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集合八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地進行小數(shù)加減法混合計算,并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
2、能運用小數(shù)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掌握小數(shù)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準確地計算。
2、能選擇簡便的方法準確計算。
教學準備:
購物小票、購物單。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出示課本超市購物圖,笑笑在收銀臺結算賬單。師:笑笑正在核對找回來的錢數(shù)對不對,讓我們一起幫助她。
2、師出示購物小票,學生說說上面都有些什么內容?(生答貨號、銷售價、數(shù)量、應付款、實付款、實收、找零。)
3、師:怎樣幫助笑笑核對找回來的錢數(shù)對不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小數(shù)的加減混合計算。(板書課題:小數(shù)的加減混合計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核對小票。
師:同桌互相說說通過觀察購物小票,你知道笑笑都買了什么嗎?我們可以怎么幫她?
2、匯報學習情況,先把一個蛋糕和一瓶橙汁的價錢加在一起,然后用20元減去買東西花的.錢,看剩下的錢和購物小票上找零一項的錢數(shù)是不是一樣。列式:20-(12.30+4.85)。
師指名學生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組討論,核對小票,還可以怎樣算?引導學生探究還可以用買東西的錢加上找回的錢看是不是等于20元錢。列式為:12.30+4.85+2.85。
4、師生小結算法。
計算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時,按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沒有括號要從左到右依次計算的順序來計算。計算時,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
三、練習運用,體驗成功
1、模擬購物。
師:我們小組合作,模擬購物。一人當售貨員,其他三人扮演顧客,到貨架上選自己需要的、喜歡的文具,選完后填到購物單中,請售貨員算一算買這些商品要花多少錢?顧客再核對一下,售貨員四人輪流當。小組合作模擬購物,并填購物單。
2、反饋練習。
。1)師:在計算這幾種商品的總價時,你有比較簡便的算法嗎?
。2)小組交流。
。3)師生小結:在計算小數(shù)連加法時,使用加法交換律或者結合律可以使計算簡便;在計算小數(shù)連減法時,兩個減數(shù)如相加可湊整,先把兩個減數(shù)相加,再從被減數(shù)中減去,也可使計算簡便。
四、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師:我們學習了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今天讓我們當一回家,為家人準備晚餐,選購食品。錢數(shù)在30元以內,你打算選購什么食品?
生寫出自己的方案并列式計算出共花多少錢?如有剩余,余下多少錢?
五、小結全課: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購物小票
1.25+2.41=3.66 3.66-1.25=2.41
1.25 3.66
+2.41 -1.25
3.66 2.41
計算時只要小數(shù)點對齊,其他就和整數(shù)加減法一樣了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計量單位的重要意義.
2.復習長度、面積、體積、質量、時間單位.
3.復習各種計量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
指導同學匯總整理學過的計量單位,牢固掌握各種計量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掌握各種計量單位的實際大小及進率,正確使用計量單位.
教學步驟
一、直接導入.
提問導入:同學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用了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同學自由回答)
教師歸納:我國從1990年起廢除原來的計量單位,采用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目的是為了便于國際交流,擴大開放,不斷發(fā)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經濟.因此,我們要認真學好有關計量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整理和復習量的計量.(教師板書課題)
二、歸納整理.
。ㄒ唬﹩l(fā)同學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量的計量?
教師板書:
長度 質量 時間
面積
體積(容積)
。ǘ⿵土曢L度、面積、體積單位及進率.
1.啟發(fā)同學回憶:已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每個長度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啟發(fā)同學回憶:已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每個面積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
的進率是多少?
同學討論:相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么都是100?
師生歸納:面積單位是根據(jù)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就是100.
3.啟發(fā)同學回憶:已學過的體積(容積)單位有哪些?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同學思考: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0?
教師說明:面積單位體積(容積)單位都是依據(jù)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體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在實際計量時做到準確無誤.
4.練習.
。1)在( )里填上適當?shù)挠嬃繂挝幻Q.
一枝鉛筆長176( ) 一個籃球場占地420( )
一張課桌寬52( ) 一個火柴盒的體積是21( )
一間教師的`面積是48( ) 一種保溫瓶的容量是2( )
(2)一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它的棱長是多少?它的每個面的面積是多少?
。3)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木塊堆成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需要多少塊?把這些小正方體木塊排成一行,有多長?
。ㄈ⿵土曎|量單位.
1.啟發(fā)同學回憶: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并填寫下表)
2.練習.
①10麻袋大米約1( )
②l個雞蛋約6.5( )
、1棵白菜約2.5( )
④1名六年級同學體重是40(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學習畫垂線,認識點到垂線的距離。(課文第66頁的例2、練習十一中的地3、4的相應小題,第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確垂線的重要性質,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線最短。學會用三角板準確的畫垂。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畫垂線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作圖能力。
4、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會用三角板準確的畫垂線。
教學難點:準確的.畫出垂線。使學生明確垂線的重要性質,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線最短。
教具準備:三角板、直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回憶一下,你記得什么叫垂直嗎?
2、看我們的數(shù)學書,每兩條邊都是怎樣的?怎樣用三角板畫垂線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畫垂線。
板書課題:畫垂線
二、探究新知
1、過直線上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三角板上有一個角是直角,通?梢杂萌浅邅懋嫶咕。
1)先畫一條直線。
2)把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出的直線就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直角頂點是垂足)。
強調:讓三角板的直角頂點落在給定的這點上;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畫線前讓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通過這個已知點。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畫線。當要求直線通過其一點時,要考慮到筆畫的粗細度,三角板的邊與已知點之間可稍留一些空隙。
2.教師講解示范后,學生自己動手嘗試著畫一個,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垂線,該怎么畫呢?
學生動手嘗試,小組內交流。
2)直線外一點A與直線上任意一點連接起來,可以畫出很多條線段。
學生獨立的畫出幾條線段,其中包括一條垂線。
小組內研究交流:這幾條線段在長度上有什么特點?
小結: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的垂直線段最短,它的長度叫做這點到直線的距離。
三、鞏固練習
1、68頁4題畫一畫。
2、69頁5題。我們在測定跳遠成績時,怎樣測量比較準確呢?為什么?
3、69頁6題怎樣修路最近呢?
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個量角器畫一條直線的垂線嗎?
四、課堂小結:通過學習畫垂線,你有什么體會?
五、作業(yè):練習畫垂線。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通過測量鋼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實際測量,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具:米尺、1分硬幣
學具:格尺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謎語引入。
身穿花衣裳,
個子細又長。
寫出漂亮字,
需要它幫忙。
同學們開動小腦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誰呢?
對了,這節(jié)數(shù)學課我們一起量一量一起量一量鉛筆有多長.(板書課題)
。病⑻釂栆。
看看誰有超強的記憶力,想一想,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
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大家一起拿出格尺,看看除了厘米外,還有發(fā)現(xiàn)什么?
學生:我發(fā)現(xiàn)尺子上還有1小格1小格,僅有米、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是顯然不夠的,在測量或表示物體長度的時候,有時還需要比厘米還小的單位,有時也需要更大的單位,你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嗎?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來研究。
二、動手實踐,小組合作。
1、估一估。
。ǎ保┬〗M里說一說,你是怎么估計的。
課前老師都讓每個小組準備了一枝鉛筆,快把它找出來,放在桌面
上,請同學們睜大眼睛,結合已有的測量經驗估測一下,這枝鉛筆有多長?填在書中表格里。
(設計意圖:教師課前富有神秘感的設計安排,學生會感到新奇有趣,估算的熱情空前高漲,教師給予學生獨立觀察估計的時間和空間.)
(2)交流、匯報。
師:說說你是怎么估出來?
生:我的手從拇指到中指大約是10厘米,我的鉛筆有兩個這樣子的
長,所以我估計這根鉛筆20厘米長。
生:我估計這根鉛筆的一半是10厘米,所以我估計我根鉛筆有20
厘米長。
生:老師,我是用中指估計的,我的中指大約有6厘米,這根鉛筆大
約有3個這樣的長還多一點,所以我覺得這根鉛筆有19厘米長。
生:老師,我看了看,這么長(他用手比了比),我就覺得鉛筆大約是
。玻袄迕住
生:1厘米是這么長,我看這根鉛筆這么長,應該有18個這樣的1
厘米,我也覺得這根鉛筆大約有18厘米長。
(設計意圖:學生意見可能會不統(tǒng)一,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個人意見,只要說的有道理,就要給予肯定,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會針對別人的發(fā)言補充自己的意見。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中。)
。病⒘恳涣。
。ǎ保┛磥硗瑢W們估的長度都不一樣,要想知道這枝鉛筆到底有多長,你能想出好辦法嗎?這們大家就不會再有爭論了。(用尺子量)
。ǎ玻﹦邮謱嵺`。大家都把尺子拿出來,量一量,并把結果填在書中
的表格里。
。ǎ常﹨R報結果。
。ǎ矗┱f一說你估計的跟你量出來的數(shù)據(jù)相差多少,以后要注意什么?
。ㄔO計意圖:通過實測來看看估測驗結果,讓學生感受測量的過程、思想和方法,發(fā)展空間觀念。)
3、說一說。
。ǎ保⒛銈冎溃保袄迕资嵌嚅L嗎?用手比給老師看一下。
老師告訴大家,你們用手比出來的10厘米就是1分米。(板書:10厘米就是1分米。)
。ǎ玻┱J識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長度單位,在國際上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你知道嗎?
。▽W生質疑。)
生:我知道,我看書本的,是dm。
生:老師,分米是什么呢?
生:分米要怎么量呢?
師介紹。
師: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你們知道怎么表示嗎?
生:1分米=10厘米。(還有的的學生舉起了手)
生:我還知道3分米是30厘米。
生:我也知道70厘米是7分米。
生:我想1米=100厘米,那1米=10分米,老師你說對嗎?
生:老師,我看到10厘米是1分米,10分米是1米,我想厘米滿10向分米進1,要是分米滿10就向米進1。那米滿10要向什么進1?
師:你們能把這些長度單位從大到小排排隊嗎?
板書:米 分米 厘米
。保 10
全班齊讀公式。
。ǎ常⿲嵺`活動。
。痢⒃倌贸龈癯,快速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之間的距離也是1分米。
生:從1-10。
生:我有意見,應該是從1-11,這樣才是10厘米。
生:我是從3數(shù)到13的。
。、讓我們用分米作單位量一量教室里物體的長度。
。摹⒅该麉R報。
(設計意圖:在學生觀察、討論歸納出分米和厘米間進率關系的基礎上,又讓學生結合測量具體物體的實踐,體驗出1分米的實際長度,并形成表象,從而建立起新的認知結構。)
三、認識毫米。
1、量一量。
師:你們有橡皮嗎,請你用尺子量一量橡皮有多長?
生匯報。
生:我量出來,比2厘米還多一點點。
生:我也是,我量出來不是剛好4厘米,還多一些。
師小結:用厘米作單位量比較小的物體,有時不是整厘米數(shù),這樣子量出來就得不到準確的結果了。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物體的長度,你們有什么辦法?那么誰知道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是多少?
。、 一議。
i.1毫米到底有多長?它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我們一起在觀察和操作中獲得這些知識吧。(出示表格)
觀察刻度 厘米數(shù) 中間小格個數(shù) 每小格長度 共有幾毫米
。埃
。矗
9-8
ii. 觀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討論厘米與毫米的`關系。
師生共同完成1組,再讓學生自己實踐。
生:我發(fā)現(xiàn),從4-5也是1厘米,所以就跟第一行一樣了。
生:我也發(fā)現(xiàn)了,從0-1、4-5、9-8相減一下,就全都是1
厘米了,也就全部一樣了。
3、說一說。
師請大家繼續(xù)觀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長?用手比一比。
生:就像兩個手指的那條縫。
師:估計一下桌面上的學具,哪一個厚度大約是1毫米?再動手量一
量,檢驗一下你的判斷準確嗎?
b)量一量。
大家已經認識了毫米這個長度單位,現(xiàn)在我們以毫米為單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長度。
學生匯報。
這次量的結果與開始比,哪一個數(shù)據(jù)更準確呢?
c)想一想。
師:再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東西也是1毫米。
生:扣子的厚度。本子的厚度。雞蛋的厚度。鉛筆中間那根鉛。指
甲的厚度。衣服的厚度。玻璃
。ㄔO計意圖:認識毫米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操作,針對操作中的存疑,而進行巧妙的設穎,不斷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產生動力,向未知領域探索、沖擊。)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結合現(xiàn)實生活,學會根據(jù)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一個方向辯認其余三個方向。
2. 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并且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3. 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4.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三個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教具:小黑板 字條(打。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今天老師第一次來到石良完小,誰能給幫老師一個忙。介紹一下 校園的情況,分別找一找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有什么建筑?我有一些了解了,感謝同學們的介紹。
一、 課前小游戲,導入新課(復習東南西北,起立,指說)
現(xiàn)在,上課(師生起立問好) 咱們來個小競賽,看哪個小隊的同學反應快,回答流利、干脆。準備好了嗎?想一想,你現(xiàn)在是面對什么方向,(三個小隊分別說)?再一個問題: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為什么老師提同樣的問題,而你們的回答卻不一樣? 這節(jié)課咱們來研究方向與位置。(板書)
二、聯(lián)系實際,自主探究
1.剛才,同學們給我介紹了校園的情況,我也找了幾個建筑物,你們知道它在校園的哪個方向嗎?(廁所 操場 科技樓 食堂)(東 西 南 北)從你現(xiàn)在的位置來觀察,它在你的哪個方向?從你的前后左右四個方向來找一找?
2.為了讓我更清楚地認識校園,請同學們再幫我一個忙。把校園這四個建筑物填在課前老師發(fā)給你的圖上,制成一個平面圖。利用你們已有的經驗,開始獨立完成。(生獨立完成平面圖,師巡視指導)
3.請3個學生把不同結果板演到小黑板上,并讓學生講解為什么要這樣做,講明白是面對哪個方向,這個方向是什么建筑?后面?左面?右面? (轉身,分3個方向演示小黑板,并標上方向。演示完成后再把小黑板集中擺放。)
4.同學的平面圖都有道理,但為什么不一樣?同一個校園,平面圖卻不一樣。怎么辦?所以必須統(tǒng)一規(guī)則。在國際上人們繪圖或者平面圖時,規(guī)定按上北,下面就應該是(學生說,師板書到中間)以后再繪圖的時侯就必須按這個方位。 再把校園這四個建筑物按到方位圖上。哪個平面圖是符合這個標準?為了看的更明白,再加上方向標。
5.這兩個圖怎么變一變讓它也符合標準?(旋轉,也標上方向標。)
三、實踐應用
1. 實小平面圖
通過這個圖,你說一說知道學校的哪些情況?
2 做一個學校周邊環(huán)境平面圖
師:同學們課余時間可以制作一個平面圖。調查一下學校周邊的情況?(板書東埠 西埠 下河頭 石良集 )把它們寫到另一張紙上,做成一個平面圖。
板書設計:略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會恰當?shù)倪x擇長度單位
3、會比較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一千米有多長?生活中有那些距離是千米?
。病⒆1千米大約要多少時間?跑了?
3、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二、新課
1、教學例3
問:大家知道三峽嗎?我們的三峽大壩呀,全長2300米,他長嗎?
我們北碚有一條高速公路叫什么?誰知道?
其中有一條隧道,長6公里
你門說,大壩和隧道誰長?
學生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后匯報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換成米,還可以把米換成千米
2、練習
。1)對口令,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室長8()公路長800()飛機飛行高度8000()火車每小時開60()
。2)說說大約幾千米
引導學估計
1675千米大約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學生看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
三、作業(yè)
練習十二1-4
2題,學生看題目要求和圖,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后在做
學生獨立作業(yè)
四、課后記
第3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79頁例4,80頁課堂活動,81-82頁練習十二5-9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體會毫米的實際長度
2、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3、會選擇正確的單位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薄1千米有多長,生活中的.1千米呢?
。、千米和米有什么關系?
。场3657米大約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課
。、教學例4
學生拿出直尺,請觀察,直尺上長度單位都有哪些?
學生逐漸觀察得出許多小格,這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說是1mm,學生讀
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幾份?
學生觀察數(shù)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學生讀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
。、感知1毫米
請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學生自己比劃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體嗎?
拿出2分硬幣,量一量有多厚,大約是毫米
還有嗎?
學生在量
。、整理長度單位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們從大到小排一排嗎?
教師板書: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鄰兩個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三、練習
。、80頁1
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病80頁2、3
學生測量
3、完成81頁5-9
四、課后記
五、時分秒
1、能認識,寫鐘表的具體時刻
。、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能進行時分面的簡單換算
。、能計算經過時間,知道珍惜時間,會合理安排時間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第25~26頁,例2、例3及練習四的第3~8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錐有什么特征?(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征:底面、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二、新課
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
(2)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通過演示,使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4)先在圓錐里裝滿水,然后倒入圓柱。讓學生注意觀察,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ń處熥寣W生注意,記錄幾次,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5)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
板書:圓錐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 底面積高,字母公式:V= Sh
2、教學練習四第3題
。1)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對照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代入數(shù)據(jù),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3、鞏固練習:完成練習四第4題。
4、教學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圓錐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這堆沙堆的的體積。
。2)要求沙堆的`體積需要已知哪些條件?(由于這堆沙堆近似圓錐形,所以可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來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積和高)
。3)題目的條件中不知道圓錐的底面積,應該怎么辦?(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徑,再利用圓的面積公式算出麥堆的底面積,然后根據(jù)圓錐的體積公式求出沙堆的體積)
。4)分析完后,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將計算步驟寫在教科書第26頁上。做完后集體訂正。(注意學生最后得數(shù)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確)
四、鞏固練習
1、做練習四的第7題。
學生先獨立判斷這三句話是否正確,然后全般核對評講。
2、做練習四的第8題。
。1)引導學生學生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 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
、 求出這堆煤的體積后,應該怎樣計算這堆煤的重量?
。2)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3、做練習四的第6題。
。1)指名學生先后回答下面問題:
① 圓柱的側面積等于多少?
、 圓柱的表面積的含義是什么?怎樣計算?③ 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 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寫在教科書第28頁的表格中,做完后集體訂正。
五、總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是如何準確地記住圓錐的體積公式的?
板書: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 底面積高
字母公式:V= Sh
教學目的:
1、通過分小組倒水實驗,使學生自主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圓錐體積計算的簡單問題。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過小組活動,實驗操作,巧妙設置探索障礙,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正確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并能正確判斷一個數(shù)能被3整除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探求規(guī)律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把下面每個數(shù)的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想加,求他們的和
61338126315507
二、引入新課
1、能被3整除的書的特征
過程:613------6+1+3=10
38------3+8=11
126-1+2+6=9
507-5+0+7=12
想:把3的倍數(shù)的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相加,她們的和有什么規(guī)律。
1、觀察
能被3整除的數(shù)不能從個位上找到特征
2、試一試
寫出右邊括號里各個數(shù)的每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的和。
3、比一比:這些和有什么特征?
4、結論:一個數(shù)的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的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shù)就能被3整除。
三、鞏固練習
1、第一題,下面那些數(shù)能被3整除,為什么?
2、第二題,在下面每個數(shù)中的方塊里填上一個數(shù)字,使這個數(shù)有約數(shù)3。
3、第四題,綜合性練習
四、,布置作業(yè)
反思:這節(jié)課導入不夠自然,沒有讓學生引入到課的內容上來。對于知識的也知識通過部分學生的的出,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所以在做練習的時候好多同學沒有真正的領會。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實用】小學數(shù)學教案錦集八篇05-11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集合九篇05-11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集合七篇05-13
實用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4篇05-11
【必備】大班數(shù)學教案四篇05-13
【精選】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三篇05-13
中班數(shù)學教案《我能數(shù)的快》及教學反思02-18
小學教學反思02-13
深圳小學排名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