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優(yōu)秀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
2、朗讀兒歌并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3、能用肢體動作大膽的表演兒歌
活動重點:
理解兒歌內容,并感受兒歌帶來的樂趣
活動難點:
能用肢體動作大膽的表演兒歌活動方法:講解法、表演法
活動準備:
1、音樂《袋鼠愛跳高》
2、袋鼠、河馬、猴子、小貓身體部分圖片及全身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呢有客人老師來做客,我們來給他們表演一個身體操好嗎?
2、請小朋友們起立,跟著老師一起做:"張張嘴,伸伸手,彎彎腰,跺跺腳,我們一起跳一跳,耶"3、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剛才都運動了身體的'哪些地方呢?
二、出示動物身體部分圖片
1、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幾位神秘的小客人,它們想和你們一起玩,你們想和他們一起玩嗎?(出示圖片)猜一猜他們分別是哪些動物呢?幼兒自由想象。
2、師:現在呢老師要通過播放兒歌來說說這些動物,看看小朋友剛剛說的對不對?小耳朵仔細聽哦!
三、師幼欣賞動物圖片,理解兒歌
1、出示第一句兒歌動物的畫面,逐步的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提問:
。1)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出示河馬的嘴巴,幼兒自由想象)
。2)這大大的嘴巴就是河馬的嘴巴,他們在哪里玩?那河馬口渴要干嘛呢?(觀察圖片請幼兒回答)教師小結:引出第一句兒歌內容"張張嘴,河馬要喝水"。
2、教師模仿貓叫聲并提問
這是誰來了?
他們在干嘛?(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小結:引出第二句兒歌內容"抓抓臉,貓兒在洗臉"
3、教師按照兒歌,逐步出示猴子、袋鼠的畫面,請小朋友猜猜他們是誰?并引出兒歌內容
四、播放兒歌《袋鼠愛跳高》
1、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聽兒歌《袋鼠愛跳高》
2、重復念兒歌,加深印象。教師示范,適當的用肢體動作表現3、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表演兒歌
五、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動物朋友們都玩累了,他們要回家休息了,我們一起把送小動物回家吧。(幼兒學小貓咪走路送小動物回家,帶到室外)
附兒歌:
袋鼠愛跳高張張嘴,河馬要喝水。
抓抓臉,貓兒要洗臉。
彎彎腰,猴子撿香蕉。
動動腳,袋鼠愛跳高。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并鼓勵幼兒在感受不同類型音樂的基礎上大膽地表現出自己認為的善與惡的形象。
2、通過活動,引導幼兒學習新授單詞:wolf。
3、引導幼兒體驗英語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情景創(chuàng)設(森林)、小兔的頭飾若干、大灰狼的`衣服、磁帶
活動過程 :
。ㄒ唬 情景創(chuàng)設(復習部分動物單詞)
出示小兔的頭飾,Who is it ? 今天我們就來做ra it做游戲,(幼兒與教師一起帶頭飾) Who are you ? We are ra its. (音樂……):今天我們又要來做游戲了,Are you ha y? ( It’s carrot …… go go go ――carrot carrot eat eat eat. It’s gra ……go go go ――gra gra eat eat eat. That’s mushroom …… ――mushroom mushroom eat eat eat
。ǘ 新授單詞wolf (沉重地音樂……)gue gue,Who will coming? (tiger 、lion、elephant、bear……) Look,Who is coming? It’s a WOLF. 糾正幼兒對新單詞的發(fā)音。 Wolf 長得什么樣?是怎么走路的? 幼兒跟著音樂學wolf。Wolf wolf 大灰狼……
。ㄈ Game 《Wolf and ra it .》 (歡快地音樂……)ra it ra it jump jump jump.……(沉重地音樂……)Who is coming ? Wolf ,wolf is coming .……Ra it ,we are go home!……Wolf go back! (重復一次) (歡快地音樂……趕走大灰狼)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蚯蚓,知道蚯蚓能幫助松土,是莊稼的好幫手。
2、產生關愛蚯蚓、保護蚯蚓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
2、實物蚯蚓若干;
3、桃樹、蝴蝶、小蜜蜂、蚯蚓圖片各一張
4、白紙一張,一支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蚯蚓
1、出示課件:噓,這里住著一位泥土的好朋友,它會是誰呢?我們請它出來好嗎?(引導幼兒呼喊:快出來吧,好朋友!)
2、泥土的好朋友出來了,是誰呢?
3、 討論交流:
。1)出示課件蚯蚓,提問:蚯蚓是什么顏色的?長得怎么樣的?
教師小結:蚯蚓沒有眼睛,沒有手和腳,身體細細長長的。蚯蚓除了紅色還有黑色、綠色、藍色。
。2)引導幼兒觀察實物蚯蚓(小組合作觀察)
。3)提問:蚯蚓是什么樣子的?摸摸蚯蚓,你有什么感覺?
教師小結:(教師可邊小結邊在紙上畫蚯蚓,引導幼兒一起用手筆劃)原來蚯蚓是沒有眼睛,沒有手和腳,身體細細長長的。整個身體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摸上去很軟軟的,身體上有粘液。
。4)蚯蚓吃什么?(小蚯蚓原來吃垃圾、還有樹上掉下來的樹葉。)
二、蚯蚓本領大
1、蚯蚓有什么本領?
2、教師講述故事:誰松的土
提問:是誰幫小桃樹松的土?它是怎么松土的呢?
3、觀看蚯蚓松土課件
引導幼兒學一學蚯蚓松土的'樣子。
4、蚯蚓能幫助松土,是莊稼的好幫手,如果我們在路上看見蚯蚓應該怎么樣呢?
小結:我們要保護蚯蚓,看見路上的蚯蚓應該把它送回泥土上,讓它快樂地在泥土中松土。
三、延伸活動:送蚯蚓回家
1、小農場里的泥土太硬了,我們把這些蚯蚓送到小農場,讓蚯蚓幫助松土好嗎?
2、送蚯蚓回家。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嘗試活動,引起幼兒對穿鞋的興趣。
2、學習詞:拖、搖搖晃晃、蹦蹦跳跳。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爸爸、媽媽、小朋友的鞋若干雙。
2、用積木搭成的鞋屋。
3、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聽音樂參觀鞋屋,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導語:今天,我們一起到鞋屋去玩,你們高興嗎?(進活動室)
二、通過嘗試,讓幼兒體驗穿不同鞋的感覺。
1、幼兒觀察各種鞋。
教師導語:鞋屋里有些什么鞋?這些鞋都是誰穿的?
幼兒回答:皮鞋、旅游鞋、布鞋、這是媽媽穿的鞋;這是爸爸穿的鞋;這是小朋友穿的鞋。
2、第一次嘗試,幼兒穿上爸爸的鞋。
教師導語:小朋友穿上爸爸的鞋,試試有什么感覺?說說怎么會這樣的呢?
幼兒嘗試、回答;走路很慢、我不會走路了、要拖著走;爸爸的鞋太大了。
3、第二次嘗試,幼兒穿上媽媽的鞋。
教師導語:穿上爸爸的鞋,一步一步走得慢,那試一試媽媽的鞋,看看有什么感覺。
幼兒嘗試:回答:我不會走路了,我走的時候摔了一跤,媽媽的鞋子太高了…
師小結:穿上媽媽的鞋,搖搖晃晃摔在地上。
4、第三次嘗試,幼兒穿自己的鞋。
教師導語:小朋友穿自己的鞋走走跑跑有什么感覺?
幼兒嘗試:不大也不小正好,很舒服,穿自己的`鞋跑得快……
5、幼兒小結、教師歸納:穿鞋真有趣,穿上爸爸的鞋,一步一步走得慢;穿上媽媽的鞋,搖搖晃晃摔在地;穿上自己的鞋,蹦蹦跳跳跑得快。
三、加深嘗試難度,迅速穿上不同的鞋。
1、教師表演不同的動作,幼兒根據動作穿不同的鞋,如:教師做搖搖晃晃的動作,幼兒迅速穿上媽媽的鞋等。
2、請個別幼兒表演動作,全體幼兒穿鞋。
四、活動延伸:讓幼兒在活動角嘗試穿不同的鞋子。
教師導語:(出示嬰兒鞋、寶寶鞋)這是誰的鞋子?小朋友一定很想試一試,等會兒進行自由活動時我們再試吧!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照在身上暖暖的。
2。會用簡單的句子表述內心的想法。
3。能愉快地、大膽地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課件《小兔子找太陽》,各種動物頭飾,紅燈籠、紅蘿卜、紅氣球照片。
活動過程:
一、 猜一猜,和小兔子一起找太陽。
師:小朋友們,你們曬過太陽嘛?太陽是什么樣子的?(紅紅的、圓圓的.)
。ǔ鍪局宦冻龆涞男⊥米樱┯幸粋小動物想要去尋找小朋友剛才說的太陽,猜猜它是誰?
。ㄕ堃幻變荷锨包c一下屏幕)哦!原來是小兔子!
你們猜一猜,小免子能找到太陽嗎?
讓我們跟著小兔子去看看就知道了。
二、 看一看,和小兔子一起認太陽。
師:(出示課件中的紅燈籠)小兔子說它找到紅紅的、圓圓的太陽了,看它找對了嗎?
。úシ畔乱粡垼┩米計寢尭嬖V它,太陽在屋子外面呢!
。ǔ鍪菊n件中的紅蘿卜)小兔子找到紅紅的、圓圓的太陽了,看它找對了沒有?
。úシ畔乱粡垼┩米計寢尭嬖V它,太陽在天上呢!
。ǔ鍪菊n件中的紅氣球)小兔子又找到紅紅的、圓圓的太陽了,看它這次找對了沒有?
。úシ畔乱粡垼┩米計寢尭嬖V它,太陽是會發(fā)光的!
。ǔ鍪咎枺┬⊥米诱f我找到紅紅的圓圓的太陽了!看它找對了嗎?
(出示課件中單獨的太陽)小兔子找到的太陽和小朋友們眼中的太陽一樣嗎?哪里一樣呢?
小兔子找了幾次才找到真正的太陽呢?
我們認真的在聽一次故事,然后再說到底是幾次吧。
三、 聽一聽,和小兔子一起辯太陽。
師:(聽完故事)小兔子幾次才找到太陽的?
前三次小兔子找到的是什么呢?
小兔子真糊涂,怎么會把它們當成太陽呢?
你們比小兔子還能干,森林里的其它小動物也想去找太陽,讓我們帶它們一起去找好不好?
四、 講一講,演一演,和小兔子一起收獲快樂。
師:(教師戴上小兔子頭飾,幼兒戴上事先放在凳子下的動物頭飾,帶領幼兒在班里尋找紅紅的、圓圓的物品)這個紅紅的、圓圓的是太陽嗎?
原來太陽在屋子外面呢,我們一起出去找太陽吧!
活動延伸:
畫一畫,太陽在幼兒心中
師: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可舒服了,大家都在太陽下快樂的生活,多美啊!老師想把這些畫下來,你們想嗎?
。ㄓ變鹤鳟嫞處熈鲃訁⑴c指導。)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小青蛙聽故事》懂得聽故事的時候要安安靜靜的。
2、理解新詞匯:靜悄悄、安安靜靜、又蹦又跳、一聲不吭。
3、在活動中愿意大膽地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在集體面前發(fā)言。
【準備活動】
1、多媒體教學課件,月亮、小魚兒、小青蛙圖片。
2、《幼兒畫冊》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一、以謎語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們!我們來猜個謎語吧。
大眼睛,眨呀眨,身上穿件綠衣裳。白肚皮,鼓呀鼓,唱起歌來呱呱呱。
師:這是什么呀?
幼:青蛙
師: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來呱呱呱,有只小青蛙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聽聽這是為什么?
二、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講述,幼兒傾聽。
2、提問:
師:故事里有誰?(月亮、小魚兒、小青蛙)(出示圖片)師:月亮婆婆在講故事給誰聽呀?(小魚兒、小青蛙)
師:有哪個小朋友能告訴我月亮婆婆是什么時候講故事呢?(夜,靜悄悄的)師:那小魚兒和小青蛙它們是怎么聽故事的?我們再來聽一聽吧!
三、分段講述故事(PPT1-2)幼兒傾聽
1、提問:
師:(1)小魚兒是怎么聽故事的?(安安靜靜)讓我們也來學學小魚兒吧!請個別幼兒表演
(2)小青蛙是怎么聽故事的?(又蹦又叫)讓我們也來學學小青蛙吧!請個別幼兒表演
2、師:我們小朋友平時應該怎樣聽故事?向誰學習?
四、分段講述(PPT3-4)
1、師:呦!小青蛙又蹦又跳地聽故事,誰生氣了?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事?那我們小朋友就安安靜靜地聽聽后面的故事吧!
2、教師講述,幼兒傾聽。
3、提問:(1)后來,小青蛙是怎么聽故事的?(一聲不吭)為什么?
(2)小青蛙對月亮和小魚兒說什么了?
(3)月亮婆婆和小魚兒出來了嗎?
師:小青蛙知道自己錯了,連忙道歉,也是好孩子,所以月亮婆婆繼續(xù)講故事給它們聽。
師:你們喜歡這只小青蛙嗎?為什么?
四、鼓勵幼兒給故事起名字
師:這個好聽的故事還沒有名字呢,(月亮婆婆講故事、小魚兒等等)我們小朋友們給這個故事起個好聽的名字吧!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說吧!
師:老師幫它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你們想聽聽嗎?(想)它的名字叫《小青蛙聽故事》。
五、幼兒聽錄音機一起講故事師:以后我們小朋友聽故事的時候也要安安靜靜地聽,這樣才能知道故事里的事情,學到更多的'本領,F在我們就回到座位上學學小青蛙聽故事吧!
附故事:小青蛙聽故事
夜,靜悄悄的,月亮來到了小河邊,瞧瞧小魚兒有沒有睡覺。
小魚兒看見月亮,可高興啦!一群小魚兒圍著月亮聽故事,月亮給小魚兒講故事。小魚兒安安靜靜地聽呀、聽呀。
忽然,從草叢里蹦出來一只小青蛙。小青蛙叫到:呱呱呱,我也要聽故事。小魚兒對小青蛙說:別吵,聽故事要安安靜靜的。小青蛙不理睬小魚,還在呱呱呱地又蹦又叫。
月亮生氣了,皺起了眉頭,躲進了云朵里。小魚兒也鉆進水草里不見了。
小青蛙知道自己錯了,忙說:對不起,我錯了,我會安安靜靜地聽故事的。小魚兒、月亮快出來吧!小青蛙蹲在荷葉上,睜大眼睛,一聲不吭。月亮鉆出云朵,露出了笑臉。小魚兒也游回來了。
月亮又接著給小魚兒和小青蛙講好聽的故事了。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洗手帕的過程中,啟發(fā)幼兒體會洗、搓、擰、曬及卷袖子等動作,使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迅速掌握動作要領,大膽用身體動作進行表現,從而發(fā)展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2、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yǎng)幼兒講衛(wèi)生、愛勞動的良好行為習慣。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自帶一塊手帕。
2、錄音機、磁帶,事先欣賞過《洗手帕》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
一個東西四方方,天天帶在我身上。 有了鼻涕用它擦,出汗也要去找它。(手帕)
二、老師出示手帕,幼兒觀察老師洗手帕的方法。
1、小手帕有什么作用?
2、小手帕臟了怎么辦呢?
3、幼兒觀察老師洗手帕。提問:老師是怎樣洗手帕的,用了哪些動作?
三、幼兒自己動手洗手帕
(1)、小朋友們也都很能干,都是愛勞動的好孩子,今天我就讓小朋友自己試著洗一洗小手帕。(四人一組)
(2)、提出要求:為了不讓我們的袖子弄濕,我們要把我們的袖子卷一卷,盡量不要把水弄到地上。
(3)、幼兒分組洗手絹。引導幼兒感知洗手帕的動作。師:"讓我們看一看哪個小朋友洗的最干凈?他又是怎么洗的?"教師請幼兒表演洗手帕的動作,如搓一搓、擰一擰、晾一晾等。
四、完整聽音樂,做洗手帕動作。
1、小朋友做的動作真漂亮,象跳舞一樣,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做起來吧。(播放音樂)
2、音樂又快又重時,應怎樣洗手帕?音樂又慢又輕時,應怎樣洗手帕?
3、教師和幼兒一同跟著音樂洗手帕,感受勞動的愉快心情。
五、小結:今天小朋友們真能干,不僅學會了洗手絹的本領,而且還把它變成了漂亮的舞蹈,你們真是太棒了,剛才小手帕告訴老師,它想到外邊曬太陽,這樣它會更干凈更衛(wèi)生,讓我們帶著小手帕到外邊曬太陽吧。
附動作:
第1-8小節(jié):雙手同時做在搓衣板上用勁搓的動作,眼睛看手(兩拍搓一下)。
第9-16小節(jié):兩手相對,握空拳做輕輕搓的動作,眼睛看手(一拍搓兩下)。
第17-20小節(jié):同1-8小節(jié)。
第21-22小節(jié):兩手做用力擰手帕的動作。
第23-24小節(jié):做抖開手帕向上晾的動作,口呼"晾起來"。
活動反思:
小班的音樂律動《洗手帕》是一個非常生動有趣的一個活動。根據小班幼兒好動、好玩,好模仿,注意力易轉移的特點。我在教學活動中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活動很枯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幼兒做著自己喜愛的動作,感受律動的樂趣,充分發(fā)揮了想象力,從而激發(fā)了孩子們表現音樂的欲望,這樣較好的教學效果也就得以體現在有節(jié)奏的語言提示,助于幼兒分辨音樂。
整首旋律中由于音樂存在快和慢,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如果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傾聽的上面,那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動作。為了讓孩子們在不枯燥的反復傾聽中聽清音樂的快和慢。我順著音樂洗手帕中的慢節(jié)奏,引導幼兒一拍一下的做在搓衣板上洗手帕的動作,然后快的'音樂節(jié)奏時我卻忽略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忽略了幼兒現在對八分音符有點快,讓幼兒很快的做動作。而且幼兒在活動的同時擰手帕的動作沒有做好,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研究幼兒的年齡特點,力求讓每個幼兒的動作做的完美,在音樂活動中如何更好的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與有關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兼得的教育上,還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繼續(xù)去探索。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數字點卡進行乘車游戲。
【活動準備】點卡。
【活動過程】
一、幼兒根據點卡乘車。
1、請幼兒領票。
“我們上車!要根據自己的車票去坐位子,你的車票是幾個點子就找的位置標記也是幾個點子,如果要是做錯了售票員就會讓你下車的。
2、請幼兒乘車。
3、教師充當檢票員開始檢票。
、佟澳隳玫.是什么票?幾元錢的,坐的是什么什么車?”
、凇澳銥槭裁匆谶@里?”
、坼e的幼兒!澳阕氖裁窜?他做的對嗎?應該坐在哪輛車?”
、堋昂!請旅客們坐好車!我們出發(fā)了!我們的第一站是直塘!”“上海動物園已到請旅客們下車!”幼兒下車,教師可以適時介紹一些動物。
、荨艾F在請旅客們坐好車!我們繼續(xù)!接下來一站是沙溪!”好,旅客們,沙溪站到了,請下車的乘客們走好,祝旅行愉快!”
、蕖艾F在請旅客們坐好車!接下來一站是太倉了,出發(fā)!”好,旅客們,太倉站到了,請下車的乘客們走好,祝旅行愉快!”
二、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出去旅游真開心!看了這么多的動物!我們下次在去海洋館好嗎?”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畫面的主要情節(jié),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講述畫面內容。
2、了解救生圈的作用,認識常見的會游泳的動物。
3、樂意參加講述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PPT,小狗、公雞、小魚圖片、背景圖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圖片(救生圈)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這是什么?救生圈有什么大本領?
小結:救生圈可以幫助不會游泳的人游泳。
二、感知理解畫面的主要情節(jié),嘗試運用已有經驗大膽講述。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講一個有關救生圈的故事。請你仔細觀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都告訴我們,好嗎?
圖一提問:誰來了?小貓去干什么?
圖二提問: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小貓發(fā)現了什么?
小結:我們剛剛看了兩幅圖,我們知道了,小貓去河邊釣魚,它發(fā)現了一個救生圈。
圖三提問:小貓看見了誰?它會怎么對青蛙說?青蛙又會怎么回答?想想青蛙會怎么游給小貓看?請你學一學。
小結:小貓問小青蛙:“這是你的救生圈嗎?”小青蛙說:“謝謝,不是,我會游泳,不用救生圈!闭f完,小青蛙“撲通”一聲就跳進了河里。
圖四提問:小貓又看見了誰?它會怎么說?烏龜又會怎么回答?
小結:小貓問小烏龜:“這是你的救生圈嗎?”小烏龜說:“謝謝,不是,我會游泳,不用救生圈。”
圖五提問:小貓又碰到了誰?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小結:小貓問小鴨:“這是你的救生圈嗎?”小鴨說:“謝謝,不是,我會游泳,不用救生圈!
圖六提問:這到底是誰的呢?看看誰來了?它怎么了?他們會說些什么?
小結:小雞著急得趕來了,小貓問:“小雞,這是你的救生圈嗎?”小雞說:“是的,謝謝你,這是我丟的。”
圖七提問:小雞在干什么?小雞怎么會游泳的?
小結:戴上救生圈,小雞也會游泳啦!
總結:你們看著圖片講的故事真好聽呀!我們把這些圖片連起來,再來聽聽這個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誰的救生圈》
二、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
1、現在,你知道這個救生圈是誰的了嗎?
2、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誰是會游泳的?誰需要救生圈?
三、遷移新的知識經驗。
1、師:除了小雞,還有誰也需要救生圈呢?
2、游戲:誰的救生圈。
師:老師這里有三個小動物,它們是小狗、公雞、小魚(出示小動物的'圖片),我這里也有一個救生圈,會是誰的呢?請把你覺得會游泳的動物貼到河水里,不會游泳的,貼在草地上!自己動腦筋哦!去后面的桌子上試一試吧!
3、引導幼兒遷移故事中的語言來問一問,說一說。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學習在今后教學中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要再詳細。在具體。在兒童化一些。
小百科: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設備的一種,通常由軟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較小的輕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練習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膠制成,內充空氣,也叫作橡皮圈。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精選)09-23
小班教案(經典)09-28
[經典]小班教案09-14
小班教案(精選)09-14
(經典)小班教案09-21
【經典】小班教案09-06
小班教案[精選]09-02
小班教案【精選】08-20
(精選)小班教案07-29
小班教案【經典】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