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班社會教案模板匯編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社會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與同齡人交朋友,學習和新朋友認識、相處的簡單方法。
2.愿意傾聽同伴的想法,并向同伴學習。
活動準備:
1.與同齡班的教師交流活動的'目的和內容。
2.圖卡:圖卡1(圖加文的形式)2張--"姓名"、"快樂游戲";圖卡2(圖加文的形式)2張--"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們倆做朋友,好嗎?"。字卡2張--"相互商量"、"相互幫助"。
3.幼兒活動前制作自己的名片(上面包含照片、姓名、班級),報紙每2人1張。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相互交朋友的愿望。
教師:我們這里有兩個班的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要找一個新朋友。怎樣才能交到新朋友呢?有哪些好辦法?
2.幼兒兩兩結伴,參與角色游戲,教師觀察幼兒交友情況,鼓勵幼兒相互交往,并根據需要隨機指導。
教師:你交到朋友了嗎?他叫什么名字?怎樣才能記住朋友的名字?
教師:還有一個好方法--可以問一問朋友的小名,因為小名比較容易記得。你們可以試一試。
教師:相互認識后還可以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出示圖卡2)教師小結:認識新朋友時,要禮貌地和別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紹,問問朋友的名字,還可以拉拉手表示友好。
3.了解與新朋友一同游戲時怎樣做。
教師小結:與朋友一同游戲的時候,需要相互商量才能玩得開心。如果朋友遇到困難,我們該怎么做?
再次結交一個新朋友,嘗試相互認識時的好方法,鼓勵幼兒大膽與朋友相互介紹。
4.教師小結交新朋友的方法,幼兒交換名片。
教師(出示所有圖卡和字卡):今天交新朋友的方法還可以在以后遇到其他小朋友、上小學后遇到新同學時使用。相信大家能夠交到更多的好朋友,F在與朋友交換自己的名片,再次擁抱,并說"再見"。
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動物睡覺的方式,對動物產生探究興趣。
2.嘗試用動作表現不同的動物的睡覺方式。
3.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 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查閱有關動物睡覺的圖書、錄像等資料。
2. 動物睡覺方式調查表、動物圖片、課件、泡沫墊等。
活動過程:
1. 激發(fā)興趣: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或相關的其他歌曲),說說你喜歡哪些小動物,為什么?你知道它們有什么秘密嗎?(引出動物的睡覺方式)。
2. 出示幼兒的動物調查表(提前一天發(fā)給家長,在家長幫助下完成的調查表)。
昨天和爸爸媽媽了解了哪些小動物。能說說它們是怎么睡覺的嗎?
3.出示教師的動物分類表,引導幼兒對動物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請你選一個你喜歡的動物,想想它是怎么睡覺的?把它送到自己的家里。
4.觀看課件,正確了解動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家了嗎?我們來看看電視里是怎么說的。
5.總結提升動物四種不同的睡覺方式。驗證幼兒分類的結果。
6.游戲:看誰學得像
(1) 請幼兒說出自己喜歡的動物睡覺的樣子并模仿,看誰學得像。
(2) 請同伴做裁判并說出動物的名字,幼兒模仿,看誰學得像。
(3) 教師做裁判并說出動物的名字,請幼兒模仿,看誰學得像。
7. 遷移活動:我們怎樣睡覺
師:小動物為了保護自己都有不同的睡覺的方式,我們是怎樣睡覺的呢?
師:怎樣睡對我們的身體最好?為什么?
8. 結束活動:學一學正確的睡姿,對睡覺分不清左右的孩子予以指導。
活動反思:
《動物的睡眠》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以三種動物為例,介紹了動物的睡眠。作者用生動有趣、易懂的語言傳授了科普知識,喚起學生對大自然對動物的探索精神,現對自己的教法做如下解析:
一、由情景進入文本我從談話導入: 一看同學們今天的精神這么好,我想大家晚上一定睡得很香很甜,我們睡眠一般都是為了休息,那動物的睡眠也全是為了休息嗎?我們大家都知道人一般都是在晚上睡覺,白天工作,不會一睡幾天不吃不喝。可是大家是否知道有的動物就能一睡幾個月不吃不喝,這是不是很有趣呢?這些動物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呢?今天我們通過學習13課來探討這個問題。 我相信,學完這課,你們就會知道。然后引導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來聽錄音,思考:1、為什么要把“睡眠”加上引號呢?2、這篇課文介紹了哪幾種動物的睡眠?。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初步了解概括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語言文字的感悟 課文中有這樣一段: 動物睡眠是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為了休息。夏天的傍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曠野上空,忽東忽西、忽高忽低地飛翔。它們干什么呢?逮蚊子、夜蛾之類的昆蟲吃。可是,等冬天來臨,天氣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什么吃的也沒有了。怎么辦呢?是躺著等死,還是像大雁、燕子那樣,千里迢迢飛到溫暖的南方去?都不是。蝙蝠采取的是“睡眠”的辦法。 其中“動物睡眠是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為了休息”是理解的難點,教學中,我從引導學生理解“千里迢迢”的詞義入手,進而體會海參“蝙蝠什么吃的也沒有了”。蝙蝠采取的是“睡眠”的辦法。 初步了解動物睡眠的目的。當課文學習到后面的內容,即 ……海參只會在海底蠕動,不能浮上海面追逐蟲子。唯一的辦法,就是睡大覺。 海參要睡多長時間呢?一般要睡四五個月。夏天過去,冬天來臨了,原來溫熱的海面,變得寒氣逼人,蟲子們受不了,又回到海底過冬去了!凹Z食”來了,于是海參也就醒了過來。 海參為什么要夏眠,也是因為沒有蟲子吃,讓學生理解“蠕動”一詞,它說出了海參行動的特點,正因為海參是通過身體下面管足的微小吸盤來緩慢爬行,所以不能浮上海面去追逐蟲子。 通過自讀感悟,老師引導,再回讀“動物睡眠是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為了休息”,相信此時學生對動物的睡眠感悟會更加深刻,從而更好地體會動物的睡眠是為了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學習到蝸牛的`睡眠時,就可以讓學生合作學習,自由探究蝸牛的睡眠。讓學生了解到:蝸牛在冬天的時候要進行“冬眠”; 蝸牛在夏天天不下雨時要進行“夏眠” ; 蝸牛稱得上是“睡覺大王”.更進一步了解到蝸牛的睡眠是為了躲避干旱。
三、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課文的第8自然段中有這樣的內容: “蝸牛更有意思,動不動就關起門來睡大覺!薄暗鹊教鞖馀,下起了雨,蝸牛才推開大門,緩慢地伸出身子,背著“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飽飽地吃他一頓。”……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用想象拓展課文的:首先理解關起門來睡大覺。這時,我引導學生想象:蝸牛睡眠的情景和醒后背著“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飽飽地吃他一頓!钡挠腥ぎ嬅,更加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情懷。然后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動物睡眠的資料;讓學生通過學習,增加對蝙蝠、海參、蝸牛的睡眠知識的了解,同時也大開了眼界。原來,動物的“睡眠”是如此奇特而有趣,他們的“睡眠”是為了休息,也是為了躲避風寒,躲避干旱,有的因為缺少食物,有的可能還有其他原因,等著同學們去繼續(xù)探索。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睡眠方式?讓學生在豐富的想象中,實現了對文本的更深刻的認識。
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討論,知道垃圾對我們生活環(huán)境帶來的不良影響。
2、認識垃圾分類的標志,初步掌握生活垃圾分類。
3、引導幼兒從自身做起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活動準備:
1、生活中各個地方有垃圾的照片,及給生活帶來的不良影響。
2、垃圾處理和回收的錄像。
3、分類的垃圾桶三個。
4、幼兒人手一張垃圾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討論,知道垃圾對我們生活環(huán)境帶來的不良影響。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兩張生活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師:你喜歡哪張照片?為什么不喜歡另外一張?
3、幼兒:因為地上都是垃圾;很臟;不好看;不漂亮。
4、師:地上有些什么樣的垃圾?(瓜皮、紙袋)
5、師:垃圾被扔在地上,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響?
6、幼兒:如果是香蕉皮扔在地上,人走路就會摔跤;馬路上很臟,不漂亮了。
7、師:我們再去看看其他地方又有什么樣的情況。
8、教師出示幾張其他地方被污染的照片。
(1)師: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垃圾?
(2)幼兒:小區(qū)里的生活垃圾。
。3)師:這些垃圾會給我們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4)幼兒:時間長了,會發(fā)出很難聞的味道,污染空氣,污染環(huán)境。
。5)師:這是什么地方?河里有什么?
。6)幼兒:塑料袋、瓶子、各種吃剩下的東西。
。7)師:會造成什么不良的影響?
(8)幼兒:會發(fā)出難聞的氣味,河里的小魚也會死掉,河水被污染了,環(huán)境被破壞了。
二、認識垃圾分類的標志。
1、師:我們的垃圾能不能隨便亂扔。應該扔在什么地方?
2、幼兒:垃圾箱里。
3、出示三個垃圾箱:你會扔垃圾嗎?你知道要扔在哪個垃圾箱里嗎?
4、幼兒講述自己的經驗。
5、師:原來每個垃圾箱上都有不同的`標記,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呢?
6、出示“可回收”標記。
。1)師:你認識這個標記嗎?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師:哪些東西是可以回收的?
。3)根據幼兒講述,教師再總結出示相應的圖片:紙、易拉罐、礦泉水瓶、塑料、玻璃、金屬、布料。
7、出示“有害垃圾”標記。
。1)師:這個標記表示什么意思?
。2)師:哪些東西是有害的垃圾?
。3)根據幼兒講述,教師再總結并出示相應的圖片:廢電池、廢熒光燈管、廢油漆桶、紐扣電子、手機、手機電池、過期藥品。
8、出示“不可回收”標記。
(1)師:這個標記表示什么意思?
(2)師: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3)根據幼兒講述,教師再總結出示相應的圖片:主要包括果皮、蔬菜皮、剩飯、變質食物等。
三、幼兒操作,初步掌握生活垃圾分類。
1、師:在我們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有一些垃圾的圖片,(出示垃圾箱)它們應該扔在哪個垃圾箱里呢,請你來扔一扔。
2、分組請幼兒上來貼在相應的垃圾箱上。
3、集體檢查對不對,哪個扔的不對請小朋友說出來。
四、了解垃圾處理的方法。
1、師:垃圾箱里的垃圾又是怎么處理的,你知道嗎?
2、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講講。
3、播放垃圾處理和回收的錄像。
把可回收垃圾送到回收站后可以制成新產品。
不可回收垃圾就把它填埋或焚燒。
4、師:現在小朋友都知道不同的垃圾要扔進不同的垃圾箱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能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讓我們住在一個美麗的城市。
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建立性別認同,了解男孩、女孩在各個方面的不同特征。
2、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性別,欣賞男孩、女孩不同的優(yōu)秀品質、增強自信心。
3、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4、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活動準備】
音樂(輕柔的、強勁的),音樂磁帶,歌曲《對面的女孩看過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你們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嗎?你是男孩嗎?(我是女孩)你是女孩嗎?(我是男孩)今天尹老師想和大家做朋友請男孩站到老師的師的左手邊,請女孩站到老師的右手邊。"以報數的方式統計今天我們班里來了多少男孩、多少女孩?
2、下面我們來唱首歌好不好?教師和幼兒一起邊哼唱《對面的女孩看過來》邊盡情跳舞嬉戲。(教師跟著女生組)
二、展開生活經驗的交流(通過各方面了解男、女的同于不同。)
1、引導幼兒討論男孩女孩在外形、相貌、穿戴、喜歡玩的'玩具等方面的不同?
2、教師小結:男孩女孩各有各的特點,男孩:堅強,勇敢,不怕黑,粗心,調皮。女孩:溫柔,可愛。細心,講衛(wèi)生,膽小,愛哭。在以后生活中大家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三、欣賞男孩、女孩喜歡的音樂:《動感dj》《種太陽》
1、下面我們休息一會,來聽兩段好聽的音樂,聽的時候要注意,這兩段音樂有什么不同?放音樂:《動感dj》《種太陽》
"聽完音樂請女孩告訴老師你們喜歡那段音樂?男孩子呢?"讓我們再來聽一遍音樂,女孩喜歡的音樂就請女孩來舞蹈,男孩喜歡的音樂就請男孩來舞蹈。
總結:原來男女喜歡的音樂也有不同,男孩喜歡強勁的音樂,女孩喜歡優(yōu)美舒緩的音樂)
四、男孩、女孩的理想。(欣賞男孩、女孩不同的優(yōu)秀品質、增強自信心。)
1、"男孩女孩性格不同,愛好不同,將來長大所做的工作也會不同,你們長大了想干什么?說說你的理想!"
2、"大班的男孩女孩們,老師相信,只要你們認真學習,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就一定會實現你們的理想。
五、教師和幼兒一起朗誦兒歌:男孩女孩都可愛,喜好不同不奇怪,男孩勇敢女孩美,一起成長樂開懷
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學習的特點。在游戲中感知男女的不同外形特征,通過按男女標志做不同的動作,強化孩子的性別意識,同時滲透了分類排序的數學知識。由于在設計中關注了孩子的學習特點,因此小班孩子的參與積極性很高。特別是在男孩女孩兩邊站和男孩女孩誰來蹲的游戲中,孩子們從慢到快,從錯誤到自己或在同伴提醒下糾正錯誤。體現了孩子自主探索和學習的過程,既有趣也有效。
雖然是借班上課,但在活動前夕的交流中,讓我對部分孩子的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提問更有針對性,同時師生感情也很融洽,這可能也是本次活動比較成功的原因。
在活動的組織與互動過程中,我比較關注游戲活動積極氛圍的渲染。通過變一變、猜一猜、試一試等手段,充分調動小班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他們身體的不同感官都調動起來,快樂的學習。
當然,在活動中的回應還不夠靈活,當孩子說“男人女人”時,只是直接糾正為“男孩女孩”,其實這里可以拓展驗證。
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的生活用品的用途,并能夠按用途進行分類。
2、知道現代生活用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3、體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活動準備:
1、向爺爺奶奶詢問并記錄以前人們洗頭、洗澡、洗衣服、燒飯、取暖、降溫等使用的生活用品。
2、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各種生活用品實物或圖片。
3、幼兒用書:《生活用品又多》。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了解常見的生活用品。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生活用品的.名稱和用途。
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生活用品,它們有不同的用處。如洗滌用品、廚房用品、個人清潔用品、家用電器等。
2、幼兒交流調查結果。
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調查結果,并在集體面前介紹。
引導幼兒比較以前的生活用品和現代生活用品的不同之處。
3、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進一步感受現代生活用品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并和同伴交流。
幼兒集體交流、討論:現代生活用品既豐富又方便。
教師小結:現在,人們發(fā)明和改進了許多生活用品,這些用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體會成長過程中許多人對自己的愛與幫助,感受被關愛的幸福。
2.樂意運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3.懂得要常懷感恩之心,學會感恩。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
體會成長過程中許多人對自己的愛與幫助,感受被關愛的幸福。
活動難點:
懂得要常懷感恩之心,樂意用多種方式表達感恩、學會感恩。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師幼共同閱讀過繪本《愛心樹》。
2.物質準備:歌曲《感恩的心》、《愛心樹》、《身邊的愛》、心型小卡片、畫紙、彩筆、愛心樹、幼兒自己帶的照片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引出主題
引導語:小朋友們還記得《愛心樹》的故事嗎?故事中,愛心樹都給了小男孩哪些幫助?
師:你身邊誰最像這棵愛心樹,給你很多的愛和幫助?
二、情感體驗
引導語:小朋友們都帶了一張愛心照片,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小椅子下的照片小聲地跟你旁邊的小伙伴說一說照片里的故事(走動指導)。
師:我們班也有一棵愛心樹,需要小朋友們的愛心照片的裝飾才能長得更加茂盛,誰想來分享一下你帶來的`照片呢?
觀看課件:“身邊的愛”,感受來自生活中的關愛,了解我們要感恩的人。
師:老師這里也收集了一些愛心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引導語:照片上的人是誰?他們在干什么呢?)
1.感恩父母,了解養(yǎng)育之苦
小結:我們的成長離不開家人的陪伴和愛護,我們要感恩家人。
2.感恩老師,了解培育之難
小結:“老師教你們學本領,陪你們長大,悉心照顧著你們,我們要感恩老師。”
3.感恩伙伴,體驗友情之樂
小結:因為有小伙伴的陪伴,你會很開心、很快樂,我們要感恩朋友。
4.感恩周圍的人,了解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師:“除了剛才我們說的這些人,在我們生活周圍還有哪些需要我們感恩的人?為什么要感恩他們呢?”
師:因為有這些為大家服務的人的無私奉獻,才讓我們過得幸福和快樂,我們要感恩周圍的人。
小結:你們看誰回來了?(出示小男孩回來看蘋果樹的圖片)他想對蘋果樹表達他的感謝,我們的身邊也有這么多愛護我們、幫助我們的人,我們也要學會愛他們,感恩他們。
三、如何感恩
1.引導幼兒說說:“你想感謝誰,可以如何感謝他?”
2.啟發(fā)幼兒思考:除了說謝謝,還可以用什么方式?
小結:其實有很多方式可以來表達我們的感激,比如我們可以制作一張卡片送給要感謝的人,或者是送上一份小禮物,給他們一個微笑或是一個吻,說一句祝福的話,甚至是給他們一個擁抱。
3.表達感激
引導語: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三份材料,小朋友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謝。
四、演唱歌曲
師:“最后,我們以一首《感恩的心》感恩我們身邊所有的人。(播放音樂,幼兒隨教師做手語,在音樂中結束活動)
活動總結
首先教師通過幼兒熟悉的繪本引入主題,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并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其次,通過觀看課件《身邊的愛》及與幼兒的談話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感受到身邊的家人、朋友、老師對自己的關愛與照顧,通過做手工直觀地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從而讓幼兒知道為什么要感恩,要感恩的人都有誰,以及表達感恩的多種方式、學會感恩,充分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準備
兒童已請家長帶幼兒參觀過廣場。
錄像片《三場一路》以及電化教學設備。
角色游戲區(qū)“大風車”欄目、四種樂器。
活動目標
鞏固對徐州三大廣場的認識,包括名稱、主要設計及用途。
引導幼兒關注家鄉(xiāng)的變化,萌發(fā)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情感
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教育幼兒爭做“文明小市民”
活動過程
1、運用已有經驗談話,引出課題(幼兒分四隊坐成半圍合進行活動)
觀看錄像片《三場一路》,進一步了解名稱、主要設施及作用并用語言表述。
。1)教師:“大風車節(jié)目開始了,請看電視,然后回答問題!
提問:“你看到的是徐州的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
“它有什么特別的.建筑和設施?你喜歡它嗎?”
“這個廣場有什么用途?”
。2)繼續(xù)觀看電視片,依次介紹其他兩個廣場,四隊以搶答、方式回答問題,答對了給予加分,增加比賽的氣氛。
2、加深幼兒對家鄉(xiāng)的關注,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1)提問:“近幾年來我們的家鄉(xiāng)變化可真大,除了新建的三大廣場之外,你還知道徐州有哪些變化與新鮮事呢?”發(fā)散幼兒的思維,引導幼兒搜集已知經驗,用語言表述。
教師小結:“大家都講了,像觀音機場、云龍湖風景區(qū)、全國最大的淮海食品城、科技城等,還有各居民小區(qū)、街心花園、大型超市,這些都是徐州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他們用雙手把徐州打扮的更美、更漂亮!
3、教育幼兒從小做起,注意保護周圍環(huán)境,做一個文明市民
提問:“三大廣場非常整潔而美麗,怎樣才能使廣場保持整潔和美麗呢?”
“各隊討論后,說出兩種以上的正確答案!庇變鹤杂捎懻、輪流、回答。
小結:周末我們去廣場游玩時要做個文明市民,不要亂扔果皮紙屑,不扔冰棒棍子、飲料瓶,不隨地吐痰,不踏草坪、不摘花,不要亂扔塑料袋制造“白色污染”,還要提醒周圍人做文明市民,讓大家都來保護廣場,使徐州更加美麗、整潔。
4、結束活動
通過計分牌,報出四隊得分,宣布取勝隊,頒發(fā)美工課自制的獎牌以資鼓勵,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收集并講述新聞。
(2)在角色游戲“大風車”游戲中增設“記者”角色,向成人及同伴發(fā)布《本市新聞》:“為什么‘亞洲杯’鐵人三項賽在徐州舉行?”鼓勵幼兒大膽參加“下期話題”。
。3)美工區(qū),提供廢舊物品請幼兒大膽創(chuàng)造“未來的徐州”與“住宅小區(qū)”。
。4)收集幼兒在徐州景區(qū)與名勝拍的照片,舉辦“我眼中的徐州”展覽。
【大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社會教案8篇05-15
大班社會教案3篇05-23
大班社會我是小導游教案06-14
精選大班社會教案三篇07-10
實用的大班社會教案3篇05-15
【實用】大班社會教案三篇05-15
【精品】大班社會教案四篇05-18
有關大班社會教案四篇05-28
大班社會教案匯編六篇06-08
實用的大班社會教案4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