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7篇[精品]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由來:
幼兒活潑好動,非常喜歡奔跑類游戲,然而由于他們的身體協(xié)調性差、躲閃能力差,經(jīng)常在奔跑的過程中發(fā)生沖撞,產(chǎn)生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如果幼兒能夠掌握好奔跑以及躲閃的方法,就能夠很好的避免碰撞,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戲中。
二、活動目標:
1、愿意與朋友一起參與體育活動并分享合作的快樂。
2、在一定范圍內向指定方向跑,知道在奔跑時避免和同伴碰撞。
三、活動準備:
錄音機,喜羊羊、美羊羊、慢羊羊、沸羊羊、懶洋洋的圖片,草(彩色復印紙剪成的草),《別看我只是一只羊》、《hand and shoulders》的音樂、標有數(shù)字的小格子(1——100,并貼有雙面膠)、一個明顯的圓點標記
四、重點難點:
。ㄒ唬┡艿幕緞幼饕I
。ǘ┠茉谂艿倪^程中躲閃同伴
五、活動過程:
。ㄒ唬 準備部分
1、隊列練習:切斷分隊走
2、幼兒和教師一起做熱身操!秇and and shoulders》
(1)教師變身為慢羊羊,引出羊村的活動。
教師:請小朋友們安靜等待,我要變身了!
。2)教師:勤勞的`小羊們,讓我們先來活動活動,熱熱身吧!
。ǘ┗静糠
1、游戲:羊兒找朋友(教師準備有四種羊的圖片;數(shù)量各為幼兒人數(shù)四分之一)。
教師:小羊們一起玩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吧。先找找你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幼兒分別站在操場兩邊的邊線上(間距6——8米),圓點標記釘在地場中心點,作為能量環(huán)。教師分別請四種羊各自找朋友,同時教師計時5、4、3、2、1。
教師:請美羊羊/懶洋洋/沸羊羊/喜羊羊吸收能量。
2、引導幼兒學習跑的基本動作要領
教師:我發(fā)現(xiàn)**羊的小朋友,找朋友的速度特別快,我們請他們組再找一次朋友,我們看看他們?yōu)槭裁催@么快?這個組的小朋友是跑著來的,怎樣跑才快呢?**跑的特別快,我們看看他是怎么跑的?
教師邊請幼兒示范邊介紹動作要領:腿稍彎,上體稍向前傾,雙臂自然前后擺動。
教師:請我們小朋友用剛才學到的本領再跑一跑。
游戲繼續(xù)進行
3、游戲:運草
。1)引導幼兒向指定的方向跑。教師將草分散撒在場地四周,引導小羊們用正確的姿勢跑來拔草并運回自己的家。
教師:寒冷的冬天馬上就要到了,我們要儲備很多的鮮草,大雪天的時候我們才能有草吃。
我這里有很多的草,小羊們每次到我這里拿一棵草,送回自己家的倉庫里,請小羊跟著自己的隊伍有精神的走到自己的家里去。進行運草游戲。
教師:我要考考小羊們,剛才是不是認真學習了,能不能又快又穩(wěn)的跑了。請小羊們按照我們剛才學到的本領跑,看看哪個小組運回的草最多,最好,還能不撞上、不摔倒。
(三)結束部分
1、放松游戲:整理活動《別看我只是一只羊》
(四)活動結束
六、活動延伸
整理儲藏室
教師:把草放到你們各家的儲藏室吧!比比誰家的草最多呢?
玩法:儲藏室為標有數(shù)字的格子紙,幼兒將草粘在格子里,并一同數(shù)一數(shù)最后得到總數(shù)。(北京市朝陽區(qū)秀園幼兒園 付海燕)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馬蒂斯的剪紙作品理解其作品的特點,感受馬蒂斯作品色彩、圖案的美。
2、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運用剪、拼貼彩紙圖案的方法作畫,并用語言、動作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及想象。
3、體驗彩紙拼貼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了解畫家馬蒂斯和欣賞他的剪貼畫。
2、剪紙藝術名畫《克里奧爾的舞者》圖片。
3、卡紙、各種顏色的彩紙、繪畫紙,剪刀、膠水等美工用具。
【活動過程】
一、欣賞作品《克里奧爾的舞者》,引導幼兒了解其特點,感知作品的色彩和圖案美。
1、引導幼兒觀察、欣賞作品,了解作品的特點。
提問:仔細看,這幅畫上都有什么?他們都在干什么?(引導幼兒找出畫上的舞者, 并模仿畫上的舞者進行舞蹈)
這幅畫和我們以前的畫有什么不一樣?是用什么做的?
畫上都有哪些顏色的紙?這些顏色在一起,給你什么感覺?
2、出示作者圖片,知道作品的名字及作者,引導幼兒用動作大膽表達對作品的感受。
。1)說一說這幅畫講了什么事情?
(2)教師介紹這幅畫的名稱及作者。
二、提供各種彩紙、掛歷紙等色彩鮮艷的廢舊紙,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運用剪、拼貼彩紙圖案的方法作畫。
1、引導幼兒觀察作品的剪貼過程,并示范作品的'難點部分———跳舞的姿勢
(1)提問:首先我們要先為舞者布置什么?是什么形狀的?(引導幼兒用鮮艷的顏色布置背景舞臺)
。2)教師示范活動難點,跳舞的小人。
跳舞的小人由哪幾部分組成?她的胳膊和腿是什么樣子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
。ń處熓痉短璧男∪瞬糠郑
2、出示各種顏色的紙,引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興趣。
提問:你想剪貼什么樣的舞者?想用幾種顏色?可以用什么形狀的圖案拼貼?
三、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1、提出制作要求,教師巡回指導。
引導幼兒剪貼作品圖案、色彩要豐富;大膽想象作畫;根據(jù)需要自主添畫。
2、幼兒剪貼作品
四、展示評價作品,組織幼兒分享交流評價作品。
1、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師幼之間互相評價。
2、請幼兒用動作大膽模仿舞者的姿態(tài),表達對作品的感受。
中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幼兒進入中班年齡段以后,在數(shù)理邏輯思維和能力上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前期的排序活動,幼兒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但他們在合作方面的能力比較欠缺,因此借助《喜羊羊與灰太狼》這一幼兒喜愛和熟知的動畫片我設計了數(shù)學活動"快樂羊村",旨在通過游戲讓幼兒感知學數(shù)學的快樂,掌握有規(guī)律的排序的方法,并能與同伴合作完成游戲和學習任務。
活動目標:
1、愿意將自己排列的模式用語言與同伴交流,體驗與同伴游戲和合作的快樂。
2、學習從AABB排序規(guī)律,按照物品量的差異或顏色有規(guī)律地排序。
3、能將物品有規(guī)律的排列,并和同伴相互合作完成游戲。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有用AB、ABC排列規(guī)律進行排序的經(jīng)驗。
材料準備:《喜羊羊與灰太狼》主題曲;大小狼的腳印圖片;從AABB規(guī)律排序的小路;從AABB規(guī)律排列的座位;規(guī)律排序課件;四種顏色的`長方形紙條若干;設置柵欄場景;拱形門4干;不同形狀的彩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二、觀察地面上狼的腳印,復習ABAB的排列規(guī)律。
羊村發(fā)現(xiàn)了狼的腳印(大一小一大一小一大一小……)三、觀察羊村周圍環(huán)境,探索發(fā)現(xiàn)有規(guī)律的物品。
1.引導幼兒觀察小路、座位的排列規(guī)律。
教師:積木、棒棒糖都是有規(guī)律的排列的,你們說說他們是什么規(guī)律排列的?
2.播放電腦課件,學習根據(jù)物體的差異尋找規(guī)律進行排序。
①出示喜羊羊家玩具柜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照片上的物品擺放的規(guī)律。
教師:咦!喜羊羊家的積木擺的亂七八糟的,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我們來看看這些積木原來是怎樣擺放的?
請小羊幫忙恢復,說出擺好后的排列順序(高積木一高積木一矮積木一矮積木一高積木一高積木一矮積木一矮積木一高積木一高積木一矮積木一矮積木……)②出示懶羊羊家食品柜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物品擺放規(guī)律。
教師:咦!懶羊羊家的棒棒糖擺的亂七八糟的,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我們來看看懶羊羊家原來的食品柜是什么樣的?
請小羊幫忙恢復,說出擺好后的排列順序(大棒棒糖一大棒棒糖一小棒棒糖一小棒棒糖一大棒棒糖一大棒棒糖一小棒棒糖一小棒棒糖……)四、幼兒操作練習:根據(jù)物體不同顏色尋找規(guī)律進行排序。
1.給羊村做柵欄,嘗試按物體的顏色有規(guī)律的排列。
教師設計各種顏色的長方紙條,重點指導幼兒進行有規(guī)律排序,并說出規(guī)律。如:黃一黃一綠一綠一黃一黃一綠一綠……或紅一紅一藍一藍一紅一紅一藍一藍……等)2.集體展示,查找不符合排列規(guī)律的柵欄,并進行糾正。
3.幼兒分組做門簾,學習根據(jù)物體量的差異和顏色自由選擇合作進行規(guī)律排序。請四個小朋友一組,制作門簾。
看一看自己做的門簾是按規(guī)律排列的嗎?說說你是按什么規(guī)律重復排列的?
4.幼兒相互交流,幼兒感知有規(guī)律排列的物品。
每組請一個代表說說制作門簾的排列規(guī)律。
活動點評:
活動中比較成功的地方:
1.寓教于樂。本次活動借助了幼兒喜愛的"羊村"的游戲情景開展活動,很好的激發(fā)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環(huán)環(huán)緊扣。整個活動始終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從ppt中感知排序規(guī)律到個體操作交流,再到分組合作交流,環(huán)節(jié)清晰、層次清楚,目標指向明確。
3.突出了操作性。在活動組織中,教師為幼兒了豐富、充足的操作材料,很好的滿足幼兒的動手操作和探索研究的需求。
4.突破了重難點。能按照BB的排序規(guī)律來制作"羊村柵欄"和分組合作裝飾"門簾",是本次活動幼兒應掌握的重難點。幼兒在教師的巧妙安排和引導下樂于合作且通過操作較順利完成任務,有效的達成了活動預設的目標。
需改進和調整的地方:
教師的語言指導和語言有待進一步提高,表達應更清晰,指向要更加明確,讓每個幼兒能聽清楚并按要求去操作,有利提高活動的效果;顒又薪處煵粌H要考慮如何引導,還要關注幼兒的反應,對幼兒在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應給予及時的指導和。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熟練的掌握雙腳向上跳的動作,會輕輕落地。
2、喜歡參加跳躍活動,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3、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xié)調和靈活。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體驗玩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場地上布置好三種不同高度的皮筋,高度分別是20cm、30cm、40cm,皮筋的左右距離約為2m。
2、《藍精靈》《小白船》音樂CD(帶盒),便攜式音箱一個。
3、地墊4~5塊。
活動過程
1、玩游戲“小蚱蜢練本領”,做好熱身運動。
教師扮演蚱蜢媽媽,幼兒扮演小蚱蜢,大家一起在“草地”上聯(lián)系本領,通過走、轉身、跳等動作活動身體的各個部位,重點活動腰和下肢關節(jié)。
2、探索、嘗試,學習雙腳向上跳的動作,掌握動作要領。
自由跳躍,體驗活動的樂趣。
教師和幼兒一起說兒歌“小蚱蜢,學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伸,腳一翹,那個有我跳的高!”說完以后幼兒自由練習向上跳躍,體驗跳躍帶來的愉悅。
3、自由練習跳躍障礙區(qū),探索最佳的跳躍方法。
教師提問:怎樣才能輕松地跳過不同高度的皮筋?;鼓勵幼兒積極嘗試,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示范講解,引導幼兒學習雙腳向上跳的'動作,掌握動作要領。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動作要領:雙腳并在一起,膝蓋彎曲,上交用力蹬地向上跳起,前腳掌先輕輕著地。
幼兒選擇場地。按照動作要領嘗試、練習向上跳過不同高度的皮筋。教師觀察幼兒動作,指導幼兒重點練習屈膝蹬地和前腳掌先落地的動作。
4、玩游戲“小蚱蜢跳高比賽”,鞏固雙腳向上跳的動作。
教師介紹游戲的玩法及規(guī)則:必須雙腳向上跳過皮筋;跳過皮筋時雙腳盡量不要碰到皮筋;輕輕落地。小蚱蜢分成四組,聽到信號后從起點出發(fā),依次跳過三種不同高度的皮筋,然后從右側返回終點,比一比看看哪一組向上跳的動作正確、速度快。
播放歡快的音樂《藍精靈》,幼兒分組游戲2~3次,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身體情況和情緒反應隨時調整活動量,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5、評析游戲情況,鼓勵動作正確的幼兒。
播放舒緩的音樂《小白船》,教師和幼兒一起坐在墊子上,隨音樂做放松運動,重點放松腰部和腿部。
活動延伸:
利用皮筋和戶外的小臺階,帶領幼兒經(jīng)常練習雙腳向上跳、向下跳的動作,提高幼兒原地跳躍的動作水平。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顒舆^程中,幼兒表現(xiàn)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嘗試添畫手型,變化出不同的物體。
2.通過活動,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提高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玩手指游戲,導入活動內容。
1.手指游戲:
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小鳥飛飛飛。
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小魚游游游。
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小狗汪汪汪。
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烏龜爬爬爬。
2.提問:小手還可以變成什么?
。ɡ蠋熆梢詭椭幊蓛焊鑾ьI幼兒玩手指游戲。)
二、用手變造型,感受小手的'靈巧多變。
1.提問:剛才我們用小手變出了許多小動物,你還能用手變出什么不一樣的造型嗎?
2.個別幼兒示范,集體模仿。
3.小結:剛才我們用小手變出了愛心、房子、飛機、剪刀等好多造型,你們覺得自己的小手怎么樣?
三、進行手的聯(lián)想畫。
1.指導幼兒用勾線筆沿手的邊緣描畫(可擺放不同的手形)
。1)教師示范。
“是呀,我們的小手能靈巧,今天我們把靈巧的小手畫出來,好嗎?”(教師作畫)
。2)在此基礎上想象、添畫。
“手畫出來了,可是手心空空的,我們可以在手心里面畫上什么呢?”(幼兒自由想象)
2.教師再次交代作畫步驟。
3.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四、相互欣賞作品,交流感受。
1.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畫的是什么,要求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
2.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沿輪廓線剪下來,布置成“有趣的手”的墻飾。
活動反思:
美術課一直是我們班小朋友最喜歡的活動,F(xiàn)在我們都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小手也越長越大,學會了許多的新本領。活動開始運用手指游戲,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的目光。在作畫時,大家都能發(fā)揮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只是由于第一次使用記號筆,很多小朋友畫畫時會將小手弄臟。因此,在今后的美術活動中,我還將繼續(xù)指導幼兒如何正確使用作畫工具,幫助幼兒養(yǎng)成干凈作畫的良好習慣。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房子的情緒變化,體驗家的甜蜜與快樂;
2、學習故事中的對話表達方式,大膽參與語言表達,體驗表達的快樂。
3、理解散文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散文。
4、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我有一個家》,表演用的小房子、小鳥、小老鼠、大象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1、出示課件,小房子,談話引題。
。1)師:看呀!這是一間多么可愛的小房子,仔細聽,它怎么了?(播放哭聲的聲效)(2)師:小房子為什么哭呢?(幼兒自由討論)(3)師: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小房子的故事里找找答案吧!
2、結合媒體,分段講述,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圖片1,教師講述第一自然段故事內容,(小房子很想要一個家)提問:小房子為什么一點都不開心呢?
。2)圖片2,教師接著講述第二自然段。(小鳥)師:小房子很想成為一個家,它看見了小鳥,就急忙喊了起來,是怎么喊的?
師:我們一起幫小房子著急地喊一喊。
師:小鳥會怎么說的?它的家在哪里?(高高的大樹上)大家一起說一說(3)教師接著講述第三段、第四段(大象、小老鼠)師:小房子還看見了誰?是怎么喊的?它們又是怎么回答的?
師:大象會怎么說的?大象的家在哪里?(學說:綠色的森林里)(引導幼兒進行情境對話)師:小房子看見誰?小房子看到小老鼠就急忙的喊道,它會怎么喊呢?
師:小老鼠會怎么說的?小老鼠的家在哪里?(學說:深深的地底)(幼兒進行情境對話)師:那我們再來仔細地看一 看,小老鼠在家里干什么?他感覺怎么樣?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師小結:小老鼠睡在軟軟的、暖暖的小床上感覺很快樂、很甜蜜。
師:這些小動物們都有一個家,這個時候你覺得小房子的心情會怎么樣?
師:那么小房子有沒有成為一個甜蜜的家呢,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教師接著講故事至"開始充滿各種各樣的氣味和聲響"。
師:小房子里住進了誰?小房子的家里充滿了各種甜蜜的氣味和聲響,聽一聽,你都聽到了些什么甜蜜的聲音呢?
(五)教師繼續(xù)講故事到最后。
3、師幼共同講述故事,(對話部分都留給幼兒講述)。
(1)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連起來來講一講小房子的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甜蜜的家》。
。2)師:從什么時候起小房子成了一個家?小房子成了一個家后,心里的感覺是怎么樣的?
師:熊的一家搬進來之后成了一個家,成了一個家后小房子感覺很溫暖、開心。
4、師幼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溫馨。
。1)分組分角色表演,每組分別是:小鳥、小老鼠、大象。老師來當小房子。
(2)根據(jù)實際情況表演一到二次。
5、幼兒討論:
你有一個甜蜜的家嗎?你的家里住著誰?一家人在家里會做哪些甜蜜的事情呢?你在家里幸福嗎?你愛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嗎?
觀看視頻我們一起來看看幾個小朋友的家,也來聽聽我們的爸爸媽媽有什么話要對我們說。
7、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在家里有許多人關心、愛護我們,大家心里覺得暖暖的、甜甜地,很幸福、很甜蜜,F(xiàn)在我們也用自己的'方式去向家人表達自己的愛吧!
故事:
從前有座小房子,它的樣子很可愛,但是它一點也不開心。 因為它還沒有成為一個家,它的心里面空空的。"小鳥小鳥,"小房子喊道,"你要不要一個家?" "我有家,"小鳥快樂地回答,"我的家在高高的大樹上。"小老鼠小老鼠,"小房子喊道,"你要不要一個家?""我有家,"小老鼠快樂地回答,"我的家在深深的地底下。""大象大象,"小房子喊道,"你要不要一個家?""我有家,"大象快樂地回答,"我的家在綠色的森林里。"小房子好傷心好傷心,它多想成為一個家!一天早晨,小房子還在睡夢中,忽然被一陣汽車聲吵醒了。小房子從此不再是空空的了,它開始充滿各種各樣的氣味和聲響…小房子的心里暖暖的、甜甜的,"哦,這就是成為一個家的感覺!"小房子幸福地說。
教學反思:
《甜蜜的家》就是以家這個現(xiàn)實為基礎,通過想象,把小房子擬人化描寫他想成為一個甜蜜的家,它向好幾只小動物詢問要不要一個家,但結果都被拒絕了。直到有一天,北極熊一家搬進了小房子,終于讓它擁有了一個甜蜜的家,也感受到了有家的幸福感覺。故事情節(jié)雖然比較簡單,但是我們可以較清晰地感受到小房子前后的情緒變化,正是通過小房子的情緒變化,蘊涵著一個教育價值:家是甜甜的、暖暖的,是我們每個小朋友幸福的港灣,我們要愛我的家。然而生活在溫暖而又甜蜜家庭的孩子們是體會不到?jīng)]有家的孤單的,自然也不懂得去愛家,甚至關愛自己的家人。因此,這樣的情感教育對小朋友是非常必要而有意義的。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征。
2、發(fā)現(xiàn)事物排列的規(guī)律,按一定的規(guī)律排序。
3、愉快參與活動,體驗排序活動中的妙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難點:
按ABAB、ABBABB的規(guī)律進行排序。
活動準備:
PPT水果排列圖、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水果排列圖,請幼兒找出排列規(guī)律。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水果朋友,他們分別是誰,請小朋友們看看。這里有那么多的水果亂七八糟的,它們要排排隊,我們看看它們是怎么排的?
1、教師出示圖一(ABAB排列),說說這些水果是怎樣排列的?
引導孩子觀察第一個是什么,第二個是什么,第三個是什么,接下來又是怎么排的?讓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這些水果ABAB的排列規(guī)律。
2、出示圖二(ABBABB排列),說說這些水果是怎樣排列的?
引導孩子觀察第一個是什么,第二個是什么,第三個是什么,接下來又是怎么排的?讓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這些水果ABBABB的排列規(guī)律。
小結:原來它們都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來排隊的,第一張圖片是ABAB的規(guī)律,第二張圖片是ABBABB的規(guī)律。
二、幼兒根據(jù)蔬菜的特征,進一步感知排列規(guī)律。(用ABAB、ABBABB的排列規(guī)律)
師:看完水果朋友排的隊伍,我們再來給蔬菜朋友排排隊伍吧。(簡單的介紹蔬菜名稱,出示PPT表格)
1、根據(jù)蔬菜的顏色形狀進行排隊:1個紅的(番茄),1個紫色的(茄子)
2、根據(jù)蔬菜的顏色形狀進行排隊:1個綠的(青菜),2橙色的(胡蘿卜)
三、請幼兒嘗試按照ABAB或ABBABB規(guī)律排序、操作。
1、出示表格:我為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張表格,我們在表格里給蔬菜朋友排排隊。
教師將幼兒操作的水果蔬菜操作紙分發(fā)給幼兒,幼兒按ABAB或ABBABB的規(guī)律排列。
2、講解操作要求
我為你們都準備了一籃子蔬菜,請你們選出正確的蔬菜朋友,剪下來粘貼在表格中,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
四、將幼兒做的操作進行分析與驗證。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東西可以排隊的,而且排隊的方法也有很多,這些方法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排序,我們還可以利用這些蔬菜水果進行排序,看看還可以根據(jù)其他的規(guī)律來進行排序。我們回去再試試看吧!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主要讓幼兒按一定的規(guī)律給蔬果排隊,并能進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征;顒拥闹攸c是感知規(guī)律,增強觀察力,難點是能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排序。通過排序可以促進幼兒分析、比較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