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一、學習目標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峰頂、似乎、忽然”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yǎng)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fā)向上的品格。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結尾的一句話。
三.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有關黃山天都峰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四.教法設計:邊讀邊想法。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揭題導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鯽魚背”
看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資料并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shù)娜,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峰,一定覺得大有收獲。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寫的11個字,并分別組詞。
2.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蟲,所以“蜂”是“蟲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所以是“山字旁”。
辮——辯、辨:三個字的左右兩邊都是“辛”,關鍵要看中間。和言語說話有關的是“辯”;“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辮”和發(fā)絲有關,中間是條“絲”。
3.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邊讀邊想,說出“我”和老爺爺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生朗讀課文。
2.師引導: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后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體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
學生練讀后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們互相鼓勵爬上峰頂
1.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fā)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2.結果“我”爬上峰頂了嗎?自由讀文。
3.生根據(jù)課文內容質疑
師篩選出問題:“我”看到了什么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呢?他們是怎樣爬的,他們爬上去了嗎?他們?yōu)槭裁茨芘郎先ツ?
4、讀讀議議,釋疑。
a. .“我”和老爺爺?shù)牡谝淮螌υ。他們所說的話中都帶有一個“也”字,經(jīng)過討論,讓學生體會到:天都峰這么高,又這么陡,你年紀這么小(這么大)怎么也來爬呀,表面上是雙方都有懷疑,其實是對雙方表示敬慕,說明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師可再讓學生討論這兩句對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出來,并指名做朗讀練習。讀出示第4段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shù)?內心活動。
b.我們是怎樣爬天都峰的?讀句子找出重點詞語加以體會。
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學生讀書圈劃。
課文中用“奮力”“一會兒……一會兒”“手腳并用”“爬呀爬”“終于”等詞語,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艱難,又表現(xiàn)了他們不怕困難的勇氣。
引讀第7段,從“終于”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悅。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峰頂?shù)摹V笇Ю首x。
C.“我”和老爺爺?shù)牡诙螌υ挕K伎加懻摚骸拔摇焙屠蠣敔敒槭裁椿ハ嗟乐x?在討論中應讓學生注意到兩個人的話中都有“勇氣”一詞。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三、總結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感受
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收獲。
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用自身喜歡的方法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學寫8個字,自主積累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我國古代絢爛的文化。
3.通過讀文知道張騫是怎樣開辟絲綢之路的。
教學重點難點:
1.自主識字寫字。
2.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
教學準備:
師:查找與絲綢之路有關的資料、中國地圖。
生:搜集閱讀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
1.板書課題。學生自由輕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拼讀。
2.教師范讀課文。生字詞正音。
二、自主識字。
1.選擇喜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記生字。讀準音,記清形,組組詞。開火車游戲。
2.匯報推薦:推薦記憶方法,集體解決難字。
。1)檢查字音。
。2)疏通難字。
(3)擴詞競賽。
3.鞏固識字。字詞游戲,生字回文。
三、指導書寫。
1.認一認。認讀會寫字8個。
2.記一記。自主觀察漢字,記憶字形。
3.說一說。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看一看。觀察教師范寫難字。評議。
5.寫一寫。獨立練習書寫。一起評議。
四、分層作業(yè)。
1.認讀生字和詞語,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寫一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空虛,我的詞語庫。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詞語。
二、導入。
1.推薦與絲綢之路有關的話題。暢所欲言。
2.板書課題。讀題。質疑。
三、感悟課文內容。
1.感知課文主要內容。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細讀感悟課文。出示自讀提綱,自讀推薦。
3.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然條件艱苦的句子讀一讀。
4.結合找出的.句段進行朗讀訓練。想一想:張騫是怎樣克服困難開辟絲綢之路的。
5.想象說話,朗讀指導。練讀、范讀、互讀評讀。張騫受到哪些屈辱?逃出來遇到哪些困難?
6.出示與西域地理環(huán)境有關的圖片或范文影片。多篇感受。
四、延伸。
鼓勵學生結合課外的知識講一講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故事,以鞏固理解課文。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一、教學要求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情感目標:了解海底世界是一個怎么樣的地方,激發(fā)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3.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方法描寫事物。
二、教學重點
了解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chǎn)豐富的特點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三、教具準備
1.學生頁
2.教師演示文稿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觀看海底世界的錄像。
2.談談觀看后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什么?
三、再讀課文,把握內容
1.自由練讀,勾劃生字詞,根據(jù)網(wǎng)頁提示讀準字音。
2.“開火車”“小組競賽”檢查學生生字的讀音。
3.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教師相機糾正讀音。
四、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你可知道大海的深處是怎樣的?
2.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引導質疑。
3.確立研討的主題:為什么說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
4.學生根據(jù)網(wǎng)頁的提示,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
5.小組交流匯報。
6.教師根據(jù)匯報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觀看錄像等多種方式體會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
7.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
8. 指導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五、總結全文,拓展能力
1.上網(wǎng)搜索或結合課前的查找到的資料,向同學介紹你喜歡的一種海底動物或植物。(運用學到的方法)
2.在留言板上寫下你對海底世界的贊美。
作業(yè)設計
收集有關海底世界的資料,制作一張手抄報。
第二課時(略)
板書設計:
靜中有聲
動物多、有趣
海底世界 植物種類多、色彩多 景色奇異 物產(chǎn)豐富
礦藏豐富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學習重難點: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內容,陪阿姨能夠自讀能力,并是學生感到勞動是快樂的。
學習準備:
1、學生自己讀熟課文,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學習詞語,并提出疑問;
2、教師準備學習網(wǎng)站;
學習過程:
一、引導認識略讀課文,略知學習方法;
1、從“_”認識略讀課文
2、略知學習方法:通過朗讀、質疑、思考、討論,讀懂課文。
二、引導自己讀懂課文
1、默讀課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認識生字,了解重點詞語意思;
2、再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2)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你從課文哪些描寫重體會到的?
(3)自己還有什么不動的地方?記下來,和同桌討論一下;
三、利用網(wǎng)站,交流反饋:
1、打開網(wǎng)站:
(1)積累詞語;
(2)在網(wǎng)站提示下理解:滿載而歸、耷拉
(3)利用網(wǎng)站學習解疑,然后組內交流;
2、反饋學習情況:
從課文詞句體會課文內容:槐鄉(xiāng)孩子的'可愛體現(xiàn)在:勤勞懂事、吃苦耐勞、以苦為樂;
3、讀出勞動的歡快、輕松、活潑。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網(wǎng)上練習:交流學習體會。
2、積累自己喜歡的句子;
3、說說自己課余所從事過的勞動內容;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jīng)、使勁、假裝、引人注目”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4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重難: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金色的草地
2.課前置疑:讀了課題,你想問什么問題嗎?
整理問題:草地怎么會是金色的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間去找答案吧!
二、檢查預習
1.開火車讀生字。
2.小老師教讀:多音字:“假”“朝”
字形:“絨” “耍”
3.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蒲公英的資料、并展示圖片。
4.抽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感知全文。
課文主要寫了兩件事情,你能找出來嗎?
歸納總結:1哥倆在草地上玩耍。
2草地會變色的原因。
四、理解課文
1、齊讀一自然段:思考:我們窗前有一個什么樣的草地?由“長滿”“盛開后變?yōu)榻鹕斌w會蒲公英的多。
2、朗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齊讀第一自然段
草地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們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自讀第二自然段.
2演一演:根據(jù)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同桌分角色進行表演.
3.匯報表演.
4.想像自己的腳下就是那片長滿了蒲公英的草地,說一說,在這樣一個地方,你的`感覺怎么樣?
5朗讀:讀出歡樂的氣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自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對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變化,說一說,它是怎么變的?
早上:綠色白天:金色晚上:綠色
2它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組討論,在書上勾出句子,讀一讀,再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3匯報: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張開,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著變色了.
5朗讀:體會草地的變化的原因.
6、齊讀4自然段:從這里,你體會到小作者對草地和蒲公英充滿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五、完成課后練習二:回顧全文:從課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愛。
六、有感情地朗讀。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掌握33 個詞語。
2、初步學會查字典據(jù)詞定義,知道把詞語中幾個字的意思連起來想想,就能理解整個詞語的意思了。能查出指定詞語中帶點的字,并據(jù)此確定其恰當?shù)囊馑,再說出整個詞的意思。
3、能用“興致勃勃”寫一句話。
4、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結合對課文詞句的理解,想象出節(jié)日的大街的繁華景象,體驗節(jié)日里人們的歡樂心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談話導入,引入學習關注。
。1)談話:新年剛過,大家從充滿節(jié)日的氣氛的社會,家庭回到學校來了,節(jié)日的歡樂一定還在同學們心目中蕩漾,節(jié)日的情景一定還深深的印在同學們的腦海之中。今天要學的課文是《節(jié)日的大街》,課文寫了節(jié)日大街的什么,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過課文了。
(2)請同學談談自己預習了什么。歸納學生的回答,確定預習的基本操作方法。
。3)自學課文,重溫預習內容。
2、學情交流,反饋自學成果。
。1)朗讀課文,檢驗自己的朗讀水平,按是否“正確,通順,流暢”互為肯定或指正。
。2)根據(jù)自己的感覺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討論“學習提示”也教給大家一個什么讀書方法,充分發(fā)表自己對“學習提示”內容的理解。教師歸納這種方法叫:查字典據(jù)詞定義。
(4)交流識字,學詞情況,運用“查字典據(jù)詞定義”法理解詞語。讀詞語,說意思。處是“張燈結彩,喜氣洋洋,老花鏡,隨風飄動”,訓練查字典據(jù)詞定義,并把幾個字的意思連起來說出詞語的意思。
練習書寫:
課堂作業(yè):完成作業(yè)本第1 .2.兩題
第二課時
1、回顧談話,誘發(fā)學習動機。
。1)回顧上節(jié)課討論的“課文主要講什么”的內容。
(2)提示:課文主要講什么,細讀課文后來辨析。
2、積極閱讀,找出學習疑難。
獨立閱讀全文,思考課后和自己的問題。
反饋交流:
。1)課文為什么分成3個自然段,每段各寫了什么?3段之間相互有什么關系?品味課文語言文字或寫法上的`特色。
(2) 第1自然段:課文為什么把節(jié)日的大街比喻成“河”?第二自然段:課文是否緊緊抓住一個“街”字寫的?根據(jù)“街”字找一找這段課文寫了那幾個方位?并用“/”把這段課文分成3段。朗讀每一部分,體會哪些情景描寫使你覺得充滿節(jié)日的歡樂,學會有感情的回答課后問題2:從“百貨大樓”——“街頭小攤”,從“大件商品”——“小商品”。注意:句子有……有……還有……”每擋含兩個內容,與以前學的不同,與“應有盡有”是什么關系?
第3自然段:讀本段課文后說說節(jié)日大街的夜晚是怎樣的,把自己認為寫“彩色”和寫“歡樂”的句子分別讀出來,讀得有感情。
聯(lián)系上段,把寫大街“彩色”的句子都歸并起來,然后統(tǒng)統(tǒng)丟掉,讀剩下的課文,說出自己有什么感受?
朗讀
(3)小結:今天是同學們靠自己的能力讀懂了全文,老師只幫了一點小忙,這樣讀書,同學們的本領會一天一天大。
3、作業(yè)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正確讀寫“紅彤彤、晚霞、睡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各國兒童的團結友愛,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
知識點梳 理兒童詩的特點、背誦積累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關于太陽的詩。2、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詩歌
1、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流利。2、檢查讀課文情況。
3、我來提醒:學生提醒生字的讀音!巴弊直疽舻诙暎冢粒拢率皆~組中變成第一聲。
4、檢查讀詩情況。5、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朗讀感悟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朗讀,并想一想自己喜歡的原因。
2、小組交流。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小組同學聽,相互評價。
3、全班交流。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說喜歡的原因。
重點感悟:課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孩子、小樹和鮮花的朋友,顯得親切、易懂。詩歌中把孩子、小樹和鮮花并列,是因為它(他)們都有蓬勃的生命力。這樣寫顯得新奇、有詩意。
4、想象說話:我想對別的國家的'小朋友說幾句話……
第2課時
一、再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感受詩意。太陽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
2、學生交流讀課文后的感想。
3、有感情地朗讀。
二、練習背誦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三、拓展交流 學生搜集其他國家小朋友生活情況、文化習俗等方面的資料,進行介紹。
四、指導寫字。 學生自己觀察書寫。教師進行提示。
五、積累語言
六、板書設計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中描寫炮手神態(tài)變化的詞語的作用。
2、想象炮手當時的心情。
3、理解炮手的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1.、理解炮手與將軍對話時的復雜心情。
2、 理解重點詞語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看圖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你覺得炮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3、明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他為什么還要開炮?
二、細讀感悟
1、作為一個炮手要親手炸毀自己世界上僅有的一點財產(chǎn),這是件多么痛心的事,那從課文中的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炮手痛苦的心情?自瀆課文,畫出有關詞語。
2、為什么炮手的神態(tài)由蒼白到煞白最后變得慘白?在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用筆畫下來,讀一讀,邊讀邊體會,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
3、僅僅是因為炮手當時害怕炸了自己的村子而緊張得臉色變得蒼白了嗎?還有沒有什么別的原因?
4、那為什么炮手的臉色又由蒼白變?yōu)樯钒、慘白?
5、當將軍讓他對準那個房子開炮時,他的臉色為什么一下子又變得慘白了?
6、出示句子
裹著大衣…… 炮手的前額……
讀一讀這兩句話,邊讀邊體會,為什么一樣的天氣卻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 學生暢所欲言,邊讀邊畫詞語 ,找句子畫下來。
7、多么殘酷的'戰(zhàn)爭,面對這痛苦的抉擇和無奈,炮手必須執(zhí)行這個命令,因為他是一名軍人,而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體會不到戰(zhàn)爭給我們帶來的痛苦,就讓我們回到一百多年前,身臨其境的去體驗一下戰(zhàn)爭的殘酷吧!
8、分角色朗讀。
9、這時候不開炮行不行?如果不開炮會怎樣?
10、隨著一聲炮響,炮手的家消失在濃濃的硝煙中,硝煙過后將軍和炮手有什么不同的表現(xiàn)?
11、看圖體會將軍的動作。
12、此時你想對炮手說些什么?
三、總結
正因為有了這樣偉大的炮手和像他一樣為了國家的利益甘于默默奉獻的愛國戰(zhàn)士,戰(zhàn)爭才取得了勝利。讓我也向這些偉大的士兵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初步讀懂課文內容,感悟到時間的珍貴
思想教育:感悟到時間的珍貴。
教學重點:
“我”從爸爸的一席話和生活體驗中認識到時間的寶貴;“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不斷取得成功的。
教學準備:課文掛圖,或有關課文插圖的多媒體課件。
布置學生搜集有關資料:一分鐘能創(chuàng)造多少東西?(農(nóng)業(yè)、工業(yè)、科技、體育、軍事各方面的例子都可以)哪些人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他們有哪些動人的事跡?搜集最疼愛自己的長輩的照片和自己小時候的照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會不會留意時間的流逝,有沒有覺得時間似乎總是有,用也用不完呢?我們學習了第三課,也許你會改變想法。(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后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些事。
三、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第一~七自然段。
1.自讀課文,邊讀邊將這部分難理解的詞句畫下來。
2.交流不理解的詞句,重點解決思考·練習3中的`四個句子。
電腦課件出示這四個句子。
。1)“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
這句話是理解的難點,可從以下幾方面幫助理解、體會。
讓學生出示搜集到的最疼愛自己而已經(jīng)去世的長輩的照片,談談疼愛自己的人逝去了你有什么感受。
讀父親說的話,看看父親是怎么理解的。
引導學生讀讀“我”的生活體驗,看看“我”怎么理解的:看到太陽下山,知道一天就這么過完了,看到鳥兒飛到天空,想到鳥兒明天即使飛同樣的路線,也永遠不是今天了。
出示父母或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計算一下自己的年齡,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從中感受到“時間一去 不復返”。
指導朗讀爸爸的話及“我”的生活體驗。
(2)小組合作,交流對第二~四句的理解、體會。并通過朗讀,從中感受到時間的寶貴。
3、指導朗讀。
朗讀課文第一~七自然段,朗讀時注意聲調應緩慢、低沉些,帶有一點淡淡的哀愁。
五、學習第八自然段。
1.時間那么寶貴,我們怎么利用好時間呢?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我”和時間賽跑,課文寫了幾件事?
2.在書中標上序號,并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地說說內容要點。
。ê吞柋荣惛斓鼗丶,跑贏了太陽;一個暑假的作業(yè)十天就完成了,跑贏了時間;讀三年級時,就做五年級的作業(yè),走在了時間的前面。)
3.畫出寫“我”跑贏了時間的感受的句子,讀一讀。
4.追問學生:你跑贏了時間了嗎?了解昨晚完成作業(yè)的時間。
學生可列舉生活中的例子,體會自己贏得時間后的心情,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
5.指導朗讀,體會“我”與時間賽跑取得成功的快樂。朗讀時,力求體現(xiàn)出跑在時間前面的勝利者的喜悅和自豪。
六、學習第九、十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說說作者和時間賽跑后的體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受益無窮”。
2.自由讀課文,找出最能表達“我”和時間賽跑深刻體會的句子,并畫上“ ”。
3.投影或課件出示句子:“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1)讀讀句子。用換詞法理解“假若”。(如果、假如、要是。)
。2)小組合作討論:你同意這個說法嗎?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或名人的事例來說明,談談自己的看法。
4.電腦出示填空題。
在戰(zhàn)斗中和時間賽跑,________;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和時間賽跑,________;在體育比賽中和時間賽跑,________;在科學研究中和時間賽跑,________;在學習上和時間賽跑,________。
讓學生結合搜集的資料完成該題,并交流。
5.指導朗讀第九、十自然段,可讀得慢一些。
七、總結課文。
說說自己學習課文后的體會。
八、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
板書設計:
和太陽比
和西北風比 獲得成功
29* 和時間賽跑 十天做完暑假作業(yè) 收益無窮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積累,理解課文內容,并弄清作者的觀察順序。
3想象畫中美景,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和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感受、品悟、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弄清作者觀察順序。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想象畫面中的美景,掌握并能運用課文觀察方法練習寫作。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賞畫激趣,導入新課
1孩子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么?(投影展示文中的插圖)看見這樣一幅畫,你們想說些什么?
2導入新課。
喲,孩子們都在認真欣賞這幅畫呢?你們知道嗎?一位小朋友最喜歡這幅油畫了,他不但像你們一樣欣賞了這幅畫,而且還寫了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一幅畫》(板書課題)。看看這幅畫,看看這個題目,孩子們說說你最想知道什么?(鼓勵學生質疑)教師歸納,提煉出主要問題。
那么我們就帶著問題,走進這幅令人陶醉的畫卷中,和作者一起欣賞這幅畫吧!
二、自學課文,了解寫了什么
1孩子們,你們都是學習的主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應該怎么辦?對,老師相信你們能自主讀懂它!
2媒體出示自學要求。
(1)自己讀通課文,注意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采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
(2)這幅畫畫了些什么?用鉛筆勾畫出文中描寫的畫中景物。
(3)作者為什么最喜歡這一幅畫?
3師:現(xiàn)在孩子們可以按自學要求,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如果你有體會、有感受,請與同桌互相交流,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請教同桌,尋求他的幫助。
4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深入到學生中巡視,了解學生自學情況。
三、交流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當小評委,仔細聽他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幫助。(指名讀→師生評議)
2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搖線、悅耳、奇形怪狀”等詞語。
3說說哪些段落寫了這幅畫的主要內容,都寫了些什么?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學生先匯報,教師點撥。課文的第2~6段寫了這幅畫的內容,作者在第2、3段中描寫了天空——大山——綠樹——草地——野花——小木屋等景物,其中側重描寫了綠樹;在第4、5、6段中抓住小溪——溪水——兩旁的野花——石鋪小路——石頭等進行描寫,其中抓住了小溪動態(tài)的描寫,寫出了自己的聯(lián)想。
四、重點閱讀,學習怎樣寫
過渡:孩子們,剛才通過你們的自主學習,已經(jīng)知道課文寫了畫上的天空、大山、綠樹、草地、小木屋、小溪、野花、石鋪小路和石頭。畫上的景色美,作者寫的文章美嗎?就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書上描寫的這些內容吧!
1教師配樂,有感情地美讀課文第2~6段。
2老師在讀的時候,希望孩子們張開想象的翅膀,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3小組探討:課文這幾段按什么順序觀察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弄清楚作者由遠到近欣賞圖畫的順序,并且一邊欣賞,一邊發(fā)揮想象,使畫上的內容活起來。寫的時候,采用打比方等方法,寫得生動而又具體。
五、拓展延伸
請你自選一幅你最喜歡的畫或自己畫一幅最美的畫,按一定的順序,仔細觀察,充分發(fā)揮想象,并寫一寫?凑l選的畫最美,看誰寫的文章最美!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
教學要求
1.認識“癢、棗”等9個生字,理解詞語。
2.了解白族最盛大的節(jié)日“三月街”,讓學生通過對少數(shù)民族的了解,產(chǎn)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重點難點
學習作者按發(fā)展順序描寫活動場面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1.欣賞課件:各民族歡度自己節(jié)日的畫面,學生欣賞課件并說出自己知道的少數(shù)民族名稱或相應節(jié)日名稱。
2.講述:(畫面定格在白族“三月街”上)白族是眾多少數(shù)民族中的一員,這是他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三月街”,今天我們就走進白族的“三月街”看一看。
3.板書課題:賽馬三月街,齊讀題目。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師出示生字,學生認讀。
3.通過回家后的預習,你學會了本課的哪些詞語?
三、整體感知,初步把握
(1)自讀課文,質疑問難。
“開火車”讀課文,糾正錯誤讀音并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里不明白?
。2)集體交流,理清層次。(課文是按賽馬前、賽馬中、賽馬后的順序寫的。)
四、品讀課文,重點感悟
1.師:讀了課文,你關于三月街或者白族人民知道了什么?
。1)師相機點撥以及相機進行朗讀訓練。學生可能回答的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
A.三月街熱鬧(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描寫)
B.三月街是白族同胞的“民族節(jié)”
C.三月街的地點或白族人生活的地點
D.白族人喜歡騎馬且馬術精湛(第二自然段中阿媽和阿爸的對話以及第七自然段的描寫)
E.白族人民很開朗、幽默、豁達(比賽中賽馬場上其他選手的表現(xiàn)和公布比賽結果時大家捧腹大笑的場面)
指導朗讀:在匯報到“三月街開市很熱鬧”時指導朗讀,讀出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如果學生讀得不是很好老師范讀,再知名讀,學生評價或自評。最后全班齊讀。
(2)匯報“賽馬場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讀了這段再結合插圖,從這里可以看出“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騎術精湛、機靈勇敢的`孩子)
(3)課文題目是《賽馬三月街》寫的是我在三月街中賽馬的事,可是課文是直接就寫我在賽馬場上怎樣賽馬嗎?
。ú皇牵┫葘懯裁?又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先寫賽馬前央求阿爸答應我賽馬以及賽馬前的準備,又寫了賽馬時的情景,最后寫賽馬的結果和賽馬后我的心情)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將賽馬這個活動寫清楚的?(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我們在寫敘事的作文時也要按照這樣的順序去寫。
三、拓展閱讀
師;三月街的氣氛如此喜慶熱鬧,可你知道三月街的來歷嗎?(出示課外閱讀《三月街的來歷》)
自學要求:
1.輕聲讀,了解三月街的來歷。
2.組內互相講一講,推選出講的最好的,講給全班聽。
3.全班交流三月街的兩個來歷的傳說。
板書設計
賽馬三月街
賽馬前賽馬時賽馬后
事情發(fā)展順序
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強調要把課堂交給孩子們,要讓學生成為主體,老師成為主導,要注重合作交流學習。我們就應該多多鍛煉學生自我表達的能力,多多給他們上臺表演的機會,多給他們單獨朗讀的機會,帶讀的機會,交流感受的機會。讓他們覺得學習不再是那么難的一件事,從而更加有信心,好好投入到學習中去。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比一比,再組詞。
賺﹙﹚拌﹙﹚捂﹙﹚鞭﹙﹚鑼﹙﹚
謙﹙﹚伴﹙﹚語﹙﹚便﹙﹚蘿﹙﹚
2.根據(jù)意思寫詞語。
﹙1﹚出乎意料地突然發(fā)生或到來。﹙﹚
﹙2﹚以前從來沒有過。﹙﹚
﹙3﹚心里急切的想試一試。﹙﹚
﹙4﹚全身的本事,所有的本領。﹙﹚
3.用下面的詞語造句。
。1)有的……有的……有的……
。2)忽而……忽而……忽而……
參考答案:
1.賺﹙賺錢﹚拌﹙拌嘴﹚捂﹙捂住﹚鞭﹙鞭子﹚鑼﹙敲鑼﹚
謙﹙謙虛﹚伴﹙伙伴﹚語﹙語言﹚便﹙方便﹚蘿﹙蘿卜﹚
2.(1)突如其來(2)前所未有(3)躍躍欲試(4)渾身功夫
3.(1)公園里面人真是不少,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唱歌,有的在打太極拳。
(2)正在天空演習的飛機忽而上升,忽而下降,忽而盤旋,忽而俯沖。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引導學生由說到寫,把在口語交際中交流的內容寫下來。
2、以開放的形式,讓學生寫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寫我心,提高寫作興趣。
3、引導學生使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語句。
4、交換習作,互相修改。
5、指導修改習作,掌握修改習作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寫自己的所想所悟,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懂得保護環(huán)境的道理。
2、通過有突出特點的習作集體講評,進一步進行習作指導。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學習本組課文的表達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去,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感悟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2、掌握修改習作的方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揭題
1、導入: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類在這個地球上快樂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這個單元的課文讓我們的視線始終停留在保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上,通過調查,我們不僅了解了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狀況,還應思考我們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記下來的東西,或者你對未來也曾想象過,在綜合性學習中,沒準還發(fā)生了有趣的事情。想跟大家進一步交流嗎?
2、揭示主題。
二、指導習作,明確思路
1、審題意,明要求。
。1)學生自讀教材第30頁內容,了解習作內容和要求。
。2)小組交流,明確本次習作的內容和要求。
。3)推薦代表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2、聊話題,定選材。
。1)過渡:同學們,這次習作我們要寫一寫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你想選擇哪一方面來寫?主要寫什么?(板書:選擇材料。)
。2)學生交流準備寫的內容。
。3)小結:從大家的聊天中,可以看出大家對環(huán)境保護相當重視,對這次習作的要求很清楚,選材也很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寫出精彩的習作來。
3、理思路,學寫法。
選題一:寫自己調查了解到的情況
思路點撥:
1、開頭簡單明了。
先要仔細觀察,看看周圍環(huán)境怎樣,是受到破壞,污染嚴重,還是受到保護,環(huán)境優(yōu)美。開頭簡單介紹自己調查的時間、調查的場所及其大致情況。
2、著重描寫調查情況。
針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展開調查,把了解到的`情況用筆記錄下來,用數(shù)據(jù)、圖片或其他方法進行說明。對調查情況進行分類、比較,最后再確定出有針對性的描寫內容。
示例《學校周邊環(huán)境對同學們學習和成長的影響》調查報告。我們可以針對學校周邊的網(wǎng)吧、輔導班、書店等對學生的影響進行調查,并分類寫出調查過程和調查結果。
3、結尾提出建議。
既然已對周圍環(huán)境作了清楚的調查,看到了現(xiàn)狀,也了解了存在的問題,那么,結尾就要對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列數(shù)字說明法:
引用具體數(shù)據(jù)加以說明,能增強調查的可信度。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shù)字一定要準確無誤,不準確的數(shù)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shù)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jù)。
示例我從網(wǎng)上了解到:就保護聽力而言,一般認為每天8小時在80分貝以下聽力不會有損失,而在聲級分別為85分貝和90分貝的環(huán)境中學習或工作30年,根據(jù)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調查,耳聾的可能性分別為8%和18%。在聲級70分貝環(huán)境中,談話感到困難。
這段文字中運用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寫出了噪音對人類的影響,而把這樣一段材料寫入習作中,讓讀者來認識噪音對人的危害就更有說服力了。
選題二:想象幾年后的家鄉(xiāng)環(huán)境的變化
思路點撥:
1、大膽想象。
選取最能體現(xiàn)家鄉(xiāng)面貌的一個方面,如家鄉(xiāng)的綠化、家鄉(xiāng)的小區(qū)建設、家門前的道路等都可以作為你習作的對象。任思緒飛揚,大膽想象,展望幾年以后,家鄉(xiāng)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
2、表達具體。
通過典型事例的描寫來體現(xiàn)家鄉(xiāng)的變化,如,可以選擇令人感觸最深的環(huán)境變化進行描寫。寫變化時不要面面俱到,只要從家鄉(xiāng)的變化中選取一兩個方面,加以具體地描寫,以表現(xiàn)家鄉(xiāng)嶄新的面貌就可以,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小見大。
3、暢談感受。
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有如此大的變化,身為家鄉(xiāng)一分子的你肯定感到特別自豪。把你的感受表露在習作中。話語不在于多,而在于真誠。
前后對比法:
描寫幾年后家鄉(xiāng)環(huán)境的變化,可以通過變化之前和變化之后的對比進行描寫。通過對比,能更好地把家鄉(xiāng)變化后的“新”與“美”展現(xiàn)出來,以突出此次習作的“變化”這一主題。
示例啊,真美!難道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沒有呀。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嶇(qíqū)不平的泥路,現(xiàn)在已變成了一條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兩旁種著花和樹,小鳥在枝頭歌唱,小蜜蜂在花間采蜜,彩蝶在翩(piān)翩起舞。
作者將以前坑坑洼洼、崎嶇不平的泥路與現(xiàn)在平平坦坦的柏油路進行對比,一下子就突出了家鄉(xiāng)的路變化之大。
選題三:寫環(huán)境調查中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
思路點撥:
1、開篇做好交代。
因為是寫事情,那自然免不了要在開頭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等諸多要素。要讓讀者看個明白。
2、突出趣味性。
有趣就是好玩嗎?當然不止。真正的“有趣”是能引起人們好奇心的。先回想一下當時哪些事情給自己的啟發(fā)比較大?原因在哪兒?自己做了哪些讓自己或別人感到有趣的事情?抓住“趣”點,把事情記錄下來。
3、談內心感受。
為了讓讀者能產(chǎn)生共鳴,在敘事時可以寫寫當時自己心里的感受,或者借助其他參與同學的表現(xiàn),從側面來烘托當時場面的有趣。
4、細節(jié)描寫法。
對人物的動作、神情及語言進行具體、細致的描寫的一種方法,通過細節(jié)描寫,可使事情的敘述更加完整,內容更加傳神。
示例只見弟弟瞪(dènɡ)著眼,貓著腰,身子向前傾斜著,極慢地向前移動著腳步,突然他把手一伸,兩個手指一掐就把螞蚱捉住了。螞蚱拼命地掙扎著,弟弟樂得又蹦又跳。
這段話對弟弟的動作、神態(tài)等都作了細致的描寫,形象生動,讓人讀著便可想象出當時趣味十足的情形。
三、學生寫作,嘗試為文
1、確定內容,編寫提綱。
2、交流提綱,互相評議。
3、完善構思,動筆成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要求,談話導入
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進行了習作指導,很多同學都完成了本次習作,寫出來的文章非常精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欣賞欣賞自己的作品吧!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本次的習作要求。隨著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上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
二、自主習作,初步修改
1、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修改。
2、讀別人的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三、指讀習作,評議修改
1、選擇不同習作內容,指名讀,小組內評議。
評議要點:(相機板書:中心明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
。1)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
。2)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楚。
2、選取有突出特點的習作集體講評,進一步進行習作指導。
四、自主修改,展示習作
1、四人小組互賞,推薦一篇佳作。(點評者要做到:找出習作中最欣賞的一點,并給對方提一個意見。)
2、佳作賞析:推薦好的文章,師生共同賞析探討。
五、謄寫習作
學生把修改后的習作進行謄寫。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能借助關鍵語句或關鍵語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話的大意,把握關鍵語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子,寫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考。
3、學習“對調”和“移動”兩種修改符號,并嘗試運用。
4、朗讀、背誦古詩《滁州西澗》。
【教學重點】
1、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背誦,了解古詩《滁州西澗》意思。
2、自主閱讀詞語和句子,交流關鍵句,學會用修改符號修改句子。
【教學難點】
1、學會邊觀察邊思考,學會提出問題,把自己的觀察、思考寫下來。
2、借助修改符號修改句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語文園地”的內容。(板書:語文園地)
二、交流平臺。
關鍵語句能幫助我們概括一段話的大意。如何尋找關鍵句,如何用關鍵句概括段意呢?
1、(出示課件)
《趙州橋》中的“趙州橋設計得非常精巧”這句話,直接寫出了第2自然段的大意。
。1)小組學生圍繞上面一句話進行交流,探究自己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板書:利用關鍵句概括段意)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
預設:讀這句話我體會到有些關鍵句就是段意。
2、(出示課件)
“有時候,需要對關鍵句進行改造。如《花鐘》第2自然段的第1句話是關鍵句,把這句話改為“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為什么會不同”就能概括出這段話的大意!
。1)小組學生圍繞上面一句話進行交流,探究自己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
預設:我知道關鍵句有時候雖然和段意有關,但是還需要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
3、(出示課件)
“關鍵語句可能在一段話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鐘》第1自然段的關鍵句是第2句話,《小蝦》第3自然段的.關鍵句是第1句話!
關鍵句的位置是怎樣的呢?如何判斷是否是本自然段的關鍵句?
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
預設:關鍵句位置不固定,位置可前可后。
預設:主要看看這句話是否與段意有關,有關就是,無關就不是。
4、教師小結:關鍵句有的能夠直接概括段意,有的是與段意有關,但是需要改變一下,才能準確概括段意;關鍵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有時是第一句,有時是最后一句,有時在中間。判斷是否為關鍵句的重點是看是否與段意有關。(板書:關鍵句與段意有關,位置不固定)
設計意圖:
出示交流內容,分析如何利用關鍵句概括段意,學會歸納段意的方法。
三、詞句段運用。
(一)照樣子寫片段。
。ǔ鍪菊n件)
觀察時主動思考、提出問題是個好習慣。讀下面兩段話。照樣子寫一寫你的觀察和思考。
這時候刮起了狂風,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我想,它們飛得這么低,怎么能看到遙遠的家呢?
這個路口總是很暢通,那個路口卻總是堵車。兩個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別卻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讀一讀,指名讀,齊讀,男女比賽讀。
。ò鍟簩W寫觀察記錄)
2、說一說,小組交流,這次仿寫給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3、小組代表發(fā)言。
預設:要求我們寫一段觀察記錄。
預設:要求把觀察時不明白、有疑惑的地方提出來。
。ò鍟褐鲃铀伎、提出問題)
4、思考,并寫一段觀察記錄。(出示課件)
示例:我用手一碰含羞草的葉子,葉子就馬上全部合攏起來,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我一捏又細又長的莖,整條莖就垂了下來,更多的葉子合攏了,好像不敢見人似的。含羞草到底怎么了?為什么會這么不禁碰呢?
設計意圖:
通過讀觀察例句,學寫觀察記錄,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邊觀察邊思考的能力。
(二)修改句子。
學習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1、回顧上冊,我們學習了哪些修改符號?
。ㄓ懈恼、增補符號、刪除符號)(出示課件)
表示改正表示增補
表示刪除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下新的修改符號:對調符號和移動符號。(出示課件)
表示對調表示移動
2、(出示課件)
下面這段話只修改了一部分,讀一讀,看看還有什么問題,用修改符號改一改。
3、仔細觀察修改前后句子,作對比,學習了解修改符號。(板書:對調符號移動符號)
觀察一下,這兩種修改符號分別有什么作用?分別在什么時候使用?
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小結:
表示對調,對調符號,是調整對調位置顛倒相鄰的部分;表示移動,是移動符號,位置顛倒、不相鄰部分的調整。
4、集體交流,分析句子出現(xiàn)的問題,補充修改病句。
修改如下:第三句話,用移動符號把“用一根小木棍”移動到“我”的后面。第四句話,再用移動符號把“又”移到“我”后面。
設計意圖:
認識兩種常見的修改符號,并使用它們修改病句,提高了學生的判斷分析能力和準確表達能力。
四、日積月累。
1、出示古詩,學習生字。
。ǔ鍪菊n件)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2、師范讀,學生跟讀。互相交流識記生字。自由朗讀。
3、簡介:《滁州西澗》是寫景的名篇,描寫春游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前兩句寫了澗邊幽草和林中黃鸝的優(yōu)雅景致,后兩句寫了春潮帶雨和野渡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的情懷。(板書:《滁州西澗》)
4、(出示課件)詞語解釋。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5、看注釋,小組合作,交流體會詩句的意思。
6、小組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ǔ鍪菊n件)譯文:我憐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澗上有黃鸝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著夜雨急急地涌來,渡口無人船只隨波浪橫漂。
(出示課件)作者簡介:韋應物(737~792),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7、讀出韻味。
這首詩可以按照這個節(jié)奏讀:(出示課件)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板書:標有節(jié)奏的古詩)
8、熟讀成誦。
設計意圖:
學習古詩詞,理解和分析古詩,增強學生學習古詩、理解古詩、誦讀積累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交流了如何找關鍵句及關鍵句在歸納段意時的作用;學習寫觀察記錄,認識了對調和移動符號并學會用所學修改符號修改語段;學習了古詩《滁州西澗》。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
利用關鍵句概括段意:關鍵句與段意有關,位置不固定
學寫觀察記錄:主動思考、提出問題
修改符號:對調符號、移動符號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自主學習,認識月球,了解月球,討論月球未解之謎。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激發(fā)閱讀興趣
1. 導語:茫茫太空,有著不可計數(shù)的星球。(課件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潔、環(huán)境清幽的圖片)月亮自古以來,就于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的月光,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了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詩歌?(課件出示有關月亮的詩詞)古人還賦予月亮一些美稱,你知道嗎?
2.師:今天,我們就走近地球的近鄰——月球。去探求它的一些秘密。
3.問:你對月球了解多少?
對于月球,你還想了解什么? (小組討論,寫在紙條上)
4.人們多想登上月球,去解開心中的疑問。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月球之謎(板書:之謎)。
二、初讀
1.自讀課文,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讀正確、讀流利。讀完標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件出示:課后討論題)
三、分段指導,朗讀感悟。(1——2)
1.師:讀的多好呀,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人們不禁產(chǎn)生了許多的遐想,誰來讀讀這一自然段?
2.指名讀。(課件出示:圓月圖片)朗讀,評價。
3.理解:遐想。
4.師:是啊,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登上了月球,實現(xiàn)了夢想。
(課件出示:宇航員登月圖片)他們在月球上看到了什么?
5.生自讀第二自然段。畫出說明月球景象的句子。
6.指名說說月球的景象。(課件:句子)(競賽朗讀)
7.(課件出示:宇航員下梯圖)想象當時的場面,指名說。
8.師:你們知道最先踏上月球的人是誰嗎?介紹。
四、尋找未解之謎
師:他的一番話,給了后人很大的動力,不斷的登上月球去探究,可是卻有許多謎未揭開,是什么謎呢?
1.生默讀課文。標示出課文中列舉的月球上的難解之謎。
2.有條理地說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謎,如,月球是從哪兒來的?它跟地球一樣嗎?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為什么不同植物種進月球塵土里生長得不一樣?月球的.年齡比地球大嗎?等等。
3.指導朗讀(課件)
4.鼓勵學生依據(jù)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月球上為什么會有那樣奇異的景色?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沒有任何生命嗎?宇航員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填補空白處
1.師:不知大家發(fā)現(xiàn)了沒有,這里有個標點符號的占位比較特殊,是怎么回事呀?
2.老師把有關月球方面的知識告訴大家吧!(課件介紹:十大未解之謎)
3.就你最感興趣的一個不解之謎,結合上節(jié)課搜集的資料和小練筆,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猜想。
六、拓展延伸。
1.我們通過課前查找資料來了解月球,是遠遠不夠的,對神秘的月球,人們還將繼續(xù)探索下去。
作為一名小學生,你認為我們現(xiàn)在應該做些什么呢?(課件)
2.請同學們放飛想象的翅膀,說一說:
假如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大,來到了月球上,你發(fā)現(xiàn)月球有什么變化?你準備去做些什么?(課件)
七、小結:
同學們說得真棒!既有想象來到月球上看到的各種奇怪的東西的,也有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的,更有寄托自己的理想的,老師衷心地希望同學們的幻想在不久后的將來能夠得以實現(xiàn)!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5
學習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從父母或其他親人為自己做的事中感受他們對自己的關愛,并教育學生要回報親人的關愛。
2、要求學生表述要清楚、完整,并富有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和能正確評價的能力。
3、重點難點:
感受親讓人的愛并教育學生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回報親人。
提高學生口頭表述事情的能力。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
1課時
日期:
學習流程:
一、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
播放所收集的與本次口語交際主題相符的公益廣告、短片畫面等。
二、學生說說看后的感受。
看課本中的插圖,引導學生說出話題。
三、讀文中提示
1、要說出親人對自己的關心和照顧。
2、要說出自己對親人做什么事或打算做些什么事。
四、小組合作
1、交流各說的內容。
2、討論交流。
五、全班學生講述匯報。
1、認真傾聽。
2、 評價。
3、互動表演。
六、 評價。評選出優(yōu)勝和優(yōu)秀個人。
板書:回報親人
表述事情清楚、完整。
認真傾聽、正確評價
用行動去回報親人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三年級的教案08-08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6-19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9-28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總結11-24
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總結02-27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06-08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9
三年級下冊語文《荷花》教學反思04-11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反思10-29
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學反思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