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四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探索發(fā)現(xiàn)玩具汽車在不同材質的橋面上跑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2.通過實驗驗證預測,能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結果。
3.體驗合作探索的快樂。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難點
探索發(fā)現(xiàn)玩具汽車在不同材質的橋面上跑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通過實驗驗證預測,能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準備
1.反映光滑—粗糙、軟—硬的橋面各若干組(每組橋面上都貼上號),玩具汽車若干輛。
2.幼兒用的實驗記錄表人手一份,全班實驗統(tǒng)計表兩張。
3.已經探索過在相同材料,不同坡度的橋面上,汽車跑下來的速度不同。
活動過程
一、回憶做過的實驗:汽車從不同坡度的橋面上跑下的速度。
引導幼兒回憶:汽車從不同坡度的橋面上跑下的速度是怎樣的?在坡度越大的橋面上跑,汽車跑得怎樣?在坡度越小的橋面上跑,又是怎樣?
二、出示橋面,比較橋面材料的不同。
1.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較橋面材料的不同。
2.激發(fā)幼兒思考:橋面材料不一樣,那汽車在上面跑,哪輛汽車跑得快呢?
三、幼兒進行預測,并記錄。(先預測一號橋和二號橋,然后預測三號橋和四號橋。)
1.請幼兒猜測并說出理由。
2.幼兒把自己的預測記錄下來。
3.教師記錄幼兒的預測情況。
四、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
1.幼兒兩兩合作進行比較實驗,并對實驗結果客觀記錄。
2.交流實驗情況,教師記錄幼兒實驗結果。
教師:“你是怎么做的實驗?在實驗時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你的實驗與你的預測一樣嗎?”
3.討論:為什么有的橋面上的汽車跑得快?有的橋面上的汽車跑得慢?這是什么原因?
4.教師小結:原來汽車在橋面上跑得快慢與橋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在比較粗糙的橋面上跑得慢,在比較光滑的橋面上跑得快。它還與橋面的軟硬有關,在比較軟的橋面上跑得慢,在比較硬的橋面上跑得快。
五、結束部分,帶幼兒再次玩玩具汽車,尋找新的發(fā)現(xiàn)。
過程描述
第一環(huán)節(jié):回憶做過的實驗。
本次活動之前,幼兒已經探究過汽車從不同坡度的橋面上跑下的速度,所以,活動一開始,我就引導幼兒回憶上次的實驗結果。引導幼兒說出汽車在不同坡度的橋面上跑下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在坡度越大的橋面上跑得越快,在坡度越小的橋面上跑得越慢。
第二環(huán)節(jié):出示橋面,比較橋面材料的不同。
在回憶的基礎上,我向幼兒展示新的橋面,告訴幼兒:今天老師又準備了一些橋面,要請小朋友來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并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小伙伴。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發(fā)現(xiàn)這些橋面的坡度是一樣的,但橋面的材料不一樣。1號橋面比較粗糙,2號橋面比較光滑,3號橋面比較軟,4號橋面比較硬。在幼兒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我又適時提出問題:這些橋面的材料不一樣,那汽車在上面跑,快慢一不一樣呢?激發(fā)幼兒動腦思考。
第三環(huán)節(jié):幼兒先進行預測,并記錄。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先請幼兒預測兩輛汽車同時在1號橋和2號橋上跑,哪輛汽車跑得快?為什么?然后請幼兒把自己的預測記錄下來,認為汽車在橋上跑得快的,打個“√”,認為汽車在橋上跑得慢的,打個“×”。幼兒記錄完后,教師統(tǒng)計幼兒的預測結果。接著再請幼兒預測兩輛汽車同時在3號橋和4號橋上跑,哪輛汽車跑得快?為什么?預測結束后讓幼兒記錄,最后教師進行統(tǒng)計。按照這樣的順序,讓幼兒感覺條理清楚,做事要有一定的順序。
第四環(huán)節(jié):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首先,我對幼兒提出要求:找自己的.好朋友,兩個人合作,可以先到1號、2號橋上試,再到3號、4號橋上試;也可以先到3號、4號橋上試,再到1號、2號橋上試,試完后,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幼兒實驗時,我針對幼兒的實驗情況,及時給予指導。當發(fā)現(xiàn)有的組幼兒一人拿一輛汽車實驗,放手的時間有先后,影響實驗結果時,我就引導他們可以讓一個人拿,另一個人觀察,然后交換;當發(fā)現(xiàn)有的組只實驗一次時,我就引導孩子多實驗幾次。實驗結束后,組織幼兒交流實驗情況,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是怎樣做的實驗,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和自己的預測是否一樣,并對幼兒的實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在統(tǒng)計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有的橋面上的汽車跑得快?有的橋面上的汽車跑得慢?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后,我及時為幼兒梳理經驗,進行小結:原來汽車在橋面上開得快慢與橋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在比較粗糙的橋面上開得慢,在比較光滑的橋面上開得快。它還與橋面的軟硬有關,在比較軟的橋面上開得慢,在比較硬的橋面上開得快。
第五環(huán)節(jié):結束部分,帶幼兒再次玩玩具汽車,尋找新的發(fā)現(xiàn)。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關注到孩子玩汽車意猶未盡,所以帶他們到活動場地上自由玩一玩,尋找新的發(fā)現(xiàn)。
活動反思
反思本次活動,我認為有以下的亮點:
1、教材的選擇符合新《綱要》的精神。
小汽車是幼兒經常見到的玩具,也是他們喜歡的玩具。利用常見的玩具開展科學活動,會使幼兒體驗到自己探究的內容比較有意義,會使他們發(fā)現(xiàn)和感受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領悟到科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產生對周圍世界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新《綱要》也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彼,利用玩具汽車開展科學活動是必要的。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為幼兒準備了漂亮的玩具汽車,橋面上還標上號數(shù),打上起跑線,更加激發(fā)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
2、讓幼兒充分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對于幼兒來說,科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觀察、思考、操作的過程;科學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對世界的好奇、探究的態(tài)度。因此,我在活動中盡可能的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如:在感受橋面材料的環(huán)節(jié),我鼓勵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來感受橋面材料的不同。在預測環(huán)節(jié),我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預測并做好記錄。在實驗環(huán)節(jié),我針對幼兒的實驗情況,及時給予指導。當發(fā)現(xiàn)有的組幼兒一人拿一輛汽車實驗,放手的時間有先后,影響實驗結果時,我就引導他們可以讓一個人拿,另一個人觀察,然后交換;當發(fā)現(xiàn)有的組只實驗一次時,我就引導孩子多實驗幾次,然后再做好記錄,處處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就是一位小科學家。
3、注重讓幼兒在操作中學習。
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方式應該以操作性學習為主。本次活動中我注意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在操作中學、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學,通過手動、心動、人動獲取相應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方法與技能,發(fā)展科學的態(tài)度與精神。如:在感受橋面材料的環(huán)節(jié),在驗證預測的實驗環(huán)節(jié),幼兒都積極的動手操作,獲取經驗;在預測環(huán)節(jié),幼兒積極動腦,認真思考,為自己的預測尋找知識支撐;在和伙伴的合作中,在和教師的交流中,幼兒都積極參與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解決自己的認知沖突,發(fā)展自己的科學概念。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目標:
1.嘗試拼接小正方形,觀察、理解圖形分合、旋轉的變化規(guī)律。
2.通過圖形的創(chuàng)意拼搭,發(fā)展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準備:
1.自制小正方形64個,每個小正方形上貼有兩個分別為紅、藍顏色的等分三角形(如圖1)。
2.可鑲嵌的大正方形底板16塊,每個大正方形底板正好可以鑲嵌4個小正方形(如圖2)。
玩法:
玩法一:選取4塊小正方形,將其嵌入一塊底板,以此類推,直至將64塊小正方形一一嵌入16塊大正方形底板,感知一個大正方形與4個小正方形的組合關系(如圖3)。
玩法二:在玩法一的基礎上,拼接、組合出不同的圖案(如圖4)。
玩法三:嘗試變更原拼搭圖案中的某幾塊圖形,使之變換出不同的圖案(如圖5)。
規(guī)則:
1.自主拼搭,獨立完成。
2.不能將小正方形散落在桌上或地上。
評析:
“拼拼樂”游戲集鑲嵌游戲與拼圖游戲于一體。材料設計看似簡單實際上并不簡單,因為每個小正方形上有兩個等分的不同顏色的.三角形,從而使拼搭游戲有了多種可能。幼兒玩得不亦樂乎,其中的奧秘在于材料的結構性較低,幼兒可以任意組合、創(chuàng)意拼搭、重復把玩。該游戲實質是讓幼兒在不斷旋轉、移動、拼合的過程中,逐步感知、發(fā)現(xiàn)平面圖形之間的組合規(guī)律。幼兒從隨意組合到創(chuàng)意拼圖,提高了觀察力、專注力和想象力。
教師的指導重點是關注幼兒在游戲中能否獨立思考與探究,而不是急于求成。教師要放手讓幼兒充分嘗試,在“分、合、拆、拼”的過程中發(fā)展方位知覺能力,積累創(chuàng)意拼圖經驗,發(fā)現(xiàn)、感悟平面圖形的組合關系。游戲初期,材料可以適當減少至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免幼兒因挑戰(zhàn)過大而氣餒。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通過故事進一步比較四季的明顯不同。
2、感受季節(jié)的不斷漸變以及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活動準備:兒歌掛圖,大字紙;故事書《魔法奶奶的'電話》;寫有四季字卡的紙條,后面有雙面膠(人手一套);魔法電話教具
活動過程:
復習兒歌“春夏秋冬轉圈圈”,及四季排列,月份分配
1.觀察魔法電話:魔法電話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它能撥通春姐姐、夏大哥、秋姑姑和冬爺爺,找找四個鍵分別在哪里?
2.邊聽故事邊通過觀察圖片,猜想小朋友喜歡某個季節(jié)的理由。
3.提問:故事里誰喜歡夏天?她為什么喜歡夏天?你喜歡夏天嗎?為什么?老師用簡畫記錄,從而補充故事內容。(其他季節(jié)按同樣方法提問)
游戲四季輪換拍
1.幼兒每人一套寫有春夏秋冬的紙條,分別畫上四季簡易圖,將畫好的紙用雙面膠貼在衣服雙手易拍到的地方,化裝成季節(jié)娃娃。
2.聽游戲帶領著發(fā)出的語言指令迅速做出反應,即用手拍貼在身上的圖畫
*單手拍:如聽到“吃火鍋是什么季節(jié)?”邊答邊拍身上圖片。
*雙手拍:如聽到“夏天過去是什么季節(jié)?再過去又是什么季節(jié)?”兩手分別拍在相應圖上,并回答“夏天…….”
*連續(xù)拍:如從春天到冬天
*結伴拍他人
*邊拍圖畫邊念兒歌“春夏秋冬轉圈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好奇心強,樂于表現(xiàn),而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在科學活動中,孩子們常常興趣濃厚、發(fā)言踴躍。而且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幼兒在升中班之后對黑板上吸著的磁鐵有著很濃厚的興趣,經常會拿著磁鐵到處吸。因此我在這次選課中,就選擇了科學領域中的《你追我趕》這個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自己動手探索磁鐵讓小紙人運動方法,使幼兒對探究磁鐵磁性現(xiàn)象的產生興趣。
活動目標
(一)探究磁鐵小人的運動方法。
(二)萌生探究磁鐵現(xiàn)象的意愿。
。ㄈ┗顒訙蕚
磁鐵、回形針、白紙、畫筆。足球小人
活動過程
。ㄒ唬┠隳茏飞衔覇
1.我是一個小紙人,我會走路和跑步。教師將足球小人放在墊板上,移動磁鐵操控小人行進。
2.你們知道我是怎么讓小人走起來的嗎?請幼兒觀察小人,大膽猜測小人會動的原因。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磁鐵和回形針,發(fā)現(xiàn)磁性現(xiàn)象。再次演示足球小人的`走動情景。
(二)我的足球小人
1.教師看足球小人和足球的制作方法:在白紙上畫一個小人,簡單涂色后沿輪廓剪下,并在足球的腳部別上回形針。足球的制作方法同足球小人。
2.請幼兒找一位好朋友做搭檔,一人制作“足球小人,另一人制作”足球“。
3.探索足球小人和足球動起來的方法。
4.怎樣讓足球小人來踢球?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將磁鐵來回移動,使小人能夠活動。
。ㄈ┯螒颍耗阕肺亿s
1.在熟練掌握用磁鐵移動足球小人的方法后,進行該游戲。由操作足球的幼兒先移動球,與足球小人拉開距離,此時操作小人的幼兒要追趕足球。
2.幼兒自由結伴游戲。在一個足球場上可以多立1-2個小人,追趕一個球,積極探索磁鐵吸住回形針的有趣現(xiàn)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8-07
關于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8-0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找家》08-0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馬鈴薯》11-09
幼兒園中班沉與浮科學教案11-10
科學教案中班03-1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吹泡泡》02-03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水上的小船02-07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動物之最》10-08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指紋的秘密》11-15