米)

          =210+42

          =252(立方厘米)

          答:這個組合體的體積是252立方厘米。

          我把這個組合體分割成了(1)、(2)兩塊。長方體(1)的長是8厘米,寬是7厘米,高是(6-4)厘米;長方體(2)的長是5厘米,寬是7厘米,高4是厘米。分別計算出各長方體的體積后再相加,就是這個組合體的體積了。

          解:V(1)=abh

          =8×7×(6-4)

          =56×2

          =112(立方厘米)

          V(2)=abh

          =5×7×4

          =35×4

          =21×2

          =140(立方厘米)

          =112+140

          =252(立方厘米)

          答:這個組合體的體積是252立方厘米。

          方法

          我把這個組合體分割成了(1)、(2)兩塊。長方體(1)的長是3厘米,寬是8厘米,高是3厘米;長方體(2)的長是9厘米,寬是8厘米,高3是厘米。分別計算出各長方體的體積后再相加,就是這個組合體的體積了。

          解:V(1)=abh

          =3×8×3

          =24×3

          =72(立方厘米)

          V(2)=abh

          =9×8×3

          =72×3

          =216(立方厘米)

          =72+216

          =288(立方厘米)

          答:這個組合體的體積是288立方厘米。

          總結(jié):

          在求組合體的體積時要先把組合體切割成幾個基本形體,分別計算體積后再相加。因為我們只會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因此在切割時要切割成幾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注意找到正確的尺寸。

          板書設計

          方法一解:Va=abh

          =9×40×8

          =360×8

          =2880(立方厘米)

          Vc=abh

          =72×(40-30)×8

          =72×10×8

          =720×8

          =5760(立方厘米)

          Va=Vb

          V組=Va+Vb+Vc

          =2880+2880+5760

          =5760+5760

          =11520(立方厘米)

          答:這個組合體的體積是11520立方厘米。

          方法二

          解:Va=abh

          =9×3×8

          =270×8

          =2160(立方厘米)

          Vc=abh

          =(72+9+9)×(40-30)×8

          =90×10×8

          =900×8

          =7200(立方厘米)

          Va=Vb

          V組=Va+Vb+Vc

          =2160+2160+7200

          =4320+7200

          =11520(立方厘米)

          答:這個組合體的體積是11520立方厘米。

          教學反思: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06-28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11-20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學總結(jié)05-13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總結(jié)12-27

        五年級小學下冊數(shù)學教學總結(jié)03-06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總結(jié)05-19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工作總結(jié)04-13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學總結(jié)06-21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06-08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