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華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溢、允”等8個生字。會寫“溢、允、墻”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洋溢,允許、訓斥”等19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根據(jù)課文描寫想象畫面,體會“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4、抄寫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故事內(nèi)容,激發(fā)閱讀童話的興趣,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培養(yǎng)想象力。學后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
根據(jù)課文描寫想象畫面,體會“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學準備:
1、讓學生回顧自己讀過的童話故事,再次閱讀自己感興趣的童話故事。
2、課文教學錄音帶或與課文相協(xié)調(diào)的音樂。
3、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先問學生讀過哪些童話故事,知道哪些童話中的角色。然后引導學生簡要說明自己最喜歡的童話故事或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師小結:是啊,童話世界真吸引入,F(xiàn)在讓我們再一次走進童話世界。
激趣:這是英國著名童話作家王爾德作品《巨人的花園》,有人稱是童話中的“完美之作”。這是花園里是不是一直洋溢著笑聲呢,那里后來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好嗎?
二、放手閱讀,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a、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b.出示生字和詞語卡片互讀,注意讀準字音。
c、找出生詞所在的句子,反復朗讀,注意體會生詞的意思。
d.指名讀課文,讀后相互評價,看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2、再讀課文,想想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什么.
三、質(zhì)疑問難:
讀了課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述故事,研究問題
1、請同學講一下這個故事。
2、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就上節(jié)課提出的“巨人拆除圍墻前的.表現(xiàn)和花園里的情境”這個問題,找出文中相應的句子或段落來回答。
3、有感情地讀這些句子或段落,邊讀邊想象:從這些段落或句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小組朗讀,交流感受
1、小組分角色自讀課文。
2、小組交流朗讀體會,交流對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
3、基于對課文認識的加深,再讀課文。
三、總結交流,揭示道理
1、學生匯報閱讀感受,可以是朗讀方面的,可以是小組交流討論過的含義深刻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讀童話后想到的事情。交流的時候老師要注意小結和引導。
2、播放錄音或配樂范讀,引導學生邊聽邊想像邊思考這個童話說了個什么道理。
3、教師總結。
四、再讀課文,感受特點
1、自讀課后“資料袋”,談談讀后了解了些什么。
2、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文,從這篇課文印證“資料袋”中說的童話的特點。
3、讀后,可以與同學合作表演片斷,還可以抄寫自己最喜歡的詞、句。
五、布置作業(yè)
1、生字詞書寫。
2、布置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二次備課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通過篩選信息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明白作者扣住一個“泉”字,抓住“聽”來組合材料。
2. 通過解讀文本的有關內(nèi)容,理解作者聽泉的人生感悟。
3. 結合課文有關語句,分析本文虛實結合的寫法并學以致用。
4. 通過問題引領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圍繞中心安排詳略的特點。
1. 結合課文有關語句,分析本文虛實結合的寫法并學以致用。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游記散文。與一般游記散文的寫法一樣,文章主要按游蹤的順序組合材料,移步環(huán)境。不過由于作者從“聽泉”的角度切入,很新穎,這就給它披上了一件素淡朦朧的紗衣,陡增了它的神秘之美;又因作者在寫景的同時巧妙地融進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獨特的聽泉感悟,這就使文章顯得厚重、精深,頗令人玩味。這兩點該成為教學重點、難點。
此文被安排在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吟哦諷誦而后得之”的第一篇。本單元是繼八年級游記散文后的又一單元,只是要求已不同,這就要求教師站在學習方法的高度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本單元的內(nèi)容編排和寫作訓練,要求教者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xiàn)景物的方法;同時,要訓練學生從多種渠道搜集、篩選和組合材料的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因此通過本文的學習應能有利于學生用“吟哦諷誦”法學習本單元的其它文章,并為單元寫作積累一定的組合材料、表現(xiàn)景物的方法,從而為學生介紹本地的風景作鋪墊。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想:
本著從整體上把握全文、“授之以漁”并訓練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的原則,根據(jù)本文的個性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寫作的要求,第一課時側重于“讀”,在讀中篩選信息,整體感知全文,結合小組合作懂得本文組合材料的特點;第二課時,側重于讀中思、讀中品。有道是讀而不思則罔,思而不讀則殆。唯有讀與四緊密結合,方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個人默讀、靜思,篩選信息,整體感知課文。
2. 吟詠諷誦課文有關語句或段落,初步體會作者寫泉時的心情,明白作者扣住一個“泉”字,抓住“聽”來組合材料。
教學重點:
1. 通過篩選信息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明白作者扣住一個“泉”字,抓住“聽”來組合材料。
2. 用“吟哦諷誦法”朗讀寫泉水及其給作者感受的句子,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 導入新課:
你知道鼎湖山是怎樣的風景區(qū)嗎?你知道鼎湖山的泉水有什么特點嗎?你知道如何表現(xiàn)泉水的特點嗎?……
二、 新授:
。ㄒ唬 用心讀文章,獨立思考,解答下列問題: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抄寫詞語一遍。
肇慶 泠泠淙淙 楹聯(lián) 悵惘 嬉戲 古剎 翩飛 開辟 污垢 遐想
2. 用圈點勾畫法篩選信息,然后用不少于200字的一段話介紹鼎湖山風景區(qū)。(可從地理位置、主要景物及特點、景點、地位等方面概括)
鼎湖山風景區(qū)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東北,是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山上樹木種類繁多,據(jù)說是地球上同一緯度上現(xiàn)存植物最多的一個點,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選作生態(tài)觀測站。如果站在半山腰的補山亭,放眼望去,遠近高低,樹木枝纏藤繞,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濕綠,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直向山頂推去。泉水是鼎湖山的靈魂。它或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半含半露、欲近故遠,惹人喜愛;或在密林深處隱匿,讓你只聞其聲,而不見其影,只能凝神靜聽它的歌聲。泉聲或清脆悅耳,或厚重雄渾;無論是剛進山,還是在補山亭向上四百余階、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慶云寺,你都能感覺泉水幾乎無處不涌,無處不鳴,孕育著生機,滋潤著萬物,愉悅著游人的身心。新課 標第 一網(wǎng)
。ǘ 小組合作交流、修改短文,推薦佳作展示,老師判分。
。ㄈ 吟詠諷誦寫泉水及其給人感受的語句,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要求:
1. 跳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寫泉水及給其給自己感受的語句,選用文中詞語或短語概括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失望——頓生雀躍之心——喜愛——陡覺輕快——陶醉
2.組內(nèi)研讀:各人在組內(nèi)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并進行自評和他評,推選代表或集體參與準備展示本組朗讀最好的段落。
3.前四個獲得機會的小組展示本組朗讀,老師點評、判分。
。ㄋ模┯懻摚罕疚囊詫憽奥牎睘橹,還是以寫“泉”為主?為什么?
以寫“泉”為主。因為本文更多的文字是寫泉水以及泉水給你的感受,而“聽”,只是引出泉水的手段而已。
三、 小結
以小組為單位小結本課的收獲和有待改進之處。收獲必須包含本節(jié)課的目標達成情況、
學法的內(nèi)容。
四、 布置作業(yè)
1. 完善概括介紹鼎湖山景區(qū)的短文。
2. 在“吟哦諷誦”課文第八段的基礎上,背誦“那柔曼如提琴者……飛瀑落下深潭!币欢。
3. 作者運用何種方法才能把泉水的音和形形象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結合課文寫泉水及其給作者感受的語句,分析本文虛實結合的寫法并學以致用。
2. 通過問題引領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圍繞中心安排詳略的特點。
3. 在朗讀、品味理解作者聽泉的人生感悟。
教學流程:
一、 檢查背誦,導入新課。
二、 新授
(一)理解作者聽泉的人生感悟。
1. 作者如何寫出泉水中的“層次”的?
泉水的聲音柔曼、清脆、厚重、雄渾可見層次清晰,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演繹出了想像的畫面。
2. “看不見的指揮棒”指什么?
作者的心靈,即是作者把聽到的聲音通過心靈的加工變成了瑰奇壯麗的樂曲。
3. 作者在文中寫道:“在泉水的交響中,仿佛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蹦撬鼈冎g有什么必然的聯(lián)系?
泉水奔流不息,年年如此、歲歲相似。在前進的過程中或遇坦途,而成小溪;或遭巖石,碎為滴泉;或落空谷,壯大自己;或下陡壁,激情飛瀉。其間,輕重緩急、遠近高低和人生的歲月、歷史的變遷極其相似,同時又極具美感!靶玛惔x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則融入了改革開放之初的時代特點,奔騰的主旋律自然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ㄒ唬 結合第一、二、三段中描寫泉水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把離我們較遠的泉水寫得生動形象,讓人如臨其境的。
第一段:用通感的修辭手法。用讀者熟悉的“活潑潑蹦跳的姿影”這一視覺形象描繪聽覺的內(nèi)容。
第二段:把泉水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tài)想像成繞膝逗我笑的愛女,讓人如見其人,喜愛之情躍然紙上。
第三段: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讀者熟悉的孩子如鈴的笑語來比喻泉水清脆悅耳的聲音,恰如其分,拉近了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令人身臨其境。ww w.xkb 1.com
。ǘ 用“吟哦諷誦法”朗讀第4-7段,概括這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思考這部分是否多余,為什么?
這部分主要寫從補山亭仰望、在慶云寺漫步。
不多余,因為這部分既為下文寫在慶云寺旁的客房聽泉蓄勢,又賦予作品時代意義。教參上如是解,不過本人還是覺得對在慶云寺漫步這一內(nèi)容的分析有點牽強。因為在第5-7段中就連“伏虎聽泉”這一有利于讀者理解作者聽泉意圖的內(nèi)容都只字未提,而重點寫了作者對并不高貴的菩提樹得到特殊的禮遇表示不滿,這姑且可以理解為對重視佛法的不滿,那是否隱含其曾有過不公正遭遇?且慶云寺的存在引來了眾多游客,給自然保護區(qū)帶來潛在的威脅。
三、 小結
各人小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有待改進之處,組內(nèi)交流,推選一人作集體交流。
四、 鞏固運用:
發(fā)揮想像,用虛實結合的方法和用下面句式寫一段話。
句式:我看到天上的白云(盛開的鮮花、奔騰的江河、激烈的比賽場面…)……就仿佛…
五、 布置作業(yè)
1.背誦“那柔曼如提琴者…深潭。”
2.預習第二課。
板書設計:
鼎湖山聽泉
寫法:
情感線索:失望——喜愛——陶醉
虛實結合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之二
揚中樹人喬玉
教學目標:
1、“吟哦諷誦而后得之”是讀書的一種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過吟哦去體會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們在學習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這種讀書方法,這樣才能夠提高我們的閱讀欣賞能力。本單元的名稱是“吟哦諷誦而后得之”,因此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習本課的`重要基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找出描寫泉聲的語句,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1. 了解一般游記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
2.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xiàn)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
1.抓住一個“聽”,找出描寫泉聲的語句,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2. 結合語言環(huán)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材分析:
學習本文,首先應該熟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逐步達到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課文,抓住游記散文的特點,理清作者循“泉”游覽鼎湖山的行蹤,把握作者在游覽過程中的情感變化。最后感悟課文,準確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聽出作者對人生和歷史的理解。
新課程理念特別強調(diào)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意識,倡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要有積極的參與意識,要能夠在學習活動中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生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相互合作,深入探究本文的主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空山何處來黃鶴,流水無心響白云”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提到泉,人們自然會想到流淌在高山深澗中的汩汩清泉,它不僅清洌甘甜,姿態(tài)萬千,更是泠泠淙淙,歡快清脆,帶給人們無盡的遐想和美的感受。今天,讓我們跟隨謝大光,去鼎湖山聽泉,去領會泉聲的美妙。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好語速、語調(diào),和感情基調(diào);然后學生齊讀,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最后找同學朗讀,吟哦諷誦,學生點評,共同提高朗讀水平。
2.合作探究
老師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探究
。1)游記散文一般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通常采用怎樣的寫法?
。2)請在文中找出能夠表明寫作順序的語句。
交流匯報 ,明確:(本文采用游蹤順序組織材料并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
游蹤變化(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云寺)作者在移步換景的同時,還采用了時間順序,按照時間變化寫了(黃昏—晚飯后—夜間)
(3)泉有聲也有形,而我們知道游歷山水是靠眼睛觀察靠心靈感受的,泉水的百態(tài)千姿是需要我們用心去描繪,可是作者為什么單單用聽覺,從泉聲來表現(xiàn)鼎湖山的泉水呢?
討論明確(黃昏進山煙雨迷蒙,霧漫得更開;山間林密,泉隱其中;呈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tài);泉聲豐富多變,頗有情趣;前人多從形態(tài)表現(xiàn)泉水,作者這樣寫可以有一個全新的視角)
。4)作者在鼎湖山聽到的泉水的聲音是怎樣的?指名讀這些描寫泉水聲的文句。
。ㄣ鲢鲣蠕鹊娜;歡快清亮的泉聲;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于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泉水繞過樹根,清流拍打著卵石,則輕重緩急,遠近高低,各自發(fā)出不同的音響。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
同學們集體有感情的朗讀這些描寫泉聲的句子,用心體會作者在其中蘊含的感情。
賞析(作者把泉聲比作小提琴、彈撥樂器、倍司、銅管樂器;讓我們對泉聲有了真切的感受。四個比喻句,又構成一個排比句,寫出了泉聲的千變?nèi)f化,生動有趣)
總結:鼎湖山的泉水是這樣美妙奇幻,晶瑩清脆,難怪作者要說“山不在名,有泉則靈”。有這樣美的泉水的滋潤,鼎湖山一定永遠年輕。永遠是“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
作業(yè):1.背誦課后要求背誦的段落
2.掌握課文中重要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鼎湖山輕紗一樣的薄霧,濃密的樹林,遮住了泉水的蹤跡,卻讓我們聽到了泠泠淙淙的泉聲,聽到了一曲奇妙的交響樂。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走進鼎湖山,去感受由泉水匯成的天籟之音。
二.合作探究
。1)、鼎湖山的泉聲,真是美妙奇幻,作者不僅聽到了奇妙的交響樂,還聽到了什么?
請同學們從書中尋找表現(xiàn)泉聲內(nèi)涵的句子。
明確(仿佛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 、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
。2)、鼎湖山的風景絕不僅僅限于著豐富的泉聲?勺髡邽槭裁粗粚懭?
明確(泉水汩汩 濾過心田,沖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使我陶醉;孕育生機,滋潤萬木,是鼎湖山的靈魂。給人生命的感悟)
三.品味賞析
1、自由誦讀2——4段。作者以嬌兒來喻山泉,你覺得這一比喻恰當嗎?
。葘懗隽松饺牒肼丁⒂蔬h的嬌態(tài),也寫出了鼎湖山的年輕充滿活力,同時也表現(xiàn)出作者對泉的喜愛)
2、作者對山泉充滿了喜愛之情。一路尋聲而來卻仍是遺憾:“泉影越不可尋,而泉聲越發(fā)悅耳”,這是為什么呢?
。淞稚蠲,水在近側)
3、作者循著泉聲來到補山亭,但此時泉聲卻不再單調(diào),山寺鐘聲與山泉之聲交融,創(chuàng)設了一個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來描寫這兩種聲音的呢?
指名朗讀文句。說說你對此處描寫的理解。
。ㄧ娐暟苍敎喓袼评险,泉聲清亮歡快若孩童;鐘聲表現(xiàn)出鼎湖山的古老幽遠,泉聲表現(xiàn)鼎湖山的年輕活力)
4.“這萬般泉聲,被一支看不見的指揮棒編織到一起,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仿佛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的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边@一段文字是寫泉聲匯聚起來以后形成的瑰奇壯麗的樂曲,并且,把這種樂曲的旋律變化和人生以及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翱床灰姷闹笓]棒”指作者的心,由于作者的解讀,諸聲匯聚才顯示出它的意義。作者是把他自己對人生和歷史的理解從泉聲匯成的交響樂的闡述之中揭示出來了。
同學們,這么豐富的泉聲,如果只用耳朵聽,能真切地欣賞到她的美妙嗎?
明確:(不能)所以作者是在"用心"(加點)在聽。
5.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作者是用心在聆聽呢?
明確:(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
6在“吟哦諷誦”課文第八段的基礎上,背誦下面一段文字,看誰背得最快。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于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
朗讀和背誦提示:這是一組排比句,基本結構為“那……是……”。第三、四分句,略有變化,整齊之中而有變化。讀時要體會全句的語氣變化!皯焙汀岸ā眱勺忠刈x。
總結:泉聲伴著鐘聲,使鼎湖山既古老又永遠年輕。夜聽山泉那變化多姿而又充滿生命活力的鐘聲,不禁使人感到生命的永恒與美好。讓我們一起來愛護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好的一切,使鼎湖山這顆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永遠璀璨奪目。
板書:
《鼎湖山聽泉》
游蹤順序 移步換景
聽泉聲—看泉水—尋泉影—枕泉眠—悟泉音
作業(yè):《同步導學》【學后鞏固強化】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用自己的眼睛看,腦筋想,用心去體會,創(chuàng)作與大家不一樣的東西既是的也是最獨特的,更是最有價值和個性的。課文再現(xiàn)了小作者畫紅馬受到老師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極富兒童化的語言,既貼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學生一定會很喜歡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獨立學會要求掌握的10個生字,認識9個生字;學習運用工具書及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詞語。
能力目標:初步了解冒號的一般用法。能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在學習、生活中只有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大膽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體驗嘗試后的喜悅。
教學重點:
1.注意“幫”的結構;“待”是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
3.體會文中融洽的師生關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觀察,大膽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體驗到嘗試后的喜悅。
教學難點:
學習冒號的用法。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第一課時
學習內(nèi)容:
1.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新詞,讀順課文,初步了解文章內(nèi)容。
2.了解小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趣。
1.你逛過動物園嗎?誰能說說你見到的馬有什么特點?
2.你見過紅馬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故事,故事的題目是——
板書并指名讀課題——《紅馬的故事》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
(把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法指導:(課件出示)
1.標:標出自然段。
2.記:畫出生字、新詞及不認識的字詞,問一問,記一記。
3.畫: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4.問:不懂的問題。
(二)討論:
小組長檢查自學情況,教師巡視。
1.教師配樂范讀
2.學生按自學步驟自學課文
3.檢查生字情況
A.出示文中生字的詞語,學生自由讀,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在文中圈出,再齊讀。
B. 擴詞。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葉瓣 一只蒼蠅 一頭牛 一匹馬
C. 你還能找出這樣的詞組嗎?(一幅畫)
(三)師生交流。
1. 課文寫的是一件什么事?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課后延伸:邊讀書邊想象并動手畫一畫小作者的.畫上畫了些什么?
四、寫字指導。
1.自主觀察“我會寫”中的字,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你會用什么方法記住哪個生字?
2.重點師范寫以下幾個字:故、級、粉、板、事
3.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交流。
強調(diào):左右結構的字不能太分開,“事”字的橫要注意有變化。
第二課時
學習內(nèi)容:
體會文中融洽的師生關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觀察,大膽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體驗到嘗試后的喜悅。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聽寫生字,用“事”組詞。
二、創(chuàng)設情境,抓住關鍵詞句。
1.平常你最喜歡什么老師上課,為什么?
2.讀了紅馬的故事,說說文中的老師你喜歡嗎?為什么?
3.從課文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這位老師不僅你們喜歡,他的學生們更喜歡?
4.喜歡他什么?從哪些詞句讀出來?
三、朗讀指導,讀中品文。
1.引導學生讀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試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來。
2.分小組分角色朗讀,讀出對老師的喜愛、敬佩、感激,為我大膽創(chuàng)作得到肯定而驚喜、自豪。
四、教學目標:
1.學會l0個字及相關的詞語,會認5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詩中描繪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激發(fā)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學會10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誦讀過程中,讓學生的情感融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言激趣
1.播放課件,在優(yōu)美的畫面和柔和的音樂聲中教師范讀第1節(jié):“當我一個人坐在草地上,/望著遠方連綿的山群,/我總是把我們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藹的巨人!毙∨笥褌,你們想了解大地這位和藹的巨人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繼續(xù)學習課文吧!
2.板書課題:大地巨人讀題
二、自主閱讀
1、提出學習要求
(1)播放課件:你從詩中哪些語句體會到大地像一位巨人?自由朗讀課文的1、3、4節(jié),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
(2)學生自由練讀,把找到的詩句大聲地讀一讀。
(3)同座交流各自的體會。
2.按要求自主閱讀,教師相機指導。
三、討論交流,讀中感悟
1.指導讀第2、3節(jié)。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模樣和聲音,大地巨人是什么樣兒呢?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指名讀第2、3自然段。
(2)讀完這兩節(jié)詩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俑鶕(jù)學生的發(fā)言,教師畫簡筆畫,相機指導。出示句子“他起伏的胸肌呈丘陵和盆地”,描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風貌圖片。這里作者是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想象到的自然景物打的比方,大地這位巨人體魄多么健壯呀!它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帶著自己的感受讀第2節(jié)第1句。
、谥该x第1節(jié)第2句。說說“蓋滿”可以換成一個什么詞?老師指導學生讀出大地滿眼都是綠色的感覺。
、勐,這是什么聲音?點擊課件,播放風吹過山谷的聲音。那是大地在呼吸呢!
、苤该x第3節(jié)。說說讀后自己的感受,相機讀詞語:胡須茂密
、菡n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圖片,讓學生觀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撄c多名同學賽讀。
評價語:“你讀出了大地的美麗!”“大地多么寬廣!…”“大地真是一位巨人呀……”
、吲錁防首x第2、3節(jié)。
2.指導讀第4節(jié)
(1)過渡語:同學們讀得真好,讓我們似乎看到了這位和藹的巨人,他也做游戲呢!
(1)指名讀第4節(jié)。說說作者把太陽比作什么?大地巨人的游戲是什么?(日升日落)
(3)指名運用手勢表演巨人手拿紅氣球,讓它升起下沉,誦讀。
(4)看教師手勢,全班一齊表演誦讀第4節(jié)。
3.把第2、3、4節(jié)連起來讀,讀出對大地巨人的贊美之情。
四、有感情地朗讀,熟讀背誦
1.自主選樣認為最生動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互相交流背誦,同桌互背互評,然后班上比賽背誦。
指導朗讀,每一節(jié)最后一個字均押韻,前4節(jié)第3行以相同的韻腳結尾。引導學生根據(jù)課件呈現(xiàn)的音樂和畫面的變化,滿含贊嘆地背誦,教師相機對學生富有個性的朗讀給予鼓勵,對學生動情的朗讀給予表揚。
五、讀全文,回歸整體
學完這首詩,大家一定了解了為什么說大地像巨人了。你還想說些什么?
教師小結: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大地這位和藹的巨人博大、寬廣。他寬厚地對待我們,讓我們在他身上自由自在地跳躍翻滾。讓我們用的熱情去贊頌他吧!配樂朗讀全文。
六、動手實踐,擴展學習
1.讀課文,根據(jù)課文描述,想象大地巨人的模樣,試著為大地巨人畫一張像。
2.學做小詩人,仿照第2、3、4節(jié),再為大地巨人編幾行詩,讀給大家聽或?qū)懴聛怼?/p>
板書設計:
大地巨人
和藹 博大 寬廣
引導學生說出冒號的作用。
出示句子:
1. 老師走到我旁邊,笑著問:“畫好啦?這是什么馬?”(表示提起下文)
2.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開,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葉瓣在桌面上。
(用于總說后面,表示分說。)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學看到了我的畫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07-20
【精選】語文教案07-21
語文教案[精選]07-26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02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8-26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9-02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8-10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1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3
語文教案(精選)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