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3篇(精品)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認識“ㄥ”和“刂”
2、會讀課文。
3、體會人與小樹之間的親密和諧的關(guān)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課件出示)一棵小樹
學習:棵
2.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個很溫馨的故事。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爺爺和小樹之間。板書課題。
3.學習“爺”。
二、初讀課文
1.想來讀讀這個溫馨的故事嗎?請小朋友們翻開語文書,自己去讀讀這個故事吧!爭取把故事讀通順,讀流利。
2.請再次讀課文,拿出鉛筆,把課文中的生字圈一圈。
3.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這篇課文一共有三個小節(jié)。開頭空兩格就表示一個小節(jié)。我們一起來標一標序號。
請三個小朋友來讀課文。隨機糾音。
三、學習課文,隨機學習生字詞。
1.出示課文第一小節(jié)。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棵小樹吧!
。1)指名讀。提示停頓。再指名讀——齊讀
。2)你覺得這是一棵怎么樣的小樹?
2.學習課文第二小節(jié)
。1)轉(zhuǎn)眼就到了冬天,(課件顯示冬天圖)板書冬天。學習“到”。
北方的冬天可冷了,天上下著大雪,小朋友都穿著厚厚的棉衣。課件演示寒風呼呼的聲音。
(2)在這么冷的冬天,小樹會怎么樣呢?
。3)爺爺在干什么呢?出示第二小節(jié)。
學習“給”“暖”。 你還會說暖和的什么?
暖和的衣裳指什么?讓學生聯(lián)系動畫圖片,理解暖和的衣裳就是稻草。
。4)穿上暖和的衣裳后,小樹怎么樣?(板書:不冷)
學習冷字。
。5)多么有愛心的爺爺。〗o小樹帶來了溫暖。誰愿意來讀讀這段話?指導朗讀。
。6)指導背誦。
四.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2.出示“不開”
觀察一下不,要想寫好這個字要注意什么?兩邊要對稱。開兩本也好對稱,最后一筆是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上節(jié)課學的生字詞。指名認讀——齊讀
2.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在寒冷的`冬天,爺爺給小樹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小樹不冷了。
3.齊讀第二小節(jié)。
二.學習第三小節(jié)。
1.過渡:冬天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不冷了。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小樹長出了嫩綠葉子。那么夏天小樹又長得怎么樣?它又是怎樣對爺爺?shù)哪兀?/p>
2.自由讀第三小節(jié)。
3.夏天到了,天氣很熱很熱,你有怎樣的感覺?
4.這時,小樹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它又是怎么做的?
。1)(板書:綠色的小傘)學習“傘”。
。2)指導讀:撐開。
。3)綠色的小傘是什么?讓學生看動畫圖片,理解綠色的小傘就是樹冠,也就是樹茂密的樹葉。問:爺爺在樹下怎樣?(板書:不熱)學習“熱”
5.指導朗讀。
多有愛心的小樹!誰來讀讀?指名讀——齊讀
三.環(huán)保教育。
1.同學們,爺爺這么愛護小樹,那我們應(yīng)該怎樣做?(也要愛護小樹)2.你打算這么做呢?
小朋友都明白了要愛護小樹,愛護花草,愛護大自然的一切。
四.書寫指導
1.出示“四五”
2.觀察一下四,要想寫好這個字要注意什么?提示第四筆是豎彎,學習這個筆畫
3.生寫
4.評議
5.再寫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薄⒄J識“委、補”等8個生字,會寫“員、青”等10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得;朗讀課文。
。、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shù)姆绞秸故竞捅憩F(xiàn)自我,愿意為他人服務(wù)。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得;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1、生字,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2、本課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zhì)疑
板書課題,引導學生提問:“我”是誰?他為什么自己選自己?
二、初讀感知
。、老師范讀課文或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想上述問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次。同桌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朗讀展示:
分段朗讀課文(可以指名讀、男女生讀),引導學生評議: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讀得不夠準確,重點指導:
“室、寧、愣、青、掌”的讀音。
三、識字寫字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利用字卡進行不同方式的練讀。
。病⒗蠋熣f字,學生快速擺出生字卡,讀一讀。
。场⒄J讀要寫的字,提出難寫的字,小組討論寫這些字時應(yīng)該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經(jīng)驗和寫字要注意的問題。
。、練習寫字:
⑴指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提示容易寫錯的筆畫,范寫不容易寫好的字。如,“員”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班”的第四筆是提,最后一筆四橫。重點指導寫“校、教、班”三個字。
、普J真描寫一個,臨寫一個。
⑶對照范字檢查,利用投影儀評議、改正,再臨寫一個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出示生字卡片指讀。
2、齊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完成課后的句式練習。
。病W習第二、三自然段:
⑴自讀自悟。
、菩〗M討論你又讀懂了什么?從“靜悄悄的”、“愣住了”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切〗M匯報交流,老師相機指導該怎樣讀才能把體會到的意思讀出來。
、冉Y(jié)合看圖,自由練讀王寧的話和老師的'話,體會到的思想感情。
、赡M再現(xiàn)課堂情境,分角色表演朗讀。評出最佳王寧和最佳老師。
。场W習第四自然段:
、庞懻摻涣鳎
為什么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師里就響起一片掌聲?
、讫R讀最后一段,進一步體會。
、钦故咀x全文,先在小組里展示,再請讀得好的同學在全班展示。
三、拓展活動
說說你對王寧的做法怎么看?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一、著眼全,區(qū)分詳略主次
在初讀課文、嘗試分段并概括段意的基礎(chǔ)上,教師可以提問:課文共分幾部分?哪部分寫得最詳細?你知道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嗎?通過對課文的初步了解,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全文共分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重點,寫得最詳細。因為文章題目是“盧溝橋的獅子”,以寫物為主,所以介紹獅子特點的部分理應(yīng)是全文重點。學生明白這層關(guān)系后,教師再追問:那么你們說,我們學習,應(yīng)重點學哪一部分?(答:重點段。)既然這樣,我們就應(yīng)花最少的功夫,完成一、三兩部分的學習任務(wù)。要求學生讀課文,說一說:
讀了第1部分,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了第3部分,我又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
。涸谝晃恼轮,作者會把主要部分寫得很詳細,而次要部分就簡略些,這樣才能突出重點,F(xiàn)在,讓我們到第二部分去看看盧溝橋的獅子到底是怎樣的?作者又是怎么把它寫好的?
這樣處理,使得教師在第一個整體教學(即初讀課文、初步感知)階段就收獲匪淺:既讓學生理清了全文脈絡(luò),了解了文章大意,又向他們滲透了讀書與的基本技法。寥寥數(shù)語,就將讀文與訓練落到了實處。
二、切入段落,摸清構(gòu)句方法
當學習的車頭被直拉到重點段之后,可以這樣讓學生理清本段的層次關(guān)系。
1.自由讀第二段。邊讀邊想邊畫,找出能概括盧溝橋獅子特點的語句,并做上記號。(這些獅子真有意思;盧溝橋的獅子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很難數(shù)清楚。)
2.這兩個語句分別位于本段的什么位置?
3.那么中間部分又寫什么呢?(具體寫?yīng){子大小不一和神態(tài)各異。)
4.由此可見,這一段作者寫?yīng){子,先( )寫,后( )寫,再( )寫。
5.能給中間的這部分分層嗎?看看在這里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并出示習題:在具體敘述時,又先寫( )再寫( )。
。河每偂帧偟姆椒,可以使文章條理清楚,結(jié)構(gòu)嚴謹。板書:條理清。
三、品讀詞句 學習觀察表達
第二段要重點講解的是要讓學生仿寫的部分,除了要字求其義、句求其旨外,更要明白作者是怎樣觀察獅子,并把他看到的獅子寫下來的。具體操作如下:議一議。
。1)課文是怎樣具體描述“大小不一”的?(大的幾十厘米,小的幾厘米,甚至……也看不清———列舉數(shù)據(jù),作對比。)
。2)讀讀具體寫“神態(tài)各異”的句子,看看作者用“有的”共寫了幾類、幾種樣子的獅子?
。3)作者為什么既要寫到大獅子,又要寫到小獅子?(這樣才能讓我們知道盧溝橋的獅子有大有小,大的威武,小的淘氣。)
。4)“好像朝著遠方長吼,好像專心聽橋下的流水聲。”這些是比喻句嗎?(不是。這是作者根據(jù)石獅的樣子想象出來的。)
。5):正因為作者給不動的石獅注入了動作與情感,使它活起來了,所以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認為這兒寫得最有趣。由此可知,看圖也好,寫物也好,我們都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把靜的寫成動的,把無生命的寫成有生命的,把黑白的.寫成彩色的,這樣文章才生動形象。
演一演。盧溝橋的獅子這么活潑、威武,教師可請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描述分別學一學這樣的形態(tài)。也可以指名上臺表演。一演勝千言,在表演中學文,在表演中讀文,在表演中記文,印象更深,效果更好。
寫一寫。演完五種姿態(tài)后,教師提醒學生:盧溝橋的獅子只有這些形態(tài)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省略號。)盧溝橋的獅子確實是姿態(tài)萬千,各不相同,那么還會有哪些形態(tài)呢?你能想象出來嗎?這樣一提醒,學生興趣盎然,立刻會展開熱烈的討論,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最后,要求學生從自己及同學的表演中選擇最喜歡的一兩種“獅子”,把它的大小及動作、神態(tài)描寫下來。這一安排,把課堂的所讀、所演全部融入到所寫之中,完成了“讀為基礎(chǔ),以讀帶寫,以寫促讀”的讀寫任務(wù)。整堂課憑借了“課文”這一教學的例子,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與講與練相結(jié)合,做到舉一反三。學生除了讀懂課文,更練習了“閱讀和的熟練方法”(葉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