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教案模板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會認識8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讀懂課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難點:
認識泉水的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
課前準備:
預: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標出自然段,會給課后的生字組詞語。
教學過程:
檢:
1、課件出示生字詞,同桌互讀互聽,檢查生字是否讀準。
2、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
閱:
一、談話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泉水嗎?在哪兒見過的,什么樣子?
2、 出示泉水圖片欣賞。
了解:泉水是從巖石裂縫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根據溫度可分
為:溫泉、冷泉和普通泉。
二、學習課文,理解感悟
1、丁丁冬冬的泉水唱著歌來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那溫暖的陽光照射著它,那芬芳撲鼻的花香撫摸著她,她高興極了歡快地向前跑去,她都去了哪些地方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2、3、4、5自然段,邊讀邊用筆畫出來。
。1)指名匯報:板書(水池、平地、果園、山谷)
。2)師:同學們找得很準確,讓我們隨著泉水去山腰的水池去看看吧!說說她遇到了誰?說了什么呢?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匯報)板書:姐姐、多(出示課件)
。2)“天然水塔”指什么?(沒有污染的水源,在這里指泉水。)
。3)你覺得泉水應該用什么語氣說話呢?(自豪)誰能用自豪的語氣讀讀泉水說的話?(指名比賽讀)
。4)如果你是山里的姐姐你會對泉水說什呢?(指名說)
師:看來泉水是個熱心腸!為山里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那就讓我們
美美地讀讀這段話吧。R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泉水姑娘幫助了山里的姐姐后,又來到了山間的`平地,這下又會遇到誰呢?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匯報:板書:杜鵑花
師:火紅的杜鵑花在干什么呢?這說明了泉水怎么樣?板書:清
(2)誰來讀讀泉水的話?指名讀。
。3)這是一個什么句子?(比喻句)你還能用“……像……”說句子嗎?指名說比喻句。
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從泉水的話可以看出泉水又幫助了火紅的杜鵑花。讓我們替杜鵑花說聲:謝謝吧!
過渡:泉水繼續(xù)流著,它流到了果園,也穿過了山谷,她又會遇到誰呢?
4、同桌合作學習4、5自然段:
。1)同桌互相讀一讀并說一說:
匯報:遇到了果樹,板書:果樹。大口大口地喝水
a. 這是一種什么寫法?(擬人)從這個詞可以看出什么?(果樹非?。)
b. 泉水說了什么?你從泉水的話中知道了什么?(甜、幫助人后快樂) c.她還遇到了誰?指名回答。板書:畫眉鳥 它在盡情地歌唱,可以看出它非常的高興,是因為泉水在幫它伴奏呢!板書:美。很美很美的琴聲要給人以美的享受,誰來美美地朗讀泉水的話。
小結:泉水姑娘好不好?是。∷媚乔逄鸬乃虧欀砷L的果樹,
用它那優(yōu)美的琴聲為畫眉鳥伴奏,真是每到一處都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美麗的圖。
。2)你喜歡她嗎?你覺得泉水怎么樣?
板書:無私奉獻、樂于助人
過渡:無私奉獻的泉水,聽到了你們的表揚高興極了,丁冬,丁冬,歡快地彈著琴跑下山去……
5、齊讀課文6、7自然段:
理解:“好多同伴”(小溪、江河)約定大海里見。
師:說得真好,作者用這簡單的一句話,就把大自然的知識告訴了我們,無數的河流,小溪最終都會流入大海。
6、想不想去欣賞那歡快的泉水呢?(想)請同學們說說。
四、回顧全文,整體感悟。
1、讀完課文,你喜歡泉水嗎?為什么?
板書:關心別人,樂于助人
2、我們應該怎樣向泉水學習呢?說說你打算為身邊的人做些什么?
五、指導寫字。
拓:
1、泉水美不美?這么美的泉水姑娘你們舍得它停下嗎?
齊讀第7自然段。丁冬,丁冬……
2、這里的省略號你怎樣理解?(泉水還會去很多地方)
好,那就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說一說泉水姑娘還會流到哪里去?還會
做什么好事?
3、我們應該學習泉水什么品質呢?(助人為樂,奉獻愛心)在日常生活中你會怎么做呢?(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寫:
1、在拼音生字本上認真書寫本課的生字詞。
2、
板書設計:
山腰姐姐 多
平地杜鵑花清
果園果樹 甜
山谷畫眉鳥美
無私奉獻 樂于助人
語文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和整首詞的意思。
。场⑾胂笤~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fā)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爆發(fā)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
讀通順,讀流利。
。、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ㄗ⒁鈴娬{“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再自由讀詩:
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础⑼瑢W反饋并質疑:
。◣熯m時板書并回答同學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同學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病⒎答仯
你讀懂了什么?
3、根據同學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薄⒔處熍錁防首x,同學閉目想象。
。、同學反饋:
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同學配樂朗讀:
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怠⑷嘟涣魉w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自由讀詩:
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競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
。ń處熯m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
《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薄⒄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理解詩句的意思。
。、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小朋友,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小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
板書課題:
舟過安仁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ㄗ⒁鈴娬{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自讀理解:
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ɡ蠋熝不刂笇В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借助風的力量。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小朋友,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
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病⑿〗M內交流:
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同學描述畫面,引導同學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同學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小朋友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小朋友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同學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匯報展示:
用投影儀展示局部同學的畫,并讓同學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小朋友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小朋友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感情朗讀:
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同學讀好這首詩。
。、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
《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础⑾胂筮@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同學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板書課題:
清平樂·村居
讀題。
。、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并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扒迤綐贰钡摹皹贰币x成“yuè”,清平樂原本是一種音樂歌曲,后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閑居的人家”!肚迤綐贰ご寰印愤@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1、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病㈦y字正音,引導同學讀準:
茅、檐、相、媚、翁、媼、亡賴、剝。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jié)奏。
三、再讀,解意
。、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自由匯報自身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獲,老師引導同學解釋重點詞語: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相互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里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里指頑皮、可愛。
。、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注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青絲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再讀全文,同學質難問疑。
。I造民主課堂,讓同學發(fā)表自身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教師配樂范讀,同學閉目想象畫面。
2、請同學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同學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4、請同學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定、悠閑、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讀,成誦
。、小組內互讀,把所感通過朗讀表示出來。
。病⑷嗬首x,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熟讀成誦。
語文教案 篇3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體會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以及細節(jié)描寫的表達作用。
學習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
2、過程與方法:把握課文按情節(jié)的發(fā)展安排文章結構的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繼承長征中的革命傳統。
二、學習重點
難點:1、重點:把握課文按情節(jié)的發(fā)展安排文章結構的特點。
2、難點:體會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以及細節(jié)描寫的表達作用。
學習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
三、學習過程:
自學內容1、注音
焦灼()踉踉蹌蹌()慍怒()霎那()
蔫巴()抽噎()酸澀()拽()端詳()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倬洌很婈牉榉纻鋽橙说膫刹旌屯蝗灰u擊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诮棺疲悍浅V。
、埘咱劊鹤呗凡环(wěn)。
、軕C怒:憤怒,生氣。
、莼袒螅阂苫螅窇。
⑥蔫巴:枯萎。
⑦抽噎:抽搭。
3、有表情的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課文中人物對話的語氣。
4、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自學展示
重點展示字音字義的落實情況、對文章內容的概括情況。
交流討論1、理清本文記敘的線索;
明確線索:全文以“草”為線索安排故事情節(jié):以“草”為題目,既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說的線索,還以此引發(fā)出思想的火花。
2、根據時間順序劃分課文的層次
紅軍戰(zhàn)士誤食毒草而中毒——
周副主席辨毒草、嘗毒草——
周副主席議吃草、紅軍戰(zhàn)士悟真理。
這樣寫,結構緊湊,脈絡分明,有力地刻畫了人物形象,表現了小說的中心意思。
3、怎樣理解開頭的題記?
課文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語,其中的“最甜”一語雙關,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們繼承了當年紅軍長征的革命傳統,用這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去創(chuàng)造更美的生活。
4、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誰?你對他們的評價如何?作者是如何刻畫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舉一些例子說明。
小說的主要人物是周副主席和楊光。
周副主席作為紅軍革命領袖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的安危于不顧,對紅軍戰(zhàn)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關注,對革命大業(yè)極端負責、無比忠誠,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尚品質和非凡氣度。
楊光代表了紅軍戰(zhàn)士的形象,他在戰(zhàn)友中毒后救人心切,表現出一往無前的優(yōu)秀品質和頑強意志。他對周副主席充滿了愛戴和敬重,從周副主席的行動和教導中獲得了精神力量。
小說主要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肖像)描寫、心理描寫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
5、楊光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楊光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人物。課文以他的所見所聞展開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又以他的眼睛及他的所感向我們展示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光輝形象。從普通人的角度來反映紅軍長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跡,更令人信服,更顯得親切感人。同時,楊光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優(yōu)點也正是千千萬萬紅軍戰(zhàn)士身上所共有的優(yōu)點,也讓我們更深地體會到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戰(zhàn)士、這樣的隊伍,我們的革命事業(yè)才會成功。
6、楊光發(fā)現擔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動怎樣?把描寫楊光心理活動的詞圈出來。
先是“立時驚住”,接著感到“惶惑”;面對周副主席的招手,楊光又深感“不安”;當眼見周副主席病得十分嚴重時,楊光“大吃一驚”,“覺得心頭像刀在絞”,這些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形象而細膩地描繪了二班長楊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復雜的感情變化過程,最后聚焦到對周副主席病體的關切和憂慮,充分表現了紅軍戰(zhàn)士對周副主席的愛戴和敬重之情。
7、周副主席嘗毒草時的動作和神態(tài)如何?把描寫周副主席動作、神態(tài)的詞圈出來。細細品味作者用詞的精妙。
周副主席仔細觀察有毒野菜時的神態(tài):“仰起了頭,眼里浮上了異常的嚴肅的神情”,詳細詢問有毒野菜長在哪里和它的味道,這些都為緊接著周副主席嘗有毒野菜的情節(jié)加大了蓄勢的力度。
周副主席親自嘗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描寫一系列動作周副主席嘗有毒野菜的動作和神態(tài)的詞:“舉起”“看了看”“放進”“咬下了一點”“干裂的嘴唇閉住了,濃密的胡須不停地抖動著,一雙濃眉漸漸皺緊了”“吐掉了殘渣”“還給楊光”。
這些詞語和句子,充分表現了作為紅軍革命領袖的周副主席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對紅軍戰(zhàn)士生命和健康高度關注,對革命大業(yè)業(yè)極端負責、無比忠誠的高尚品質和非凡氣度。
接下來寫周副主席“非常明確”的命令,以及對年輕衛(wèi)生員驚叫的.回答和示意,進一步表現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質和偉人氣度。
當堂檢測第一課時
閱讀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樣的感受?
1、(他的)語氣里透著深深的感情:“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想起這些草,懂得這些草;就會看到:我們正是因為吃草吃得強大了,吃得勝利了!”
兩個“就會”強調了青年一代繼承并發(fā)揚革命傳統的必要性,強調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對于壯大隊伍、克敵制勝的重要性。
2.就這樣,他摸黑沖進了爛草地;開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體力實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
這一段動作描寫具體地展示了楊光在爛草地上行進的情形,表現了他對同志生命安危的無限關切之情
3、就在這一霎,他看到了偉大戰(zhàn)士的那顆偉大的心。
前一個“偉大”指周副主席是“全軍都敬愛的人”;后一個“偉大”,指周副主席關愛紅軍戰(zhàn)士生命和健康、唯獨沒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視困難、藐視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以及善于引導、啟迪紅軍戰(zhàn)士的高超領導藝術。
第二課時
從課文提供的材料想開去,以“說吃草”為話題,談一點或幾點自己的看法。
提示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憶苦思甜,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優(yōu)良傳統。
2、從周副主席嘗毒草、議毒草,學習他的高尚人格、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及閃光的辯證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學方面的有關知識,學會識別無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護自己,戰(zhàn)勝困難。
4、今天,人們已解決了溫飽問題,過上了小康生活,開始以吃野菜這時尚,這是物質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的表現,體現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
5、魯迅先生曾說:“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是血!庇职炎约寒斪鍪侨嗣翊蟊姷摹叭孀优!。從牛感受魯迅先生倡導的奉獻精神。
語文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以較強的整體意識,在教學中展示一個思維放飛的過程,一個情感激蕩的過程,一個言語轉換的過程。重點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去體會普羅米修斯對眾神之王宙斯的態(tài)度。普羅米修斯對火神大力神等眾神的態(tài)度,人類對普羅米修斯的態(tài)度,并以此為路徑,去閱讀發(fā)現普羅米修斯“為人類造福決不動搖、決不妥協、決不改變”的態(tài)度的一致性,以及人們對為人類帶來“火種”的英雄的敬佩之情和感激之恩的一致性。
教學目標
1.在體會人物心情和拓展閱讀的同時,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2.在瀏覽、復讀和繪聲繪色的朗讀中,記住普羅米修斯這個故事,構建“為人類造福,誓死不變”的英雄形象。
3.理解“氣急敗壞”、“饒恕”、“懲罰”、“驅寒取暖”等新詞,積累“忍受、遭受、承受”、“決不會-更不會”、既不能——也不能“”盡管-就是“等詞語和句式。
教學重難點:
在體會人物心情和拓展閱讀的同時,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大家自由的、放聲的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能讀出一幅一幅的畫面來。
二、讀著這一個感人的故事,想象著這一幅一幅感人的畫面,你的心有沒有被打動。仔細讀讀課文6、7、8三個段落。翻來覆去讀,翻來覆去想,直到能把這“最嚴厲的懲罰”一點一點地說清楚了,你就停下來。(提醒:把能夠反映這是最“嚴厲的懲罰”的句子用浪線畫下來。)
1.誰用一句話談談你對“最嚴厲的懲罰”的感受?
2.這些句子讓你有了怎樣的感受?
3.哪些詞語讓你對“最嚴厲的懲罰”的感受更加真切?
(有四個層次,特別要體會3、4兩個層次。A“鎖”;B“啄”;C“不是一次,而是天天啄”;D、“不是一年兩年,而是許多年”。讓學生加上自己的聯想,具體說說這“最嚴厲的懲罰”。)
4.面對最嚴厲的懲罰,普羅米修斯是怎樣的態(tài)度?找到課文中的句子讀讀;理解“屈服”、“決不屈服”、“盡管――就是”,“如此”。
師生輪讀“最嚴厲的懲罰”和“宙斯的態(tài)度”。
想象一下普羅米修斯的表現嗎?面對普羅米修斯的態(tài)度,你有什么想法?
三、普羅米修斯決不屈服的態(tài)度,我們還可以從課文的.其他地方感受到。
1.課文第5段
2.課文第一節(jié)“冒著生命危險————”。
四、互文閱讀
1.(補充情節(jié)資料1)假如你是一位演員,你會如何朗讀普羅米修斯的話?用“決不——”來說說他的態(tài)度。
2.(補充情節(jié)資料2)假如你是一位導演,你會要求演員如何來朗讀普羅米修斯的話?用“決不——”來說說他的態(tài)度。
3.讀課文最后一段。假如你是一位編劇,你會讓普羅米修斯怎樣對大力神說?
小結:(看板書)普羅米修斯為了給人類帶來火種,在宙斯最嚴厲的懲罰面前,決不屈服,當火神勸他歸還火種的時候,他表示決不——————,當他的好朋友河神要去向宙斯求情的時候,他還是——————,即是宙斯的心腹前來勸他的時候,他仍然是決不————。普羅米修斯就是這樣一位真正的英雄,現在人們習慣叫他“取火英雄”。
五、在咱們中國的神話中,也有一位取火英雄,他的名字叫“燧人氏”。比較讀讀,這兩個故事有哪些相同的東西在里面?
1.學生練習
2.交流:都是講取火的事;都是講取火艱難的事;都是講人們懷念取火英雄的事。
3.為什么人們都如此懷念取火的英雄,而且5000多年來,一直傳頌?(宜聯系課文1、2段,理解火給人類帶來了幸福和光明,火讓人類遠離了悲慘和黑暗)。
4.小結: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和幸福,帶來了希望和理想,F在,當我們讀到普羅米修斯這個名字的時候,不僅僅覺得他是一位神,一位英雄,更覺得他是人類的理想和希望。當我們叫著普羅米修斯的名字的時候,我們就會想到人類充滿了希望,充滿了理想。
六、總結:
普羅米修斯是大家都應該記住的故事。當然,我們今天學習普羅米修斯也是為了打開一扇門,打開一扇通往古希臘神話世界的門,課文后面的資料袋給我們列舉了幾個故事,大家都去讀一讀。
語文教案 篇5
目的要求
1.了解課文記述的兩則生動的事例和北宋以前自然科學所達到的高度成就。
2.學習詳略得當突出中心的方法。
3.品味簡潔生動的語言特點。
4.掌握文中重要實詞的意義用法。
一、學習重點:
1.《以蟲治蟲》選自《夢溪筆談》卷二十四《雜志》,文章記敘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qū)秋田中“傍不肯”消滅“子方蟲”,從而使農作物獲得豐收的事例,說明開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是促進農業(yè)增產的一項有效措施。
全文共70字,可分為三層。
[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qū)生了子方蟲,正要危害秋田里的莊稼。
元豐:宋神宗趙頊的年號(1078—1085)。慶州:宋代州名,在今甘肅慶陽一帶。界:地域,范圍。子方蟲:今稱粘蟲,危害麥類、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種作物。方:正當,正在。為:成為。秋田:秋天田地里的莊稼。之:結構助詞,相當于“的”。害:危害。
文章首先說明蟲害發(fā)生的年代、季節(jié)和范圍。一個“方”字,顯示蟲害的緊迫,治蟲實為當務之急。
[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
忽然有一種昆蟲產生了,樣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長有鉗,成千上萬,遍地都是;它們遇上子方蟲,就用嘴上的鉗跟子方蟲搏斗,子方蟲全都被咬成兩段。
狗蝎:口器咀嚼式,有強大鋏狀尾須一對,能夾人、物,雜食性或肉食性。其:它的。喙:鳥獸的嘴,此處指蟲子的嘴。鉗:指長在昆蟲嘴上的鉗狀物。蔽地:遍地。蔽,遮蓋。則:連詞,相當于“就”。以鉗搏之:用鉗跟子方蟲搏斗。之,指子方蟲。悉為兩段:子方蟲全都被咬成兩段。悉,都,全。為,成為。
[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蟲全被殺盡,年成因此而獲得大豐收。
旬日:十天。皆盡:指子方蟲全部被消滅。歲:年成。以:因!耙浴焙笫÷浴爸保,指消滅子方蟲。大穰:莊稼大豐收。
這一層寫子方蟲的天敵應運而生,滅盡子方蟲,莊稼因此獲得大豐收!昂觥弊直砻魇鲁鲆馔。害蟲天敵的出現是自然界生態(tài)平衡現象,雖然在當時人們對此現象還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但它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接著介紹子方蟲的天敵:“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鉗”,這是寫它的外貌特征,突出“有鉗”,因為這是它消滅子方蟲的有力武器!扒f蔽地”,說明為數眾多。當它遇見子方蟲時“以鉗搏之,悉為兩段”,說明它剿滅害蟲時威力無比!把兆臃浇员M”,說明剿滅害蟲極為迅速,干凈徹底。“歲以大穰”,一個“以”字強調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敵徹底消滅了子方蟲,這就突出了“以蟲治蟲”的成功。這里啟示我們:如何有效地保護自然資源,積極開展生物防治,充分發(fā)揮某些農作物害蟲天敵的作用,是降低農業(yè)生產成本、促進農業(yè)增產、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一項重要措施。
[其蟲舊曾有之,土人謂之“傍不肯”。]
這種蟲過去曾經有過,當地的'人稱它為“傍不肯”。
其:這樣,這種。舊:這里是“過去”“先前”的意思。之:第一個“之”,語氣助詞,無義。第二個“之”,它,指子方蟲的“天敵”。土人:本地的人,當地的人。謂:稱,叫。傍不肯:蟲名,即步行蟲。其成蟲和幼蟲都有鉗狀的鋒利口器,喜食蛾科害蟲的幼蟲。
這一層說明天敵的出現并非偶然現象,而是“舊曾有之”。篇末點出“傍不肯”的名稱,加深了讀者的印象。
2.《梵天寺木塔》選自《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本文記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實釘”來加強結構整體性以解決木塔穩(wěn)定問題的生動事例,說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國在建筑理論和技術方面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全文分三層。
[錢氏據兩浙時,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
錢氏王朝統治兩浙時,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兩三層,錢帥登上木塔,嫌它晃動。
兩浙:浙東、浙西的合稱,相當于今浙江省及江蘇省的長江以南、茅山山脈以東地區(qū)。梵天寺木塔:始建于后梁貞明二年(916),八角九層,高三十七丈。宋乾德二年(964)重建。這里是指重建時的木塔。錢氏:指五代時割據浙江的吳越王及其子孫。方兩三級:(木塔)才建了兩三層。方,才。級,層。錢帥:(929—988),入宋后封吳越國王及天下兵馬大元帥。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迹簱鷳n。
[匠師云:“未布瓦,上輕,故如此!盷
工匠師傅說:“木塔上沒有鋪瓦片,上面輕,所以才這樣!
云:說。布:鋪排。故如此:所以這樣。故,所以。如此,這樣,指木塔不穩(wěn)定。
[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
于是就把瓦片鋪排在塔上,但是木塔還像當初一樣晃動。
乃:順接連詞,當“于是,便”講。以:介詞,用。而:轉折連詞,當“但是”講。初:從前,當初。
以上是第一層,講建塔過程中關于塔身不穩(wěn)定問題,工匠們的認識和實踐都未能解決。這里首先交代建塔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以一個“患”字,突出了“塔動”這一主要問題。塔“動如初”,說明了建筑工匠未能解決這一主要問題,因為“塔動”的關鍵不在于“未布瓦”。
[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
沒有辦法時,匠師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見喻皓的妻子,拿金釵送給她,要她向喻皓打聽木塔晃動的原因。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密:暗中,秘密地。使:派。其:他的,指匠師的。之:結構助詞,相當于“的”。貽:贈給。貽以金釵:即以金釵貽(之),用金釵送給她。以,用,把。金釵,舊時婦女別在發(fā)髻上的一種首飾。問:詢問,打聽。之:結構助詞,相當于“的”。因:原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
喻皓笑著說:“這很容易啊,只要逐層鋪好木板,用釘子釘牢,就不會晃動了。”
此:這,指解決塔動問題。易:容易。耳:語氣詞,可不譯。但:只。訖:終了,完畢。實:使堅實。釘之:釘木板。釘,用為動詞,意思是用釘子釘。之,指木板。
[匠師如其言,塔遂定。]
工匠師傅遵照他的話(去辦),塔身就穩(wěn)定了。
如;遵照。其:他的,指喻皓的。言:話,言論,指上面喻皓講的一番話。遂:于是,就。
第二層,寫喻皓采用“布板”“實釘”的辦法,解決了“塔動”的問題。
“無可奈何”一詞道出了大家對解決“塔動”這一難題無計可施,反襯了喻皓很輕易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突出喻皓技術之高!懊苁埂薄百O以金釵”,寫出了匠師為解決“塔動”問題,費盡心機,從側面反映出在當時解決“塔動”問題之難。對這一難題,一個“笑”字寫出喻皓的神態(tài),突出了他解決這一問題的輕松!按艘锥倍潭倘齻字,體現了他胸有成竹,技藝高超。“如其言,塔遂定”,一筆帶過,用事實說明了喻皓的技藝高超。
[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勝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
因為釘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緊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連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塔)當然不會晃動。
蓋:連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于“因為”。彌束:更加緊密相束。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相:互相。聯:連接。如:像。履(舊):走,踩踏。其:那。持:支撐。自:自然,當然。
[人皆伏其精練。]
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伏:通“服”,佩服。其:他,指喻皓。精練:高明。
第三層,解釋“塔定”的原因,并寫了眾人對此事的反應。“人皆伏其精練”,從側面再次突出了喻皓在建筑方面的高明。
二.學習難點:
1.《夢溪筆談》這部中國文化史上的綜合性的筆記體巨著,總結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學所達到的高度成就。課文所選的兩則,《以蟲治蟲》反映的是農業(yè)生產上的生物防治。這種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些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這種方法不僅是促進農業(yè)增產的有效措施,也是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有效途徑。這種防治方法不僅在古代有效,今天也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廣。第二則《梵天寺木塔》記述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解決高層建筑木塔不穩(wěn)定的過程,反映了我國古代在建筑理論和技術方面所達到的高水平。
2.《夢溪筆談》兩則,文字簡潔生動。《以蟲治蟲》只用了70個字就記述了“傍不肯”在子方蟲危害秋田作物時應運而生,迅速徹底地消滅了蟲害,保證了農業(yè)大豐收的情況!惰筇焖履舅穬H用130個字就清楚地記述了喻皓解決“塔動”問題的經過,傳神地描寫了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準確地解釋了木塔穩(wěn)定的原因。
3.詳略得當是這兩則短文又一特點!兑韵x治蟲》介紹子方蟲的天敵比較詳細,介紹了“傍不肯”的外貌特征,數量之多,剿滅子方蟲的情況,而介紹子方蟲為害則一筆帶過,這樣就突出了“以蟲治蟲”這一中心!惰筇焖履舅酚洈⒂黟┑恼Z言較詳,因為這最能體現他技藝的高超。對“塔遂定”的原因也寫得較詳,因為這是木塔穩(wěn)定的科學原理,有必要交代清楚。匠師按喻皓指點實施,不是本文的重點,則以“如其言”三字一筆帶過。這樣安排詳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三.文學知識
1.《夢溪筆談》,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又《補筆談》三卷,《續(xù)筆談》一卷。因寫于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夢溪園而得名。成書于11世紀末。分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藥議十七日,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yī)藥、農業(yè)、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其中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成就。社會歷史現象部分,對北宋統治集團的腐朽有所暴露,于李順領導的農民起義也有所反映,對西北和北方的軍事利害、典制禮儀的演變、舊賦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較翔實記載。今人有《夢溪筆談校證》。
2.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學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熙寧中參與王安石變法。熙寧五年(1072)提舉司天監(jiān),上渾儀、浮漏、景表三議,并推薦衛(wèi)樸修《奉元歷》。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1075)使遼,斥其爭地要求,又圖其山川形勢、人情風俗,為《使契丹圖抄》奏上。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陜西鹽政,主張減少下戶役錢。后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元豐五年(1082)以徐禧失陷永樂城(今陜西米脂西),連累坐貶。晚年居潤州,筑夢溪園(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區(qū)),舉平生見聞,撰《夢溪筆談》。他博學多聞,于天文、地理、律歷、音樂、醫(yī)藥等都有研究。對當時科學發(fā)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發(fā)明活字印刷術,煉鋼、煉銅的方法等,凡有見及,無不詳為記錄。又精究藥用植物與醫(yī)學,著《良方》十卷(傳本附人蘇軾所作醫(yī)藥雜說,改稱《蘇沈良方》)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句式。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3、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么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fā)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們學習選自《水經注》的《三峽》。
二、作者簡介
三、朗讀課文,正確把握節(jié)奏,感受作品的'音韻美
1、學生初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初步理解文句。
。1)讀準字音:
。2)以小組為單位,解決疑難詞句,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1)播放錄音,要求學生聽讀,把握節(jié)奏、韻律及情調。
(2)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四、再讀課文,體會文章情感
教師伴音樂范讀。同學嘗試朗讀,請一名同學伴音樂讀,學生評點。教師指點:在朗讀中學習處理語速、語調、重音的方法,達到讀準字音,讀順節(jié)奏,讀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節(jié)略快,讀出氣勢;第三節(jié)讀慢,讀出清幽之氣;第四節(jié)略慢,讀出凄美之氣。
五、析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1、問:文章主要寫了三峽的哪些景色?
。ㄉ健⑺
2、請男生找出三峽山的特點,以三峽的山是……。
。ㄈ龒{的山是高峻的、連綿的、怪異的、幽寂的……)
3、請女生找出三峽水的特點,以三峽的水是……。
(三峽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蕩的、凄寒的……)
六、探究閱讀,了解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1、這篇文章雖然既寫了山又寫了水,但從文章寫作目的和內容來說,側重于寫什么?
。ㄋ
2、有一個順序嗎?
(寫山是為了寫水蓄勢,寫水是從最主要的特征寫起:三個時間: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3、請學生說一說家鄉(xiāng)不同季節(ji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課后編一本集子——《家鄉(xiāng)美》。
七、延伸閱讀,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激情
請同學說說三峽大壩竣工后景色會有什么變化?如:
大壩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內水位會有所升高,“兩岸連山,略無闋處”這一景觀會有所變化,三峽上游會出現又一個秀麗的千島湖。
大壩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的情況就不會出現了,有大壩來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證水道的暢通,無論是豐水還是枯水的季節(jié),航運都不受影響。
大壩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為大壩蓄水會導致污染。
大壩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達以前難以到達的山林深處,會嚇走猿猴,“高猿常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的景象就會消失了。
問:三峽即將發(fā)生許多變化,那么,這個新的三峽和酈道元筆下的三峽相比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結語:其實,它們各有各的美。遠去了的,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個現代而又更加壯美的三峽。雖然,美麗不會永遠,但文明總要進步,當眷戀之手告別千年的風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贊美。但愿同學們能多學一些知識,能有機會直接參與到對三峽的建設和管理中去,將三峽打扮得更美麗。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自主識字,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流浪漢”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課文的學習,了解灰塵的大小、多少、來源、用處以及管教方法。
3.了解列數字、作比較等一些常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感受科普作品表達的科學嚴謹與生動形象。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空氣中的流浪漢。齊讀課題。
2.認識作者。
3. 出示詞語,指名讀。
4. 課前請同學們預習了課文,讓同學們把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并標注到字的上面。你都查到了哪幾個字的字音?
5.出示句子指名讀。
二、揭示課題,認識“流浪漢”
1.我們預習過課文了,知道空氣中的“流浪漢”就是——灰塵。(板書:灰塵)
2.灰塵怎么成了空氣中的“流浪漢”呢?(出示第一節(jié))自己小聲讀第一小節(jié),抓關鍵詞語,找答案。
三、 整體感知,梳理文脈
1.通過預習課文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識?
2.學生交流,隨機板書到黑板上。
3.快速默讀課文,根據課文介紹的順序給每個內容排排順序。(學生到黑板上標序號)
4.根據板書,梳理課文結構。
5.完成課后第二題。
四、研讀品析,了解說明方法,體會表達的科學嚴謹。
。ㄒ唬┠x課文,想一想作者在介紹這些知識的時候,都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畫出相關的語句,并做簡單批注。
1.灰塵很小
(1)默讀第二節(jié),讀完后用“——”劃出描寫灰塵大小的句子。
(2)學生交流。
。3)作者用了這兩個數量詞具體地寫出了空氣中的流浪漢灰塵很小,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列數字。
2.灰塵多少。
。1)學習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
(2)從“一酒杯”體會表達的科學嚴謹。
(3)讀句子。
3.灰塵的來源
(1)文章從這五個方面介紹了灰塵的來源,所以這里用了分號把它們分隔開來,(分號翻紅),可是這里為什么用句號呢?自由讀這段話,想想原因?
。2)通過標點符號的運用體會表達的嚴謹。
4.作者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準確、具體、形象地說明了灰塵的知識。
我們也來試試。 把句子說具體。
1.天氣很冷。
2.這棵樹很高。
五、體會表達的生動形象
1.出示兩段話,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
2.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表達生動形象的句子。交流。
3.對比語句,體會表達的生動形象。
4.總結。葉永烈的話:“我愛科學,也愛文學,所以我早年走的是一條科學與文學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道路!
六、推薦閱讀。
七、課后作業(yè):閱讀《假如沒有灰塵》一文,完成文后的練習。繼續(xù)了解關于灰塵的知識,進一步感受科普作品既科學嚴謹又生動形象的特點。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彩虹》語文教案06-20
小學語文教案06-18
語文教學教案07-11
語文教案模板06-25
有關語文教案范文06-21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06-25
《憫農》語文教案05-26
小學語文教案【熱門】07-02
小學語文教案【薦】07-02
【薦】小學語文教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