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3篇【精選】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目標:
1、區(qū)分以自我為中心和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
2、能指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復合方位。
準備:
1、9個格子的塑料地墊每組一塊;幼兒畫的腳印卡每組5-6個,富有動感的音樂。
2、 幼兒活動材料<數(shù)學>第17面<找找畫畫>,8種顏色的水彩筆。
過程:
一、我會分左右
1、我說你做,教師發(fā)出指令,幼兒做相應的動作,如,舉起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左肩膀,碰碰你的左耳朵。
2、我說你猜。教師描述一物體的方位,幼兒根據(jù)教師的指示判斷,尋找。如一物長得長長方方的,它在電腦顯示器的右邊,請你說說它是什么?
二、自制跳舞毯:
1、教師出示一塊9個格子的塑料地墊和若干腳印卡。這是一塊跳舞毯,腳印貼在哪,就表示腳要跳到哪里。
2、以中心格為準,將腳印卡依次放在中心格的上,下,左,右。請幼兒快速反應并說出“腳印”都貼在哪個位置。
3、將腳印卡依次貼在中心格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請幼兒說出以上復合主位。
4、幼兒分組在跳舞毯貼腳印卡,邊貼邊說出腳印卡放置的方位。
5、幼兒分組嘗試自制的跳舞毯,一幼兒喊口令,另一幼兒跳到相應的位置上,其他幼兒做裁判,看看有沒有按指令跳到相應的位置上。
6、播放動感音樂,教師喊指令,讓幼兒跳到相應的位置。
三、幼兒作業(yè)
1、找找畫畫請幼兒翻到活動材料《數(shù)學》第17面《找找畫畫》,根椐畫面上的提示,給小花涂顏色。
2、以紅色小花為中心,說說其他顏色的小花在紅色小花的什么方位。
3、請幼兒仔細聽提示語
教師說:請找到第一排第一幅圖,找到紅花上面的花,并用黃色水彩筆做好標記(在畫上點上黃色,先不涂色)。
4、幼兒聽指令依次完成后,再完整涂色。
四、結束部分
完成的幼兒互相說說在什么方位涂了什么顏色。
課后反思:
選定科學活動《上下左右跳起來》課后,就開始寫教案。我自己認為對大班孩子來說:區(qū)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是一個難點。所以我把課的目標定為:
1、以自我為中心區(qū)分上下、左右。
2、通過游戲,學習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復合方位。
活動過程分三步走:
一、我會分左右。主要是和幼兒一起復習上下,左右,我覺得只有孩子們分得清上下,左右,才能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學習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為了讓幼兒感興趣,我把它分為:我說你做和我問你答兩個小點,讓幼兒在小游戲中復習上下,左右。通過復習,孩子們都能清楚地分辨上下,左右。
二、學習區(qū)分左上等復合方位。通過給森林里的小動物搬家的游戲,讓幼兒學習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個方位。孩子們都很愿意幫助小動物,通過這個游戲既讓幼兒學習了復合方位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又培養(yǎng)了幼兒的助人之心。
三、游戲:跳舞毯。請幼兒站在跳舞毯的中間,聽指令跳到相應的`格子中。
游戲分三步:
第一次游戲是老師當指揮官,幼兒聽指揮跳格子;
第二次游戲是請能干的幼兒當指揮官,讓指揮官請自己的好朋友來跳格子;
第三次是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角色游戲。通過游戲,讓每個孩子都跳起來,進一步學習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體驗游戲的快樂。
整堂課上下來,我覺得流程還算順利,孩子們也都很投入,在前兩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都說的很好,就是到了跳舞毯游戲時,有幾個孩子有點分不清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這四個復合方位,但經(jīng)過我和其他孩子的提醒,他們能馬上改過來。
不足:
1、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搬家游戲后,還應加一個幼兒練習的環(huán)節(jié),這樣的話,可能在第三環(huán)節(jié)游戲時,效果會更好些。
2、跳舞毯游戲中,當指揮官的孩子會直接從右邊報到左上,這樣,有的孩子就有點混淆,這說明游戲之前我的講解不太清楚,孩子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總之,課是上好了,但還有許多細節(jié)問題需要自己反思,只有不斷反思,才會有進步!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內容:
魯班造鋸
目標:
1.啟發(fā)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現(xiàn)實生活中仿生現(xiàn)象的有關經(jīng)驗。
2.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欲望,引起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注。
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帶鋸齒的茅草,放大鏡,粉筆。
2.匹配圖片人手一份。
3.鋸子一把,故事圖兩幅。
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知茅草有鋸齒的特點。
1. 出示茅草,要求幼兒輕輕地摸一摸,用放大鏡仔細地看一看,小心地在粉筆上劃一劃,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別。
2. 引導幼兒進行第一次操作活動。討論:你發(fā)現(xiàn)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別?茅草的邊緣有什么?像什么?
3. 有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茅草的邊緣有一排小鋸齒,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
4. 幼兒再次觀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茅草邊緣鋒利的小鋸齒。
5. 剛才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茅草很特別的地方,真聰明。古時候也有一個聰明人,他的名字叫魯班。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有關仿生現(xiàn)象的初步經(jīng)驗。
1. 出示掛圖,有表情的講述故事《魯班造鋸》
2. 提問:魯班發(fā)明了什么?(出示鋸子)鋸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發(fā)明的?(出示茅草)鋸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
魯班受到茅草的啟發(fā),發(fā)明了比茅草更加鋒利的鋸子。事實上,我們今天見到的.許多機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動物或植物的啟發(fā)才造出來的。不信,我們來看一看。
3. 出示匹配圖片,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并連線匹配。
小結: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鳥會飛,鴨會游,蝙蝠會使用超聲波,魚兒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們仿照它們的特點,制造出了對我們人類非常有用的飛機,船、雷達和潛水艇。
三、通過競猜游戲,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欲望,引起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
1. 教師說出一種人造物,請幼兒猜一猜它是受哪種動物的啟發(fā)而發(fā)明的。
。1) 漁網(wǎng)(蜘蛛網(wǎng))
。2) 母子雨衣(袋鼠)
(3) 電鼻子(獵狗)
。4) 腳蹼(蛙蹼)
(5) 迷彩服(動物保護色)
2.小結:你們想做個“小小發(fā)明家”嗎?那好請你們平時多去觀察周圍事物,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模仿這種特點能發(fā)明什么有用的東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趕快來告訴老師,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感知、探索物體的彈性,初步了解彈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
一些彈性的'物品和各種球(皮球、塑料球、石球、沙袋球、彈力球、玻璃球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發(fā)現(xiàn)
1、 師;“小朋友,你喜歡球嗎?你都見過哪些球?”
(幼兒自由回答皮球、彈力球、足球-----)
2、 師:“你們知道哪些球能拍?哪些球不能拍呢?
3、幼兒一邊回答,教師一邊畫出各種球類并進行分類。
二、動手操作
1、師:“今天,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球,我們一起來玩拍球的游戲!
幼兒自愿選擇球類來拍。
2、教師;“小朋友玩的真高興,那么在玩拍秋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秘密呢?”
為什么有的球能拍,幼兒球不能拍呢?
幼兒自己總結:皮球、足球有彈性,能拍起來。玻璃秋、石球沒有彈性,不能拍起來。
3、教師準備一些有彈性的握力,請幼兒玩一玩,拉一拉看看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幼兒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的物體變化記錄下來。
如有彈性的物體下面畫“ ” 沒有彈性物體下面畫“ ”
三、幼兒探索中嘗試
師:“小朋友,你試一試、想一想能把大海棉塞進小瓶里嗎?為什么?”
師:“你能把很短的橡皮筋變的很長嗎?為什么?”
幼兒通過動手發(fā)現(xiàn)后總結經(jīng)驗:橡皮筋、海綿有彈性,手拉、捏都會變形、松開手后這些東西又恢復原狀。
四、發(fā)散幼兒思維,生活中尋找彈性物體。
1、幼兒尋找幼兒園、家里和生活中那些物體有彈性?
2、在自己身上找一找哪些物體有彈性?
五、互相交流
請小朋友說一說“彈性”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學習都帶來哪些好處?
六、幼兒自制彈性玩具。(彈力球)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7-24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5
大班科學教案06-28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7
大班科學教案[薦]07-23
【優(yōu)】大班科學教案07-20
大班科學教案[優(yōu)]07-20
大班科學教案(精品)07-20
(通用)大班科學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