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匯編(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前半部分的學習,對小豬變形進行創(chuàng)編。
2、通過“箭頭”和“問號”的設置,激發(fā)幼兒發(fā)散性思維。
3、鼓勵幼兒合作,完成連環(huán)畫的集體創(chuàng)作。
活動準備:
1、《小豬變形記》繪本
2、小豬圖形人手一份。
3、圖示7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繪本“老師帶來了一本書,看看講了誰的故事?”
認讀書名“誰認識這個書名?”“你們知道變形是什么意思嗎?”(改變原來的模樣)
二、講述故事前半部分。(邊翻閱邊講)
1、如果你是小豬,你會怎么來變長頸鹿?
2、我們來看看書里的小豬是怎么變的?
3、小豬變成了長頸鹿開心極了,它還想要變,這次它會變什么呢?會怎么變呢?
三、幫小豬變形。
1、小豬到底會變成誰?請小朋友幫忙變一下。
2、請小朋友先商量一下,你把小豬變成了誰?用了什么方法?一組上的小朋友變的動物不要重復,不要一樣。
3、幼兒幫小豬變形。
4、幼兒相互講述:你把小豬變成了誰?用了什么方法?
四、講解圖示。
“小朋友幫小豬變了很多的形象,這里面肯定發(fā)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現(xiàn)在我們來把小豬變形的故事編成一本書!
出示圖示!皥D上有什么?它們分別代表了什么意思?”(箭頭表示我們看書的方向。問號表示變形時發(fā)生有趣的事情,或說的話,或講的話)
五、續(xù)編故事。
1、把畫紙貼到畫板上。
2、幼兒編故事。
3、裝訂成書。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連貫得語句清楚地表達畫面得內容。
2、觀察昆蟲的居住環(huán)境。
活動準備
1、課件—昆蟲
2、捕蟲網、飼養(yǎng)箱、工具書、菜園。
3、事先到附近觀察地形。
活動過程
一、復習掛圖《昆蟲大集合》,與幼兒交流分享曾經接觸昆蟲的經驗,并請幼兒回答:
1、還見過哪些昆蟲?
2、昆蟲長什么樣子?
3、它們會做些什么事?
4、通常在哪里可以看到?
二、與幼兒一起看掛圖《觀察昆蟲》的'畫面,了解戶外觀察鷹注意的事項,激發(fā)幼兒到戶外觀察的興趣。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
2、鼓勵幼兒根據事情的前 后順序,用連貫的語句清楚表達畫面內容。
可通過提出問題進行引導:觀察前應該做哪些準備工作?
觀察時可以做些什么事?要注意什么?
三、組織幼兒到戶外觀察。
1、觀察前將幼兒分組,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仔細觀察,并小心愛護昆蟲。
2、視當時的情況,捕捉幾只容易飼養(yǎng)的昆蟲放在飼養(yǎng)箱中帶回教室。
四、與幼兒分享觀察的經驗,并請他么說一說:
1、你找到了什么昆蟲?在哪里找到的?
2、引導幼兒根據觀察到、捕捉到的昆蟲,大膽提出問題,并把幼兒的問題制作成海報。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筍,讓幼兒了解其外形特征
2、知道筍有營養(yǎng),喜歡吃筍
活動準備:
筍若干(數量與幼兒人數相同)
各種筍制品,筷子一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猜謎語:“頭戴尖尖帽,身穿節(jié)節(jié)衣,年年春天里,出土笑嘻嘻”
2、出示筍“小朋友真聰明,一下就猜到了,那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下筍”
二、幼兒通過看、摸、聞,了解筍的外形特征
1、分發(fā)筍
2、觀察筍的外形特征
問題:“筍的形狀是什么樣的`,像什么?”
“筍有哪些部分?”
“ 筍是什么顏色?”
“讓我們剝開筍的衣服,看看里面是什么樣的,顏色又是什么樣的,聞起來的味道和穿衣服時聞到的一樣嗎?”
3、教師小結
三、品嘗筍制品
1、了解筍的用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鈣、鐵等,營養(yǎng)價值高,能做菜又能做配料。
2、出示筍制品讓幼兒認識,并讓幼兒品嘗。
3、教育幼兒吃飯不能挑食,多吃蔬菜身體才能長得好。
延伸活動:
把筍殼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套起來。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探索等方式虹吸原理,嘗試利用虹吸原理幫魚缸換水。
2、嘗試根據猜測和實踐填寫記錄表,學習表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3、樂意參與實驗,對虹吸原理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魚缸,針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教師拿好吸管兩頭,放進魚缸里,開始往下流水)
師:小朋友,我們人類生存都離不開呼吸,那小金魚是怎么在水里是怎么呼吸的呢?
師:小金魚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視頻停止(小金魚生活在很臟的水里)
師:看這畫面上的小金魚怎么了?(水很臟,需要換水)
師:那你有什么辦法幫小金魚換水,可以讓小金魚不從魚缸里出來?
幼兒講述。
教師: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那我們來看看視頻里的老師是怎么幫小金魚換水的?
幼兒觀看視頻,教師捏住吸管兩頭,一頭先放進魚缸里,另一頭再放進一次性的盒子里,水開始流動。
三、探索讓吸管滿水的方法。
師: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換水的?
師:誰愿意來試一試?
師:為什么視頻中的老師和你用同樣的材料,她可以讓魚缸的水流下來,你不可以呢?
:讓我們一看老師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觀看視頻,教師捏住吸管之后,放開一頭,里面有水流出來。
師:老師的吸管里又什么秘密?
。涸瓉砝蠋煹奈芾镉兴!那有水的吸管就能給魚缸換水嗎?
讓我來試一試。
教師示范,我先捏住吸管的兩頭,不能讓水流出來啊,要不然可能會失敗,一頭放進魚缸里,一定要讓它進入水里之后才能放手,另一頭對準接水的容器之后就可以放手,看看,我成功了嗎?
師:那么問題來了,怎樣讓你的吸管滿水,而且沒有空氣?
師:老師這里有幾種材料,猜猜看,什么材料可以讓吸管滿水沒有空氣,什么不可以?猜好之后把你的猜想結果記在記錄表上。
幼兒填寫記錄表。
師:誰來說說你的.猜想結果,如果你覺得它可以,你準備怎么做?
師:你們的想法會不會成功呢?我們一起到后面去試一試,試一試之前,我有幾個操作要求,
記錄表放回凳子后面,4個小朋友一組,每種材料都要試一下,盡量不要讓你的水漏在桌子上,因為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應該節(jié)約用水,試完之后,要回來把你的記錄表填寫完整,你的實驗結果是不是和你猜的一樣,開始行動吧!
四、幼兒操作。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實驗結果。
師:結果已經出來了,看來用針筒來給吸管吸滿水是最可行的,那么怎樣正確的讓你的吸管吸滿水,而沒有空氣呢?這個需要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那我也要請張老師來幫我一下。
兩位教師示范:首先,一位小朋友,吸管兩頭手中拿,對對齊,另一位小朋友,小針筒,手中拿,吸滿水,慢慢對準吸管口,輕輕按下小針筒,小眼睛,看看好,吸管滿水針筒就停止,兩手捏住吸管頭,小心別讓水流走。然后就是我們剛才看的視頻,一頭放進魚缸里,到了水里之后,手再放開,另一頭再放進一次性的盒子里,手再放開,水開始流動。
師:這個方法學會了嗎?那你們可以和視頻中的老師一樣合作給小金魚換水嗎?
幼兒給金魚缸換水,教師巡回指導。
五、教師,講述虹吸原理
師:小金魚說,謝謝你們幫它們換水,剛才我們做的這個換水實驗運用了一種科學原理,叫“虹吸原理”,它是利用大氣對水的壓力把水從高的容器導入到低的容器里,所以你們知道剛才為什么要把魚缸放在高一點的小椅子上了吧!你們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用到了這個虹吸原理。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1.初步感知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陛。
2.嘗試利用磁鐵的特性,通過控制條形磁鐵讓磁鐵小車動起來。
3.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在玩磁鐵小車時的發(fā)現(xiàn)。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準備:
1.將兩根短吸管粘貼在一塊條形磁鐵上,分別將兩組車輪其中一邊的輪胎卸下,將連接輪胎的鐵絲穿過吸管后,再將卸下的輪胎重新裝好,制作成磁鐵小車。
2.條形磁鐵若干,裝在筐中。
3.白紙、彩色筆。
玩法說明:
幼兒不用手觸碰磁鐵小車,嘗試用條形磁鐵控制磁鐵小車前行或倒退。
指導要點: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探究興趣:“這里有一種魔法棒(條形磁鐵),不碰到小車就能讓小車動起來,你們想試一試嗎?”
2.觀察幼兒的探索方法。如,幼兒將條形磁鐵與磁鐵小車吸在一起,使小車動起來。,如果幼兒長時間只停留于這種玩法,可引導幼兒再試一試其他方法,嘗試不接觸就驅動的“魔法”。又如,當幼兒發(fā)現(xiàn)條形磁鐵一靠近小車就動的現(xiàn)象時,可鼓勵幼兒改變磁鐵移動速度,觀察小車行駛速度的變化。再如,一名幼兒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兩輛小車前后排列時,移動其中一輛小車,另一輛小車也會跟著移動。只要是圍繞磁鐵特性的探索,教師不必干預,應允許幼兒有自己獨特的探索方式。
3.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表征,幫助幼兒用文字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畫紙上。
4.引導幼兒手持記錄單與同伴進行經驗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延伸活動:
在大型紙盒內用即時貼貼出馬路、停車場的標志線等,鼓勵幼兒用“魔法棒”控制車的行駛方向,將車停進車位。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2、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并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
3、培養(yǎng)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fā)現(xiàn)單雙數的能力。
活動準備:
2元超市場景、1——10的代用券,紅色水彩筆每人一支、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瞧!我們已經來到了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購物游戲中體驗、感知單雙數
1、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
數一數,你有幾元錢?圈一圈,你能買幾樣東西?
2、幼兒進行購物游戲,提醒幼兒做一個文明小顧客。
三、在交流與比較中理解單雙數
1、討論: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錢多嗎?
2、回收代用券:還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邊,都用完的送到另一邊。
3、集體檢驗,解決問題:“1”該送哪邊?
4、教師小結:
、傧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
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②10以內有5個單數,也有5個雙數。
、蹎螖蛋ぶp數,雙數挨著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戲與操作中區(qū)分單雙數
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
2、分組操作
準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qū)分單雙數。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qū)分出單雙數。
●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針所指的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扔一扔:扔骰子,記錄下單雙數并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
3、集體游戲
抱一抱:單數——自己抱自己;雙數——找個朋友抱一抱。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06-2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9-08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9-01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26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8-09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7-31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8-05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05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30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